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滑动窗口控制流量的原理
TCP的滑动窗口机制
TCP这个协议是网络中使用的比较广泛,他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既然是一个可靠的传输协议就需要对数据进行确认。TCP协议里窗口机制有2种:一种是固定的窗口大小;一种是滑动的窗口。这个窗口大小就是我们一次传输几个数据。对所有数据帧按顺序赋予编号,发送方在发送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个发送窗口,只有落在发送窗口内的帧才允许被发送;同时接收方也维持着一个接收窗口,只有落在接收窗口内的帧才允许接收。这样通过调整发送方窗口和接收方窗口的大小可以实现流量控制。
TCP滑动窗口技术通过动态改变窗口大小来调节两台主机间数据传输。每个TCP/IP主机支持全双工数据传输,因此TCP有两个滑动窗口:一个用于接收数据,另一个用于发送数据。TCP使用肯定确认技术,其确认号指的是下一个所期待的字节。 假定发送方设备以每一次三个数据包的方式发送数据,也就是说,窗口大小为3。发送方发送序列号为1、2、3的三个数据包,接收方设备成功接收数据包,用序列号4确认。发送方设备收到确认,继续以窗口大小3发送数据。当接收方设备要求降低或者增大网络流量时,可以对窗口大小进行减小或者增加,本例降低窗口大小为2,每一次发送两个数据包。当接收方设备要求窗口大小为0,表明接收方已经接收了全部数据,或者接收方应用程序没有时间读取数据,要求暂停发送。发送方接收到携带窗口号为0的确认,停止这一方向的数据传输。
我们可以看下面一张图来分析一下固定窗口大小有什么问题。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假设窗口的大小是1,也是就每次只能发送一个数据只有接受方对这个数据进行确认了以后才能发送第2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发送方每发送一个数据接受方就要给发送方一个ACK对这个数据进行确认。只有接受到了这个确认数据以后发送方才能传输下个数据。 这样我们考虑一下如果说窗口过小,那么当传输比较大的数据的时候需要不停的对数据进行确认,这个时候就会造成很大的延迟。如果说窗口的大小定义的过大。我们假设发送方一次发送100个数据。但是接收方只能处理50个数据。这样每次都会只对这50个数据进行确认。发送方下一次还是发送100个数据,但是接受方还是只能处理50个数据。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数据来拥塞我们的链路。所以我们就引入了滑动窗口机制,窗口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我们之间的链路的带宽的大小,这个时候链路是否拥护塞。接受方是否能处理这么多数据了。
我们看看滑动窗口是如何工作的。我们看下面几张图。
首先是第一次发送数据这个时候的窗口大小是根据链路带宽的大小来决定的。我们假设这个时候窗口的大小是3。这个时候接受方收到数据以后会对数据进行确认告诉发送方我下次希望手到的是数据是多少。这里我们看到接收方发送的ACK=3(这是发送方发送序列2的回答确认,下一次接收方期望接收到的是3序列信号)。这个时候发送方收到这个数据以后就知道我第一次发送的3个数据对方只收到了2个。就知道第3个数据对方没有收到。下次在发送的时候就从第3个数据开始发。这个时候窗口大小就变成了2 。
这个时候发送方发送2个数据。
看到接收方发送的ACK是5就表示他下一次希望收到的数据是5,发送方就知道我刚才发送的2个数据对方收了这个时候开始发送第5个数据。
这就是滑动窗口的工作机制,当链路变好了或者变差了这个窗口还会发生变话,并不是第一次协商好了以后就永远不变了。
滑动窗口协议
滑动窗口协议,是TCP使用的一种流量控制方法。该协议允许发送方在停止并等待确认前可以连续发送多个分组。由于发送方不必每发一个分组就停下来等待确认,因此该协议可以加速数据的传输。
只有在接收窗口向前滑动时(与此同时也发送了确认),发送窗口才有可能向前滑动。
收发两端的窗口按照以上规律不断地向前滑动,因此这种协议又称为滑动窗口协议。
当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都等于1时,就是停止等待协议。
TCP滑动窗口控制流量的原理的更多相关文章
- TCP 滑动窗口的简介
TCP 滑动窗口的简介 POSTED BY ADMIN ON AUG 1, 2012 IN FLOWS34ARTICLES | 0 COMMENTS TCP的滑动窗口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提供TCP的可 ...
- TCP 滑动窗口
滑动窗口协议 流量控制方法 PUSH 慢启动 隔一个报文段确认"的策略实际就是因为 delayed ack,同时接收到两个待确认的ACK包时,就立即发送确认包. 滑动窗口实例 解 ...
