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事务隔离之MVCC版本控制
MVCC简介
MVCC是一种多版本并发控制机制。
MVCC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 大多数的MYSQL事务型存储引擎,如,InnoDB,Falcon以及PBXT都不使用一种简单的行锁机制.事实上,他们都和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来一起使用.
- 大家都应该知道,锁机制可以控制并发操作,但是其系统开销较大,而MVCC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代替行级锁,使用MVCC,能降低其系统开销.
MVCC实现
MVCC是通过保存数据在某个时间点的快照来实现的. 不同存储引擎的MVCC. 不同存储引擎的MVCC实现是不同的,典型的有乐观并发控制和悲观并发控制.
MVCC 具体实现分析
下面,我们通过InnoDB的MVCC实现来分析MVCC使怎样进行并发控制的.
InnoDB的MVCC,是通过在每行记录后面保存两个隐藏的列来实现的,这两个列,分别保存了这个行的创建时间,一个保存的是行的删除时间。这里存储的并不是实际的时间值,而是系统版本号(可以理解为事务的ID),没开始一个新的事务,系统版本号就会自动递增,事务开始时刻的系统版本号会作为事务的ID.下面看一下在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下,MVCC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简单的小例子
create table yang(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0));#假设系统的版本号从1开始.
INSERT
InnoDB为新插入的每一行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版本号.
第一个事务ID为1;
start transaction;
insert into yang values(NULL,'yang') ;
insert into yang values(NULL,'long');
insert into yang values(NULL,'fei');
commit;
- 1
- 2
- 3
- 4
- 5
对应在数据中的表如下(后面两列是隐藏列,我们通过查询语句并看不到)
id | name | 创建时间(事务ID) | 删除时间(事务ID) |
---|---|---|---|
1 | yang | 1 | undefined |
2 | long | 1 | undefined |
3 | fei | 1 | undefined |
SELECT
InnoDB会根据以下两个条件检查每行记录:
a.InnoDB只会查找版本早于当前事务版本的数据行(也就是,行的系统版本号小于或等于事务的系统版本号),这样可以确保事务读取的行,要么是在事务开始前已经存在的,要么是事务自身插入或者修改过的.
b.行的删除版本要么未定义,要么大于当前事务版本号,这可以确保事务读取到的行,在事务开始之前未被删除.
只有a,b同时满足的记录,才能返回作为查询结果.
DELETE
InnoDB会为删除的每一行保存当前系统的版本号(事务的ID)作为删除标识.
看下面的具体例子分析:
第二个事务,ID为2;
start transaction;
select * from yang; //(1)
select * from yang; //(2)
commit;
- 1
- 2
- 3
- 4
假设1
假设在执行这个事务ID为2的过程中,刚执行到(1),这时,有另一个事务ID为3往这个表里插入了一条数据;
第三个事务ID为3;
start transaction;
insert into yang values(NULL,'tian');
commit;
- 1
- 2
- 3
这时表中的数据如下:
id | name | 创建时间(事务ID) | 删除时间(事务ID) |
---|---|---|---|
1 | yang | 1 | undefined |
2 | long | 1 | undefined |
3 | fei | 1 | undefined |
4 | tian | 3 | undefined |
然后接着执行事务2中的(2),由于id=4的数据的创建时间(事务ID为3),执行当前事务的ID为2,而InnoDB只会查找事务ID小于等于当前事务ID的数据行,所以id=4的数据行并不会在执行事务2中的(2)被检索出来,在事务2中的两条select 语句检索出来的数据都只会下表:
id | name | 创建时间(事务ID) | 删除时间(事务ID) |
---|---|---|---|
1 | yang | 1 | undefined |
2 | long | 1 | undefined |
3 | fei | 1 | undefined |
假设2
假设在执行这个事务ID为2的过程中,刚执行到(1),假设事务执行完事务3后,接着又执行了事务4;
第四个事务:
start transaction;
delete from yang where id=1;
commit;
- 1
- 2
- 3
此时数据库中的表如下:
id | name | 创建时间(事务ID) | 删除时间(事务ID) |
---|---|---|---|
1 | yang | 1 | 4 |
2 | long | 1 | undefined |
3 | fei | 1 | undefined |
4 | tian | 3 | undefined |
接着执行事务ID为2的事务(2),根据SELECT 检索条件可以知道,它会检索创建时间(创建事务的ID)小于当前事务ID的行和删除时间(删除事务的ID)大于当前事务的行,而id=4的行上面已经说过,而id=1的行由于删除时间(删除事务的ID)大于当前事务的ID,所以事务2的(2)select * from yang也会把id=1的数据检索出来.所以,事务2中的两条select 语句检索出来的数据都如下:
id | name | 创建时间(事务ID) | 删除时间(事务ID) |
---|---|---|---|
1 | yang | 1 | 4 |
2 | long | 1 | undefined |
3 | fei | 1 | undefined |
UPDATE
InnoDB执行UPDATE,实际上是新插入了一行记录,并保存其创建时间为当前事务的ID,同时保存当前事务ID到要UPDATE的行的删除时间.
