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Thread Pool Executor类解析线程池执行任务的核心流程
摘要:ThreadPoolExecutor是Java线程池中最核心的类之一,它能够保证线程池按照正常的业务逻辑执行任务,并通过原子方式更新线程池每个阶段的状态。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高并发】通过Thread Pool Executor类的源码深度解析线程池执行任务的核心流程》,作者:冰 河。
今天,我们通过Thread Pool Executor类的源码深度解析线程池执行任务的核心流程,小伙伴们最好是打开IDEA,按照步骤,调试下Thread Pool Executor类的源码,这样会理解的更加深刻,好了,开始今天的主题。
核心逻辑概述
Thread PoolExecutor是Java线程池中最核心的类之一,它能够保证线程池按照正常的业务逻辑执行任务,并通过原子方式更新线程池每个阶段的状态。
ThreadPoolExecutor类中存在一个workers工作线程集合,用户可以向线程池中添加需要执行的任务,workers集合中的工作线程可以直接执行任务,或者从任务队列中获取任务后执行。ThreadPoolExecutor类中提供了整个线程池从创建到执行任务,再到消亡的整个流程方法。本文,就结合ThreadPoolExecutor类的源码深度分析线程池执行任务的整体流程。
在ThreadPoolExecutor类中,线程池的逻辑主要体现在execute(Runnable)方法,addWorker(Runnable, boolean)方法,addWorkerFailed(Worker)方法和拒绝策略上,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分析这几个核心方法。
execute(Runnable)方法
execute(Runnable)方法的作用是提交Runnable类型的任务到线程池中。我们先看下execute(Runnable)方法的源码,如下所示。
public void execute(Runnable command) {
//如果提交的任务为空,则抛出空指针异常
if (command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获取线程池的状态和线程池中线程的数量
int c = ctl.get();
//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小于corePoolSize的值
if (workerCountOf(c) < corePoolSize) {
//重新开启线程执行任务
if (addWorker(command, true))
return;
c = ctl.get();
}
//如果线程池处于RUNNING状态,则将任务添加到阻塞队列中
if (isRunning(c) && workQueue.offer(command)) {
//再次获取线程池的状态和线程池中线程的数量,用于二次检查
int recheck = ctl.get();
//如果线程池没有未处于RUNNING状态,从队列中删除任务
if (! isRunning(recheck) && remove(command))
//执行拒绝策略
reject(command);
//如果线程池为空,则向线程池中添加一个线程
else if (workerCountOf(recheck) == 0)
addWorker(null, false);
}
//任务队列已满,则新增worker线程,如果新增线程失败,则执行拒绝策略
else if (!addWorker(command, false))
reject(command);
}
整个任务的执行流程,我们可以简化成下图所示。
接下来,我们拆解execute(Runnable)方法,具体分析execute(Runnable)方法的执行逻辑。
(1)线程池中的线程数是否小于corePoolSize核心线程数,如果小于corePoolSize核心线程数,则向workers工作线程集合中添加一个核心线程执行任务。代码如下所示。
//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小于corePoolSize的值
if (workerCountOf(c) < corePoolSize) {
//重新开启线程执行任务
if (addWorker(command, true))
return;
c = ctl.get();
}
(2)如果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大于corePoolSize核心线程数,则判断当前线程池是否处于RUNNING状态,如果处于RUNNING状态,则添加任务到待执行的任务队列中。注意:这里向任务队列添加任务时,需要判断线程池是否处于RUNNING状态,只有线程池处于RUNNING状态时,才能向任务队列添加新任务。否则,会执行拒绝策略。代码如下所示。
if (isRunning(c) && workQueue.offer(command))
(3)向任务队列中添加任务成功,由于其他线程可能会修改线程池的状态,所以这里需要对线程池进行二次检查,如果当前线程池的状态不再是RUNNING状态,则需要将添加的任务从任务队列中移除,执行后续的拒绝策略。如果当前线程池仍然处于RUNNING状态,则判断线程池是否为空,如果线程池中不存在任何线程,则新建一个线程添加到线程池中,如下所示。
//再次获取线程池的状态和线程池中线程的数量,用于二次检查
int recheck = ctl.get();
//如果线程池没有未处于RUNNING状态,从队列中删除任务
if (! isRunning(recheck) && remove(command))
//执行拒绝策略
reject(command);
