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www.jellythink.com/archives/705

TCP是什么?

具体的关于TCP是什么,我不打算详细的说了;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我想你也知道TCP的概念了,想要更深入的了解TCP的工作,我们就继续。它只是一个超级麻烦的协议,而它又是互联网的基础,也是每个程序员必备的基本功。首先来看看OSI的七层模型:我们需要知道TCP工作在网络OSI的七层模型中的第四层——Transport层,IP在第三层——Network层,ARP在第二层——Data Link层;在第二层上的数据,我们把它叫Frame,在第三层上的数据叫Packet,第四层的数据叫Segment。 同时,我们需要简单的知道,数据从应用层发下来,会在每一层都会加上头部信息,进行封装,然后再发送到数据接收端。这个基本的流程你需要知道,就是每个数据都会经过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 在OSI七层模型中,每一层的作用和对应的协议如下:TCP是一个协议,那这个协议是如何定义的,它的数据格式是什么样子的呢?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就需要了解,甚至是熟记TCP协议中每个字段的含义。哦,来吧。上面就是TCP协议头部的格式,由于它太重要了,是理解其它内容的基础,下面就将每个字段的信息都详细的说明一下。

  • Source Port和Destination Port:分别占用16位,表示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用于区别主机中的不同进程,而IP地址是用来区分不同的主机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配合上IP首部中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就能唯一的确定一个TCP连接;
  • Sequence Number:用来标识从TCP发端向TCP收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它表示在这个报文段中的的第一个数据字节在数据流中的序号;主要用来解决网络报乱序的问题;
  • Acknowledgment Number:32位确认序列号包含发送确认的一端所期望收到的下一个序号,因此,确认序号应当是上次已成功收到数据字节序号加1。不过,只有当标志位中的ACK标志(下面介绍)为1时该确认序列号的字段才有效。主要用来解决不丢包的问题;
  • Offset:给出首部中32 bit字的数目,需要这个值是因为任选字段的长度是可变的。这个字段占4bit(最多能表示15个32bit的的字,即4*15=60个字节的首部长度),因此TCP最多有60字节的首部。然而,没有任选字段,正常的长度是20字节;
  • TCP Flags:TCP首部中有6个标志比特,它们中的多个可同时被设置为1,主要是用于操控TCP的状态机的,依次为URGACKPSHRSTSYNFIN。每个标志位的意思如下:
    • URG:此标志表示TCP包的紧急指针域(后面马上就要说到)有效,用来保证TCP连接不被中断,并且督促中间层设备要尽快处理这些数据;
    • ACK:此标志表示应答域有效,就是说前面所说的TCP应答号将会包含在TCP数据包中;有两个取值:0和1,为1的时候表示应答域有效,反之为0;
    • PSH:这个标志位表示Push操作。所谓Push操作就是指在数据包到达接收端以后,立即传送给应用程序,而不是在缓冲区中排队;
    • RST:这个标志表示连接复位请求。用来复位那些产生错误的连接,也被用来拒绝错误和非法的数据包;
    • SYN:表示同步序号,用来建立连接。SYN标志位和ACK标志位搭配使用,当连接请求的时候,SYN=1,ACK=0;连接被响应的时候,SYN=1,ACK=1;这个标志的数据包经常被用来进行端口扫描。扫描者发送一个只有SYN的数据包,如果对方主机响应了一个数据包回来 ,就表明这台主机存在这个端口;但是由于这种扫描方式只是进行TCP三次握手的第一次握手,因此这种扫描的成功表示被扫描的机器不很安全,一台安全的主机将会强制要求一个连接严格的进行TCP的三次握手;
    • FIN: 表示发送端已经达到数据末尾,也就是说双方的数据传送完成,没有数据可以传送了,发送FIN标志位的TCP数据包后,连接将被断开。这个标志的数据包也经常被用于进行端口扫描。
  • Window:窗口大小,也就是有名的滑动窗口,用来进行流量控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篇博文中并不会进行总结的;

好了,基本知识都已经准备好了,开始下一段的征程吧。

三次握手又是什么?

