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NIO

1 背景介绍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Java基本IO,也就是阻塞式IO(BIO),在JDK1.4版本后推出了新的IO系统(NIO),也可以理解为非阻塞IO(Non-Blocking IO)。引用《Java NIO》中的一段话来解释一下NIO出现的原因:

操作系统与 Java 基于流的 I/O模型有些不匹配。操作系统要移动的是大块数据(缓冲区),这往往是在硬件直接存储器存取( DMA)的协助下完成的。而 JVM 的 I/O 类喜欢操作小块数据——单个字节、几行文本。结果,操作系统送来整缓冲区的数据, java.io 的流数据类再花大量时间把它们拆成小块,往往拷贝一个小块就要往返于几层对象。操作系统喜欢整卡车地运来数据, java.io 类则喜欢一铲子一铲子地加工数据。有了 NIO,就可以轻松地把一卡车数据备份到您能直接使用的地方( ByteBuffer 对象)。但是Java里的RandomAccessFile类是比较接近操作系统的方式。

可以看出Java原生的IO模型之所以慢,是因为与操作系统的操作方式不匹配造成的,那么NIO之所以比BIO快主要就是用到了缓冲区相关的技术,接下来慢慢介绍这些技术点。

1.1 缓冲区操作

下图描述了操作系统中数据是如何从外部存储向运行中的进程内存区域移动的过程:进程使用read()系统调用要求缓冲区被填充满。内核随即向磁盘控制器发出指令,要求其从磁盘读取数据。磁盘控制器通过DMA直接把磁盘上的数据写入缓冲区,这一步不需要CPU的参与。当缓冲区填满时,内核将数据从临时缓冲区拷贝到进程执行read()调用时指定的缓冲区。

这里需要主要为什么要执行系统调用这样一个中间步骤而不是直接DMA到进程的缓冲区,是因为用户空间是无法直接操作硬件的,另外磁盘这种块存储设备操作的是固定大小的数据块,而用户请求的则是非规则大小的数据,内核空间在这里的作用就是分解、重组的作用。

2 基本组件

Java NIO主要依赖的组件有三个:缓冲区Buffer、通道Channel和选择器Selector。

2.1 缓冲区(Buffer)

Buffer家族主要有这么些个成员,根据类名也大概能猜到它们的用处,用的最多的是ByteBuffer,在下面的例子中也会主要用到它。

在这里就不仔细讲Buffer类的API了,因为需要用的时候可以去查Java Doc,而以几个常用的操作来讲述一下怎么使用Buffer。

2.1.1 缓冲区属性

容量(capacity):缓冲区的最大大小

上界(limit):缓冲区当前的大小

位置(position):下一个要读写的位置,由get()和put()更新

标记(mark):备忘位置,由mark()来指定mark = position,由reset()来指定position=mark

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0 <= mark <= position <= limit <= capacity

2.1.2 创建缓冲区

一种最常用的方式是: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这种方法是创建一个1024字节大小的缓冲区。也可以用下面这种方式来包装自己创建的字节数组。

byte[] bytes = new byte[1024];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wrap(bytes);

2.1.3 缓冲区翻转

Buffer在填充完毕后需要传递到一个通道中,这时如果直接读取Buffer,其实是什么都读不到的。因为Buffer的设计中是有一个指针概念的,指向当前的位置,当一个Buffer填充完毕时指针是指向末尾的,因此在读取时应该将指针指向Buffer的头部,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下面这个方法:

Buffer.flip();

flip的实现如下:

public final Buffer flip() {
limit = position;
position = 0;
mark = -1;
return this;
}

可以看出flip其实是把当前的limit从capacity变成了position,又把position放到了缓冲区的起点,并取消了mark。

2.1.4 缓冲区清空

Buffer.clear();

clear的实现如下:

public final Buffer clear() {
position = 0;
limit = capacity;
mark = -1;
return this;
}

clear函数就是将position放到起点,并重置limiti为capacity,以及取消mark。

2.1.5 另外一种翻转

Buffer.rewind();

rewind的实现如下:

public final Buffer rewind() {
position = 0;
mark = -1;
return this;
}

rewind和flip的区别在于没有改变limit的值。

2.1.6 缓冲区压缩

Buffer.compact()

2.2 通道(Channel)

