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uery原型方法first,last,eq,slice源码分析
这4个方法中前3个方法很常用大家都见过,但是slice方法可能会以为是数组方法,其实slice也是jQuery的一个原型方法,只不过是底层方法是为其他方法服务的(更具体点是为eq方法服务的),首先还是看下这几个方法前台是怎么使用的;
eq 概述 获取第N个元素
参数
一个整数,指示元素的位置,从集合中的最后一个元素开始倒数。(1算起)
示例
参数index描述:
//获取匹配的第二个元素 //HTML 代码: <p> This is just a test.</p> <p> So is this</p>
//jQuery 代码: $("p").eq(1)
//结果: [ <p> So is this</p> ]
参数-index描述:
//获取匹配的第二个元素 //HTML 代码: <p> This is just a test.</p> <p> So is this</p>
//jQuery 代码: $("p").eq(-2)
//结果: [ <p> This is just a test.</p> ]
first() 获取第一个元素
示例
描述:
获取匹配的第一个元素
//HTML 代码: <ul>
<li>list item 1</li>
<li>list item 2</li>
<li>list item 3</li>
<li>list item 4</li>
<li>list item 5</li>
</ul>
//jQuery 代码: $('li').first()
//结果: [ <li>list item 1</li> ]
last() 获取最后个元素
示例
描述:
获取匹配的最后个元素
//HTML 代码: <ul>
<li>list item 1</li>
<li>list item 2</li>
<li>list item 3</li>
<li>list item 4</li>
<li>list item 5</li>
</ul>
//jQuery 代码: $('li').last()
//结果: [ <li>list item 5</li> ]
下面来看1.7.1中的源码:
eq: function( i ) {
i = +i;
return i === -1 ?
this.slice( i ) :
this.slice( i, i + 1 );
}, first: function() {
return this.eq( 0 );
}, last: function() {
return this.eq( -1 );
}, slice: function() {
return this.pushStack( slice.apply( this, arguments ),
"slice", slice.call(arguments).join(",") );
},
东西其实不多而且都是相互引用,首先我们可以简单的分下他们的关系 first,last>eq>slice>pushStack;
所以最红结果的输出依赖pushStack方法,此方法介绍在上一篇随笔中http://www.cnblogs.com/yy-hh/p/4636106.html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下或者参考源码;所以直接从slice方法开始;
在源码中可以看到是直接ruturn pushStack处理后的结果,而在pushStack方法中需要3个参数,第一个是待处理元素数组,第二个是调用的方法,第三个是传入的selector,其中真正作用的是第一个参数剩下的两个参数是作调试使用的,他最后会返回一个新的jQuery对象,并且会在这个对象中添加一个prevObject属性执行原来的或者叫执行此方法时的jQuery对象,具体的请参考介绍pushStack的随笔。下面重点来看下参数的处理:
slice.apply( this, arguments )
这个是一个数组的截取,其实是一个类数组或者特殊数组转换为纯数组的方法,前面我们介绍的toArray方法亦是如此
toArray: function() {
return slice.call( this, 0 );
},
这不过是这里并不是需要所有的元素而是仅仅保留数字下标的dom元素,为了更方便的理解我们在前台调用下这个方法然后观察源码中的结果变化:
<script>
$('div').slice();
</script>
slice: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
console.log(this.toArray());
console.log(slice.apply( this, arguments));
return this.pushStack( slice.apply( this, arguments ),
"slice", slice.call(arguments).join(",") );
},
//Object { 0: <div>, 1: <div>, length: 2, prevObject: Object, context: HTMLDocument → test.html, selector: "div" }
//Array [ <div>, <div> ]
//Array [ <div>, <div> ]
结果是不是很明显呢?在未处理之前是一个jQuery对象,拥有众多属性和方法在使用toArray方法和slice.apply( this, arguments)结果是一样的仅仅保留的是两个dom元素,不是所有的非数组都是可以这样转化的一定要是从0开始下标而且有length属性的才可以或者更简单点可以使用for循环的。但是既然可以使用toArray方法直接不就行了干嘛还要在写一个用对象冒充一次呢,其实toArray方法只是arguments为0的特殊情况,toArray方法也是写得很清楚,如果我调用此方法加上参数就不一样了例如:
$('div').slice(0,1);
Object { 0: <div>, 1: <div>, length: 2, prevObject: Object, context: HTMLDocument → test.html, selector: "div" }
Array [ <div>, <div> ]
Array [ <div> ]
第二个参数“slice”就是从这个方法入栈的作为调试用,第三个参数是一个字符串arguments是类数组所以要对象冒充掉join方法 在上面例子的调用下就是"0,1" 最后来看看下slice方法最终返回的结果
console.log($('div').slice(0,1));
Object { 0: <div>, length: 1, prevObject: Object, context: HTMLDocument → test.html, selector: "div.slice(0,1)" }
如果不够清楚可以看下目录
console.dir($('div').slice(0,1));
prevObject属性指向未调用slice(也就是pushStack)方法时的对象 selector属性告诉我们是什么元素调用了什么方法入栈的以及参数是什么
理解了slice方法eq方法就很清晰了:
eq: function( i ) {
i = +i;
return i === -1 ?
