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实战基础(二十二):sklearn中的降维算法PCA和SVD(三) PCA与SVD 之 重要参数n_components
重要参数n_components
n_components是我们降维后需要的维度,即降维后需要保留的特征数量,降维流程中第二步里需要确认的k值,一般输入[0, min(X.shape)]范围中的整数。一说到K,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类似于KNN中的K和随机森林中的n_estimators,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人为去确认的超参数,并且我们设定的数字会影响到模型的表现。
如果留下的特征太多,就达不到降维的效果,如果留下的特征太少,那新特征向量可能无法容纳原始数据集中的大部分信息,因此,n_components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那怎么办呢?可以先从我们的降维目标说起:如果我们希望可视化一组数据来观察数据分布,我们往往将数据降到三维以下,很多时候是二维,即n_components的取值为2。
1 迷你案例:高维数据的可视化
1. 调用库和模块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2. 提取数据集
iris = load_iris()
y = iris.target
X = iris.data
#作为数组,X是几维?
X.shape
#作为数据表或特征矩阵,X是几维?
import pandas as pd
pd.DataFrame(X)
3. 建模
#调用PCA
pca = PCA(n_components=2) #实例化
pca = pca.fit(X) #拟合模型
X_dr = pca.transform(X) #获取新矩阵 X_dr
#也可以fit_transform一步到位
#X_dr = PCA(2).fit_transform(X)
4. 可视化
#要将三种鸢尾花的数据分布显示在二维平面坐标系中,对应的两个坐标(两个特征向量)应该是三种鸢尾花降维后的
x1和x2,怎样才能取出三种鸢尾花下不同的x1和x2呢? X_dr[y == 0, 0] #这里是布尔索引,看出来了么? #要展示三中分类的分布,需要对三种鸢尾花分别绘图
#可以写成三行代码,也可以写成for循环 """
plt.figure()
plt.scatter(X_dr[y==0, 0], X_dr[y==0, 1], c="red", label=iris.target_names[0])
plt.scatter(X_dr[y==1, 0], X_dr[y==1, 1], c="black", label=iris.target_names[1])
plt.scatter(X_dr[y==2, 0], X_dr[y==2, 1], c="orange", label=iris.target_names[2])
plt.legend()
plt.title('PCA of IRIS dataset')
plt.show()
""" colors = ['red', 'black', 'orange']
iris.target_names plt.figure()
for i in [0, 1, 2]:
plt.scatter(X_dr[y == i, 0]
,X_dr[y == i, 1]
,alpha=.7
,c=colors[i]
,label=iris.target_names[i]
)
plt.legend()
plt.title('PCA of IRIS dataset')
plt.show()
鸢尾花的分布被展现在我们眼前了,明显这是一个分簇的分布,并且每个簇之间的分布相对比较明显,也许versicolor和virginia这两种花之间会有一些分类错误,但setosa肯定不会被分错。
这样的数据很容易分类,可以遇见,KNN,随机森林,神经网络,朴素贝叶斯,Adaboost这些分类器在鸢尾花数据集上,未调整的时候都可以有95%上下的准确率。
6. 探索降维后的数据
#属性explained_variance_,查看降维后每个新特征向量上所带的信息量大小(可解释性方差的大小)
pca.explained_variance_ #属性explained_variance_ratio,查看降维后每个新特征向量所占的信息量占原始数据总信息量的百分比
#又叫做可解释方差贡献率
pca.explained_variance_ratio_
#大部分信息都被有效地集中在了第一个特征上 pca.explained_variance_ratio_.sum()
7. 选择最好的n_components:累积可解释方差贡献率曲线
当参数n_components中不填写任何值,则默认返回min(X.shape)个特征,一般来说,样本量都会大于特征数目,所以什么都不填就相当于转换了新特征空间,但没有减少特征的个数。
一般来说,不会使用这种输入方式。但我们却可以使用这种输入方式来画出累计可解释方差贡献率曲线,以此选择最好的n_components的整数取值。
累积可解释方差贡献率曲线是一条以降维后保留的特征个数为横坐标,降维后新特征矩阵捕捉到的可解释方差贡献率为纵坐标的曲线,能够帮助我们决定n_components最好的取值。
2 最大似然估计自选超参数
除了输入整数,n_components还有哪些选择呢?之前我们提到过,矩阵分解的理论发展在业界独树一帜,勤奋智慧的数学大神Minka, T.P.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做研究时找出了让PCA用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estimation)自选超参数的方法,输入“mle”作为n_components的参数输入,就可以调用这种方法。
pca_mle = PCA(n_components="mle")
pca_mle = pca_mle.fit(X)
X_mle = pca_mle.transform(X) X_mle
#可以发现,mle为我们自动选择了3个特征 pca_mle.explained_variance_ratio_.sum()
#得到了比设定2个特征时更高的信息含量,对于鸢尾花这个很小的数据集来说,3个特征对应这么高的信息含量,并不
需要去纠结于只保留2个特征,毕竟三个特征也可以可视化
3 按信息量占比选超参数
输入[0,1]之间的浮点数,并且让参数svd_solver =='full',表示希望降维后的总解释性方差占比大于n_components指定的百分比,即是说,希望保留百分之多少的信息量。
比如说,如果我们希望保留97%的信息量,就可以输入n_components = 0.97,PCA会自动选出能够让保留的信息量超过97%的特征数量。
pca_f = PCA(n_components=0.97,svd_solver="full")
pca_f = pca_f.fit(X)
X_f = pca_f.transform(X) pca_f.explained_variance_ratio_
机器学习实战基础(二十二):sklearn中的降维算法PCA和SVD(三) PCA与SVD 之 重要参数n_components的更多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实战基础(十二):sklearn中的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五) 数据预处理 Preprocessing & Impute 之 处理分类特征:处理连续性特征 二值化与分段
处理连续性特征 二值化与分段 sklearn.preprocessing.Binarizer根据阈值将数据二值化(将特征值设置为0或1),用于处理连续型变量.大于阈值的值映射为1,而小于或等于阈值的值 ...
