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简单的介绍一下JVM(Java Virtual Machine)吧,它也叫Java虚拟机。虽然它叫虚拟机,但是实际上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虚拟机,它更像操作系统中的一个进程。JVM屏蔽了各个操作系统底层的相关的东西,Java程序只需要生成对应的字节码文件,然后由JVM来负责解释运行。

介绍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JDK(Java Development Kit) 可以算是整个Java的核心,其中有编译、调试的工具包和基础类库,它也包含了JRE

JRE(Java Runtime Environment),包含了JVM和基础类库。而JVM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主角,开篇聊到,JVM负责解释运行,它会将自己的指令映射到当前不同设备的CPU指令集上,所以只需要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装不同版本的虚拟机即可。这也给了Java跨平台的能力。

JVM的发展

就跟我们用三方库一样,同样的功能有不同的实现。JVM也是一样的,第一款JVM是Sun公司的Classic VM,JDK1.2之前JVM都是采用的Classic VM,而之后,逐渐被我们都知道的HotSpot给替代,直到JDK1.4,Classic VM才完全被弃用。

HotSpot应该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虚拟机(自信点,把应该去掉),也是OpenJDK中所带的虚拟机。但是你可能不知道,HotSpot最开始并不是由Sun公司开发,而是由一家小公司设计并实现的,而且最初也不是为Java语言设计的。Sun公司看到了这个虚拟机在JIT上的优势,于是就收购了这家公司,从而获得了HotSpot VM。

运行时内存区域

可能你经历过被灵魂拷问是什么滋味,如果线上发生了OOM(Out Of Memory),该怎么排查?如果要你来对一个JVM的运行参数进行调优,你该怎么做?

不像C++可以自己来主宰内存,同时扮演上帝和最底层劳工的角色,Java里我们把内存管理交给了JVM,如果我们不能了解其中具体的运行时内存分布以及垃圾回收的原理,那等到问题真正出现了,很可能就无从查起。这也是要深入的了解JVM的必要性。

Java在运行时会将内存分成如下几个区域进行管理,方法区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程序计数器

堆(Java Heap)是JVM所管理的内存中最大的一块了。我们平常开发中使用new关键字来进行实例化的对象几乎都会在堆中分配内存,所有线程都可以共享被分配在堆上的对象。

堆也是JVM垃圾回收的主要区域,正因为垃圾回收的分代机制,其实堆中还可以分为更细的新生代、老年代。GC这块后面会细讲。

那为什么是几乎呢?在JVM本身的规范中是规定了所有的对象都会在堆上分配内存的,但是随着JIT(Just In Time)编译器和逃逸分析技术的成熟,所有对象都在堆上分配内存就变得没有那么绝对了。

JIT编译器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二八定律在我们的程序中也同样适用,那就是20%的代码占用了系统运行中80%的资源。在我们写的代码中,就可能会存在一些热点代码,频繁的被调用。除了被频繁的调用的代码,还有被执行多次的循环体也算热点代码。

那此时JIT编译器就会对这部分的代码进行优化,将它们编译成Machine Code,并做一些对应的优化。不熟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们的代码不都已经被编译成了字节码了吗?怎么又被编译成了Machine Code?

因为字节码只是一个中间状态,真正的运行是JVM在运行的时候,就跟解释型语言一样将字节码逐条的翻译成了Machine Code,这个Machine Code才是操作系统能够识别直接运行的指令。而JIT就会把编译好的热点代码所对应的Machine Code保存下来, 下载再调用时就省去了从字节码编译到Machine Code的过程,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逃逸分析

我们刚刚提到过,Java中几乎所有的对象都在堆上分配空间,堆中的内存空间是所有线程共享的,所以在多线程下才需要去考虑同步的相关问题。那如果这个变量是个局部变量,只会在某个函数中被访问到呢?

