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记者深入Android公司,打探事件分发机制背后的秘密
前言
聊到事件分发,很多朋友就会想到view的dispatchTouchEvent
,其实在此之前,Android还做了很多工作。
比如跨进程获取输入事件的方式?在dispatchTouchEvent
责任链之前还有一条InputStage
责任链?DecorView,PhoneWindow
之间的传递顺序?
另外还包括事件分发过程中事件序列的处理方式?ViewGroup和View之间的协调?mFirstTouchTarget
真假链表?等等。
这一切,都要从你可爱的小拇指
说起...
当你的拇指触碰手机的那一刹那,手机就被你深深的影响了,没错,手机会收到你给他布置的任务。
这个任务可以是:
- 滑动界面任务
- 点击按钮任务
- 长按任务
等等,总之,你向手机传递了这个任务信息,接下来就是手机的处理任务时间。
我们可以假设手机系统就是一个大的公司(Android公司)
,而我们触摸手机的任务就是一个完整的项目需求,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深入Android公司内部,打探事件分发的那些秘密。
在此之前,我也列出了问题和大纲:
硬件部门和内核部门
首先,我的拇指找到了Android
公司,说出了自己的需求,比如:点击某个View并滑动到另外的位置。
Android
公司会派出硬件部门,和我的小拇指进行会谈,接收到我的需求之后,硬件部门生成简单的终端,并传递给内核部门。
内核部门将任务进行加工,生成了内部事件——event,并添加到公司内部的一个管理系统 /dev/input/
目录下。
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外来的需求转化成内部通用,都能看懂的任务。
任务处理部门(SystemServer进程)
当任务记录在公司管理系统上,就会有专门的任务处理部门对这些任务进行处理,他们做的事情就是一直监听/dev/input/
目录,当发现有新的事件就会进行处理。
那这个任务处理部门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SystemServer
进程中启动了一系列系统有关的服务,比如AMS,PMS等等,其中还有一个不是很起眼的角色,叫做InputManagerService
。
这个服务就是用来负责与硬件通信,接受屏幕输入事件。
在其内部,会启动一个读线程,也就是InputReader
,它会从这个管理系统也就是/dev/input/
目录拿到任务,并且分发给InputDispatcher
线程,然后进行统一的事件分发调度。
分配给具体的项目组(InputChannel)
然后任务处理部门需要把任务交给 专业处理任务的项目组了,这就涉及到跨部门沟通了(跨进程通信)。
大家都知道跨部门沟通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谁来完成这个事情呢?InputChannel
。
让我们回到ViewRootImpl
的setView
方法:
public void setView(View view, WindowManager.LayoutParams attrs, View panelParentView) {
synchronized (this) {
//创建InputChannel
mInputChannel = new InputChannel();
//通过Binder进入systemserver进程
res = mWindowSession.addToDisplay(mWindow, mSeq, mWindowAttributes,
getHostVisibility(), mDisplay.getDisplayId(),
mAttachInfo.mContentInsets, mAttachInfo.mStableInsets,
mAttachInfo.mOutsets, mInputChannel);
}
}
在该方法中,创建了一个InputChannel
对象,并且通过Binder进入systemserver进程,最终形成socket的客户端。
这里涉及到socket通信的知识,比较重要的就是c层的socketpair
方法。
socketpair()函数用于创建一对无名的、相互连接的套接子。如果函数成功,则返回0,创建好的套接字分别是sv[0]和sv[1];这对套接字可以用于全双工通信,每一个套接字既可以读也可以写。
通过这个方法,就生成了socket通信的客户端和服务端:
socket服务端
保存到system_server中的WindowState的mInputChannel;socket客户端
通过binder传回到远程进程的UI主线程ViewRootImpl的mInputChannel;
感兴趣的可以看看gityuan
对于input分析的博客,文末有链接。
所以小结一下就是,在App进程创建了一个对象InputChannel
,通过Binder机制传入了SystemServer
进程,也就是WindowManagerService
中。然后在WindowManagerService
中创建了一对套接字用于进程间通信,而传过来的InputChannel
就指向了socket
的客户端。
然后App进程的主线程就会监听这个socket客户端,当收到消息(输出事件)后,回调NativeInputEventReceiver.handleEvent()
方法,最终会走到InputEventReceiver.dispachInputEvent
方法。
dispachInputEvent
,处理输入事件,感觉离我们熟知的事件分发比较近了。
没错,到此,任务已经分配到了具体的项目组,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具体APP中了。
小组中任务第一次分发(InputStage)
当任务到达了项目组,首先组内会对这个任务进行分发,这里会涉及到第一次责任链分发模式
。
为什么强调是第一次呢?因为还没有到达我们熟知的view事件分发阶段,在此之前,还会有一次事件分类的责任链分发工作,也就是InputStage
处理事件分发。
//InputEventReceiver.java
private void dispatchInputEvent(int seq, InputEvent event) {
mSeqMap.put(event.getSequenceNumber(), seq);
onInputEvent(event);
}
//ViewRootImpl.java ::WindowInputEventReceiver
final class WindowInputEventReceiver extends InputEventReceiver {
public void onInputEvent(InputEvent event) {
enqueueInputEvent(event, this, 0, true);
}
}
//ViewRootImpl.java
void enqueueInputEvent(InputEvent event,
InputEventReceiver receiver, int flags, boolean processImmediately) {
adjustInputEventForCompatibility(event);
QueuedInputEvent q = obtainQueuedInputEvent(event, receiver, flags);
QueuedInputEvent last = mPendingInputEventTail;
if (last == null) {
mPendingInputEventHead = q;
mPendingInputEventTail = q;
} else {
last.mNext = q;
mPendingInputEventTail = q;
}
mPendingInputEventCount += 1;
if (processImmediately) {
doProcessInputEvents();
} else {
scheduleProcessInputEvents();
}
}
兜兜转转,没想到还是到了ViewRootImpl这里,所以ViewRootImpl
不仅负责了界面的绘制,也负责了事件分发的部分处理工作。
这里的enqueueInputEvent
方法中,有涉及到一个QueuedInputEvent
类,这个类就是一个封装了InputEvent的事件类,然后经过赋值调用到doProcessInputEvents
方法:
void doProcessInputEvents() {
// Deliver all pending input events in the queue.
