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CP协议

  TCP是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eg:打电话)、传输效率低全双工通信(发送缓存&接收缓存)、面向字节流。使用TCP的应用:Web浏览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程序。

二、基于TCP的socket模块

  socket通常称为“套接字”,用于描述IP地址和端口,是一个通信链的句柄,应用程序通常通过“套接字”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应答网络请求。

  服务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090)) #把地址绑定到套接字
sk.listen() #监听链接
conn,addr = sk.accept() #接受客户端链接
ret = conn.recv(1024) #接收客户端信息
print(ret) #打印客户端信息
conn.send(b'hi') #向客户端发送信息
conn.close() #关闭客户端套接字
sk.close() #关闭服务器套接字(可选)

  客户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 创建客户套接字
sk.connect(('127.0.0.1',8090)) # 尝试连接服务器
sk.send(b'hello!')
ret = sk.recv(1024) # 对话(发送/接收)
print(ret)
sk.close() # 关闭客户套接字

  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

  解决方法是:

#加入一条socket配置,重用ip和端口
import socket
from socket import SOL_SOCKET,SO_REUSEADDR
sk = socket.socket()
sk.setsockopt(SOL_SOCKET,SO_REUSEADDR,1) #就是它,在bind前加
sk.bind(('127.0.0.1',8898)) #把地址绑定到套接字
sk.listen() #监听链接
conn,addr = sk.accept() #接受客户端链接
ret = conn.recv(1024) #接收客户端信息
print(ret) #打印客户端信息
conn.send(b'hi') #向客户端发送信息
conn.close() #关闭客户端套接字
sk.close() #关闭服务器套接字(可选)

三、粘包问题

  同时执行多条命令之后,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只有一部分,在执行其他命令的时候又接收到之前执行的另外一部分结果,这种显现就是黏包

  客户端:

import json
import socket
import struct client = socket.socket()
client.connect(('127.0.0.1',8080)) while True:
msg = input('>>>:').encode()
if len(msg) == 0: continue
client.send(msg)
# 先接收字典报头
header_dict = client.recv(4)
# 解析报头,获取字典的长度
dict_size = struct.unpack('i',header_dict)[0]
# 接收字典数据
dict_bytes = client.recv(dict_size)
dict_json = json.loads(dict_bytes.decode('utf-8'))
# 从字典中获取信息
print(dict_json)
recv_size = 0
real_data = b''
while recv_size < dict_json.get('file_size'):
data = client.recv(1024)
real_data += data
recv_size += len(data)
print(real_data.decode('gbk'))

  服务端:

import json
import subprocess
import struct
import socket server = socket.socket()
server.bind(('127.0.0.1',8080))
server.listen(5) while True:
conn,adrr = server.accept()
while True:
try:
cmd = conn.recv(1024)
if len(cmd) == 0:break
cmd = cmd.decode('utf-8')
obj = subprocess.Popen(cmd,shell=True,stdout=subprocess.PIPE,stderr=subprocess.PIPE)
res = obj.stdout.read()+obj.stderr.read()
d = {'name':'json','file_size':len(res),'info':'guygyuygu'}
json_d = json.dumps(d)
# 先制作一个字典的报头
header = struct.pack('i',len(json_d))
# 发送字典报头
conn.send(header)
# 发送字典
conn.send(json_d.encode('utf-8'))
# 发送真实数据
conn.send(res)
except ConnectionResetError:
break
conn.close()

  TCP协议拆包机制:

  当发送端缓冲区的长度大于网卡的MTU时,tcp会将这次发送的数据拆成几个数据包发送出去。 MTU是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上传送的最大数据包。MTU的单位是字节。 大部分网络设备的MTU都是1500。如果本机的MTU比网关的MTU大,大的数据包就会被拆开来传送,这样会产生很多数据包碎片,增加丢包率,降低网络速度。

  面向通信特点和Nagle算法: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来了,必须提供科学的拆包机制。 即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 对于空消息:tcp是基于数据流的,于是收发的消息不能为空,这就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添加空消息的处理机制,防止程序卡住,而udp是基于数据报的,即便是你输入的是空内容(直接回车),也可以被发送,udp协议会帮你封装上消息头发送过去。 可靠黏包的tcp协议:tcp的协议数据不会丢,没有收完包,下次接收,会继续上次继续接收,己端总是在收到ack时才会清除缓冲区内容。数据是可靠的,但是会粘包。

  基于TCP协议粘包现象成因:

  发送端可以是一K一K地发送数据,而接收端的应用程序可以两K两K地提走数据,当然也有可能一次提走3K或6K数据,或者一次只提走几个字节的数据。也就是说,应用程序所看到的数据是一个整体,或说是一个流(stream),一条消息有多少字节对应用程序是不可见的,因此TCP协议是面向流的协议,这也是容易出现粘包问题的原因。而UDP是面向消息的协议,每个UDP段都是一条消息,应用程序必须以消息为单位提取数据,不能一次提取任意字节的数据,这一点和TCP是很不同的。怎样定义消息呢?可以认为对方一次性write/send的数据为一个消息,需要明白的是当对方send一条信息的时候,无论底层怎样分段分片,TCP协议层会把构成整条消息的数据段排序完成后才呈现在内核缓冲区。

