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自:TCP之深入浅出send和recv再次深入理解TCP网络编程中的send和recv

建议阅读时参考:Unix环境高级编程-TCP、UDP缓冲区

概念

  先明确一个概念:每个TCP socket在内核中都有一个发送缓冲区和一个接收缓冲区,TCP的全双工的工作模式以及TCP的滑动窗口便是依赖于这两个独立的buffer以及此buffer的填充状态。接收缓冲区把数据缓存入内核,应用进程一直没有调用read进行读取的话,此数据会一直缓存在相应 socket的接收缓冲区内。再啰嗦一点,不管进程是否读取socket,对端发来的数据都会经由内核接收并且缓存到socket的内核接收缓冲区之中。 read所做的工作,就是把内核缓冲区中的数据拷贝到应用层用户的buffer里面,仅此而已。进程调用send发送的数据的时候,最简单情况(也是一般情况),将数据拷贝进入socket的内核发送缓冲区之中,然后send便会在上层返回。换句话说,send返回之时,数据不一定会发送到对端去(和 write写文件有点类似),send仅仅是把应用层buffer的数据拷贝进socket的内核发送buffer中。后续我会专门用一篇文章介绍 read和send所关联的内核动作。每个UDP socket都有一个接收缓冲区,没有发送缓冲区,从概念上来说就是只要有数据就发,不管对方是否可以正确接收,所以不缓冲,不需要发送缓冲区。

  接收缓冲区被TCP和UDP用来缓存网络上来的数据,一直保存到应用进程读走为止。对于TCP,如果应用进程一直没有读取,buffer满了之后,发生的动作是:通知对端TCP协议中的窗口关闭。这个便是滑动窗口的实现。保证TCP套接口接收缓冲区不会溢出,从而保证了TCP是可靠传输。因为对方不允许发出超过所通告窗口大小的数据。 这就是TCP的流量控制,如果对方无视窗口大小而发出了超过窗口大小的数据,则接收方TCP将丢弃它。 UDP:当套接口接收缓冲区满时,新来的数据报无法进入接收缓冲区,此数据报就被丢弃。UDP是没有流量控制的;快的发送者可以很容易地就淹没慢的接收者,导致接收方的UDP丢弃数据报。

  以上便是TCP可靠,UDP不可靠的实现。

if(条件1){
向buffer_last_modified填充协议内容“Last-Modified: Sat, May :: GMT”;
send(buffer_last_modified);
}
if(条件2){
向buffer_expires填充协议内容“Expires: Mon, Aug :: GMT”;
send(buffer_expires);
}
if(条件N){
向buffer_N填充协议内容“。。。”;
send(buffer_N);
}

  对于这样的实现,当前的http应答在执行这段代码时,假设有M(M<=N)个条件都满足,那么会有连续的M个send调用,那是不是下层会依次向客户端发出M个TCP包呢?答案是否定的,包的数目在应用层是无法控制的,并且应用层也是不需要控制的

  用下列四个假设场景来解释一下这个答案:

    由于TCP是流式的,对于TCP而言,每个TCP连接只有syn开始和fin结尾,中间发送的数据是没有边界的,多个连续的send所干的事情仅仅是:

      假如socket的文件描述符被设置为阻塞方式,而且发送缓冲区还有足够空间容纳这个send所指示的应用层buffer的全部数据,那么把这些数据从应用层的buffer,拷贝到内核的发送缓冲区,然后返回。

      假如socket的文件描述符被设置为阻塞方式,但是发送缓冲区没有足够空间容纳这个send所指示的应用层buffer的全部数据,那么能拷贝多少就拷贝多少,然后进程挂起,等到TCP对端的接收缓冲区有空余空间时,通过滑动窗口协议(ACK包的又一个作用----打开窗口)通知TCP本端:“亲,我已经做好准备,您现在可以继续向我发送X个字节的数据了”,然后本端的内核唤醒进程,继续向发送缓冲区拷贝剩余数据,并且内核向TCP对端发送TCP数据,如果send所指示的应用层buffer中的数据在本次仍然无法全部拷贝完,那么过程重复。。。直到所有数据全部拷贝完,返回。请注意,对于send的行为,我用了“拷贝一次”,send和下层是否发送数据包,没有任何关系。

