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f2a70102uwhl.html

一早出发,8点20就赶到现场, 人越聚越多,Ng提前几分钟到达现场,掌声一片。

   Ng的报告总体上提到了五个方向。
   1)Deep Learning相比于传统方法的优势
          首先,一个很直观的图,随着训练量的提高,传统方法很快走到天花板,而Deep Learning的效果还能持续走高,后来这个在提问环节也有同学问道,是否会一直提高,Andrew Ng也坦诚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来讨论,而且任何方法都有天花板。
         
         这个问题蛮关键的,我补充回答一下,其实这是一个特征表达力的问题,传统方法特征表达力,不如Deep Learning的多层学习得到的更有效果的表达。举个例子,假定有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容易在个高且胖的人群,以及个矮且瘦的人群中易感。那么任意从给一个特征角度上看,比如肥胖,那么胖的这部分人中,得此病的概率为50%,不胖的也是50%,那么"胖"这个特征没有表达力。
        

用学术上的术语来说,身高和体型是两个Marginally independent的变量,即如果观察到了他们产生的结果,他们就不独立了。也就是如果身高和体型在用于检测这种疾病的时候,他们就不独立了,因此需要有一种特征表示的方式来表示他们的这种不独立性,能够combine他们以形成更好的特征。而这种更结构化的特征,需要大量的语料才能training到位。而独立性的特征,往往少部分语料就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但随着语料数量的提高,无法observe到结构化的特征,因此更多的语料就浪费了。我们都知道这是AI领域的XOR问题,也就是二层

神经网络就能求解,换言之,多层神经网络mining出来更好的特征。

     
     接着Ng也直观的展示了,从像素级特征(表达力最弱)到edges级特征,直到object级特征。 从edges特征大家看到的这个形式,其实是深度神经网络的edges中的一个小块,就是input layer到第一个hidden layer之间的一组边(如果是RBM 的话)或者是第一个hidden layer到output layer的一组边,这组边可以理解成training的成果。而hidden layer是一个sparse coding的向量,用来combine不同组的边来还原出input layer。
   
     因此可以看到,通过深度学习的处理,无需tagged data,通过自学习的方式,就可以做到特征的表达力从像素级,提高到了 object models,多么美妙啊,难怪Ng用了Amazing这个词,而且再一次地露出了特有的微笑。
   2)Deep Learning存在的问题
       Ng提到了,通常学生试验在10 million connections这个水平,因为在大已经超出计算的能力,但如果采用并发的方法,160000万个CPUs的情况下,可以达到1 billion connections这个水平。如果采用特制的GPU来计算,可以达到10 billion connections的水平。
      从我自己的实验结果看,目前做千万connection是没问题的,时机成熟我就开放出来,但受限于CPU在向量计算的劣势,再大的话,每一轮训练的时间就会大大提高,变得不可计算,而分布式Parameter server的搞法,虽然能够第一步把语料shard一下,然后各自训练,到了最高层用类似transform learning的法子再combine(这段话是我自己猜测的,Ng的报告这里我没听太懂,图片是按照记忆画出)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一个巨大语料切成n个部分,每个部分产生表达力强的特征,而这些表达力强的特征在一个阶段,就是那个长条哪里进行combine,也就是这个hidden layer可以很好的表达来自不同shard的特征,最后在展开各层,用不同shard上的tagged data 来进一步调整每条边的权重。
  
   3)Deep Learning的Idea
       

这个可能没什么可说的,但我认为很重要,这段话不难翻译,人脑中大部分感知器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计算过程。但通过组合可以达到很高的理解力。但问题是如何组合,感知的过程如何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从明暗,色彩的感知,到人类喜怒哀乐的情感,整个过程的每一步可能都是naive得,但整个认知链条的末端一定是语义的,有感情的,上升到概念的。另外,通常还有一个体会,比如看一本小说,脑海中就能自然浮现画面,可见不同神经感知器也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的。

 
    4)Deep Learning的一些成果
       报告中提到很多成果,特别是提到了图像识别中,在DL面前,SIFT特征提取算法弱爆了,我还是为Ng的自信和霸气,略震了一下。按照常规,学术界的同志应该谦虚,尊重下老前辈,尊重下传统的。。
      后来的提问环节,也有同学问到,那些old 算法框架怎么办呢?Ng说无论怎样,这就是科学技术的趋势,当一个东西产生明显效果后,越来越多的方法会采用这些新方法,而传统方法,不是说研究者就立马到zero,但的确会fewer and fewer。当时我心里想,无论如何如何,总得有留下少部分坚守的同志,没准10年后翻身也难说,但大部队应该扑新方法的。
      
    5)未来趋势
     
 

未来趋势基本是一些喜闻乐见的东西,没什么新意,包括后来提问环节也有人提问,让Ng透露未来的一些计划。Ng说未来的事情总是千变万化的,如果真是希望了解产业界的一些计划,可以来百度打工,和最优秀的工程师一起做事。

      

   提问环节有很多有趣的话题,比如有人问百度,以及Andrew Ng本人对Spark的评价,Ng回答到,百度用了很多开源工具,但机器学习的很多问题太Uniq了,太特殊了,而Spark这种通用的东西很难满足需求,当然不是说SPark不好,只是Ng本人也很少用(用了Less这个词汇)。还有包括为什么效忠百度,Ng说了三个原因,第一他认为机器学习是Transform世界,Transform互联网的一种方式,相比coursera更加感兴趣。第二百度拥有大量优秀的科学家,高质量的同事,比如余凯,张潼,徐伟同志等等。第三,百度拥有大量的data, 还有个同学要DL的Reading List,Ng给了个这个:http://deeplearning.stanford.edu/wiki/index.php/UFLDL_Recommended_Readings ,还说里面有邓侃号召中国青年的贡献在里面。另外根据网友@fiona_duan 的反馈。最后Andrew提到的是他出生于香港,长在英国和新加坡,之后在美求学和生活。他和媳妇都在美国。他媳妇叫Carol Reiley. Carol 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博士以及在读计算机博士,研究方向是生物医学方向的机器人应用。
 
