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RAID

data striping

spanned volume

从raid0到raid7,raid阵列各级别介绍

本文所使用的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有侵权,烦请联系,谢谢。

简介

RAID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数据的冗余,或者性能的提升,或者两者兼顾。早期想实现这样的功能,可能需要购买一些基于大型机(mainframe)的设备,但是价格过于昂贵,后来就有些人发明了RAID技术将多块廉价的磁盘组合在了一起,实现了和大型机设备同等的功能。

RAID,早期的全称是冗余廉价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主要是相比于以往的昂贵的SLED(Single Large Expensive Disk),后改名为冗余独立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毕竟现在的RAID控制卡也已经不便宜了。

基于不同级别的冗余和性能要求,RAID有不同的级别(level)。不同的级别也决定了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性能(performance)和容量(capacity)的不同。

许多RAID级别采用了一种错误保护机制,叫做奇偶校验(parity)。大部分情况使用的是异或运算(XOR),不过RAID 6则使用了两种独立的奇偶校验方法。

不同的RAID级别,使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例如RAID 0、RAID 1等等。

RAID级别按照种类划分有标准(standard)级别、嵌套/混合(nested/hybrid)级别和非标准(non-standard)级别。RAID级别是由SINA(Storage Networking Industry Association)组织所定义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介绍这几种RAID。

标准级别

RAID 0

基于striping方式(data striping是一种切割逻辑上连续数据的技术,例如切割文件,使得连续的片段可以被存储在不同的物理存储设备上。)来组织数据,不具备镜像(mirror,即数据冗余)和校验的功能。如图所示。

一个文件会被切割成多个block,假设有8个,有A1~A8表示,那么会依次存入阵列中的每个磁盘当中。

优点:

  1. 读写性能提升,理论上有n块磁盘,就可以带来n倍的性能提升,因为读写是并行的。
  2. 存储容量提升,阵列总容量为n块磁盘之和。如果磁盘的容量不是相等的,则总容量为n倍的最小磁盘容量。其他RAID级别遇到磁盘容量不同的时候,也是以最小磁盘容量为准。接下来我们假设所有RAID的磁盘容量都是相同的,一般在生产环境中,阵列中的磁盘的容量、型号等也都会是一模一样的。

缺点:

  1. 没有数据冗余能力,1块硬盘损坏则整个RAID无法使用,数据全部丢失。并且随着阵列中磁盘数量的增加,发生损坏的概率就越大。
  2. 没有校验能力,无法基于校验码进行数据恢复。

其他:

  1. 至少需要2块硬盘。

RAID 1

基于镜像(mirroring)的方式,当写入数据的时候,会同时写入每个磁盘设备。

优点:

  1. 具备数据冗余能力,只要阵列中还有一块硬盘处于工作状态,那么整个阵列就依然可用。
  2. 读性能提升,如果RAID控制器足够强大,则读性能可接近于RAID 0,不过实际实现中,应该无法达到。

缺点:

  1. 写性能下降。由于同一个block的数据需要被写入阵列中的每一个磁盘中,因此写性能下降。磁盘数越多,写性能下降越多。最慢的磁盘会限制整个阵列的写性能。
  2. 没有校验能力,无法基于校验码进行数据恢复。

其他:

  1. 存储容量保持不变。总容量为单块磁盘容量。
  2. 至少需要2块磁盘。

RAID 2

数据的组织方式类似RAID 0,通过striping技术以位(bit)为单位将数据切割至多块磁盘上。使用汉明码(hamming-code)作为校验码,具备数据恢复能力,但是需要多块磁盘作为校验盘。所有磁盘的主轴旋转是同步的。

目前已被弃用!!!

RAID 3

类似RAID 2。区别在于RAID 3是基于字节(byte)级别,使用非汉明码的校验码,所以校验码只需存储在一块磁盘中。

目前已被弃用!!!

RAID 4

类似于RAID 2和3。区别在于RAID 4是基于块(block)级别,校验码存储在一块磁盘上。RAID 4相对于2和3的最大优点在于I/O并行性(parallelism):在2和3中,一次简单的读操作会从阵列中的所有磁盘读取数据,而4则不需要。

由于只有一块校验盘,每次写入数据的时候需要计算校验码,随着磁盘数的增加,校验盘的性能会成为整个阵列的瓶颈。

目前RAID 4的实现大部分已被私有技术RAID DP所取代,RAID DP使用了两块校验盘。

注意:图片可能有点错误,DISK 2中存储的应该是BLOCK A3、B3、C3和D3的数据。

优点:

