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绝大多数定理都有做理性证明,请放心食用。强迫症福利 不过多数定义和证明未参考标准文献,可能有少许纰漏,有错误敬请指正

1. 群

1.1 群的概念

群 \((S,\circ)\) 是一个元素集合 \(S\) 和一种二元运算 $ \circ $ 的合称,其满足以下性质。

封闭性

对于 \(\forall a,b \in S\) , \(\exist c \in S\) 使得 \(c = a \circ b\)

结合律

对于 \(\forall a,b,c \in S\) , \(a \circ (b \circ c) = (a \circ b) \circ c\)

单位元

\(\exist I \in S\) ,使得对于 \(\forall a \in S\) , \(a \circ I = I \circ a = a\)

根据定义,单位元具有唯一性,即一个群只有一个单位元。

证明:设 \(a,b\) 都是 \(S\) 的单位元,则 \(a = a \circ b = b\) ,两者实质上相同。

逆元

对于 \(\forall a \in S\) , \(\exist a^{-1} \in S\) ,使得 \(a \circ a^{-1} = a^{-1} \circ a = I\)

根据定义,逆元具有唯一性,即每个元素有且仅有一个逆元。

证明:设 \(a\) 有两个逆元 \(b,c\) ,则 \(b = b \circ I = b \circ (a \circ c) = (b \circ a) \circ c = I \circ c = c\) ,两者实质相同。

这也同时说明了不存在两个元素 \(a, b\) 的逆元是同一个元素 \(c\),因为 \(c\) 只有唯一一个逆元。

即逆元是一一对应的。

1.2 更抽象的群

我们更进一步,将 \(S\) 中的每一个元素视为一个函数, 默认 \(\circ\) 代表函数的复合,即 \((f \circ g) (x) = f(g(x))\)。所以现在一个群可以只用一个函数集合 \(S\) 来表示。

例如,记 \(r_\theta (x)\) 表示将 \(x\) 旋转 \(\theta\) 度,那么 \(S = \{ r_{0^\circ}, r_{90^\circ},r_{180^\circ},r_{270^\circ}\}\) 就是一个群。

证明一下,显然有封闭性和结合律。

单位元是 \(r_{0^\circ}\) ,因为 \(r_{0^\circ} (r_\theta(x)) = r_{\theta^\circ} (r_0 (x)) = r_\theta(x)\)

\(S\) 中元素 $r_\theta $ 的逆元便是 \(r_{360^\circ - \theta}\) ,因为他们两个卷起来就是 \(I = r_{0^{\circ}}\)

1.3 提示

由于群满足封闭性,所以我们在寻找群的时候一定要“找完”所有可能的状态,例如 \(\{ r_{0^\circ}, r_{90^\circ}\}\) 就不是一个群。

2. Burnside

首先明确这个定理是用来干什么的——等价类计数。

注:通常我使用 \(a,b,c,d \in C\) 表示计数对象, \(f,g,h \in G\) 表示变换。

2.1 等价

给定一个作用在计数集合 \(C\) 上的变换集合 \(G\),若 \(C\) 中计数对象 \(d\) 可以由计数对象 \(c\) 通过 \(G\) 中变换得到,即 \(\exist f \in G\) 使得 \(d = c \circ f\),我们便称 \(c\) 与 \(d\) 等价,记作 \(c \sim d\) 。

\(G\) 其实就是个函数集合,其中的函数都接受 \(C\) 中元素作为参数,输出也是 \(C\) 中元素。

类似的我们记 \(f(c)\) 为 \(c \circ f\) ,表示对计数对象 \(c\) 做变换 \(f\) 。

我们同样可以对一个函数做变换,即 \(f \circ g\) 是允许的。请参考上文“1.2 更抽象的群”。

在Burnside中,我们要求 \(G\) 是一个群。这样我们可以导出一些关于等价的性质。

自反性

\(a \sim a\)

因为 \(G\) 是群,故有单位元 \(I \in G\) , \(a \circ I = a\) ,满足等价定义。

对称性

\(a \sim b \iff b \sim a\)

设 \(a \circ f = b\) ,因为 \(G\) 是群,故存在 \(f^{-1}\) 使得 \(b \circ f^{-1} = a\) ,满足等价定义。同理反向再证一次即可得出充分完全性。

传递性

\(a \sim b , b \sim c \Rightarrow a \sim c\)

