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 性能优化小结
背景
如今前端工程化的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选择一款合适的编译和资源管理工具已经成为了所有前端工程中的标配,而在诸多的构建工具中,webpack以其丰富的功能和灵活的配置而深受业内吹捧,逐步取代了grunt和gulp成为大多数前端工程实践中的首选,React,Vue,Angular等诸多知名项目也都相继选用其作为官方构建工具,极受业内追捧。但是,随者工程开发的复杂程度和代码规模不断地增加,webpack暴露出来的各种性能问题也愈发明显,极大的影响着开发过程中的体验。
问题归纳
历经了多个web项目的实战检验,我们对webapck在构建中逐步暴露出来的性能问题归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 代码全量构建速度过慢,即使是很小的改动,也要等待长时间才能查看到更新与编译后的结果(引入HMR热更新后有明显改进);
- 随着项目业务的复杂度增加,工程模块的体积也会急剧增大,构建后的模块通常要以M为单位计算;
- 多个项目之间共用基础资源存在重复打包,基础库代码复用率不高;
- node的单进程实现在耗cpu计算型loader中表现不佳;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怎样利用webpack现有的一些机制和第三方扩展插件来逐个击破。
一、慢在何处&如何优化
作为工程师,我们一直鼓励要理性思考,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我觉得很慢”,“太卡了”,“太大了”之类的表述难免显得太笼统和太抽象,那么我们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进行分析:
- 从项目结构着手,代码组织是否合理,依赖使用是否合理;
- 从webpack自身提供的优化手段着手,看看哪些api未做优化配置;
- 从webpack自身的不足着手,做有针对性的扩展优化,进一步提升效率;
在这里我们推荐使用一个wepback的可视化资源分析工具:webpack-bundle-analyzer,在webpack构建的时候会自动帮你计算出各个模块在你的项目工程中的依赖与分布情况,方便做更精确的资源依赖和引用的分析。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工程项目中,依赖库的体积永远是大头,通常体积可以占据整个工程项目的7-9成,而且在每次开发过程中也会重新读取和编译对应的依赖资源,这其实是很大的的资源开销浪费,而且对编译结果影响微乎其微,毕竟在实际业务开发中,我们很少会去主动修改第三方库中的源码,改进方案如下:
1.1 缩小文件的搜索范围:
搜索过程优化方式包括:
resolve
字段告诉webpack怎么去搜索文件,所以首先要重视resolve字段的配置:设置
resolve.modules:[path.resolve(__dirname, 'node_modules')]
避免层层查找。resolve.modules
告诉webpack去哪些目录下寻找第三方模块,默认值为['node_modules']
,会依次查找./node_modules、../node_modules、../../node_modules。设置
resolve.mainFields:['main']
,设置尽量少的值可以减少入口文件的搜索步骤第三方模块为了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会定义多个入口文件,mainFields定义使用第三方模块的哪个入口文件,由于大多数第三方模块都使用main字段描述入口文件的位置,所以可以设置单独一个main值,减少搜索
对庞大的第三方模块设置
resolve.alias
, 使webpack直接使用库的min文件,避免库内解析如对于react:
resolve.alias:{
'react':patch.resolve(__dirname, './node_modules/react/dist/react.min.js')
}这样会影响Tree-Shaking,适合对整体性比较强的库使用,如果是像lodash这类工具类的比较分散的库,比较适合Tree-Shaking,避免使用这种方式。
合理配置
resolve.extensions
,减少文件查找默认值:
extensions:['.js', '.json']
,当导入语句没带文件后缀时,Webpack会根据extensions定义的后缀列表进行文件查找,所以:- 列表值尽量少
- 频率高的文件类型的后缀写在前面
- 源码中的导入语句尽可能的写上文件后缀,如
require(./data)
要写成require(./data.json)
module.noParse
字段告诉Webpack不必解析哪些文件,可以用来排除对非模块化库文件的解析如jQuery、ChartJS,另外如果使用resolve.alias配置了react.min.js,则也应该排除解析,因为react.min.js经过构建,已经是可以直接运行在浏览器的、非模块化的文件了。noParse值可以是RegExp、[RegExp]、function
module:{ noParse:[/jquery|chartjs/, /react\.min\.js$/] }
配置loader时,通过test、exclude、include缩小搜索范围
1.2 合理配置 CommonsChunkPlugin
webpack的资源入口通常是以entry为单元进行编译提取,那么当多entry共存的时候,CommonsChunkPlugin的作用就会发挥出来,对所有依赖的chunk进行公共部分的提取,但是在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误认为抽取公共部分指的是能抽取某个代码片段,其实并非如此,它是以module为单位进行提取。
假设我们的页面中存在entry1,entry2,entry3三个入口,这些入口中可能都会引用如utils,loadash,fetch等这些通用模块,那么就可以考虑对这部分的共用部分机提取。通常提取方式有如下四种实现:
1、传入字符串参数,由chunkplugin自动计算提取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common.js')
这种做法默认会把所有入口节点的公共代码提取出来, 生成一个common.js