  例如基于tcp的套接字客户端往服务端上传文件,发送时文件内容是按照一段一段的字节流发送的,在接收方看了,根本不知道该文件的字节流从何处开始,在何处结束

此外,发送方引起的粘包是由TCP协议本身造成的,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个TCP段。若连续几次需要send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个TCP段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就收到了粘包数据。

四、粘包问题的解决方案

  问题的根源在于接收端不知道发送端将要传输的字节流的长度,所以解决粘包问题的方法就是围绕,如何让发送端在发送数据前,把自己将要发送的字节流总大小让接收端知晓,然后接收端来个死循环,接收完所有的数据。

  程序运行速度远快于网络传输速度,所以在发送一段字节前先用send去发送该字节流长度,这种方式会放大网络延迟带来的性能损耗,我们可以借助模块来把可以要发送的数据长度转换成固定长度的字节,这样客户端在每次接收消息之前只要先接受这个固定长度字节的内容看看接下来要接收的信息的大小,最终接收的数据只要达到这个数值就停止,就能刚好不多不少的接收完整的数据,struct模块可以把一个类型转化为固定长度的bytes

import json,struct
#假设通过客户端上传1T:1073741824000的文件a.txt #为避免粘包,必须自定制报头
header={'file_size':1073741824000,'file_name':'/a/b/c/d/e/a.txt','md5':'8f6fbf8347faa4924a76856701edb0f3'} #1T数据,文件路径和md5值 #为了该报头能传送,需要序列化并且转为bytes
head_bytes=bytes(json.dumps(header),encoding='utf-8') #序列化并转成bytes,用于传输 #为了让客户端知道报头的长度,用struck将报头长度这个数字转成固定长度:4个字节
head_len_bytes=struct.pack('i',len(head_bytes)) #这4个字节里只包含了一个数字,该数字是报头的长度 #客户端开始发送
conn.send(head_len_bytes) #先发报头的长度,4个bytes
conn.send(head_bytes) #再发报头的字节格式
conn.sendall(文件内容) #然后发真实内容的字节格式 #服务端开始接收
head_len_bytes=s.recv(4) #先收报头4个bytes,得到报头长度的字节格式
x=struct.unpack('i',head_len_bytes)[0] #提取报头的长度 head_bytes=s.recv(x) #按照报头长度x,收取报头的bytes格式
header=json.loads(json.dumps(header)) #提取报头 #最后根据报头的内容提取真实的数据,比如
real_data_len=s.recv(header['file_size'])
s.recv(real_data_len)

五、socketserver

import socketserver
class Myserver(socketserver.BaseRequestHandler):
def handle(self):
self.data = self.request.recv(1024).strip()
print("{} wrote:".format(self.client_address[0]))
print(self.data)
self.request.sendall(self.data.upper()) if __name__ == "__main__":
HOST, PORT = "127.0.0.1", 9999 # 设置allow_reuse_address允许服务器重用地址
socketserver.TCPServer.allow_reuse_address = True
# 创建一个server, 将服务地址绑定到127.0.0.1:9999
server = socketserver.TCPServer((HOST, PORT),Myserver)
# 让server永远运行下去,除非强制停止程序
server.serve_forever()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HOST, PORT = "127.0.0.1", 9999
data = "hello" # 创建一个socket链接,SOCK_STREAM代表使用TCP协议
with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as sock:
sock.connect((HOST, PORT)) # 链接到客户端
sock.sendall(bytes(data + "\n", "utf-8")) # 向服务端发送数据
received = str(sock.recv(1024), "utf-8")# 从服务端接收数据 print("Sent: {}".format(data))
print("Received: {}".format(received)) client

  

 

 

  

#加入一条socket配置,重用ip和端口
import socket
from socket import SOL_SOCKET,SO_REUSEADDR
sk = socket.socket()
sk.setsockopt(SOL_SOCKET,SO_REUSEADDR,1) #就是它,在bind前加
sk.bind(('127.0.0.1',8898)) #把地址绑定到套接字
sk.listen() #监听链接
conn,addr = sk.accept() #接受客户端链接
ret = conn.recv(1024) #接收客户端信息
print(ret) #打印客户端信息
conn.send(b'hi') #向客户端发送信息
conn.close() #关闭客户端套接字
sk.close() #关闭服务器套接字(可选)

网络编程之socket模块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网络编程之socket

    网络编程之socket socket:在网络编程中的一个基本组件,也称套接字. 一个套接字就是socket模块中的socket类的一个实例. 套接字包括两个: 服务器套接字和客户机套接字 套接字的实例 ...

