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ndroid中进程按优先级可以分为五类,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列:
- 前台进程 该进程包含正在与用户进行交互的界面组件,比如一个Activity
- 可视进程 该进程中的组件虽然没有和用户交互,但是仍然可以被看到
- 服务进程 该进程包含在执行后台操作的服务组件,比如播放音乐的进程
- 后台进程 该进程包含的组件没有与用户交互,用户也看不到
- 空进程 没有任何界面组件、服务组件,或触发器组件**
Android系统是进程托管的,也就是说进程都是由系统来管理,系统会按照特定的算来来回收这些进程。在回收中秉承几个原则

1. 尽量延长进程的生命周期,不到必须的情况下不会回收,因为系统回收进程会影响用户体验

2. 按优先级从低到高进行回收

3. 同等优先级的进程越近使用越晚回收。

Activity和Service有什么关系?
这2者一个前台的东西,一个是后台的东西,Activity有界面,生命周期复杂一点,多个onPause和onResume,Activity不展示的时候并不代表就是关闭了,也有可能是onPause的状态。
Servie没有界面,生命周期也比较简单,但Service分前台服务和后台服务,通过setForeground(boolean);来设置,前台服务比后台服务的存活时间会长。设置不得当服务很容易被系统回收掉。
如果你想让这2个东西有关系,那么请重写Service的onBind方法,这里就是把一个Service和一个Activity绑定的,绑定以后Service就会随着Activity关闭而关闭了。如果Service和Activity没有绑定,那么他俩的生命周期就没有关系。

一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loginactivity登陆页面 点击login, 发送给后台的服务类CmdSocketService 去处理登陆业务,

并获取登陆状态(成功失败的反馈)

loginActivity使用封装好的CmdSocketService(service)类的方法:

a) loginActivity类中定义:


CmdSocketService serviceBinder;

// 下面定义用来连接到服务CmdSocketService后的处理函数
 private ServiceConnection mConn = newServiceConnection()

{
      public void 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 className, IBinder service)

{

// 这里service其实是MyBinder类对象,,其中有个getService()方法,用于返回service对象自己。

// LoginActivity获得了service对象(serviceBinder)的引用,那使用service中方法和普通的类方法一样使用。
              serviceBinder=((CmdSocketService.MyBinder)service).getService();

Log.v(TAG,"get CmdSocketService 引用 ok !");

mBound = true;//自己定义的服务是否绑定标记
      }
      public void onServiceDisconnected(ComponentName className) {
              serviceBinder = null;

mBound = false;
      }  
};


 b) onStart()中定义: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this,CmdSocketService.class)

bindService(intent, mConn, Context.BIND_AUTO_CREATE);

//===========================================================

service类中的定义:

public class CmdSocketService extends Service{

//1 .

public class MyBinder extends Binder

{
      public CmdSocketService getService()

{

Log.v(TAG,"getService()");

return CmdSocketService.this;  //返回service对象本身
      }  
}

// 2.
private MyBinder mBinder = new MyBinder();

//3.反馈给onServiceConnection()

onBind()中实现:

{

return mBinder;

}

activity和services绑定流程:(bindService方式)

1. new intent指定和哪个service绑定

2. 开始绑定,传递服务连接处理函数ServiceConnection()(有点像回调函数),//调用此函数时android会调用service类中的onBind()函数。

3.onBind()函数里面返回了一个Binder子类对象。Binder子类中有个getServices()方法,返回service对象本身。,最终就是为了给loginActiviy返回service对象的引用。

4.logingActivity和service绑定成功后。android会调用onServiceConnected()函数。此函数中IBinder就是service返回的Binder的子类对象MyBinder.

5.调用MyBinder中的方法getService()即可获得service对象的引用。

6.开始调用service中的公共方法吧。

如何启用Service,如何停用Service

Android中的服务和windows中的服务是类似的东西,服务一般没有用户操作界面,它运行于系统中不容易被用户发觉,可以使用它开发如监控之类的程序。服务的开发比较简单,如下:

第一步:继承Service类

public class SMSService extends Service {

}

第二步:在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的<application>节点里对服务进行配置:

<service android:name=".SMSService" />

服务不能自己运行,需要通过调用Context.startService()或Context.bind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这两个方法都可以启动Service,但是它们的使用场合有所不同。使用startService()方法启用服务,调用者与服务之间没有关连,即使调用者退出了,服务仍然运行。使用bindService()方法启用服务,调用者与服务绑定在了一起,调用者一旦退出,服务也就终止,大有“不求同时生,必须同时死”的特点。