while (mPendingInputEventHead != null) {
QueuedInputEvent q = mPendingInputEventHead;
mPendingInputEventHead = q.mNext;
deliverInputEvent(q);
}
}
private void deliverInputEvent(QueuedInputEvent q) {
InputStage stage;
if (stage != null) {
stage.deliver(q);
} else {
finishInputEvent(q);
}
}
abstract class InputStage {
private final InputStage mNext;
public InputStage(InputStage next) {
mNext = next;
}
public final void deliver(QueuedInputEvent q) {
apply(q, onProcess(q));
}
到这里逻辑好像慢慢清晰了,QueuedInputEvent
是一种输入事件,InputStage
是处理输入事件的责任链,next字段则表示责任链的下一个InputStage
。
那InputStage
到底干了哪些事情呢?返回到ViewRootImpl
的setView方法再看看:
public void setView(View view, WindowManager.LayoutParams attrs, View panelParentView) {
synchronized (this) {
// Set up the input pipeline.
mSyntheticInputStage = new SyntheticInputStage();
InputStage viewPostImeStage = new ViewPostImeInputStage(mSyntheticInputStage);
InputStage nativePostImeStage = new NativePostImeInputStage(viewPostImeStage,
"aq:native-post-ime:" + counterSuffix);
InputStage earlyPostImeStage = new EarlyPostImeInputStage(nativePostImeStage);
InputStage imeStage = new ImeInputStage(earlyPostImeStage,
"aq:ime:" + counterSuffix);
InputStage viewPreImeStage = new ViewPreImeInputStage(imeStage);
InputStage nativePreImeStage = new NativePreImeInputStage(viewPreImeStage,
"aq:native-pre-ime:" + counterSuffix);
mFirstInputStage = nativePreImeStage;
mFirstPostImeInputStage = earlyPostImeStage;
}
}
可以看到在setView方法中,就把这条输入事件处理的责任链拼接完成了,不同的InputStage子类,通过构造方法一个个串联起来了,那这些InputStage到底干了啥呢?
SyntheticInputStage
。综合处理事件阶段,比如处理导航面板、操作杆等事件。ViewPostImeInputStage
。视图输入处理阶段,比如按键、手指触摸等运动事件,我们熟知的view事件分发就发生在这个阶段。NativePostImeInputStage
。本地方法处理阶段,主要构建了可延迟的队列。EarlyPostImeInputStage
。输入法早期处理阶段。ImeInputStage
。输入法事件处理阶段,处理输入法字符。ViewPreImeInputStage
。视图预处理输入法事件阶段,调用视图view的dispatchKeyEventPreIme方法。NativePreImeInputStage
。本地方法预处理输入法事件阶段。
小结一下,事件到达应用端的主线程,会通过ViewRootImpl进行一系列InputStage来处理事件。这个阶段其实是对事件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处理,比如视图输入事件,输入法事件,导航面板事件等等。
事件分发完成后,会告知SystemServer
进程的InputDispatcher
线程,最终将该事件移除,完成此次事件的分发消费。
我们的view手指触摸事件就是发生在ViewPostImeInputStage
阶段了,具体来看看:
final class ViewPostImeInputStage extends InputStage {
@Override
protected int onProcess(QueuedInputEvent q) {
if (q.mEvent instanceof KeyEvent) {
return processKeyEvent(q);
} else {
final int source = q.mEvent.getSource();
if ((source & InputDevice.SOURCE_CLASS_POINTER) != 0) {
return processPointerEvent(q);
}
}
}
private int processPointerEvent(QueuedInputEvent q) {
final MotionEvent event = (MotionEvent)q.mEvent;
boolean handled = mView.dispatchPointerEvent(event)
return handled ? FINISH_HANDLED : FORWARD;
}
//View.java
public final boolean dispatchPointerEvent(MotionEvent event) {
if (event.isTouchEvent()) {
return dispatchTouchEvent(event);
} else {
return dispatchGenericMotionEvent(event);
}
}
经过一系列分发,最终会执行到mView的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而这个mView就是DecorView,同样是在setView中进行赋值的,就不细说了。
至此,终于到了我们熟悉的环节,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
大佬之间的任务整理(DecorView)
确定了任务的分类,接下来就开始组内任务讨论整理了,这个阶段发生在几个大佬之间的谈话,这几个大佬分别是DecorView、PhoneWindow、Activity/Dialog
:
//DecorView.java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
//cb其实就是对应的Activity/Dialog
final Window.Callback cb = mWindow.getCallback();
return cb != null && !mWindow.isDestroyed() && mFeatureId < 0
? cb.dispatchTouchEvent(ev) : super.dispatchTouchEvent(ev);
}
//Activity.java
public boolean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
if (ev.getAction() == MotionEvent.ACTION_DOWN) {
onUserInteraction();
}
if (getWindow().superDispatchTouchEvent(ev)) {
return true;
}
return onTouchEvent(ev);
}
//PhoneWindow.java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super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ent) {
return mDecor.superDispatchTouchEvent(event);
}
//DecorView.java
public boolean super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ent) {
return super.dispatchTouchEvent(event);
}
可以看到,从DecorView开始,事件依次经过了Activity、PhoneWindow、DecorView
。
有点奇怪哈,为啥是这样一个顺序呢?而不是直接ViewRootImpl交给Activity,再交给顶层View——DecorView?而是转来转去,缘起和从呢?