      假如socket的文件描述符被设置为非阻塞方式,而且发送缓冲区还有足够空间容纳这个send所指示的应用层buffer的全部数据,那么把这些数据从应用层的buffer,拷贝到内核的发送缓冲区,然后返回。

      假如socket的文件描述符被设置为非阻塞方式,但是发送缓冲区没有足够空间容纳这个send所指示的应用层buffer的全部数据,那么能拷贝多少就拷贝多少,然后返回拷贝的字节数。多涉及一点,返回之后有两种处理方式:

        1.死循环,一直调用send,持续测试,一直到结束(基本上不会这么搞)。

        2.非阻塞搭配epoll或者select,用这两种东西来测试socket是否达到可发送的活跃状态,然后调用send(高性能服务器必需的处理方式)。

    综上,以及请参考本文前述的SO_RCVBUF和SO_SNDBUF,你会发现,在实际场景中,你能发出多少TCP包以及每个包承载多少数据,除了受到自身服务器配置和环境带宽影响,对端的接收状态也能影响你的发送状况。

  至于为什么说“应用层也是不需要控制发送行为的”,这个说法的原因是:

    软件系统分层处理、分模块处理各种软件行为,目的就是为了各司其职,分工。应用层只关心业务实现,控制业务。数据传输由专门的层面去处理,这样应用层开发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会大为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也会相应降低。

  

  再回到发送的话题上来:)之前说应用层无法精确控制和完全控制发送行为,那是不是就是不控制了?非也!虽然无法控制,但也要尽量控制!

  如何尽量控制?现在引入本节主题----TCP_CORK和TCP_NODELAY。

    cork:塞子,塞住

    nodelay:不要延迟

    TCP_CORK:尽量向发送缓冲区中攒数据,攒到多了再发送,这样网络的有效负载会升高。简单粗暴地解释一下这个有效负载的问题。假如每个包中只有一个字节的数据,为了发送这一个字节的数据,再给这一个字节外面包装一层厚厚的TCP包头,那网络上跑的几乎全是包头了,有效的数据只占其中很小的部分,很多访问量大的服务器,带宽可以很轻松的被这么耗尽。那么,为了让有效负载升高,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选项指示TCP层,在发送的时候尽量多攒一些数据,把他们填充到一个TCP包中再发送出去。这个和提升发送效率是相互矛盾的,空间和时间总是一堆冤家!!

    TCP_NODELAY:尽量不要等待,只要发送缓冲区中有数据,并且发送窗口是打开的,就尽量把数据发送到网络上去。

  很明显,两个选项是互斥的。实际场景中该怎么选择这两个选项呢?再次举例说明

    webserver,,下载服务器(ftp的发送文件服务器),需要带宽量比较大的服务器,用TCP_CORK。

    涉及到交互的服务器,比如ftp的接收命令的服务器,必须使用TCP_NODELAY。默认是TCP_CORK。设想一下,用户每次敲几个字节的命令,而下层在攒这些数据,想等到数据量多了再发送,这样用户会等到发疯。这个糟糕的场景有个专门的词汇来形容-----粘(nian拼音二声)包

