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的主键可以是自增的,那么如果在断电重启后新增的值还会延续断电前的自增值吗?自增值默认为1,那么可不可以改变呢?下面就说一下 MySQL 的自增值。

特点

保存策略

1、如果存储引擎是 MyISAM,那么这个自增值是存储在数据文件中的;

2、如果是 InnoDB 引擎,1)在 5.6 之前是存储在内存中,没有持久化,在重启后会去找最大的键值,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表当前数据行里最大 id是10,AUTO_INCREMENT=11。这时候,我们删除 id=10 的行,AUTO_INCREMENT 还是 11。但如果马上重启实例,重启后这个表的 AUTO_INCREMENT 就会变成 10;

             2)在 8.0 开始,自增值就保存在 redo log 中,重启后会从 redo log 中读取之前保存的自增值。

自增值的确定

1、如果插入数据时 id 字段指定为0、null 或未指定,那么就把这个表当前的 AUTO_INCREMENT 值填到自增字段,并且会以 auto_increment_offset 作为初始值,auto_increment_increment 为步长,找出第一个大于当前自增值的值作为新的自增值。

2、如果插入的数据的 id 字段指定了具体的值,就直接使用语句里的值。

自增值的修改

假设某次要输入的值是 X,当前的自增值是 Y。那么:

1、如果 X<Y,那么这个表的自增值不变;

2、如果 X≥Y,那么就把当前自增值修改为新的自增值。

执行过程

假设有表 t ,id 是自增主键,在已有 (1,1,1)的情况下,插入一条 (null,1,1),那么执行过程就如下:

1、执行器调用 InnoDB 引擎接口写入一行,传入的这一行的值是 (0,1,1);

2、InnoDB 发现用户没有指定自增 id 的值,获取表 t 当前的自增值 2;

3、将传入的行的值改成 (2,1,1);

4、将表的自增值改成 3;

5、继续执行插入数据操作,由于已经存在 c=1 的记录,所以报 Duplicate key error,语句返回。

带来的问题

由于上面说得这种特性,在一些场景中会出现主键不连续的现象。

场景1:添加数据时唯一索引重复

在 c 列索引重复后,原本要分配的主键值 2 就会被丢弃,而下次再次插入就从 2 开始计算,也就变成了 3。

场景2:事务回滚

insert into t values(null,1,1);
begin;
insert into t values(null,2,2);
rollback;
insert into t values(null,2,2);
//插入的行是(3,2,2)

在第二条语句回滚后分配给其的主键 2 也会被丢弃。

场景3:特殊批插入优化导致

这里说得特殊的批插入指的是  insert … select、replace … select 和 load data 语句。为什么说这些语句可能会导致?这就要说到自增锁了。首先自增锁是为了避免多线程冲突,因为在多线程下,如果同时有多个线程来获取自增值,那么就可能会导致同一个自增值被分配给多条记录,导致逐渐冲突。所以需要自增锁,而为什么前面说得这些批插入语句会导致主键不连续,在下面自增锁部分会说到。

问题:在说自增锁之前,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对于前两个场景,不把自增主键值设为可以回滚的?这样不就可以避免不连续了么?

答:因为设计成可回滚的会导致性能下降,看下面这个场景。

1、假设事务 A 申请到了 id=2, 事务 B 申请到 id=3,那么这时候表 t 的自增值是 4,之后继续执行。

2、事务 B 正确提交了,但事务 A 出现了唯一键冲突。

3、如果允许事务 A 把自增 id 回退,也就是把表 t 的当前自增值改回 2,那么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表里面已经有 id=3 的行,而当前的自增 id 值是 2。

4、接下来,继续执行的其他事务就会申请到 id=2,然后再申请到 id=3。这时,就会出现插入语句报错“主键冲突”。

而为了解决上面这个问题,就需要从下面两个方法中选一个。

方法一、每次申请 id 之前,先判断表里面是否已经存在这个 id。如果存在,就跳过这个 id。但是,这个方法的成本很高。因为,本来申请 id 是一个很快的操作,现在还要再去主键索引树上判断 id 是否存在。

方法二:把自增 id 的锁范围扩大,必须等到一个事务执行完成并提交,下一个事务才能再申请自增 id。这个方法的问题,就是锁的粒度太大,系统并发能力大大下降。

所以,综合来看,比如取消自增值回滚的功能。

自增锁

自增锁是为了避免在多线程中多个线程获取到同一个主键值,导致主键冲突。

加锁策略

5.0 版本范围是语句,只有等到语句执行完后才会释放。

5.1.22开始:引入了一个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参数,根据参数值的不同执行不同的策略。默认是1。

1、参数等于0,表示采用之前的策略,即语句执行结束就会释放。

2、参数等于1,对于普通 insert 语句,自增锁在申请之后立马释放;

       对于 insert...select 这样的批量插入数据的语句,会等到语句执行完才会释放。加锁范围是 select 所涉及到的范围和间隙。

3、参数等于3,所有的申请自增主键的动作都是申请后就释放锁。

问题:为什么默认情况下, insert...select 这样的批操作要使用语句级的锁?为什么参数默认不是2?

