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Linux内核架构】6.6 资源分配
一段摘自《Linux设备驱动程序》的话:
每种外设都通过读写寄存器进行控制。大部分外设都有多个寄存器,不管是内存地址空间还是I/O地址空间,这些寄存器的访问地址都是连续的。
在硬件层,内存区域和I/O区域没有概念上的区别:它们都通过向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发送电平信号进行访问,在通过数据总线读写数据。一些CPU制造厂商在它们的芯片中使用单一的地址空间,而另一些则为外设保留了独立的地址空间,以便和内存区分开来。一些处理器(主要是X86家族的)还为I/O端口的读写提供了单独的线路,并且使用特殊的CPU指令访问端口。
I/O端口和I/O内存是两种概念上的方法,用以支持设备驱动程序和设备之间的通信。为使得各种不同的驱动程序彼此互不干扰,有必要事先为驱动程序分配端口和I/O内存范围。这确保几种设备驱动程序不会试图访问同样的资源。
6.6.1 资源管理
我们首先看看管理资源的数据结构和函数。
1. 树数据结构
Linux提供了一个通用框架,用于在内存中构建数据结构。这些结构描述了系统可用的资源,使得内核代码能够管理和分配资源。注意,其中关键的数据结构式resource,定义如下:
/* ./include/linux/ioport.h */
struct resource {
resource_size_t start;
resource_size_t end; // start 和 end 通常表示某个地址空间中的一个区域
const char *name; // 资源名称,实际与内核无关,只是在以可读形式输出资源列表(在proc文件系统中)时比较有用
unsigned long flags; // 更准确的描述资源及其当前状态
struct resource *parent, *sibling, *child; // 这3个指向resource的指针建立了一个树形层次的结构
};
树形结构中的资源管理
从上图可以发现,resource的parent、child、sibling成员的规则如下:
- 每个子结点只有一个父结点
- 一个父结点可以有人以数目的子结点
- 同一个父结点的所有子结点,会连接到兄弟结点连表上
在内存中,表示数据结构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 尽管每个子结点都有一个指针指向父结点,但父结点只有一个指针指向第一个子结点。所有其他子结点都通过兄弟结点访问链表。
- 指向父结点的指针同样可以为NULL,在这种情况下,说明已经没有更高层次的结点了。
如何将层次结构一年关于设备驱动程序呢?我们来考察一个系统总线的例子,其附接了一块网卡。网卡支持两个输出,每个都分配一块特定的内存区域,用于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总线自身也有一个I/O内存区域,其中一些部分由网卡使用。
该方案可以完美地融入到树形层次结构中。总线的内存区域理论上占用了0和1000之间的内存范围,充当根结点(最高的父结点)。网卡要求使用100和199之间的内存区域,这是根结点的一个子结点。网卡的子结点表示各个网络输出,分配I/O内存区分别为100到149和150到199.原来较大的资源区域被划分为了较小的部分,每次细分都表示了抽象模型中的一个层次。因此,子结点可用于将内存区划分为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具体的部分。
2. 请求和释放资源
为确保可靠地配置资源,内核必须提供一种机制来分配和释放资源。一旦资源已经被分配,则不能由任何其他驱动程序使用。
请求和释放资源,无非是从资源树中添加和删除而已。
- 请求资源
内核提供了一个__request_resource函数,用于请求一个资源区域。这函数需要一系列参数,包括一个指向父结点的指针,资源区域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表示该区域名称的字符串。
/* ./kernel/resource.c */ /* Return the conflict entry if you can't request it */
static struct resource * __request_resource(struct resource *root, struct resource *new)
{
resource_size_t start = new->start;
resource_size_t end = new->end;
struct resource *tmp, **p; if (end < start)
return root;
if (start < root->start)
return root;
if (end > root->end)
return root; // 判断要request source是否在root source的范围内
p = &root->child;
for (;;) { // 连续地扫描现存资源,将新资源添加到正确的位置,或者发现与已分配区域的冲突
tmp = *p;
if (!tmp || tmp->start > end) { // 在合适的位置插入
new->sibling = tmp;
*p = new;
new->parent = root;
return NULL;
}
p = &tmp->sibling; // 仅仅遍历同一层次的兄弟结点,不会扫描更底层子结点的链表
if (tmp->end < start)
continue;
return tmp;
}
} /**
* request_resource_conflict - request and reserve an I/O or memory resource
* @root: root resource descriptor
* @new: resource descriptor desired by caller
*
* Returns 0 for success, conflict resource on error.
*/
struct resource *request_resource_conflict(struct resource *root, struct resource *new)
{
struct resource *conflict; write_lock(&resource_lock);
conflict = __request_resource(root, new);
write_unlock(&resource_lock);
return conflict;
} /**
* request_resource - request and reserve an I/O or memory resource
* @root: root resource descriptor
* @new: resource descriptor desired by caller
*
* Returns 0 for success, negative error code on error.
