网络拥塞控制(三) TCP拥塞控制算法
为了防止网络的拥塞现象,TCP提出了一系列的拥塞控制机制。最初由V. Jacobson在1988年的论文中提出的TCP的拥塞控制由“慢启动(Slow start)”和“拥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组成,后来TCP Reno版本中又针对性的加入了“快速重传(Fast retransmit)”、“快速恢复(Fast Recovery)”算法,再后来在TCP NewReno中又对“快速恢复”算法进行了改进,近些年又出现了选择性应答( selective acknowledgement,SACK)算法,还有其他方面的大大小小的改进,成为网络研究的一个热点。
TCP的拥塞控制主要原理依赖于一个拥塞窗口(cwnd)来控制,在之前我们还讨论过TCP还有一个对端通告的接收窗口(rwnd)用于流量控制。窗口值的大小就代表能够发送出去的但还没有收到ACK的最大数据报文段,显然窗口越大那么数据发送的速度也就越快,但是也有越可能使得网络出现拥塞,如果窗口值为1,那么就简化为一个停等协议,每发送一个数据,都要等到对方的确认才能发送第二个数据包,显然数据传输效率低下。TCP的拥塞控制算法就是要在这两者之间权衡,选取最好的cwnd值,从而使得网络吞吐量最大化且不产生拥塞。
由于需要考虑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两个方面的内容,因此TCP的真正的发送窗口=min(rwnd, cwnd)。但是rwnd是由对端确定的,网络环境对其没有影响,所以在考虑拥塞的时候我们一般不考虑rwnd的值,我们暂时只讨论如何确定cwnd值的大小。关于cwnd的单位,在TCP中是以字节来做单位的,我们假设TCP每次传输都是按照MSS大小来发送数据的,因此你可以认为cwnd按照数据包个数来做单位也可以理解,所以有时我们说cwnd增加1也就是相当于字节数增加1个MSS大小。
慢启动:最初的TCP在连接建立成功后会向网络中发送大量的数据包,这样很容易导致网络中路由器缓存空间耗尽,从而发生拥塞。因此新建立的连接不能够一开始就大量发送数据包,而只能根据网络情况逐步增加每次发送的数据量,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具体来说,当新建连接时,cwnd初始化为1个最大报文段(MSS)大小,发送端开始按照拥塞窗口大小发送数据,每当有一个报文段被确认,cwnd就增加1个MSS大小。这样cwnd的值就随着网络往返时间(Round Trip Time,RTT)呈指数级增长,事实上,慢启动的速度一点也不慢,只是它的起点比较低一点而已。我们可以简单计算下:
开始 ---> cwnd = 1
经过1个RTT后 ---> cwnd = 2*1 = 2
经过2个RTT后 ---> cwnd = 2*2= 4
经过3个RTT后 ---> cwnd = 4*2 = 8
如果带宽为W,那么经过RTT*log2W时间就可以占满带宽。
拥塞避免:从慢启动可以看到,cwnd可以很快的增长上来,从而最大程度利用网络带宽资源,但是cwnd不能一直这样无限增长下去,一定需要某个限制。TCP使用了一个叫慢启动门限(ssthresh)的变量,当cwnd超过该值后,慢启动过程结束,进入拥塞避免阶段。对于大多数TCP实现来说,ssthresh的值是65536(同样以字节计算)。拥塞避免的主要思想是加法增大,也就是cwnd的值不再指数级往上升,开始加法增加。此时当窗口中所有的报文段都被确认时,cwnd的大小加1,cwnd的值就随着RTT开始线性增加,这样就可以避免增长过快导致网络拥塞,慢慢的增加调整到网络的最佳值。
上面讨论的两个机制都是没有检测到拥塞的情况下的行为,那么当发现拥塞了cwnd又该怎样去调整呢?