//如果线程池为空,则向线程池中添加一个线程
else if (workerCountOf(recheck) == 0)
addWorker(null, false);
(4)如果在步骤(3)中向任务队列中添加任务失败,则尝试开启新的线程执行任务。此时,如果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已经大于线程池中的最大线程数maximumPoolSize,则不能再启动新线程。此时,表示线程池中的任务队列已满,并且线程池中的线程已满,需要执行拒绝策略,代码如下所示。
//任务队列已满,则新增worker线程,如果新增线程失败,则执行拒绝策略
else if (!addWorker(command, false))
reject(command);
这里,我们将execute(Runnable)方法拆解,结合流程图来理解线程池中任务的执行流程就比较简单了。可以这么说,execute(Runnable)方法的逻辑基本上就是一般线程池的执行逻辑,理解了execute(Runnable)方法,就基本理解了线程池的执行逻辑。
注意:有关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类和ForkJoinPool类执行线程池的逻辑,在【高并发专题】系列文章中的后文中会详细说明,理解了这些类的执行逻辑,就基本全面掌握了线程池的执行流程。
在分析execute(Runnable)方法的源码时,我们发现execute(Runnable)方法中多处调用了addWorker(Runnable, boolean)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分析下addWorker(Runnable, boolean)方法的逻辑。
addWorker(Runnable, boolean)方法
总体上,addWorker(Runnable, boolean)方法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使用CAS安全的向线程池中添加工作线程;第二部分是创建新的工作线程;第三部分则是将任务通过安全的并发方式添加到workers中,并启动工作线程执行任务。
接下来,我们看下addWorker(Runnable, boolean)方法的源码,如下所示。
private boolean addWorker(Runnable firstTask, boolean core) {
//标记重试的标识
retry:
for (;;) {
int c = ctl.get();
int rs = runStateOf(c);
// 检查队列是否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为空
if (rs >= SHUTDOWN &&
! (rs == SHUTDOWN &&
firstTask == null &&
! workQueue.isEmpty()))
return false;
//下面循环的主要作用为通过CAS方式增加线程的个数
for (;;) {
//获取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
int wc = workerCountOf(c);
//如果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超出限制,直接返回false
if (wc >= CAPACITY ||
wc >= (core ? corePoolSize : maximumPoolSize))
return false;
//通过CAS方式向线程池新增线程数量
if (compareAndIncrementWorkerCount(c))
//通过CAS方式保证只有一个线程执行成功,跳出最外层循环
break retry;
//重新获取ctl的值
c = ctl.get();
//如果CAS操作失败了,则需要在内循环中重新尝试通过CAS新增线程数量
if (runStateOf(c) != rs)
continue retry;
}
} //跳出最外层for循环,说明通过CAS新增线程数量成功
//此时创建新的工作线程
boolean workerStarted = false;
boolean workerAdded = false;
Worker w = null;
try {
//将执行的任务封装成worker
w = new Worker(firstTask);
final Thread t = w.thread;
if (t != null) {
//独占锁,保证操作workers时的同步
final ReentrantLock mainLock = this.mainLock;
mainLock.lock();
try {
//此处需要重新检查线程池状态
//原因是在获得锁之前可能其他的线程改变了线程池的状态
int rs = runStateOf(ctl.get()); if (rs < SHUTDOWN ||
(rs == SHUTDOWN && firstTask == null)) {
if (t.isAlive())
throw new 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向worker中添加新任务
workers.add(w);
int s = workers.size();
if (s > largestPoolSize)
largestPoolSize = s;
//将是否添加了新任务的标识设置为true
workerAdded = true;
}
} finally {
//释放独占锁
mainLock.unlock();
}
//添加新任成功,则启动线程执行任务
if (workerAdded) {
t.start();
//将任务是否已经启动的标识设置为true
workerStarted = true;
}
}
} finally {
