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super的用法【转载】

转载dxk_093812 最后发布于2019-02-17 20:12:18 阅读数 1143  收藏

转载自 Python面向对象中super用法与MRO机制

1、 引言

最近在研究django rest_framework的源码,老是遇到super,搞得一团蒙,多番查看各路大神博客,总算明白了一点,今天做一点总结。

2、 为什么要用super

1)让代码维护更加简单

Python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定义类时经常用到继承的概念,既然用到继承就少不得要在子类中引用父类的属性,我们可以通过“父类名.属性名”的方式来调用,代码如下:

  1. class A:
  2. def fun(self):
  3. print('A.fun')
  4. class B(A):
  5. def fun(self):
  6. A.fun(self)
  7. print('B.fu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上述代码中,我们在子类B中调用了父类A的方法,这时候如果我们改变了A类的类名也只需要在B类中修改一下就好了,但是如果有几十上百个类继承了A类呢?一旦A类类名改了,我们就要分别到那几十上百个子类中修改,不但要改继承时用到的A类名,调用A类方法时用到的A类名也要改,繁琐的很,用super就好多了:

  1. class A:
  2. def fun(self):
  3. print('A.fun')
  4. class B(A):
  5. def fun(self):
  6. super().fun()
  7. print('B.fu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这时候,就算A类类名改了,也只需要在子类声明继承关系时修改就好了,简单得大多。

2)解决多继承带来的重复调用(菱形继承)、查找顺序(MRO)问题

上面说到的例子是单继承,用“父类名.属性”的方法调用出来代码维护时繁琐一点也并无不可,但Python是的继承机制是多继承,还是用这种方法来调用父类属性就会就回带来许多问题。假如有A、B、C、D这4个类,继承关系如下,我们要在各子类方法中显式调用父类的方法(姑且不考虑是否符合需求):

图1

用“父类名.属性名” 的方式调用,代码如下:

  1. class A:
  2. def fun(self):
  3. print('A.fun')
  4. class B(A):
  5. def fun(self):
  6. A.fun(self)
  7. print('B.fun')
  8. class C(A):
  9. def fun(self):
  10. A.fun(self)
  11. print('C.fun')
  12. class D(B , C):
  13. def fun(self):
  14. B.fun(self)
  15. C.fun(self)
  16. print('D.fun')
  17. D().fu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输出结果为:

  1. A.fun
  2. B.fun
  3. A.fun
  4. C.fun
  5. D.fun
  • 1
  • 2
  • 3
  • 4
  • 5

可见,A类被实例化了两次。这就是多继承带来的重复调用(菱形继承)的问题。使用super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1. class A:
  2. def fun(self):
  3. print('A.fun')
  4. class B(A):
  5. def fun(self):
  6. super(B , self).fun()
  7. print('B.fun')
  8. class C(A):
  9. def fun(self):
  10. super(C , self).fun()
  11. print('C.fun')
  12. class D(B , C):
  13. def fun(self):
  14. super(D , self).fun()
  15. print('D.fun')
  16. D().fu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输出结果如下:

  1. A.fun
  2. C.fun
  3. B.fun
  4. D.fun
  • 1
  • 2
  • 3
  • 4

那么,为什么输出顺序是A->C->B->D而不是A->B->C->D呢?这就涉及到Python继承中的MRO(Method Resolution Order):方法解析顺序。

3、 super与mro机制

事实上,在每个类声明之后,Python都会自动为创建一个名为“__mro__”的内置属性,这个属性就是Python的MRO机制生成的,该属性是一个tuple,定义的是该类的方法解析顺序(继承顺序),当用super调用父类的方法时,会按照__mro__属性中的元素顺序去挨个查找方法。我们可以通过“类名.mro”或“类名.mro()”来查看上面代码中D类的__mro__属性值:

  1. print(D.__mro__)
  2. print(D.mro())
  • 1
  • 2

输出结果为:

  1. (<class '__main__.D'>, <class '__main__.B'>, <class '__main__.C'>, <class '__main__.A'>, <class 'object'>)
  2. [<class '__main__.D'>, <class '__main__.B'>, <class '__main__.C'>, <class '__main__.A'>, <class 'object'>]
  • 1
  • 2