开始我不是很理解Channel这个东西为什么要存在,看了书才慢慢明白,缓冲区为我们装载了数据,但是数据的写入和读取并不能直接进行read()和write()这样的系统调用,而是JVM为我们提供了一层对系统调用的封装。而Channel可以用最小的开销来访问操作系统本身的IO服务,这就是为什么要有Channel的原因。

下面来讲讲常用的几个Channel类及其常用的方法。

2.2.1 常见Channel分类

I/O从广义上可以分为File I/O和Stream I/O,对应到通道来说就有文件通道和socket通道,具体的说是FileChannle类和SocketChannel、ServerSocketChannel和DatagramChannel类。

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从继承关系上来看:

public abstract class FileChannel
extends AbstractInterruptibleChannel
implements SeekableByteChannel, GatheringByteChannel, ScatteringByteChannel

FileChannel主要是继承了可中断接口,而对于socket相关的Channel类都继承AbstractSelectableChannel,这是选择器(Selector)相关的通道,在下一节中具体讲解。

public abstract class SocketChannel
extends AbstractSelectableChannel
implements ByteChannel, ScatteringByteChannel, GatheringByteChannel, NetworkChannel

2.2.2 文件通道

2.2.2.1 打开

FileChannel只能通过工厂方法来实例化,那就是调用RandomAccessFile、FileInputStream和FileOutputStream的getChannel()方法。如:

RandomAccessFile file = new RandomAccessFile("a.txt", "r");
FileChannel fc = file.getChannel();
2.2.2.2 使用

先看看FileChannel提供的方法句柄:

public abstract int read(ByteBuffer dst) throws IOException;//把通道中数据传到目的缓冲区中,dst是destination的缩写
public abstract int write(ByteBuffer src) throws IOException;//把源缓冲区中的内容写到指定的通道中去

从句柄可以看出FileChannel是既可以读又可以写的,是全双工的。下面这个例子用来展示FileChannel是如何进行读和写的。

public class FileChannel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readFile(String path) throws IOException {
FileChannel fc = new FileInputStream(path).getChannel();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28);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
while ((fc.read(buffer)) >= 0) {
//翻转指针
buffer.flip();
//remaining = limit - position
byte[] bytes = new byte[buffer.remaining()];
buffer.get(bytes);
String string = new String(bytes, "UTF-8");
sb.append(string); //清空buffer
buffer.clear();
}
System.out.println(sb.toString());
} public static void writeFile(String path, String string) throws IOException {
FileChannel fc = new FileOutputStream(path).getChannel();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
int current = 0;
int len = string.getBytes().length;
while (current < len) {
for (int i=0;i<10;i++) {
if (current+i>=len) break;
buffer.put(string.getBytes()[current+i]);
}
current += buffer.position(); buffer.flip();
fc.write(buffer);
buffer.clear();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String in = "D:/in.txt";
String out = "D:/out.txt";
readFile(in);
writeFile(out, "hello world");
readFile(out);
}
}

分析一下上面这段代码,在readFile()函数中,通过FileInputStream.getChannel()得到FileChannel对象,并创建ByteBuffer对象,接着利用FileChannel的read方法填充buffer,得到填充完的buffer之后我们将buffer的当前指针翻转一下接着利用buffer的get方法把数据放到byte数组中,接着就可以读取数据了。

读取文件的整个过程相比原生的I/O方法还是略显麻烦,但是我们如果把数据看成一堆煤矿,把ByteBuffer看成装煤的矿车,而FileChannel看成是运煤的矿道,那么上面的过程就演变成了:先打通一条矿道,然后把煤矿装在小车里运出来。形象的记忆更利于理解这个过程。

而writeFile()函数也是类似,为了更好的理解Buffer的属性,我特意将buffer的大小设置为10,为要写入的字符串长度为11个字节。首先还是通过FileOutputStream.getChannel()方法得到FileChannel对象,并创建一个10字节大小的缓冲区,接着定义一个整型变量current指向要写入的字符串的当前下标,每次向buffer中put10个字节,并更新current,通过buffer.position()方法可以得到buffer被填充之后指针的位置,也就是缓冲区里的字节个数,然后翻转指针,最后通过FileChannel.write(buffer)方法将buffer写入到文件中。

同样考虑一下形象化的过程:我们首先把煤矿装入小车(buffer.put()),并打开一条通往矿山的矿道(FileOutputStream.getChannel()),接着把煤矿运输进去(FileChannel.write(buffer))。还是很容易理解的吧!