接下来我们用一个测试机上的阻塞socket实例来说明主题。文章中所有图都是在测试系统上现截取的。

需要理解的3个概念

1. TCP socket的buffer

  每个TCP socket在内核中都有一个发送缓冲区和一个接收缓冲区,TCP的全双工的工作模式以及TCP的流量(拥塞)控制便是依赖于这两个独立的buffer以及buffer的填充状态。接收缓冲区把数据缓存入内核,应用进程一直没有调用recv()进行读取的话,此数据会一直缓存在相应socket的接收缓冲区内。再啰嗦一点,不管进程是否调用recv()读取socket,对端发来的数据都会经由内核接收并且缓存到socket的内核接收缓冲区之中。recv()所做的工作,就是把内核缓冲区中的数据拷贝到应用层用户的buffer里面,并返回,仅此而已。进程调用send()发送的数据的时候,最简单情况(也是一般情况),将数据拷贝进入socket的内核发送缓冲区之中,然后send便会在上层返回。换句话说,send()返回之时,数据不一定会发送到对端去(和write写文件有点类似),send()仅仅是把应用层buffer的数据拷贝进socket的内核发送buffer中,发送是TCP的事情,和send其实没有太大关系。接收缓冲区被TCP用来缓存网络上来的数据,一直保存到应用进程读走为止。对于TCP,如果应用进程一直没有读取,接收缓冲区满了之后,发生的动作是:收端通知发端,接收窗口关闭(win=0)。这个便是滑动窗口的实现。保证TCP套接口接收缓冲区不会溢出,从而保证了TCP是可靠传输。因为对方不允许发出超过所通告窗口大小的数据。 这就是TCP的流量控制,如果对方无视窗口大小而发出了超过窗口大小的数据,则接收方TCP将丢弃它。
  查看测试机的socket发送缓冲区大小,如图1所示

图1

  第一个值是一个限制值,socket发送缓存区的最少字节数;
  第二个值是默认值;
  第三个值是一个限制值,socket发送缓存区的最大字节数;
  根据实际测试,发送缓冲区的尺寸在默认情况下的全局设置是16384字节,即16k。
  在测试系统上,发送缓存默认值是16k。
  proc文件系统下的值和sysctl中的值都是全局值,应用程序可根据需要在程序中使用setsockopt()对某个socket的发送缓冲区尺寸进行单独修改,详见文章《TCP选项之SO_RCVBUF和SO_SNDBUF》,不过这都是题外话。

2. 接收窗口(滑动窗口)

  TCP连接建立之时的收端的初始接受窗口大小是14600,细节如图2所示(129是收端,130是发端)

  图2

  接收窗口是TCP中的滑动窗口,TCP的收端用这个接受窗口----win=14600,通知发端,我目前的接收能力是14600字节。
后续发送过程中,收端会不断的用ACK(ACK的全部作用请参照博文《TCP之ACK发送情景》)通知发端自己的接收窗口的大小状态,如图3,而发端发送数据的量,就根据这个接收窗口的大小来确定,发端不会发送超过收端接收能力的数据量。这样就起到了一个流量控制的的作用。

图3

  图3说明
    21,22两个包都是收端发给发端的ACK包
    第21个包,收端确认收到的前7240个字节数据,7241的意思是期望收到的包从7241号开始,序号加了1.同时,接收窗口从最初的14656(如图2)经过慢启动阶段增加到了现在的29120。用来表明现在收端可以接收29120个字节的数据,而发端看到这个窗口通告,在没有收到新的ACK的时候,发端可以向收端发送29120字节这么多数据。
    第22个包,收端确认收到的前8688个字节数据,并通告自己的接收窗口继续增长为32000这么大。

3. 单个TCP的负载量和MSS的关系

  MSS在以太网上通常大小是1460字节,而我们在后续发送过程中的单个TCP包的最大数据承载量是1448字节,这二者的关系可以参考博文《TCP之1460MSS和1448负载》。

  实例详解send()

    实例功能说明:接收端129作为客户端去连接发送端130,连接上之后并不调用recv()接收,而是sleep(1000),把进程暂停下来,不让进程接收数据。内核会缓存数据至接收缓冲区。发送端作为服务器接收TCP请求之后,立即用ret = send(sock,buf,70k,0);这个C语句,向接收端发送70k数据。
我们现在来观察这个过程。看看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wireshark抓包截图如下图4


