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节回顾

前面内容,我们学习了 Linux 网络的基础原理以及性能观测方法。简单回顾一下,Linux网络基于 TCP/IP 模型,构建了其网络协议栈,把繁杂的网络功能划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等四个不同的层次,既解决了网络环境中设备异构的问题,也解耦了网络协议的复杂性。

基于 TCP/IP 模型,我们还梳理了 Linux 网络收发流程和相应的性能指标。在应用程序通过套接字接口发送或者接收网络包时,这些网络包都要经过协议栈的逐层处理。我们通常
用带宽、吞吐、延迟、PPS 等来衡量网络性能。

今天,我们主要来回顾下经典的 C10K 和 C1000K 问题,以更好理解 Linux 网络的工作原理,并进一步分析,如何做到单机支持 C10M

注意,C10K 和 C1000K 的首字母 C 是 Client 的缩写。C10K 就是单机同时处理 1 万个请求(并发连接 1 万)的问题,而 C1000K 也就是单机支持处理 100 万个请求(并发连接100 万)的问题。

二、C10K

C10K 问题最早由 Dan Kegel 在 1999 年提出。那时的服务器还只是 32 位系统,运行着Linux 2.2 版本(后来又升级到了 2.4 和 2.6,而 2.6 才支持 x86_64),只配置了很少的
内存(2GB)和千兆网卡。

1、怎么在这样的系统中支持并发 1 万的请求呢?

1、从资源上来说

从资源上来说,对 2GB 内存和千兆网卡的服务器来说,同时处理 10000 个请求,只要每个请求处理占用不到 200KB(2GB/10000)的内存和 100Kbit (1000Mbit/10000)的

网络带宽就可以。所以,物理资源是足够的,接下来自然是软件的问题,特别是网络的I/O 模型问题。

2、 I/O 的模型来说

说到 I/O 的模型,我在文件系统的原理中,曾经介绍过文件 I/O,其实网络 I/O 模型也类似。在 C10K 以前,Linux 中网络处理都用同步阻塞的方式,也就是每个请求都分配一个
进程或者线程。请求数只有 100 个时,这种方式自然没问题,但增加到 10000 个请求时,10000 个进程或线程的调度、上下文切换乃至它们占用的内存,都会成为瓶颈。

2、既然每个请求分配一个线程的方式不合适,那么,为了支持 10000 个并发请求,这里就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第一,怎样在一个线程内处理多个请求,也就是要在一个线程内响应多个网络 I/O。以前的同步阻塞方式下,一个线程只能处理一个请求,到这里不再适用,是不是可以用非阻塞
I/O 或者异步 I/O 来处理多个网络请求呢?

第二,怎么更节省资源地处理客户请求,也就是要用更少的线程来服务这些请求。是不是可以继续用原来的 100 个或者更少的线程,来服务现在的 10000 个请求呢?

当然,事实上,现在 C10K 的问题早就解决了,在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前,你可以先自己思考一下这两个问题。结合前面学过的内容,你是不是已经有了解决思路呢?

三、I/O 模型优化

1、两种 I/O 事件通知的方式

异步、非阻塞 I/O 的解决思路,你应该听说过,其实就是我们在网络编程中经常用到的I/O 多路复用(I/O Multiplexing)。I/O 多路复用是什么意思呢?

别急,详细了解前,我先来讲两种 I/O 事件通知的方式:水平触发和边缘触发,它们常用在套接字接口的文件描述符中。

1、水平触发:只要文件描述符可以非阻塞地执行 I/O ,就会触发通知。也就是说,应用程序可以随时检查文件描述符的状态,然后再根据状态,进行 I/O 操作。

2、边缘触发:只有在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发生改变(也就是 I/O 请求达到)时,才发送一次通知。这时候,应用程序需要尽可能多地执行 I/O,直到无法继续读写,才可以停止。
      如果 I/O 没执行完,或者因为某种原因没来得及处理,那么这次通知也就丢失了

接下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 I/O 多路复用的方法。这里其实有很多实现方法,我带你来逐个分析一下。