这种局部变量就是未逃逸的变量,而这个变量如果在其他的地方也能被访问到呢?这说明这个变量逃逸出了当前的作用域。通过逃逸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哪些变量没有逃逸出当前作用域,那这个对象内存就可以在栈中分配,随着调用的结束,随着线程的继续执行完成,栈空间被回收,这个局部变量分配的内存也会一起被回收。

方法区

方法区存放了被加载的Class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和JIT编译之后的结果等数据,与堆一样,方法区也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但与堆不同,相对于堆的GC力度,这块的垃圾回收力度可以说是小了非常多,但是仍然有针对常量的GC。

虚拟机栈

虚拟机栈是线程私有的,所以在多线程下不需要做同步的操作,是线程安全的。当每个方法执行时,就会在当前线程中虚拟机栈中创建一个栈帧,每个方法从调用到结束的过程,就对应了栈帧在虚拟机栈中的入栈、出栈的过程。那自然而然,栈帧中应该存放的就是方法的局部变量操作数栈动态链接和对应的返回信息

不知道你遇到过在方法内写递归时,由于退出条件一直没有达到,导致程序陷入了无限循环,然后就会看到程序抛出了一个StackOverflow的错误。其所对应的栈就是上面提到的操作数栈。

当然这是在内存足够的情况下,如果内存不够,则会直接抛出OutOfMemory,也就是常说的OOM。

本地方法栈

本地方法栈的功能与虚拟机栈类似,区别在于虚拟机栈是服务于JVM中的Java方法,而本地方法栈则服务于Native的方法。

GC

其实堆中的区域还可以划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再分割的细一点,可以到Eden、From Survivor、To Survivor。首先分配的对象实例会到Eden区,在新生代这块区域一般是最大的,与From Survivor的比例是8:1,当然这个比例可以通过JVM参数来改变。而且当分配的对象实体很大的时候将会直接进入到老年代。

为什么要对堆进行更加细致的内存区域划分,其实是为了让垃圾回收更加的高效。

垃圾识别机制

那JVM是如何判断哪些对象是“垃圾”需要被回收呢?我们就需要来了解一下JVM是如何来判断哪些内存需要进行回收的。

引用计数

实现的思路是,给每个对象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其他的对象引用了这个对象,就把引用计数器的值+1,如果一个对象的引用计数为0则说明没有对象引用它。

乍一看是没有问题的,那为什么Java并没有采取这种呢?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一个函数中定义了两个对象O1和O2,然后O1引用了O2,O1又引用了O1,这样一来,两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器都不为0,但是实际上这两个对象再也不会被访问到了。

所以我们需要另外一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可达性分析

可达性分析可以理解为一棵树的遍历,根节点是一个对象,而其子节点是引用了当前对象的对象。从根节点开始做遍历,如果发现从所有根节点出发的遍历都已经完成了,但是仍然有对象没有被访问到,那么说明这些对象是不可用的,需要将内存回收掉。

这些根节点有个名字叫做GC Roots,哪些资源可以被当作GC Roots呢?

  • 栈帧中的局部变量所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所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常量所引用的对象
  • 本地方法栈所引用的对象

我们刚刚聊过,在引用计数中,如果其引用计数器的值为0,则占用的内存会被回收掉。而在可达性分析中,如果没有某个对象没有任何引用,它也不一定会被回收掉。

垃圾回收算法

聊完了JVM如何判断一个对象是否需要回收,接下来我们再聊一下JVM是如何进行回收的。

标记-清除

顾名思义,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标记清除。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然后统一对标记的对象进行回收。这个算法的十分的局限,首先标记和清除的两个过程效率都不高,而且这样的清理方式会产生大量的内存碎片,什么意思呢?

就是虽然总体看起来还有足够的剩余内存空间,但是他们都是以一块很小的内存分散在各个地方。如果此时需要为一个大对象申请空间,即使总体上的内存空间足够,但是JVM无法找到一块这么大的连续内存空间,就会导致触发一次GC。


标记-清除

复制

其大致的思路是,将现有的内存空间分为两半A和B,所有的新对象的内存都在A中分配,然后当A用完了之后,就开始对象存活判断,将A中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B去,然后一次性将A中的内存空间回收掉。


复制算法

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使用标记-清除所造成的内存碎片的问题了。但是,它仍然有自己的不足。那就是以内存空间缩小了一半为代价,而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代价其实是很高的。

堆中新生代就是采用的复制算法。刚刚提到过,新生代被分为了Eden、From Survivor、To Survivor,由于几乎所有的新对象都会在这里分配内存,所以Eden区比Survivor区要大很多。因此Eden区和Survivor区就不需要按照复制算法默认的1:1的来分配内存。

在HotSpot中Eden和Survivor的比例默认是8:1,也就意味着只有10%的空间会被浪费掉。

看到这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

既然你的Eden区要比Survivor区大这么多,要是一次GC之后的存活对象的大小大于Survivor区的总大小该怎么处理?