TCP是面向连接的,无论哪一方向另一方发送数据之前,都必须先在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连接。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连接是通过三次握手进行初始化的。三次握手的目的是同步连接双方的序列号和确认号并交换 TCP窗口大小信息。这就是面试中经常会被问到的TCP三次握手。只是了解TCP三次握手的概念,对你获得一份工作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你需要去了解TCP三次握手中的一些细节。先来看图说话。多么清晰的一张图,当然了,也不是我画的,我也只是引用过来说明问题了。

  1.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段,将SYN位置为1,Sequence Number为x;然后,客户端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的确认;
  2.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报文段。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SYN报文段,需要对这个SYN报文段进行确认,设置Acknowledgment Number为x+1(Sequence Number+1);同时,自己自己还要发送SYN请求信息,将SYN位置为1,Sequence Number为y;服务器端将上述所有信息放到一个报文段(即SYN+ACK报文段)中,一并发送给客户端,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3.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报文段。然后将Acknowledgment Number设置为y+1,向服务器发送ACK报文段,这个报文段发送完毕以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TCP三次握手。

完成了三次握手,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就可以开始传送数据。以上就是TCP三次握手的总体介绍。

那四次分手呢?

当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过三次握手建立了TCP连接以后,当数据传送完毕,肯定是要断开TCP连接的啊。那对于TCP的断开连接,这里就有了神秘的“四次分手”。

  1. 第一次分手:主机1(可以使客户端,也可以是服务器端),设置Sequence NumberAcknowledgment Number,向主机2发送一个FIN报文段;此时,主机1进入FIN_WAIT_1状态;这表示主机1没有数据要发送给主机2了;
  2. 第二次分手:主机2收到了主机1发送的FIN报文段,向主机1回一个ACK报文段,Acknowledgment NumberSequence Number加1;主机1进入FIN_WAIT_2状态;主机2告诉主机1,我“同意”你的关闭请求;
  3. 第三次分手:主机2向主机1发送FIN报文段,请求关闭连接,同时主机2进入LAST_ACK状态;
  4. 第四次分手:主机1收到主机2发送的FIN报文段,向主机2发送ACK报文段,然后主机1进入TIME_WAIT状态;主机2收到主机1的ACK报文段以后,就关闭连接;此时,主机1等待2MSL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明Server端已正常关闭,那好,主机1也可以关闭连接了。

至此,TCP的四次分手就这么愉快的完成了。当你看到这里,你的脑子里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不懂,感觉很凌乱;没事,我们继续总结。

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既然总结了TCP的三次握手,那为什么非要三次呢?怎么觉得两次就可以完成了。那TCP为什么非要进行三次连接呢?在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中是这样说的:

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

在书中同时举了一个例子,如下:

“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的产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client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并没有丢失,而是在某个网络结点长时间的滞留了,以致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server。本来这是一个早已失效的报文段。但server收到此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就误认为是client再次发出的一个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就向client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假设不采用“三次握手”,那么只要server发出确认,新的连接就建立了。由于现在client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因此不会理睬server的确认,也不会向server发送数据。但server却以为新的运输连接已经建立,并一直等待client发来数据。这样,server的很多资源就白白浪费掉了。采用“三次握手”的办法可以防止上述现象发生。例如刚才那种情况,client不会向server的确认发出确认。server由于收不到确认,就知道client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

