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Vue 之 Reactive
本文同步发表在 https://github.com/whxaxes/blog/issues/7
前言
在一篇文章中简单讲了 vue 是如何把模板解析成 render function 的,这一篇文章就来讲讲 vue 是如何把数据包装成 reactive,从而实现 MDV(Model-Driven-View) 的效果。
先说明一下什么叫 reactive,简单来说,就是将数据包装成一种可观测的类型,当数据产生变更的时候,我们能够感知到。
而 Vue 的相关实现代码全部都在 core/observer
目录下,而要自行阅读的话,建议从 core/instance/index.js
中开始。
在开始讲 reactive 的具体实现之前,先说说几个对象:Watcher、Dep、Observer。
Watcher
Watcher 是 vue 实现的一个用于观测数据的对象,具体实现在 core/observer/watcher.js
中。
这个类主要是用来观察方法/表达式
中引用到的数据(数据需要是 reative 的,即 data 或者 props)变更,当变更后做出相应处理。先看一下实例化 Watcher 这个类需要传的入参有哪些:
constructor (
vm: Component,
expOrFn: string | Function,
cb: Function,
options?: Object
)
可以看到,有四个入参可供选择,其中 options 是非必传的,解释一下这几个入参是干嘛的:
vm
:当前这个 watcher 所属的 VueComponent。expOrFn
:需要监听的 方法/表达式。举个例子:VueComponent 的 render function,或者是 computed property 的 getter 方法,再或者是abc.bbc.aac
这种类型的字符串(由于 vue 的 parsePath 方法是用 split('.') 来做的属性分割,所以不支持abc['bbc']
)。expOrFn 如果是方法,则直接赋值给 watcher 的 getter 属性,如果是表达式,则会转换成方法再给 getter。cb
:当 getter 中引用到的 data 发生改变的时候,就会触发该回调。options
:额外参数,可以传入的参数为包括deep
、user
,lazy
,sync
,这些值默认都是为 false。deep
如果为 true,会对 getter 返回的对象再做一次深度遍历,进行进一步的依赖收集,比如 $watch 一个对象,如果 deep 为 true,那么当这个对象里的元素更改,也会触发 callback。user
是用于标记这个监听是否由用户通过 $watch 调用的。lazy
用于标记 watcher 是否为懒执行,该属性是给 computed property 用的,当 data 中的值更改的时候,不会立即计算 getter 获取新的数值,而是给该 watcher 标记为 dirty,当该 computed property 被引用的时候才会执行从而返回新的 computed property,从而减少计算量。sync
则是表示当 data 中的值更改的时候,watcher 是否同步更新数据,如果是 true,就会立即更新数值,否则在 nextTick 中更新。
其实,只要了解了入参是用来干嘛的之后,也就基本上知道 Watcher 这个对象干了啥或者是需要干啥了。
Dep
Dep 则是 vue 实现的一个处理依赖关系的对象,具体实现在 core/observer/dep.js
中,代码量相当少,很容易理解。
Dep 主要起到一个纽带的作用,就是连接 reactive data 与 watcher,每一个 reactive data 的创建,都会随着创建一个 dep 实例。参见 observer/index.js 中的 defineReactive
方法,精简的 defineReactive 方法如下。
function defineReactive(obj, key, value) {
const dep = new Dep();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get() {
if (Dep.target) {
dep.depend();
}
return value
}
set(newValue) {
value = newValue;
dep.notify();
}
})
}
创建完 dep 实例后,就会在该 data 的 getter 中注入收集依赖的逻辑,同时在 setter 中注入数据变更广播的逻辑。
因此当 data 被引用的时候,就会执行 getter 中的依赖收集,而什么时候 data 会被引用呢?就是在 watcher 执行 watcher.getter 方法的时候,在执行 getter 之前 watcher 会被塞入 Dep.target,然后通过调用 dep.depend() 方法,这个数据的 dep 就和 watcher 创建了连接,执行 getter 完成之后再把 Dep.target 恢复成此前的 watcher。
创建连接之后,当 data 被更改,触发了 setter 逻辑。然后就可以通过 dep.notify() 通知到所有与 dep 创建了关联的 watcher。从而让各个 watcher 做出响应。
比如我 watch 了一个 data ,并且在一个 computed property 中引用了同一个 data。再同时,我在 template 中也有显式引用了这个 data,那么此时,这个 data 的 dep 里就关联了三个 watcher,一个是 render function 的 watcher,一个是 computed property 的 watcher,一个是用户自己调用 $watch 方法创建的 watcher。当 data 发生更改后,这个 data 的 dep 就会通知到这三个 watcher 做出相应处理。
Observer
Observer 可以将一个 plainObject 或者 array 变成 reactive 的。代码很少,就是遍历 plainObject 或者 array,对每一个键值调用 defineReactive
方法。
流程
以上三个类介绍完了,基本上对 vue reactive 的实现应该有个模糊的认识,接下来,就结合实例讲一下整个流程。
在 vue 实例化的时候,会先调用 initData,再调用 initComputed,最后再调用 mountComponent 创建 render function 的 watcher。从而完成一个 VueComponent 的数据 reactive 化。
initData
initData 方法在 core/instance/state.js 中,而这个方法里大部分都是做一些判断,比如防止 data 里有跟 methods 里重复的命名之类的。核心其实就一行代码:
observe(data, true)
而这个 observe 方法干的事就是创建一个 Observer 对象,而 Observer 对象就像我上面说的,对 data 进行遍历,并且调用 defineReactive 方法。
就会使用 data 节点创建一个 Observer 对象,然后对 data 下的所有数据,依次进行 reactive 的处理,也就是调用 defineReactive
方法。当执行完 defineReactive 方法之后,data 里的每一个属性,都被注入了 getter 以及 setter 逻辑,并且创建了 dep 对象。至此 initData 执行完毕。
initComputed
然后是 initComputed 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处理 vue 中 computed 节点下的属性,遍历 computed 节点,获取 key 和 value,创建 watcher 对象,如果 value 是方法,实例化 watcher 的入参 expOrFn 则为 value,否则是 value.get。
function initComputed (vm: Component, computed: Object) {
...