答:因为对于 insert...select 这样的批量插入数据的语句,可能会导致主从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在 sessionB 执行完 "create table t2 like t" 后,sessionA 和 sessionB 同时操作 t2。如果没有锁,那么执行过程就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session B 先插入了两个记录,(1,1,1)、(2,2,2);然后,session A 来申请自增 id 得到 id=3,插入了(3,5,5);之后,session B 继续执行,插入两条记录 (4,3,3)、 (5,4,4)。

虽然这样看起来确实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是在集群中,主机这样执行,提示 binlog 是 statement 格式的,那么从机执行的顺序就有可能和主机不一致,最终导致主从不一致。所以需要在批量插入时加锁。而如果设置为2,那么如果 binlog 不是 row,就会导致主从数据不一致。

所以,要想保证数据一致,也保证系统的并发性,可以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将 binlog 格式设为 statement,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设为1。

方案二:将 binlog 格式设为 row,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设为2。一般我们为了保证 MySQL 的高可用,都将 binlog 设为 row,所以一般选择第二种方案。

批插入的优化

在批插入时,由于不知道一次性插入的语句有多少,如果记录多达几千万甚至上亿条,那么每次插入都需要分配一次自增值,这样效率会很慢,所以 MySQL 对批操作进行了优化:

1、语句执行过程中,第一次申请自增 id,会分配 1 个;

2、1 个用完以后,这个语句第二次申请自增 id,会分配 2 个;

3、2 个用完以后,还是这个语句,第三次申请自增 id,会分配 4 个;

4、依此类推,同一个语句去申请自增 id,每次申请到的自增 id 个数都是上一次的两倍。

举个例子,执行下面的代码

insert into t values(null, 1,1);
insert into t values(null, 2,2);
insert into t values(null, 3,3);
insert into t values(null, 4,4);
create table t2 like t;
insert into t2(c,d) select c,d from t;
insert into t2 values(null, 5,5);

insert…select,实际上往表 t2 中插入了 4 行数据。但是,这四行数据是分三次申请的自增 id,第一次申请到了 id=1,第二次被分配了 id=2 和 id=3, 第三次被分配到 id=4 到 id=7。由于这条语句实际只用上了 4 个 id,所以 id=5 到 id=7 就被浪费掉了。之后,再执行 insert into t2 values(null, 5,5),实际上插入的数据就是(8,5,5)。这就是前面说到主键不连续的第三种情况。

insert...select 前后操作同一个表会用到临时表

假设有表结构

CREATE TABLE `t`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 int(11) DEFAULT NULL,
`d` int(11)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c` (`c`)
) ENGINE=InnoDB; insert into t values(null, 1,1);
insert into t values(null, 2,2);
insert into t values(null, 3,3);
insert into t values(null, 4,4); create table t2 like t

如果执行的语句是:

insert into t2(c,d)  (select c+1, d from t force index(c) order by c desc limit 1);

如果我们查询慢日志,会发现

扫描行数是1,也就是直接在 t 上通过索引找到那一条记录,然后插入 t2 表。

如果将这条语句改成

insert into t(c,d)  (select c+1, d from t force index(c) order by c desc limit 1);

那么此时查看慢日志就会发现变成了 5,这是为什么?就算全查出来也只会是4条,这时我们查看扫描行数的变化

发现前后变化是4行,所以确定了是使用了临时表,那么就可以确定过程是:

1、创建临时表,表里有两个字段 c 和 d。

2、按照索引 c 扫描表 t,依次取 c=4、3、2、1,然后回表,读到 c 和 d 的值写入临时表。这时,Rows_examined=4。

3、由于语义里面有 limit 1,所以只取了临时表的第一行,再插入到表 t 中。这时,Rows_examined 的值加 1,变成了 5。

至于为什么需要临时表,这是为了防止在读取时,读到了刚刚插入的值。

优化

因为select 返回的记录数较少,所以可以使用内存临时表来优化,

create temporary table temp_t(c int,d int) engine=memory;
insert into temp_t (select c+1, d from t force index(c) order by c desc limit 1);
insert into t select * from temp_t;
drop table temp_t;

这样扫描的总行数只有 select 的 1 加上临时表上的 1。

最后

对于唯一索引的冲突,可以使用 insert into … on duplicate key update 来进行冲突后的更新处理,假设表 t 中有(1,1,1)、(2,2,2) 两条记录,那么执行:

在插入时发现冲突就对冲突的记录进行修改操作。

MySQL 中的自增主键的更多相关文章

  1. java面试一日一题:mysql中的自增主键

    问题:请讲下mysql中的自增主键 分析:该问题主要考察对mysql中自增主键的掌握,使用场景及如何设置 回答要点: 主要从以下几点去考虑 1.什么自增主键 2.使用场景是什么: 3.innodb_a ...