首先来看TCP是如何确定网络进入了拥塞状态的,TCP认为网络拥塞的主要依据是它重传了一个报文段。上面提到过,TCP对每一个报文段都有一个定时器,称为重传定时器(RTO),当RTO超时且还没有得到数据确认,那么TCP就会对该报文段进行重传,当发生超时时,那么出现拥塞的可能性就很大,某个报文段可能在网络中某处丢失,并且后续的报文段也没有了消息,在这种情况下,TCP反应比较“强烈”:
1.把ssthresh降低为cwnd值的一半
2.把cwnd重新设置为1
3.重新进入慢启动过程。
从整体上来讲,TCP拥塞控制窗口变化的原则是AIMD原则,即加法增大、乘法减小。可以看出TCP的该原则可以较好地保证流之间的公平性,因为一旦出现丢包,那么立即减半退避,可以给其他新建的流留有足够的空间,从而保证整个的公平性。
其实TCP还有一种情况会进行重传:那就是收到3个相同的ACK。TCP在收到乱序到达包时就会立即发送ACK,TCP利用3个相同的ACK来判定数据包的丢失,此时进行快速重传,快速重传做的事情有:
1.把ssthresh设置为cwnd的一半
2.把cwnd再设置为ssthresh的值(具体实现有些为ssthresh+3)
3.重新进入拥塞避免阶段。
后来的“快速恢复”算法是在上述的“快速重传”算法后添加的,当收到3个重复ACK时,TCP最后进入的不是拥塞避免阶段,而是快速恢复阶段。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算法一般同时使用。快速恢复的思想是“数据包守恒”原则,即同一个时刻在网络中的数据包数量是恒定的,只有当“老”数据包离开了网络后,才能向网络中发送一个“新”的数据包,如果发送方收到一个重复的ACK,那么根据TCP的ACK机制就表明有一个数据包离开了网络,于是cwnd加1。如果能够严格按照该原则那么网络中很少会发生拥塞,事实上拥塞控制的目的也就在修正违反该原则的地方。
具体来说快速恢复的主要步骤是:
1.当收到3个重复ACK时,把ssthresh设置为cwnd的一半,把cwnd设置为ssthresh的值加3,然后重传丢失的报文段,加3的原因是因为收到3个重复的ACK,表明有3个“老”的数据包离开了网络。
2.再收到重复的ACK时,拥塞窗口增加1。
3.当收到新的数据包的ACK时,把cwnd设置为第一步中的ssthresh的值。原因是因为该ACK确认了新的数据,说明从重复ACK时的数据都已收到,该恢复过程已经结束,可以回到恢复之前的状态了,也即再次进入拥塞避免状态。
快速重传算法首次出现在4.3BSD的Tahoe版本,快速恢复首次出现在4.3BSD的Reno版本,也称之为Reno版的TCP拥塞控制算法。
可以看出Reno的快速重传算法是针对一个包的重传情况的,然而在实际中,一个重传超时可能导致许多的数据包的重传,因此当多个数据包从一个数据窗口中丢失时并且触发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算法时,问题就产生了。因此NewReno出现了,它在Reno快速恢复的基础上稍加了修改,可以恢复一个窗口内多个包丢失的情况。具体来讲就是:Reno在收到一个新的数据的ACK时就退出了快速恢复状态了,而NewReno需要收到该窗口内所有数据包的确认后才会退出快速恢复状态,从而更一步提高吞吐量。
SACK就是改变TCP的确认机制,最初的TCP只确认当前已连续收到的数据,SACK则把乱序等信息会全部告诉对方,从而减少数据发送方重传的盲目性。比如说序号1,2,3,5,7的数据收到了,那么普通的ACK只会确认序列号4,而SACK会把当前的5,7已经收到的信息在SACK选项里面告知对端,从而提高性能,当使用SACK的时候,NewReno算法可以不使用,因为SACK本身携带的信息就可以使得发送方有足够的信息来知道需要重传哪些包,而不需要重传哪些包。
以上方面资料可以参考V. Jacobson的论文,RFC2001、RFC2018、RFC2581、RFC2582、RFC2883等文献。
下一节:TCP拥塞控制的其他方面
网络拥塞控制(三) TCP拥塞控制算法的更多相关文章
- TCP拥塞控制算法 优缺点 适用环境 性能分析
[摘要]对多种TCP拥塞控制算法进行简要说明,指出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它们的适用环境. [关键字]TCP拥塞控制算法 优点 缺点 适用环境公平性 公平性 公平性是在发生拥塞时各源端(或同一源端 ...
- 浅谈TCP拥塞控制算法
TCP通过维护一个拥塞窗口来进行拥塞控制,拥塞控制的原则是,只要网络中没有出现拥塞,拥塞窗口的值就可以再增大一些,以便把更多的数据包发送出去,但只要网络出现拥塞,拥塞窗口的值就应该减小一些,以减少注入 ...