const watchers = vm._computedWatchers = Object.create(null)
for (const key in computed) {
const userDef = computed[key]
let getter = typeof userDef === 'function' ? userDef : userDef.get
...
watchers[key] = new Watcher(vm, getter, noop, { lazy: true })
if (!(key in vm)) {
defineComputed(vm, key, userDef)
} else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
}
}
}
我们知道 expOrFn 是可以为方法,也可以是字符串的。因此,通过上面的代码我们发现了一种官方文档里没有说明的用法,比如我的 data 结构如下
{ obj: { list: [{value: '123'}] } }
如果我们要在 template 中需要使用 list 中第一个节点的 value 属性 值,就写个 computed property:
computed: {
value: { get: 'obj.list.0.value' }
}
然后在 template 中使用的时候,直接用{{ value }}
,这样的话,就算 list 为空,也能保证不会报错,类似于 lodash.get 的用法,例子 https://jsfiddle.net/wanghx/n5r1vj1o/1/ 。
扯远了,回到正题上。
创建完 watcher,就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把 computed property 的 key 挂载到 vm 上。并且在 getter 中添加以下逻辑
if (watcher.dirty) {
watcher.evaluate()
}
if (Dep.target) {
watcher.depend()
}
return watcher.value
前面我有说过,computed property 的 watcher 是 lazy 的,当 computed property 中引用的 data 发生改变后,是不会立马重新计算值的,而只是标记一下 dirty 为 true,然后当这个 computed property 被引用的时候,上面的 getter 逻辑就会判断 watcher 是否为 dirty,如果是,就重新计算值。
而后面那一段watcher.depend
。则是为了收集 computed property 中用到的 data 的依赖,从而能够实现当 computed property 中引用的 data 发生更改时,也能触发到 render function 的重新执行。
depend () {
let i = this.deps.length
while (i--) {
this.deps[i].depend()
}
}
mountComponent
把 data 以及 computed property 都初始化好之后,则创建一个 render function 的 watcher。逻辑如下:
export function mountComponent (
vm: Component,
el: ?Element,
hydrating?: boolean
): Component {
vm.$el = el
...
callHook(vm, 'beforeMount')
let updateComponent
...
updateComponent = () => {
vm._update(vm._render(), hydrating)
}
...
vm._watcher = new Watcher(vm, updateComponent, noop)
if (vm.$vnode == null) {
vm._isMounted = true
callHook(vm, 'mounted')
}
return vm
}
可以看到,创建 watcher 时候的入参 expOrFn 为 updateComponent 方法,而 updateComponent 方法中则是执行了 render function。而这个 watcher 不是 lazy 的,因此创建该 watcher 的时候,就会立马执行 render function 了,当执行 render function 的时候。如果 template 中有使用 data,则会触发 data 的 getter 逻辑,然后执行 dep.depend() 进行依赖收集,如果 template 中有显式使用 computed property,也会触发 computed property 的 getter 逻辑,从而再收集 computed property 的方法中引用的 data 的依赖。最终完成全部依赖的收集。
最后举个例子:
<template>
<div>{{ test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name: 'cool'
}
},
computed: {
test() {
return this.name + 'test';
}
}
}
</script>
初始化流程:
- 将 name 处理为 reactive,创建 dep 实例
- 将 test 绑到 vm,创建 test 的 watcher 实例 watch1,添加 getter 逻辑。
- 创建 render function 的 watcher 实例 watcher2,并且立即执行 render function。
- 执行 render function 的时候,触发到 test 的 getter 逻辑,watcher1 及 watcher2 均与 dep 创建映射关系。
name 的值变更后的更新流程:
- 遍历绑定的 watcher 列表,执行 watcher.update()。
- watcher1.dirty 置为为 true。
- watcher2 重新执行 render function,触发到 test 的 getter,因为 watcher1.dirty 为 true,因此重新计算 test 的值,test 的值更新。
- 重渲染 view
至此,vue 的 reactive 是怎么实现的,就讲完了。
解读 Vue 之 Reactive的更多相关文章
- 入口开始,解读Vue源码(一)-- 造物创世
Why? 网上现有的Vue源码解析文章一搜一大批,但是为什么我还要去做这样的事情呢?因为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然后平时的项目也主要是Vue,在使用Vue的过程中,也对其一些约定产生了一 ...
