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排序是一种树形选择排序,是对直接选择排序的有效改进。

基本思想:

堆的定义如下:具有n个元素的序列(k1,k2,...,kn),当且仅当满足

时称之为堆。由堆的定义可以看出,堆顶元素(即第一个元素)必为最小项(小顶堆)。 若以一维数组存储一个堆,则堆对应一棵完全二叉树,且所有非叶结点的值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子女的值,根结点(堆顶元素)的值是最小(或最大)的。如:

(a)大顶堆序列:(96, 83,27,38,11,09)

(b)  小顶堆序列:(12,36,24,85,47,30,53,91)

初始时把要排序的n个数的序列看作是一棵顺序存储的二叉树(一维数组存储二叉树),调整它们的存储序,使之成为一个堆,将堆顶元素输出,得到n 个元素中最小(或最大)的元素,这时堆的根节点的数最小(或者最大)。然后对前面(n-1)个元素重新调整使之成为堆,输出堆顶元素,得到n 个元素中次小(或次大)的元素。依此类推,直到只有两个节点的堆,并对它们作交换,最后得到有n个节点的有序序列。称这个过程为堆排序

因此,实现堆排序需解决两个问题: 1. 如何将n 个待排序的数建成堆; 2. 输出堆顶元素后,怎样调整剩余n-1 个元素,使其成为一个新堆。

首先讨论第二个问题:输出堆顶元素后,对剩余n-1元素重新建成堆的调整过程。 调整小顶堆的方法:

1)设有m 个元素的堆,输出堆顶元素后,剩下m-1 个元素。将堆底元素送入堆顶((最后一个元素与堆顶进行交换),堆被破坏,其原因仅是根结点不满足堆的性质。

2)将根结点与左、右子树中较小元素的进行交换。

3)若与左子树交换:如果左子树堆被破坏,即左子树的根结点不满足堆的性质,则重复方法 (2).

4)若与右子树交换,如果右子树堆被破坏,即右子树的根结点不满足堆的性质。则重复方法 (2).

5)继续对不满足堆性质的子树进行上述交换操作,直到叶子结点,堆被建成。

称这个自根结点到叶子结点的调整过程为筛选。如图:

再讨论对n 个元素初始建堆的过程。 建堆方法:对初始序列建堆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进行筛选的过程。

1)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则最后一个结点是第个结点的子树。

2)筛选从第个结点为根的子树开始,该子树成为堆。

3)之后向前依次对各结点为根的子树进行筛选,使之成为堆,直到根结点。

如图建堆初始过程:无序序列:(49,38,65,97,76,13,27,49)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print(int a[],int n)
{
for(int j=;j<n;j++)
cout<<a[j]<<" ";
cout<<endl;
}
void heapAdjust(int a[],int s,int length)
{
int tmp=a[s];
int child=*s+;//左孩子节点的位置
while(child<length)
{
//如果存在右孩子,同时右孩子节点大于左孩子节点
if(child+<length&&a[child]<a[child+])
++child;
//如果较大孩子的节点大于父节点
if(a[s]<a[child])
{
a[s]=a[child];
s=child;
child=*s+;
}
//孩子节点小于或等于父节点
else
break; //当时调整的节点放到比其大的孩子节点位置上
a[s]=tmp;
}
}
void buildingHeap(int a[],int length)
{
//最后一个有孩子的节点的位置i=(length-1)/2
for(int i=(length-)/;i>=;i--)
heapAdjust(a,i,length); } /**
* 堆排序算法
**/
void heapSort(int a[],int length)
{
//初始化堆
buildingHeap(a,length);
//从最后一个元素开始对序列进行调整
for(int i=length-;i>=;i--)
{
//交换堆顶元素s[0]和堆中最后一个元素
int temp=a[i];
a[i]=a[];
a[]=temp;
//每次交换堆顶元素和堆中最后一个元素之后,都要对堆进行调整
heapAdjust(a,,i);
}
}
int main()
{
int a[]={,,,,,,,,,,,};
int len=sizeof(a)/sizeof(int);
print(a,len);
heapSort(a,len);
print(a,len);
return ;
}

八大排序算法之七—堆排序(Heap Sort)的更多相关文章

  1. [Swift]八大排序算法(四):堆排序

    排序分为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 内部排序:是指待排序列完全存放在内存中所进行的排序过程,适合不太大的元素序列. 外部排序:指的是大文件的排序,即待排序的记录存储在外存储器上,待排序的文件无法一次装入内存 ...