  1. 读写性能提升,读性能理论为n倍的数据盘,写性能理论小于n倍的数据盘且随着数据盘的增加,写性能越来越受制于校验盘。
  2. 具有数据恢复能力。
  3. 存储容量提升,为磁盘总容量减去校验盘容量(n-1)。

缺点:

  1. 无镜像能力,虽然存在数据恢复能力,但是数据盘损坏后,基于校验码恢复数据会有额外的计算开销。
  2. 校验盘瓶颈问题。

其他:

  1. 至少需要3块磁盘。

RAID 5

类似于RAID 4,RAID 5基于块(block)级别切割数据至多个磁盘,同样具备校验码。但是,最大的区别在于RAID 5的校验码不是存放在专门的磁盘上,而是分布式地存储在阵列中的每个磁盘中,这就解决了RAID 4的写性能受制于校验盘的问题了。截止目前,涉及校验的RAID,它们的校验码都是只计算一次并保留一份,这也叫做“单校验概念”(single-parity concept)。像这类单校验的设计,当阵列越来越庞大的时候,容易受到系统故障的影响,这里的系统故障指的是磁盘损坏阵列重建(rebuild)时间以及重建期二次磁盘损坏几率。详见:Increasing rebuild time and failure probability

优点:

  1. 读写性能提升,理论为n倍的磁盘,解决了RAID 4中的校验盘瓶颈问题。
  2. 具有数据恢复能力。
  3. 存储容量提升,为磁盘总容量减去校验码占用容量(n-1),校验码占用的容量约为一个磁盘容量。

缺点:

  1. 无镜像能力,虽然存在数据恢复能力,但是数据盘损坏后,基于校验码恢复数据会有额外的计算开销。
  2. 单校验问题,此前的所有具备校验能力的RAID亦均有此问题。

其他:

  1. 至少需要3块磁盘。

RAID 6

类似于RAID 5,RAID 6基于块(block)级别切割数据至多个磁盘,具备分布式校验码。只不过是使用了双校验码(double-parity)机制。双校验支持损坏至多2块磁盘。这使得更大的RAID阵列更加实用,尤其对于高可用系统,因为大容量的阵列需要更长的时间重建。至少需要4块磁盘。和RAID 5一样,单块磁盘故障会降低整体阵列性能,直到故障盘被替换。如果磁盘的容量和阵列的容量越大的话,那么越应该考虑使用RAID 6来替代RAID 5。RAID 10同样也最小化了这些问题。

优点:

  1. 读写性能提升,写性能可能稍微逊色于RAID 5,因为要计算2种校验码。
  2. 具备数据恢复能力,允许损坏至多2块磁盘。
  3. 存储容量提升,n-1。
  4. 新增双校验机制,解决单校验的问题,此类设计更适合支持大容量阵列并提高其可用性。

缺点:

  1. 必须牺牲2块磁盘的容量存放校验码。
  2. 无镜像能力,虽然存在数据恢复能力,但是数据盘损坏后,基于校验码恢复数据会有额外的计算开销。不过双校验应该可以加快数据恢复的时间。

其他:

  1. 至少需要4块磁盘。

嵌套级别

RAID中的每个元素(组成成分),可以是独立磁盘,也可以是一个RAID阵列。对于后者,我们称之为RAID嵌套。

RAID 01

也叫作RAID 0+1或者RAID 0&1,先将磁盘制作成RAID 0,再将每个RAID 0组合成RAID 1。如图所示。

任何一块磁盘损坏都会导致其中一个stripe(基于striping技术的RAID 0,也可叫stripe)不可用,此时整个RAID 01阵列实际上就降级为RAID 0阵列了。该阵列相比RAID 10在重建期会遭遇更高的风险,因为它需要读取剩下的stripe中的所有磁盘的所有数据而不是其中一块盘上的所有数据,增加了URE(Unrecoverable Rear Error)的概率并且明显扩大了重建窗口。

至少需要4块磁盘。可以采用更多的磁盘,但是这意味着磁盘故障率也会随之增加,如果阵列只有2个stripe,并且刚好每个stripe各损坏1块磁盘,那么整个阵列就完了。

按照此图示的存储容量为n/2。

因此,RAID 01是不好的,不建议使用。建议使用RAID 10来替代它!!!

