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学习笔记---HTTP持久连接和如何正确地关闭HTTP连接
一,持久连接
什么是持久连接?对于HTTP协议而言,它是基于请求响应模型,Client向Server发请求时,先建立一条HTTP连接,Server给Client响应数据后,连接关闭。
当Client发送下一个请求时,需要重新再建立HTTP连接,这种方式就是:一个请求响应需要占用一条HTTP连接。而持久连接就是:只需要建立一条连接,然后在这条连接上 传输多个请求和响应。
与持久连接相关的字段
HTTP1.0中有一个Connection首部字段,它是一个逐跳首部字段。Connection:Keep-Alive,表示希望将此条连接作为持久连接。
HTTP1.1中,建立的HTTP请求默认是持久连接的。当Client确定不再需要向Server发送数据时,它可以关闭连接,即在发送首部中添加Connection:Closed字段。
二,如何提高HTTP请求的处理速度
①并行连接
Client一次向Server请求建立多个HTTP连接,每个HTTP连接上发一个请求,这样就可以并行地发多个请求获取响应数据。
比如,访问某个web页面,它上面有4幅图片,这些图片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那可以同时向服务器发4个HTTP请求去获取这四幅图片,而不是串行地依次发HTTP请求先获得第一幅图片,然后再发第二个HTTP请求获得第二幅图片....
并行连接,显然增加了服务器端的压力,要求服务器能够承载大量的HTTP请求。
②持久连接
持久连接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大大减少了连接的建立以及关闭时延。
HTTP连接是建立在TCP协议之上的,建立一条TCP连接需要三次握手,TCP连接关闭时需要四次挥手。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而在第一点中提到:持久连接就是:只需要建立一条连接,然后在这条连接上 传输多个请求和响应。那么,就不需要频繁地建立连接,当前也就消除了连接建立以及关闭的时延了。
如图:多个请求响应在一条连接内完成了。但是,这里也看出一个“缺点”,请求响应是顺序执行的。只有在请求1的响应收到之后,才会发送请求2,这就是持久连接与管道化连接不同的地方。
③管道化连接
什么是管道化连接?
显然,管道化连接是需要持久连接支持的。管道化连接是在持久连接的基础上,以“流水线”的方式发送请求:不需要等到请求1的响应到达Client,就可以发送请求2....
HTTP连接如何正确地关闭?
HTTP连接的关闭需要注意这两个问题:HTTP连接是双向的;HTTP请求的幂等性。
连接是双向的
TCP连接是双向的,TCP连接的发送端和接收端都分别有:发送缓冲区和接收缓冲区,它们对应着输出信道和输入信道。
在JAVA中,JDK类库 java.net.Socket 类的 close()方法会关闭整个TCP连接,即输入信道和输出信道都被关闭了。
另外,Socket类还提供了两个方法:shutdownInput() 和 shutdownOutput(),前者用来关闭输入信道,后者用来关闭输出信道。
若只关闭其中TCP连接中的一条信道,则称之为半关闭。
一般而言,关闭连接的输出信道总是安全的。当你确定 以后都没有数据要发送到对方时,你可以把你的输出信道关闭了。
关闭输入信道有风险,可能会导致:连接被对端重置。
比如,在 服务器刚好把输入信道关闭时,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了请求,那此时客户端就会收到一条“连接被重置”的报文。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端的操作系统就会把客户端中的接收缓冲区里面的数据都清空。如果,此时客户端的应用程序还未来得及从接收缓冲区中取走数据,那么以前发送请求获得的数据也都被清空了!
因此, 正确的关闭HTTP连接的方式是:(以Client的视角来描述)
Client先关闭自己的输出信道(Client不能把自己的输入信道关闭了)。
然后Client周期性地轮询自己的输入信道的状态(比如,读取数据时,是不是 已经读到的 流的结尾了),如果读到了 流的结束标识符,那意味着Server发过来的数据都已经收到了。
总之,对于HTTP连接的双方而言,当不再需要传输数据时,双方都先把自己的输出信道关闭了,然后读取输入信道中的流,如果读到了末尾(比如流结束符返回-1),那么就可以正常关闭HTTP连接了。
参考资料:
《HTTP权威指南》第四章
《图解HTTP》
HTTP协议学习笔记---HTTP持久连接和如何正确地关闭HTTP连接的更多相关文章
- HTTP协议学习笔记(一)
HTTP协议学习笔记(一) 1.HTTP协议用于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通信 客户端:请求访问文本或图像等资源的一端服务端:提供资源响应的一端 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使用HTTP协议通信时,在一条通信线路上必定 ...
- HTTP协议学习笔记(四)
HTTP协议学习笔记(四) 与 HTTP 协作的 Web 服务器 一台 Web 服务器可搭建多个独立域名的 Web 网站,也可作为通信路径上的中转服务器提升传输效率. 1.用单台虚拟主机实现多个域名 ...