一个是tuple,一个list,但本质上是一个东西。这个顺序是怎么生成的呢?在Python新式类中(Python3中也只存在新式类了),采用的是C3算法(可不是广度优先,更不是深度优先)。我们通过如下图所示的继承关系来简单介绍C3算法(箭头指向父类)。

图2

当要生成F的继承顺序时,C3算法过程如下:首先将入度(指向该节点的箭头数量)为零的节点放入列表,并将F节点及与F节点有关的箭头从上图树中删除;继续找入度为0的节点,找到D和E,左侧优先,故而现将D放入列表,并从上图树中删除D,这是列表中就有了F、D。继续找入度为0的节点,有A和E满足,左侧优先,所以是A,将A从上图中取出放入列表,列表中顺序为F、D、E;接下来入度为0的节点只剩下E,取出E放入列表;只剩下B和C节点,且入度都为0,但左侧优先,二先将B放入列表,然后才是后才是C;不过别忘了,Python所有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父类,那就是object类,所以,最好还会把object放入列表末尾。最终生成列表中元素顺序为:F->D->A->E->B->C->object。我们用代码验证一下:

  1. class A(object):
  2. pass
  3. class B(object):
  4. pass
  5. class C(object):
  6. pass
  7. class D(A,B):
  8. pass
  9. class E(B, C):
  10. pass
  11. class F(D, E):
  12. pass
  13. print(F.__mro__)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输出结果为:

  1. (<class '__main__.F'>, <class '__main__.D'>, <class '__main__.A'>, <class '__main__.E'>, <class '__main__.B'>, <class '__main__.C'>, <class 'object'>)
  • 1

所以,图1中的继承顺序为什么是D->B->C->A就好解释了。但还没弄清楚图1用super实现的代码输出顺序的问题,所以,我们还要继续看super的用法。

4、 怎么用super

super是一个类(不是方法),实例化之后得到的是一个代理的对象,而不是得到了父类,并且我们使用这个代理对象来调用父类或者兄弟类的方法。使用格式如下:

  1. super([type[, object-or-type]])
  • 1

将这个格式展开来就有一下几种传参方式:

  1. super()
  2. super(type , obj)
  3. super(type_1 , type_2)
  • 1
  • 2
  • 3

注意,可没有super(type)这种方式。下面说说上面三种传参方式。

4.1 super(type , obj)

先说super(type , obj),这个方式要传入两个常数,第一个参数type必须是一个类名,第二个参数是一个该类的实例化对象,不过可以不是直接的实例化对象,该类的子类的实例化对象也行。在上文中已经说到,super会按照__mro__属性中的顺序去查找方法,super(type , obj)两个参数中type作用是定义在__mro__数组中的那个位置开始找,obj定义的是用哪个类的__mro__元素。我们用代码来说明,将图2的代码各个类中添加一个fun方法,继承关系不变,代码如下:

  1. class A(object):
  2. def fun(self):
  3. print('A.fun')
  4. class B(object):
  5. def fun(self):
  6. print('B.fun')
  7. class C(object):
  8. def fun(self):
  9. print('C.fun')
  10. class D(A,B):
  11. def fun(self):
  12. print('D.fun')
  13. class E(B, C):
  14. def fun(self):
  15. print('E.fun')
  16. class F(D, E):
  17. def fun(self):
  18. print('F.fu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然后尝试super(type , obj)两个参数的不同组合,看看输出结果。

先让obj都为F类的实例,尝试不同type下的输出结果:

  1. super(E , F()).fun() # 输出结果:B.fun
  2. super(D , F()).fun() # 输出结果:A.fun
  3. super(F , F()).fun() # 输出结果:D.fun
  • 1
  • 2
  • 3

再回顾一下__mro__的顺序:F->D->A->E->B->C->object,发现规律没?调用的都是type对应的类在__mro__顺序中的下一个类的fun方法。所以,我们可以通过type参数来指定调用父类的范围。

再让type保持不变,obj尝试不同的实例:

  1. super(B , F()).fun() # 输出结果:C.fun
  2. super(B , E()).fun() # 输出结果:C.fun
  3. super(B , B()).fun() # 这是错误的,会报错
  • 1
  • 2
  • 3

发现规律了吗?上面这个类继承关系太简单,可能规律并不明显。事实上,obj参数指定的是用那个类的__mro__属性。

好了,我们现在回到图2中使用super()之后的代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输出顺序是A->C->B->D。首先我们要明白,D类的__mro__顺序是D->B->C->A,在D类中调用fun方法,然后在D类fun方法中遇到super(D , self).fun(),这个self指的是D类的实例化对象,所以用的是D类的__mro__顺序,而且指明位置是D后面也就是B类,所以继续调用B类的fun方法,遇到super(B , self).fun(),这时候需要注意,这里的self还是原来的D类实例(千万注意不是B类实例),所以还是用D类的__mro__顺序,那就继续调用下一个C类的fun方法,同理继续调用下一个父类,也就是A类的fun方法,执行完A类的fun方法后,回到C的fun方法中,打印输出,然后回到B类的fun方法,知道D类的fun方法打印输出完。懂了吗?

4.2 super()

super()事实上是懒人版的super(type , obj),这种方式只能用在类体内部,Python会自动把两个参数填充上,type指代当前类,obj指导当前类的实例对象,相当于super(class , self)。所以,以下三种代码是完全等效的:
 
代码一:

class B(A):
def fun(self):
super().fun()
print(‘B.fun’)

代码二:

  1. class B(A):
  2. def fun(self):
  3. super(B , self).fun()
  4. print('B.fun')
  • 1
  • 2
  • 3
  • 4

代码三:

  1. class B(A):
  2. def fun(self):
  3. super(__class__ , self).fun()
  4. print('B.fun')
  • 1
  • 2
  • 3
  • 4

4.3 super(type_1 , type_2)

当super传入的两个参数都是类名是,type_2必须是type_1的子类。功能上与super(type , obj)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继续上一小节的代码输出测试:

  1. print(super(F , F())) #输出结果为:<super: <class 'F'>, <F object>>
  2. print(super(F , F)) #输出结果为:<super: <class 'F'>, <F object>>
  • 1
  • 2

输出结果是一样的,那你就以为super(type_1 , type_2)与super(type , obj)一样吗?看下面输出:

  1. print(super(F , F()).fun()) #输出结果为:D.fun
  2. print(super(F , F).fun()) # 报错:TypeError: fun() missing 1 required positional argument: 'self'
  • 1
  • 2

所以,super(type_1 , type_2)与super(type , obj)有区别,在看一下下列输出:

  1. print(super(F , F()).fun)# 输出结果:<bound method D.fun of <__main__.F object at 0x000001BD44A98B38>>
  2. print(super(F , F).fun) # 输出结果:<function D.fun at 0x000001BD44A9EE18>
  3. print(D.fun) # 输出结果:<function D.fun at 0x000001BD44A9EE18>
  • 1
  • 2
  • 3

所以,当super传入的两个传输都是类时,得到的就是一个指向继承顺序下的类的代理,并未绑定实例,要调用D类的fun方法,还需传入实例:

  1. print(super(F , F).fun(F())) #输出结果:D.fun
  • 1

所以,当super传入的两个参数都是类的时候,最好只用来调用类的静态方法或者类方法。静态方法、类方法、实例方法在我的上一篇博文中已详细讲述了。

5、 总结

最好,在实际写代码时,最好不要用诸如super(self.class, self) 的写法,容易导致异常,super 的第一个参数尽量为当前的类。至此,super的总结就结束了

Python中super的用法【转载】的更多相关文章

  1. Python中super的用法

    super 是用来解决多重继承问题的,直接用类名调用父类方法在使用单继承的时候没问题,但是如果使用多继承,会涉及到查找顺序(MRO).重复调用(钻石继承)等种种问题.总之前人留下的经验就是:保持一致性 ...

  2. python中super的用法实例解析

    概念 super作为python的内建函数.主要作用如下: 允许我们避免使用基类 跟随多重继承来使用 实例 在单个继承的场景下,一般使用super来调用基类来实现: 下面是一个例子: class Ma ...