  2. MySQL 插入与自增主键值相等的字段 与 高并发下保证数据准确的实验

    场景描述: 表t2 中 有 自增主键 id  和 字段v  当插入记录的时候 要求 v与id 的值相等(按理来说这样的字段是需要拆表的,但是业务场景是 只有某些行相等 ) 在网上搜的一种办法是 先获取 ...

  3. mybatis+sqlserver中返回非自增主键

    首先把实体类贴出来(这里只贴出属性,其它的就是getter和setter方法): public class Around {     private String xccd;  //对应主键      ...

  4. mycat分布式mysql中间件(自增主键)

    一.全局序列号 全局序列号是MyCAT提供的一个新功能,为了实现分库分表情况下,表的主键是全局唯一,而默认的MySQL的自增长主键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全局序列号的语法符合标准SQL规范,其格式为:nex ...

  5. mysql的innodb自增主键为什么不是连续的

    图1 图1中是表t原有的数据,这个时候我们执行show create table t会看到如下输出,如图二所示现在的自增值是2,也就是下一个不指定主键值的插入的数据的主键就是2 图2 Innodb引擎 ...

  6. 面试|简单描述MySQL中,索引,主键,唯一索引,联合索引 的区别,对数据库的性能有什么影响(从读写两方面)

    索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InnoDB 数据表上的索引是表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 包含着对数据表里所有记录的引用指针. 普通索引(由关键字 KEY 或 INDEX 定义的索引)的唯一任务是加快对数据的 ...

  7. 简单描述 MySQL 中,索引,主键,唯一索引,联合索引 的区别,对数据库的性能有什么影响(从读写两方面) ?

    索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InnoDB 数据表上的索引是表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 包含着对数据表里所有记录的引用指针. 普通索引(由关键字 KEY 或 INDEX 定义的索引)的唯一任务是加快对数据的 ...

  8. MySQL中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主键、外键、唯一、非空)

    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用来防止对数据的意外破坏,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主键 1.创建表时候指定主键 创建表user(id, username, age),并且id字段非空自增. CREATE TA ...

  9. sqlite中的自增主键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8519936/sqlite-autoincrement-primary-key-questions I'm not sure w ...

随机推荐

  1. Liunx运维(十二)-Liunx系统常用内置命令

    文档目录: 一.Liunx内置命令概述 二.LIunx常用内置命令实例 1.help查看内置命令帮助2.查看内置命令使用方法3.":" 占位符4. "." 与s ...

  2. Python解释器和IPython

    目录 简介 Python解释器 IPython 魔法函数 运行和编辑 Debug History 运行系统命令 简介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Python的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解释器IPython.虽然Pyt ...

  3. Laya Ts 简易对象池

    ts版本的简易对象池 ,目前主要支持3D的物体,也可以将其改成其他类型 要使用首先调用InitPool 方法 `/* 使用说明: 使用必须先调用 InitPool 方法将对象池初始化 然后 Deque ...

  4. [C#.NET 拾遗补漏]14:使用结构体实现共用体

    在 C 和 C# 编程语言中,结构体(Struct)是值类型数据结构,它使得一个单一变量可以存储多种类型的相关数据.在 C 语言中还有一种和结构体非常类似的语法,叫共用体(Union),有时也被直译为 ...

  5. spring ioc踏出第一步

    spring IOC(容器) AOP(面向切面编程) IOC容器:他的功能就是可以整合像 Structs2 .Hibernate.Mybatis: IOC:控制反转:所谓的控制就是控制资源的获取方法, ...

  6. MySQL学习Day01

    1.MySQL的层级关系 2.xampp的安装使用 如果之前安装过mysql那么就需要将原来的mysql完全卸载干净 1.卸载之前安装的MySQL 安装xampp需要先卸载之前的mysql,以及更改m ...

  7. explain extended;show warnings

    mysql> explain extended select count(*) from xuehao;+----+-------------+-------+------+---------- ...

  8. zabbix的汉化

    1.在windows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字体(C:\Windows\Fonts)或者去网上下载一个 2.将字体上传到zabbix的web相关目录的fonts目录下 (我的zabbix的web相关的文件都 ...

  9. 【Linux】NFS相关小问题

    NFS一些小问题: 1. 由于实验环境中,给了rw权限,但是执行的时候,还是提示Permission denied 于是查看nfs服务端,查看/etc/exports文件是否配置有问题 网上很多人配置 ...

  10.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使用sa连接时报错与伺服器的连接已成功,但在登入程序是发生错误

    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sa用户连接数据库时,报如下错误 解决方法: 1.使用windows验证登录 2.右键点击连接,点击属性,点击安全性,选择混合验证 3.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