2.2.3 Socket通道

另一篇博客中介绍了阻塞式TCP的使用,接下来会介绍一下非阻塞式的TCP使用。

Socket通道与文件通道有着不同的特征,最显著的就是可以运行非阻塞模式并且是可以选择的。在2.2.1节中我们讲到Socket通道都继承自AbstractSelectableChannel类,而文件通道没有,而这个类就是Socket通道拥有非阻塞和可选择特点的关键。下面是SelectableChannel的几个方法句柄:

public abstract boolean isBlocking();
public abstract SelectableChannel configureBlocking(boolean block)
throws IOException;

从这两个方法句柄可以看到,设置一个socket通道的非阻塞模式只需要:

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即可。而有条件的选择(readiness selection)是一种可以用来查询通道的机制,该查询可以判断通道是否准备好执行一个目标操作,比如read、write或accept。这个特性是在SelectableChannel类和SelectionKey类中进行了定义。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OP_READ = 1 << 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OP_WRITE = 1 << 2;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OP_CONNECT = 1 << 3;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OP_ACCEPT = 1 << 4;

SelectionKey中的四个常量定义了socket通道的四种状态,而SelectableChannel的register方法正好返回了SelectionKey对象。

public abstract SelectionKey register(Selector sel, int ops, Object att)
throws ClosedChannelException;
2.2.3.1 创建

socket通道与文件通道不同,并不是通过socket.getChannel()来创建对象(尽管socket对象有这个方法),而是通过SocketChannel.open()这样的静态工厂方法去创建对象。每一个socket通道有与之关联的一个socket对象,却并不是所有的socket对象都有一个关联的通道,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创建了一个socket对象,则它不会有一个关联的通道并且getChannel()方法总是返回null。

SocketChannel sc = SocketChannel.open();
sc.configureBlocking(false);

这样就创建了一个非阻塞的socket通道。

2.2.3.2 ServerSocketChannel
public abstract class ServerSocketChannel
extends AbstractSelectableChannel
{
public static ServerSocketChannel open( ) throws IOException;
public abstract ServerSocket socket( );
public abstract ServerSocket accept( ) throws IOException;
public final int validOps( );
}

ServerSocketChannel与SocketChannel和DatagramChannel不同,它本身是不传输数据的,提供的接口非常简单,如果要进行数据读写,需要通过ServerSocketChannel.socket()方法返回一个与之关联的ServerSocket对象来进行。

ServerSocketChannel ssc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ServerSocket ss = ssc.socket();
ss.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port));

ServerSocketChannel同ServerSocket一样也有accept()方法,当调用ServerSocket的accept()函数时只能是阻塞式的,而调用ServerSocketChannel的accept()函数却可以是非阻塞式。

下面这个例子展示了ServerSocketChannel的用法:

public class Server {
static int port = 2000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ServerSocketChannel ssc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ssc.socket().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port));
ssc.configureBlocking(false);
String string = "hello client";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wrap(string.getBytes());
ByteBuffer in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System.out.println("Server wait for connection...");
while (true) {
SocketChannel sc = ssc.accept();
if (sc == null) {
TimeUnit.SECONDS.sleep(1);
}else {
//rewind只是将position调到0,不会改变Limit的值,而flip是将limit调整成position,再把position改成0
System.out.println("Server get a connection..."); sc.read(in);
in.flip(); buffer.rewind();
sc.write(buffer);
System.out.println("From client:" + new String(in.array(), "UTF-8"));
}
}
}
}

2.3 选择器(Selector)