的确,在新生代GC时,最坏的情况就是Eden区的所有对象都是存活的,那这个JVM会怎么处理呢?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叫做内存分配担保

当发生了上面这种情况,新生代需要老年代的内存空间来做担保,把Survivor存放不下的对象直接存进老年代中。

标记-整理

标记-整理其GC的过程与标记-清楚是一样的,只不过会让所有的存活对象往同一边移动,这样一来就不会像标记-整理那样留下大量的内存碎片。


249993-20170308200502734-920263398

分代收集

这也是当前主流虚拟机所采用的算法,其实就是针对不同的内存区域的特性,使用上面提到过的不同的算法。

例如新生代的特性是大部分的对象都是需要被回收掉的,只有少量对象会存活下来。所以新生代一般都是采用复制算法

而老年代属于对象存活率都很高的内存空间,则采用标记-清除标记-整理算法来进行垃圾回收。

垃圾收集器

新生代收集器

聊完了垃圾回收的算法,我们需要再了解一下GC具体是通过什么落地的, 也就是上面的算法的实际应用。

Serial

Serial采用的是复制算法的垃圾收集器,而且是单线程运作的。也就是说,当Serial进行垃圾收集时,必须要暂停其他所有线程的工作,直到垃圾收集完成,这个动作叫STW(Stop The World) 。Golang中的GC也会存在STW,在其标记阶段的准备过程中会暂停掉所有正在运行的Goroutine。

而且这个暂停动作对用户来说是不可见的,用户可能只会知道某个请求执行了很久,没有经验的话是很难跟GC挂上钩的。

但是从某些方面来看,如果你的系统就只有单核,那么Serial就不会存在线程之间的交互的开销,可以提高GC的效率。这也是为什么Serial仍然是Client模式下的默认新生代收集器。


249993-20170308204330750-898195038

ParNew

ParNew与Serial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ParNew是多线程的,而Serial是单线程的。除此之外,其使用的垃圾收集算法和收集行为完全一样。

该收集器如果在单核的环境下,其性能可能会比Serial更差一些,因为单核无法发挥多线程的优势。在多核环境下,其默认的线程与CPU数量相同。


249993-20170308210151797-1882924644

Parallel Scavenge

Parallel Scavenge是一个多线程的收集器,也是在server模式下的默认垃圾收集器。上面的两种收集器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减少STW的时间,而Parallel Scavenge则更加关注于系统的吞吐量

例如JVM已经运行了100分钟,而GC了1分钟,那么此时系统的吞吐量(100 - 1)/100 = 99%

吞吐量短停顿时间其侧重的点不一样,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高吞吐量

GC的总时间越短,系统的吞吐量则越高。换句话说,高吞吐量则意味着,STW的时间可能会比正常的时间多一点,也就更加适合那种不存在太多交互的后台的系统,因为对实时性的要求不是很高,就可以高效率的完成任务。

短停顿时间

STW的时间短,则说明对系统的响应速度要求很高,因为要跟用户频繁的交互。因为低响应时间会带来较高的用户体验。

老年代收集器

Serial Old

Serial Old是Serial的老年代版本,使用的标记-整理算法, 其实从这看出来,新生代和老年代收集器的一个差别。

新生代:大部分的资源都是需要被回收

老年代:大部分的资源都不需要被回收

所以,新生代收集器基本都是用的复制算法,老年代收集器基本都是用的标记-整理算法。

Serial Old也是给Client模式下JVM使用的。

Parallel Old

Parallel Old是Parallel Scavenge的老年代版本,也是一个多线程的、采用标记-整理算法的收集器,刚刚讨论过了系统吞吐量,那么在对CPU的资源十分敏感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Parallel Scavenge和Parallel Old这个新生代-老年代的垃圾收集器组合。


249993-20170309210552797-797186750

CMS

CMS全称(Concurrent Mark Sweep),使用的是标记-清除的收集算法。重点关注于最低的STW时间的收集器,如果你的应用非常注重与响应时间,那么就可以考虑使用CMS。


249993-20170312201047482-791570909

从图中可以看出其核心的步骤:

  • 首先会进行初始标记,标记从GCRoots出发能够关联到的所有对象,此时需要STW,但是不需要很多时间
  • 然后会进行并发标记,多线程对所有对象通过GC Roots Tracing进行可达性分析,这个过程较为耗时
  • 完成之后会重新标记,由于在并发标记的过程中,程序还在正常运行,此时有些对象的状态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需要STW,来进行重新标记,所用的时间大小关系为初始标记 < 重新标记 < 并发标记
  • 标记阶段完成之后,开始执行并发清楚