RAID 10

也叫作RAID 1+0或者RAID 1&0,先将磁盘制作成RAID 1,再将每个RAID 1组合成RAID 0。如图所示。

这种阵列相对RAID 01可以承受更多的设备损坏,特别是在单个镜像卷中的磁盘数量较多的情况下。

按照此图示的存储容量为n/2。

非RAID架构

关于RAID的常用级别基本已经说明完毕,除了以上几个RAID级别,还有一些并不是基于RAID技术但是也可以将磁盘数据集合起来的技术,这些技术通常只是简单地将磁盘堆叠起来使用而已,并不一定具备像RAID一样的数据冗余和性能提升的功能。

  • JBOD:Just a Bunch Of Disks。
  • SPAN or BIG:字面意义,非缩略词。
  • MAID:Massive Array of Idle Drives。

详见:Non-RAID drive architectures

实现

RAID的实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硬件俗称硬RAID,另一种是基于软件俗称软RAID。

硬RAID需要硬件(RAID卡,即RAID控制器)支持,一般是在OS启动之前,在BIOS中进行RAID的相关配置,并且在OS启动之后,会有对应RAID卡厂商的私有软件工具可以进行配置。因为本人没有相关硬RAID配置经验以及这只是实验环境,因此没有硬RAID相关实现的介绍。

软RAID的实现方式也有很多种,一般是基于操作系统的某些特性,例如基于Linux内核的md(Multiple Device)或者OpenBSD的softraid。

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基于Linux操作系统实现软RAID。

mdadm

基于Linux的md实现的命令是mdadm,它所支持的RAID级别:LINEAR(类似JBOD)、RAID 0、RAID 1、RAID 4、RAID 5、RAID 6和RAID 10。

OS:CentOS 7.5

mdadm:v4.0

我们的目标是,使用4块1GB的磁盘,创建RAID 5阵列,其中3块作为有效(active)盘,1块作为备用(spare)盘。

创建4块磁盘,分区,文件系统类型为Linux的RAID(ID:fd)。

[root@C7 ~]# fdisk -l | grep -i "raid"
/dev/sdb1 fd Linux raid autodetect
/dev/sdc1 fd Linux raid autodetect
/dev/sde1 fd Linux raid autodetect
/dev/sdd1 fd Linux raid autodetect

查看内核识别到的分区信息,确保我们刚才所创建的四个磁盘的分区已经被内核识别。

[root@C7 ~]# cat /proc/partitions
major minor #blocks name sda
sda1
sda2
sdb
sdb1
sdc
sdc1
sr0
sde
sde1
sdd
sdd1
dm-
dm-

如果未识别到,则使用partprobe告知内核。警告信息可以忽略。

[root@C7 ~]# partprobe
Warning: Unable to open /dev/sr0 read-write (Read-only file system). /dev/sr0 has been opened read-only.

创建磁盘阵列。

[root@C7 ~]# mdadm -C /dev/md0 -l  -n  -x  /dev/sd{b,c,d,e}
mdadm: Defaulting to version 1.2 metadata
mdadm: array /dev/md0 started.

查看阵列状态信息

方法一

[root@C7 ~]# cat /proc/mdstat
Personalities : [raid6] [raid5] [raid4]
md0 : active raid5 sdd1[] sde1[](S) sdc1[] sdb1[]
blocks super 1.2 level , 512k chunk, algorithm [/] [UUU]

阵列创建的过程需要时间,例如写入RAID元数据之类的,想动态查看的话,可以通过watch命令

[root@C7 ~]# watch -n  cat /proc/mdstat

方法二

[root@C7 ~]# mdadm -D /dev/md0
/dev/md0:
Version : 1.2
Creation Time : Wed Apr ::
Raid Level : raid5 # RAID级别
Array Size : (2042.00 MiB 2141.19 MB) # 4块磁盘,各1GB,1块备用盘,还有1块盘的容量为校验码,因此阵列可用容量为2GB。
Used Dev Size : (1021.00 MiB 1070.60 MB)
Raid Devices :
Total Devices :
Persistence : Superblock is persistent Update Time : Wed Apr ::
State : clean # 阵列的状态,clean表示干净状态,即阵列处于健康工作状态
Active Devices :
Working Devices :
Failed Devices :
Spare Devices : Layout : left-symmetric
Chunk Size : 512K Consistency Policy : resync Name : C7: (local to host C7)
UUID : ebf794e8:8f01958a:f004744b:7be7a8cf # 系统重启后,阵列的设备名称可能不再是/dev/md0,因此可使用UUID来代替设备名称写入/etc/fstab。
Events : Number Major Minor RaidDevice State
active sync /dev/sdb1
active sync /dev/sdc1
active sync /dev/sdd1 - spare /dev/sde1