选择器其实是一种多路复用机制在Java语言中的应用,在学习Selector之前有必要学习一下I/O多路复用的概念。

2.3.1 多路复用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看到对于每个客户端请求都分配一个线程的设计,或者是利用线程池来处理客户端请求,但是这样的设计对于处理客户端有大量请求的情况都束手无策。原因在于首先线程非常消耗系统资源,其次阻塞式的设计在某一个请求发送的数据很大时会使其他请求等待很久。那么究竟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Unix系统中就已经提出select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之后对select进行优化又提出了poll模型和epoll模型(Linux专有)。

select/poll/epoll其实都是一种多路复用模型,什么是多路复用,开始听见这个名词我也是一脸懵逼,觉得好像很高大上很难理解的样子。后面通过看书和看知乎上的形象化描述,慢慢理解了其实多路复用也没有想象着那么难。我们如果把每个客户端请求看成一个电路,如下图,那么是否有必要为每条电路都分配一条专有的线路呢?还是当电流来了进行开关切换?很明显,后者只需要一个开关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不必要开销。select模型其实就是这样做的,监控所有的socket请求,当某个socket准备好(read/write/accept)时就进行处。但是如何做到监控所有socket的状态呢,select做的很简单,也许你也想到了,就是去轮询所有socket的状态,这样很明显当socket数量比较大时效率非常低。并且select对于监控的socket数量有限制,默认是1024个。poll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但是并没有本质的改变。到了epoll模型,就有了非常大的改观。假象另一个场景,如果你是一个监考老师,考试结束时要去收卷子,你按照常理一个一个的收着,一旦有一个学生还没写完,于是你就会卡(阻塞)在那,并且整个轮询一遍下来非常慢。所以你想到了吗?让那些已经做完的学生举手告知你他已经做完了,你再过去收一下卷子即可。这样很明显阻塞会大幅度减少。这就是epoll,让那些已经准备好的socket发出通知,然后来处理它。

如果还是不理解,可以看看知乎上的一些回答

2.3.2 NIO多路复用

好了,废话这么多,已经是可以理解多路复用是什么了。Java语言直到JDK1.4版本才有多路复用这个概念,很大原因也是因为没人用Java去写服务器,例如著名的Apache和Nginx都是用C/C++写的。接下来对NIO中多路复用的实现进行介绍。

NIO处理多路复用请求只需要三个组件:可选择的通道(SelectableChannels)、选择器(Selector)和选择键(SelectionKey),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可选择的通道可以主动注册到一个选择器上,并指定对哪些动作是感兴趣的。这个注册行为会返回一个选择键,选择键封装了该通道和选择器之间的注册关系,包含两个比特集:指示该注册关系所关心的通道操作;通道已经准备好的操作。选择器是核心组件,它管理着注册在其上的通道集合的信息和它们的就绪状态。值得注意的是,通道在注册到一个选择器之前,必须设置为非阻塞模式。原因在这里

2.3.3 常用操作

2.3.3.1 创建选择器

通过静态工厂方法创建一个选择器。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or.open();
2.3.3.2 通道注册到选择器上

这是通道拥有的方法,先看看方法句柄:

public abstract SelectionKey register(Selector sel, int ops, Object att)
throws ClosedChannelException; public final SelectionKey register(Selector sel, int ops)
throws ClosedChannelException
{
return register(sel, ops, null);
}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个参数ops,这个参数表示了该通道感兴趣的操作,所有的操作包括读(read)、写(write)、连接(connect)和接受(accept)。并不是所有通道都支持这些操作,比如SocketChannel就没有accept这个操作,因为这是专属于ServerSocketChannel的操作。可以通过调用Channel.validOps()来查询支持的操作。

第三个参数是用来传递一个对象的引用,在调用新生成的选择键的attach()方法时会返回该对象的引用。

2.3.3.3 选择过程

选择器的核心功能是选择过程,选择器实际上是对select()、poll()等本地系统调用的一个封装。每一个选择器会维护三个键集合:已注册的键集合、已选择的键集合和已取消的键集合。通过执行Selector.select()、Selector.select(int timeout)或Selector.selectNow(),选择过程被调用,这时会执行以下步骤:

  • 首先会检查被取消的键的集合。因为在任何时候选择键(通道和选择器的绑定关系)都可能被取消,所以在正式选择之前需要先检查一下被取消的键。如果这个集合非空,则其中的键会从另外两个键集合中去除。
  • 已注册的键集合中的键的interest集合将被检查。这个过程会调用底层的系统调用(具体调用依赖于特定的操作系统),如果没有通道准备好,则线程会阻塞在这里。这个操作会更新那些准备好interest集合中至少一种操作的通道的ready集合。这一句非常的拗口,也比较难理解,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每个通道有一个感兴趣操作集合,底层的系统调用可以去检查这些操作是否就绪,如果就绪就会更新该通道绑定的选择键里的相关值。所以你只需要去检查选择键里的相关值就可以知道该操作是不是准备好了。
  • 完成步骤2可能很耗时。完成后还需要再进行步骤1,因为这个过程中某些选择键也可能被取消,这样做是为了提高程序的健壮性(robust)。
  • 最后select()操作会返回此次选择过程中ready()集合被改变的键的数量,而不是所有的ready()集合中的键的数量。这非常合理,因为你可以知道这次选择过程到底有几个通道准备就绪。通过判断select()返回值是否大于0,就可以知道要不要去操作了。

