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数(Decision Tree)在机器学习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算法,属于监督学习中的一种。看字面意思应该也比较容易理解,相比其他算法比如支持向量机(SVM)或神经网络,似乎决策树感觉“亲切”许多。

  • 优点:计算复杂度不高,输出结果易于理解,对中间值的缺失值不敏感,可以处理不相关特征数据。
  • 缺点:可能会产生过度匹配的问题。
  • 使用数据类型:数值型和标称型。

简单介绍完毕,让我们来通过一个例子让决策树“原形毕露”。

一天,老师问了个问题,只根据头发和声音怎么判断一位同学的性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马上简单的统计了7位同学的相关特征,数据如下:

头发 声音 性别

机智的同学A想了想,先根据头发判断,若判断不出,再根据声音判断,于是画了一幅图,如下: 
 
于是,一个简单、直观的决策树就这么出来了。头发长、声音粗就是男生;头发长、声音细就是女生;头发短、声音粗是男生;头发短、声音细是女生。 
原来机器学习中决策树就这玩意,这也太简单了吧。。。 
这时又蹦出个同学B,想先根据声音判断,然后再根据头发来判断,如是大手一挥也画了个决策树: 
 
同学B的决策树:首先判断声音,声音细,就是女生;声音粗、头发长是男生;声音粗、头发长是女生。

那么问题来了:同学A和同学B谁的决策树好些?计算机做决策树的时候,面对多个特征,该如何选哪个特征为最佳的划分特征?

划分数据集的大原则是:将无序的数据变得更加有序。 
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划分数据集,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于是我们这么想,如果我们能测量数据的复杂度,对比按不同特征分类后的数据复杂度,若按某一特征分类后复杂度减少的更多,那么这个特征即为最佳分类特征。 
Claude Shannon 定义了熵(entropy)和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 
用熵来表示信息的复杂度,熵越大,则信息越复杂。公式如下: 
 
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表示两个信息熵的差值。 
首先计算未分类前的熵,总共有8位同学,男生3位,女生5位。 
熵(总)=-3/8*log2(3/8)-5/8*log2(5/8)=0.9544 
接着分别计算同学A和同学B分类后信息熵。 
同学A首先按头发分类,分类后的结果为:长头发中有1男3女。短头发中有2男2女。 
熵(同学A长发)=-1/4*log2(1/4)-3/4*log2(3/4)=0.8113 
熵(同学A短发)=-2/4*log2(2/4)-2/4*log2(2/4)=1 
熵(同学A)=4/8*0.8113+4/8*1=0.9057 
信息增益(同学A)=熵(总)-熵(同学A)=0.9544-0.9057=0.0487 
同理,按同学B的方法,首先按声音特征来分,分类后的结果为:声音粗中有3男3女。声音细中有0男2女。 
熵(同学B声音粗)=-3/6*log2(3/6)-3/6*log2(3/6)=1 
熵(同学B声音粗)=-2/2*log2(2/2)=0 
熵(同学B)=6/8*1+2/8*0=0.75 
信息增益(同学B)=熵(总)-熵(同学A)=0.9544-0.75=0.2087

按同学B的方法,先按声音特征分类,信息增益更大,区分样本的能力更强,更具有代表性。 
以上就是决策树ID3算法的核心思想。 
接下来用python代码来实现ID3算法:

 from math import log
import operator def calcShannonEnt(dataSet): # 计算数据的熵(entropy)
numEntries=len(dataSet) # 数据条数
labelCounts={}
for featVec in dataSet:
currentLabel=featVec[-1] # 每行数据的最后一个字(类别)
if currentLabel not in labelCounts.keys():
labelCounts[currentLabel]=0
labelCounts[currentLabel]+=1 # 统计有多少个类以及每个类的数量
shannonEnt=0
for key in labelCounts:
prob=float(labelCounts[key])/numEntries # 计算单个类的熵值
shannonEnt-=prob*log(prob,2) # 累加每个类的熵值
return shannonEnt def createDataSet1(): # 创造示例数据
dataSet = [['长', '粗', '男'],
['短', '粗', '男'],
['短', '粗', '男'],
['长', '细', '女'],
['短', '细', '女'],
['短', '粗', '女'],
['长', '粗', '女'],
['长', '粗', '女']]
labels = ['头发','声音'] #两个特征
return dataSet,labels def splitDataSet(dataSet,axis,value): # 按某个特征分类后的数据
retDataSet=[]
for featVec in dataSet:
if featVec[axis]==value:
reducedFeatVec =featVec[:axis]
reducedFeatVec.extend(featVec[axis+1:])
retDataSet.append(reducedFeatVec)
return retDataSet def chooseBestFeatureToSplit(dataSet): # 选择最优的分类特征
numFeatures = len(dataSet[0])-1
baseEntropy = calcShannonEnt(dataSet) # 原始的熵
bestInfoGain = 0
bestFeature = -1
for i in range(numFeatures):
featList = [example[i] for example in dataSet]
uniqueVals = set(featList)
newEntropy = 0
for value in uniqueVals:
subDataSet = splitDataSet(dataSet,i,value)
prob =len(subDataSet)/float(len(dataSet))
newEntropy +=prob*calcShannonEnt(subDataSet) # 按特征分类后的熵
infoGain = baseEntropy - newEntropy # 原始熵与按特征分类后的熵的差值
if (infoGain>bestInfoGain): # 若按某特征划分后,熵值减少的最大,则次特征为最优分类特征
bestInfoGain=infoGain
bestFeature = i
return bestFeature def majorityCnt(classList): #按分类后类别数量排序,比如:最后分类为2男1女,则判定为男;
classCount={}
for vote in classList:
if vote not in classCount.keys():
classCount[vote]=0
classCount[vote]+=1
sortedClassCount = sorted(classCount.items(),key=operator.itemgetter(1),reverse=True)
return sortedClassCount[0][0] def createTree(dataSet,labels):
classList=[example[-1] for example in dataSet] # 类别:男或女
if classList.count(classList[0])==len(classList):
return classList[0]
if len(dataSet[0])==1:
return majorityCnt(classList)
bestFeat=chooseBestFeatureToSplit(dataSet) #选择最优特征
bestFeatLabel=labels[bestFeat]
myTree={bestFeatLabel:{}} #分类结果以字典形式保存
del(labels[bestFeat])
featValues=[example[bestFeat] for example in dataSet]
uniqueVals=set(featValues)
for value in uniqueVals:
subLabels=labels[:]
myTree[bestFeatLabel][value]=createTree(splitDataSet\
(dataSet,bestFeat,value),subLabels)
return myTree if __name__=='__main__':
dataSet, labels=createDataSet1() # 创造示列数据
print(createTree(dataSet, labels)) # 输出决策树模型结果

输出结果为:

 {'声音': {'细': '女', '粗': {'头发': {'短': '男', '长': '女'}}}}

这个结果的意思是:首先按声音分类,声音细为女生;然后再按头发分类:声音粗,头发短为男生;声音粗,头发长为女生。 
这个结果也正是同学B的结果。 
补充说明:判定分类结束的依据是,若按某特征分类后出现了最终类(男或女),则判定分类结束。使用这种方法,在数据比较大,特征比较多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过拟合,于是需进行决策树枝剪,一般枝剪方法是当按某一特征分类后的熵小于设定值时,停止分类。

ID3算法存在的缺点: 
1. ID3算法在选择根节点和内部节点中的分支属性时,采用信息增益作为评价标准。信息增益的缺点是倾向于选择取值较多是属性,在有些情况下这类属性可能不会提供太多有价值的信息。 
2. ID3算法只能对描述属性为离散型属性的数据集构造决策树 。

为了改进决策树,又提出了ID4.5算法和CART算法。之后有时间会介绍这两种算法。

参考: 
Machine Learning in Action 
统计学习方法

转载:http://blog.csdn.net/csqazwsxedc/article/details/65697652

决策树原理实例(python代码实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catboost原理以及Python代码

    原论文:    http://learningsys.org/nips17/assets/papers/paper_11.pdf catboost原理: One-hot编码可以在预处理阶段或在训练期间 ...

  2. lightgbm原理以及Python代码

    原论文: http://papers.nips.cc/paper/6907-lightgbm-a-highly-efficient-gradient-boosting-decision-tree.pd ...