如果打算采用Context.start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在服务未被创建时,系统会先调用服务的onCreate()方法,接着调用onStart()方法。如果调用startService()方法前服务已经被创建,多次调用startService()方法并不会导致多次创建服务,但会导致多次调用onStart()方法。采用startService()方法启动的服务,只能调用Context.stopService()方法结束服务,服务结束时会调用onDestroy()方法。

如果打算采用Context.bind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在服务未被创建时,系统会先调用服务的onCreate()方法,接着调用onBind()方法。这个时候调用者和服务绑定在一起,调用者退出了,系统就会先调用服务的onUnbind()方法,接着调用onDestroy()方法。如果调用bindService()方法前服务已经被绑定,多次调用bindService()方法并不会导致多次创建服务及绑定(也就是说onCreate()和onBind()方法并不会被多次调用)。如果调用者希望与正在绑定的服务解除绑定,可以调用unbindService()方法,调用该方法也会导致系统调用服务的onUnbind()-->onDestroy()方法。

服务常用生命周期回调方法如下:

onCreate() 该方法在服务被创建时调用,该方法只会被调用一次,无论调用多少次startService()或bindService()方法,服务也只被创建一次。

onDestroy()该方法在服务被终止时调用。

与采用Context.start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有关的生命周期方法

onStart() 只有采用Context.start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时才会回调该方法。该方法在服务开始运行时被调用。多次调用startService()方法尽管不会多次创建服务,但onStart() 方法会被多次调用。

与采用Context.bind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有关的生命周期方法

onBind()只有采用Context.bind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时才会回调该方法。该方法在调用者与服务绑定时被调用,当调用者与服务已经绑定,多次调用Context.bindService()方法并不会导致该方法被多次调用。

onUnbind()只有采用Context.bind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时才会回调该方法。该方法在调用者与服务解除绑定时被调用

采用Context.start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的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Hello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

Button button =(Button) this.findViewById(R.id.button);

button.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HelloActivity.this, SMSService.class);

startService(intent);

}});

}

}

采用Context. bind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的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Hello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ServiceConnection conn = new ServiceConnection() {

public void 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IBinder service) {

}

public void onServiceDis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Button button =(Button) this.findViewById(R.id.button);

button.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HelloActivity.this, SMSService.class);

bindService(intent, conn, Context.BIND_AUTO_CREATE);

//unbindService(conn);//解除绑定

}});

}

}

绑定Service的三种实现方式之使用Messeager  1

如果你需要在不同进程间通信,你可以在Service中使用Messenger来实现进程中通信。

如果使用这种方式,Service中需要定义一个Handler对象(负责对客户端发送过来的Message进行响应)。

Messenger可以共享给client一个IBinder对象,client通过这个IBinder对象向Service发送Message,而前面提到的Handler对象是这一切的基础。

注:使用这种方式进行通信是不支持多线程的。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使用这种方式进行通信吧!

注:Service在声明时必须对外开放,即android:exported="true",且本文是通过Intent启动的Service,所以在声明时该Service可以接收特定的Action。

1、在Service中创建一个Handler对象,来处理从client发过来的Message

2、根据创建的Handler对象创建一个Messenger对象

3、使用Messenger的getBinder方法得到一个IBinder对象,并在Service的onBind方法中将其反出去

4、client在onServiceConnected中根据IBinder参数创建一个Messenger对象(可参考Messenger的构造函数)

5、client可以使用上一步得到的Messenger对象来给Service发送Message了

经过上面的五部我们就能让client与Service进行通信。client使用Messenger对象给Service发送Message后,Service中的Handler将会对消息作出响应。

上面实现的仅仅是单向通信,即client给Service发送消息,如果我需要Service给client发送消息又该怎样做呢?

其实,这也是很容易实现的,下面就让我们接着上面的步骤来实现双向通信吧~

6、在client中创建一个Handler对象,用于处理Service发过来的消息

7、根据client中的Handler对象创建一个client自己的Messenger对象

8、我们在第5步的时候获得了Service的Messenger对象,并通过它来给Service发送消息。这时候,我们将client的Messenger对象赋给待发送的Message对象的replyTo字段

9、在Service的Handler处理Message时将client的Messenger解析出来,并使用client的Messenger对象给client发送消息

这样我们就实现了client和Service的双向通信。client和Service都有自己的Handler和Messenger对象,使得对方可以给自己发送消息,值得注意的是client的Messenger是通过Message的replyTo传递给Service的。

