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温习C语言,看的书是《C primer Plus》,忽然想起来以前在参加数学建模的时候,用过的一些智能算法,比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蚁群算法等等。当时是使用MATLAB来实现的,而且有些MATLAB自带了工具箱,当时有些只是利用工具箱求最优解问题,没有自己动手亲自去实现一遍,现在都忘的差不多了。我觉得那样层次实在是很浅,没有真正理解算法的核心思想。本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我决定现在重新复习一遍算法,然后手工用C语言重新实现一遍。说做就做,我第一个实现的算法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粒子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等相比,至少我自己觉得实现要简单一些)。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启发式算法和智能算法。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等都是从传统的搜索算法演变而来的启发式算法。启发式算法(heuristic algorithm)是相对于最优化算法提出的。一个问题的最优算法求得该问题每个实例的最优解。启发式算法可以这样定义:一个基于直观或经验构造的算法,在可接受的花费(指计算时间和空间)下给出待解决组合优化问题每一个实例的一个可行解,该可行解与最优解的偏离程度一般不能被预计,但是通常情况下启发式算法可以给出接近最优解的不错的解,但是无法保证每次它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近似解。启发式算法中有一类被称之为智能算法,所谓"智能"二字,指的是这种算法是通过模仿大自然中的某种生物或者模拟某种现象而抽象得到的算法,比如遗传算法就是模拟自然界生物自然选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得到的进化算法,粒子群是源于对于鸟类捕食行为的研究,而模拟退火算法则是根据物理学中固体物质的退火过程抽象得到的优化算法。智能算法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之后就一直发展迅速,除了传统的智能算法之外,近几年又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算法比如鱼群算法、蜂群算法等。

言归正传,下面来介绍今天的主角: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如下(参考《MATLAB智能算法30个案例分析》):

假设在一个D维的搜索空间中,由n个粒子组成的种群X=(X1,X2,..,Xn),其中第i个粒子表示为一个D维的向量Xi=(xi1,xi2,xiD),代表第i个粒子在D维搜索空间中的位置,亦代表问题的一个潜在解。根据目标函数即可以计算出每个粒子位置Xi对应的适应度值。第i个粒子的速度为Vi = (Vi1,Vi2,...,ViD),其个体极值为Pi=(Pi1,Pi2,...,PiD),种群的群体极值为Pg=(Pg1,Pg2,...,PgD)。在每次迭代的过程中,粒子通过个体极值和群体极值更新自身的速度和位置,即:

Vid(k+1)=w*Vid(k)+c1*r1*(Pid(k)-Xid(k))+c2*r2*(Pgd(k)-Xid(k))
Xid(k+1) = Xid(k) + Vid(k+1)
其中w为惯性权重,如果不考虑可以默认为1,后面还会再详细讨论w对于PSO的影响。d=1,2,..,D;i=1,2,...,n;k为当前迭代次数;Vid为粒子的速度;c1和c2是非负的常数,称为加速度因子;r1和r2是分布于[0,1]之间的随机数。为了防止粒子的盲目搜索,一般建议将其位置和速度限制在一定的区间内。

下面是我用C语言实现的求一个二元函数最大值的粒子群算法:

 /*
* 使用C语言实现粒子群算法(PSO)
* 参考自《MATLAB智能算法30个案例分析》
* update: 16/12/3
* 本例的寻优非线性函数为
* f(x,y) = sin(sqrt(x^2+y^2))/(sqrt(x^2+y^2)) + exp((cos(2*PI*x)+cos(2*PI*y))/2) - 2.71289
* 该函数有很多局部极大值点,而极限位置为(0,0),在(0,0)附近取得极大值
*/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math.h>
#include<time.h>
#define c1 1.49445 //加速度因子一般是根据大量实验所得
#define c2 1.49445
#define maxgen 300 // 迭代次数
#define sizepop 20 // 种群规模
#define popmax 2 // 个体最大取值
#define popmin -2 // 个体最小取值
#define Vmax 0.5 // 速度最大值
#define Vmin -0.5 //速度最小值
#define dim 2 // 粒子的维数
#define PI 3.1415926 //圆周率 double pop[sizepop][dim]; // 定义种群数组
double V[sizepop][dim]; // 定义种群速度数组
double fitness[sizepop]; // 定义种群的适应度数组
double result[maxgen]; //定义存放每次迭代种群最优值的数组
double pbest[sizepop][dim]; // 个体极值的位置
double gbest[dim]; //群体极值的位置
double fitnesspbest[sizepop]; //个体极值适应度的值
double fitnessgbest; // 群体极值适应度值
double genbest[maxgen][dim]; //每一代最优值取值粒子 //适应度函数
double func(double * arr)
{
double x = *arr; //x 的值
double y = *(arr+); //y的值
double fitness = sin(sqrt(x*x+y*y))/(sqrt(x*x+y*y)) + exp((cos(*PI*x)+cos(*PI*y))/) - 2.71289;
return fitness; }
// 种群初始化
void pop_init(void)
{
for(int i=;i<sizepop;i++)
{
for(int j=;j<dim;j++)
{
pop[i][j] = (((double)rand())/RAND_MAX-0.5)*; //-2到2之间的随机数
V[i][j] = ((double)rand())/RAND_MAX-0.5; //-0.5到0.5之间
}
fitness[i] = func(pop[i]); //计算适应度函数值
}
}
// max()函数定义
double * max(double * fit,int size)
{
int index = ; // 初始化序号
double max = *fit; // 初始化最大值为数组第一个元素
static double best_fit_index[];
for(int i=;i<size;i++)
{
if(*(fit+i) > max)
max = *(fit+i);
index = i;
}
best_fit_index[] = index;
best_fit_index[] = max;
return best_fit_index; }
// 迭代寻优
void PSO_func(void)
{
pop_init();
double * best_fit_index; // 用于存放群体极值和其位置(序号)
best_fit_index = max(fitness,sizepop); //求群体极值
int index = (int)(*best_fit_index);
// 群体极值位置
for(int i=;i<dim;i++)
{
gbest[i] = pop[index][i];
}
// 个体极值位置
for(int i=;i<sizepop;i++)
{
for(int j=;j<dim;j++)
{
pbest[i][j] = pop[i][j];
}
}
// 个体极值适应度值
for(int i=;i<sizepop;i++)
{
fitnesspbest[i] = fitness[i];
}
//群体极值适应度值
double bestfitness = *(best_fit_index+);
fitnessgbest = bestfitness; //迭代寻优
for(int i=;i<maxgen;i++)
{
for(int j=;j<sizepop;j++)
{
//速度更新及粒子更新
for(int k=;k<dim;k++)
{
// 速度更新
double rand1 = (double)rand()/RAND_MAX; //0到1之间的随机数
double rand2 = (double)rand()/RAND_MAX;
V[j][k] = V[j][k] + c1*rand1*(pbest[j][k]-pop[j][k]) + c2*rand2*(gbest[k]-pop[j][k]);
if(V[j][k] > Vmax)
V[j][k] = Vmax;
if(V[j][k] < Vmin)
V[j][k] = Vmin;
// 粒子更新
pop[j][k] = pop[j][k] + V[j][k];
if(pop[j][k] > popmax)
pop[j][k] = popmax;
if(pop[j][k] < popmin)
pop[j][k] = popmin;
}
fitness[j] = func(pop[j]); //新粒子的适应度值
}
for(int j=;j<sizepop;j++)
{
// 个体极值更新
if(fitness[j] > fitnesspbest[j])
{
for(int k=;k<dim;k++)
{
pbest[j][k] = pop[j][k];
}
fitnesspbest[j] = fitness[j];
}
// 群体极值更新
if(fitness[j] > fitnessgbest)
{
for(int k=;k<dim;k++)
gbest[k] = pop[j][k];
fitnessgbest = fitness[j];
}
}
for(int k=;k<dim;k++)
{
genbest[i][k] = gbest[k]; // 每一代最优值取值粒子位置记录
}
result[i] = fitnessgbest; // 每代的最优值记录到数组
}
} // 主函数
int main(void)
{
clock_t start,finish; //程序开始和结束时间
start = clock(); //开始计时
srand((unsigned)time(NULL)); // 初始化随机数种子
PSO_func();
double * best_arr;
best_arr = max(result,maxgen);
int best_gen_number = *best_arr; // 最优值所处的代数
double best = *(best_arr+); //最优值
printf("迭代了%d次,在第%d次取到最优值,最优值为:%lf.\n",maxgen,best_gen_number+,best);
printf("取到最优值的位置为(%lf,%lf).\n",genbest[best_gen_number][],genbest[best_gen_number][]);
finish = clock(); //结束时间
double duration = (double)(finish - start)/CLOCKS_PER_SEC; // 程序运行时间
printf("程序运行耗时:%lf\n",duration);
return ;
}

我运行C采用的是Ubuntu16 下的gcc编译器,运行结果截图如下:

多次运行结果差不多,基本每次都可以很接近最优解。而且发现C语言运行时间要远快于MATLAB实现(我记得MATLAB要用好几秒,这里就不贴MATLAB代码进行运行时间对比了),只需要耗时0.004秒左右。这里只讨论了基本的粒子群算法,后面一篇我还会对于粒子群的参数w进行详细的讨论,讨论不同的w参数的取法对于粒子群寻优能力的影响。

C语言实现粒子群算法(PSO)一的更多相关文章

  1. C语言实现粒子群算法(PSO)二

    上一回说了基本粒子群算法的实现,并且给出了C语言代码.这一篇主要讲解影响粒子群算法的一个重要参数---w.我们已经说过粒子群算法的核心的两个公式为: Vid(k+1)=w*Vid(k)+c1*r1*( ...

