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型

在并发编程中使用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式能够解决绝大多数并发问题。该模式通过平衡生产线程和消费线程的工作能力来提高程序的整体处理数据的速度。

二. 为什么要使用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式

在线程世界里,生产者就是生产数据的线程,消费者就是消费数据的线程。在多线程开发当中,如果生产者处理速度很快,而消费者处理速度很慢,那么生产者就必须等待消费者处理完,才能继续生产数据。同样的道理,如果消费者的处理能力大于生产者,那么消费者就必须等待生产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引入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式。

三. 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是通过一个容器来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强耦合问题。生产者和消费者彼此之间不直接通讯,而通过阻塞队列来进行通讯,所以生产者生产完数据之后不用等待消费者处理,直接扔给阻塞队列,消费者不找生产者要数据,而是直接从阻塞队列里取,阻塞队列就相当于一个缓冲区,平衡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处理能力。

四. 基于队列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Queue,Process
import time def pro(p):
for i in range(3):
res = "包子%s" %i
time.sleep(2)
print("生产者生产了: %s" %res)
p.put(res) def con(p):
while True:
res = p.get()
time.sleep(1)
print("消费者吃了%s"%res) if __name__ == '__main__':
#容器,一个队列
p =Queue() #生产者们(可以有多个生产者)
p1 = Process(target=pro,args=(p,)) #消费者们,也可以有多个
c1 = Process(target=con,args=(p,)) # 启动
p1.start()
c1.start()
print("主进程...")

队列形式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此时的问题是主进程永远不会结束,原因是:生产者p在生产完后就结束了,但是消费者c在取空了q之后,则一直处于死循环中且卡在q.get()这一步。解决方式无非是让生产者在生产完毕后,往队列中再发一个结束信号,这样消费者在接收到结束信号后就可以break出死循环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Queue,Process
import time def pro(p):
for i in range(3):
res = "包子%s" %i
time.sleep(2)
print("生产者生产了: %s" %res)
p.put(res) def con(p):
while True:
res = p.get()
if res == None: #在这里判断,如果最后的数据是None就退出
break
time.sleep(1)
print("消费者吃了%s"%res) if __name__ == '__main__':
#容器,一个队列
p =Queue() #生产者们(可以有多个生产者)
p1 = Process(target=pro,args=(p,)) #消费者们,也可以有多个
c1 = Process(target=con,args=(p,)) # 启动
p1.start()
c1.start()
p1.join()
p.put(None) #在确保生产者运行结束后,我们往队列里放入一个None,然在消费者里做一个判断
print("主进程...")

优化版消费者生产者模型

Joinablequeue:

  JoinableQueue([maxsize])

这就像是一个Queue对象,但队列允许项目的使用者通知生成者项目已经被成功处理。通知进程是使用共享的信号和条件变量来实现的。
参数介绍:maxsize是队列中允许最大项数,省略则无大小限制。

方法介绍

  JoinableQueue的实例p除了与Queue对象相同的方法之外还具有:
  q.task_done():使用者使用此方法发出信号,表示q.get()的返回项目已经被处理。如果调用此方法的次数大于从队列中删除项目的数量,将引发ValueError异常
  q.join():生产者调用此方法进行阻塞,直到队列中所有的项目均被处理。阻塞将持续到队列中的每个项目均调用q.task_done()方法为止

  基于JoinableQueue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JoinableQueue,Process
import time def pro(p):
for i in range(3):
res = "包子%s" %i
time.sleep(2)
print("生产者生产了: %s" %res)
p.put(res)
p.join() # 队列取空了.进程才算结束.那么c1进程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def con(p):
while True:
res = p.get()
if res == None:
break
time.sleep(1)
print("消费者吃了%s"%res)
p.task_done() if __name__ == '__main__':
#容器,一个队列
p =JoinableQueue() #生产者们(可以有多个生产者)
p1 = Process(target=pro,args=(p,)) #消费者们,也可以有多个
c1 = Process(target=con,args=(p,))
c1.daemon =True #c1设置成守护进程
# 启动
p1.start()
c1.start()
p1.join() print("主进程...")

p.join()本质是等待进程p执行完毕.在pro中使用q.join()表示等待队列执行完毕.队列只有全部取完的时候,才算执行完毕.

day 7-5 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Windows】用信号量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线程并发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1.两个进程对同一个内存资源进行操作,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消费者. 2.生产者往共享内存资源填充数据,如果区域满,则等待消费者消费数据. 3.消费者从共享内存资源取数据 ...

  2. 第23章 java线程通信——生产者/消费者模型案例

    第23章 java线程通信--生产者/消费者模型案例 1.案例: package com.rocco; /** *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涉及到几个类 * 第一,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类,即主类 * 第二, ...

  3. Java里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型(Producer and Consumer Pattern in Java)

    生产者-消费者模型是多线程问题里面的经典问题,也是面试的常见问题.有如下几个常见的实现方法: 1. wait()/notify() 2. lock & condition 3. Blockin ...

