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all##

Junit的成功已不言而喻,其广泛应用于单元测试,测试驱动开发领域。大量的工具,IDE都集成了JUnit,著名的有Maven,Ant,Eclipse,甚至像Google SDK提供的Android Testing Framework也是基于JUnit。

Junit的成功离不开其优美的架构设计,本着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宗旨,希望用这个系列来记录下自己的对Junit4设计的理解。

如有不对或不足的地方,欢迎各位指正!

Junit4 的入口在哪?##

要想研究Junit4的源码,首先我们要知道Junit4的入口在哪里。

JUnitCore类是Facade模式的典型使用,它提供Static的方法去执行各种类型的Case, 包括JUnit 4 tests 和JUnit 3.8.x tests。设置命令行下,我们也可以调用这个JunitCore去执行Case.

很明显他就是这个Junit4的入口之一。

但是其他工具是如何继承Junit4的呢?###

以Maven为例,看看Maven是如何和Junit4集成的:

private static void execute( Class<?> testClass, RunNotifier notifier, Filter filter )
{
final int classModifiers = testClass.getModifiers(); // filter.shouldRunClass( testClass )
if ( !Modifier.isAbstract( classModifiers ) && !Modifier.isInterface( classModifiers ) )
{
Runner runner = Request.aClass( testClass ).filterWith( filter ).getRunner();
if ( countTestsInRunner( runner.getDescription() ) != 0 )
{
runner.run( notifier );
}
}
}

(如需访问完整代码,点击这里)

其实如果我们跟进去JunitCore的runClasses方法,会发现,这Maven用的方式跟JunitCore的方式大同小异,其基本执行路劲都是 Request->Runer->runner.run()

所以要分析Junit4,我们得看看这三步是怎么走的。

Request 类##

Request类表示Case执行请求的抽象概念。也就是说当我们想让Junit4执行我们的Case时,实际上我们发送的就是这样一个请求。

Request允许执行单个case,也支持一次处理多条case,分别有不同的方法来Handle。

这里要注意的是Request是Abstract类,它有个Adstract方法:

/**
* Returns a Runner for this Request
*
* @return corresponding Runner for this Request
*/
public abstract Runner getRunner();

这个方法很重要,从注释我们看到,它是想获得相应的能够处理我们期望Request的Runner。

那么这个Runner类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呢?

ClassRequest##

ClassRequest是Request的派生类,它实现了getRunner()抽象方法。

@Override
public Runner getRunner() {
if (runner == null) {
synchronized (runnerLock) {
if (runner == null) {
runner = new AllDefaultPossibilitiesBuilder(canUseSuiteMethod).safeRunnerForClass(fTestClass);
}
}
}
return runner;
}

ClassRequest类比较直白,就是调用AllDefaultPossibilitiesBuilder类的safeRunnerForClass 方法去获得合适的Runner类。

再仔细看它的实现,这不就是采用双重检查加锁的单例模式嘛?!不过不是为了获得ClassRequest类的实例,而是为了获得合适的Runner。

AllDefaultPossibilitiesBuilder##

AllDefaultPossibilitiesBuilder类使用了Builder模式,safeRunnerForClass根据传入的类,来确定要用什么样的Runner来执行这条Case,不同的Runner适用于不同类型的Case

@Override
public Runner runnerForClass(Class<?> testClass) throws Throwable {
List<RunnerBuilder> builders = Arrays.asList(
ignoredBuilder(),
annotatedBuilder(),
suiteMethodBuilder(),
junit3Builder(),
junit4Builder()); for (RunnerBuilder each : builders) {
Runner runner = each.safeRunnerForClass(testClass);
if (runner != null) {
return runner;
}
}
return null;
}

而List中的ignoredBuilder,annotatedBuilder,suiteMethodBuilder,junit3Builder,和junit4Builder 都是RunnerBuilder类的子类,各自都实现了safeRunnerForClass方法,最终这些类自己会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执行这些Case,如实合适就实例化相应的Runer并返回。

而Runner类最终调用Runner.run()方法来执行Case。

是不是很巧妙?

Junit4 High Level 类图##

下面是Junit4 High Level 调用顺序的类图,也算是对上面的一个总结:

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出Junit4的调用路径:

Request -> ClassRequest.getRunner() -> AllDefaultPossibilitiesBuilder.safeRunnerForClass() -> runner.run()

设计模式知识补充##

Builder模式###

Builder模式又叫生成器模式,是一种对象构建模式,它把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抽象出来,使这个抽象过程能够根据不同方式,构造出不同的对象。

维基百科的例子可以用下面的类图表示:

相比较而言,个人觉得Junit4的Builder模式运用的更巧妙些,AllDefaultPossibilitiesBuilder类本身既是RunnerBuilder的派生类,但是其也使用初始化RunnerBuilder类的所有派生类。

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单例模式的写法很多,但是各种写法各有利弊:

  • 经典实现 缺点就是线程不安全
  • 方法级加Synchronized 性能有损失,因为方法只有在第一次执行时,才需要同步
  • 利用Static特性,JVM加载时初始化对象 也有缺点,因为如果对象比较大时,一直Hold住这个对象比较耗内存,起不到按需初始化的要求
  • 双重检查加锁这种方式还不错,上文说到ClassRequest的getRunner()方法就是使用这个
  • 内部类方法方式这种方式比较少见,但是很巧妙,使用静态式的成员内部类,该内部类只有在被调用时才会被JVM装载,从而实现了延迟加载

更多具体实现可以参见汤姆大叔的博客

敬请期待##

后续计划

童鞋,如果觉得本文还算用心,还算有用,何不点个赞呢(⊙o⊙)?