  3. MD5( 信息摘要算法)的概念原理及python代码的实现

    简述: 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信息-摘要算法).经常说的“MD5加密”,就是它→信息-摘要算法. md5,其实就是一种算法.可以将一个字符串,或文件,或压缩包,执行md ...

  4. KNN算法原理(python代码实现)

    kNN(k-nearest neighbor algorithm)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邻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并具有这个类别上样本的特性 ...

  5. 【机器学习实战学习笔记(1-2)】k-近邻算法应用实例python代码

    文章目录 1.改进约会网站匹配效果 1.1 准备数据:从文本文件中解析数据 1.2 分析数据:使用Matplotlib创建散点图 1.3 准备数据:归一化特征 1.4 测试算法:作为完整程序验证分类器 ...

  6. 【集成学习】:Stacking原理以及Python代码实现

    Stacking集成学习在各类机器学习竞赛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结构化的机器学习竞赛当中表现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下stacking这个在机器学习模型融合当中的大杀器的原理.并在博文的后面附 ...

  7. 逻辑回归原理(python代码实现)

    Logistic Regression Classifier逻辑回归主要思想就是用最大似然概率方法构建出方程,为最大化方程,利用牛顿梯度上升求解方程参数. 优点:计算代价不高,易于理解和实现. 缺点: ...

  8. 【机器学习】:Kmeans均值聚类算法原理(附带Python代码实现)

    这个算法中文名为k均值聚类算法,首先我们在二维的特殊条件下讨论其实现的过程,方便大家理解. 第一步.随机生成质心 由于这是一个无监督学习的算法,因此我们首先在一个二维的坐标轴下随机给定一堆点,并随即给 ...

  9. 决策树ID3原理及R语言python代码实现(西瓜书)

    决策树ID3原理及R语言python代码实现(西瓜书) 摘要: 决策树是机器学习中一种非常常见的分类与回归方法,可以认为是if-else结构的规则.分类决策树是由节点和有向边组成的树形结构,节点表示特 ...

随机推荐

  1. background 的一些 小的细节: 1, 背景色覆盖范围: border+ width+ padding ;背景图覆盖范围: width + padding ; 2设置多个背景图片 ; 3) background-position定位百分比的计算方式: 4)background-clip 和 background-origin 的区别

    1. background (background-color, background-image)  背景色覆盖范围: border+ width+ padding ;背景图覆盖范围: width ...

  2. thinkphp5.1学习笔记

    由于新公司使用的框架是thinkphp5.1,有必要进一步学习,看来我要把php框架使用完全了,之前就用过laravel和CI框架了. 现在打算只是一个学习的记录,结构会比较凌乱,基本我估计只能自己看 ...

  3. udp协议和socketserver模块

    #基于udp协议通讯的套接字# 数据报协议# 一个recvfrom对应一个sendto 一一对应 无粘包产生 # 服务端:# import socket# server=socket.socket(s ...

  4. 2019-03-19-day014-内置函数

    昨日回顾 装饰器 对扩展开放 对修改封闭 不改变原调用方式 def a(c): def b(*args,**kwargs): c(*args,**kwargs) return b a() def a( ...

  5. python day17面向对象-组合

    组合: 给一个类的对象封装一个属性,这个属性是另一个类的对象. class GameRole: def __init__(self, name, ad, hp): self.name = name s ...

  6. [转] 理解 LSTM 网络

    [译] 理解 LSTM 网络 http://www.jianshu.com/p/9dc9f41f0b29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人类并不是每时每刻都从一片空白的大脑开始他 ...

  7. Mac 终端添加代码到SVN

    从SVN拉取代码步骤: 1.cd  /Users/mark/zkh/Work/BC/(本地路径) 2.svn checkout  https://192.168.2.99/svn/bc_android ...

  8. Python3中的运算符

    一.Python3中的运算符 强调这是Python3中的运算符 +    加法 -     减法 *     乘法 /     除法 //    整除,只要整数部分 **   幂运算 %   取余数 ...

  9. js 调用 手机 相机摄像机麦克风

    https://www.cnblogs.com/avon/p/5996368.html

  10. python 变量名的规范

    ''' 1.变量命名规范:        规定python的变量必须是:     数字 字母 下划线    首字母不能用数字开头,也不能是纯数字    不能用关键字    要有相对应意义    不要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