- tcp滑动窗口详解(2)
http://blog.csdn.net/yujun00/article/details/636495 ARQ与滑动窗口概念 滑动窗口协议,是TCP使用的一种流量控制方法.该协议允许发送方在停止并等 ...
- TCP滑动窗口与回退N针协议
[转]TCP 滑动窗口协议/1比特滑动窗口协议/后退n协议/选择重传协议 2014-1-5阅读884 评论0 本文转自 http://www.cnblogs.com/ulihj/archive/201 ...
- TCP 滑动窗口和 拥塞窗口
转http://coolshell.cn/articles/11609.html 滑动窗口 -- 表征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接收能力 拥塞窗口-- 表征中间设备的传输能力 TCP滑动窗口 需要说明一下,如果 ...
- TCP滑动窗口(发送窗口和接受窗口)
TCP窗口机制 TCP header中有一个Window Size字段,它其实是指接收端的窗口,即接收窗口.用来告知发送端自己所能接收的数据量,从而达到一部分流控的目的. 其实TCP在整个发送过程中, ...
- [转]TCP滑动窗口详解
TCP滑动窗口详解 http://lyjdamzwf.blog.163.com/blog/static/75206837201193373226/ TCP滑动窗口(Sliding Window) ...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下):UDP与TCP报头解析、TCP滑动窗口、TCP拥塞控制详解
第六章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下) 上一篇文章对传输层的寻址方式.功能.以及流量控制方法做了简短的介绍,这一部分将介绍传输层最重要的两个实例:TCP协议和UDP协议,看一看之前描述的 ...
- 彻底搞通TCP滑动窗口
在我们当初学习网络编程的时候,都接触过TCP,在TCP中,对于数据传输有各种策略,比如滑动窗口.拥塞窗口机制,又比如慢启动.快速恢复.拥塞避免等.通过本文,我们将了解滑动窗口在TCP中是如何使用的. ...
随机推荐
- Solr与MongoDB集成,实时增量索引
Solr与MongoDB集成,实时增量索引 一. 概述 大量的数据存储在MongoDB上,需要快速搜索出目标内容,于是搭建Solr服务. 另外一点,用Solr索引数据后,可以把数据用在不同的项目当中, ...
- Windows Serer 2003 配置手册 – 创建Active Dictionary域
域与工作组的关系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域和工作组联系起来理解,在工作组上你一切的设置在本机上进行包括各种策略,用户登录也是登录在本机的,密码是放在本机的数据库来验证的.而如果你的计算机加入域的话,各种策略 ...
- Quartz表达式生成器
Java版的Quartz表达式生成器,同时适用于Quartz.net(免费下载) Quartz是OpenSymphony开源组织在Job scheduling领域又一个开源项目,它可以与J2EE与J2 ...
- 《C++游戏开发》笔记十二 战争迷雾:初步实现
本系列文章由七十一雾央编写,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blog.csdn.net/u011371356/article/details/9475979 作者:七十一雾央 新浪微博:http:/ ...
- Dispose模式
Dispose模式 Dispose模式是.NET中很基础也很重要的一个模式,今天重新复习一下相关的东西并记录下来. 什么是Dispose模式? 什么时候我们该为一个类型实现Dispose模式 使用Di ...
- python JSON API duckduckgo search engine 使用duckduckgo API 尝试搜索引擎
The duckduckgo.com's search engine is very neat to use. Acutally it has many things to do with other ...
- asp.net通用查询模块设计
asp.net通用查询模块设计 前言 自从上次狂喷了devexpress for asp.net面向互联网的app的各种不合理,好像骂的dev无处容身了,不过说实话,dev在做互联网的app时,生成的 ...
- Codeforces Round #193 (Div. 2)
题目地址: http://codeforces.com/contest/332 第一题:题目又臭又长,读了好长时间才读懂. n个人,你是0号,从0开始到n-1循环做动作,只要你前面三个人动作一样,你就 ...
- ZOJ 1204 一个集合能组成多少个等式
Additive equations Time Limit : 20000/10000ms (Java/Other) Memory Limit : 65536/32768K (Java/Other ...
- 【stanford C++】字符串(String)与流(Stream)
字符串(String)与流(Stream) 一.C++中字符串(String) 字符串(String):就是(可能是空的)字符序列. C++中的字符串在概念上和Java中的字符串类似. C++字符串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