- 首先,为什么ViewRootImpl不直接把事件交给Activity?
因为界面上不止Activity
一种形态呀,如果界面上存在Dialog
,而Dialog的Window属于子Window,是可以覆盖应用级Window的,所以总不能把事件直接交给Activity吧?都被覆盖了,所以这时候应该把事件交给Dialog。
为了方便,我们用到了DecorView
这个角色来充当分发的第一元素,由他来找到当前界面window的所持着,所以代码中也是找到mWindow.getCallback()
,其实也就是对应的Activity或者Dialog。
- 其次,交给Acitivity后,为什么不直接交给顶层View——DecorView开始分发事件呢?
因为Activity
和DecorView
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DecorView怎么来的?通过setContentView被创建出来的,所以在Activity中是看不到DecorView身影的,DecorView的实例保存在PhoneWindow中,由Window所管理。
所以Activity
的事件肯定是交给Window来管理,之前也说过PhoneWindow的指责就是帮助Activity管理View,所以事件分发交给它也是它的职责所在。而PhoneWindow
的处理方式,就是交给顶层的DecorView
来处理了。
这样,一个事件分发的链条就形成了:
DecorView——>Activity——>PhoneWindow——>DecorView——>ViewGroup
交给做任务具体的人(ViewGroup)
接下来就开始分派任务了,也就是ViewGroup
的事件分发时间,这部分内容是老生常谈了,最重要的就是这个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
假设我们没有看过源码,那么事件来了,会产生多种传递拦截的可能,我画了个脑图:
其中产生的疑问就包括:
ViewGroup
是否拦截事件,拦截后怎么处理?- 不拦截后交给
子View
或者子ViewGroup
怎么处理? 子View
怎么决定是否拦截?子View
拦截后怎么处理事件?子View
不拦截事件后父元素ViewGroup
怎么处理事件?ViewGroup
不拦截,子View
也不拦截,最终事件怎么处理?
接下来就具体分析分析。
ViewGroup是否拦截事件,拦截后怎么处理?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
//1
final boolean intercepted;
if (actionMasked == MotionEvent.ACTION_DOWN|| mFirstTouchTarget != null) {
final boolean disallowIntercept = (mGroupFlags & FLAG_DISALLOW_INTERCEPT) != 0;
if (!disallowIntercept) {
intercepted = onInterceptTouchEvent(ev);
}
}
//2
if (!canceled && !intercepted) {
//事件传递给子view
}
//3
if (mFirstTouchTarget == null) {
handled = 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ev, canceled, null,
TouchTarget.ALL_POINTER_IDS);
}
}
private boolean 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View child) {
if (child == null) {
handled = super.dispatchTouchEvent(event);
} else {
handled = child.dispatchTouchEvent(event);
}
}
上述代码分成了三部分,分为ViewGroup
是否拦截、拦截后则不再传递下去,ViewGroup
拦截后的处理。
1、ViewGroup是否拦截
可以看到,初始化了一个变量intercepted
,代表viewGroup
是否拦截。
如果满足两个条件任意一个,才去讨论ViewGroup是否拦截:
- 事件为
ACTION_DOWN
,也就是按下事件。 mFirstTouchTarget
不为null
其中mFirstTouchTarget
是个链表结构,代表某个子元素成功消费了该事件,所以mFirstTouchTarget为null就代表没有子view消费事件,这个待会再细谈。
当第一次进入这个方法,事件肯定就是ACTION_DOWN
,所以就进入了if语句,这时候获取了一个叫做disallowIntercept(不允许拦截)的变量,暂且按下不表,接着看。
然后给这个intercepted赋值为onInterceptTouchEvent
方法的结果,我们可以理解为 viewGroup是否拦截取决于onInterceptTouchEvent方法。
2、拦截后则不再传递
如果viewGroup拦截了,也就是intercepted
为true,自然也就不需要再往子view或者子ViewGroup进行传递了。
3、ViewGroup拦截后的处理
如果mFirstTouchTarget
为null,则表示没有子View进行拦截,然后就转向执行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
方法,代表ViewGroup要自己再进行一次分发处理。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不直接判断intercepted
呢?非要去判断这个mFirstTouchTarget
?