好不容易才写完上面这段,因为我在看原书的时候看了2-3遍才看懂,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我觉得是时候去看看Unix中的select()是怎么做的,也许这样更利于理解这个选择过程。

2.3.3.4 综合使用这三个组件

说了这么多原理,不知道你晕没晕,反正我是快晕了。这时候来一段实战代码,告诉你了解了这么多,到底该怎么用!

通常的做法如下:在选择器上调用一次select操作(这会更新已选择键的集合),然后遍历selectedKeys返回的键的集合。接着键将从已选择的键的集合中被移除(通过Iterator.remove()方法),然后检测下一个键。完成后,继续下一次select操作。

服务端程序演示:

public class Selecto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new SelectorTest().select();
} public void select() throws IOException {
//创建选择器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or.open();
//创建serverChannel
ServerSocketChannel ssc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设置为非阻塞模式
ssc.configureBlocking(false);
//绑定监听的地址
ssc.socket().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20000), 1024);
//将serverChannel注册到选择器上,监听accept事件,返回选择键
ssc.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ACCEPT); while (true) {
//此次选择过程准备就绪的通道数量
int num = selector.select();
if (num == 0) {
//若没有准备好的就继续循环
continue;
}
//返回已就绪的键集合
Iterator<SelectionKey> it = selector.selectedKeys().iterator();
while (it.hasNext()) {
SelectionKey key = it.next();
handle(selector, key);
//因为已经处理了该键,所以把当前的key从已选择的集合中去除
it.remove();
}
}
} public void handle(Selector selector, SelectionKey key) throws IOException {
if (key.isValid()) {
//当一个ServerChannel为accept状态时,注册这个ServerChannel的SocketChannel为可读取状态
if (key.isAcceptable()) {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 key.channel();
SocketChannel channel = serverChannel.accept();
//把通道注册到选择器之前要设置为非阻塞,否则会报异常
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
//如果channel是可读取状态,则读取其中的数据
if (key.isReadable()) {
//只有SocketChannel才能读写数据,所以如果是可读取状态,只能是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sc = (SocketChannel) key.channel();
ByteBuffer in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将socketChannel中的数据读入到buffer中,返回当前字节的位置
int readBytes = sc.read(in);
if (readBytes > 0) {
//把buffer的position指针指向buffer的开头
in.flip();
byte[] bytes = new byte[in.remaining()];
in.get(bytes);
String body = new String(bytes, "UTF-8");
System.out.println("The server receive : " + body);
//把response输出到socket中
doWrite(sc, "Hello client");
} else if (readBytes < 0) {
key.cancel();
sc.close();
}
}
}
} private void doWrite(SocketChannel sc, String response) throws IOException {
//把服务器端返回的数据写到socketChannel中
if (response == null && response.trim().length() > 0) {
byte[] bytes = response.getBytes();
ByteBuffer writ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bytes.length);
writeBuffer.put(bytes);
writeBuffer.flip();
sc.write(writeBuffer);
}
}
}

代码相较于阻塞式TCP服务端程序复杂了太多倍,但是基本思路跟我上面那段话写的是一样的,而且基本每一段代码都写了注释,耐心看下去肯定看的懂。我就不再解释这段代码啦。