//如果任务未启动或启动失败,则调用addWorkerFailed(Worker)方法
if (! workerStarted)
addWorkerFailed(w);
}
//返回是否启动任务的标识
return workerStarted;
}
乍一看,addWorker(Runnable, boolean)方法还蛮长的,这里,我们还是将addWorker(Runnable, boolean)方法进行拆解。
(1)检查任务队列是否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为空,代码如下所示。
// 检查队列是否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为空
if (rs >= SHUTDOWN &&
! (rs == SHUTDOWN &&
firstTask == null &&
! workQueue.isEmpty()))
return false;
(2)在通过步骤(1)的校验后,则进入内层for循环,在内层for循环中通过CAS来增加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如果CAS操作成功,则直接退出双重for循环。如果CAS操作失败,则查看当前线程池的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线程池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则通过continue关键字重新通过外层for循环校验任务队列,检验通过再次执行内层for循环的CAS操作。如果线程池的状态没有发生变化,此时上一次CAS操作失败了,则继续尝试CAS操作。代码如下所示。
for (;;) {
//获取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
int wc = workerCountOf(c);
//如果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超出限制,直接返回false
if (wc >= CAPACITY ||
wc >= (core ? corePoolSize : maximumPoolSize))
return false;
//通过CAS方式向线程池新增线程数量
if (compareAndIncrementWorkerCount(c))
//通过CAS方式保证只有一个线程执行成功,跳出最外层循环
break retry;
//重新获取ctl的值
c = ctl.get();
//如果CAS操作失败了,则需要在内循环中重新尝试通过CAS新增线程数量
if (runStateOf(c) != rs)
continue retry;
}
(3)CAS操作成功后,表示向线程池中成功添加了工作线程,此时,还没有线程去执行任务。使用全局的独占锁mainLock来将新增的工作线程Worker对象安全的添加到workers中。
总体逻辑就是:创建新的Worker对象,并获取Worker对象中的执行线程,如果线程不为空,则获取独占锁,获取锁成功后,再次检查线线程的状态,这是避免在获取独占锁之前其他线程修改了线程池的状态,或者关闭了线程池。如果线程池关闭,则需要释放锁。否则将新增加的线程添加到工作集合中,释放锁并启动线程执行任务。将是否启动线程的标识设置为true。最后,判断线程是否启动,如果没有启动,则调用addWorkerFailed(Worker)方法。最终返回线程是否起送的标识。
//跳出最外层for循环,说明通过CAS新增线程数量成功
//此时创建新的工作线程
boolean workerStarted = false;
boolean workerAdded = false;
Worker w = null;
try {
//将执行的任务封装成worker
w = new Worker(firstTask);
final Thread t = w.thread;
if (t != null) {
//独占锁,保证操作workers时的同步
final ReentrantLock mainLock = this.mainLock;
mainLock.lock();
try {
//此处需要重新检查线程池状态
//原因是在获得锁之前可能其他的线程改变了线程池的状态
int rs = runStateOf(ctl.get()); if (rs < SHUTDOWN ||
(rs == SHUTDOWN && firstTask == null)) {
if (t.isAlive())
throw new 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向worker中添加新任务
workers.add(w);
int s = workers.size();
if (s > largestPoolSize)
largestPoolSize = s;
//将是否添加了新任务的标识设置为true
workerAdded = true;
}
} finally {
//释放独占锁
mainLock.unlock();
}
//添加新任成功,则启动线程执行任务
if (workerAdded) {
t.start();
//将任务是否已经启动的标识设置为true
workerStarted = true;
}
}
} finally {
//如果任务未启动或启动失败,则调用addWorkerFailed(Worker)方法
if (! workerStarted)
addWorkerFailed(w);
}
//返回是否启动任务的标识
return workerStarted;
addWorkerFailed(Worker)方法
在addWorker(Runnable, boolean)方法中,如果添加工作线程失败或者工作线程启动失败时,则会调用addWorkerFailed(Worker)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addWorkerFailed(Worker)方法的实现,如下所示。