  4. Java多线程15:Queue、BlockingQueue以及利用BlockingQueue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Queue是什么 队列,是一种数据结构.除了优先级队列和LIFO队列外,队列都是以FIFO(先进先出)的方式对各个元素进行排序的.无论使用哪种排序方式,队列的头都是调用remove()或poll()移 ...

  5. Java多线程14: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一种重要的模型,基于等待/通知机制.生产者/消费者模型描述的是有一块缓冲区作为仓库,生产者可将产品放入仓库,消费者可以从仓库中取出产品,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关注的是以下几个点: ...

  6. Java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在Java中线程同步的经典案例,不同线程对同一个对象同时进行多线程操作,为了保持线程安全,数据结果要是我们期望的结果. 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现象:对于公共数据data,初始值为0,多个 ...

  7. python_way ,day11 线程,怎么写一个多线程?,队列,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线程锁,缓存(memcache,redis)

    python11 1.多线程原理 2.怎么写一个多线程? 3.队列 4.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5.线程锁 6.缓存 memcache redis 多线程原理 def f1(arg) print(arg) ...

  8. 如何在 Java 中正确使用 wait, notify 和 notifyAll – 以生产者消费者模型为例

    wait, notify 和 notifyAll,这些在多线程中被经常用到的保留关键字,在实际开发的时候很多时候却并没有被大家重视.本文对这些关键字的使用进行了描述. 在 Java 中可以用 wait ...

  9. Python学习笔记——进阶篇【第九周】———线程、进程、协程篇(队列Queue和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Python之路,进程.线程.协程篇 本节内容 进程.与线程区别 cpu运行原理 python GIL全局解释器锁 线程 语法 join 线程锁之Lock\Rlock\信号量 将线程变为守护进程 Ev ...

  10. python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业界用的比较广泛,多线程之间进行同步数据的方法,解决线程之间堵塞,互相不影响. server --> 生产者 client --> 消费者 在一个程序中实现又有生产者又有消费者 ,生产者不 ...

随机推荐

  1. 前端性能优化成神之路-HTTP压缩开启gzip

    什么是HTTP压缩 HTTP压缩是指: Web服务器和浏览器之间压缩传输的”文本内容“的方法. HTTP采用通用的压缩算法,比如gzip来压缩HTML,Javascript, CSS文件. 能大大减少 ...

  2. C. Meaningless Operations Codeforces Global Round 1 异或与运算,思维题

    C. Meaningless Operations time limit per test 1 second memory limit per test 256 megabytes input sta ...

  3. Matplotlib 绘图 用法

    Matplotlib基础知识 一.Matplotlib基础知识 Matplotlib中的基本图表包括的元素 x轴和y轴 axis 水平和垂直的轴线 x轴和y轴刻度 tick 刻度标示坐标轴的分隔,包括 ...

  4. 【ES6】let 命令

    let命令 为es6新增命令,用来声明变量,类似于var,但是let所声明的变量,只在let命令所在的块级作用域内有效 块级作用域写法(ES6块级作用域允许任意嵌套): // 块级作用域写法 { le ...

  5. 转载 (三)surging 微服务框架使用系列之我的第一个服务(审计日志)

    (三)surging 微服务框架使用系列之我的第一个服务(审计日志)   前言:前面准备了那么久的准备工作,现在终于可以开始构建我们自己的服务了.这篇博客就让我们一起构建自己的第一个服务---审计日志 ...

  6. Access restriction: The type 'BASE64Encoder'

    Access restriction: The type 'BASE64Encoder' is not API (restriction on required library 'D:\Java\jd ...

  7. Python 包内的导入问题(绝对导入和相对导入)

    基本概念 Python 中的包,即包含 __init__.py 文件的文件夹. 对于 Python 的包内导入,即包内模块导入包内模块,存在绝对导入和相对导入问题. 普通 Python 模块的搜索路径 ...

  8. StringRedisTemplate操作Redis

    在说到StringRedisTemplate操作Redis数据的时候,我们顺便谈谈StringRedisTemplate和RedisTemplate的区别. 一.StringRedisTemplate ...

  9. HTTP协议、HTTP请求方法、常见状态码、HTTP消息

    HTTP协议 客户端请求,服务端响应.浏览器与服务器不建立持久连接,响应后连接失效. HTTP请求方法 一.GET GET方法用于获取请求页面的指定信息. 二.HEAD 除了服务器不能在响应里返回消息 ...

  10. 面试官问,说一个你在工作非常有价值的bug

    如果你去参考面试,做足了准备,面对面试官员从容不迫,吐沫横飞的大谈自己的工作经历.突然,面试官横插一句:说一个你在工作非常有价值的bug.顿时,整个空气都仿佛都凝固了!“What?”... 我想没几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