  3. python中super().__init__和类名.__init__的区别

    super().__init__相对于类名.__init__,在单继承上用法基本无差 但在多继承上有区别,super方法能保证每个父类的方法只会执行一次,而使用类名的方法会导致方法被执行多次 多继承时 ...

  4. python 中del 的用法

    python中的del用法比较特殊,新手学习往往产生误解,弄清del的用法,可以帮助深入理解python的内存方面的问题. python的del不同于C的free和C++的delete. 由于pyth ...

  5. python中argparse模块用法实例详解

    python中argparse模块用法实例详解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中argparse模块用法,以实例形式较为详细的分析了argparse模块解析命令行参数的使用技巧,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

  6. 【313】python 中 print 函数用法总结

    参考:python 中 print 函数用法总结 参考:Python print() 函数(菜鸟教程) 参考:Python 3 print 函数用法总结 目录: 字符串和数值类型 变量 格式化输出 p ...

  7. python中MySQLdb模块用法实例

    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中MySQLdb模块用法,以实例形式详细讲述了MySQLdb模块针对MySQL数据库的各种常见操作方法,非常具有实用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中 ...

  8. python中hashlib模块用法示例

    python中hashlib模块用法示例 我们以前介绍过一篇Python加密的文章:Python 加密的实例详解.今天我们看看python中hashlib模块用法示例,具体如下. hashlib ha ...

  9. Python Deque 模块使用详解,python中yield的用法详解

    Deque模块是Python标准库collections中的一项. 它提供了两端都可以操作的序列, 这意味着, 你可以在序列前后都执行添加或删除. https://blog.csdn.net/qq_3 ...

随机推荐

  1. 9款最好用的MySQL数据库客户端图形界面管理工具,第三款我用了10年

    MySQL的管理维护工具非常多,除了系统自带的命令行管理工具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图形化管理工具,这里我介绍几个经常使用的MySQL图形化管理工具,供大家参考. MySQL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小型关系型数据 ...

  2. 170.分组-group、permission、user的操作

    分组 1.Group.objects.create(group_name):创建分组. 2.group.permissions:某个分组上的权限.多对多关系. (1)group.permissions ...

  3. ES6 class(基本语法+方法)

    静态属性与静态方法 1. 不会被类实例所拥有的属性与方法 只是类自身拥有2. 只能通过类调用 静态方法与普通方法重名,不会冲突static 关键字(静态方法) 静态属性类名.属性名 = 属性值; 1. ...

  4. PAT (Basic Level) Practice (中文)1087 有多少不同的值 (20 分) (set)

    当自然数 n 依次取 1.2.3.…….N 时,算式 ⌊ 有多少个不同的值?(注:⌊ 为取整函数,表示不超过 x 的最大自然数,即 x 的整数部分.) 输入格式: 输入给出一个正整数 N(2). 输出 ...

  5. web做题记录

    2020.1.19 南邮ctf 签到题 题目:key在哪里? 在火狐浏览器中右键选择打开查看源代码,在源代码可以看到如下 因为是第一次做这个题,不知道提交啥,我先提交了“admiaanaaaaaaaa ...

  6. 小白月赛22 G : 仓库地址

    G : 仓库地址 考察点: 二维中位数 坑点 : 做就 OK 析题得侃: 我们发现 x 和 y 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先移动 x 或者先移动 y 都是可以到达一个点的,所以我们可以先找到 横坐标的 中 ...

  7. double加减乘除

    //四舍五入 public static double toDecimal(Double num){ if(Double.isNaN(num) || num == null){ return 0; } ...

  8. 函数节流-歪说js

    歪谈js 起因: 夜深人静,月朗星稀.'window.onresize 事件' 与 '浏览器'在大战300回合,console.log('1') 1s 十次,然后就结束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事实证明太 ...

  9. CSS-使用CSS样式的方式

    1.HTML<!DOCTYPE>声明标签 (1)定义和用法 <!DOCTYPE>声明必须是HTML文档的第一行,位于<html>标签之前. <!DOCTYPE ...

  10. prach定点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