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文介绍TThread。

  现在开始说明 Synchronize和WaitFor

  但是在介绍这两个函数之前,需要先介绍另外两个线程同步技术:事件和临界区

事件(Event)

  事件(Event)与Delphi中的事件有所不同。从本质上讲,Event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全局的布尔变量。它有两个赋值操作:Set和ReSet,相当于把它设置为 True或False。而检查它的值是通过WaitFor操作进行。对应在Windows平台上,是三个API函数:SetEvent、ResetEvent、WaitForSignalObject(实现WaitFor功能的API还有几个,这是最简单的一个)。

  这三个都是原语,所以Event可以实现一般布尔变量不能实现的在多线程中的应用。Set和Reset的功能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来说一下WaitFor的功能:

  WaitFor的功能是检查Event的状态是不是为Set状态(相当于True),如果是则立即返回,如果不是,则等待它变为Set状态,在等待期间,调用WaitFor的线程处于挂起状态。另外WaitFor有一个参数用于超时设置,如果此参数为0,则不等待,立即返回Event的状态,如果是INFINITE则无线等待这,直到Set状态发生,若是一个有限的数值,则等待相应的毫秒数之后返回Event的状态

  当Event从Reset状态向Set状态转换时,唤醒其他由于WaitFor这个Event而挂起的线程,这就是他为什么叫Event的原因。所谓“事件”就是指“状态的转换”。通过Event可以在线程间传递这种“状态转换”信息。

  当然用一个受保护(见下面的临界区介绍——)的布尔变量也能实现类似的功能,只要用一个循环检查此布尔值的代码来代替WaitFor即可,从功能上说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实际使用中就会发现,这样会占用大量的CPU资源,降低系统性能,影响到别的线程的执行速度,所以是不经济的,有时候甚至可能出问题,所以不建议这么做

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

  临界区则是一项共享数据访问保护的技术。它其实也是相当于一个全局的布尔变量。但对它的操作有所不同,它只有两个操作:Enter和Leave,同样可以把它的两个状态当做True和False,分别表示现在是否处于临界区中。这两个操作也是原语,所以它可以用在多线程应用中保护共享数据,防止访问冲突

  用临界区保护共享数据的方法很简单:在每次要共享数据之前调用Enter设置进入临界区标识,然后再操作数据,最后调用Leave离开临界区。它的保护原理是这样的:当一个线程进入临界区之后,如果此时另一个线程也要访问这个数据,则它会在调用Enter时,发现已经有线程进入临界区,然后此线程就会被挂起,等待当前在临界区的线程调用Leave离开临界区,当另一个线程完成操作时,调用Leave离开后,次线程就会被唤醒,并设置临界区标志,开始操作数据,这样就防止了访问冲突

  以前面那个InterlockedIncrement为例,我们用CriticalSection(Windows API)来实现它

var
InterlockedCrit: TRTLCriticalSection;
procedure InterlockedIncrement(var aValue: Integer);
begin
EnterCriticalSection(InterlockedCrit);
Inc(aValue);
LeaveCriticalSection(InterlockedCrit);
end;

  注意使用临界区的语法格式:先Enter临界区,再对某个数据进行操作,然后Leave临界区

  现在再来看前面的那个例子(在上篇博客里)

1)线程A进入临界区(假设数据为3)

2)线程B进入临界区,因为此时A已经在临界区中,所以B被挂起

3)线程A对数据加一(现在是4)

4)线程A离开临界区,唤醒线程B(现在内存中的数据是4)

5)线程B被唤醒,对数据加一(现在就是5)

6)线程B离开临界区,现在的数据就是正确的了

  临界区就是这样保护共享数据的访问

  关于临界区的使用,有一点要注意:即数据访问时的异常情况处理。因为如果在数据操作时发生异常,将导致Leave操作没有被执行,结果将使本应该被唤醒的线程未被唤醒,可能造成程序的没有响应。所以一般来说,如下面这样访问临界区才是正确的做法

EnterCriticalSection( InterlockedCrit );
try
//操作临界区数据
finally
LeaveCriticalSection( InterlockedCrit );
end;

  最后要说的是,Event和CriticalSection都是操作系统资源,使用前都需要创建,使用完成之后也同样需要释放。如

  TThread类用到的一个全局Event:SyncEvent 和全局CriticalSection: ThreadLock,都是在InitThreadSynchronization和 DoneThreadSynchronization中进行创建和释放的,而它们则是在Classes单元的Initialization 和 Finalization 中被调用的。