CMS是一个优点很明显的的垃圾收集器,例如可以多线程的进行GC,且拥有较低的STW的时间。但是同样的,CMS也有很多缺点。

缺点

我们开篇也提到过,使用标记-清除算法会造成不连续的内存空间,也就是内存碎片。如果此时需要给较大的对象分配空间,会发现内存不足,重新触发一次Full GC。

其次,由于CMS可能会比注重吞吐量的收集器占用更多的CPU资源,但是如果应用程序本身就已经对CPU资源很敏感了,就会导致GC时的可用CPU资源变少,GC的整个时间就会变长,那么就会导致系统的吞吐量降低。

G1

G1全称Garbage First,业界目前对其评价很高,JDK9中甚至提议将其设置为默认的垃圾收集器。我们前面讲过,Parallel Scavenge更加关注于吞吐量,而CMS更加关注于更短的STW时间,那么G1就是在实现高吞吐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STW的时间。

我们知道,上面聊过的垃圾收集器都会把连续的堆内存空间分为新生代、老年代,新生代则被划分的更加的细,有Eden和两个较小的Survivor空间,而且都是连续的内存空间。而G1则与众不同,它引入了新的概念,叫Region

Region是一堆大小相等但是不连续的内存空间,同样是采用了分代的思想,但是不存在其他的收集器的物理隔离,属于新生代和老年代的region分布在堆的各个地方。


8ca16868

上面H则代表大对象,也叫Humongous Object。为了防止大对象的频繁拷贝,会直接的将其放入老年代。G1相比于其他的垃圾收集器有什么特点呢?

从宏观上来看,其采用的是标记-整理算法, 而从region到region来看,其采用的是复制算法的,所以G1在运行期间不会像CMS一样产生内存碎片。

除此之外,G1还可以通过多个CPU,来缩短STW的时间,与用户线程并发的执行。并且可以建立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让使用者知道在某个时间片内,消耗在GC上的时间不得超过多少毫秒。之所以G1能够做到这点,是因为没像其余的收集器一样收集整个新生代和老年代,而是在有计划的避免对整个堆进行全区域的垃圾收集。

总结

这个图来自于参考中的博客,总结的很到位。

收集器 串行、并行or并发 新生代/老年代 算法 目标 适用场景
Serial 串行 新生代 复制算法 响应速度优先 单CPU环境下的Client模式
Serial Old 串行 老年代 标记-整理 响应速度优先 单CPU环境下的Client模式、CMS的后备预案
ParNew 并行 新生代 复制算法 响应速度优先 多CPU环境时在Server模式下与CMS配合
Parallel Scavenge 并行 新生代 复制算法 吞吐量优先 在后台运算而不需要太多交互的任务
Parallel Old 并行 老年代 标记-整理 吞吐量优先 在后台运算而不需要太多交互的任务
CMS 并发 老年代 标记-清除 响应速度优先 集中在互联网站或B/S系统服务端上的Java应用
G1 并发 both 标记-整理+复制算法 响应速度优先 面向服务端应用,将来替换CMS

参考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还麻烦点个赞关个注分个享留个言

也可以微信搜索公众号【SH的全栈笔记】,当然也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关注

拜了个拜

本文使用 mdnice 排版

浅谈JVM和垃圾回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浅谈PHP5中垃圾回收算法

    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leoo2sk/archive/2011/02/27/php-gc.html PHP是一门托管型语言,在PHP编程中程序员不需要手工处理内存资源 ...

  2. 浅谈jvm中的垃圾回收策略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篇浅谈jvm中的垃圾回收策略.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就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一起跟随小编过来看看吧   java和C#中的内存的分配和释放都是由虚拟机自动管理的,此前我已 ...

  3. 秒懂JVM的垃圾回收机制

    前言 阅读过王子之前JVM文章的小伙伴们,应该已经对JVM的内存分布情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了,今天我们就接着来聊聊JVM的垃圾回收机制,让小伙伴们轻松理解JVM是怎么进行垃圾回收的. 复制算法.Ede ...

  4. JVM的垃圾回收机制详解和调优

    JVM的垃圾回收机制详解和调优 gc即垃圾收集机制是指jvm用于释放那些不再使用的对象所占用的内存.java语言并不要求jvm有gc,也没有规定gc如何工作.不过常用的jvm都有gc,而且大多数gc都 ...