Demo链接: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583593&uk=2953765628

绑定Service的三种实现方式之继承Binder类  2

继承Binder类实现绑定Service的应用场合:Service仅供自己使用(不对第三方程序开发)。

注:这种方式仅适用于client和service在同一个程序和进程的情况。

实现方法:

1、在Service中创建一个Binder的实例:

这个实例包含client可以调用的公共方法;

这个实例返回当前Service对象(该Service实例包含client可以调用的公共方法)

这个实例返回Service类中的一个类对象,而这个类对象包含client可以调用的公共方法

2、在Service的onBind函数中返回这个Binder实例

3、在client端的onServiceConnected方法中获得这个Binder实例,并通过这个Binder实例调用Service端的公共方法。

Demo请转至: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582094&uk=2953765628

绑定Service的三种实现方式之使用AIDL  3

AIDL全称为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它可以使你的程序实现进程间通信(IPC),并且在实现IPC的基础上允许多线程访问。

首先,我们要创建一个自己的.aidl文件(见Demo中的IRemoteService.aidl)。

定义AIDL文件与java中创建接口非常的类似。一般来说,aidl支持的数据类型有五种:java基本数据类型;String;CharSequence;List;Map。其中List和Map较为特殊(http://developer.android.com/guide/components/aidl.html#Create)。如果你使用的数据类型不是AIDL的基本数据类型,你必须要使用import语句将其导入,即使他们是在同一个package下。声明方法时,方法的参数可以零到多个,返回值可以是void;所有的非基本数据类型都需要指定是传入还是传出值(基本数据类型都是传入值;在AIDL文件中不能声明静态字段)

其次,我们要实现我们上面刚刚创建的接口(见Demo中StudentService中的mBinder)。

假设我们有一个AIDL文件叫IRemoteService.aidl,当我们编译我们的项目的时候,android的ant能将我们的AIDL文件生成为java文件(放在gen/下面)。这个java文件中有一个抽象内部类Stub(继承了Binder类)实现了我们的接口,并提供了一个asInterface方法将IBinder对象转化为我们的接口类型。因为实现我们的接口就转化为实现其抽象内部类Stub(Service端的业务函数全部在这里实现)。

再次,将我们的接口暴露给客户端(注意Demo在Server端AndroidManifest.xml中对StudentService的声明)

将我们的接口暴露给客户端实际上就是:在Service的onBind函数中将我们的Stub类的实例反出去。

这样,Service端的工作就完成了!

那么,怎样通过IPC传递对象呢(见Demo中的Student.java和Student.aidl)?

如果你想在进程间传递对象,那么对象就必须实现Parcelable接口。而实现这个接口需要我们完成以下几步:

1、在声明对象的时候实现Parcelable接口

2、实现writeToPacel方法

3、添加一个叫做CREATOR的静态变量(这个变量要实现Parcelable.Creator接口)

4、创建一个AIDL文件来声明这个实现了Parcelable接口的类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AIDL中使用对象了。

客户端怎么对Service端的方法进行调用呢?

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一下几步就可以了(见Demo中的Client中的代码)。

1、将Server端使用的.aidl文件拷贝到client程序中,如果你的aidl文件仅仅是对实现了Parcelable接口的类的说明,那么,对应的java文件也要拷贝过去。(注意包名,具体可参考Demo的client端对Sever端AIDL文件的导入)

2、编译client程序,将在gen/目录下生成AIDL对应的的类文件

3、实现ServiceConnection接口。在onServiceConnected方法中,使用AIDL生成的Java文件的函数(内部类Stub的asInterface)将onServiceConnected函数的中IBinder参数转化为AIDL生成的接口对象。

4、根据第3步得到的对象来调用AIDL中的函数。

5、调用bindService函数执行绑定操作(解绑使用unbindService函数)

到这里,AIDL的使用讲解就结束了。推荐你结合本文的Demo来读这篇文章,相信会让你受益匪浅的。

Demo链接: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587849&uk=2953765628

Service组件 总结 + 绑定理Service三种实现方式 Messager + Binder + AIDL的更多相关文章

  1. Django-多对多关系的三种创建方式-forms组件使用-cookie与session-08

    目录 表模型类多对多关系的三种创建方式 django forms 组件 登录功能手写推理过程 整段代码可以放过来 forms 组件使用 forms 后端定义规则并校验结果 forms 前端渲染标签组件 ...

  2. django----多对多三种创建方式 form组件

    目录 多对多三种创建方式 全自动 全手动 半自动 form组件 基本使用 form_obj 及 is_valid() 前端渲染方式 取消前端自动校验 正则校验 钩子函数(Hook方法) cleaned ...

