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Deep Knowledge Tracing

     Addressing Two Problems in Deep Knowledge Tracing via Prediction-Consistent Regularization

     How Deep is Knowledge Tracing?

tensorflow代码实现:https://github.com/jiangxinyang227/dkt

1、概述

  知识追踪是对学生的知识基于时间建模,以便我们能精确预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下一次的表现。而且精确的知识追踪能让我们抓住学生当前的需求,并进行精准推题。然而人类的学习过程中受到人类自身知识和大脑两者的复杂的影响的,也导致知识追踪是非常困难的。

  早期的知识追踪模型都是依赖于一阶马尔科夫模型,例如贝叶斯知识追踪(Bayesian Knowledge Tracing)。在本文中引入灵活的循环神经网络来处理知识追踪任务。

  知识追踪任务可以概括为:给定一个学生在某一特定学习任务上的表现的观测序列  ${x_0, x_1, ......, x_t}$ ,预测他们在下一次的表现 $x_{t+1}$ 。下图描述了一个学生在学习八年级数学课室的知识追踪可视化展示。这个学生一开始答对了两个关于平方根的问题,然后答错了一道关于X-轴截距的题,接下来做了一系列关于X-轴截距、Y-轴截距和线性方程作图的题目(在这里平方根、X-轴截距、Y-轴截距等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知识点)。在学生做完每一道练习时我们都可以预测他在下一道题目上的表现,题目可以是来源于不同知识点的题目。在这个图中我们只预测了和当前练习题相关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模型

  贝叶斯知识追踪(BKT)是最流行的知识追踪模型。在BKT模型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学生知识状态的隐变量,学生的知识状态由一个二元组表示 {掌握该知识点,没掌握该知识点}。整个模型结构实际上是一个HMM模型,根据状态转移矩阵来预测下一个状态,根据当前的状态来预测学生的答题结果。而且在BKT模型中认为知识一旦掌握就不会被遗忘。并且在当前的工作中还引入了学生未掌握知识的情况下猜对题目的概率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下答错题目的概率,学生的先验知识和问题的难度来扩展模型。然而不管有没有这些扩展,BKT模型依然存在几个问题:

  1)学生的知识状态用二元组表示并不是很实际。

  2)隐藏状态和练习做题之间的映射模糊,很难充分预测每个练习的某个概念

  3)观测状态的二元组表示会限制题目的类型

  循环神经网络是一种时间序列的模型,信息是基于早期的信息和当前输入的信息进行递归传播的。相对于HMM,RNN具有高维,连续的隐藏状态表示。RNN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利用更多的早期的信息,尤其是RNN的变种LSTM网络结构。RNN在很多时间序列问题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因此将RNN应用到知识追踪上也许会有更好的结果。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传统的RNN或者是LSTM模型。在将数据输入到模型之前我们要将输入的数据转换成向量表示(输入的数据就是我们观测到的学生做题的结果)。输入值的向量表示有两种方式:

  1)one-hot表示。假设在我们的模型中的数据中涉及到M个知识点,所有的题目都属于这M个知识点,每道题的结果有两种 {对,错},对于某一道属于第 $i$ 个知识点,做对时向量表示为第 $M + i$ 个位置为1,其余位置为0;做错时第 $i$ 个位置为1,其余位置为0,向量总长度为2M(注意整个模型只关注题目所属知识点,和做题的结果)。one-hot 的表示比较方便,但是一旦知识点的数量非常大之后,向量就会变得高维、稀疏。

  2)通过压缩感知算法将高维稀疏的输入数据进行压缩到低维空间( $\log {2M}$ )中。

  输出结果 $y_t$ 是一个长度为 M 的向量,向量中的每一个值描述的是对应的知识点的掌握概率(或者说对应的知识点下的题目答对的概率)。因此,整个序列就是根据前 $i-1$ 个时间步的信息来预测 第 $i$ 步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模型的损失函数为:

    

  在上面$n$是指学生的数量,$T_i$指的是第 $i$个学生的序列长度,$l(.)$是交叉熵损失。

3、DKT的优势

  很多研究表明DKT模型在各种开源数据集上的表现基本都由于传统的BKT模型。相关论文表明DKT的优势主要在于:

  1)近因效应

  在当前时间学生的做题结果是会受到近期学生在这些知识点上的表现的影响的,在BKT模型中假定学生一旦掌握某一知识点,对该知识点就不会遗忘,学生在以后做到属于该知识点的题目时往往就会表现很好。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时间久了,学生也可能会遗忘之前掌握的知识点。而DKT模型能很好的捕捉学生最近的表现来预测学生的做题结果,能更多的利用学生最近的表现。

  2)上下文试验序列

  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可能是多个知识点的题较叉练习,例如学生在知识点A,B 上的做题顺序是 $ A_1 - B_1 - A_2 - B_2 - A_3 - B_3 $ 。BKT只能在单个知识点建模,无法将学生这样的做题顺序给表述出来。而DKT能针对多个知识点建模,能很好的表述这样的做题顺序。

  3)知识点内在相关性

  实际情况中,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是具有相关性的,如最上面的图所示,X-截距、Y-截距和线性方程等之间都是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的。BKT由于只能对单个知识点建模,因此无法将这些相关性表示出来。而DKT可以对多个知识点建模,且神经网络可以根据学生的做题结果获得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4)个体之间的能力差异

  DKT 能根据该学生在各个知识点上的表现情况来获得学生的平均能力(该能力能一定程度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而BKT 由于只能在单个知识点上建模,因此无法获得学生在各知识点上的平均水平。

4、DKT的不足

  DKT当前在学生知识点追踪上获得了良好的表现,然而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

  1)模型没法重构当前的输入结果

  2)在时间序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度不是连续一致,而是波动的

  具体的如下图所示

     