设 \(a \circ f = b, b \circ g = c\),因为 \(G\) 是群,所以 \(f \circ g \in G\)(封闭性),\(a \circ (f \circ g) = (a \circ f) \circ g = b \circ g = c\),满足等价定义。

2.2 等价类及等价类计数

等价类即所有等价的计数元素的集合。计数集合 \(C\) 由许多个等价类构成,好比连通块。 统计 \(C\) 中有多少个等价类,就是等价类计数。

如何快速的等价类计数,便是我们接下来所研究的。

2.3 弱化版

不妨先来研究一个弱化版本,这可以帮助我们捋清思路。

2.3.1 引理

若对于 \(\forall c \in C,f \in G \quad (f \not= I)\) , \(c \circ f \not= c\) 都成立,那么对于 \(\forall c \in C, f \in G,g \in G \quad (f \not= g)\) ,都有 \(c \circ f \not= c \circ g\) ,即与 \(\forall c\) 等价的元素有且仅有 \(|G|\) 个。

利用反证法。若 \(\exist c,f,g\) 使得 \(c \circ f = c \circ g\) ,那么有 \(c \circ f \circ g^{-1} = c\) ,即 \(c \circ (f \circ g^{-1}) = c\) 。同时因为 \(f \not= g\) ,所以 \(f \circ g^{-1} \not= I\) 。于是与假设产生矛盾,故引理成立。

对 \(c\) 做变换得到的元素两两不同,共有 \(|G|\) 种变换,故有且仅有 \(|G|\) 个元素与 \(c\) 等价。

2.3.2 弱化版Burnside

若对于 \(\forall c \in C,f \in G \quad (f \not= I)\) , \(c \circ f \not= c\) 都成立,那么

\[等价类计数 = \frac{|C|}{|G|}
\]

这是肉眼可得的结论。由引理,对于 \(\forall c\) ,都有且仅有 \(|G|\) 个互不相同的元素与其等价。由于等价的传递性,这 \(|G|\) 个元素是封闭的,实质上形成了许多个大小为 \(|G|\) 的等价类。那么等价类个数自然就是总计数元素个数 \(|C|\) 除以每个等价类的大小 \(|G|\) 了。

2.4 标准版

弱化版的关键之处在于引理, \(c \circ f \not= c\) 让我们知道每个 \(c\) 有 \(|G|\) 个互不相同的元素与其等价。我们将这个条件和这个引理做一些“推广”。

2.4.1 稳定核 & 不动点

稳定核 \(G(c)\) :对于计数对象 \(c\) ,使得 \(c \circ f = c\) 的所有变换 \(f\) 的集合,即 \(\{ f \in G | c \circ f = c \}\)

不动点 \(C(f)\) :对于变换 \(f\) ,使得 \(c \circ f = c\) 的所有计数对象 \(c\) 的集合,即 \(\{ c \in C | c \circ f = c \}\)

注意单个字母 \(G\) 代表整个变换集合;而 \(G(c)\) 是根据计数元素 \(c\) 生成的一个被 \(G\) 包含的变换集合;

注意单个字母 \(C\) 代表整个计数集合;而 \(C(f)\) 是根据变换 \(f\) 生成的一个被 \(C\) 包含的计数集合。

2.4.2 引理1

\[\sum_{c \in C} |G(c)| = \sum_{f \in G} |C(f)|
\]

证明:

\[\begin{aligned}
\sum_{c \in C} |G(c)| &= \sum_{c \in C} \sum_{f \in G} [c \circ f = c] \\
&= \sum_{f \in G} \sum_{c \in C} [c \circ f = c] \\
&= \sum_{f \in G} |C(f)|
\end{aligned}
\]

其实质是更换枚举方式。

2.4.3 引理2

对于 \(\forall c\) , \(G(c)\) 是个群。

分别证明群的四个性质即可。

封闭性

对于 \(\forall f,g \in G(c)\) , \(c \circ (f \circ g) = (c \circ f) \circ g = c \circ g = c\) ,所以 \(f \circ g \in G(c)\) 。封闭性得证。

结合律

\(G(c) \subseteq G\) ,结合律直接由 \(G\) 给出。

单位元

\(c \circ I = c\) ,所以 \(I \in G(c)\) 。(这里的 \(I\) 代指 \(G\) 的单位元)