      整个报告大概就是这样,我的理解也难免偏颇,水平难免有限,但我坐在第一排,努力的听每一个细节,并快速思考,能量消耗蛮大的,另外就是百度来了几个美女,看上去比较有知识,跑前跑后的拍照。
 
     上次在清华的报告,这里也一并推荐阅读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f2a70101bqyo.html

2014-7 Andrew Ng 自动化所报告听后感的更多相关文章

  1. Andrew NG 自动化所演讲(20140707):DeepLearning Overview and Trends

    出处 以下内容转载于 网友 Fiona Duan,感谢作者分享 (原作的图片显示有问题,所以我从别处找了一些附上,小伙伴们可以看看).最近越来越觉得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应该也是未来 ...

  2. 斯坦福大学机器学习(Andrew Ng@2014)--自学笔记

    今天学习Andrew NG老师<机器学习>之6 - 6 - Advanced Optimization,做笔记如下: 用fminunc函数求代价函数最小值,分两步: 1.自定义代价函数 f ...

  3. 百度首席科学家 Andrew Ng谈深度学习的挑战和未来(转载)

    转载:http://www.csdn.net/article/2014-07-10/2820600 人工智能被认为是下一个互联网大事件,当下,谷歌.微软.百度等知名的高科技公司争相投入资源,占领深度学 ...

  4. 斯坦福大学Andrew Ng教授主讲的《机器学习》公开课观后感[转]

    近日,在网易公开课视频网站上看完了<机器学习>课程视频,现做个学后感,也叫观后感吧. 学习时间 从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开始,在网易公开课视频网站上,观看由斯坦福大学Andrew Ng ...

  5. Andrew Ng 机器学习公开课 - 线性回归

    我的机器学习系列从现在开始将会结合Andrew Ng老师与sklearn的api是实际应用相结合来写了. 吴恩达(1976-,英文名:Andrew Ng),华裔美国人,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 ...

  6. 机器学习笔记(一)- from Andrew Ng的教学视频

    最近算是一段空闲期,不想荒废,记得之前有收藏一个机器学习的链接Andrew Ng的网易公开课,其中的overfiting部分做组会报告时涉及到了,这几天有时间决定把这部课程学完,好歹算是有个粗浅的认识 ...

  7. Andrew Ng机器学习课程笔记(五)之应用机器学习的建议

    Andrew Ng机器学习课程笔记(五)之 应用机器学习的建议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指明转载地址 http://www.cnblogs.com/fydeblog/p/7368472.h ...

  8. Logistic回归Cost函数和J(θ)的推导----Andrew Ng【machine learning】公开课

    最近翻Peter Harrington的<机器学习实战>,看到Logistic回归那一章有点小的疑问. 作者在简单介绍Logistic回归的原理后,立即给出了梯度上升算法的code:从算法 ...

  9. 第19月第8天 斯坦福大学公开课机器学习 (吴恩达 Andrew Ng)

    1.斯坦福大学公开课机器学习 (吴恩达 Andrew Ng) http://open.163.com/special/opencourse/machinelearning.html 笔记 http:/ ...

随机推荐

  1. HDU1171-Big Event in HDU

    描述: Nowadays, we all know that Computer College is the biggest department in HDU. But, maybe you don ...

  2. jbpmAPI-7

    7.1. Introduction 业务流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工任务管理.虽然一些执行的工作过程中可以自动执行一些任务需要执行的人类演员.jBPM支持特殊的人工任务节点内部流程建模与人类用户交互.这个 ...

  3. grunt切换下载源

    nrm 是一个 NPM 源管理器,允许你快速地在NPM 源间切换: 安装:npm install -g nrm 列出可选源:nrm ls 切换:nrm use taobao 测试所有源连接时间:nrm ...

  4. ASP.net WebAPI 上传图片

    [HttpPost] public Task<Hashtable> ImgUpload() { // 检查是否是 multipart/form-data if (!Request.Cont ...

  5. 转:js不同类型对象的比较规则

    Type(x) Type(y) Result type(x)==type(y) x===y otherwise... false null undefined true undefined null ...

  6. Node Node

    http://www.nodejs.org/ http://outofmemory.cn/code-snippet/1403/node-javascript-classic-introduction- ...

  7. cocos2d-x中的尺寸之二

    接下来我们再做些坏事,比如给EGLView设置分辨率,代码如下: pEGLView->setDesignResolutionSize(240, 320, kResolutionExactFit) ...

  8. Microsoft SQL Server 混合云博客系列

    Microsoft 云操作系统愿景的核心支柱之一就是借助我们的混合云基础结构改造数据中心.在 Windows Azure 基础结构服务正式发布后的几个月里,我们一直在发布博客,介绍 Windows A ...

  9. HDU 4859(Bestcoder #1 1003)海岸线(网络流之最小割)

    题目地址:HDU4859 做了做杭电多校,知识点会的太少了.还是将重点放在刷专题补知识点上吧,明年的多校才是重点. 这题题目求的最长周长.能够试想一下,这里的海岸线一定是在"."和 ...

  10. HDU 1796 容斥原理 How many integers can you find

    题目连接   http://acm.hdu.edu.cn/showproblem.php?pid=1796 处男容斥原理  纪念一下  TMD看了好久才明白DFS... 先贴代码后解释 #incl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