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co协程库上下文切换原理详解
缘起
libco 协程库在单个线程中实现了多个协程的创建和切换。按照我们通常的编程思路,单个线程中的程序执行流程通常是顺序的,调用函数同样也是 “调用——返回”,每次都是从函数的入口处开始执行。而libco 中的协程却实现了函数执行到一半时,切出此协程,之后可以回到函数切出的位置继续执行,即函数的执行可以被“拦腰斩断”,这种在函数任意位置 “切出——恢复” 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呢? 本文从libco 代码层面对协程的切换进行了剖析,希望能让初次接触 libco 的同学能快速了解其背后的运行机理。
函数调用与协程切换的区别
下面的程序是我们常规调用函数的方法:
void A() {
cout << 1 << " ";
cout << 2 << " ";
cout << 3 << " ";
}
void B() {
cout << "x" << " ";
cout << "y" << " ";
cout << "z" << " ";
}
int main(void) {
A();
B();
}
在单线程中,上述函数的输出为:
1 2 3 x y z
如果我们用 libco 库将上面程序改造一下:
void A() {
cout << 1 << " ";
cout << 2 << " ";
co_yield_ct(); // 切出到主协程
cout << 3 << " ";
}
void B() {
cout << "x" << " ";
co_yield_ct(); // 切出到主协程
cout << "y" << " ";
cout << "z" << " ";
}
int main(void) {
... // 主协程
co_resume(A); // 启动协程 A
co_resume(B); // 启动协程 B
co_resume(A); // 从协程 A 切出处继续执行
co_resume(B); // 从协程 B 切出处继续执行
}
同样在单线程中,改造后的程序输出如下:
1 2 x 3 y z
可以看出,切出操作是由 co_yield_ct() 函数实现的,而协程的启动和恢复是由 co_resume 实现的。函数 A() 和 B() 并不是一个执行完才执行另一个,而是产生了 “交叉执行“ 的效果,那么,在单个线程中,这种 ”交叉执行“,是如何实现的呢?
Read the f**king source code!
Talk is cheap, show me code.
下面我们就深入 libco 的代码来看一下,协程的切换是如何实现的。通过分析代码看到,无论是 co_yield_ct() 还是 co_resume,在协程切出和恢复时,都调用了同一个函数co_swap,在这个函数中调用了 coctx_swap 来实现协程的切换,这一函数的原型是:
void coctx_swap( coctx_t *,coctx_t* ) asm("coctx_swap");
两个参数都是 coctx_t *指针类型,其中第一个参数表示要切出的协程,第二个参数表示切出后要进入的协程。
在上篇文章 “x86-64 下函数调用及栈帧原理” 中已经指出,调用子函数时,父函数会把两个调用参数放入了寄存器中,并且把返回地址压入了栈中。即在进入 coctx_swap 时,第一个参数值已经放到了 %rdi 寄存器中,第二个参数值已经放到了 %rsi 寄存器中,并且栈指针 %rsp 指向的位置即栈顶中存储的是父函数的返回地址。进入 coctx_swap 后,堆栈的状态如下:
由于coctx_swap 是在 co_swap() 函数中调用的,下面所提及的协程的返回地址就是 co_swap() 中调用 coctx_swap() 之后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void co_swap(stCoRoutine_t* curr, stCoRoutine_t* pending_co) {
....
// 从本协程切出
coctx_swap(&(curr->ctx),&(pending_co->ctx) );
// 此处是返回地址,即协程恢复时开始执行的位置
stCoRoutineEnv_t* curr_env = co_get_curr_thread_env();
....