- 因为
mFirstTouchTarget==null
不仅代表ViewGroup要自己消费事件,也代表了ViewGroup
没消费并且子View
也没有去消费事件,两种情况都会执行到这里。
也就是ViewGroup
拦截或子View没有拦截,都会调用到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
方法,在该方法中,最后会调用super.dispatchTouchEvent
。
super代表ViewGroup的父类View,也就是ViewGroup会作为一个普通View执行View.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至于这个方法具体做了什么,待会和View的事件处理再一起看。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ViewGroup
拦截的伪代码:
public boolean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ent) {
boolean isConsume = false;
if (isViewGroup) {
if (onInterceptTouchEvent(event)) {
isConsume = super.dispatchTouchEvent(event);
}
}
return isConsume;
}
如果是ViewGroup,会先执行到onInterceptTouchEvent
方法判断是否拦截,如果拦截,则执行父类View的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
ViewGroup不拦截后交给子View或者子ViewGroup处理?
接着说ViewGroup
不拦截的情况,也就会传到子View的情况:
if (!canceled && !intercepted) {
if (actionMasked == MotionEvent.ACTION_DOWN
|| (split && actionMasked == MotionEvent.ACTION_POINTER_DOWN)
|| actionMasked == MotionEvent.ACTION_HOVER_MOVE) {
final int childrenCount = mChildrenCount;
//1
if (newTouchTarget == null && childrenCount != 0) {
for (int i = childrenCount - 1; i >= 0; i--) {
final int childIndex = getAndVerifyPreorderedIndex(
childrenCount, i, customOrder);
final View child = getAndVerifyPreorderedView(
preorderedList, children, childIndex);
//2
if (!child.canReceivePointerEvents()
|| !isTransformedTouchPointInView(x, y, child, null)) {
ev.setTargetAccessibilityFocus(false);
continue;
}
//3
if (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ev, false, child, idBitsToAssign)) {
newTouchTarget = addTouchTarget(child, idBitsToAssign);
alreadyDispatchedToNewTouchTarget = true;
break;
}
}
}
}
}
ViewGroup
不拦截,则intercepted
为false,那么就会进入上述的if语句中。
同样分为三部分来说,分别是遍历子View,判断事件坐标,传递事件
1、遍历子View
第一部分就是遍历当前ViewGroup所有的子View。
2、判断事件坐标
然后会判断这个事件是否在当前子View的坐标内,如果用户触摸的地方都不是当前的View自然不需要对这个view在进行分发处理,还有个条件就是当前View没有在动画状态。
3、传递事件
如果事件坐标在这个View内,就开始传递事件,调用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方法,如果为true,就调用addTouchTarget方法记录事件消费链。
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方法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刚才也出现过,再看一遍:
private boolean 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View child) {
if (child == null) {
handled = super.dispatchTouchEvent(event);
} else {
handled = child.dispatchTouchEvent(event);
}
}
这里对传进来的 child
进行了判断,这个child
就是子View
,如果子View不为null,就调用这个子View的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继续分发事件。如果为null,就是刚才的情况,调用父类的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默认为自己来消费事件。
当然,这个child有可能为viewGroup有可能为View,总之就是继续分发调用子View
或者子ViewGroup
的方法。
到此,一个关于dispatchTouchEvent
的递归就显现出来了:
如果某个ViewGroup无法消费事件,那么就会传递给子view/子ViewGroup的dispatchTouchEvent方法,如果是ViewGroup,那么又会重复这个操作,直到某个View/ViewGroup消费事件。
最后,如果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
方法返回true,就代表有子view消费了事件,然后会调用到addTouchTarget
方法:
在该方法中,会对mFirstTouchTarget
这个单链表进行了赋值,记录消费链(但是在单点触控的情况下,其单链表的结构并没有用上,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TouchTarget对象,待会会说到),然后就break退出了循环。
接下来就看看关于View内部具体处理事件的逻辑。
子View怎么处理事件,是否拦截?
public boolean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ent) {
if (onFilterTouchEventForSecurity(event)) {
ListenerInfo li = mListenerInfo;
if (li != null && li.mOnTouchListener != null
&& (mViewFlags & ENABLED_MASK) == ENABLED
&& li.mOnTouchListener.onTouch(this, event)) {
result = true;
}
if (!result && onTouchEvent(event)) {
result = true;
}
}
return result;
}
其实就是两个逻辑:
- 1、如果View设置了
setOnTouchListener
并且onTouch
方法返回true,那么onTouchEvent
就不会被执行。 - 2、否则,执行
onTouchEvent
方法。
所以默认情况下是直接会执行onTouchEvent
方法。
关于View的事件分发我们也可以写一段伪代码,并且增加了setOnClickListener
方法的调用:
public void consumeEvent(MotionEvent event) {
if (!setOnTouchListener || !onTouch) {
onTouchEvent(event);
}
if (setOnClickListener) {
onClick();
}
}
子View拦截后怎么处理事件?