  由于在TThread中都是用API来操作Event和CriticalSection的,所以前面都是以API为例,其实Delphi已经提供它们的封装,在 SyncObjs单元中,分别是 TEvent类 和 TCriticalSection类。用法也和前面用API的方法相差无几。因为 TEvent的构造函数参数过多,为了简单起见,Delphi还提供了一个用默认参数初始化的 Event类: TSimpleEvent

  顺便再介绍一下另一个用于线程同步的类:TMultiReadExclusiveWriteSynchronizer, 它是在 SysUtils 单元里面定义的。据我所知,这是Delphi RTL中定义的最长的一个类名,还好它有一个短的别名: TMREWSync。至于他的用处,光看名字就可以知道了



有了前面对 Event和 CriticalSection的准备知识,可以正式开始讨论Synchronize和 WaitFor了。

  我们知道,Synchronize是通过将部分代码放到主线程中执行来实现线程同步的,因为在一个进程中,只有一个主线程,先来看看Synchronize的实现

procedure TThread.Synchronize(Method: TTheadMethod);
begin
FSynchronize.FThread:= Self;
FSynchronize.FSynchronize.Exception:= nil;
FSynchronize..FMethod:= Method;
Synchronize(@FSynchronize);
end;

  其中FSynchronize是一个记录类型:

PSynchronizeRecord= ^TSynchronizeRecord;
TSynchronizeRecord = record
FThread: TObject;
FMethod: TThreadMethod;
FSynchronizeException: TObject;
end;

  用于进行线程和主线程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包括传入线程类对象,同步方法及发生的异常。

  在Synchronize中调用它的一个重载版本,而且这个重载版本比较特别,它是一个“类方法”,所谓类方法,是一种特殊的类成员方法,它的调用并不需要创建类实例,而是想构造函数那样,通过类名调用。之所以会用类方法来实现它,是因为为了可以在线程对象还没有被创建的时候也能调用它。不过实际中用它的是另外一个重载版本(也是类方法)和另一个类方法StaticSynchronize。

  下面是这个Synchronize的代码

class procedure TThread.Synchronize(ASyncRec: PSynchronizeRecord);
var
SyncProc: TSyncProc;
begin
if GetCurrentThreadID = MainThreadID then
ASyncRec.FMethod
// 首先是判断当前线程是否是主线程,如果是,则简单地执行同步方法后返回。
else
begin
SyncProc.Signal := CreateEvent(nil, True, False, nil);
{ 通过局部变量SyncProc记录线程交换数据(参数)和一个Event Handle,其记录结构如下:
TSyncProc = record
SyncRec: PSynchronizeRecord;
Signal: THandle;
end; }
try
EnterCriticalSection(ThreadLock);
{
接着进入临界区(通过全局变量ThreadLock进行,因为同时只能有一个线程进入Synchronize状态,所以可以用全局变量记录)
}
try
{ 然后就是把这个记录数据存入SyncList这个列表中(如果这个列表不存在的话,则创建它)。 }
if SyncList = nil then
SyncList := TList.Create;
//
SyncProc.SyncRec := ASyncRec;
SyncList.Add(@SyncProc);
{ 再接下就是调用SignalSyncEvent,其代码在前面介绍TThread的构造函数时已经介绍过了,它的功能就是简单地将SyncEvent作一个Set的操作。关于这个SyncEvent的用途,将在后面介绍WaitFor时再详述。 }
SignalSyncEvent;
{ 接下来就是最主要的部分了:调用WakeMainThread事件进行同步操作。WakeMainThread是一个TNotifyEvent类型的全局事件。这里之所以要用事件进行处理,是因为Synchronize方法本质上是通过消息,将需要同步的过程放到主线程中执行,如果在一些没有消息循环的应用中(如Console或DLL)是无法使用的,所以要使用这个事件进行处理。 }
if Assigned(WakeMainThread) then
WakeMainThread(SyncProc.SyncRec.FThread);
LeaveCriticalSection(ThreadLock);
// 在执行完WakeMainThread事件后,就退出临界区
try
WaitForSingleObject(SyncProc.Signal, INFINITE);
{ 然后调用WaitForSingleObject开始等待在进入临界区前创建的那个Event。这个Event的功能是等待这个同步方法的执行结束,关于这点,在后面分析CheckSynchronize时会再说明。 }
finally
EnterCriticalSection(ThreadLock);
end;
{ 注意在WaitForSingleObject之后又重新进入临界区,但没有做任何事就退出了,似乎没有意义,但这是必须的!
因为临界区的Enter和Leave必须严格的一一对应。那么是否可以改成这样呢:
if Assigned(WakeMainThread) then
WakeMainThread(SyncProc.SyncRec.FThread);
WaitForSingleObject(SyncProc.Signal, INFINITE);
finally
LeaveCriticalSection(ThreadLock);
end;
上面的代码和原来的代码最大的区别在于把WaitForSingleObject也纳入临界区的限制中了。看上去没什么影响,还使代码大大简化了,但真的可以吗?事实上是不行!
因为我们知道,在Enter临界区后,如果别的线程要再进入,则会被挂起。而WaitFor方法则会挂起当前线程,直到等待别的线程SetEvent后才会被唤醒。如果改成上面那样的代码的话,如果那个SetEvent的线程也需要进入临界区的话,死锁(Deadlock)就发生了(关于死锁的理论,请自行参考操作系统原理方面的资料)。死锁是线程同步中最需要注意的方面之一!
}
finally
LeaveCriticalSection(ThreadLock);
end;
finally
CloseHandle(SyncProc.Signal);
end;
// 最后释放开始时创建的Event,如果被同步的方法返回异常的话,还会在这里再次抛出异常。
if Assigned(ASyncRec.FSynchronizeException) then
raise ASyncRec.FSynchronizeException;
end;
end;