}
coctx_swap 函数是用汇编实现的,我们这里只关注 x86-64 相关的部分,其代码如下:
coctx_swap:
leaq 8(%rsp),%rax
leaq 112(%rdi),%rsp
pushq %rax
pushq %rbx
pushq %rcx
pushq %rdx
pushq -8(%rax) //ret func addr
pushq %rsi
pushq %rdi
pushq %rbp
pushq %r8
pushq %r9
pushq %r12
pushq %r13
pushq %r14
pushq %r15
movq %rsi, %rsp
popq %r15
popq %r14
popq %r13
popq %r12
popq %r9
popq %r8
popq %rbp
popq %rdi
popq %rsi
popq %rax //ret func addr
popq %rdx
popq %rcx
popq %rbx
popq %rsp
pushq %rax
xorl %eax, %eax
ret
可以看出,coctx_swap 中并未像常规被调用函数一样创立新的栈帧。先看前两条语句:
leaq 8(%rsp),%rax
leaq 112(%rdi),%rsp
leaq 用于把其第一个参数的值赋值给第二个寄存器参数。第一条语句用来把 8(%rsp) 的本身的值存入到 %rax 中,注意这里使用的并不是 8(%rsp) 指向的值,而是把 8(%rsp) 表示的地址赋值给了 %rax。这一地址是父函数栈帧中除返回地址外栈帧顶的位置。
在第二条语句 leaq 112(%rdi), %rsp 中,%rdi 存放的是coctx_swap 第一个参数的值,这一参数是指向 coctx_t 类型的指针,表示当前要切出的协程,这一类型的定义如下:
struct coctx_t {
void *regs[ 14 ];
size_t ss_size;
char *ss_sp;
};
因而 112(%rdi) 表示的就是第一个协程的 coctx_t 中 regs[14] 数组的下一个64位地址。而接下来的语句:
pushq %rax
pushq %rbx
pushq %rcx
pushq %rdx
pushq -8(%rax) //ret func addr
pushq %rsi
pushq %rdi
pushq %rbp
pushq %r8
pushq %r9
pushq %r12
pushq %r13
pushq %r14
pushq %r15
第一条语句 pushq %rax 用于把 %rax 的值放入到 regs[13] 中,resg[13] 用来存储第一个协程的 %rsp 的值。这时 %rax 中的值是第一个协程 coctx_swap 父函数栈帧除返回地址外栈帧顶的地址。由于 regs[] 中有单独的元素存储返回地址,栈中再保存返回地址是无意义的,因而把父栈帧中除返回地址外的栈帧顶作为要保存的 %rsp 值是合理的。当协程恢复时,把保存的 regs[13] 的值赋值给 %rsp 即可恢复本协程 coctx_swap 父函数堆栈指针的位置。第一条语句之后的语句就是用pushq 把各CPU 寄存器的值依次从 regs 尾部向前压入。即通过调整%rsp 把 regs[14] 当作堆栈,然后利用 pushq 把寄存器的值和返回地址存储到 regs[14] 整个数组中。regs[14] 数组中各元素与其要存储的寄存器对应关系如下:
//-------------
// 64 bit
//low | regs[0]: r15 |
// | regs[1]: r14 |
// | regs[2]: r13 |
// | regs[3]: r12 |
// | regs[4]: r9 |
// | regs[5]: r8 |
// | regs[6]: rbp |
// | regs[7]: rdi |
// | regs[8]: rsi |
// | regs[9]: ret | //ret func addr, 对应 rax
// | regs[10]: rdx |
// | regs[11]: rcx |
// | regs[12]: rbx |
//hig | regs[13]: rsp |
接下来的汇编语句:
movq %rsi, %rsp
popq %r15
popq %r14
popq %r13
popq %r12
popq %r9
popq %r8
popq %rbp
popq %rdi
popq %rsi
popq %rax //ret func addr
popq %rdx
popq %rcx
popq %rbx
popq %rsp
这里用的方法还是通过改变%rsp 的值,把某块内存当作栈来使用。第一句 movq %rsi, %rsp 就是让%rsp 指向 coctx_swap 第二个参数,这一参数表示要进入的协程。而第二个参数也是coctx_t 类型的指针,即执行完 movq 语句后,%rsp 指向了第二个参数 coctx_t 中 regs[0],而之后的pop 语句就是用 regs[0-13] 中的值填充cpu 的寄存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popq 会使得 %rsp 的值增加而不是减少,这一点保证了会从 regs[0] 到regs[13] 依次弹出到 cpu 寄存器中。在执行完最后一句 popq %rsp 后,%rsp 已经指向了新协程要恢复的栈指针(即新协程之前调用 coctx_swap 时父函数的栈帧顶指针),由于每个协程都有一个自己的栈空间,可以认为这一语句使得%rsp 指向了要进入协程的栈空间。
coctx_swap 中最后三条语句如下:
pushq %rax
xorl %eax, %eax
ret
pushq %rax 用来把 %rax 的值压入到新协程的栈中,这时 %rax 是要进入的目标协程的返回地址,即要恢复的执行点。然后用 xorl 把 %rax 低32位清0以实现地址对齐。最后ret 语句用来弹出栈的内容,并跳转到弹出的内容表示的地址处,而弹出的内容正好是上面 pushq %rax 时压入的 %rax 的值,即之前保存的此协程的返回地址。即最后这三条语句实现了转移到新协程返回地址处执行,从而完成了两个协程的切换。可以看出,这里通过调整%rsp 的值来恢复新协程的栈,并利用了 ret 语句来实现修改指令寄存器 %rip 的目的,通过修改 %rip 来实现程序运行逻辑跳转。注意%rip 的值不能直接修改,只能通过 call 或 ret 之类的指令来间接修改。
整体上看来,协程的切换其实就是cpu 寄存器内容特别是%rip 和 %rsp 的写入和恢复,因为cpu 的寄存器决定了程序从哪里执行(%rip) 和使用哪个地址作为堆栈 (%rsp)。寄存器的写入和恢复如下图所示:
执行完上图的流程,就将之前 cpu 寄存器的值保存到了协程A 的 regs[14] 中,而将协程B regs[14] 的内容写入到了寄存器中,从而使执行逻辑跳转到了 B 协程 regs[14] 中保存的返回地址处开始执行,即实现了协程的切换(从A 协程切换到了B协程执行)。
结语
为实现单线程中协程的切换,libco 使用汇编直接读写了 cpu 的寄存器。由于通常我们在高级语言层面很少接触上下文切换的情形,因而会觉得在单线程中切换上下文的方法会十分复杂,但当我们对代码抽丝剥茧后,发现其实现机理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从libco 上下文切换中可以看出,用汇编与 cpu 硬件寄存器配合竟然可以设计出如此神奇的功能,不得不惊叹于 cpu 硬件设计的精妙。
libco 库的说明中提及这种上下文切换的方法取自 glibc,看来基础库中隐藏了不少 “屠龙之技”。
看来,想要提高编程技能,无他,Read the f**king source code !