格式化RAID设备并挂载使用

[root@C7 ~]# mkfs -t xfs /dev/md0
meta-data=/dev/md0 isize= agcount=, agsize= blks
= sectsz= attr=, projid32bit=
= crc= finobt=, sparse=
data = bsize= blocks=, imaxpct=
= sunit= swidth= blks
naming =version bsize= ascii-ci= ftype=
log =internal log bsize= blocks=, version=
= sectsz= sunit= blks, lazy-count=
realtime =none extsz= blocks=, rtextents=
[root@C7 ~]# mkdir /raid_data
[root@C7 ~]# mount /dev/md0 /raid_data

创建一个测试的文本文件,输入一些信息。在下文标记阵列中磁盘为faulty状态时,我们可以通过测试此文件是否内容可读取来判断RAID是否可用。

[root@C7 ~]# cat /raid_data/raid.txt
this is a test file for RAID !!!

手动标记阵列中的一块有效磁盘为faulty状态,并观察备用盘是否自动顶替。

[root@C7 ~]# mdadm /dev/md0 -f /dev/sdd1
mdadm: set /dev/sdd1 faulty in /dev/md0

再次查看状态会发现一些变化。

[root@C7 ~]# mdadm -D /dev/md0
/dev/md0:
Version : 1.2
Creation Time : Wed Apr ::
Raid Level : raid5
Array Size : (2042.00 MiB 2141.19 MB)
Used Dev Size : (1021.00 MiB 1070.60 MB)
Raid Devices :
Total Devices :
Persistence : Superblock is persistent Update Time : Wed Apr ::
State : clean, degraded, recovering # 由于磁盘损坏了1块,且存在备用盘。备用盘自动顶替,阵列进入重建期,在重建完成前,阵列处于降级模式工作。重建完毕后,状态又会变回clean了。
Active Devices :
Working Devices :
Failed Devices :
Spare Devices : Layout : left-symmetric
Chunk Size : 512K Consistency Policy : resync Rebuild Status : % complete # 数据重建进度。 Name : C7: (local to host C7)
UUID : ebf794e8:8f01958a:f004744b:7be7a8cf
Events : Number Major Minor RaidDevice State
active sync /dev/sdb1
active sync /dev/sdc1
spare rebuilding /dev/sde1 - faulty /dev/sdd1

待阵列重建完毕,再标记一块磁盘为faulty状态。

[root@C7 ~]# mdadm /dev/md0 -f /dev/sdc1
mdadm: set /dev/sdc1 faulty in /dev/md0

此时我们的阵列,就只能工作于降级模式而无法恢复clean了。

[root@C7 ~]# mdadm -D /dev/md0
/dev/md0:
Version : 1.2
Creation Time : Wed Apr ::
Raid Level : raid5
Array Size : (2042.00 MiB 2141.19 MB)
Used Dev Size : (1021.00 MiB 1070.60 MB)
Raid Devices :
Total Devices :
Persistence : Superblock is persistent Update Time : Wed Apr ::
State : clean, degraded
Active Devices :
Working Devices :
Failed Devices :
Spare Devices : Layout : left-symmetric
Chunk Size : 512K Consistency Policy : resync Name : C7: (local to host C7)
UUID : ebf794e8:8f01958a:f004744b:7be7a8cf
Events : Number Major Minor RaidDevice State
active sync /dev/sdb1
- removed
active sync /dev/sde1 - faulty /dev/sdc1
- faulty /dev/sdd1

无论阵列处于重建期或者降级模式,测试文件都是可读的。

如果该阵列不使用了,那么我们应该先卸载阵列,再关闭它。

[root@C7 ~]# umount /dev/md0
[root@C7 ~]# mdadm -S /dev/md0
mdadm: stopped /dev/md0
[root@C7 ~]# mdadm -D /dev/md0
mdadm: cannot open /dev/md0: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关闭后,阵列设备文件消失。

总结

  1. 实际生产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和性能是重要的,因此不应该使用软RAID,而应该采用硬RAID。
  2. 不同的RAID卡厂商的配置方式不同,万变不离其宗,了解RAID原理各级别特性比RAID实现更重要。
  3. 本文关于Linux上的软RAID实现只是简单阐述,切勿直接拿来在生产环境使用。

RAID与其在Linux上的实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第7章 Linux上配置RAID

    7.1 RAID概念 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技术是将许多块硬盘设备组合成一个容量更大.更安全的硬盘组,可以将数据 ...

  2. Linux 上使用 Gmail SMTP 服务器发送邮件通知

    导读 假定你想配置一个 Linux 应用,用于从你的服务器或桌面客户端发送邮件信息.邮件信息可能是邮件简报.状态更新(如 Cachet).监控警报(如 Monit).磁盘时间(如 RAID mdadm ...