假设3
假设在执行完事务2的(1)后又执行,其它用户执行了事务3,4,这时,又有一个用户对这张表执行了UPDATE操作:
第5个事务:
start transaction;
update yang set name='Long' where id=2;
commit;
- 1
- 2
- 3
根据update的更新原则:会生成新的一行,并在原来要修改的列的删除时间列上添加本事务ID,得到表如下:
id | name | 创建时间(事务ID) | 删除时间(事务ID) |
---|---|---|---|
1 | yang | 1 | 4 |
2 | long | 1 | 5 |
3 | fei | 1 | undefined |
4 | tian | 3 | undefined |
2 | Long | 5 | undefined |
继续执行事务2的(2),根据select 语句的检索条件,得到下表:
id | name | 创建时间(事务ID) | 删除时间(事务ID) |
---|---|---|---|
1 | yang | 1 | 4 |
2 | long | 1 | 5 |
3 | fei | 1 | undefined |
还是和事务2中(1)select 得到相同的结果.
MySQL InnoDB存储引擎,实现的是基于多版本的并发控制协议——MVCC (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 (注:与MVCC相对的,是基于锁的并发控制,Lock-Based Concurrency Control)。MVCC最大的好处,相信也是耳熟能详:读不加锁,读写不冲突。在读多写少的OLTP应用中,读写不冲突是非常重要的,极大的增加了系统的并发性能。
InnoDB在每行数据都增加两个隐藏字段,一个记录创建的版本号,一个记录删除的版本号。
* SELECT:
当隔离级别是REPEATABLE READ时select操作,InnoDB必须每行数据来保证它符合两个条件:
1、InnoDB必须找到一个行的版本,它至少要和事务的版本一样老(也即它的版本号不大于事务的版本号)。这保证了不管是事务开始之前,或者事务创建时,或者修改了这行数据的时候,这行数据是存在的。
2、这行数据的删除版本必须是未定义的或者比事务版本要大。这可以保证在事务开始之前这行数据没有被删除。
符合这两个条件的行可能会被当作查询结果而返回。
* INSERT:
InnoDB为这个新行记录当前的系统版本号。
* DELETE:
InnoDB将当前的系统版本号设置为这一行的删除ID。
* UPDATE:
InnoDB会写一个这行数据的新拷贝,这个拷贝的版本为当前的系统版本号。它同时也会将这个版本号写到旧行的删除版本里。
这种额外的记录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对于大多数查询来说根本就不需要获得一个锁。他们只是简单地以最快的速度来读取数据,确保只选择符合条件的行。这个方案的缺点在于存储引擎必须为每一行存储更多的数据,做更多的检查工作,处理更多的善后操作。
MVCC只工作在REPEATABLE READ和READ COMMITED隔离级别下。READ UNCOMMITED不是MVCC兼容的,因为查询不能找到适合他们事务版本的行版本;它们每次都只能读到最新的版本。SERIABLABLE也不与MVCC兼容,因为读操作会锁定他们返回的每一行数据。
MVCC简介
1. MVCC简介
1.1 什么是MVCC
MVCC是一种多版本并发控制机制。
1.2 MVCC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 大多数的MYSQL事务型存储引擎,如,InnoDB,Falcon以及PBXT都不使用一种简单的行锁机制.事实上,他们都和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来一起使用.