The End.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409164
libco协程库上下文切换原理详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 Kotlin协程作用域与Job详解
Job详解: 在上一次https://www.cnblogs.com/webor2006/p/11725866.html中抛出了一个问题: 所以咱们将delay去掉,需要改造一下,先把主线程的dela ...
- libco协程原理简要分析
此文简要分析一下libco协程的关键原理. 在分析前,先简单过一些协程的概念,以免有新手误读了此篇文章. 协程是用户态执行单元,它的创建,执行,上下文切换,挂起,销毁都是在用户态中完成,对linux系 ...
- C高级 跨平台协程库
1.0 协程库引言 协程对于上层语言还是比较常见的. 例如C# 中 yield retrun, lua 中 coroutine.yield 等来构建同步并发的程序. 本文就是探讨如何从底层实现开发级别 ...
- Android中的Coroutine协程原理详解
前言 协程是一个并发方案.也是一种思想. 传统意义上的协程是单线程的,面对io密集型任务他的内存消耗更少,进而效率高.但是面对计算密集型的任务不如多线程并行运算效率高. 不同的语言对于协程都有不同的实 ...
- 协程库st(state threads library)原理解析
协程库state threads library(以下简称st)是一个基于setjmp/longjmp实现的C语言版用户线程库或协程库(user level thread). 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协程例子 ...
- 写个百万级别full-stack小型协程库——原理介绍
其实说什么百万千万级别都是虚的,下面给出实现原理和测试结果,原理很简单,我就不上图了: 原理:为了简单明了,只支持单线程,每个协程共享一个4K的空间(你可以用堆,用匿名内存映射或者直接开个数组也都是可 ...
- 协程概念,原理及实现(c++和node.js实现)
协程 什么是协程 wikipedia 的定义: 协程是一个无优先级的子程序调度组件,允许子程序在特点的地方挂起恢复. 线程包含于进程,协程包含于线程.只要内存足够,一个线程中可以有任意多个协程,但某一 ...
- TOMCAT原理详解及请求过程(转载)
转自https://www.cnblogs.com/hggen/p/6264475.html TOMCAT原理详解及请求过程 Tomcat: Tomcat是一个JSP/Servlet容器.其作为Ser ...
- LVS原理详解(3种工作模式及8种调度算法)
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LVS原理详解(3种工作模式及8种调度算法) LVS原理详解及部署之二:LVS原理详解(3种工作方式8种调度算法) 作者:woshiliwentong 发布日期: ...
随机推荐
- Mouse点击之后,复制GridView控件的数据行
本篇是实现用mouse点击GridView控件任意一行,把所点击的数据复制至另一个GridView控件上. 实现大概思路,把所点击的数据行的记录主键找出来,再去过滤数据源. 点击功能,已经实现,可以参 ...
- Spring基础(8) : properties配置文件
<context:property-placeholder location="p.properties"/> <bean id="p" cl ...
- net 自定义泛型那点事
泛型概述 泛型是程序设计语言的一种特性.允许程序员在强类型程序设计语言中编写代码时定义一些可变部分,那些部分在使用前必须作出指明.各种程序设计语言和其编译器.运行环境对泛型的支持均不一样.将类型参数化 ...
- PHP的openssl_encrypt方法的JAVA和JS的实现
这次在JAVA项目中遇到了要使用PHP的openssl_encrypt这个方法来进行加密以下是内容分享: 在PHP中加密内容是: // openssl_encrypt($data, $method, ...
- 【JVM】2、JVM调优总结
转自:http://unixboy.iteye.com/blog/174173/ 堆大小设置JVM 中最大堆大小有三方面限制:相关操作系统的数据模型(32-bt还是64-bit)限制:系统的可用虚拟内 ...
- HDU6152
Friend-Graph Time Limit: 10000/5000 MS (Java/Others) Memory Limit: 32768/32768 K (Java/Others)Tot ...
- Codeforces35E(扫描线)
E. Parade time limit per test:2 seconds memory limit per test:64 megabytes input:input.txt output:ou ...
- django-分页paginator
分页 Django提供了一些类来帮助你管理分页的数据 -- 也就是说,数据被分在不同页面中,并带有“上一页/下一页”标签.这些类位于 django/core/paginator.py 中. 示例 向 ...
- jQuery复选框全选和全选取消
jQuery(".salaryIds").each(function(){ if(jQuery("#salaryIds").attr("checked ...
- SD从零开始21-24
[原创]SD从零开始21 输出(Output) 销售的输出类型Output types in SD Output是用于和商业伙伴及系统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你可以为不同的销售凭证如报价单,订单,交货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