客户端演示: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PORT = 20000;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HOST = "127.0.0.1";
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stop = fals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new Client().select();
} public void select() throws IOException {
// 创建选择器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or.open();
// 创建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sc = SocketChannel.open();
// 设置为非阻塞模式
sc.configureBlocking(false);
try {
doConnect(selector, sc);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System.exit(1);
} while (!stop) {
int num = selector.select();
if (num == 0) {
continue;
}
Iterator<SelectionKey> it = selector.selectedKeys().iterator();
while (it.hasNext()) {
SelectionKey key = it.next();
try {
handleKeys(selector, key);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if (key != null) {
key.cancel();
if (key.channel() != null) {
key.channel().close();
}
}
}
// 因为已经处理了该键,所以把当前的key从已选择的集合中去除
it.remove();
}
} if (selector != null) {
selector.close();
}
} private void doWrite(SocketChannel sc, String response) throws IOException {
if (response != null && response.trim().length() > 0) {
byte[] bytes = response.getBytes();
ByteBuffer writ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bytes.length);
writeBuffer.put(bytes);
writeBuffer.flip();
sc.write(writeBuffer);
if (!writeBuffer.hasRemaining()) {
System.out.println("Send msg successfully");
}
}
} private void handleKeys(Selector selector, SelectionKey key) throws IOException {
if (key.isValid()) {
SocketChannel sc = (SocketChannel) key.channel();
// 判断是否连接成功
if (key.isConnectable()) {
if (sc.finishConnect()) {
sc.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doWrite(sc, "Hello Server");
} else {
System.exit(1);
}
}
if (key.isReadable()) {
ByteBuffer in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 将socketChannel中的数据读入到buffer中,返回当前字节的位置
int readBytes = sc.read(in);
if (readBytes > 0) {
// 把buffer的position指针指向buffer的开头
in.flip();
byte[] bytes = new byte[in.remaining()];
in.get(bytes);
String body = new String(bytes, "UTF-8");
System.out.println("The Client receive : " + body);
this.stop = true;
} else if (readBytes < 0) {
// 对端链路关闭
key.cancel();
sc.close();
} else {
// 读到0字节,忽略
}
}
}
} private void doConnect(Selector selector, SocketChannel sc) throws IOException {
if (sc.connect(new InetSocketAddress(HOST, PORT))) {
System.out.println("Client connect successfully...");
// 如果直接连接成功,则注册读操作
sc.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doWrite(sc, "Hello server!");
} else {
// 如果没有连接成功,则注册连接操作
sc.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CONNECT);
}
}
}

客户端跟服务端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服务端需要监测的socket行为是OP_ACCEPT和OP_READ,而客户端需要监控的是OP_CONNECT和OP_READ,其他的区别不是很大。

依次运行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结果如下:

代码在我的github repo上也可以找到。

3 总结

花了大概三天的时间,把《Java NIO》这本书看了一遍并记录了下来学习过程,并且结合《Netty权威指南》中的例子去实践了一下,慢慢感觉到NIO的魅力。反思一下学习的比较慢的原因,应该是对Unix上的I/O模型不熟悉导致的,所以觉得接下来好好学习一下select、poll、epoll,加深对多路复用的理解。

本文中可能存在理解有偏差的地方,也请多多指正。

参考文献

1.《Java NIO》

2.《Netty权威指南》

【Java NIO】一文了解NIO的更多相关文章

  1. Java NIO:IO与NIO的区别

    一.概念 NIO即New IO,这个库是在JDK1.4中才引入的.NIO和IO有相同的作用和目的,但实现方式不同,NIO主要用到的是块,所以NIO的效率要比IO高很多.在Java API中提供了两套N ...

  2. Java NIO:IO与NIO的区别 -阿里面试题

    一.概念 NIO即New IO,这个库是在JDK1.4中才引入的.NIO和IO有相同的作用和目的,但实现方式不同,NIO主要用到的是块,所以NIO的效率要比IO高很多.在Java API中提供了两套N ...

  3. java十分钟速懂知识点——NIO

    一.引子 nio是java的IO框架里边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最核心的就是提供了非阻塞IO的处理方式,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处理网络连接.很多同学提起nio都能说起一二,但是细究其背后的原理.思想往往 ...

  4. 【Java】网络编程之NIO

    简单记录 慕课网-解锁网络编程之NIO的前世今生 & 一站式学习Java网络编程 全面理解BIO/NIO/AIO 内容概览 文章目录 1.[了解] NIO网络编程模型 1.1.NIO简介 1. ...

  5. JAVA NIO学习一:NIO简介、NIO&IO的主要区别

    在前面学习了IO之后,今天我们开始进入NIO学习环节,首先我们会NIO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大家认识NIO,然后会和IO进行一个对比认识进行区分.好了,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 一.NIO简介 1.概述 从 ...