Junit4 架构设计系列(1): Request,ClassRequest 和 RunnerBuilder的更多相关文章

  1. Junit4 架构设计系列(2): Runner.run()与Statement

    Overall 系列入口: Junit4 架构设计系列(1): Request,ClassRequest 和 RunnerBuilder 前文中,我们基本理清了Junit4执行Case大体上的Flow ...

  2. 图解 kubernetes scheduler 架构设计系列-初步了解

    资源调度基础 scheudler是kubernetes中的核心组件,负责为用户声明的pod资源选择合适的node,同时保证集群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里先介绍下资源调度系统设计里面的一些基础概念 基础任务 ...

  3. iOS架构设计系列之解耦的尝试之变异的MVVM

    最近一段时间,在思考如何合理的架构一个可扩展性良好的界面编程方式.这一部分的成果做成了一个叫ElementKit的库.目前功能在不断的完善中. 关于iOS的架构,看多了MVVM,VIPER,MVC,M ...

  4. 架构设计系列-前端模式的后端(BFF)翻译PhilCalçado

    本文翻译自PhilCalçado的官网:https://philcalcado.com/2015/09/18/the_back_end_for_front_end_pattern_bff.html 对 ...

  5. GPS部标监控平台的架构设计(十一)-基于Memcached的分布式Gps监控平台

    部标gps监控平台的架构,随着平台接入的车辆越来越多,架构也面临越来越大的负载挑战,我们当然希望软件尽可能的优化并能够接入更多的车辆,减少在硬件上的投资.但是当车辆增多到某一个临界点的时候,仍然要面临 ...

  6. Angular应用架构设计-3:Ngrx Store

    这是有关Angular应用架构设计系列文章中的一篇,在这个系列当中,我会结合这近两年中对Angular.Ionic.甚至Vuejs等框架的使用经验,总结在应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 ...

  7. 架构设计 | 基于Seata中间件,微服务模式下事务管理

    源码地址:GitHub·点这里 || GitEE·点这里 一.Seata简介 1.Seata组件 Seata是一款开源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和简单易用的分布式事务服务.Seata将为用 ...

  8. MyBatis架构设计及源代码分析系列(一):MyBatis架构

    如果不太熟悉MyBatis使用的请先参见MyBatis官方文档,这对理解其架构设计和源码分析有很大好处. 一.概述 MyBatis并不是一个完整的ORM框架,其官方首页是这么介绍自己 The MyBa ...

  9. .net core实践系列之短信服务-架构设计

    前言 上篇<.net core实践系列之短信服务-为什么选择.net core(开篇)>简单的介绍了(水了一篇).net core.这次针对短信服务的架构设计和技术栈的简析. 源码地址:h ...

随机推荐

  1. 在Delphi中实现HexToStr函数和StrToHex函数

    function TransChar(AChar: Char): Integer; begin '] then Result := Ord(AChar) - Ord(') else Result := ...

  2.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和标准误差(standard error)你能解释清楚吗?

    by:ysuncn(欢迎转载,请注明原创信息) 什么是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呢?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标准差σ是方差σ2的正平方根:而方差是随机变量期望的二次偏差 ...

  3. linux 启动流程图

    http://blog.163.com/x_ares/blog/static/101548562011710112613165/ http://baogf92.blog.51cto.com/10869 ...

  4. NodeJs读取源代码使用的字符集

    今天用NodeJs写了个简单的客户端/服务器程序,并让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汉字.当在Windows上执行客户端时,发现服务器端打印的接收到的数据是乱码.后来发现Windows上的客户端文件的储存编码方案 ...

  5. .net mvc 发布部署到机器上

    这样会自动在C:\Inetpub\wwwroot 会出现这个文件夹. 上述步骤都是在安装了 VS2010.MVC3.0和的电脑上操作的 接下来进行服务器的部署 :1. 安装Microsoft .net ...

  6. JDK自带方法实现消息摘要运算

    啊,有点小注释,懒得介绍了,就贴个代码吧,大意理解就可以了. package jdbc.pro.lin; import java.security.InvalidKeyException; impor ...

  7. node express

    在某QQ群里,发现大家都在搞node,为了不被out,这周主要研究了一下,还挺高大上. 参考了下资料,适合初学者学习. Node和NPM的安装够便捷了,不细说...有几点基础顺手提一下: 安装命令中的 ...

  8. 《转载》CSS中的三种样式来源:创作人员、读者和用户代理

    CSS中的样式一共有三种来源:创作人员.读者和用户代理,来源的不同会影响到样式的层叠方式,很多第一次学习CSS的朋友,对这三种来源可能会存在一些困惑,下面我写一下自己的理解,若有错误的地方还请指正. ...

  9. (经典)tcp粘包分析

    转载自csdn:http://blog.csdn.net/zhangxinrun/article/details/6721495 这两天看csdn有一些关于socket粘包,socket缓冲区设置的问 ...

  10. SqlServer中的merge操作,相当地风骚

    今天在一个存储过程中看见了merge这个关键字,第一个想法是,这个是配置管理中的概念吗,把相邻两次的更改合并到一起.后来在technet上搜索发现别有洞天,原来是另外一个sql关键字,t-sql的语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