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 CLR GC plan_phase二叉树和Brick_table
楔子
别那么懒,勤快点。以下取自CLR PreView 7.0。
主题
GC计划阶段(plan_phase)主要就两个部分,一个是堆里面的对象构建一颗二叉树(这颗二叉树的每个节点包含了诸如对象移动信息等等,此处不述)。但是,这个二叉树如果过于庞大(对象太多的情况),则成了性能瓶颈(从根节点遍历需要查找的节点的空间和时间复杂度)。于是乎,第二个部分Brick_table出现了,它主要是分割这个庞大的二叉树,以消弭性能瓶颈问题。
构建不规则二叉树
构建二叉树之前,先了解一些概念。当实例化一个对象之后,这个对象存储在堆里面。堆实际上是一长串的内存地址,不受CPU栈的管控,所以导致了它不能自动释放,需要手动。在这一长串的地址里面,可以分为固定对象和非固定对象。
1.固定对象概念
首先看下固定句柄,固定句柄就是把托管对象地址传递到非托管对象的堆栈里面去,固定句柄本身在托管里面进行管理,而它包含的对象就叫做固定对象。
至于非固定对象,就是普通的对象了,此处不再赘述。
在进行GC计划阶段的时候,会循环遍历当前需要收集的垃圾的代(generation)里面包含的所有堆,然后区分出包含固定对象的堆段,和非固定对象的堆段。
区分规则是怎么样的呢?具体的就是如果相邻的两个对象都是非固定对象或者都是固定对象,则把这两个对象作为一个堆段,继续查找后面的对象。如果后续的对象跟前面的对象相同,则跟前面的两个对象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堆段(如果后面还有相同的,则继续放在一起),如果不同,则此堆段到此为止。后面继续以同样的逻辑遍历,形成一个个的小堆段(以node表述)。
2.这里有一个特性:
固定堆段(也就是固定对象组成的堆段)的末尾必须跟一个非固定对象(这么做的原因,是避免固定对象的末尾被覆盖,只覆盖非固定对象的末尾)。
二叉树的构建,就建立在这些固定对象堆段和非固定对象堆段上的。这些一个个的堆段作为二叉树的根节点和叶子结点,构成了二叉树的本身。
3.相关构建
一:plug_and_pair结构
plug_and_pair存在于上面被分割的堆段的前面,堆段以node(节点)表示,则此结构(plug_and_pair*)node)[-1]的位置
struct plug
{
uint8_t * skew[plug_skew / sizeof(uint8_t *)];
};
class pair
{
public:
short left;
short right;
};
struct plug_and_pair
{
pair m_pair;
plug m_plug;
};
pair的left和right成员分别表示当前堆段距离其前一个堆段和后一个堆段的距离长度。
二:构建逻辑
构建逻辑分为三种,数字一般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计算机也是一样,但是除了这两种之外,偶数里面还可以分裂出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一个数字是2的次方数。举个例子,比如: 1,2,3,4,5,6,7,8,9,10。这十个数字里面,明显的奇数:1,3,5,7,9。偶数:2,4,6,8,10。再分裂下二的次方数:2,4,8。注意看,最后分裂的结果2,4,8分别是2的1次方,2次方和3次方。剔除了6和10这两个数字。
那么总结下,三种逻辑以上面试个数字举例分别为:
遍历循环以上十个数字。
第一种(if(true)):1,2,4,8 if(!(n&(n-1))) n分别为2,4,8。if里为true
第二种(if(true)):3,5,7,9 if(n&1) n分别为1,3,5,7,9。if里为true
第三种(if(true)):6,10 如果以上两种不成立,则到第三种这里来。
三:构建树身
如上所述,通过对堆里面的对象进行固定和非固定对象区分,变成一个个的小堆段(node)。这些小堆段从左至右依次编号:1,2,3,4,5,6,7,8,9.......N。然后通过构建逻辑这部分进入到if里面去。
1.(if(true)):
1,2,4,8编号的node会进入这里,主要是设置左节点和tree
set_node_left_child (new_node, (tree - new_node));
tree = new_node;
2.(if(true)):
3,5,7,9编号的node会进入这里,主要是设置右节点
set_node_right_child (last_node, (new_node - last_node));
3.(if(true)):
6,10编号的会进入这里,主要是把原来的二叉树的右子节点变成新的node(new_node)的左子节点,
切断二叉树与它自己右子节点的联系。然后把新的node(new_node),变成原来二叉树的右子节点。
uint8_t* earlier_node = tree;
size_t imax = logcount(sequence_number) - 2;//这里是获取需要变成的二叉树的右子树节点的层级。
for (size_t i = 0; i != imax; i++)//如果层级不等于0,则获取到二叉树根节点到右子节点的距离,然后把根节点与右子节点相加得到二叉树右子节点。如此循环遍历,到二叉树最底层的右子节点为止。
{
earlier_node = earlier_node + node_right_child (earlier_node);
}
获取到最后一颗二叉树的根节点的右子树的距离
int tmp_offset = node_right_child (earlier_node);
assert (tmp_offset); // should never be empty
把最后一颗二叉树的根节点和最后一颗二叉树的右子节点相加,设置为新的node(new_node)的左子树。
set_node_left_child (new_node, ((earlier_node + tmp_offset ) - new_node));
