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深入理解「描述符」

学习 Python 这么久了,说起 Python 的优雅之处,能让我脱口而出的, Descriptor(描述符)特性可以排得上号。

描述符 是Python 语言独有的特性,它不仅在应用层使用,在语言的基础设施中也有涉及。

我可以大胆地猜测,你对于描述符的了解是始于诸如 Django ORM 和 SQLAlchemy 中的字段对象,是的,它们都是描述符。你的它的认识,可能也止步于此,如果你没有去深究,它为何要如此设计?也就加体会不到 Python 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优雅。

由于 描述符的内容较多,长篇大论,容易让你倦怠,所以我打算分几篇来讲。

1.17.1 为什么要使用描述符?

假想你正在给学校写一个成绩管理系统,并没有太多编码经验的你,可能会这样子写。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math, chinese, english):
self.name = name
self.math = math
self.chinese = chinese
self.english = english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Student: {}, math:{}, chinese: {}, english:{}>".format(
self.name, self.math, self.chinese, self.english
)

看起来一切都很合理

>>> std1 = Student('小明', 76, 87, 68)
>>> std1
<Student: 小明, math:76, chinese: 87, english:68>

但是程序并不像人那么智能,不会自动根据使用场景判断数据的合法性,如果老师在录入成绩的时候,不小心录入了将成绩录成了负数,或者超过100,程序是无法感知的。

聪明的你,马上在代码中加入了判断逻辑。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math, chinese, english):
self.name = name
if 0 <= math <= 100:
self.math = math
else:
raise ValueError("Valid value must be in [0, 100]") if 0 <= chinese <= 100:
self.chinese = chinese
else:
raise ValueError("Valid value must be in [0, 100]") if 0 <= chinese <= 100:
self.english = english
else:
raise ValueError("Valid value must be in [0, 100]")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Student: {}, math:{}, chinese: {}, english:{}>".format(
self.name, self.math, self.chinese, self.english
)

这下程序稍微有点人工智能了,能够自己明辨是非了。

程序是智能了,但在__init__里有太多的判断逻辑,很影响代码的可读性。巧的是,你刚好学过 Property 特性,可以很好的应用在这里。于是你将代码修改成如下,代码的可读性瞬间提升了不少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math, chinese, english):
self.name = name
self.math = math
self.chinese = chinese
self.english = english @property
def math(self):
return self._math @math.setter
def math(self, value):
if 0 <= value <= 100:
self._math = value
else:
raise ValueError("Valid value must be in [0, 100]") @property
def chinese(self):
return self._chinese @chinese.setter
def chinese(self, value):
if 0 <= value <= 100:
self._chinese = value
else:
raise ValueError("Valid value must be in [0, 100]") @property
def english(self):
return self._english @english.setter
def english(self, value):
if 0 <= value <= 100:
self._english = value
else:
raise ValueError("Valid value must be in [0, 100]")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Student: {}, math:{}, chinese: {}, english:{}>".format(
self.name, self.math, self.chinese, self.english
)

程序还是一样的人工智能,非常好。

你以为你写的代码,已经非常优秀,无懈可击了。

没想到,人外有天,你的主管看了你的代码后,深深地叹了口气:类里的三个属性,math、chinese、english,都使用了 Property 对属性的合法性进行了有效控制。功能上,没有问题,但就是太啰嗦了,三个变量的合法性逻辑都是一样的,只要大于0,小于100 就可以,代码重复率太高了,这里三个成绩还好,但假设还有地理、生物、历史、化学等十几门的成绩呢,这代码简直没法忍。去了解一下 Python 的描述符吧。

经过主管的指点,你知道了「描述符」这个东西。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你去搜索了下关于 描述符的用法。

其实也很简单,一个实现了 描述符协议 的类就是一个描述符。

什么描述符协议:实现了 __get__()__set__()__delete__() 其中至少一个方法的类,就是一个描述符。

  • __get__: 用于访问属性。它返回属性的值,若属性不存在、不合法等都可以抛出对应的异常。
  • __set__:将在属性分配操作中调用。不会返回任何内容。
  • __delete__:控制删除操作。不会返回内容。