- 大家都应该知道,锁机制可以控制并发操作,但是其系统开销较大,而MVCC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代替行级锁,使用MVCC,能降低其系统开销.
1.3 MVCC实现
MVCC是通过保存数据在某个时间点的快照来实现的. 不同存储引擎的MVCC. 不同存储引擎的MVCC实现是不同的,典型的有乐观并发控制和悲观并发控制.
2.MVCC 具体实现分析
下面,我们通过InnoDB的MVCC实现来分析MVCC使怎样进行并发控制的.
InnoDB的MVCC,是通过在每行记录后面保存两个隐藏的列来实现的,这两个列,分别保存了这个行的创建时间,一个保存的是行的删除时间。这里存储的并不是实际的时间值,而是系统版本号(可以理解为事务的ID),没开始一个新的事务,系统版本号就会自动递增,事务开始时刻的系统版本号会作为事务的ID.下面看一下在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下,MVCC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2.1简单的小例子
create table yang(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0));
假设系统的版本号从1开始.
INSERT
InnoDB为新插入的每一行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版本号.
第一个事务ID为1;
start transaction;
insert into yang values(NULL,'yang') ;
insert into yang values(NULL,'long');
insert into yang values(NULL,'fei');
commit;
- 1
- 2
- 3
- 4
- 5
对应在数据中的表如下(后面两列是隐藏列,我们通过查询语句并看不到)
id | name | 创建时间(事务ID) | 删除时间(事务ID) |
---|---|---|---|
1 | yang | 1 | undefined |
2 | long | 1 | undefined |
3 | fei | 1 | undefined |
SELECT
InnoDB会根据以下两个条件检查每行记录:
a.InnoDB只会查找版本早于当前事务版本的数据行(也就是,行的系统版本号小于或等于事务的系统版本号),这样可以确保事务读取的行,要么是在事务开始前已经存在的,要么是事务自身插入或者修改过的.
b.行的删除版本要么未定义,要么大于当前事务版本号,这可以确保事务读取到的行,在事务开始之前未被删除.
只有a,b同时满足的记录,才能返回作为查询结果.
DELETE
InnoDB会为删除的每一行保存当前系统的版本号(事务的ID)作为删除标识.
看下面的具体例子分析:
第二个事务,ID为2;
start transaction;
select * from yang; //(1)
select * from yang; //(2)
commit;
- 1
- 2
- 3
- 4
假设1
假设在执行这个事务ID为2的过程中,刚执行到(1),这时,有另一个事务ID为3往这个表里插入了一条数据;
第三个事务ID为3;
start transaction;
insert into yang values(NULL,'tian');
commit;
- 1
- 2
- 3
这时表中的数据如下:
id | name | 创建时间(事务ID) | 删除时间(事务ID) |
---|---|---|---|
1 | yang | 1 | undefined |
2 | long | 1 | undefined |
3 | fei | 1 | undefined |
4 | tian | 3 | undefined |
然后接着执行事务2中的(2),由于id=4的数据的创建时间(事务ID为3),执行当前事务的ID为2,而InnoDB只会查找事务ID小于等于当前事务ID的数据行,所以id=4的数据行并不会在执行事务2中的(2)被检索出来,在事务2中的两条select 语句检索出来的数据都只会下表:
id | name | 创建时间(事务ID) | 删除时间(事务ID) |
---|---|---|---|
1 | yang | 1 | undefined |
2 | long | 1 | undefined |
3 | fei | 1 | undefined |
假设2
假设在执行这个事务ID为2的过程中,刚执行到(1),假设事务执行完事务3后,接着又执行了事务4;
第四个事务:
start transaction;
delete from yang where id=1;
commit;
- 1
- 2
- 3
此时数据库中的表如下:
id | name | 创建时间(事务ID) | 删除时间(事务ID) |
---|---|---|---|
1 | yang | 1 | 4 |
2 | long | 1 | undefined |
3 | fei | 1 | undefined |
4 | tian | 3 | undefined |
接着执行事务ID为2的事务(2),根据SELECT 检索条件可以知道,它会检索创建时间(创建事务的ID)小于当前事务ID的行和删除时间(删除事务的ID)大于当前事务的行,而id=4的行上面已经说过,而id=1的行由于删除时间(删除事务的ID)大于当前事务的ID,所以事务2的(2)select * from yang也会把id=1的数据检索出来.所以,事务2中的两条select 语句检索出来的数据都如下:
id | name | 创建时间(事务ID) | 删除时间(事务ID) |
---|---|---|---|
1 | yang | 1 | 4 |
2 | long | 1 | undefined |
3 | fei | 1 | undefined |
UPDATE
InnoDB执行UPDATE,实际上是新插入了一行记录,并保存其创建时间为当前事务的ID,同时保存当前事务ID到要UPDATE的行的删除时间.