- 机器学习实战基础(二十):sklearn中的降维算法PCA和SVD(一) 之 概述
概述 1 从什么叫“维度”说开来 我们不断提到一些语言,比如说:随机森林是通过随机抽取特征来建树,以避免高维计算:再比如说,sklearn中导入特征矩阵,必须是至少二维:上周我们讲解特征工程,还特地提 ...
- 机器学习实战基础(二十四):sklearn中的降维算法PCA和SVD(五) PCA与SVD 之 重要接口inverse_transform
重要接口inverse_transform 在上周的特征工程课中,我们学到了神奇的接口inverse_transform,可以将我们归一化,标准化,甚至做过哑变量的特征矩阵还原回原始数据中的特征矩阵 ...
- 机器学习实战基础(二十五):sklearn中的降维算法PCA和SVD(六) 重要接口,参数和属性总结
到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对PCA的讲解.我们讲解了重要参数参数n_components,svd_solver,random_state,讲解了三个重要属性:components_, explained_ ...
- 机器学习实战基础(二十三):sklearn中的降维算法PCA和SVD(四) PCA与SVD 之 PCA中的SVD
PCA中的SVD 1 PCA中的SVD哪里来? 细心的小伙伴可能注意到了,svd_solver是奇异值分解器的意思,为什么PCA算法下面会有有关奇异值分解的参数?不是两种算法么?我们之前曾经提到过,P ...
- 机器学习实战基础(二十一):sklearn中的降维算法PCA和SVD(二) PCA与SVD 之 降维究竟是怎样实现
简述 在降维过程中,我们会减少特征的数量,这意味着删除数据,数据量变少则表示模型可以获取的信息会变少,模型的表现可能会因此受影响.同时,在高维数据中,必然有一些特征是不带有有效的信息的(比如噪音),或 ...
- 机器学习实战基础(二十七):sklearn中的降维算法PCA和SVD(八)PCA对手写数字数据集的降维
PCA对手写数字数据集的降维 1. 导入需要的模块和库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 ...
- 机器学习实战基础(十四):sklearn中的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七)特征选择 之 Filter过滤法(一) 方差过滤
Filter过滤法 过滤方法通常用作预处理步骤,特征选择完全独立于任何机器学习算法.它是根据各种统计检验中的分数以及相关性的各项指标来选择特征 1 方差过滤 1.1 VarianceThreshold ...
- 机器学习实战基础(十):sklearn中的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三) 数据预处理 Preprocessing & Impute 之 缺失值
缺失值 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中所使用的数据,永远不可能是完美的.很多特征,对于分析和建模来说意义非凡,但对于实际收集数据的人却不是如此,因此数据挖掘之中,常常会有重要的字段缺失值很多,但又不能舍弃字段的 ...
随机推荐
- (七)MySQL常见的数据类型、约束和标识列
一.MySQL常见数据类型 1.数值型: ①整型:tinyint.smllint.mediumint.int/integer.bigint 图源:尚硅谷李玉婷 案例1:关键表格teacher,分别添加 ...
- Codeforces Round #561 (Div. 2) A Tale of Two Lands 【二分】
A Tale of Two Lands 题目链接(点击) The legend of the foundation of Vectorland talks of two integers xx and ...
- Java——几点重要知识笔记(一)
学了Java有一段时间了,自认为有一些基础知识比较重要,因此记下来共享,不喜勿喷. 一.标识符 (1)定义:在Java语言中,凡是对类,方法,变量,包,参数等命名时,所使用的字符序列 (2)包含的内容 ...
- 几款一元单片机对比:CMS8S5880、STM8S003、N76E003
大概17年开始,STM8S003的价格被贸易商炒货,变得很不稳定,一度上涨到2~3元,因为市场需求大增,小家电.无线充和一些简单功能的产品,本人就有在空气净化器.433M触摸开关.数据收发模块.红外控 ...
- cb27a_c++_STL_算法_最小值和最大值
cb27a_c++_STL_算法_最小值和最大值min_element(b,e) b--begin(), e--end()min_element(b,e,op). op:函数,函数对象,一元谓词.ma ...
- Flutter学习笔记(35)--通知Notification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Flutter学习笔记(35)--通知Notification 通知的NotificationListener和我们之前写的事件的Listener一样,都是功能性的组件,而且也都 ...
- for, for in, for of, map, forEach 循环的区别:
for, for in, for of, map, forEach 循环的区别: for 遍历数组: //对象遍历数组 var arr = [ {Monday: '星期一', Tuesday: ' ...
- 谈谈我对C# 多态的理解
面向对象三要素:封装.继承.多态. 封装和继承,这两个比较好理解,但要理解多态的话,可就稍微有点难度了.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多态的理解. 我们应该经常会看到面试题目:请谈谈对多态的理解. 其实呢,多态非 ...
- FreeSql.Generator命令行代码生成器是如何实现的
目录 FreeSql介绍 FreeSql.Generator RazorEngine.NetCore 源码解析 FreeSql.Tools FreeSql FreeSql 是功能强大的对象关系映射技术 ...
- 阿里巴巴--mysql中Mysql模糊查询like效率,以及更高效的写法
在使用msyql进行模糊查询的时候,很自然的会用到like语句,通常情况下,在数据量小的时候,不容易看出查询的效率,但在数据量达到百万级,千万级的时候,查询的效率就很容易显现出来.这个时候查询的效率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