对描述符有了大概的了解后,你开始重写上面的方法。

如前所述,Score 类是一个描述器,当从 Student 的实例访问 math、chinese、english这三个属性的时候,都会经过 Score 类里的三个特殊的方法。这里的 Score 避免了 使用Property 出现大量的代码无法复用的尴尬。

class Score:
def __init__(self, default=0):
self._score = default def __set__(self, instance, value):
if not isinstance(value, int):
raise TypeError('Score must be integer')
if not 0 <= value <= 100:
raise ValueError('Valid value must be in [0, 100]') self._score = value def __get__(self, instance, owner):
return self._score def __delete__(self):
del self._score class Student:
math = Score(0)
chinese = Score(0)
english = Score(0) def __init__(self, name, math, chinese, english):
self.name = name
self.math = math
self.chinese = chinese
self.english = english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Student: {}, math:{}, chinese: {}, english:{}>".format(
self.name, self.math, self.chinese, self.english
)

实现的效果和前面的一样,可以对数据的合法性进行有效控制(字段类型、数值区间等)

以上,我举了下具体的实例,从最原始的编码风格到 Property ,最后引出描述符。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带你感受到描述符的优雅之处。

通过此文,你需要记住的只有一点,就是描述符给我们带来的编码上的便利,它在实现保护属性不受修改属性类型检查 的基本功能,同时有大大提高代码的复用率。


1.17.2 描述符的访问规则

描述符分两种:

  • 数据描述符:实现了__get__ 和 __set__ 两种方法的描述符
  • 非数据描述符:只实现了__get__ 一种方法的描述符

你一定会问,他们有什么区别呢?网上的讲解,我看过几个,很多都把一个简单的东西讲得复杂了。

其实就一句话,数据描述器和非数据描述器的区别在于:它们相对于实例的字典的优先级不同

如果实例字典中有与描述器同名的属性,如果描述器是数据描述器,优先使用数据描述器,如果是非数据描述器,优先使用字典中的属性。

这边还是以上节的成绩管理的例子来说明,方便你理解。

# 数据描述符
class DataDes:
def __init__(self, default=0):
self._score = default def __set__(self, instance, value):
self._score = value def __get__(self, instance, owner):
print("访问数据描述符里的 __get__")
return self._score # 非数据描述符
class NoDataDes:
def __init__(self, default=0):
self._score = default def __get__(self, instance, owner):
print("访问非数据描述符里的 __get__")
return self._score class Student:
math = DataDes(0)
chinese = NoDataDes(0) def __init__(self, name, math, chinese):
self.name = name
self.math = math
self.chinese = chinese def __getattribute__(self, item):
print("调用 __getattribute__")
return super(Student, self).__getattribute__(item)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Student: {}, math:{}, chinese: {},>".format(
self.name, self.math, self.chinese)

需要注意的是,math 是数据描述符,而 chinese 是非数据描述符。从下面的验证中,可以看出,当实例属性和数据描述符同名时,会优先访问数据描述符(如下面的math),而当实例属性和非数据描述符同名时,会优先访问实例属性(__getattribute__

>>> std = Student('xm', 88, 99)
>>>
>>> std.math
调用 __getattribute__
访问数据描述符里的 __get__
88
>>> std.chinese
调用 __getattribute__
99

讲完了数据描述符和非数据描述符,我们还需要了解的对象属性的查找规律。

当我们对一个实例属性进行访问时,Python 会按 obj.__dict__ → type(obj).__dict__ → type(obj)的父类.__dict__ 顺序进行查找,如果查找到目标属性并发现是一个描述符,Python 会调用描述符协议来改变默认的控制行为。

1.17.3 基于描述符如何实现property

经过上面的讲解,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定义描述符,且明白了描述符是如何工作的。