子View拦截后,就会给单链表mFirstTouchTarget
赋值。
这个刚才已经说过了。逻辑就在addTouchTarget方法中,我们来具体看看:
private TouchTarget addTouchTarget(@NonNull View child, int pointerIdBits) {
final TouchTarget target = TouchTarget.obtain(child, pointerIdBits);
target.next = mFirstTouchTarget;
mFirstTouchTarget = target;
return target;
}
public static TouchTarget obtain(@NonNull View child, int pointerIdBits) {
final TouchTarget target;
target.child = child;
return target;
}
这个单链表到底怎么连的呢?之前我们说过dispatchTouchEvent
是一个递归的过程,当某个子View消费了事件,那么通过addTouchTarget
方法,就会让mFirstTouchTarget
的child值指向那个子View,依此向上,最后就会拼接成一个类似单链表结构,尾节点就是消费的那个View。
为什么说类似呢?因为mFirstTouchTarget
并没有真正连起来,而是通过每个ViewGroup的mFirstTouchTarget
间接连起来。
打个比方,我们假设一个View树关系:
A
/ \
B C
/ \
D E
A、B、C为ViewGroup,D、E为View。
当我们触摸的点在ViewD中,事件分发的顺序就是A-C—D
。
在C遍历D的时候,ViewD消费了事件,所以走到了addTouchTarget方法中,包装了一个包含ViewD的TouchTarget
,我们叫它TargetD。
然后设置C的mFirstTouchTarget
为TargetD,也就是其child值为ViewD。
再返回上一层,也就是A层,因为D消费了事件,所以C的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也返回了true,同样调用了addTouchTarget
方法,包装了一个TargetC。
然后会设置A的mFirstTouchTarget
为TargetC,也就是其child值为ViewC。
最终的分发结构就是:
A.mFirstTouchTarget.child -> C
C.mFirstTouchTarget.child -> D
所以说mFirstTouchTarget
通过child找到了消费链的下一层View,然后下一层又继续通过child找到下下层View,依次往下,就记录了消费的完整路径。
那mFirstTouchTarget
的链表结构用到哪了呢?多点触控。
对于多点触控且点击目标不同的情况,mFirstTouchTarget
才会作为链表结构存在,next指向上一个手指按下时创建的TouchTarget对象。
而在单点触控情况下,mFirstTouchTarget
链表会蜕变成单个TouchTarget
对象:
mFirstTouchTarget.next
始终为null。mFirstTouchTarget.child
赋值为这条消费链的下一层View,一层层递归调用每一层的mFirstTouchTarget.child,直到消费的那个view。
最后再补充一点,每次ACTION_DOWN事件来到的时候,mFirstTouchTarget就会被重置,迎接新的一轮事件序列。
子View不拦截事件后ViewGroup怎么处理事件?
子View不拦截事件,那么mFirstTouchTarget
就为null,退出循环后,调用了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
方法。
//3
if (mFirstTouchTarget == null) {
handled = 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ev, canceled, null,
TouchTarget.ALL_POINTER_IDS);
}
最终调用了super.dispatchTouchEvent
,也就是View.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
可以看到子View
不拦截事件和ViewGroup
拦截事件的处理是一样的都会走到这个方法中。
那么这个方法到底干了什么呢?上面说到View的处理方法dispatchTouchEvent
已经说过了,还是那段伪代码,只不过在这里View是作为ViewGroup的父类。
所以,小结一下,如果所有子View
都不处理事件,那么:
- 默认执行
ViewGroup
的onTouchEvent
方法。 - 如果设置
ViewGroup
的setOnTouchListener
,就会执行onTouch
方法。
ViewGroup不拦截,子View也不拦截,最终事件怎么处理?
最后一点,如果ViewGroup
不拦截,子View
也不拦截,这个意思就是mFirstTouchTarget == null
的同时,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
方法也返回false。
总之,就是所有ViewGroup的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都返回false,这时候该怎么处理呢?返回到一开始大佬会谈的时候:
//Activity.java
public boolean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
if (ev.getAction() == MotionEvent.ACTION_DOWN) {
onUserInteraction();
}
if (getWindow().superDispatchTouchEvent(ev)) {
return true;
}
return onTouchEvent(ev);
}
没错,如果super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返回false,那么就会执行Activity的onTouchEvent
方法。
小结
小结一下:
事件分发的本质就是一个递归方法,通过往下传递,调用
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找到事件的处理者,这也就是项目中常见的责任链模式
。在消费过程中,ViewGroup的处理方法就是
onInterceptTouchEvent
在消费过程中,View的处理方法就是
onTouchEvent
方法。如果底层View不消费,则一步步往上执行父元素的
onTouchEvent
方法。如果所有View的
onTouchEvent
方法都返回false,则最后会执行到Activity的onTouchEvent
方法,事件分发也就结束了。
完整事件消费伪代码:
public boolean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ent) {
boolean isConsume = false;
if (isViewGroup) {
//ViewGroup
if (onInterceptTouchEvent(event)) {
isConsume = consumeEvent(event);
} else {
isConsume = child.dispatchTouchEvent(event);
}
} else {
//View
isConsume = consumeEvent(event);
}
if (!isConsume) {
//如果自己没拦截,子View没有消费,自己也要调用消费方法
isConsume = consumeEvent(event);
}
return isConsume;
}
public void consumeEvent(MotionEvent event) {
//自己消费事件的逻辑,默认会调用到onTouchEvent
if (!setOnTouchListener || !onTouch) {
onTouchEvent(event);
}
}
dispatchTouchEvent() + onInterceptTouchEvent() + onTouchEvent()
,大家也可以把这三个方法作为理解记忆事件分发的重点。
后续任务处理(事件序列)
终于,任务找到了它的主人,看似流程也结束了,但是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任务之后的后续任务该怎么处理呢?比如要增加某某模块功能。
不可能再走一遍公司流程吧?如果按照正常逻辑,是应该找到当初负责我们任务的那个人来继续处理,看看Android公司
是不是这么做的。
一个MotionEvent
事件序列一般包括:
ACTION_DOWN、ACTION_MOVE、ACTION_UP、ACTION_CANCEL
刚才我们都说的是ACTION_DOWN
,也就是手机按下的事件处理,那么后续的移动手机,离开屏幕事件该怎么处理呢?