逆元

对于 \(\forall f \in G(c)\) , $ c \circ f^{-1} = (c \circ f) \circ f^{-1} = c \circ (f \circ f^{-1}) = c$ ,所以 \(f^{-1} \in G(c)\) 。

Extra (update 2020/03/28)

有个群论定理可以直接证明上述结论:

有限群的非空封闭子集都是子群。

另外,在后面我们将会发现 \(|G(c)|\) 实际上是 \(|G|\) 的约数,这反应了拉格朗日定理:

一个有限群 \(S\) 的子群的大小是 \(|S|\) 的约数。

有趣的是,拉格朗日定理的证明实际上和下文引理3的证明几乎一模一样。

这两个定理在这里不做详细讨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左转算法导论和这里(拉格朗日定理证明)

2.4.4 引理3

对于 \(\forall c\) ,记 \(S(c)\) 为与 \(c\) 等价的计数元素的集合,有

\[|S(c)| = \frac{|G|}{|G(c)|}
\]

这个引理与弱化版引理2.3.1是对应关系。请对比起来理解。

我们的证明思路是:对于某个计数元素 \(c\) ,求出 对于某个确定的变换 \(f\) ,有多少个变换 \(g\) 与其作用效果相同,即 \(c \circ f = c \circ g\) 。

\[c \circ f = c \circ g \iff c \circ f \circ g^{-1} = c \iff (f \circ g^{-1}) \in G(c)
\]

即 \(f ,g\) 对 \(c\) 的作用效果相同 等价于 \(f \circ g^{-1}\) 在 \(c\) 的稳定核内。

于是对于一个变换 \(h \in G(c)\) ,根据群的基本性质,存在唯一的 \(g^{-1} = f^{-1} \circ h\) ,使得 \(f \circ g^{-1} = h\) 。变换 \(h \in G(c)\) ,所以有 \(|G(c)|\) 种取值; \(f\) 是确定的,根据逆元唯一性, \(f^{-1}\) 也是确定的;故 \(g^{-1}\) 有 \(|G(c)|\) 种取值。又由于逆元的一一对应性, \(g\) 有 \(|G(c)|\) 种取值。

即对于 \(\forall f\) ,都有且仅有 \(|G(c)|\) 个 \(g\) 与其作用效果相同。

这说明了什么?“作用效果相同”也是一种类似等价的关系,容易证明其具有传递性,于是他们是封闭的。作用效果相同的变换实质上形成 \(\frac{|G|}{|G(c)|}\) 个大小为 \(|G(c)|\) 的两两相连的连通块或者说“作用效果相同等价类”,合起来构成了整个 \(G\) 。我们便知道了 \(c\) 通过变换可以变出 \(\frac{|G|}{|G(c)|}\) 个不同的计数元素,即与 \(c\) 等价的元素有 \(\frac{|G|}{|G(c)|}\) 个,引理3证毕。

2.4.5 Burnside

\[等价类计数 = \frac{1}{|G|}\sum_{f \in G} |C(f)|
\]

\[\begin{aligned}
\frac{1}{|G|}\sum_{f \in G} |C(f)| &= \frac{1}{|G|}\sum_{c \in C} |G(c)| \quad &\text{...引理1} \\
&= \frac{1}{|G|}\sum_{c \in C} \frac{|G|}{|S(c)|} \quad &\text{...引理3} \\
&= \sum_{c \in C} \frac{1}{S(c)} \\
&= 等价类计数
\end{aligned}
\]

倒数第二个式子,每个元素贡献 \(\frac{1}{S(c)}\) ,合起来便是等价类计数。这便是等价类计数的本质。

2.5 Burnside的本质

直接除以4不行,因为前四种找不到4个等价的情况

所以强行把它们补成4个就行了。。。

Burnside就是“强行补”的过程

——zkx

Burnside的精髓就在于此。

Burnside弱化版,实际上是省掉了强行补的部分,使所有有效部分都在 \(C(I)\) 。

可以发现“群”是Burnside的唯一约束

这个约束几乎就是没有约束。。。

所以Burnside是非常通用的等价类计数法

——zkx

3. 置换群

(Burnside的内容已经结束,这里开始是Polya了)

3.1 置换

一个置换长这样:

\[(\begin{aligned}
1&,2,3,...,n \\
a_1&,a_2,a_3,...,a_n
\end{aligned})
\]