正常人所见过的描述符的用法就是上篇文章提到的那些,我想说的是那只是描述符协议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或许你还不知道,其实有很多 Python 的特性的底层实现机制都是基于 描述符协议 的,比如我们熟悉的@property 、@classmethod 、@staticmethod 和 super 等。

先来说说 property 吧。

有了第一篇的基础,我们知道了 property 的基本用法。这里我直接切入主题,从第一篇的例子里精简了一下。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property
def math(self):
return self._math @math.setter
def math(self, value):
if 0 <= value <= 100:
self._math = value
else:
raise ValueError("Valid value must be in [0, 100]")

不防再简单回顾一下它的用法,通过property装饰的函数,如例子中的 math 会变成 Student 实例的属性。而对 math 属性赋值会进入 使用 math.setter 装饰函数的逻辑代码块。

为什么说 property 底层是基于描述符协议的呢?通过 PyCharm 点击进入 property 的源码,很可惜,只是一份类似文档一样的伪源码,并没有其具体的实现逻辑。

不过,从这份伪源码的魔法函数结构组成,可以大体知道其实现逻辑。

这里我自己通过模仿其函数结构,结合「描述符协议」来自己实现类 property 特性。

代码如下:

class TestProperty(object):

    def __init__(self, fget=None, fset=None, fdel=None, doc=None):
self.fget = fget
self.fset = fset
self.fdel = fdel
self.__doc__ = doc def __get__(self, obj, objtype=None):
print("in __get__")
if obj is None:
return self
if self.fget is None:
raise AttributeError
return self.fget(obj) def __set__(self, obj, value):
print("in __set__")
if self.fset is None:
raise AttributeError
self.fset(obj, value) def __delete__(self, obj):
print("in __delete__")
if self.fdel is None:
raise AttributeError
self.fdel(obj) def getter(self, fget):
print("in getter")
return type(self)(fget, self.fset, self.fdel, self.__doc__) def setter(self, fset):
print("in setter")
return type(self)(self.fget, fset, self.fdel, self.__doc__) def deleter(self, fdel):
print("in deleter")
return type(self)(self.fget, self.fset, fdel, self.__doc__)

然后 Student 类,我们也相应改成如下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 其实只有这里改变
@TestProperty
def math(self):
return self._math @math.setter
def math(self, value):
if 0 <= value <= 100:
self._math = value
else:
raise ValueError("Valid value must be in [0, 100]")

为了尽量让你少产生一点疑惑,我这里做两点说明:

  1. 使用TestProperty装饰后,math 不再是一个函数,而是TestProperty 类的一个实例。所以第二个math函数可以使用 math.setter 来装饰,本质是调用TestProperty.setter 来产生一个新的TestProperty 实例赋值给第二个math
  2. 第一个 math 和第二个 math 是两个不同 TestProperty 实例。但他们都属于同一个描述符类(TestProperty),当对 math 对于赋值时,就会进入 TestProperty.__set__,当对math 进行取值里,就会进入 TestProperty.__get__。仔细一看,其实最终访问的还是Student实例的 _math 属性。

说了这么多,还是运行一下,更加直观一点。

# 运行后,会直接打印这一行,这是在实例化 TestProperty 并赋值给第二个math
in setter
>>>
>>> s1.math = 90
in __set__
>>> s1.math
in __get__
90

对于以上理解 property 的运行原理有困难的同学,请务必参照我上面写的两点说明。如有其他疑问,可以加微信与我进行探讨。

1.17.4 基于描述符如何实现staticmethod

说完了 property ,这里再来讲讲 @classmethod 和 @staticmethod 的实现原理。

我这里定义了一个类,用了两种方式来实现静态方法。

class Test:
@staticmethod
def myfunc():
print("hello") # 上下两种写法等价 class Test:
def myfunc():
print("hello")
# 重点:这就是描述符的体现
myfunc = staticmethod(myfunc)