  这段代码略多一些,不过也不算复杂。

  可见ThreadLock这个临界区就是为了保护对SyncList的访问,这一点在后面介绍CheckSynchronize时会再次看到。

  而响应这个事件的是Application对象,下面两个方法分别用于设置和清空 WakeMainThread事件的响应(来自Forms单元)

procedure TApplication.HookSynchronizeWakeup;
begin
Classes.WakeMianThread:= WakeMainThread;
end; procedure TApplication.UnhookSynchronizeWakeup;
begin
Classes.WakeMainThread:= nil;
end;

  上面这两个方法分别是在TApplication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中被调用。

  这就是在Application对象中WakeMainThread事件响应的代码,消息就是在这里被发出的,它利用一个空消息来实现

procedure TApplication.WakeMainThread(Sender: TObject);
begin
PostMessage(Handle, WM_NULL, 0, 0);
end;

  而这个消息的响应也是在Application对象中,见下面的代码(删除无关的部分)

    procedure TApplication.WndProc(var Message: TMessage);
...
begin
try

with Message do
case Msg of

WM_NULL:
CheckSynchronize;

except
HandleException(Self);
end;
end;

    其中的CheckSynchronize也是定义在Classes单元中的,由于他比较复杂,暂时不详细说明,只要知道它是具体处理Synchronize功能的部分就好,回到前面CheckSynchronize,见下面的代码

function CheckSynchronize(Timeout: Integer = 0): Boolean;
var
SyncProc: PSyncProc;
LocalSyncList: TList;
begin
// 首先,这个方法必须在主线程中被调用(如前面通过消息传递到主线程),否则就抛出异常。
if GetCurrentThreadID <> MainThreadID then
raise EThread.CreateResFmt(@SCheckSynchronizeError, [GetCurrentThreadID]);
{ 接下来调用ResetSyncEvent(它与前面SetSyncEvent对应的,之所以不考虑WaitForSyncEvent的情况,是因为只有在Linux版下才会调用带参数的CheckSynchronize,Windows版下都是调用默认参数0的CheckSynchronize)。 }
if Timeout > 0 then
WaitForSyncEvent(Timeout)
else
ResetSyncEvent;
{ 现在可以看出SyncList的用途了:它是用于记录所有未被执行的同步方法的。因为主线程只有一个,而子线程可能有很多个,当多个子线程同时调用同步方法时,主线程可能一时无法处理,所以需要一个列表来记录它们。 }
LocalSyncList := nil;
EnterCriticalSection(ThreadLock);
try
Integer(LocalSyncList) := InterlockedExchange(Integer(SyncList),
Integer(LocalSyncList));
try
Result := (LocalSyncList <> nil) and (LocalSyncList.Count > 0);
if Result then
begin
{ 在这里用一个局部变量LocalSyncList来交换SyncList,这里用的也是一个原语:InterlockedExchange。同样,这里也是用临界区将对SyncList的访问保护起来。只要LocalSyncList不为空,则通过一个循环来依次处理累积的所有同步方法调用。最后把处理完的LocalSyncList释放掉,退出临界区。 }
while LocalSyncList.Count > 0 do
begin
{ 再来看对同步方法的处理:首先是从列表中移出(取出并从列表中删除)第一个同步方法调用数据。然后退出临界区(原因当然也是为了防止死锁)。接着就是真正的调用同步方法了。 }
SyncProc := LocalSyncList[0];
LocalSyncList.Delete(0);
LeaveCriticalSection(ThreadLock); try
try
SyncProc.SyncRec.FMethod;
except // 如果同步方法中出现异常,将被捕获后存入同步方法数据记录中。
SyncProc.SyncRec.FSynchronizeException := AcquireExceptionObject;
end; finally
EnterCriticalSection(ThreadLock);
{ 重新进入临界区后,调用SetEvent通知调用线程,同步方法执行完成了(详见前面Synchronize中的WaitForSingleObject调用)。 }
end;
SetEvent(SyncProc.signal);
end;
end;
finally
LocalSyncList.Free; // 等list的序列全部执行完后,释放list的资源
end;
finally
LeaveCriticalSection(ThreadLock);
end;
end;