1、第一种,使用非阻塞 I/O 和水平触发通知,比如使用 select 或者 poll。

根据刚才水平触发的原理,select 和 poll 需要从文件描述符列表中,找出哪些可以执行I/O ,然后进行真正的网络 I/O 读写。由于 I/O 是非阻塞的,一个线程中就可以同时监控
一批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这样就达到了单线程处理多请求的目的。

所以,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对应用程序比较友好,它的 API 非常简单。

但是,应用软件使用 select 和 poll 时,需要对这些文件描述符列表进行轮询,这样,请求数多的时候就会比较耗时。并且,select 和 poll 还有一些其他的限制。

select 使用固定长度的位相量,表示文件描述符的集合,因此会有最大描述符数量的限制。比如,在 32 位系统中,默认限制是 1024。并且,在 select 内部,检查套接字状态
是用轮询的方法,再加上应用软件使用时的轮询,就变成了一个 O(n^2) 的关系。

而 poll 改进了 select 的表示方法,换成了一个没有固定长度的数组,这样就没有了最大描述符数量的限制(当然还会受到系统文件描述符限制)。但应用程序在使用 poll 时,同
样需要对文件描述符列表进行轮询,这样,处理耗时跟描述符数量就是 O(N) 的关系。

除此之外,应用程序每次调用 select 和 poll 时,还需要把文件描述符的集合,从用户空间传入内核空间,由内核修改后,再传出到用户空间中。这一来一回的内核空间与用户空
间切换,也增加了处理成本。

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处理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2、第二种,使用非阻塞 I/O 和边缘触发通知,比如 epoll。

既然 select 和 poll 有那么多的问题,就需要继续对其进行优化,而 epoll 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epoll 使用红黑树,在内核中管理文件描述符的集合,这样,就不需要应用程序在每次操作时都传入、传出这个集合。

epoll 使用事件驱动的机制,只关注有 I/O 事件发生的文件描述符,不需要轮询扫描整个集合。

不过要注意,epoll 是在 Linux 2.6 中才新增的功能(2.4 虽然也有,但功能不完善)。由于边缘触发只在文件描述符可读或可写事件发生时才通知,那么应用程序就需要尽可能多
地执行 I/O,并要处理更多的异常事件。

3、第三种,使用异步 I/O(Asynchronous I/O,简称为 AIO)。

在前面文件系统原理的内容中,我曾介绍过异步 I/O 与同步 I/O 的区别。异步 I/O 允许应用程序同时发起很多 I/O

操作,而不用等待这些操作完成。而在 I/O 完成后,系统会用事件通知(比如信号或者回调函数)的方式,告诉应用程序。这时,应用程序才会去查询 I/O 操作的结果。

异步 I/O 也是到了 Linux 2.6 才支持的功能,并且在很长时间里都处于不完善的状态,比如 glibc 提供的异步 I/O 库,就一直被社区诟病。同时,由于异步 I/O 跟我们的直观逻辑
不太一样,想要使用的话,一定要小心设计,其使用难度比较高。

四、工作模型优化

了解了 I/O 模型后,请求处理的优化就比较直观了。使用 I/O 多路复用后,就可以在一个进程或线程中处理多个请求,其中,又有下面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型。

1、第一种,主进程 + 多个 worker 子进程,这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模型。

这种方法的一个通用工作模式就是:

主进程执行 bind() + listen() 后,创建多个子进程;

然后,在每个子进程中,都通过 accept() 或 epoll_wait() ,来处理相同的套接字。

比如,最常用的反向代理服务器 Nginx 就是这么工作的。它也是由主进程和多个 worker进程组成。主进程主要用来初始化套接字,并管理子进程的生命周期;而 worker 进程,
则负责实际的请求处理。我画了一张图来表示这个关系。

这里要注意,accept() 和 epoll_wait() 调用,还存在一个惊群的问题。换句话说,当网络I/O 事件发生时,多个进程被同时唤醒,但实际上只有一个进程来响应这个事件,其他被
唤醒的进程都会重新休眠。

为了避免惊群问题, Nginx 在每个 worker 进程中,都增加一个了全局锁(accept_mutex)。这些 worker 进程需要首先竞争到锁,只有竞争到锁的进程,才会加
入到 epoll 中,这样就确保只有一个 worker 子进程被唤醒。

不过,根据前面 CPU 模块的学习,你应该还记得,进程的管理、调度、上下文切换的成本非常高。那为什么使用多进程模式的 Nginx ,却具有非常好的性能呢?