其中 \(a_1,a_2,a_3,...,a_n\) 是一个 \(n\) 排列。置换是一个接受序列,输出序列的函数,它表示对每一个 \(i\) ,将原序列第 \(i\) 个数放到第 \(a_i\) 个位置上。这种括号是置换的表示方式,表示多个映射关系。

3.2 移位置换

一个普通的移位置换长这样:

\[\tau_n =
(\begin{aligned}
1,2,3,...,n&-1,n \\
2,3,4,...,&n,1
\end{aligned})
\]

即全员右移1位。很自然的可以拓展到 \(k\) 位移位置换:

\[\tau_n^k =
(\begin{aligned}
1,2,3,...&,n-1,n \\
k,k+1,...,n&,1,...,k-1
\end{aligned})
\]

容易发现 \(\tau_n^k\) 是 \(k\) 个 \(\tau_n\) 的复合,所以我们写成乘方的形式。

3.3 移位置换图

移位置换 \(\tau_n^k\) 所形成的图:考虑将 \(n\) 个点排成一个圆圈, \(1\) 连 \(k\) , \(2\) 连 \(k+1\) ,...,\(n\) 连 \(k-1\) 。

如图便是 \(\tau_6^2\) 形成的移位置换图,共有两个环。

3.4 移位置换环个数定理

\(\tau_n^k\) 移位置换图中环的个数为 \(\gcd(k,n)\) 。

证明的思路同样是已经使用多次的:求出对于一个数 \(a\) ,有多少个数 \(b\) 与它在同一个环内。

对于 \(\forall a,b\) , \(a,b\) 在同一个环内的条件为

\[\begin{aligned}
a \equiv b + ik \pmod n &\iff \exist i,j \quad s.t. \quad a = b + ik + jn \\
&\iff \exist i,j \quad s.t. \quad ik + jn = a - b \\
&\iff \gcd(k,n) | (a-b) \quad \text{...裴蜀定理}
\end{aligned}
\]

最后两个式子之间的转化运用了二元整数解不定方程的有解条件,即裴蜀定理。

那么这样一来,对于 \(\forall a\) ,显然有且仅有 \(\frac{n}{\gcd(k,n)}\) 个数与它在同一环内,故共有 \(\gcd(k,n)\) 个环。(“在同一环内”传递性导出的封闭性,这个方法在上文已经多次使用到)

4. Polya

4.1 概念

Polya是等价类计数的一个特殊版本,它的变换群 \(G\) 是一个移位置换群,即

\[G = \{ \tau_n^k \ | \ k \in [0,n), k \in Z \}
\]

显然移位置换群是一个群 废话,证明很简单,同样是证明群的四个性质,这里不再赘述。

用人话来说,Polya求解的一类问题计数基于一个环,而通过旋转环能够变得相同的方案算作一种(等价)。

比如经典的模板题: 洛谷P4980 Polya定理

给定一个 \(n\) 个点, \(n\) 条边的环,有 \(m\) 种颜色,给每个顶点染色,问有多少种本质不同的染色方案,答案对 \(10^9+7\) 取模。

本质不同定义为:只需要不能通过旋转与别的染色方案相同。

4.2 推导

有了前面那么多的铺垫,大名鼎鼎的Polya定理现在已经可以自己动手推出来了!

先写出Burnside引理,并套入移位置换

\[\begin{aligned}
等价类计数 &= \frac{1}{|G|}\sum_{f \in G} |C(f)| \\
&= \frac{1}{n}\sum_{i=1}^n |C(\tau_n^i)|
\end{aligned}
\]

注: \(\tau_n^n = \tau_n^0\) ,上面从 \(1\) 到 \(n\) 的枚举是对的

\(|C(\tau_n^i)|\) 是什么?

\(\tau_n^i\) 的不动点的个数,即要求 \(\tau_n^i\) 移位置换图里同一环上点颜色相同的方案数。(为了做置换后看上去和原来一样)

根据移位置换环个数定理, \(\tau_n^i\) 有 \(\gcd(n,i)\) 个环。有 \(m\) 种颜色给 \(\gcd(n,i)\) 个环去染,显然方案数为 \(m^{\gcd(n,i)}\) 。我们不局限于本题推而广之,方案数是一个关于环个数 \(\gcd(n,i)\) 的函数 \(f(\gcd(n,i))\) 。(也可以是关于环大小 \(\frac{n}{\gcd(n,i)}\) 的函数,反正最重要的参数是 \(\gcd(n,i)\) )

带入原式

\[\frac{1}{n}\sum_{i=1}^n f(\gcd(n,i))
\]

诶!这个式子里面有 \(\gcd\) !