  至此,整个Synchronize的实现介绍完成。

  最后来说一下WaitFor,它的功能就是等待线程执行结束。其代码如下:

function TThread.WaitFor: LongWord;
var
H: array [0 .. 1] of THandle;
WaitResult: Cardinal;
Msg: TMsg;
begin
H[0] := FHandle;
if GetCurrentThreadID = MainThreadID then
begin
WaitResult := 0;
H[1] := SyncEvent;
repeat
{ This prevents a potential deadlock if the background thread does a SendMessage to the foreground thread }
if WaitResult = WAIT_OBJECT_0 + 2 then
PeekMessage(Msg, 0, 0, 0, PM_NOREMOVE);
WaitResult := MsgWaitForMultipleObjects(2, H, False, 1000,
QS_SENDMESSAGE);
CheckThreadError(WaitResult <> WAIT_FAILED);
if WaitResult = WAIT_OBJECT_0 + 1 then
CheckSynchronize;
until WaitResult = WAIT_OBJECT_0;
end
else
WaitForSingleObject(H[0], INFINITE);
CheckThreadError(GetExitCodeThread(H[0], Result));
end;

  如果不是在主线程中执行WaitFor的话,很简单,只要调用 WaitForSignalObject 等待此线程的Handle为Signaled状态即可

  如果是在主线程中执行WaitFor则比较麻烦。首先要在Handle数组中增加一个SyncEvent,然后循环等待,直到线程结束(即MsgWaitForMultipleObjects返回WAIT_OBJECT_0,详见MSDN中关于此API的说明)。

  在循环等待中作如下处理:如果有消息发生,则通过PeekMessage取出此消息(但并不把它从消息循环中移除),然后调用MsgWaitForMultipleObjects来等待线程Handle或SyncEvent出现Signaled状态,同时监听消息(QS_SENDMESSAGE参数,详见MSDN中关于此API的说明)。可以把此API当作一个可以同时等待多个Handle的WaitForSingleObject。如果是SyncEvent被SetEvent(返回WAIT_OBJECT_0 + 1),则调用CheckSynchronize处理同步方法。
  
  为什么在主线程中调用WaitFor必须用MsgWaitForMultipleObjects,而不能用WaitForSingleObject等待线程结束呢?因为防止死锁。由于在线程函数Execute中可能调用Synchronize处理同步方法,而同步方法是在主线程中执行的,如果用WaitForSingleObject等待的话,则主线程在这里被挂起,同步方法无法执行,导致线程也被挂起,于是发生死锁。
 
  而改用WaitForMultipleObjects则没有这个问题。首先,它的第三个参数为False,表示只要线程Handle或SyncEvent中只要有一个Signaled即可使主线程被唤醒,至于加上QS_SENDMESSAGE是因为ynchronize是通过消息传到主线程来的,所以还要防止消息被阻塞。这样,当线程中调用Synchronize时,主线程就会被唤醒并处理同步调用,在调用完成后继续进入挂起等待状态,直到线程结束。
  
  至此,对线程类TThread的分析可以告一个段落了,对前面的分析作一个总结:
1)线程类的线程必须按正常的方式结束,即Execute执行结束,所以在其中的代码中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加入足够多的对Terminated标志的判断,并及时退出。如果必须要“立即”退出,则不能使用线程类,而要改用API或RTL函数。
2)对可视VCL的访问要放在Synchronize中,通过消息传递到主线程中,由主线程处理。
3)线程共享数据的访问应该用临界区进行保护(当然用Synchronize也行)。
4)线程通信可以采用Event进行(当然也可以用Suspend/Resume)。
5)当在多线程应用中使用多种线程同步

Delphi中线程类TThread实现多线程编程2---事件、临界区、Synchronize、WaitFor……的更多相关文章

  1. Delphi中线程类TThread实现多线程编程1---构造、析构……

    参考:http://www.cnblogs.com/rogee/archive/2010/09/20/1832053.html Delphi中有一个线程类TThread是用来实现多线程编程的,这个绝大 ...