这里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 worker 进程,实际上并不需要经常创建和销毁,而是在没任务时休眠,有任务时唤醒。只有在 worker 由于某些异常退出时,主进程才需要创
建新的进程来代替它。

当然,你也可以用线程代替进程:主线程负责套接字初始化和子线程状态的管理,而子线程则负责实际的请求处理。由于线程的调度和切换成本比较低,实际上你可以进一步把
epoll_wait() 都放到主线程中,保证每次事件都只唤醒主线程,而子线程只需要负责后续的请求处理。

2、第二种,监听到相同端口的多进程模型。

在这种方式下,所有的进程都监听相同的接口,并且开启 SO_REUSEPORT 选项,由内核负责将请求负载均衡到这些监听进程中去。这一过程如下图所示。

由于内核确保了只有一个进程被唤醒,就不会出现惊群问题了。比如,Nginx 在 1.9.1 中就已经支持了这种模式。

不过要注意,想要使用 SO_REUSEPORT 选项,需要用 Linux 3.9 以上的版本才可以。

五、C1000K

基于 I/O 多路复用和请求处理的优化,C10K 问题很容易就可以解决。不过,随着摩尔定律带来的服务器性能提升,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你并不难想到,新兴服务会对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很快,原来的 C10K 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又有了 C100K 和 C1000K,也就是并发从原来的 1 万增加到 10 万、乃至 100 万。从 1 万到 10 万,其实还是基于 C10K 的这些理
论,epoll 配合线程池,再加上 CPU、内存和网络接口的性能和容量提升。大部分情况下,C100K 很自然就可以达到。

那么,再进一步,C1000K 是不是也可以很容易就实现呢?这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了。

首先从物理资源使用上来说,100 万个请求需要大量的系统资源。比如,

假设每个请求需要 16KB 内存的话,那么总共就需要大约 15 GB 内存。而从带宽上来说,假设只有 20% 活跃连接,即使每个连接只需要 1KB/s 的吞吐量,总
共也需要 1.6 Gb/s 的吞吐量。千兆网卡显然满足不了这么大的吞吐量,所以还需要配置万兆网卡,或者基于多网卡 Bonding 承载更大的吞吐量。

其次,从软件资源上来说,大量的连接也会占用大量的软件资源,比如文件描述符的数量、连接状态的跟踪(CONNTRACK)、网络协议栈的缓存大小(比如套接字读写缓存、
TCP 读写缓存)等等。

最后,大量请求带来的中断处理,也会带来非常高的处理成本。这样,就需要多队列网卡、中断负载均衡、CPU 绑定、RPS/RFS(软中断负载均衡到多个 CPU 核上),以及将
网络包的处理卸载(Offload)到网络设备(如 TSO/GSO、LRO/GRO、VXLANOFFLOAD)等各种硬件和软件的优化。

C1000K 的解决方法,本质上还是构建在 epoll 的非阻塞 I/O 模型上。只不过,除了 I/O模型之外,还需要从应用程序到 Linux 内核、再到 CPU、内存和网络等各个层次的深度优
化,特别是需要借助硬件,来卸载那些原来通过软件处理的大量功能。

六、C10M

显然,人们对于性能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再进一步,有没有可能在单机中,同时处理1000 万的请求呢?这也就是 C10M 问题。

实际上,在 C1000K 问题中,各种软件、硬件的优化很可能都已经做到头了。特别是当升级完硬件(比如足够多的内存、带宽足够大的网卡、更多的网络功能卸载等)后,你可能
会发现,无论你怎么优化应用程序和内核中的各种网络参数,想实现 1000 万请求的并发,都是极其困难的。

究其根本,还是 Linux 内核协议栈做了太多太繁重的工作。从网卡中断带来的硬中断处理程序开始,到软中断中的各层网络协议处理,最后再到应用程序,这个路径实在是太长
了,就会导致网络包的处理优化,到了一定程度后,就无法更进一步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就是跳过内核协议栈的冗长路径,把网络包直接送到要处理的应用程序那里去。这里有两种常见的机制,DPDK 和 XDP。