- HTTP协议学习笔记(三)
HTTP协议学习笔记(三) 1.状态码告知从服务器端返回的请求结果 状态码的职责是当客户端向服务端向服务端发送请求时,描述返回的请求结果.借助状态码,用户可以知道服务端是正常处理了请求,还是出现了错误 ...
- HTTP协议学习笔记(二)
HTTP协议学习笔记(二) 1.HTTP报文 HTTP报文:用于HTTP协议交互的信息.请求报文:请求端(客户端)的HTTP报文叫做请求报文.响应报文:响应端(服务端)的HTTP报文叫做响应报文. H ...
- TCP/IP协议学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汇总: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 HTTP协议的解析:剖析 HTTP 协议 一个系列的解析文章: TCP/IP详解学习笔记(1)-- 概述 TCP/IP详解学习笔记(2)-- 数据链 ...
- RSA算法、SSL协议学习笔记
最近学习计算机网络,涉及到SSL协议,我想起了去年密码学课程讲过的非对称加密RSA算法,结合阮老师的博客,写写学习笔记,这里再回忆一下. RSA算法 RSA算法是一种非对称密码算法,所谓非对称,就是指 ...
- 网络协议学习笔记(二)物理层到MAC层,交换机和VLAN,ICMP与ping原理
概述 之前网络学习笔记主要讲解了IP的诞生,或者说整个操作系统的诞生,一旦有了IP,就可以在网络的环境里和其他的机器展开沟通了.现在开始给大家讲解关于网络底层的相关知识. 从物理层到MAC层:如何在宿 ...
- 网络协议学习笔记(六)http和https
概述 之前讲解了传输层的相关知识,现在讲解一下关于应用层的知识,主要是大家所熟悉的http和https,这2中是咱们最熟悉的协议了,但是也是最不熟悉的协议. HTTP协议:看个新闻原来这么麻烦 HTT ...
- 网络协议学习笔记(五)套接字Socket
概述 前面学习网络知识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套接字的随笔见<JAVA SOCKET 详解>,现在本人正在系统的学习网络知识,现在除了温故知新之外,在详细的学习记录一下套接字的知识. Socke ...
随机推荐
- Angular $broadcast和$emit和$ond实现父子通信
<!DOCTYPE html><html ng-app="myApp"><head lang="en"> <meta ...
- 两个序列求前k大和
---恢复内容开始--- 没有题目,没有题意,这是学长提过的一个技巧,给你两个排好序的序列,每次可以各从中取一个,求前k大的和, 一个优先队列,先将a序列中最大的那个和b序列所有元素相加存进队列中,每 ...
- 一个本科学生对Linux的认知
我是一名大三的普通一本大学的软件工程的一名学生,学校开设了一些关于系统开发的课程,纸上得来终觉浅,学校的课程课时较短,想要在56个课时之内学会一些公司需要的技能,无疑是纸上谈兵,一门语言的学习,需要的 ...
- 关于js特效轮播图练习
[出现问题] js轮播图,图片未正常轮播. [解决方法] 通过对代码的检查,发现是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错误. 1.js代码问题 js代码使用alert(test);,测试修改完毕后,发现依然没有解决错误 ...
- Tree 菜单 递归
转载:http://www.cnblogs.com/igoogleyou/archive/2012/12/17/treeview2.html 一,通过查询数据库的方法 ID 为主键,PID 表明数据之 ...
- 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北京赛区(2017)网络赛 i题 Minimum(线段树)
描述 You are given a list of integers a0, a1, …, a2^k-1. You need to support two types of queries: 1. ...
- 深入理解Adaboost算法
理解算法确实是欲速则不达,唯有一步一步慢慢看懂,然后突然觉得写的真的太好了,那才是真的有所理解了. Adaboost的两点关键点: 1. 如何根据弱模型的表现更新训练集的权重: 2. 如何根据弱模型的 ...
- exec函数族的使用
作者:王姗姗,华清远见嵌入式学院讲师. exec用被执行的程序完全替换调用它的程序的影像.fork创建一个新的进程就产生了一个新的PID,exec启动一个新程序,替换原有的进程,因此这个新的被exec ...
- c#中用lua脚本执行redis命令
直接贴出代码,实现执行lua脚本的方法,用到的第三方类库是 StackExchange.Redis(nuget上有) 注:下面的代码是简化后的,实际使用要修改, using System; using ...
- 硬盘性能 & 文件碎片的一些思考
昨天将一台机器上的数据转移(备份)到另一台机器上,花了差不多一个晚上,传输了100G左右的数据. 感觉数据源机器的硬盘越来越不行了,读写性能下降的很历害. 这些年来写软件的时候很少去考虑硬盘的读写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