  6. 漫谈Java IO之 Netty与NIO服务器

    前面介绍了基本的网络模型以及IO与NIO,那么有了NIO来开发非阻塞服务器,大家就满足了吗?有了技术支持,就回去追求效率,因此就产生了很多NIO的框架对NIO进行封装--这就是大名鼎鼎的Netty. ...

  7. java学习-NIO(五)NIO学习总结以及NIO新特性介绍

    我们知道是NIO是在2002年引入到J2SE 1.4里的,很多Java开发者比如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充分利用NIO,更少的人知道在Java SE 7里引入了更新的输入/输出 API(NIO.2).但是对于 ...

  8. Java中的IO、NIO、File、BIO、AIO详解

    java中有几种类型的流?JDK为每种类型的流提供了一些抽象类以供继承,请说出他们分别是哪些类?         Java中的流分为两种,一种是字节流,另一种是字符流,分别由四个抽象类来表示(每种流包 ...

  9. 京东数科二面:常见的 IO 模型有哪些?Java 中的 BIO、NIO、AIO 有啥区别?

    IO 模型这块确实挺难理解的,需要太多计算机底层知识.写这篇文章用了挺久,就非常希望能把我所知道的讲出来吧!希望朋友们能有收货!为了写这篇文章,还翻看了一下<UNIX 网络编程>这本书,太 ...

  10. 京东数科面试真题:常见的 IO 模型有哪些?Java 中的 BIO、NIO、AIO 有啥区别?

    本文节选自<Java面试进阶指北 打造个人的技术竞争力> 面试中经常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因为通过这个问题,面试官可以顺便了解一下你的操作系统的水平. IO 模型这块确实挺难理解的,需要太多计 ...

随机推荐

  1. mysql 多列唯一索引在事务中select for update是不是行锁?

    在表中有这么一索引 UNIQUE KEY `customer_id` (`customer_id`,`item_id`,`ref_id`) 问1. 这种多列唯一索引在事务中select for upd ...

  2. 【CODEVS】3546 矩阵链乘法

    [算法]区间DP [题解] 注意先输出右括号后输出左括号. f[i][i+x-1]=min(f[i][i+x-1],f[i][j]+f[j+1][i+x-1]+p[i]*p[j+1]*p[i+x]) ...

  3. [2009国家集训队]小Z的袜子(hose)(BZOJ2038+莫队入门题)

    题目链接:https://www.lydsy.com/JudgeOnline/problem.php?id=2038 题目: 题意:中文题意,大家都懂. 思路:莫队入门题.不过由于要去概率,所以我们假 ...

  4. HTML语意化

    1.什么是HTML语义化? 根据内容的结构化(内容语义化),选择合适的标签(代码语义化)便于开发者阅读.写出更优雅的代码的同时让浏览器的爬虫和机器很好地解析.  2.为什么要语义化? 为了在没有CSS ...

  5. error 0152: No Entity Framework provider found for the ADO.NET provider with invariant name 'System.Data.SqlClient'

    error 0152: No Entity Framework provider found for the ADO.NET provider with invariant name 'System. ...

  6. 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

    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 执行者/参与者(Actor): 表示与您的应用程序或系统进行交互的用户.组织或外部系统.用一个小人表示. 用例(Use Case): 即系统具有的功能,在用 ...

  7. 3.0docker操作

    登录镜像资源 docker login daocloud.io username: password: docker login : 登陆到一个Docker镜像仓库,如果未指定镜像仓库地址,默认为官方 ...

  8. POJ1014(多重背包)

    Dividing Time Limit: 1000MS   Memory Limit: 10000K Total Submissions: 65044   Accepted: 16884 Descri ...

  9. 动态替换Linux核心函数的原理和实现

    转载: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knldebug/ 动态替换Linux核心函数的原理和实现 在调试Linux核心模块时,有时需要能够实 ...

  10. Linux 入门记录:十八、Linux 系统启动流程 + 单用户修改 root 密码 + GRUB 加密

    一.系统启动流程 一般来说,Linux 系统的启动流程是这样的: 1. 开机之后,位于计算机主板 ROM 芯片上的 BIOS 被最先读取,在进行硬件和内存的校验以及 CPU 的自检没有异常后, B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