  5. jvm的垃圾回收算法

    一.对象存活判断判断对象是否存活一般有两种方式:1.引用计数:每个对象有一个引用计数属性,新增一个引用时计数加1,引用释放时计数减1,计数为0时可以回收.此方法简单,无法解决对象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2 ...

  6. 03 JVM的垃圾回收机制

    1.前言 理解JVM的垃圾回收机制(简称GC)有什么好处呢?作为一名软件开发者,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将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不过更重要的是,理解GC工作机制可以帮助你写出更好的Java程序. 在学习GC前,你 ...

  7. JVM的垃圾回收机制 总结(垃圾收集、回收算法、垃圾回收器)

     相信和小编一样的程序猿们在日常工作或面试当中经常会遇到JVM的垃圾回收问题,有没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详细捋一捋JVM垃圾回收机制中的知识点呢?没时间捋也没关系,因为小编接下来会给你捋一捋. 一. 技术 ...

  8. jvm详情——3、JVM基本垃圾回收算法回收策略

    JVM基本垃圾回收算法回收策略 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比较古老的回收算法.原理是此对象有一个引用,即增加一个计数,删除一个引用则减少一个计数.垃圾回收时,只用收集计数为0的 ...

  9. 扒一扒JVM的垃圾回收机制,下次面试你准备好了吗

      相信和小编一样的程序猿们在日常工作或面试当中经常会遇到JVM的垃圾回收问题,有没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详细捋一捋JVM垃圾回收机制中的知识点呢?没时间捋也没关系,因为小编接下来会给你捋一捋. 一. 技 ...

随机推荐

  1. Java实现 蓝桥杯VIP 算法提高 分苹果

    算法提高 分苹果 时间限制:1.0s 内存限制:256.0MB 问题描述 小朋友排成一排,老师给他们分苹果. 小朋友从左到右标号1-N.有M个老师,每次第i个老师会给第Li个到第Ri个,一共Ri-Li ...

  2. Java实现 LeetCode 90 子集 II(二)

    90. 子集 II 给定一个可能包含重复元素的整数数组 nums,返回该数组所有可能的子集(幂集). 说明:解集不能包含重复的子集. 示例: 输入: [1,2,2] 输出: [ [2], [1], [ ...

  3. Java实现 LeetCode 87 扰乱字符串

    87. 扰乱字符串 给定一个字符串 s1,我们可以把它递归地分割成两个非空子字符串,从而将其表示为二叉树. 下图是字符串 s1 = "great" 的一种可能的表示形式. grea ...

  4. java实现第六届蓝桥杯表格计算

    表格计算 某次无聊中, atm 发现了一个很老的程序.这个程序的功能类似于 Excel ,它对一个表格进行操作. 不妨设表格有 n 行,每行有 m 个格子. 每个格子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正整数,也可以是一 ...

  5. Python 爬虫之request+beautifulsoup+mysql

    一.什么是爬虫?它是指向网站发起请求,获取资源后分析并提取有用数据的程序:爬虫的步骤: 1.发起请求使用http库向目标站点发起请求,即发送一个RequestRequest包含:请求头.请求体等 2. ...

  6. Mac 制作 Linux 启动盘

    本文原始地址:https://sitoi.cn/posts/28583.html 前期准备 一个 Mac 电脑 一个 U 盘(8GB 以上) 下载好 Linux 系统镜像(iso 文件) 具体步骤 挂 ...

  7. jenkins+svn 自动化上线

    一.环境: [root@bimvm01 ~]# cat /etc/redhat-release CentOS Linux release 7.6.1810 (Core) [root@bimvm01 ~ ...

  8. NetAnalyzer笔记 之 十四 NetAnalyzer 6.0 的使用方法 -- 3.协议分析与统计

    数据分析 完成了数据的抓取,那么接下来就是NetAnalyzer的第二个重点部分了,协议分析作为整个软件的核心之一,在最新的NetAnalyzer中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NetAnalyzer中协议分 ...

  9. 智能家居巨头 Aqara 基于 KubeSphere 打造物联网微服务平台

    背景 从传统运维到容器化的 Docker Swarm 编排,从 Docker Swarm 转向 Kubernetes,然后在 Kubernetes 运行 SpringCloud 微服务全家桶,到最终拥 ...

  10. How to Use tomcat on Linux

    看是否有tomcat在运行 ps -ef |grep tomcat eg: -bash-4.1# ps -ef |grep tomcat root 1 0 0 14:26 ? 00:00:00 /b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