  2. 转发 Delphi中线程类TThread 实现多线程编程

    Delphi中有一个线程类TThread是用来实现多线程编程的,这个绝大多数Delphi书藉都有说到,但基本上都是对TThread类的几个成员作一简单介绍,再说明一下Execute的实现和Synchr ...

  3. 转:学习笔记: Delphi之线程类TThread

    学习笔记: Delphi之线程类TThread - 5207 - 博客园http://www.cnblogs.com/5207/p/4426074.html 新的公司接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一个多线程计算 ...

  4. 学习笔记: Delphi之线程类TThread

    新的公司接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一个多线程计算的小系统.也幸亏最近对线程有了一些学习,这次一接手就起到了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还是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挂起与终止的概念都没有弄明白,导致浪费许多的时 ...

  5. Delphi 实现多线程编程的线程类 TThread

    http://blog.csdn.net/henreash/article/details/3183119 Delphi中有一个线程类TThread是用来实现多线程编程的,这个绝大多数Delphi书藉 ...

  6. Delphi中的线程类 - TThread详解

    Delphi中的线程类 - TThread详解 2011年06月27日 星期一 20:28 Delphi中有一个线程类TThread是用来实现多线程编程的,这个绝大多数Delphi书藉都有说到,但基本 ...

  7. 线程和Python—Python多线程编程

    线程和Python 本节主要记录如何在 Python 中使用线程,其中包括全局解释器锁对线程的限制和对应的学习脚本. 全局解释器锁 Python 代码的执行是由 Python 虚拟机(又叫解释器主循环 ...

  8. Delphi中TStringList类常用属性方法详解

    TStrings是一个抽象类,在实际开发中,是除了基本类型外,应用得最多的. 常规的用法大家都知道,现在来讨论它的一些高级的用法. 先把要讨论的几个属性列出来: 1.CommaText 2.Delim ...

  9. Java中线程的使用 (2)-多线程、线程优先级、线程睡眠、让步、阻塞

    Java中线程的使用 (2)-多线程.线程优先级.线程睡眠.让步.阻塞 (一)多线程使用方法 说明:创建每个新的线程,一定要记得启动每个新的线程(调用.start()方法) class Xc3 ext ...

随机推荐

  1. 百度地图API 海量点 自定义添加信息

    <!--添加百度地图-->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api.map.baidu.com/a ...

  2. python gui之tkinter事件处理

    事件一览表 事件 代码 备注 鼠标左键单击按下 1/Button-1/ButtonPress-1   鼠标左键单击松开 ButtonRelease-1   鼠标右键单击 3   鼠标左键双击 Doub ...

  3. svn update错误

    可以再checkout下来一份项目,重新命名,然后将该项目下的隐藏文件夹.svn替换掉原项目 注意备份

  4. JSONP跨域的原理解析

    JavaScript是一种在Web开发中经常使用的前端动态脚本技术.在JavaScript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安全性限制,被称为“Same- Origin Policy”(同源策略).这一策略对于Jav ...

  5. Python之异常追踪模块:traceback

    正常时输出追踪信息: import traceback def stack(): print 'The python stack:' traceback.print_stack() from twis ...

  6. PHP无法编译undefined reference to `libiconv_open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hp52 make时提示:.....................................................e ...

  7. ios swfit 由继承UIButton了解类的构造方法

    最近需要建立UIButton的子类. 先看一看swfit中继承父类构造方法的条件: Rule1 1“If your subclass doesn’t define any designated ini ...

  8. java访问数据库的sql

    drop database if exists STOREDB;create database STOREDB;use STOREDB; create table CUSTOMERS ( ID big ...

  9. Zookeeper服务常用的操作命令

    Zookeeper服务安装之后,一般会在这个服务的基础之上安装其他的大数据平台,其他的框架一般会提供很多接口对Zookeeper中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操作,但是功能相对单一,所以有些时候,有必要我们自己登 ...

  10. 3. javacript高级程序设计-基本概念

    1.1 语法 ECMAScript借鉴了C和其他类C语言的语法 1.1.1 区分大小写 ECMAScript中的一切(变量,函数和操作符)都是区分大小写的,变量test和Test是不同的变量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