  3. 【转载】LINUX上MYSQL优化三板斧

    现在MySQL运行的大部分环境都是在Linux上的,如何在Linux操作系统上根据MySQL进行优化,我们这里给出一些通用简单的策略.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改进MySQL的性能. 闲话少说,进入正题. 一. ...

  4. Linux上配置使用iSCSI详细说明

    本文详细介绍iSCSI相关的内容,以及在Linux上如何实现iSCSI. 第1章 iSCSI简介 1.1 scsi和iscsi 传统的SCSI技术是存储设备最基本的标准协议,但通常需要设备互相靠近并用 ...

  5. 如何利用mono把.net windows service程序迁移到linux上

    How to migrate a .NET Windows Service application to Linux using mono? 写在最前:之所以用要把windows程序迁移到Linux上 ...

  6. Linux上运行NET

    今天尝试了下Ubuntu上运行NET程序,按照 https://github.com/aspnet/Home 的指引,一步一步来: 1.安装DNVM(原名KVM) Linux控制台下输入 curl - ...

  7. .NET跨平台之旅:在生产环境中上线第一个运行于Linux上的ASP.NET Core站点

    2016年7月10日,我们在生产环境中上线了第一个运行于Linux上的ASP.NET Core站点,这是一个简单的提供后端服务的ASP.NET Core Web API站点. 项目是在Windows上 ...

  8. 【Oracle 集群】11G RAC 知识图文详细教程之RAC在LINUX上使用NFS安装前准备(六)

    RAC在LINUX上使用NFS安装前准备(六) 概述:写下本文档的初衷和动力,来源于上篇的<oracle基本操作手册>.oracle基本操作手册是作者研一假期对oracle基础知识学习的汇 ...

  9. 【无私分享:ASP.NET CORE 项目实战(第十章)】发布项目到 Linux 上运行 Core 项目

    目录索引 [无私分享:ASP.NET CORE 项目实战]目录索引 简介 ASP.Net Core 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亮点就是跨平台,我在我电脑(win7)上用虚拟机建了个 CentOS7 ,来演示下 ...

随机推荐

  1. 第2章 线性表《C#数据结构和算法》

    ( )除第一个位置的数据 元素外,其它数据元素位置的前面都只有一个数据元素:( )除最后一个位置的 数据元素外,其它数据元素位置的后面都只有一个元素.也就是说,数据元素是 一个接一个的排列.因此,可以 ...

  2. Handler使用中可能引发的内存泄漏

    https://my.oschina.net/rengwuxian/blog/181449 http://www.jianshu.com/p/cb9b4b71a820 http://blog.csdn ...

  3. C# List分页

    假设你每页10条数据当前是第3页 跳到第4页则:List.Skip((4-1)*10).Take(10) 本文来自SunShine,转载请标明出处: http://do.jhost.cn/sunshi ...

  4. SSH开发环境搭建

    断断续续学习hibernate也有一段时间了,在这里研究一下SSH开发环境的搭建过程,自己简单的搭建一个SSH的开发环境.采用maven搭建. 0.项目结构: 1.导包:(maven项目) pom.x ...

  5. EB-GAN系(Energy-based GAN)

    学习总结于国立台湾大学 :李宏毅老师 EB-GAN: Energy-based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MA-GAN:MAGAN: Margin Adaptati ...

  6. pl sql 存储过程 执行sql 锁死状态

    背景 这是在一个不知如何表达的项目中,我在这个项目中做的就是不知如何表达的事情.只是想着技术,到是通过这个项目把存储过程基本能用的都用了,oracle开发的技术我感觉基本都全活了.别人没搞定的我搞定了 ...

  7. 解决git: 'subtree' is not a git command. See 'git --help'.

    一.第一方法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git/git.git cd git/contrib/subtree sudo make prefix=/usr sudo ma ...

  8. 《TCP/IP 详解 卷1:协议》第 3 章:链路层

    在体系结构中,我们知道:链路层(或数据链路层)包含为共享相同介质的邻居建立连接的协议和方法,同时,设计链路层的目的是为 IP 模块发送和接受 IP 数据报,链路层可用于携带支持 IP 的辅助性协议,例 ...

  9. 001_a记录和canme的区别

    1.什么是域名解析? 域名解析就是国际域名或者国内域名以及中文域名等域名申请后做的到IP地址的转换过程.IP地址是网路上标识您站点的数字地址,为了简单好记,采用域名来代替ip地址标识站点地址.域名的解 ...

  10. 生活工作必备之SMART原则

    所谓SMART原则,即: 1.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 目标必须和主要目标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