  2. 数据结构与算法---堆排序(Heap sort)

    堆排序基本介绍 1.堆排序是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它的最坏,最好,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logn),它也是不稳定排序. 2.堆是具有以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每个 ...

  3. 八大排序算法Java

    目录(?)[-] 概述 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Straight Insertion Sort 插入排序希尔排序Shells Sort 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Simple Selection Sort 选择 ...

  4. [Data Structure & Algorithm] 八大排序算法

    排序有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之分,内部排序是数据记录在内存中进行排序,而外部排序是因排序的数据很大,一次不能容纳全部的排序记录,在排序过程中需要访问外存.我们这里说的八大排序算法均为内部排序. 下图为排序 ...

  5. 八大排序算法Java实现

    本文对常见的排序算法进行了总结. 常见排序算法如下: 直接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 堆排序 冒泡排序 快速排序 归并排序 基数排序 它们都属于内部排序,也就是只考虑数据量较小仅需要使用内存的排 ...

  6. 八大排序算法总结与java实现(转)

    八大排序算法总结与Java实现 原文链接: 八大排序算法总结与java实现 - iTimeTraveler 概述 直接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 堆排序 冒泡排序 快速排序 归并排序 基数排序 ...

  7. Python - 八大排序算法

    1.序言 本文使用Python实现了一些常用的排序方法.文章结构如下: 1.直接插入排序 2.希尔排序 3.冒泡排序 4.快速排序 5.简单选择排序 6.堆排序 7.归并排序 8.基数排序 上述所有的 ...

  8. 八大排序算法C++代码实现

    八大排序算法 概述 排序有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内部排序是数据记录在内存中进行排序,而外部排序是因排序的数据很大,一次不能容纳全部的排序记录,在排序过程中需要访问外存. 我们这里说说八大排序就是内部排序 ...

  9. 八大排序算法的 Python 实现

    转载: 八大排序算法的 Python 实现 本文用Python实现了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 1.插入排序 描述 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就是将一个 ...

随机推荐

  1. Kinect2.0点云数据获取

    接上一篇:Kinect2.0获取数据 http://blog.csdn.net/jiaojialulu/article/details/53087988 博主好细心,代码基本上帖过来就可以用,注释掉的 ...

  2. 如何在CentOS 7中安装最新Git(源码安装)

    如何在CentOS 7中安装最新Git 2017年05月20日 11:49:53 阅读数:1624 Git是在今天的软件开发行业一个非常有用的版本控制工具.我一直使用Git.于是为Linux公社的读者 ...

  3. 2019.03.25 git

    Git简介: Git是一个分布式版本控制软件. 背景故事: Linus在1991年创建了开源的Linux. 在2002年以前: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把源代码文件通过diff的方式发给Linus,然后Linu ...

  4. gerrit上的commit msg中关联jira单号(含gerrit的安装)

    这个问题折腾了很久,前期后后大概一个月吧,终于搞定了,查了很多资料,有的不完整,有的完全就不能用,有的没说完整,所以一定要记录下来,我的心血啊. 由于公司在用的gerrit的是正式环境中的,大家都在使 ...

  5. C#中,使用正则表达式匹配获取所需数据

    .NET中,使用正则表达式匹配获取所需数据 需求:获取一串字符串中,正则匹配出需要的数据. 例如以下字符串: string temp ="ErrorCode:-1,Message:{&quo ...

  6. python更新zip文件中文件

    #更新zip文件中某一个文件import os import shutil import tempfile import zipfile from rat_tool.pack import * too ...

  7. (已解决)Xcode 运行报错: clang: error: unknown argument: '-websockets'

    报错内容: 解决办法:

  8. Container(容器)与 Injector(注入)

    Container(容器): History: containerd于2014年出生于Docker,最初是Docker引擎的低层运行时管理器.继2017年3月被CNCF接受之后,containerd已 ...

  9. EL语言表达式 (二)【EL对数据的访问】

    一.访问方式: EL中访问数据和Java中访问数组的方式相同,即可以通过“[]”和“.”运算符进行访问.而且两种形式是等价的.如: 访问JavaBean对象userInfo中的id属性,可以写成下面两 ...

  10. 有关g++的Xlinker选项

    事情的起因是,在使用Eclipse配置opencv的库时,发现使用-Wl 选项需要自己在Linker flags的输入框里指定.并不是像使用-l选项或-I选项那样可以直接添加选项的条目就可以了.但是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