  3. Django框架(十)--ORM多对多关联关系三种创建方式、form组件

    多对多的三种创建方式 1.全自动(就是平常我们创建表多对多关系的方式) class Book(models.Model): titl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32 ...

  4. 多对多三种创建方式、forms组件、cookies与session

    多对多三种创建方式.forms组件.cookies与session 一.多对多三种创建方式 1.全自动 # 优势:不需要你手动创建第三张表 # 不足:由于第三张表不是你手动创建的,也就意味着第三张表字 ...

  5. 多对多的三种创建方式-forms相关组件-钩子函数-cookie与session

    多对多的三种创建方式 1.全自动(推荐使用的**) 优势:第三张可以任意的扩展字段 缺点:ORM查询不方便,如果后续字段增加更改时不便添加修改 manyToManyField创建的第三张表属于虚拟的, ...

  6. spring Bean的三种配置方式

    Spring Bean有三种配置方式: 传统的XML配置方式 基于注解的配置 基于类的Java Config 添加spring的maven repository <dependency> ...

  7. Hive metastore三种配置方式

    http://blog.csdn.net/reesun/article/details/8556078 Hive的meta数据支持以下三种存储方式,其中两种属于本地存储,一种为远端存储.远端存储比较适 ...

  8. linux学习之centos(二):虚拟网络三种连接方式和SecureCRT的使用

    ---操作环境--- 虚拟机版本:VMware Workstation_10.0.3 Linux系统版本:CentOS_6.5(64位) 物理机系统版本:win10  一.虚拟网络三种连接方式 当在V ...

  9. Linux基石【第二篇】虚拟网络三种连接方式(转载)

    在虚拟机上安装完Centos系统后,开始配置静态IP,以方便在本宿主机上可以访问虚拟机,在曲折的配置中,了解到虚拟机还有三种连接方式:Bridged,NAT和Host-only,于是,我又一轮新的各种 ...

随机推荐

  1. XDU 1284 寻找礼物

    枚举+二分查找. A+B+C >= K  ---->   C >= K - A -B    ----> 统计大于等于C的个数就可以. #include <cstdio&g ...

  2. eclipse发布项目报错:Multiple Contexts hava a path of “/xxx“

    你的位置:首页 > Java编程 > eclipse发布项目报错:Multiple Contexts hava a path of “/xxx“ eclipse发布项目报错:Multipl ...

  3. Spring的事件处理

    Spring对事件有一些支持,因为项目须要,所以近期小小研究了下究竟这个怎么能够方便的用在实际项目其中来. 说起事件这个东西,事实上就是借鉴的那个观察者模式.这里面涉及到事件源.事件监听者.事件公布者 ...

  4. Yarn的ApplicationMaster管理

    首先client向ResourceManager提交程序(包括ApplicationMaster程序,ApplicationMaster启动命令,用户程序)后,ResourceManager向资源调度 ...

  5. 14.5.7 Storing InnoDB Undo Logs in Separate Tablespaces 存储InnoDB Undo logs 到单独的表空间

    14.5.7 Storing InnoDB Undo Logs in Separate Tablespaces 存储InnoDB Undo logs 到单独的表空间 在MySQL 5.6.3,你可以存 ...

  6. 这里的*号实际表示就是RAC中所有实例都使用

    您的位置: ITPUB个人空间 » cc59的个人空间 » 日志 发布新日志 我的日志我的足迹我的收藏 unix/linuxHA随笔backup&restoreperformance tuni ...

  7. md5增加指定的加密规则,进行加密

    import java.io.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import java.security.MessageDigest; import java.securit ...

  8. MySQL字符集编码

    MySQL字符集编码总结 之前内部博客上凯哥分享了一篇关于mysql字符集的文章,之前我对mysql字符集一块基本没有深究过,看到凯哥文章后有些地方有点疑惑,遂自己去看了mysql的官方文档,并參考了 ...

  9. Swift - 给表格添加编辑功能(删除,插入)

    1,下面的样例是给表格UITableView添加编辑功能: (1)给表格添加长按功能,长按后表格进入编辑状态 (2)在编辑状态下,第一个分组处于删除状态,第二个分组处于插入状态 (3)点击删除图标,删 ...

  10. 更好的自动ssh登录

    更好的自动ssh登录 解决~/.ssh/known_hosts 过期问题. bash + expect bash:ssh.sh #!/bin/bash help(){ echo "us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