不用抑制住冲动,我们按照常见的莫反题目套路来。

\[\begin{aligned}
等价类计数 &= \frac{1}{n}\sum_{i=1}^n f(\gcd(n,i)) \\
&= \frac{1}{n} \sum_{d|n} f(d) \sum_{i=1}^n [\gcd(n,i)=d] \quad &\text{...把gcd提出来枚举} \\
&= \frac{1}{n} \sum_{d|n} f(d) \sum_{i=1}^{\frac{n}{d}} [\gcd(\frac{n}{d},i)=1] \\
&= \frac{1}{n} \sum_{d|n} f(d) \varphi(\frac{n}{d}) \quad &\text{...欧拉函数定义}
\end{aligned}
\]

好恭喜你可以在 \(O(\sqrt n)\) 的优秀时间复杂度里求得答案了!

4.3 实现

提示一下实现上的一些细节。

快速幂作为基本技巧就不提了;

欧拉函数直接质因数分解求即可。这里会遇到一个小问题:外面一层枚举因数,里面一层分解质因数,这不 \(O(\sum_{d|n} \sqrt d)\) 了吗?

实际上似乎利用数列的放缩之类的黑科技可以证明一个比 \(O(n)\) 更紧的上界是 \(O(n^{\frac 3 4})\) ,而且实际上跑起来非常的快。(洛谷 \(n=10^9\) , \(10^3\) 组数据可以随便跑过)

/*
洛谷P4980 Polya定理
sun123zxy
朴素写法
洛谷共2.08s
2019/12/24
*/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include<cmath>
#include<ctime>
#include<cstdlib>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queue>
#include<vector>
#include<map>
#include<set>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ll Rd(){
ll ans=0;char c=getchar();
while(c<'0'||c>'9') c=getchar();
while(c>='0'&&c<='9') ans=ans*10+c-'0',c=getchar();
return ans;
}
const ll MOD=1E9+7;
ll QPow(ll x,ll up){
x%=MOD;
ll ans=1;
while(up)
if(up%2==0) x=x*x%MOD,up/=2;
else ans=ans*x%MOD,up--;
return ans;
}
ll Inv(ll x){return QPow(x,MOD-2);} ll Phi(ll n){
ll t=n;
ll ans=1;
for(ll i=2;i*i<=t;i++){
ll c=0;
while(t%i==0) t/=i,c++;
if(c) ans=ans*(QPow(i,c)-QPow(i,c-1)+MOD)%MOD;
}
if(t>1) ans=ans*(t-1)%MOD;
return ans;
} ll N;
ll Polya(ll d){
return QPow(N,d)*Phi(N/d)%MOD;
}
void Solve(){
ll Ans=0;
for(ll i=1;i*i<=N;i++){
if(N%i==0){
Ans+=Polya(i);
if(i!=N/i) Ans+=Polya(N/i);
Ans%=MOD;
}
}
Ans=Ans*Inv(N)%MOD;
printf("%lld\n",Ans);
}
int main(){
ll T=Rd();while(T--){
scanf("%lld",&N);
Solve();
}
return 0;
}

不过当然有真正 \(O(\sqrt n)\) 的写法。只需在最外层分解质因数,然后DFS的去枚举因数,这样就不用每次去分解 \(\frac{n}{d}\) 啦!于是这种写法就当然比上面那种快很多了。