this.slice( i ) :
this.slice( i, i + 1 );
},
返回slice的结果,其实我上面局的例子完全可以是eq方法调用转换而来,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会单独调用slice方法的例如:
$('div').eq(0);
执行完其实就是return this.slice(0,1);
first方法都是eq方法的特殊情况当值为0或1的时候,所以也不建议大家使用这个方法,不好听点叫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啊,好听点就是增加调用开销啊。
分析完毕:如果您耐心的看完了此篇还是不知所云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js基础不够扎实比如slice,apply等方法的使用
2.没有了解pushStack方法,这个方法是很多jQuery方法的底层支持方法一定要先弄清楚
jQuery原型方法first,last,eq,slice源码分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 设计模式(五)——原型模式(加Spring框架源码分析)
原型模式 1 克隆羊问题 现在有一只羊 tom,姓名为: tom, 年龄为:1,颜色为:白色,请编写程序创建和 tom 羊 属性完全相同的 10 只羊. 2 传统方式解决克隆羊问题 1) 思路分析(图 ...
- jquery dom ready, jqery2.1.1实现-源码分析
本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Bond/p/4178311.html jquery document ready的实现其很很简,虽说简单,其很很多人还是没去关注过它的实现.我 ...
- jQuery.access源码分析
基本理解 jQuery.attr是jQuery.attr,jQuery.prop,jQuery.css提供底层支持,jQuery里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函数的重载, 比如attr,有如下几种重载 $ ...
- jQuery1.9.1源码分析--数据缓存Data模块
jQuery1.9.1源码分析--数据缓存Data模块 阅读目录 jQuery API中Data的基本使用方法介绍 jQuery.acceptData(elem)源码分析 jQuery.data(el ...
- 【集合框架】JDK1.8源码分析之Collections && Arrays(十)
一.前言 整个集合框架的常用类我们已经分析完成了,但是还有两个工具类我们还没有进行分析.可以说,这两个工具类对于我们操作集合时相当有用,下面进行分析. 二.Collections源码分析 2.1 类的 ...
- Java源码分析:关于 HashMap 1.8 的重大更新(转载)
http://blog.csdn.net/carson_ho/article/details/79373134 前言 HashMap 在 Java 和 Android 开发中非常常见 而HashMap ...
- ABP源码分析三十:ABP.RedisCache
ABP 通过StackExchange.Redis类库来操作Redis数据库. AbpRedisCacheModule:完成ABP.RedisCache模块的初始化(完成常规的依赖注入) AbpRed ...
- jQuery-1.9.1源码分析系列完毕目录整理
jQuery 1.9.1源码分析已经完毕.目录如下 jQuery-1.9.1源码分析系列(一)整体架构 jQuery-1.9.1源码分析系列(一)整体架构续 jQuery-1.9.1源码分析系列(二) ...
- Monkey源码分析之事件注入
本系列的上一篇文章<Monkey源码分析之事件源>中我们描述了monkey是怎么从事件源取得命令,然后将命令转换成事件放到事件队列里面的,但是到现在位置我们还没有了解monkey里面的事件 ...
随机推荐
- Unity3D协同程序(Coroutine)
摘要下: 1. coroutine, 中文翻译"协程".这个概念可能有点冷门,不过百度之,说是一种很古老的编程模型了,以前的操作系统里进程调度里用到过,现在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都是根 ...
- JS兼容所有浏览器的一段加入收藏代码,设置为首页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addfavorite ...
- Azure Redis Cache (2) 创建和使用Azure Redis Cache
<Windows Azure Platform 系列文章目录> 本文介绍的是国内由世纪互联运维的Azure China. 注意: 截至今日2015年10月7日,国内由世纪互联运维的Azur ...
- JAVA 设计模式 访问者模式
用途 访问者模式 (Visitor) 表示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 它使你可以在不改变各元素的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操作. 访问者模式是一种行为型模式. 用途
- linux的计划
我接触linux也有好几年了,至少有5年了.最近公司在搞内部培训,人人都可以报名培训别人.想到自己在linux浸淫多年,应该出来出一份力.一直以来想就linux写一个专题.今天刚好在做相关的ppt,借 ...
- 修改cdh5集群中主机节点IP或hostName
前言 在使用cdh集群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某些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节点IP或hostName变动,而cm的监控界面无法完成这些事情,但是cm将集群中所有的主机的信息都存在postgresql数据库的hos ...
- Python语言特性之5:自省
自省是Python中非常耀眼的特性. 自省就是面向对象的语言所写的程序在运行时,所能知道对象的类型.简单一句就是运行时能够获得对象的类型.比如 type() dir() getattr() hasat ...
- 【VBS】vbs指定编码保存文本文件(含xml、ini什么的)
本文还是折腾安装包期间衍生出来的产物. 我那安装包在安装期间有这个动作: - 让用户填写一些信息,待安装完成后把这些信息写入软件安装目录中的指定ini.xml文件中 上文说的是如何用vbs写ini,i ...
- C#编程总结(十一)数字证书
C#编程总结(十一)数字证书 之前已经通过文章介绍了数字证书的基础知识,包括加密和数字签名. 具体可见: 1.C#编程总结(七)数据加密——附源码 2.C#编程总结(八)数字签名 这里来讲述数字证书的 ...
- Echars详解
简介 ECharts,缩写来自Enterprise Charts,商业级数据图表,一个纯Javascript的图表库,可以流畅的运行在PC和移动设备上,兼容当前绝大部分浏览器(IE6/7/8/9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