第一种机制,DPDK,是用户态网络的标准。它跳过内核协议栈,直接由用户态进程通过轮询的方式,来处理网络接收。

(图片来自 https://blog.selectel.com/introduction-dpdk-architecture-principles/)

说起轮询,你肯定会下意识认为它是低效的象征,但是进一步反问下自己,它的低效主要体现在哪里呢?是查询时间明显多于实际工作时间的情况下吧!那么,换个角度来想,如
果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网络包需要处理,轮询的优势就很明显了。比如:

在 PPS 非常高的场景中,查询时间比实际工作时间少了很多,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网络包;

而跳过内核协议栈后,就省去了繁杂的硬中断、软中断再到 Linux 网络协议栈逐层处理的过程,应用程序可以针对应用的实际场景,有针对性地优化网络包的处理逻辑,而不
需要关注所有的细节。

此外,DPDK 还通过大页、CPU 绑定、内存对齐、流水线并发等多种机制,优化网络包的处理效率。

第二种机制,XDP(eXpress Data Path),则是 Linux 内核提供的一种高性能网络数据路径。它允许网络包,在进入内核协议栈之前,就进行处理,也可以带来更高的性能。

XDP 底层跟我们之前用到的 bcc-tools 一样,都是基于 Linux 内核的 eBPF 机制实现的。XDP 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 https://www.iovisor.org/technology/xdp)

你可以看到,XDP 对内核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的是 Linux 4.8 以上版本,并且它也不提供缓存队列。基于 XDP 的应用程序通常是专用的网络应用,常见的有 IDS(入侵检测系
统)、DDoS 防御、 cilium 容器网络插件等。

七、小结

今天我带你回顾了经典的 C10K 问题,并进一步延伸到了 C1000K 和 C10M 问题。

C10K 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在于系统有限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因素,是同步阻塞的 I/O 模型以及轮询的套接字接口,限制了网络事件的处理效率。Linux 2.6 中引入
的 epoll ,完美解决了 C10K 的问题,现在的高性能网络方案都基于 epoll。

从 C10K 到 C100K ,可能只需要增加系统的物理资源就可以满足;但从 C100K 到C1000K ,就不仅仅是增加物理资源就能解决的问题了。这时,就需要多方面的优化工作
了,从硬件的中断处理和网络功能卸载、到网络协议栈的文件描述符数量、连接状态跟踪、缓存队列等内核的优化,再到应用程序的工作模型优化,都是考虑的重点。

再进一步,要实现 C10M ,就不只是增加物理资源,或者优化内核和应用程序可以解决的问题了。这时候,就需要用 XDP 的方式,在内核协议栈之前处理网络包;或者用 DPDK
直接跳过网络协议栈,在用户空间通过轮询的方式直接处理网络包。

当然了,实际上,在大多数场景中,我们并不需要单机并发 1000 万的请求。通过调整系统架构,把这些请求分发到多台服务器中来处理,通常是更简单和更容易扩展的方案。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第三十五讲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第十五讲

    一.内存映射 内存管理也是操作系统最核心的功能之一,内存主要用来存储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指令.数据.缓存等 1.我们通说的内存指的是物理内存还是虚拟内存? 我们通常说的内存容量,其实这指的是物理内存,物理 ...

  2.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第二十五讲

    一.磁盘性能指标 1.使用率 2.饱和度 3.IOPS 4.吞吐量 5.响应时间 6.性能测试工具 二.磁盘I/O观测 1.每块磁盘的使用率(指标实际上来自/proc/diskstats) [root ...

  3.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第十八讲

    一.内存的分配和回收 1.管理内存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故”, 对应用程序来说,动态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是既核心又复杂的一的一个逻辑功能模块.管理内存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故 ...

  4.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第十二讲

    一.性能优化方法论 不可中断进程案例 二.怎么评估性能优化的效果? 1.评估思路 2.几个为什么 1.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维度的指标? 应用程序和系统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性能优化的最终目的和结果? ...