图4

    图4说明,包序号等同于时序
       1. 客户端sleep在recv()之前,目的是为了把数据压入接收缓冲区。服务端调用"ret = send(sock,buf,70k,0);"这个C语句,向接收端发送70k数据。由于发送缓冲区大小16k,send()无法将70k数据全部拷贝进发送缓冲区,故先拷贝16k进入发送缓冲区,下层发送缓冲区中有数据要发送,内核开始发送。上层send()在应用层处于阻塞状态;
      2. 11号TCP包,发端从这儿开始向收端发送1448个字节的数据;
      3. 12号TCP包,发端没有收到之前发送的1448个数据的ACK包,仍然继续向收端发送1448个字节的数据;
      4. 13号TCP包,收端向发端发送1448字节的确认包,表明收端成功接收总共1448个字节。此时收端并未调用recv()读取,目前发送缓冲区中被压入1448字节。由于处于慢启动状态,win接收窗口持续增大,表明接受能力在增加,吞吐量持续上升;
      5. 14号TCP包,收端向发端发送2896字节的确认包,表明收端成功接收总共2896个字节。此时收端并未调用recv()读取,目前发送缓冲区中被压入2896字节。由于处于慢启动状态,win接收窗口持续增大,表明接受能力在增加,吞吐量持续上升;
      6. 15号TCP包,发端继续向收端发送1448个字节的数据;
      7. 16号TCP包,收端向发端发送4344字节的确认包,表明收端成功接收总共4344个字节。此时收端并未调用recv()读取,目前发送缓冲区中被压入4344字节。由于处于慢启动状态,win接收窗口持续增大,表明接受能力在增加,吞吐量持续上升;
      8. 从这儿开始,我略去很多包,过程类似上面过程。同时,由于不断的发送出去的数据被收端用ACK确认,发送缓冲区的空间被逐渐腾出空地,send()内部不断的把应用层buf中的数据向发送缓冲区拷贝,从而不断的发送,过程重复。70k数据并没有被完全送入内核,send()不管是否发送出去,send不管发送出去的是否被确认,send()只关心buf中的数据有没有被全部送往内核发送缓冲区。如果buf中的数据没有被全部送往内核发送缓冲区,send()在应用层阻塞,负责等待内核发送缓冲区中有空余空间的时候,逐步拷贝buf中的数据;如果buf中的数据被全部拷入内核发送缓冲区,send()立即返回。
      9. 经过慢启动阶段接收窗口增大到稳定阶段,TCP吞吐量升高到稳定阶段,收端一直处于sleep状态,没有调用recv()把内核中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拷贝到应用层去,此时收端的接收缓冲区中被压入大量数据;
      10. 66号、67号TCP数据包,发端继续向收端发送数据;
      11. 68号TCP数据包,收端发送ACK包确认接收到的数据,ACK=62265表明收端已经收到62265字节的数据,这些数据目前被压在收端的接收缓冲区中。win=3456,比较之前的16号TCP包的win=23296,表明收端的窗口已经处于收缩状态,收端的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迟迟未被应用层读走,导致接收缓冲区空间吃紧,故收缩窗口,控制发送端的发送量,进行流量控制;
      12. 69号、70号TCP数据包,发端在接收窗口允许的数据量的范围内,继续向收端发送2段1448字节长度的数据;
      13. 71号TCP数据包,至此,收端已经成功接收65160字节的数据,全部被压在接收缓冲区之中,接收窗口继续收缩,尺寸为1600字节;
      14. 72号TCP数据包,发端在接收窗口允许的数据量的范围内,继续向收端发送1448字节长度的数据;
      15. 73号TCP数据包,至此,收端已经成功接收66609字节的数据,全部被压在接收缓冲区之中,接收窗口继续收缩,尺寸为192字节。
      16. 74号TCP数据包,和我们这个例子没有关系,是别的应用发送的包;
      17. 75号TCP数据包,发端在接收窗口允许的数据量的范围内,向收端发送192字节长度的数据;
      18. 76号TCP数据包,至此,收端已经成功接收66609字节的数据,全部被压在接收缓冲区之中,win=0接收窗口关闭,接收缓冲区满,无法再接收任何数据;
      19. 77号、78号、79号TCP数据包,由keepalive触发的数据包,响应的ACK持有接收窗口的状态win=0,另外,ACK=66801表明接收端的接收缓冲区中积压了66800字节的数据。
      20. 从以上过程,我们应该熟悉了滑动窗口通告字段win所说明的问题,以及ACK确认数据等等。现在可得出一个结论,接收端的接收缓存尺寸应该是66800字节(此结论并非本篇主题)。
      send()要发送的数据是70k,现在发出去了66800字节,发送缓存中还有16k,应用层剩余要拷贝进内核的数据量是N=70k-66800-16k。接收端仍处于sleep状态,无法recv()数据,这将导致接收缓冲区一直处于积压满的状态,窗口会一直通告0(win=0)。发送端在这样的状态下彻底无法发送数据了,send()的剩余数据无法继续拷贝进内核的发送缓冲区,最终导致send()被阻塞在应用层;
      21. send()一直阻塞中。。。