把最后一颗二叉树的右子树节点设置为新的node(new_node)节点,同时也是断了开与原来右子树的联系。
set_node_right_child (earlier_node, (new_node - earlier_node));
GC plan_phase的二叉树构建本身并不复杂,而是复杂的逻辑和诡异的思维方式。
最终的构建的二叉树形式如下图所示:
四.分割二叉树
当以上二叉树被构建之后,如有几千个节点(node,小堆段)会形成庞大的一棵树。所以需要分割功能,用以来保证性能。
当二叉树包含的小堆段(node)的长度超过2的12次方(4kb),这棵二叉树就会被分割。
Brick_table里面属于这个4节点范围内的都是赋值为-1,表示你要在4节点上寻找你需要的节点。
源码:
最后上一下源码
1.构建二叉树:
uint8_t* gc_heap::insert_node (uint8_t* new_node, size_t sequence_number,
uint8_t* tree, uint8_t* last_node)
{
dprintf (3, ("IN: %Ix(%Ix), T: %Ix(%Ix), L: %Ix(%Ix) [%Ix]",
(size_t)new_node, brick_of(new_node),
(size_t)tree, brick_of(tree),
(size_t)last_node, brick_of(last_node),
sequence_number));
if (power_of_two_p (sequence_number))
{
set_node_left_child (new_node, (tree - new_node));
dprintf (3, ("NT: %Ix, LC->%Ix", (size_t)new_node, (tree - new_node)));
tree = new_node;
}
else
{
if (oddp (sequence_number))
{
set_node_right_child (last_node, (new_node - last_node));
dprintf (3, ("%Ix RC->%Ix", last_node, (new_node - last_node)));
}
else
{
uint8_t* earlier_node = tree;
size_t imax = logcount(sequence_number) - 2;
for (size_t i = 0; i != imax; i++)
{
earlier_node = earlier_node + node_right_child (earlier_node);
}
int tmp_offset = node_right_child (earlier_node);
assert (tmp_offset); // should never be empty
set_node_left_child (new_node, ((earlier_node + tmp_offset ) - new_node));
set_node_right_child (earlier_node, (new_node - earlier_node));
dprintf (3, ("%Ix LC->%Ix, %Ix RC->%Ix",
new_node, ((earlier_node + tmp_offset ) - new_node),
earlier_node, (new_node - earlier_node)));
}
}
return tree;
}
2.切割二叉树:
size_t gc_heap::update_brick_table (uint8_t* tree, size_t current_brick,
uint8_t* x, uint8_t* plug_end)
{
dprintf (3, ("tree: %Ix, current b: %Ix, x: %Ix, plug_end: %Ix",
tree, current_brick, x, plug_end));
if (tree != NULL)
{
dprintf (3, ("b- %Ix->%Ix pointing to tree %Ix",
current_brick, (size_t)(tree - brick_address (current_brick)), tree));
set_brick (current_brick, (tree - brick_address (current_brick)));//brick_table索引处的值是:根节点tree距离当前current_brick对应的地址的距离
}
else
{
dprintf (3, ("b- %Ix->-1", current_brick));
set_brick (current_brick, -1);
}
size_t b = 1 + current_brick;
ptrdiff_t offset = 0;
size_t last_br = brick_of (plug_end-1);//上一个plug节点的末尾
current_brick = brick_of (x-1);//当前的plug_start
dprintf (3, ("ubt: %Ix->%Ix]->%Ix]", b, last_br, current_brick));
while (b <= current_brick)
{
if (b <= last_br)
{
set_brick (b, --offset);
}
else
{
set_brick (b,-1);
}
b++;
}
return brick_of (x);
}
以上参考:
https://github.com/dotnet/coreclr/blob/main/src/gc/gc.cpp
.Net CLR GC plan_phase二叉树和Brick_table的更多相关文章
- GC plan_phase二叉树挂接的一个算法
楔子 在看GC垃圾回收plan_phase的时候,发现了一段特殊的代码,仔细研究下得知,获取当前数字bit位里面为1的个数. 通过这个bit位为1的个数(count),来确定挂接当前二叉树子节点的一个 ...
- CLR,GC 表示什么意思?