假设3
假设在执行完事务2的(1)后又执行,其它用户执行了事务3,4,这时,又有一个用户对这张表执行了UPDATE操作:
第5个事务:
start transaction;
update yang set name='Long' where id=2;
commit;
- 1
- 2
- 3
根据update的更新原则:会生成新的一行,并在原来要修改的列的删除时间列上添加本事务ID,得到表如下:
id | name | 创建时间(事务ID) | 删除时间(事务ID) |
---|---|---|---|
1 | yang | 1 | 4 |
2 | long | 1 | 5 |
3 | fei | 1 | undefined |
4 | tian | 3 | undefined |
2 | Long | 5 | undefined |
继续执行事务2的(2),根据select 语句的检索条件,得到下表:
id | name | 创建时间(事务ID) | 删除时间(事务ID) |
---|---|---|---|
1 | yang | 1 | 4 |
2 | long | 1 | 5 |
3 | fei | 1 | undefined |
还是和事务2中(1)select 得到相同的结果.
###2:
MySQL InnoDB存储引擎,实现的是基于多版本的并发控制协议——MVCC (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 (注:与MVCC相对的,是基于锁的并发控制,Lock-Based Concurrency Control)。MVCC最大的好处,相信也是耳熟能详:读不加锁,读写不冲突。在读多写少的OLTP应用中,读写不冲突是非常重要的,极大的增加了系统的并发性能。
InnoDB在每行数据都增加两个隐藏字段,一个记录创建的版本号,一个记录删除的版本号。
* SELECT:
当隔离级别是REPEATABLE READ时select操作,InnoDB必须每行数据来保证它符合两个条件:
1、InnoDB必须找到一个行的版本,它至少要和事务的版本一样老(也即它的版本号不大于事务的版本号)。这保证了不管是事务开始之前,或者事务创建时,或者修改了这行数据的时候,这行数据是存在的。
2、这行数据的删除版本必须是未定义的或者比事务版本要大。这可以保证在事务开始之前这行数据没有被删除。
符合这两个条件的行可能会被当作查询结果而返回。
* INSERT:<br>InnoDB为这个新行记录当前的系统版本号。
* DELETE:<br>InnoDB将当前的系统版本号设置为这一行的删除ID。
* UPDATE:<br>InnoDB会写一个这行数据的新拷贝,这个拷贝的版本为当前的系统版本号。它同时也会将这个版本号写到旧行的删除版本里。
这种额外的记录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对于大多数查询来说根本就不需要获得一个锁。他们只是简单地以最快的速度来读取数据,确保只选择符合条件的行。这个方案的缺点在于存储引擎必须为每一行存储更多的数据,<br>做更多的检查工作,处理更多的善后操作。
MVCC只工作在REPEATABLE READ和READ COMMITED隔离级别下。READ UNCOMMITED不是MVCC兼容的,因为查询不能找到适合他们事务版本的行版本;它们每次都只能读到最新的版本。<br>SERIABLABLE也不与MVCC兼容,因为读操作会锁定他们返回的每一行数据。
MySQL事务隔离之MVCC版本控制的更多相关文章
- java架构之路-(mysql底层原理)Mysql事务隔离与MVCC
上几篇博客我们大致讲了一下mysql的底层结构,什么B+tree,什么Hash需要回行啊,再就是讲了mysql优化的explain,这次我们来说说mysql的锁. mysql锁 锁从性能上分为乐观锁( ...
- 查询mysql事务隔离级别
查询mysql事务隔离级别 查询mysql事务隔离级别 分类: DB2011-11-26 13:12 2517人阅读 评论(0) 收藏 举报 mysqlsessionjava 1.查看当前会话隔离 ...