private void addWorkerFailed(Worker w) {
//获取独占锁
final ReentrantLock mainLock = this.mainLock;
mainLock.lock();
try {
//如果Worker任务不为空
if (w != null)
//将任务从workers集合中移除
workers.remove(w);
//通过CAS将任务数量减1
decrementWorkerCount();
tryTerminate();
} finally {
//释放锁
mainLock.unlock();
}
}
addWorkerFailed(Worker)方法的逻辑就比较简单了,获取独占锁,将任务从workers中移除,并且通过CAS将任务的数量减1,最后释放锁。
拒绝策略
我们在分析execute(Runnable)方法时,线程池会在适当的时候调用reject(Runnable)方法来执行相应的拒绝策略,我们看下reject(Runnable)方法的实现,如下所示。
final void reject(Runnable command) {
handler.rejectedExecution(command, this);
}
通过代码,我们发现调用的是handler的rejectedExecution方法,handler又是个什么鬼,我们继续跟进代码,如下所示。
private volatile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再看看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是个啥类型,如下所示。
package java.util.concurrent;
public interface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
void rejectedExecution(Runnable r, ThreadPoolExecutor executor);
}
可以发现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是个接口,定义了一个rejectedExecution(Runnable, ThreadPoolExecutor)方法。既然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是个接口,那我们就看看有哪些类实现了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接口。
看到这里,我们发现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接口的实现类正是线程池默认提供的四种拒绝策略的实现类。
至于reject(Runnable)方法中具体会执行哪个类的拒绝策略,是根据创建线程池时传递的参数决定的。如果没有传递拒绝策略,则默认会执行AbortPolicy类的拒绝策略。否则会执行传递的类的拒绝策略。
在创建线程池时,除了能够传递JDK默认提供的拒绝策略外,还可以传递自定义的拒绝策略。如果想使用自定义的拒绝策略,则只需要实现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接口,并重写rejectedExecution(Runnable, ThreadPoolExecutor)方法即可。例如,下面的代码。
public class CustomPolicy implements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
public CustomPolicy() { }
public void rejectedExecution(Runnable r, ThreadPoolExecutor e) {
if (!e.isShutdown()) {
System.out.println("使用调用者所在的线程来执行任务")
r.run();
}
}
}
使用如下方式创建线程池。
new ThreadPoolExecutor(0, Integer.MAX_VALUE,
60L, TimeUnit.SECONDS,
new SynchronousQueue<Runnable>(),
Executors.defaultThreadFactory(),
new CustomPolicy());
至此,线程池执行任务的整体核心逻辑分析结束。
通过Thread Pool Executor类解析线程池执行任务的核心流程的更多相关文章
- 【高并发】通过ThreadPoolExecutor类的源码深度解析线程池执行任务的核心流程
核心逻辑概述 ThreadPoolExecutor是Java线程池中最核心的类之一,它能够保证线程池按照正常的业务逻辑执行任务,并通过原子方式更新线程池每个阶段的状态. ThreadPoolExecu ...
- 实例分析Scheduled Thread Pool Executor与Timer的区别
摘要:JDK 1.5开始提供Scheduled Thread PoolExecutor类,Scheduled Thread Pool Executor类继承Thread Pool Executor类重 ...
- C#实现多线程的方法:线程(Thread类)和线程池(ThreadPool)
简介 使用线程的主要原因:应用程序中一些操作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比如对文件.数据库.网络的访问等等,而我们不希望用户一直等待到操作结束,而是在此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的操作. 这就可以使用线程来实现. ...