/*
洛谷P4980 Polya定理
sun123zxy
更优写法
洛谷共125ms
2019/12/24
*/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include<cmath>
#include<ctime>
#include<cstdlib>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queue>
#include<vector>
#include<map>
#include<set>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int Rd(){
int ans=0;char c=getchar();
while(c<'0'||c>'9') c=getchar();
while(c>='0'&&c<='9') ans=ans*10+c-'0',c=getchar();
return ans;
}
const ll MOD=1E9+7;
ll QPow(ll x,ll up,bool isM=1){
x%=MOD;
ll ans=1;
while(up){
if(up%2==0) x=x*x,up/=2;
else ans=ans*x,up--;
if(isM) x%=MOD,ans%=MOD;
}
return ans;
}
ll Inv(ll x){return QPow(x,MOD-2);} namespace Div{
int p[30],c[30];
int pN;
void Div(int nb){
pN=0;
int t=nb;
for(int i=2;1LL*i*i<=t;i++){
if(t%i==0){
p[++pN]=i,c[pN]=0;
while(t%i==0) t/=i,c[pN]++;
}
}if(t>1) p[++pN]=t,c[pN]=1;
}
} int N;
ll Ans;
void DFS(int pos,ll d,ll phi){
using namespace Div;
if(pos==pN+1){
Ans=(Ans+QPow(N,d)*phi)%MOD;
return ;
}
ll tpow=1,tphi=QPow(p[pos],c[pos],0)-QPow(p[pos],c[pos]-1,0);
for(int i=0;i<=c[pos];i++){
DFS(pos+1,d*tpow,phi*tphi);
tpow*=p[pos];
if(i==c[pos]-1) tphi=1;
else tphi/=p[pos];
}
}
void Solve(){
Div::Div(N);
Ans=0;DFS(1,1,1);
Ans=Ans*Inv(N)%MOD;
printf("%lld\n",Ans);
}
int main(){
int T=Rd();while(T--){
scanf("%d",&N);
Solve();
}
return 0;
}

5. 总结

对于大多数题目,Burnside & Polya通常是套在最表面的那一层皮,难点一般在求 \(|C(f)|\) 或者 \(f(\gcd(n,i))\) 的部分。

6. 参考及后记

zkx / keke / 彳亍 学长的 《Polya计数.pptx》

整个PPT思路非常清晰,可以看出keke学长对Polya有极其深入的理解。我学Burnside完全是照着这个PPT一点一点的看懂的。

彳亍来讲课的那个暑假可以说是真正让我在OI数学这一块有很多新的收获。感谢keke学长!

《算法导论》第三版 31章 数论算法

初稿写成后,在学习数论时偶然翻到这一节有对群的一些讨论,发现自己之前的理解不够优秀,做了一些订正。

我之前把交换群认成群了然后瞎yy了一套理论xD

update 2020/03/28: 重读了一遍发现群论的一些基础定理与Burnside的证明密切相关。拓展开想,群论几乎是所有OI数论的地基。裴蜀定理,欧拉定理,费马小定理,剩余定理,etc.让群论给串起来了;NTT,Burnside,Exgcd,MillerRabin,etc.的关键证明都以其为基础 秒啊

一些想法

大概是目前最长的一篇博客了..

Burnside & Polya 最开始是2019暑假zkx学长为我们讲授。当时云里雾里,半懂不懂。等到12月的时候有将近一半的同学跑去PKUWC/THUWC了,剩我这个菜鸡在机房瞎颓(((当时就花了一两天把zkx学长的PPT慢慢看懂了,做了最初的笔记,然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修订完善。现在花了一整天把笔记写成了博客,又有了些新的理解,加了弱化版及其证明。

概念多,证明绕,很容易掉进思维的陷阱。如果能一步一步把证明过程捋清楚,对思维能力的提升还是很大的。

任何推导的目的都是由已知得到未知。由哪些性质推得哪些结论,好比图论中的有向边,最后应该形成一个有向无环图。如果把这个DAG搞清楚了,才是真正弄清楚了结论的来龙去脉。

多次用到了“将等价类计数问题转换为有多少个元素与某个确定的元素等价,并利用等价传递性导出封闭性说明形成连通块”这一思想,很具有推广性;另外遇到一些不太好证的命题可以试试反证法。

2020/03/21

等价类计数:Burnside引理 & Polya定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burnside引理&polya定理

    burnside引理&polya定理 参考资料: <polya计数法的应用>--陈瑜希 黄学长 置换: 置换即是将n个元素的染色进行交换,产生一个新的染色方案. 群: 一个元素的集 ...

  2. 【uva 10294】 Arif in Dhaka (First Love Part 2) (置换,burnside引理|polya定理)

    题目来源:UVa 10294 Arif in Dhaka (First Love Part 2) 题意:n颗珠子t种颜色 求有多少种项链和手镯 项链不可以翻转 手镯可以翻转 [分析] 要开始学置换了. ...

  3. hdu 5868 2016 ACM/ICPC Asia Regional Dalian Online 1001 (burnside引理 polya定理)

    Different Circle Permutation Time Limit: 3000/1500 MS (Java/Others)    Memory Limit: 262144/262144 K ...