  2. [网络编程之Socket套接字介绍,套接字工作流程,基于TCP协议的套接字程序]

    [网络编程之Socket套接字介绍,套接字工作流程,基于TCP协议的套接字程序] 为何学习socket套接字一定要先学习互联网协议: 1.首先:要想开发一款自己的C/S架构软件,就必须掌握socket ...

  3. 网络编程之Socket & ServerSocket

    网络编程之Socket & ServerSocket Socket:网络套接字,网络插座,建立网络通信连接至少要一对端口号(socket).socket本质是编程接口(API),对TCP/IP ...

  4. GO语言的进阶之路-网络编程之socket

    GO语言的进阶之路-网络编程之socket 作者:尹正杰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谢绝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一.什么是socket; 在说socket之前,我们要对两个概念要有所了解,就是IP和端口 ...

  5. [深入浅出Cocoa]iOS网络编程之Socket

    http://blog.csdn.net/kesalin/article/details/8798039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目录(?)[+]   [深入浅出Co ...

  6. 网络编程之Socket代码实例

    网络编程之Socket代码实例 一.基本Socket例子 Server端: # Echo server program import socket HOST = '' # Symbolic name ...

  7. Python网络编程之socket应用

    1 引言 本篇主要对Python下网络编程中用到的socket模块进行初步总结.首先从网络基础理论出发,介绍了TCP协议和UDP协议:然后总结了socket中的常用函数:最后通过实际代码展示基本函数的 ...

  8. python 网络编程之socket开发和socketserver模块

    一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 1.硬件C/S架构(打印机) 2.软件C/S架构 互联网中处处是C/S架构 如黄色网站是服务端,你的浏览器是客户端(B/S架构也是C/S架构的一种) 腾讯作为服务端为你提供视频 ...

  9. Python自动化运维之15、网络编程之socket、socketserver、select、twisted

    一.TCP/IP相关知识 TCP/UDP提供进程地址,两个协议互不干扰的独自的协议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的协议,通信 ...

随机推荐

  1. OpenResty 社区王院生:APISIX 的高性能实践

    2019 年 7 月 6 日,OpenResty 社区联合又拍云,举办 OpenResty × Open Talk 全国巡回沙龙·上海站,OpenResty 软件基金会联合创始人王院生在活动上做了&l ...

  2. helm安装kafka集群并测试其高可用性

    介绍 Kafka是由Apache软件基金会开发的一个开源流处理平台,由Scala和Java编写.Kafka是一种高吞吐量的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它可以处理消费者在网站中的所有动作流数据. 这种动作( ...

  3. net core WebApi——文件分片下载

    目录 前言 开始 测试 小结 @ 前言 上一篇net core WebApi--文件分片上传与跨域请求处理介绍完文件的上传操作,本来是打算紧接着写文件下载,中间让形形色色的事给耽误的,今天还是抽个空整 ...

  4. 利用WxJava实现网站集成微信登录功能,核心代码竟然不超过10行

    最近网站PC端集成微信扫码登录,踩了不少坑,在此记录下实现过程和注意事项. 本文目录 一.微信开放平台操作步骤1.创建“网站应用”2.获取AppID和AppSecret二.开发指南三.开发实战1.po ...

  5. Filter(过滤器)(有待补充)

    Filter(过滤器) 一.Filter(过滤器)简介 Filter 的基本功能是对 Servlet 容器调用 Servlet 的过程进行拦截,从而在 Servlet 进行响应处理的前后实现一些特殊的 ...

  6. Linux shell 内部命令与外部命令有什么区别以及怎么辨别

    内部命令实际上是shell程序的一部分,其中包含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linux系统命令,这些命令由shell程序识别并在shell程序内部完成运行,通常在linux系统加载运行时shell就被加载并驻留 ...

  7. Jmeter 从数据库查询多个字段,依次传给登录接口怎么实现?

    问题背景: 博文“Jmeter 如何把数据库的数据依次获取作为参数传入下一个请求?附栗子”某天有人留言如下: 看了下当时写的文章,如果从数据库查询多个字段,依次传给登录接口,确实不能合理实现,所以,特 ...

  8. C#开发BIMFACE系列18 服务端API之获取模型数据3:获取构件属性

    系列目录     [已更新最新开发文章,点击查看详细] 本篇主要介绍如何获取单文件/模型下单个构建的属性信息. 请求地址:GET https://api.bimface.com/data/v2/fil ...

  9. JavaScript入门之AJAX:原生ajax

    背景 传统的Web应用允许用户端填写表单(form),当提交表单时就向网页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服务器接收并处理传来的表单,然后送回一个新的网页,但这个做法浪费了许多带宽,因为在前后两个页面中的大部分H ...

  10. 【CF1137C】 Museums Tour 拆点+缩点

    https://codeforc.es/contest/1137/problem/C # 题意 给你n个点,每个点有k天博物馆开放时间的安排表. 有m条单向道路,走过一条边需要一个晚上,经过后就是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