  2. 算法(三)粒子群算法PSO的介绍

    一.引言 在讲算法之前,先看两个例子: 例子一:背包问题,一个书包,一堆物品,每个物品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体积,装满书包,使得装的物品价值最大. 例子二:投资问题,n个项目,第i个项目投资为ci 收益为p ...

  3. 【比较】粒子群算法PSO 和 遗传算法GA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目录 PSO和GA的相同点 PSO和GA不同点 粒子群算法(PSO)和遗传算法(GA)都是优化算法,都力图在自然特性的基础上模拟个体种群的适应性,它们都采用一定的变换规则通过搜索空间求解. PSO和G ...

  4. 粒子群算法-PSO

    粒子群优化算法 1. 背景知识 1995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Kennedy和电气工程师Eberhart共同提出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PSO算 ...

  5. 粒子群算法(PSO)算法解析(简略版)

    粒子群算法(PSO) 1.粒子群算法(PSO)是一种基于群体的随机优化技术: 初始化为一组随机解,通过迭代搜寻最优解. PSO算法流程如图所示(此图是从PPT做好,复制过来的,有些模糊) 2.PSO模 ...

  6. 粒子群算法(PSO)

    这几天看书的时候看到一个算法,叫粒子群算法,这个算法挺有意思的,下面说说我个人的理解: 粒子群算法(PSO)是一种进化算法,是一种求得近似最优解的算法,这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可能会达到O(n!),得到的 ...

  7. 粒子群算法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转贴收藏)

    粒子群算法(1)----粒子群算法简介 http://blog.csdn.net/niuyongjie/article/details/1569671 粒子群算法(2)----标准的粒子群算法 htt ...

  8. 基于粒子群算法求解求解TSP问题(JAVA)

    一.TSP问题 TSP问题(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即旅行商问题,又译为旅行推销员问题.货郎担问题,是数学领域中著名问题之一.假设有一个旅行商人要拜访n个城市,他必须选 ...

  9. 【智能算法】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超详细解析+入门代码实例讲解

    喜欢的话可以扫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哦,更多精彩尽在微信公众号[程序猿声] 01 算法起源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是一种进化计算技术(evolutionary computation),1995 年由E ...

随机推荐

  1. 20145218&20145240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实验三 实时系统的移植

    课程: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 班级:1452 姓名:(按贡献大小排名)刘士嘉 张晓涵 学号:(按贡献大小排名)20145240 20145218 指导教师:娄嘉鹏 实验日期:2016.11.17 实验时 ...

  2. css table-cell实现图文排列水平对齐

    今天遇到一个样式:图文两列排列. 由于图片大小固定,于是就想到了用table-cell实现.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 ...

  3. angularJS 2.0 开发的简单dome

    与其说这是一个demo,不如说是一个与高手的讨教过程.虽然demo出来了,可其中有些问题我还是不太明白,如果有angularjs2.0的大神,请进来指导一番,~~~~~不甚感激. 说明第一点:我采用的 ...

  4. 《JAVA与模式》之单例模式

    在阎宏博士的<JAVA与模式>一书中开头是这样描述单例模式的: 作为对象的创建模式,单例模式确保某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而且自行实例化并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这个类称为单例类. 单例模式的 ...

  5. 51nod 1622 集合对[算法马拉松19 C]

    题目链接:https://www.51nod.com/contest/problem.html#!problemId=1622 第一次参加算法马拉松,我就是去看大神们疯狂秒题,然后感受绝望的orz.. ...

  6. iOS -初识UIKit

    UIKit框架:UI界面上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对象 一张图片是UIimageView对象 一段文字是一个UILabei对象 一个按钮是一个UIButton对象 搭建UI界面的步骤 利用类创建对象 将对象 ...

  7. Socket通信 简单实现私聊、群聊(dos命令下)

    很久以前的一个Demo,这里服务器只做转发功能,根据ID地址和端口号来标识身份,群聊和私聊只是简单实现, 服务器代码如下: import java.util.*; import java.io.*; ...

  8. POJ1635 树的最小表示

    /*zoj1990Subway Tree Systems题目大意:初始时站在树的根节点,若朝着远离根的方向走,记录“”,接近根的方向走记录“”.并且树的每一条边只能来回走一次(即向下和返回).一个合法 ...

  9. Linux开源系统对比Windows闭源系统的优势解析

    当我们听到linux的时候是不是觉得高大上的感觉呢?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听着学长们给我讲他们的大学的学习经历,先学习C语言.单片机.然后做一些项目,现在正学习linux操作系统,当我听到linux操作 ...

  10. 根据序列图像聚焦区域获取深度 Shape From Focus

    最为超新新新新鸟...我也不知道第一篇文章应该写什么..所以,把自己最近正在研究的东西报一下吧, 研究的东西其实也不算深奥,就是对一个图像序列中的每张图像进行检测,发现每张图片的聚焦清晰区域,找到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