*/
int request_resource(struct resource *root, struct resource *new)
{
struct resource *conflict; conflict = request_resource_conflict(root, new);
return conflict ? -EBUSY : ;
} EXPORT_SYMBOL(request_resource);
- 释放资源
static int __release_resource(struct resource *old)
{
struct resource *tmp, **p; p = &old->parent->child;
for (;;) { // 遍历与old同一层的所有结点,发现与old相同的结点即old结点,删除该结点并链接链表
tmp = *p;
if (!tmp)
break;
if (tmp == old) {
*p = tmp->sibling;
old->parent = NULL;
return ;
}
p = &tmp->sibling;
}
return -EINVAL;
} /**
* release_resource - release a previously reserved resource
* @old: resource pointer
*/
int release_resource(struct resource *old)
{
int retval; write_lock(&resource_lock);
retval = __release_resource(old);
write_unlock(&resource_lock);
return retval;
}
6.6.2 I/O内存
资源管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I/O内存的分配方式,因为在所有平台上这都是与外设通信的主要方法(IA-32除外,其中I/O端口更为主要)。
I/O内存不仅包括与扩展设备通信直接使用的内存区域,还包括系统中可用的物理内存和ROM存储器,以及包含在资源列表中的内存。
看下kernel 3.08的iomem信息:
root@paramount:/ # cat /proc/iomem
00000000-0fefffff : System RAM
00010000-005c7e73 : Kernel code
005c7e74-00770d87 : Kernel data
10003000-100030ff : jz-rtc.0
10003000-100030ff : jz-rtc
10020000-1002006f : dsp.0
10020000-1002006f : dsp
10030000-10030fff : jz-uart.0
10033000-10033fff : jz-uart.3
10050000-10050fff : jz-i2c.0
10051000-10051fff : jz-i2c.1
10052000-10052fff : jz-i2c.2
10071000-10071000 : dsp.1
10071000-10071000 : dsp
13040000-130407ff : galcore register region
13050000-130517ff : jz-fb.0
13050000-130517ff : jz-fb
13080000-13087fff : jz-ipu.0
13080000-13087fff : jz-ipu
13200000-132effff : jz-vpu.0
13300000-13350000 : ovisp-camera
13300000-13350000 : ovisp-camera
13420000-1342ffff : jz-dma
13420000-1342ffff : jz-dma
13450000-13450fff : jzmmc_v1.2.0
13460000-13460fff : jzmmc_v1.2.1
13500000-1353ffff : jz-dwc2
13500000-1353ffff : jz-dwc2
13500000-1353ffff : dwc2
arm或mips架构,对kernel而言,其实所有的系统资源就是memory,或者所有的系统资源就是iomem。
比如,以我们使用的mips32架构为例:
/* kernel/arch/mips/xburst/soc-m200/common/setup.c */ void __init plat_mem_setup(void)
{
/* jz mips cpu special */
__asm__ (
"li $2, 0xa9000000 \n\t"
"mtc0 $2, $5, 4 \n\t"
"nop \n\t"
::"r"()); /* use IO_BASE, so that we can use phy addr on hard manual
* directly with in(bwlq)/out(bwlq) in io.h.
*/
set_io_port_base(IO_BASE);
ioport_resource.start = 0x00000000;
ioport_resource.end = 0xffffffff;
iomem_resource.start = 0x00000000;
iomem_resource.end = 0xffffffff; // iomem_resource是表示整个系统的memory空间,所有其他资源都是从属于该子资源的child或Grandson
setup_init();
init_all_clk(); #ifdef CONFIG_ANDROID_PMEM
/* reserve memory for pmem. */
board_pmem_setup();
#endif
return;
}
在使用I/O内存时,分配内存区域并不是所需的唯一操作。取决于总线系统和处理器类型,可能必须将扩展设备的地址空间映射到内核地址空间中,才能访问该设备(陈志伟软件I/O映射)。这是通过使用ioremap内核函数适当的设置系统页表而实现的,内核源代码中有若干不同地方使用了该函数,其定义与体系结构相关。同样地,提供了特定于体系结构的iounmap函数来解除映射。
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对进城页表的操作冗长而复杂。特别地,不同系统的实现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它对理解设备驱动程序并不重要,所以此处不再讨论其实现。一般地说,更重要的是:将一个物理地址映射到处理器的虚拟地址空间中,使得内核可以使用该地址。就设备驱动而言,这意味着扩展总线的地址空间映射到处理器的虚拟地址空间中,使得能够用普通内存访问函数操作总线/设备。
1. request_source分配内存区域 2. ioremap建立扩展总线地址空间到内核虚拟地址空间的映射。
通过上述两步,是否意味着在驱动程序中需要访问io时,可以直接对ioremap的指针进行反引用的?答案是否定的。
6.3.3 I/O端口
I/O端口是一种与设备和总线通信的流行方法,特别是在IA-32平台上。
可以使用 cat /proc/ioports 查看I/O端口。
【深入理解Linux内核架构】6.6 资源分配的更多相关文章
- 【深入理解Linux内核架构】3.3 页表
页表:用于建立用户进程空间的虚拟地址空间和系统物理内存(内存.页帧)之间的关联. 向每个进程提供一致的虚拟地址空间. 将虚拟内存页映射到物理内存,因而支持共享内存的实现. 可以在不增加物理内存的情况下 ...