假设之前已经有一个ACTION_DOWN
并且被某个子View消费了,所以mFirstTouchTarget
会有一条完整的指向,这时候来了第二个事件——ACTION_MOVE
。
if (!canceled && !intercepted) {
if (actionMasked == MotionEvent.ACTION_DOWN
|| (split && actionMasked == MotionEvent.ACTION_POINTER_DOWN)
|| actionMasked == MotionEvent.ACTION_HOVER_MOVE) {
}
然后就会发现,ACTION_MOVE
事件根本进不去对子View
的循环方法,而是直接到了最后面的逻辑:
if (mFirstTouchTarget == null) {
handled = 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ev, canceled, null,
TouchTarget.ALL_POINTER_IDS);
} else {
TouchTarget target = mFirstTouchTarget;
while (target != null) {
final TouchTarget next = target.next;
if (alreadyDispatchedToNewTouchTarget && target == newTouchTarget) {
handled = true;
} else {
if (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ev, cancelChild,
target.child, target.pointerIdBits)) {
handled = true;
}
}
predecessor = target;
target = next;
}
}
如果mFirstTouchTarget
为null,就是之前说过的转到ViewGroup自身的onTouchEvent
方法。
这里很明显不为null,所以走到else中,又开始遍历mFirstTouchTarget
,之前说过单点触控的时候,target.next
为null,target.child
为消费链的下一层View,所以其实就是将事件交给了下一层View。
这里有个点很多朋友可能之前没注意到,就是当ACTION_DOWN
的时候,走到这里,会通过mFirstTouchTarget找到那个消费的View执行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
。
但是这之前,遍历View
的时候已经执行了一次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
方法,难道这里还要执行一次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
方法吗?
这不就重复了?
-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变量
alreadyDispatchedToNewTouchTarget
。这个变量代表之前是否已经执行过一次View消费事件,当事件为ACTION_DOWN
,就会遍历View,如果view消费了事件,那么alreadyDispatchedToNewTouchTarget
就被赋值为true,所以到这里也就不会再次执行了,直接handled = true
。
所以后续任务
的处理逻辑也基本明白了:
只要某个View开始处理拦截事件,那么这一整个事件序列都只能交给它来处理。
优化任务派发流程(解决滑动冲突)
到此,任务终于是分发完成了,任务完成后,小组开了一个总结会议
:
其实任务分发过程还是有可以优化的过程,比如有些任务是不一定就只交给一个人做,比如交给两个人做,把A擅长的任务给A做,B擅长的任务给B做,最大化利用好每个人。
但是我们之前的逻辑默认
是按下任务交给了A,后续都会交给A。所以这时候就需要设计一种机制对某些任务进行拦截。
其实这就涉及到滑动冲突
的问题了,举例一个场景:
外面的ViewGroup
是横向移动,而内部的ViewGroup
是需要纵向移动的,所以需要在ACTION_MOVE
的时候对事件进行判断和拦截。(类似ViewGroup+Fragment+Recyclerview)
直接说Android公司的解决方案,两种方案:
- 外部拦截法。
- 内部拦截法。
外部拦截法
外部拦截法比较简单,因为不管子View是否拦截,每次都会执行onInterceptTouchEvnet
方法,所以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方法中,根据自己的业务条件选择是否拦截事件。
//外部拦截法:父view.java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nIntercept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
boolean intercepted = false;
//父view拦截条件
boolean parentCanIntercept;
switch (ev.getActionMasked()) {
case MotionEvent.ACTION_DOWN:
intercepted = false;
break;
case MotionEvent.ACTION_MOVE:
if (parentCanIntercept) {
intercepted = true;
} else {
intercepted = false;
}
break;
case MotionEvent.ACTION_UP:
intercepted = false;
break;
}
return intercepted;
}
逻辑很简单,就是根据业务条件,在onInterceptTouchEvent
中决定是否拦截,因为这种方法是在父View中控制是否拦截,所以这种方法叫做外部拦截法。
但是这和我们之前的认知又冲突了,如果ACTION_DOWN
交给了子View处理,那么后续事件应该会直接被分发给这个view呀,为什么还能被父View拦截的?