    图4和send()的关系说明完毕。

  那什么时候send返回呢?有3种返回场景

  send()返回场景

    场景1,我们继续图4这个例子,不过这儿开始我们就跳出图4所示的过程了

      22. 接收端sleep(1000)到时间了,进程被唤醒,代码片段如图5

图5

      随着进程不断的用"recv(fd,buf,2048,0);"将数据从内核的接收缓冲区拷贝至应用层的buf,在使用win=0关闭接收窗口之后,现在接收缓冲区又逐渐恢复了缓存的能力,这个条件下,收端会主动发送携带"win=n(n>0)"这样的ACK包去通告发送端接收窗口已打开;
      23. 发端收到携带"win=n(n>0)"这样的ACK包之后,开始继续在窗口运行的数据量范围内发送数据。发送缓冲区的数据被发出;
      24. 收端继续接收数据,并用ACK确认这些数据;
      25. 发端收到ACK,可以清理出一些发送缓冲区空间,应用层send()的剩余数据又可以被不断的拷贝进内核的发送缓冲区;
      26. 不断重复以上发送过程;
      27. send()的70k数据全部进入内核,send()成功返回。

    场景2,我们继续图4这个例子,不过这儿开始我们就跳出图4所示的过程了
      22. 收端进程或者socket出现问题,给发端发送一个RST,请参考博文《》;
      23. 内核收到RST,send返回-1。

    场景3,和以上例子没关系
      连接上之后,马上send(1k),这样,发送的数据肯定可以一次拷贝进入发送缓冲区,send()拷贝完数据立即成功返回。

send()发送结论

  其实场景1和场景2说明一个问题
  send()只是负责拷贝,拷贝完立即返回,不会等待发送和发送之后的ACK。如果socket出现问题,RST包被反馈回来。在RST包返回之时,如果send()还没有把数据全部放入内核或者发送出去,那么send()返回-1,errno被置错误值;如果RST包返回之时,send()已经返回,那么RST导致的错误会在下一次send()或者recv()调用的时候被立即返回
  场景3完全说明send()只要完成拷贝就成功返回,如果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下一次send()或者recv()调用的时候被立即返回。

概念上容易疑惑的地方

  1. TCP协议本身是为了保证可靠传输,并不等于应用程序用tcp发送数据就一定是可靠的,必须要容错;
  2. send()和recv()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不定数目的send()可以触发不定数目的recv(),这话不专业,但是还是必须说一下,初学者容易疑惑;
  3. 关键点,send()只负责拷贝,拷贝到内核就返回,我通篇在说拷贝完返回,很多文章中说send()在成功发送数据后返回,成功发送是说发出去的东西被ACK确认过。send()只拷贝,不会等ACK
  4. 此次send()调用所触发的程序错误,可能会在本次返回,也可能在下次调用网络IO函数的时候被返回

实际上理解了阻塞式的,就能理解非阻塞的。

Linux-TCP之深入浅出send和recv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转】TCP之深入浅出send和recv

    本篇我们用一个测试机上的阻塞socket实例来说明主题.文章中所有图都是在测试系统上现截取的. 需要理解的3个概念 1. TCP socket的buffer 每个TCP socket在内核中都有一个发 ...

  2. Linux-TCP之深入浅出send和recv【转】

    转自:https://www.cnblogs.com/JohnABC/p/7238417.html 内容摘自:TCP之深入浅出send和recv.再次深入理解TCP网络编程中的send和recv 建议 ...

  3. linux网络编程--跳水send和recv

    要了解一个概念:所有的TCP socket在内核具有发送缓冲器和接收缓冲器.TCP除了全双工操作模式TCP滑模取决于这两个单独buffer和这个buffer填充状态. 接收缓冲器数据缓存入内核.应用进 ...