CLR常用简写词语,CLR是公共语言运行库(Common Language Runtime)和Java虚拟机一样也是一个运行时环境,它负责资源管理(内存分配和垃圾收集等),并保证应用和底层操作系统之间 ...
- 浅谈你感兴趣的 CLR GC 机制底层
本文内容是学习CLR.via C#的21章后个人整理,有不足之处欢迎指导. 昨天是1024,coder的节日,我为自己coder之路定下一句准则--保持学习,保持自信,保持谦逊,保持分享,越走越远. ...
- 从CLR GC到CoreCLR GC看.NET Core对云原生的支持
内存分配概要 前段时间在园子里看到有人提到了GC学习的重要性,很赞同他的观点.充分了解GC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NET的设计以及为何在云原生开发中.NET Core会占有更大的优势,这也是一个程序员 ...
- .Net CLR GC动态获取函数头地址,C++的骚操作(慎入)
前言: 太懒了,从没有在这里正儿八经的写过文章.看到一些人的高产,真是惭愧.决定稍微变得不那么懒.如有疏漏,请指正. .net的GC都谈的很多了,本篇主要是剑走偏锋,聊聊一些个人认为较为核心的细节方面 ...
- .Net CLR GC 动态加载短暂堆阈值的计算及阈值超量的计算
前言: 很多书籍或者很多文章,对于CLR或者GC这块只限于长篇大论的理论性概念,对于里面的如何运作模式,却几乎一无所知.高达近百万行的CPP文件,毕竟读懂的没有几个.以下取自CLR.Net 6 Pre ...
- CLR GC
一.垃圾回收算法 每个应用程序都包含一组根(root),每个根都是一个存储位置,他要么为null,要么指向托管堆的一个对象,类型中定义的静态字段.局部变量.方法参数等都会被认为是根. 垃圾回收器(GC ...
- 为什么Java有GC调优而没听说过有CLR的GC调优?
前言 在很多的场合我都遇到过一些群友提这样的一些问题: 为什么Java有GC调优而CLR没有听说过有GC调优呢? 到底是Java的JVM GC比较强还是C#使用的.NET CLR的GC比较强呢? 其实 ...
- CLR垃圾回收的设计
作者: Maoni Stephens (@maoni0) - 2015 附: 关于垃圾回收的信息,可以参照本文末尾资源章节里引用的垃圾回收手册一书. 组件架构 GC包含的两个组件分别是内存分配器和垃圾 ...
随机推荐
- 并查集和kruskal最小生成树算法
并查集 先定义 int f[10100];//定义祖先 之后初始化 for(int i=1;i<=n;++i) f[i]=i; //初始化 下面为并查集操作 int find(int x)//i ...
- JS常用的3种弹出框
1.提示框 alert // 没有返回值 alert('你好'); 2.确认框 confirm // 返回 false/true let res = confirm('确定删除?'); if(res ...
- 什么是双网口以太网IO模块
MXXXE系列远程IO模块工业级设计,适用于工业物联网和自动化控制系统,MxxxE工业以太网远程 I/O 配备 2 个mac层数据交换芯片的以太网端口,允许数据通过可扩展的菊花链以太网远程 I/O 阵 ...
- Spring的简单使用(1)
一:IOC(控制反转):它是由spring容器进行对象的创建和依赖注入,程序员使用时直接取出即可 正转:例如: Student stu=new Student(): stu.setname(" ...
- 万答#19,MySQL可以禁用MyISAM引擎吗?
GreatSQL社区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随意使用,转载请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 MyISAM的适用场景越来越少了. 随着MySQL 8.0的推出,系统表已经全面采用InnoDB引擎,不再需要MyISAM ...
- 编码GBK的不可映射字符,最新版sublime
最近开始学java了,跟着老师写一个hello world,刚执行javac就报错:编码GBK的不可映射字符 然后去网上找了一堆,总结来说的就是编码不对,最新版的sublime只要设置utf-8保存即 ...
- ajax初识
Ajax 全称为:"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 JavaScript 和 XML) 它并不是 JavaScript 的一种单一技术,而是 ...
- MyBatis-Plus 代码生成
MyBatis-Plus官网的代码生成器配置不是特别全,在此整理了较为完整的配置,供自己和大家查阅学习. // 代码生成器 AutoGenerator mpg = new AutoGenerator( ...
- meterpreter后期攻击使用方法
Meterpreter是Metasploit框架中的一个扩展模块,作为溢出成功以后的攻击载荷使用,攻击载荷在溢出攻击成功以后给我们返回一个控制通道.使用它作为攻击载荷能够获得目标系统的一个Meterp ...
- ArkUI 条件渲染
前言 在有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业务来控制标签是否渲染到真实 DOM 中.因此,条件渲染就派上用场了,它分为if...elif/else和show两种. show 允许标签渲染到真实 DOM 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