- petite-vue源码剖析-逐行解读@vue/reactivity之reactive
在petite-vue中我们通过reactive构建上下文对象,并将根据状态渲染UI的逻辑作为入参传递给effect,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状态发生变化时将自动触发UI重新渲染.那么到底这是怎么做到 ...
- 解读Vue.use()源码
Vue.use() vue.use()的作用: 官方文档的解释: 安装 Vue.js 插件.如果插件是一个对象,必须提供 install 方法.如果插件是一个函数,它会被作为 install 方法.i ...
- vue --- 解读vue的中webpack.base.config.js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utils = require('./utils')// 引入utils工具模块,具体查看我的博客关于utils的解释,utils ...
- Vue源码--解读vue响应式原理
原文链接:https://geniuspeng.github.io/2018/01/05/vue-reactivity/ Vue的官方说明里有深入响应式原理这一节.在此官方也提到过: 当你把一个普通的 ...
- 解读vue filter
1.全局filter, 全局的过滤一般在main.js里面使用 <div id="app"> <div> {{testVal | filVal(10,30) ...
- Vue 源码解读(2)—— Vue 初始化过程
当学习成为了习惯,知识也就变成了常识. 感谢各位的 点赞.收藏和评论. 新视频和文章会第一时间在微信公众号发送,欢迎关注:李永宁lyn 文章已收录到 github 仓库 liyongning/blog ...
- 入口文件开始,分析Vue源码实现
Why? 网上现有的Vue源码解析文章一搜一大批,但是为什么我还要去做这样的事情呢?因为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然后平时的项目也主要是Vue,在使用Vue的过程中,也对其一些约定产生了一 ...
- vue的双向绑定和依赖收集
在掘金上买了一个关于解读vue源码的小册,因为是付费的,所以还比较放心 在小册里看到了关于vue双向绑定和依赖收集的部分,总感觉有些怪怪的,然后就自己跟着敲了一遍. 敲完后,发现完全无法运行, 坑啊 ...
随机推荐
- 【原】无脑操作:eclipse + maven搭建SSM框架
网上看到一些Spring + Spring MVC + MyBatis框架的搭建教程,不是很详细或是时间久远了,自己动手整一个简单无脑的! 0.系统环境 1)Windows 10 企业版 2)JDK ...
- Kafka 源代码分析之LogSegment
这里分析kafka LogSegment源代码 通过一步步分析LogManager,Log源代码之后就会发现,最终的log操作都在LogSegment上实现.LogSegment负责分片的读写恢复刷新 ...
- 【Android Developers Training】 91. 解决云储存冲突
注:本文翻译自Google官方的Android Developers Training文档,译者技术一般,由于喜爱安卓而产生了翻译的念头,纯属个人兴趣爱好. 原文链接:http://developer ...
- 如何连接新浪sae共享数据库
网上找了很久,太杂了,下文介绍如何连接新浪sae共享数据库,方便有效 1.首先贴出官方文档: 以下是一些和共享MySQL数据库服务相关的预定义常量,你可以直接引用这些参数来连接数据库: 用户名 : S ...
- dynamic-load-apk 插件与宿主方法互调
新建项目 DlPluginHost,下载dynamic-load-apk源码 1.将dynamic-load-apk 文件夹中的lib做为module导入到DlPlginHost 2.导入到Plugi ...
- 浅谈关于特征选择算法与Relief的实现
一. 背景 1) 问题 在机器学习的实际应用中,特征数量可能较多,其中可能存在不相关的特征,特征之间也可能存在相关性,容易导致如下的后果: 1. 特征个数越多,分析特征.训练模型所需的时间就越 ...
- MySql单表最大8000W+ 之数据库遇瓶颈记
前言 昨晚救火到两三点,早上七点多醒来,朦胧中醒来发现电脑还开着,赶紧爬起来看昨晚执行的SQL命令结果.由于昨晚升级了阿里云的RDS,等了将近两个小时 还在 升降级中,早上阿里云那边回复升级过程中出现 ...
- python打印万年历
1.输入年份,输入月份 2.格式化输出本月的日历 3.思路 输入年,月,打印对应年月的日历.1,首先1970年是Unix系统诞生的时间,1970年成为Unix的元年,1970年1月1号是星期四,现在大 ...
- Async(异步)(一)
在谈到异步的概念时,先要了解几个概念了. 什么是进程? 当一个程序开始运行时,它就是一个进程,进程包括运行中的程序和程序所使用到的内存和系统资源. 而一个进程又是由多个线程所组成的 什么是线程? 线程 ...
- 【iOS干货】☞ Socket
一.概念 Socket 字面意思又称“套接字” 网络上的两个程序(如,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过一个双向的通信连接实现数据的交换,这个连接的一端称为一个socket. 应用程序一般是先通过Socket来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