  4. socket使用TCP协议时,send、recv函数解析以及TCP连接关闭的问题

    Tcp协议本身是可靠的,并不等于应用程序用tcp发送数据就一定是可靠的.不管是否阻塞,send发送的大小,并不代表对端recv到多少的数据. 在阻塞模式下, send函数的过程是将应用程序请求发送的数 ...

  5. [转]socket使用TCP协议时,send、recv函数解析以及TCP连接关闭的问题

    Tcp协议本身是可靠的,并不等于应用程序用tcp发送数据就一定是可靠的.不管是否阻塞,send发送的大小,并不代表对端recv到多少的数据. 在阻塞模式下, send函数的过程是将应用程序请求发送的数 ...

  6. linux内核中send与recv函数详解

    Linux send与recv函数详解 1.简介 #include <sys/socket.h> ssize_t recv(int sockfd, void *buff, size_t n ...

  7. linux Socket send与recv函数详解

    转自:http://www.cnblogs.com/blankqdb/archive/2012/08/30/2663859.html linux send与recv函数详解   1 #include ...

  8. linux中read,write和recv,send的区别

    linux中read,write和recv,send的区别 1.recv和send函数提供了和read和write差不多的功能.但是他们提供了第四个参数来控制读写操作. int recv(int so ...

  9. [转] - linux下使用write\send发送数据报 EAGAIN : Resour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错

    linux下使用write\send发送数据报 EAGAIN : Resour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错 首先是我把套接字设置为异步的了,然后在使用write发送数据时采 ...

随机推荐

  1. [leetcode]Palindrome Partitioning @ Python

    原题地址:https://oj.leetcode.com/problems/palindrome-partitioning/ 题意: Given a string s, partition s suc ...

  2. C# Win32控制台应用程序忽略 Ctrl + C,阻止程序退出

    C# Win32控制台应用程序忽略 Ctrl + C,阻止程序退出,这里使用到了Windows API SetConsoleCtrlHandler函数 注意:在VS中调试执行时,在处理程序例程中设置断 ...

  3. Python科学计算技巧积累四——双y轴图像绘制

    双y轴图像具有单y轴图像没有的对比效果,在MATLAB中有plotyy函数可以实现,Python的实现方式没有MATLAB那样方便,不过实现效果却也不见得差. 以往我常用的绘图命令是import ma ...

  4. Ubuntu升级到18.04

    1.更新 sudo apt-get update 2.升级 sudo apt-get upgrade 3.检测最新版本 sudo update-manager -c -d 然后就会弹出窗口,提示ubu ...

  5. 【大数据】Spark-Hadoop-架构对比

    Spark-Hadoop-架构对比 spark executor - zyc920716的博客 - CSDN博客 董的博客 » Apache Spark探秘:多进程模型还是多线程模型? Apache ...

  6. 10个在UNIX或Linux终端上快速工作的建议

    你有没有惊讶地看到有人在Unix/ Linux中工作得非常快,噼里啪啦的敲键盘,快速的启动命令,飞快地执行命令? 在本文中,我共享了一些在Linux中快速.高效工作所遵循的Unix/ Linux命令实 ...

  7. webkit-user-select:none 问题

    webkit-user-select:none 问题 学习了:https://bugs.webkit.org/show_bug.cgi?id=82692 最近两天做移动端游戏举报页面.遇到一个问题,移 ...

  8. Java归去来第3集:Eclipse中给动态模块升级

    一.前言 如果还不了解剧情,请返回第2集的剧情          Java归去来第2集:利用Eclipse创建Maven Web项目 二.开始升级动态模块 2.1:查看原来的版本 我们先来看看Ecli ...

  9. java 中xml转换为json对象

    1.前提须要jar包: json-lib-2.4-jdk15.jar 和 xom-1.2.5.jar ,maven 仓库: net.sf.json-lib json-lib 2.4 jdk15 xom ...

  10. Windows server 2008 R2如何预览图片而不是显示图标?

      Previews of media files are disabled by default in Windows Server 2008.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