这就很明白了,防止了服务器端的一直等待而浪费资源。

为什么要四次分手

那四次分手又是为何呢?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通信协议。TCP是全双工模式,这就意味着,当主机1发出FIN报文段时,只是表示主机1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主机1告诉主机2,它的数据已经全部发送完毕了;但是,这个时候主机1还是可以接受来自主机2的数据;当主机2返回ACK报文段时,表示它已经知道主机1没有数据发送了,但是主机2还是可以发送数据到主机1的;当主机2也发送了FIN报文段时,这个时候就表示主机2也没有数据要发送了,就会告诉主机1,我也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之后彼此就会愉快的中断这次TCP连接。如果要正确的理解四次分手的原理,就需要了解四次分手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 FIN_WAIT_1: 这个状态要好好解释一下,其实FIN_WAIT_1FIN_WAIT_2状态的真正含义都是表示等待对方的FIN报文。而这两种状态的区别是:FIN_WAIT_1状态实际上是当SOCKET在ESTABLISHED状态时,它想主动关闭连接,向对方发送了FIN报文,此时该SOCKET即进入到FIN_WAIT_1状态。而当对方回应ACK报文后,则进入到FIN_WAIT_2状态,当然在实际的正常情况下,无论对方何种情况下,都应该马上回应ACK报文,所以FIN_WAIT_1状态一般是比较难见到的,而FIN_WAIT_2状态还有时常常可以用netstat看到。(主动方)
  • FIN_WAIT_2:上面已经详细解释了这种状态,实际上FIN_WAIT_2状态下的SOCKET,表示半连接,也即有一方要求close连接,但另外还告诉对方,我暂时还有点数据需要传送给你(ACK信息),稍后再关闭连接。(主动方)
  • CLOSE_WAIT:这种状态的含义其实是表示在等待关闭。怎么理解呢?当对方close一个SOCKET后发送FIN报文给自己,你系统毫无疑问地会回应一个ACK报文给对方,此时则进入到CLOSE_WAIT状态。接下来呢,实际上你真正需要考虑的事情是察看你是否还有数据发送给对方,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你也就可以 close这个SOCKET,发送FIN报文给对方,也即关闭连接。所以你在CLOSE_WAIT状态下,需要完成的事情是等待你去关闭连接。(被动方)
  • LAST_ACK: 这个状态还是比较容易好理解的,它是被动关闭一方在发送FIN报文后,最后等待对方的ACK报文。当收到ACK报文后,也即可以进入到CLOSED可用状态了。(被动方)
  • TIME_WAIT: 表示收到了对方的FIN报文,并发送出了ACK报文,就等2MSL后即可回到CLOSED可用状态了。如果FINWAIT1状态下,收到了对方同时带FIN标志和ACK标志的报文时,可以直接进入到TIME_WAIT状态,而无须经过FIN_WAIT_2状态。(主动方)
  • CLOSED: 表示连接中断。

三:关于tcp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第三章 TCP/IP 模型

    一.产生背景 1.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跃发展,各大厂商根据自己的协议生产出了不同的硬件和软件 2.为了实现网络设备间的互相通讯,ISO和IEEE相继提出了OSI参考模型及其TCP/IP模型 二.TCP ...

  2. p2p-tunnel 打洞内网穿透系列(三)TCP转发访问内网web服务

    系列文章 p2p-tunnel 打洞内网穿透系列(一)客户端配置及打洞 p2p-tunnel 打洞内网穿透系列(二)TCP转发访问远程共享文件夹 p2p-tunnel 打洞内网穿透系列(三)TCP转发 ...

  3. python 网络编程(三)---TCP 服务器端客户端实现

    客户端 客户端主要有4个步骤: 1)创建一个socket以连接服务器. socket = socket.socket(family, type),family参数代表地址家族,可为AF_INET(包括 ...

  4. TCP报文格式和三次握手——三次握手三个tcp包(header+data),此外,TCP 报文段中的数据部分是可选的,在一个连接建立和一个连接终止时,双方交换的报文段仅有 TCP 首部。

    from:https://blog.csdn.net/mary19920410/article/details/58030147 TCP报文是TCP层传输的数据单元,也叫报文段. 1.端口号:用来标识 ...

  5. win32 socket 编程(三)——TCP/IP

    一.TCP/IP解析 TCP/IP协议的核心部分是传输层协议(TCP.UDP),网络层协议(IP)和物理接口层,这三层通常是在操作系统内核中实现.因此用户一般不涉及.编程时,编程界面有两种形式: 1. ...