我们再来看看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
public boolean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
final boolean intercepted;
if (actionMasked == MotionEvent.ACTION_DOWN|| mFirstTouchTarget != null) {
intercepted = onInterceptTouchEvent(ev);
}
// Dispatch to touch targets.
if (mFirstTouchTarget == null) {
handled = 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ev, canceled, null,
TouchTarget.ALL_POINTER_IDS);
} else {
while (target != null) {
if (alreadyDispatchedToNewTouchTarget && target == newTouchTarget) {
handled = true;
} else {
final boolean cancelChild = resetCancelNextUpFlag(target.child)
|| intercepted;
if (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ev, cancelChild,
target.child, target.pointerIdBits)) {
handled = true;
}
}
}
}
}
当事件为ACTION_MOVE
的时候,并且在onInterceptTouchEvent
方法返回了true,所以这里的intercepted=true
,再到下面的逻辑,cancelChild
的值也为true,然后被传到了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
方法,没错,又是这个方法,不同的是cancelChild
子段为true。
看这个字段的名字肯定是和取消子view事件有关的,继续看看:
private boolean dispatchTransformedTouchEvent(MotionEvent event, boolean cancel,
View child, int desiredPointerIdBits) {
final boolean handled;
if (cancel || oldAction == MotionEvent.ACTION_CANCEL) {
event.setAction(MotionEvent.ACTION_CANCEL);
if (child == null) {
handled = super.dispatchTouchEvent(event);
} else {
handled = child.dispatchTouchEvent(event);
}
event.setAction(oldAction);
return handled;
}
}
看出来了么,当第二个字段cancel为true的时候,事件会被修改成ACTION_CANCEL
!!,然后才会被继续传下去。
所以就算某个View消费了ACTION_DOWN
,但是当后续事件来的同时,在父元素的onInterceptTouchEvent()
中返回true,那么这个事件就会被修改为ACTION_CACLE
事件再传给子View。
所以子View
再次交出了对该事件序列的控制权,这也就是外部拦截法能实现的原因。
内部拦截法
继续看看内部拦截法:
//父view.java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nIntercept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
if (ev.getActionMasked() == MotionEvent.ACTION_DOWN) {
return false;
} else {
return true;
}
}
//子view.java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ent) {
//父view拦截条件
boolean parentCanIntercept;
switch (event.getActionMasked()) {
case MotionEvent.ACTION_DOWN:
getParent().requestDisallowInterceptTouchEvent(true);
break;
case MotionEvent.ACTION_MOVE:
if (parentCanIntercept) {
getParent().requestDisallowInterceptTouchEvent(false);
}
break;
case MotionEvent.ACTION_UP:
break;
}
return super.dispatchTouchEvent(event);
}
内部拦截法是将主动权交给子View,如果子View需要事件就直接消耗,否则交给父容器处理。我们列举下DOWN和MOVE两种情况:
ACTION_DOWN
的时候,子View必须能消费,所以父View的onInterceptTouchEvent
要返回false,否则就被父View拦截了,而且后续事件也不会传到子View这里了。ACTION_MOVE
的时候,父View的onInterceptTouchEvent
方法要返回true,表示当子View不想消费的时候,父View能及时消费,那么子View怎么控制呢?可以看到代码设置了一个requestDisallowInterceptTouchEvent
方法,这个是干嘛呢?
protected static final int FLAG_DISALLOW_INTERCEPT = 0x80000;
@Override
public void requestDisallowInterceptTouchEvent(boolean disallowIntercept) {
if (disallowIntercept) {
mGroupFlags |= FLAG_DISALLOW_INTERCEPT;
} else {
mGroupFlags &= ~FLAG_DISALLOW_INTERCEPT;
}
}
这种通过|=
和 &= ~
运算符修改参数是源码中常见的设置标识的方法:
|=
将标志位设置为1&= ~
将标识位设置为0
所以在需要父元素拦截的时候就设置了requestDisallowInterceptTouchEvent(false)
方法,让标志位设置为0,这样父元素就能执行到onInterceptTouchEvent方法。
具体生效代码就在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中:
if (actionMasked == MotionEvent.ACTION_DOWN) {
cancelAndClearTouchTargets(ev);
resetTouchState();
}
final boolean intercepted;
if (actionMasked == MotionEvent.ACTION_DOWN
|| mFirstTouchTarget != null) {
final boolean disallowIntercept = (mGroupFlags & FLAG_DISALLOW_INTERCEPT) != 0;
if (!disallowIntercept) {
intercepted = onInterceptTouchEvent(ev);
ev.setAction(action); // restore action in case it was changed
} else {
intercepted = false;
}
}
可以看到,如果disallowIntercept
为false,就代表父View要拦截,然后就会执行到onInterceptTouchEvent
方法,在onInterceptTouchEvent
方法中返回ture,父View成功拦截。
总结
经过拇指记者的探访,终于把Android公司对于事件任务处理摸清楚了,希望对于屏幕前的你能有些帮助,下期再见啦。
参考
《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
每日一问 | 事件到底是先到DecorView还是先到Window的?