这两种写法是等价的,就好像在 property 一样,其实以下两种写法也是等价的。

@TestProperty
def math(self):
return self._math math = TestProperty(fget=math)

话题还是转回到 staticmethod 这边来吧。

由上面的注释,可以看出 staticmethod 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描述符类,而myfunc 在此刻变成了一个描述符。关于 staticmethod 的实现,你可以参照下面这段我自己写的代码,加以理解。

调用这个方法可以知道,每调用一次,它都会经过描述符类的 __get__ 。

>>> Test.myfunc()
in staticmethod __get__
hello
>>> Test().myfunc()
in staticmethod __get__
hello

1.17.4 基于描述符如何实现classmethod

同样的 classmethod 也是一样。

class classmethod(object):
def __init__(self, f):
self.f = f def __get__(self, instance, owner=None):
print("in classmethod __get__") def newfunc(*args):
return self.f(owner, *args)
return newfunc class Test:
def myfunc(cls):
print("hello") # 重点:这就是描述符的体现
myfunc = classmethod(myfunc)

验证结果如下

>>> Test.myfunc()
in classmethod __get__
hello
>>> Test().myfunc()
in classmethod __get__
hello

讲完了 propertystaticmethodclassmethod 与 描述符的关系。我想你应该对描述符在 Python 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 super 的实现原理,就交由你来自己完成。

1.17.5 所有实例共享描述符

若要合理使用描述符,利用描述符给我们带来的编码上的便利。有一个坑,需要注意,比如下面这个Student我们没有定义构造函数

class Score:
def __init__(self, default=0):
self._value = default def __get__(self, instance, owner):
return self._value def __set__(self, instance, value):
if 0 <= value <= 100:
self._value = value
else:
raise ValueError class Student:
math = Score(0)
chinese = Score(0)
english = Score(0)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Student math:{}, chinese:{}, english:{}>".format(self.math, self.chinese, self.english)

看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std2 居然共享了std1 的属性值,因为它被当成了一个类变量了,而每个实例都没有自己的实例变量,自然访问的是同一个变量。这样是很难达到我们使用描述符的初衷。

>>> std1 = Student()
>>> std1
<Student math:0, chinese:0, english:0>
>>> std1.math = 85
>>> std1
<Student math:85, chinese:0, english:0>
>>> std2 = Student()
>>> std2 # std2 居然共享了std1 的属性值
<Student math:85, chinese:0, english:0>
>>> std2.math = 100
>>> std1 # std2 也会改变std1 的属性值
<Student math:100, chinese:0, english:0>

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所有的实例数据只属于该实例本身(通过实例初始化传入),具体写法可参考上一节。

http://python-online.cn/zh_CN/latest/c01/c01_17.html

MDI多文档窗体--在一个窗体中装载多个窗体的更多相关文章

  1. ElasticSearch 学习记录之 分布式文档存储往ES中存数据和取数据的原理

    分布式文档存储 ES分布式特性 屏蔽了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 集群内的原理 垂直扩容和水平扩容 真正的扩容能力是来自于水平扩容–为集群添加更多的节点,并且将负载压力和稳定性分散到这些节点中 ES集群特点 ...

  2. Xml学习笔记(3)利用递归解析Xml文档添加到TreeView中

    利用递归解析Xml文档添加到TreeView中 private void Form1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XmlDocument doc = new ...

  3. 2015.12.14 MDI(多文档窗口结构)设置基本解决,折腾一天,部分解决存在已久的问题。但效果仍不如临时航线的MDI窗体结构。

    创建从一个窗口弹出多个子窗口的结构叫MDI窗体结构 如果不按MDI结构管理,最简单的做法是: 在窗体A上添加菜单或按钮,在菜单或按钮事件中添加弹出B窗体代码: B b = new B(); b.sho ...

  4. Qt 的MDI 多文档窗口

    一.MDI简介 MDI就是多文档界面(Multi-document Interface,MDI)应用程序 MDI就是在主窗口里创建多个同类型的MDI子窗口,这些MDI子窗口在主窗口里显示,并共享主窗口 ...