  4. 置换群 Burnside引理 Pólya定理(Polya)

    置换群 设\(N\)表示组合方案集合.如用两种颜色染四个格子,则\(N=\{\{0,0,0,0\},\{0,0,0,1\},\{0,0,1,0\},...,\{1,1,1,1\}\}\),\(|N|= ...

  5. Burnside引理&Pólya定理

    Burnside's lemma 引例 题目描述 一个由2*2方格组成的正方形,每个格子上可以涂色或不涂色, 问共有多少种本质不同的涂色方案. (若两种方案可通过旋转互相得到,称作本质相同的方案) 解 ...

  6. 等价类计数(Polya定理/Burnside引理)学习笔记

    参考:刘汝佳<算法竞赛入门经典训练指南> 感觉是非常远古的东西了,几乎从来没有看到过需要用这个的题,还是学一发以防翻车. 置换:排列的一一映射.置换乘法相当于函数复合.满足结合律,不满足交 ...

  7. 等价类计数问题(Polya定理和burnside引理)

    零.约定: (置换等名词会在前置知识中有解释) \(1.\)在本文中,题目要求的染色方案等统称为"元素". \(2.\)两个元素严格相等我们记做"\(=\)", ...

  8. Burnside引理与Polya定理

    感觉这两个东西好鬼畜= = ,考场上出了肯定不会qwq.不过还是学一下吧用来装逼也是极好的 群的定义 与下文知识无关.. 给出一个集合$G = \{a, b, c, \dots \}$和集合上的二元运 ...

  9. Burnside引理与Polya定理 学习笔记

    原文链接www.cnblogs.com/zhouzhendong/p/Burnside-Polya.html 问题模型 有一个长度为 $n$ 的序列,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有 $m$ 种取值. 如果两个序 ...

随机推荐

  1. 使用junit测试springMVC项目提示ServletContext找不到定义错误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liu_gan/article/details/78400627 @RunWith(SpringJUnit4ClassRunner.class) ...

  2. 通过zxing生成二维码

    二维码现在随处可见,在日常的开发中,也会经常涉及到二维码的生成,特别是开发一些活动或者推广方面的功能时,二维码甚至成为必备功能点.本文介绍通过 google 的 zxing 包生成带 logo 的二维 ...

  3. 瑞士一苹果店内iPhone突然爆炸致7人入院,iPhone还值得买吗?

    与国产手机高歌猛进态势呈现"最萌发展差"的,是以三星.苹果为代表的海外手机厂商在过去一年的疲态.数据显示,2017年小米手机产量较2016年增长幅度达76%,OPPO和vivo则分 ...

  4. react-native start 启动错误解决方法

    ERROR Error watching file for changes: EMFILE {"code":"EMFILE","errno" ...

  5. centos7上Jenkins通过rpm包方式直接安装及使用war包方式升级

    一.通过rpm包方式直接安装jenkins 1.官网下载rpm安装包(前提是安装jdk) wget https://pkg.jenkins.io/redhat-stable/jenkins-2.121 ...

  6. linux Init分析(原创)

    1.uboot的目标就是启动内核kernel: 2.kernel的目的就是启动应用程序,而第一个应用程序即是Init,构建根文件系统. 从uboot初始化配置后,引导内核的启动,启动函数为:start ...

  7. ypoj 2286 佳佳买菜

    题目名称:佳佳买菜 描述 佳佳是我们的ACM社团的副社长,她感觉得自己没存在感,so-由于实验室要聚餐了,佳佳决定买点菜,来做菜给大家吃.佳佳喜欢吃娃娃菜,于是她来到买菜的地方.佳佳:我要10斤娃娃菜 ...

  8. USB小白学习之路(3) 通过自定义请求存取外部RAM

    通过自定义请求存取外部RAM 1. 实验简述 此实验是对自定义的供应商特殊命令(vendor specific command bRequest = 0xA3)进行解析,程序中的read me说明如下 ...

  9. iOS 开发富文本之TTTAttributedLabel 在某个特定位置的文字添加跳转,下划线,修改字体大小,颜色

    @property(nonatomic , strong) TTTAttributedLabel * ttLabel; @property(nonatomic , strong) NSRange li ...

  10. 从头认识js-js客户端检测

    常用的客户端检测方式有以下三种: 1.能力检测 2.怪癖检测 3.用户代理检测 能力检测 最常用也是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客户端检测形式是能力检测(又称特性检测).能力检测的目标不是识别特定的浏览器,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