- java并发编程(十七)Executor框架和线程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ns_code/article/details/17465497 Executor框架简介 在Java 5之后,并发编程引入了一堆新的启动 ...
- 转:【Java并发编程】之十九:并发新特性—Executor框架与线程池(含代码)
Executor框架简介 在Java5之后,并发编程引入了一堆新的启动.调度和管理线程的API.Executor框架便是Java 5中引入的,其内部使用了线程池机制,它在java.util.coc ...
- 【Java并发编程】:并发新特性—Executor框架与线程池
Executor框架简介 在Java5之后,并发编程引入了一堆新的启动.调度和管理线程的API.Executor框架便是Java 5中引入的,其内部使用了线程池机制,它在java.util.cocur ...
- Executors相关的类(线程池)
一.概述 Java是天生就支持并发的语言,支持并发意味着多线程,线程的频繁创建在高并发及大数据量是非常消耗资源的,因为java提供了线程池.在jdk1.5以前的版本中,线程池的使用是及其简陋的,但是在 ...
- 并发新特性—Executor 框架与线程池
兰亭风雨 · 更新于 2018-11-14 09:00:31 并发新特性-Executor 框架与线程池 Executor 框架简介 在 Java 5 之后,并发编程引入了一堆新的启动.调度和管理线程 ...
- Java 并发编程——Executor框架和线程池原理
Eexecutor作为灵活且强大的异步执行框架,其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任务执行策略,提供了一种标准的方法将任务的提交过程和执行过程解耦开发,基于生产者-消费者模式,其提交任务的线程相当于生产者,执行任务 ...
随机推荐
- 多校B层冲刺NOIP20211110 字符配对游戏
原题 问题描述 操场边,运动会没有项目的同学也没闲着,经过几天的研究,他们发明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字符串配对游戏,两位同学准备两张白纸,第一个同学在纸上写一个整数N和一个由小写字母组成的字符串S,将S重复 ...
- java发送http请求get/post
1,导入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httpcomponents</groupId> <artifactId> ...
- C#异步延迟Task.Delay
一. 1.Task.Delay实质是创建一个任务,再任务中开启一个定时间,然后延时指定的时间2.Task.Delay不和await一起使用情况,当代码遇到Task.Delay一句时,创建了了一个新的任 ...
- Go语言基础六:结构体和方法
结构体 结构体是一个由用户定义的复合类型,它由一系列属性组成,每个属性都有自己的类型和值.Go语言中数组可以存储同一类型的数据,但在结构体中用户可以为不同项定义不同(或相同)的数据类型.结构体是值类型 ...
- YII页面缓存
IndexController.php namespace frontend\controllers; use yii; use yii\web\Controller; class IndexCont ...
- Educational Codeforces Round 132 (Rated for Div. 2)
Educational Codeforces Round 132 (Rated for Div. 2) A. Three Doors 简述 题意: 有三扇门(1~3), 其中两扇门后面有对应标号门的钥 ...
- Docker 04 容器命令
参考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g4y1q7M4?spm_id_from=333.999.0.0 https://www.bilibili.com/vid ...
- Vue 下拉框值变动事件传多个参数
在使用 Vue 进行开发时,下拉框值变动事件 @change 是很常用的. 其传参一般分为两种方式:默认传参和自定义传参. 默认传参 @change 默认会传选中项标识的参数,在传参处不用定义,在方法 ...
- Rust实战系列-基本语法
本文是<Rust in action>学习总结系列的第二部分,更多内容请看已发布文章: 一.Rust实战系列-Rust介绍 " 主要介绍 Rust 的语法.基本类型和数据结构,通 ...
- Python 工匠:一个关于模块的小故事
前言 模块(Module)是我们用来组织 Python 代码的基本单位.很多功能强大的复杂站点,都由成百上千个独立模块共同组成. 虽然模块有着不可替代的用处,但它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麻烦.比如,当你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