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排序算法总结与实现 ---python
原文:http://wuchong.me/blog/2014/02/09/algorithm-sort-summary/
经典排序算法在面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基础,为了未雨绸缪,在寒假里整理并用Python实现了七大经典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希尔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之所以用Python实现,主要是因为它更接近伪代码,能用更少的代码实现算法,更利于理解。
本篇博客所有排序实现均默认从小到大。
一、冒泡排序 BubbleSort
介绍:
冒泡排序的原理非常简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
步骤:
-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 对第0个到第n-1个数据做同样的工作。这时,最大的数就“浮”到了数组最后的位置上。
-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源代码:(python实现)
1 |
def bubble_sort(arry): |
运行上面的代码有错误,
下面是自己写的,经过验证:
__author__ = 'xy' def bubble_sort(arry):
n=len(arry)
for i in range(n-1,0,-1):
flag=1
for j in range(0,i):
if arry[j] > arry[j+1]:
arry[j],arry[j+1] = arry[j+1],arry[j]
flag=0
if flag:
break
return arry arry=[5,4,5,7,9,3,2,3,4]
print arry
bubble_sort(arry)
print arry
不过针对上述代码还有两种优化方案。
优化1:某一趟遍历如果没有数据交换,则说明已经排好序了,因此不用再进行迭代了。用一个标记记录这个状态即可。
优化2:记录某次遍历时最后发生数据交换的位置,这个位置之后的数据显然已经有序,不用再排序了。因此通过记录最后发生数据交换的位置就可以确定下次循环的范围了。
这两种优化方案的实现可以详见这里。
二、选择排序 SelectionSort
介绍:
选择排序无疑是最简单直观的排序。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步骤:
- 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
- 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 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源代码:(python实现)
1 |
def select_sort(ary): |
三、插入排序 InsertionSort
介绍:
插入排序的工作原理是,对于每个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
步骤:
-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
- 取出下一个元素,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 如果被扫描的元素(已排序)大于新元素,将该元素后移一位
- 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新元素的位置
- 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后
- 重复步骤2~5
排序演示:
源代码:(python实现)
1 |
def insert_sort(ary): |
四、希尔排序 ShellSort
介绍:
希尔排序,也称递减增量排序算法,实质是分组插入排序。由 Donald Shell 于1959年提出。希尔排序是非稳定排序算法。
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数组列在一个表中并对列分别进行插入排序,重复这过程,不过每次用更长的列(步长更长了,列数更少了)来进行。最后整个表就只有一列了。将数组转换至表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算法,算法本身还是使用数组进行排序。
例如,假设有这样一组数[ 13 14 94 33 82 25 59 94 65 23 45 27 73 25 39 10 ]
,如果我们以步长为5开始进行排序,我们可以通过将这列表放在有5列的表中来更好地描述算法,这样他们就应该看起来是这样:
13 14 94 33 82
25 59 94 65 23
45 27 73 25 39
10
然后我们对每列进行排序:
10 14 73 25 23
13 27 94 33 39
25 59 94 65 82
45
将上述四行数字,依序接在一起时我们得到:[ 10 14 73 25 23 13 27 94 33 39 25 59 94 65 82 45 ]
。这时10已经移至正确位置了,然后再以3为步长进行排序:
10 14 73
25 23 13
27 94 33
39 25 59
94 65 82
45
排序之后变为:
10 14 13
25 23 33
27 25 59
39 65 73
45 94 82
94
最后以1步长进行排序(此时就是简单的插入排序了)。
源代码:(python实现)
1 |
def shell_sort(ary): |
上面源码的步长的选择是从n/2
开始,每次再减半,直至为0。步长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希尔排序的复杂度。在维基百科上有对于步长串行的详细介绍。
五、归并排序 MergeSort
介绍:
归并排序是采用分治法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归并
排序的思想就是先递归
分解数组,再合
并数组。
先考虑合并两个有序数组,基本思路是比较两个数组的最前面的数,谁小就先取谁,取了后相应的指针就往后移一位。然后再比较,直至一个数组为空,最后把另一个数组的剩余部分复制过来即可。
再考虑递归分解,基本思路是将数组分解成left
和right
,如果这两个数组内部数据是有序的,那么就可以用上面合并数组的方法将这两个数组合并排序。如何让这两个数组内部是有序的?可以再二分,直至分解出的小组只含有一个元素时为止,此时认为该小组内部已有序。然后合并排序相邻二个小组即可。
排序演示:
源代码:(python实现)
1 |
def merge_sort(ary): |
六、快速排序 QuickSort
介绍:
快速排序通常明显比同为Ο(n log n)的其他算法更快,因此常被采用,而且快排采用了分治法的思想,所以在很多笔试面试中能经常看到快排的影子。可见掌握快排的重要性。
步骤:
-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作为基准数。
- 分区过程,将比基准数大的放到右边,小于或等于它的数都放到左边。
- 再对左右区间递归执行第二步,直至各区间只有一个数。
排序演示:
源代码:(python实现)
1 |
def quick_sort(ary): |
七、堆排序 HeapSort
介绍:
堆排序在 top K 问题中使用比较频繁。堆排序是采用二叉堆的数据结构来实现的,虽然实质上还是一维数组。二叉堆是一个近似完全二叉树 。
二叉堆具有以下性质:
- 父节点的键值总是大于或等于(小于或等于)任何一个子节点的键值。
- 每个节点的左右子树都是一个二叉堆(都是最大堆或最小堆)。
步骤:
构造最大堆(Build_Max_Heap):若数组下标范围为0~n,考虑到单独一个元素是大根堆,则从下标
n/2
开始的元素均为大根堆。于是只要从n/2-1
开始,向前依次构造大根堆,这样就能保证,构造到某个节点时,它的左右子树都已经是大根堆。堆排序(HeapSort):由于堆是用数组模拟的。得到一个大根堆后,数组内部并不是有序的。因此需要将堆化数组有序化。思想是移除根节点,并做最大堆调整的递归运算。第一次将
heap[0]
与heap[n-1]
交换,再对heap[0...n-2]
做最大堆调整。第二次将heap[0]
与heap[n-2]
交换,再对heap[0...n-3]
做最大堆调整。重复该操作直至heap[0]
和heap[1]
交换。由于每次都是将最大的数并入到后面的有序区间,故操作完后整个数组就是有序的了。最大堆调整(Max_Heapify):该方法是提供给上述两个过程调用的。目的是将堆的末端子节点作调整,使得子节点永远小于父节点 。
排序演示:
源代码:(python实现)
1 |
def heap_sort(ary) : |
总结
下面为七种经典排序算法指标对比情况:
参考资料
经典排序算法总结与实现 ---python的更多相关文章
- 经典排序算法的总结及其Python实现
经典排序算法总结: 结论: 排序算法无绝对优劣之分. 不稳定的排序算法有:选择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口诀:“快速.选择.希尔.堆”).其他排序算法均为稳定的排序算法. 第一趟排序后就能确定 ...