- Mysql事务-隔离级别
MYSQL事务-隔离级别 事务是什么? 事务简言之就是一组SQL执行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MYSQL的事务在存储引擎层实现. 事务都有ACID特性: 原子性(Atomicity):一个事务必须被 ...
- mysql事务隔离级别、脏读、幻读
Mysql事务隔离级别本身很重要,再加上可能是因为各大公司面试必问的缘故,在博客中出现的概率非常高,但不幸的是,中国的技术博客要么是转载,要么是照抄,质量参差不齐,好多结论都是错的,对于心怀好奇之心想 ...
- MySQL事务隔离级别(一)
本文实验的测试环境:Windows 10+cmd+MySQL5.6.36+InnoDB 一.事务的基本要素(ACID) 1.原子性(Atomicity):事务开始后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做完,要么全部不做 ...
- mysql事务原理及MVCC
mysql事务原理及MVCC 事务是数据库最为重要的机制之一,凡是使用过数据库的人,都了解数据库的事务机制,也对ACID四个 基本特性如数家珍.但是聊起事务或者ACID的底层实现原理,往往言之不详,不 ...
- 面试刷题29:mysql事务隔离实现原理?
mysql的事务是innodb存储引擎独有的,myisam存储引擎不支持事务. 事务最经典的例子就是转账了,事务要保证的是一组数据库的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是为了保证高并发场景下数据的正确性 ...
- [51CTO]新说MySQL事务隔离级别!
新说MySQL事务隔离级别! 事务隔离级别这个问题,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面试官都爱问!然而目前网上很多文章,说句实在话啊,我看了后我都怀疑作者弄懂没!本文所讲大部分内容,皆有官网作为佐证,因此对本文内 ...
- MySQL事务隔离级别测试实例
https://www.cnblogs.com/huanongying/p/7021555.html MySQL事务隔离级别 事务隔离级别 脏读 不可重复读 幻读 读未提交(read-uncommit ...
随机推荐
- 2019-2020-1 20199325《Linux内核原理与分析》第七周作业
第七周作业 1.进程描述符task_struct数据结构(一) 为了管理进程,内核必须对每个进程进行清晰的描述,进程描述符提供了内核所需了解的进程信息. struct task_struct数据结构很 ...
- Ubuntu 设置 log 级别
Linux环境下使用rsyslog管理日志 rsyslog linux运维 linux 22.7k 次阅读 · 读完需要 22 分钟 在 Linux 系统中,日志文件记录了系统中包括内核. ...
- Asynchronous Disk I/O Appears as Synchronous on Windows
Summary File I/O on Microsoft Windows can be synchronous or asynchronous. The default behavior for I ...
- java中ThreadLocalRandom的使用
java中ThreadLocalRandom的使用 在java中我们通常会需要使用到java.util.Random来便利的生产随机数.但是Random是线程安全的,如果要在线程环境中的话就有可能产生 ...
- QML-AES加解密小工具
Intro 为了解码网课视频做的小工具,QML初学者可以参考一下. 项目地址 Todo 在插入新条目时,ListView不会自动根据section进行重排,因此出现同一个文件夹重复多次的现象.目测强行 ...
- 集合框架-day10
day10-集合框架-对象数组的概述与引用 1 集合框架的简单介绍: A:集合的由来 数组长度是固定,当添加的元素超过了数组的长度时需要对数组重新定义,太麻烦,java内部给我们提供了集合类,能存储任 ...
- Spring IOC 之注册解析的 BeanDefinition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DefaultBeanDefinitionDocumentReader.processBeanDefinition() 完成 ...
- python笔记 函数初识
1. 函数: 封装一个功能 def my_len(形参): -> def 声明定义一个函数 my_len 函数名命名规则同变量 ······ - ...
- Apache2.4 根目录修改
需要修改两个地方: 1.httpd.conf 中的 DocumentRoot 项 和 Directory 项 2.httpd-vhosts.conf 中的 DocumentRoot 项 网上找到的大部 ...
- 数据库SQL---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
1.E-R模型的基本概念与表示 1)实体与实体集 (1)实体:可以是有形的.实在的事物(如每个员工),可以是抽象的.概念上存在的事物(如一个部门). (2)实体的特征:独立存在.可区别于其他实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