Input系统—事件处理全过程
反思|Android 事件分发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View·InputEvent事件投递源码分析
彻底掌握 Android touch 事件分发时序
拜拜
感谢大家的阅读,有一起学习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下我的公众号——码上积木️️
每日一个知识点,积少成多,建立知识体系架构。
这里有一群很好的Android小伙伴,欢迎大家加入~
拇指记者深入Android公司,打探事件分发机制背后的秘密的更多相关文章
- Android中的事件分发机制
Android中的事件分发机制 作者:丁明祥 邮箱:2780087178@qq.com 这篇文章这周之内尽量写完 参考资料: Android事件分发机制完全解析,带你从源码的角度彻底理解(上) And ...
- Android view 的事件分发机制
1 事件的传递顺序是 Activity -> Window -> 顶层View touch 事件产生后,最先由 activity 的 dispatchTouchEvent 处理 /** * ...
- Android中的事件分发机制总结
Android 的事件分发机制 一.View的事件分发总结: View的onTouchEvent和OnTouch区别 还是以自定义的TestButton为例. 我们可以通过重写onTouchEven ...
- Android的Touch事件分发机制简单探析
前言 Android中关于触摸事件的分发传递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东西.曾不见你引入了一个ListView的滑动功能,ListView就不听你手指的指唤来滚动了:也不知道为啥Button设置了onClic ...
- Android View的事件分发机制
准备了一阵子,一直想写一篇事件分发的文章总结一下.这个知识点实在是太重要了. 一个应用的布局是丰富的,有TextView,ImageView,Button等.这些子View的外层还有ViewGroup ...
- Android View的事件分发机制和滑动冲突解决方案
这篇文章会先讲Android中View的事件分发机制,然后再介绍Android滑动冲突的形成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因水平有限,讲的不会太过深入,只希望各位看了之后对事件分发机制的流程有个大概的概念,并且 ...
- Android程序员事件分发机制学习笔记
通过问题来学习一个东西是很好的方法.学习Android中View的事件体系,我也通过给自己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就知道了其中原理. 首先来几个问题起步: 什么是事件?什么是事件分发机制? 在我们通 ...
- Android View的事件分发机制探索
概述 Android事件传递机制也是Android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块,事件类型有很多种,这里主要讨论TouchEvent的事件在framework层的传递处理机制.因为对于App开发人员来说,理解f ...
- 浅谈Android中的事件分发机制
View事件分发机制的本质就是就是MotionEvent事件的分发过程,即MotionEvent产生后是怎样在View之间传递及处理的.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MotionEvent.所谓MotionEv ...
随机推荐
- nasm astrcmp函数 x86
xxx.asm: %define p1 ebp+8 %define p2 ebp+12 %define p3 ebp+16 section .text global dllmain export as ...
- C++算法代码——奖学金
题目来自:http://218.5.5.242:9018/JudgeOnline/problem.php?id=1098 题目描述 某小学最近得到了一笔赞助,打算拿出其中一部分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前5名学 ...
- 01_MySQL从下载—>安装—>到快速上手
一.MySQL下载 二.MySQL安装 三.MySQL几条简单命令快速上手(增删改查) 一.MySQL下载与安装 下载地址:https://dev.mysql.com/downloads/mysql/ ...
- Elasticsearch CRUD基本操作
前言 本次我们聊一聊Elasticsearch的基本操作CRUD,他跟我们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的操作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讲解一番. 说明 本次演示用的版本是7.11. 工具可以使用K ...
- 微信小程序:给data中对象中的属性设置值与给data中的属性或对象或数组设置值的区别
一.给data中的属性或对象或数组设置值,属性名不需要加引号 this.setData({ material: param, // 这里material为对象 } this.setData({ d ...
- Python3.x 基础练习题100例(01-10)
练习01: 题目: 有四个数字:1.2.3.4,能组成多少个互不相同且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各是多少? 分析: 可填在百位.十位.个位的数字都是1.2.3.4.组成所有的排列后再去 掉不满足条件的排列. ...
- 力扣541. 反转字符串 II
原题 1 class Solution: 2 def reverseStr(self, s: str, k: int) -> str: 3 begin,lens,ans = 0,len(s),' ...
- PVE更新WEB管理地址
PVE也是一台Linux系统,如果PVE更换了网络环境,比如从家里拿到了办公室,那么就需要对其更新网络,才能让其它机器访问到它的8006管理地址. 具体做法是通过修改配置文件来更改IP. 更新网卡配置 ...
- nginx错误分析 `104: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故障描述 应用从虚拟机环境迁移到kubernetes环境中,有些应用不定时出现请求失败的情况,且应用没有记录任何日志,而在NGINX中记录502错误.我们查看了之前虚拟机中的访问情况,没有发现该问题. ...
- 恭喜!Apache Hudi社区新晋两位Committer
1. 介绍 经过Apache Hudi项目委员会讨论及投票,向WangXiangHu和LiWei 2人发出Committer邀请,2人均已接受邀请并顺利成为Committer,也使得Apache 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