  5.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第十六讲

    一.free数据的来源 1.碰到看不明白的指标时该怎么办吗? 不懂就去查手册.用 man 命令查询 free 的文档.就可以找到对应指标的详细说明.比如,我们执行 man fre... 2.free数 ...

  6.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第十讲

    一.坏境准备 1.拓扑图 2.安装包 在第9节的基础上 在VM2上安装hping3依奈包 wget http://www.tcpdump.org/release/libpcap-1.9.0.tar.g ...

  7.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第十三讲

    问题1:性能工具版本太低,导致指标不全 解决方案1: 这是使用 CentOS 的同学普遍碰到的问题.在文章中,我的pidstat 输出里有一个 %wait 指标,代表进程等待 CPU 的时间百分比, ...

  8.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第二十三讲

    一.索引节点和目录 1.索引节点 2.目录项 3.关系 为了帮助你理解目录项.索引节点以及文件数据的关系,我画了一张示意图,你可以对照这张图,来回忆刚刚讲过的内容,把只知识和细节串联起来 4.Slab ...

  9.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第二十四讲

    一.磁盘 1.机械磁盘 2.固态磁盘 3.相同磁盘随机I/O比连续I/O慢很多 4.最小单位 5.接口 6.RAID陈列卡 7.网路存储 二.通用块层 1.概念 2.第一功能 3.第二功能 4.I/O ...

  10.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第二十八讲

    一.案例环境描述 1.环境准备 2CPU,4GB内存 预先安装docker sysstat工具 apt install docker.io sysstat nake git 案例总共由三个容器组成: ...

随机推荐

  1. 《一起学mysql》3

    索引和查询优化   为什么要索引? 想想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是怎么查字典的,比方查 理想的 “理”,首先在索引里找到声母 “l”,再找到 “li” 找到 “li”所在的页数,   我们之前建的所有mysq ...

  2. 使用selenium爬虫抓取数据

    写在前面 本来这篇文章该几个月前写的,后来忙着忙着就给忘记了.ps:事多有时候反倒会耽误事.几个月前,记得群里一朋友说想用selenium去爬数据,关于爬数据,一般是模拟访问某些固定网站,将自己关注的 ...

  3. springboot项目POM文件第一行报错 Unknown Error

    改成 war 不错了,但是打包麻烦 pom 文件报错 UnKnown Error第一次碰到这个问题,花了几个小时才解决,除了UnKnown 没有任何提示.网上搜的大部分情况都不是我遇到的. 还是没有解 ...

  4. HTML+css基础 css的几种形式

    1.行间样式:将style写在标签内的充当标签标签属性 2.行内样式

  5. iframe嵌套页面中的跳转

    简单说一下场景. 假设有A.B.C和D四个JSP页面,D通过iframe嵌套在C中,C通过iframe嵌套在B中,B通过iframe嵌套在A中. 然后现在在D中编写JavaScript代码跳转页面. ...

  6. rpc和webservice的关系简述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程序上跨语言跨平台的请求服务.RPC能省略部分接口代码的开发,可以跨机器之间访问对象(J ...

  7. F#周报2019年第18期

    新闻 FableConf 2019开始征集提案 2019理事会选举 如同DSL一般的Elmish封装器fable-elmish,可以创建控制台或者终端界面 介绍VS Code的远程开发 F#(.NET ...

  8. MySQL for OPS 08:MHA 高可用

    写在前面的话 主从架构在一般情况下只能满足我们小公司业务并非一刻都不能中断服务.但是对于大型公司而言,对然数据丢失,数据库挂了,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找回,修复.但是其中修复过程所消耗的时间是不被允许的.此 ...

  9. ElasticSearch简介(二)——简单查询

    返回所有记录 使用 GET 方法,直接请求/Index/_search,就会返回所有记录. GET /accounts/_search{    "took": 683,    &q ...

  10. Winforn中使用FastReport实现点击导出按钮PDF预览并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场景 FastReport安装包下载.安装.去除使用限制以及工具箱中添加控件: https://blog.csdn.net/BADAO_LIUMANG_QIZHI/article/details/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