  6. 三、 TCP(传输控制协议)

    它建立在网际层协议(IP)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技术之上,.TCP使应用程序可使用连续的数据进行通信.除非由于网络故障导致连接中断或冻结,TCP都能保证数据流完好地传输.而不会发生丢包 ,重包或是乱序的问题 ...

  7. 三、TCP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顾名思义就是对数据的传输进行控制 TCP报头 序号:相当于编号,当TCP数据包过大的时候会进行分段,分段之后按序号顺序 ...

  8. CCNA 第三章 TCP/IP简介

    1:DoD模型和OSI模型 2:TCP和UDP的重要特性 3:IP编址: (1):A类地址: 第一字节第一位必须为0,即:0xxxxxxx,取值范围:00000000-011111111:0-127, ...

  9. Netty(三)TCP粘包拆包处理

    tcp是一个“流”的协议,一个完整的包可能会被TCP拆分成多个包进行发送,也可能把小的封装成一个大的数据包发送,这就是所谓的TCP粘包和拆包问题. 粘包.拆包问题说明 假设客户端分别发送数据包D1和D ...

  10. java 网络编程(三)---TCP的基础级示例

    下面是TCP java网络编程的基础示例: tcp传输:客户端建立过程的思路:1.创建TCP客户端的Socket服务,使用的是socket对象,建议在创建的过程中,就明确了目的地和要连接的主机2.如果 ...

随机推荐

  1. SQL Server2014,附加数据库失败,错误为:5120的解决方法

    在SQL Server 2014附加数据库的时候,报错为: 无法打开物理文件XXX,操作系统错误5(拒绝访问),SQL Server 错误5120 解决方法:  我的电脑→管理→服务和应用程序→ 服务 ...

  2. 关于sql的关联排序

    个人觉得对sql的玩转其实是sql中各种函数方法的理解的透彻. 原始数据表 要求查询的结果排序 其实刚看题目可能觉得要用group by但是再网下继续思考可能就没有思路了 但是如果你接触过over的试 ...

  3. TRUNCATE TABLE (Transact-SQL)

    删除表中的所有行,而不记录单个行删除操作. TRUNCATE TABLE 与没有 WHERE 子句的 DELETE 语句类似:但是,TRUNCATE TABLE 速度更快,使用的系统资源和事务日志资源 ...

  4. 《利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读书笔记--第五章 pandas入门

    http://www.cnblogs.com/batteryhp/p/5006274.html pandas是本书后续内容的首选库.pandas可以满足以下需求: 具备按轴自动或显式数据对齐功能的数据 ...

  5. 定时备份SQL SERVER的数据库并且把备份文件复制到另外一台服务器

    需求介绍:每天备份线上正式库并且把备份文件复制到测试服务器,测试服务器自动把数据库备份文件还原. 方案介绍: 第1步:在正式库上创建存储过程用来备份数据库和复制到测试服务器,然后新建作业每天定时执行创 ...

  6. 公钥私钥和RSA算法

    1, RSA算法原理(一)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3/06/rsa_algorithm_part_one.html 2, RSA算法原理(二) http: ...

  7. 过目不忘JS正则表达式

    正则表达式,有木有人像我一样,学了好几遍却还是很懵圈,学的时候老明白了,学完了忘光了.好吧,其实还是练的不够,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就随我来复习一下这傲娇的正则表达式吧. 为啥要有正则表达式 ...

  8. 《简明python教程》笔记二

    面向对象的编程: 类和对象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两个主要方面.类创建一个新类型,而对象是这个类的实例.对象可以使用普通的属于对象的变量存储数据.属于一个对象或类的变量被称为域.对象也可以使用属于类的函数来具 ...

  9. 译\Node.js应用的持续部署

    Node.js应用的持续部署 翻译前 翻译自:https://blog.risingstack.com/continuous-deployment-of-node-js-applications/ 正 ...

  10. 远程连接redis

    1.在ubuntu上的redis作为服务端,默认是打开的 在redis的配置文件redis.conf中,找到bind localhost注释掉. 注释掉本机,局域网内的所有计算机都能访问. bi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