- 经典排序算法及python实现
今天我们来谈谈几种经典排序算法,然后用python来实现,最后通过数据来比较几个算法时间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每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 ...
- 十大经典排序算法(python实现)(原创)
个人最喜欢的排序方法是非比较类的计数排序,简单粗暴.专治花里胡哨!!! 使用场景: 1,空间复杂度 越低越好.n值较大: 堆排序 O(nlog2n) O(1) 2,无空间复杂度要求.n值较大: 桶排序 ...
- python 经典排序算法
python 经典排序算法 排序算法可以分为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内部排序是数据记录在内存中进行排序,而外部排序是因排序的数据很大,一次不能容纳全部的排序记录,在排序过程中需要访问外存.常见的内部排序算 ...
- 经典排序算法及总结(python实现)
目录 1.排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排序的稳定性: 内排序和外排序 影响内排序算法性能的三个因素: 根据排序过程中借助的主要操作,可把内排序分为: 按照算法复杂度可分为两类: 2.冒泡排序 BubbleS ...
- python实现十大经典排序算法
Python实现十大经典排序算法 代码最后面会给出完整版,或者可以从我的Githubfork,想看动图的同学可以去这里看看: 小结: 运行方式,将最后面的代码copy出去,直接python sort. ...
- 用Python实现十大经典排序算法-插入、选择、快速、冒泡、归并等
本文来用图文的方式详细讲解了Python十大经典排序算法 —— 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冒泡排序.归并排序.希尔排序.插入排序.桶排序.基数排序.计数排序算法,想要学习的你们,继续阅读下去吧,如 ...
- 十大经典排序算法最强总结(含Java、Python码实现)
引言 所谓排序,就是使一串记录,按照其中的某个或某些关键字的大小,递增或递减的排列起来的操作.排序算法,就是如何使得记录按照要求排列的方法.排序算法在很多领域得到相当地重视,尤其是在大量数据的处理方面 ...
- python基础__十大经典排序算法
用Python实现十大经典排序算法! 排序算法是<数据结构与算法>中最基本的算法之一.排序算法可以分为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内部排序是数据记录在内存中进行排序,而外部排序是因排序的数据很大, ...
随机推荐
- 徐汉彬:亿级Web系统搭建——单机到分布式集群(转载)
文章转载自http://www.csdn.net/article/2014-11-06/2822529/1 当一个Web系统从日访问量10万逐步增长到1000万,甚至超过1亿的过程中,Web系统承受的 ...
- LeetCode(6) - ZigZag Conversion
这个题的要求是给你一个字符串,和一个行数,例如(s = "mysisteristhemostlovelygirl" , row = 4),每一行一个字符串,但是s却得按照zigza ...
- onAttachedToWindow()在整个Activity生命周期的位置及使用
onAttachedToWindow在整个Activity的生命周期中占据什么位置? 为什么要在onAttachedToWindow中修改窗口尺寸? 一.onAttachedToWindow在Acti ...
- RESTful服务的版本管理经验 (转)
原文:RESTful服务的版本管理经验 最近,Howard Dierking将在设计NuGet API的下一个主要修订版(v3)时新学到的经验,与他在大约一年前的观念做了对比,并写道:使用服务器驱动的 ...
- 如何判断Socket连接失效
http://cuisuqiang.iteye.com/blog/1453632 ——————————————————————————————————————————————————————————— ...
- Symbol Table
[Symbol Table] In order for GDB to be useful to us, it needs to be able to refer to variable and fun ...
- windows 7 获取SYSTEM权限
当Adobe Reader 9.0卸载之后,你会发现原来的C:\Program Files\Adobe\Reader 9.0\Resource\CMap文件夹下的一些文件无法删除,提示你需要SYSTE ...
- hdu 2881 Jack's struggle(DP)
对于所有的任务所在的地点按照时间排序,可以将其看成是一道非常简单的“天上掉馅饼”的题的二维版本. 将这些任务看成从天而降的馅饼,统计有哪些之前馅饼掉落的位置可以在两者时间差内到达该点的点,取其最大值. ...
- 修改IIS7中ASP的上传文件大小限制
最近在处理一个ASP的项目,用的全新的Windows Server 2008服务器. 今天客户反映图片文件上传不上去,设置服务器端文件夹权限之后文件可以上传了. 但是不久客户就反映有几个文件传不上去, ...
- new 运算符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Operators/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