  5. 【IE】浏览器模式与文档模式 及其开发中处理方式

    原文:http://blog.csdn.net/neo_liu0000/article/details/7589731 什么是浏览器模式和文本模式? 经常使用IE开发者工具的同学,肯定见过浏览器模式和 ...

  6. 使用Word API打开Word文档 ASP.NET编程中常用到的27个函数集

    使用Word API(非Openxml)打开Word文档简单示例(必须安装Word) 首先需要引入参照Microsoft.Office.Interop.Word 代码示例如下: public void ...

  7. python全栈开发day48-jqurey自定义动画,jQuery属性操作,jQuery的文档操作,jQuery中的ajax

    一.昨日内容回顾 1.jQuery初识 1).使用jQuery而非JS的六大理由 2).jQuery对象和js对象转换 3).jQuery的两大特点 4).jQuery的入口函数三大写法 5).jQu ...

  8. 浅谈文档协作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共享excel计算书

    我们设计过程中大量采用excel计算书,因为很多经典的计算都可以用excel解决,最最基本的就是工程量计算啦.稍微复杂的比如钢管计算,埋地钢管结构计算,顶管计算,水力学计算,波浪爬高计算,堤防高程计算 ...

  9. 【c#文档】在 C# 中,(int) ,Int32.Parse() 和 Convert.toInt32() 三种方法的区别

    [c#文档]https://msdn.microsoft.com/zh-cn/library/system.convert.toint32.aspx 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 ...

随机推荐

  1. tcp/ip协议中的SYN, ACK的数值变化

    还需要论述一下seq.ack表示什么意思,应该以什么样的角度去理解这两个序列号. sequence number:表示的是我方(发送方)这边,这个packet的数据部分的第一位应该在整个data st ...

  2. 根据Ip地址与掩码 得出 子网地址与广播地址

    由于给予条件优先,没有直接给出子网地址与广播地址.但是又需要这两个参数,需要我们使用ip 地址与 子网掩码得出子网地址与广播地址.思路如下:       1. 子网地址, ip地址与 子网掩码分别换算 ...

  3. C#应用视频教程2.3 OPENGL虚拟仿真介绍

    本节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让视野可以平移+旋转+缩放(就像打CS游戏一样以第一人称视角去观察物体,如果可能的话W,S,A,D四个按键控制人物移动,还有鼠标控制视角),本节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设置观察视 ...

  4. java使用链栈实现迷宫求解

    java实现链栈在前面有所介绍:http://www.cnblogs.com/lixiaolun/p/4644141.html java实现链栈的代码: package stackapplicatio ...

  5. Jquery 选择器,分不清啊

    Jquery 选择器 Id选择器 Class选择器 总是记不清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6. Android画图最基本的三个对象(Color,Paint,Canvas)

    Android画图最基本的三个对象(Color,Paint,Canvas) 三个类都存放在 android.graphics包下 1) Color :颜色对象,相当于现实生活中的 ‘调料’ 2) Pa ...

  7. Linux lvs DR配置

    三台服务器,(1)做路由.(2)(3)做realserver IP为:192.168.196.121  (1) 192.168.196.122   (2) 192.168.196.123   (3) ...

  8. ubuntu下c语言hello world

    1.首先用vi编写一个c语言程序文件,命令行输入:vi helloworld.c,建立一个名叫"helloworld.c"的文件 2.在文件中输入内容 #include <s ...

  9. RBAC权限管理(转)

    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就是用户通过角色与权限进行关联.简单地说,一个用户拥有若干角色,每一个角色拥有若干权限.这样,就构造成“用户-角色- ...

  10. phpstorm设置断点调试

    环境是:wamp PHP Version: 5.5.12 网上的教程很多,我自己按照教程操作,实现了断点调试,下面是我设置断点调试的步骤 1.修改配置文件php.ini,按下面修改(位置在最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