- 【深入理解Linux内核架构】第3章:内存管理
3.1 概述 内存管理涵盖了许多领域: 内存中物理内存页的管理: 分配大块内存的伙伴系统: 分配小块内存的slab.slub.slob分配器: 分配非连续内存块的vmalloc机制: 进程的地址空间. ...
- 【深入理解Linux内核架构】3.2 (N)UMA模型中的内存组织
内核对一致和非一致内存访问系统使用相同的数据结构.在UMA系统上,只使用一个NUMA结点来管理整个系统内存.而内存管理的其他部分则相信他们是在处理一个伪NUMA系统. 3.2.1 概述 内存划分为结点 ...
- 《深入理解linux内核架构》第二章 进程管理和调度
2.1进程优先级 进程优先级 硬实时进程 软实时进程 抢占式多任务处理 2.2进程生命周期 用户太切换到核心态的办法 系统调用 中断 抢占调度模型优先级普通进程<系统调用<中断 普通进程可 ...
- 读书笔记之Linux系统编程与深入理解Linux内核
前言 本人再看深入理解Linux内核的时候发现比较难懂,看了Linux系统编程一说后,觉得Linux系统编程还是简单易懂些,并且两本书都是讲Linux比较底层的东西,只不过侧重点不同,本文就以Linu ...
- 搭建《深入Linux内核架构》的Linux环境
作者 彭东林 pengdonglin137@163.com 软件 Host: Ubuntu14.04 64 Qemu 2.8.0 Linux 2.6.24 busybox 1.24.2 gcc 4.4 ...
- 【读书笔记::深入理解linux内核】内存寻址【转】
转自:http://www.cnblogs.com/likeyiyy/p/3837272.html 我对linux高端内存的错误理解都是从这篇文章得来的,这篇文章里讲的 物理地址 = 逻辑地址 – 0 ...
- 【读书笔记::深入理解linux内核】内存寻址
我对linux高端内存的错误理解都是从这篇文章得来的,这篇文章里讲的 物理地址 = 逻辑地址 – 0xC0000000:这是内核地址空间的地址转换关系. 这句话瞬间让我惊呆了,根据我的CPU的知识,开 ...
- 《深入理解Linux内核》 读书笔记
深入理解Linux内核 读书笔记 一.概论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多用户系统 允许多个用户登录系统,不同用户之间的有私有的空间 用户和组 每个用于属于一个组,组的权限和其他人的权限,和拥有者的权限不一样. ...
随机推荐
- python对端口进行扫描
使用cocket模块配合多线程对端口进行扫描,后续功能正在思考ing. import socket from multiprocessing.dummy import Pool as ThreadPo ...
- PAT 2-09. 装箱问题模拟(20)
题目链接 :http://www.patest.cn/contests/ds/2-09 解题思路:直接模拟, 记录已经使用的箱子的剩余容量, 如果已经使用的箱子中没有可以放下物品的箱子, 在增加另一个 ...
- C语言文件读写命令fprintf和fscanf
以向文件中读取和写入二维数组为例. 以下是fprintf的使用:向文件中写入10*10的二维数组,数组元素为1~100之间的随机数. #include <stdlib.h> #includ ...
- python 01 print input int
学过c语言与c语言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后再来学习python,感觉编程的核心内容没有变,但每个编程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次学习的目标是理解python的特点与用法,把学过的bif(内置函数)用法记录下来, ...
- 在.NET Core中使用MongoDB明细教程(3):Skip, Sort, Limit, Projections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讨论了创建文档, 检索文档,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文档排序,指定要跳过或限制返回的文档数量,以及如何进行投影.此篇文章中的实例代码摘录自原文,未像前几篇文章一样进行实际代码的验证. ...
- Java之NIO与IO比较分析
Java NIO(New Input/Output)——新的输入/输出API包——是2002年引入到J2SE 1.4里的.Java NIO的目标是提高Java平台上的I/O密集型任务的性能. 简单描述 ...
- aarch64 packages 地址链接收集
1.http://dl.fedoraproject.org/pub/epel/7/aarch64 2.https://rpmfind.net/linux/epel/7/aarch64/ 3.http: ...
- 什么是RPC,RPC好处,常用的RPC框架
RPC简介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一个通俗的描述是:客户端在不知道调用细节的情况下,调用存在于远程计算机上的某个对象,就像调用本地应用 ...
- 尝试写一写4gl与4fd
4gl DATABASE ds GLOBALS "../../config/top.global" DEFINE g_curs_index LIKE t ...
- 02 . Go开发一个日志收集平台之Context及etcd简单使用
Context简单使用 context设置,获取value值 应用于全局通用参数传递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