- TCP拥塞控制算法纵横谈-Illinois和YeAH
周五晚上.终于下了雨.所以也终于能够乱七八糟多写点松散的东西了... 方法论问题. 这个题目太大以至于内容和题目的关联看起来有失偏颇.只是也无所谓,既然被人以为"没有方法论"而歧视 ...
- TCP拥塞控制算法之NewReno和SACK
TCP拥塞控制算法之NewReno和SACK 2018年05月23日 19:10:03 吃吃爱学习 阅读数:1446 版权声明:程序媛吃吃的博客 https://blog.csdn.net/m0 ...
- TCP拥塞控制算法
转自浅谈TCP拥塞控制算法 本篇文章介绍了几种经典的TCP拥塞控制算法,包括算法原理及各自适用场景. 回顾上篇文章:浅谈 redis 延迟 前言 TCP 通过维护一个拥塞窗口来进行拥塞控制,拥塞控制的 ...
- 【转载】TCP拥塞控制算法 优缺点 适用环境 性能分析
[摘要]对多种TCP拥塞控制算法进行简要说明,指出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它们的适用环境. [关键字]TCP拥塞控制算法 优点 缺点 适用环境公平性 公平性 公平性是在发生拥塞时各源端(或同一源端 ...
- Linux TCP拥塞控制算法原理解析
这里只是简单梳理TCP各版本的控制原理,对于基本的变量定义,可以参考以下链接: TCP基本拥塞控制http://blog.csdn.net/sicofield/article/details/9708 ...
- 让人非常easy误解的TCP拥塞控制算法
正文 非常多人会觉得一个好的TCP拥塞控制算法会让连接加速,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恰恰相反,全部的拥塞控制算法都是为了TCP能够在贪婪的时候悬崖勒马,大多数时候.拥塞控制是减少了数据发送的速度. 我在本 ...
- TCP拥塞控制算法内核实现剖析(十)
内核版本:3.2.12 主要源文件:linux-3.2.12/ net/ ipv4/ tcp_veno.c 主要内容:Veno的原理和实现 Author:zhangskd @ csdn blog 概要 ...
随机推荐
- python IDLE 改变窗口背景颜色
初学Python,想必大家拿来练习最多的IDE就是Python自带的IDLE了,但是默认的代码配色及语法高亮主题确实很不适应. 能不能把IDLE配置成像sublime_text那样的主题呢? 答案是当 ...
- BZOJ3853 : GCD Array
1 n d v相当于给$a[x]+=v[\gcd(x,n)=d]$ \[\begin{eqnarray*}&&v[\gcd(x,n)=d]\\&=&v[\gcd(\fr ...
- 【BZOJ】1027: [JSOI2007]合金(凸包+floyd)
http://www.lydsy.com/JudgeOnline/problem.php?id=1027 题意:$n$种材料,$m$种需求.每种材料有三个属性,给出三个属性的含量(和为1),问能否通过 ...
- HDU 4605 Magic Ball Game(离线算法)
题目链接 思路就很难想+代码实现也很麻烦,知道算法后,已经写的很繁琐而且花了很长时间,200+,好久没写过这么长的代码了. #pragma comment(linker, "/STACK:1 ...
- OpenCV 2.4.10 Linux Qt Conifguration
Download CMake 2.8.12 Extract the file, and run "./bootstrap", then "make", then ...
- 初始html5,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1.首先感到html5是html的延续,只是增加了新的标签属性,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2.我写了几行画矩形的canvas入门代码,遇到了不显示问题 3.下面是我写完代码后的问题 刷新后还是这样 4.我的代 ...
- MUI - Scroll插件的使用
http://dev.dcloud.net.cn/mui/ui/#scroll 神坑1:如果在vuejs中使用,那么需要配合mui.ready(function(){}) 才能找到dom对象,具体de ...
- Grunt教程——初涉Grunt
前端自动化,这样的一个名词听起来非常的有吸引力,向往力.当今时代,前端工程师需要维护的代码变得及为庞大和复杂,代码维护.打包.发布等流程也 变得极为繁琐,同时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也越来越多,当然人为的错误 ...
- int左移32位的行为未定义/Coverity
int左移32位的行为未定义 Coverity 代码静态安全检测 Is Shifting more than 32 bits of a uint64_t integer on an x86 machi ...
- 安装CentOS
1. 用UltraISO,将CentOS写入U盘,然后将两个CentOS iso文件也拷贝到u盘中,由于u盘FAT32的限制,需要调整第一个iso文件的尺寸,剪切到4GB以内即可拷贝进u盘 2. 用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