  1)例如当前输入是 $(s_{32}, 0)$ ,然而在之后的预测结果却是做题正确。反之亦然,作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定义的损失函数没有考虑时间 $t$ 的输入值,只考虑了时间 $t$ 的输出结果和时间 $t+1$ 的输入值。因此作者引入一个正则项来消除这种现象,正则项的表达式如下:

    

  2)在上图中中间段,不断的练习 $s_{32}, s_{33}$ ,发现学生的能力在不断的波动,而没有一致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引入了两个正则项( $L_1$ 和 $L_2$ 正则,相当于弹性网),正则项的表达式如下:

    

  在上面$n$是指学生的数量,$T_i$指的是第 $i$个学生的序列长度。

  最后损失函数如下:

    

Deep Knowledge Tracing (深度知识追踪)的更多相关文章

  1. DKT模型及其TensorFlow实现(Deep knowledge tracing with Tensorflow)

    今年2月15日,谷歌举办了首届TensorFlow Dev Summit,并且发布了TensorFlow 1.0 正式版. 3月18号,上海的谷歌开发者社区(GDG)组织了针对峰会的专场回顾活动.本文 ...

  2. Knowledge Tracing -- 基于贝叶斯的学生知识点追踪(BKT)

    目前,教育领域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的技术,使得在线的教学系统成为了智能教学系统(ITS),ITS不同与以往的MOOC形式的课程.ITS能够个性化的为学生制定有效的 学习路径,通过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追踪学生 ...

  3. 【转载】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学习笔记整理

    http://blog.csdn.net/zouxy09/article/details/8775360 一.概述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也就是人工智能,就像长生不老和星际漫 ...

  4. 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学习系列

    目录: 一.概述 二.背景 三.人脑视觉机理 四.关于特征        4.1.特征表示的粒度        4.2.初级(浅层)特征表示        4.3.结构性特征表示        4.4 ...

  5. Deep Learning 19_深度学习UFLDL教程: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_Exercise(斯坦福大学深度学习教程)

    理论知识:Optimization: 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和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卷积神经网络推导和实现.Deep lear ...

  6. Deep Learning 13_深度学习UFLDL教程: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_Exercise(斯坦福大学深度学习教程)

    前言 理论知识:UFLDL教程.Deep learning:三十三(ICA模型).Deep learning:三十九(ICA模型练习) 实验环境:win7, matlab2015b,16G内存,2T机 ...

  7. 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学习笔记整理

    申明:本文非笔者原创,原文转载自:http://www.sigvc.org/bbs/thread-2187-1-3.html 4.2.初级(浅层)特征表示 既然像素级的特征表示方法没有作用,那怎样的表 ...

  8. 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相关网站

    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 ufldl的2个教程(这个没得说,入门绝对的好教程,Ng的,逻辑清晰有练习):一 ufldl的2个教程(这个没得说,入门绝对的好教程,Ng的,逻辑清晰有练习): ...

  9. 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学习笔记整理系列之(八)

    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学习笔记整理系列 zouxy09@qq.com http://blog.csdn.net/zouxy09 作者:Zouxy version 1.0 2013-04 ...

随机推荐

  1. mediainfo使用

    1.linux安装mediainfo     yum  install  mediainfo(epel源安装) 2.输出文件信息到xml文件 mediainfo --OUTPUT=XML -f ftp ...

  2. 洛谷P3038 [USACO11DEC]牧草种植Grass Planting

    题目描述 Farmer John has N barren pastures (2 <= N <= 100,000) connected by N-1 bidirectional road ...

  3. JDCP连接池连接数据库报错:java.lang.AbstractMethodError: com.mysql.jdbc.Connection.isValid(I)Z

    完整报错是这样的: 小编的情况: 使用mysql的jar包版本: 使用的jdcp的相关jar包版本: 报错的原因: mysql的jar包版本过低. 更新到最新版mysql的jar包即可. 小编更新后的 ...

  4. Javascript 对象 - 数学对象

    数学对象 JavaScript中提供了math对象,math对象包含一些常用的属相和方法.Math对象与Array对象.String对象.Data对象不同,没有构造函数,因此不能创建Math对象.可直 ...

  5. Python高级特性:切片

    切片的目的是实现取一个list或tuple的部分元素 学习自廖雪峰,个人理解如下: 取列表L的前三个元素 >>> L = ['Michael', 'Sarah', 'Tracy', ...

  6. Android开发利器之Data Binding Compiler V2 —— 搭建Android MVVM完全体的基础

    原创声明: 该文章为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同意严禁转载. 前言: Android常用的架构有:MVC.MVP.MVVM,而MVVM是唯一一个官方提供支持组件的架构,我们可以通过Android lifecy ...

  7. celery 任务队列 + redis

    Celery 是一个“自带电池”的的任务队列.它易于使用,所以你可以无视其所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而轻松入门.它遵照最佳实践设计,所以你的产品可以扩展,或与其他语言集成,并且它自带了在生产环境中运行这样一 ...

  8. 添加/删除/修改Windows 7右键的“打开方式”

    右键菜单添加/删除"打开方式" 此"打开方式"非系统的"打开方式",二者可以并存. 右键菜单添加"打开方式" 在HKEY ...

  9. Android 7.0 新特性

    Android7.0提供新功能以提升性能.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关于Android N的性能改进,Android N建立了先进的图形处理Vulkan系统,能少的减少对CPU的占用.与此同时,Androi ...

  10. Android内存优化(四)LeakCanary使用详解

    LeakCanary是检测App内存泄露的工具, 内存泄露是Android开发中常见的问题, 使用程序的稳定性下降. LeakCanary 的机制如下: RefWatcher.watch() 会以监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