2、有选择的提取公共代码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common.js',['entry1','entry2']);
只提取entry1节点和entry2中的共用部分模块, 生成一个common.js
3、将entry下所有的模块的公共部分(可指定引用次数)提取到一个通用的chunk中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vendors',
minChunks: function (module, count) {
return (
module.resource &&
/\.js$/.test(module.resource) &&
module.resource.indexOf(
path.join(__dirname, '../node_modules')
) === 0
)
}
});
提取所有node_modules中的模块至vendors中,也可以指定minChunks中的最小引用数;
4、抽取enry中的一些lib抽取到vendors中
entry = {
vendors: ['fetch', 'loadash']
};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vendors",
minChunks: Infinity
});
添加一个entry名叫为vendors,并把vendors设置为所需要的资源库,CommonsChunk会自动提取指定库至vendors中。
1.3 通过 externals 配置来提取常用库
在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并不需要实时调试各种库的源码,这时候就可以考虑使用external选项了。
简单来说external就是把我们的依赖资源声明为一个外部依赖,然后通过script外链脚本引入。这也是我们早期页面开发中资源引入的一种翻版,只是通过配置后可以告知webapck遇到此类变量名时就可以不用解析和编译至模块的内部文件中,而改用从外部变量中读取,这样能极大的提升编译速度,同时也能更好的利用CDN来实现缓存。
external的配置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完成如下三步:
1、在页面中加入需要引入的lib地址,如下:
<head>
<script src="//cdn.bootcss.com/jquery.min.js"></script>
<script src="//cdn.bootcss.com/underscore.min.js"></script>
<script src="/static/common/react.min.js"></script>
<script src="/static/common/react-dom.js"></script>
<script src="/static/common/react-router.js"></script>
<script src="/static/common/immutable.js"></script>
</head>
2、在webapck.config.js中加入external配置项:
module.export = {
externals: {
'react-router': {
amd: 'react-router',
root: 'ReactRouter',
commonjs: 'react-router',
commonjs2: 'react-router'
},
react: {
amd: 'react',
root: 'React',
commonjs: 'react',
commonjs2: 'react'
},
'react-dom': {
amd: 'react-dom',
root: 'ReactDOM',
commonjs: 'react-dom',
commonjs2: 'react-dom'
}
}
}
这里要提到的一个细节是:此类文件在配置前,构建这些资源包时需要采用amd/commonjs/cmd相关的模块化进行兼容封装,即打包好的库已经是umd模式包装过的,如在node_modules/react-router中我们可以看到umd/ReactRouter.js之类的文件,只有这样webpack中的require和import * from 'xxxx'才能正确读到该类包的引用,在这类js的头部一般也能看到如下字样:
if (typeof exports === 'object' && typeof module === 'object') {
module.exports = factory(require("react"));
} else if (typeof define === 'function' && define.amd) {
define(["react"], factory);
} else if (typeof exports === 'object') {
exports["ReactRouter"] = factory(require("react"));
} else {
root["ReactRouter"] = factory(root["React"]);
}
3、非常重要的是一定要在output选项中加入如下一句话:
output: {
libraryTarget: 'umd'
}
由于通过external提取过的js模块是不会被记录到webapck的chunk信息中,通过libraryTarget可告知我们构建出来的业务模块,当读到了externals中的key时,需要以umd的方式去获取资源名,否则会有出现找不到module的情况。
通过配置后,我们可以看到对应的资源信息已经可以在浏览器的source map中读到了。
对应的资源也可以直接由页面外链载入,有效地减小了资源包的体积。
1.4 利用 DllPlugin 和 DllReferencePlugin 预编译资源模块
我们的项目依赖中通常会引用大量的npm包,而这些包在正常的开发过程中并不会进行修改,但是在每一次构建过程中却需要反复的将其解析,如何来规避此类损耗呢?这两个插件就是干这个用的。
简单来说DllPlugin的作用是预先编译一些模块,而DllReferencePlugin则是把这些预先编译好的模块引用起来。这边需要注意的是DllPlugin必须要在DllReferencePlugin执行前先执行一次,dll这个概念应该也是借鉴了windows程序开发中的dll文件的设计理念。
相对于externals,dllPlugin有如下几点优势:
- dll预编译出来的模块可以作为静态资源链接库可被重复使用,尤其适合多个项目之间的资源共享,如同一个站点pc和手机版等;
dll资源能有效地解决资源循环依赖的问题,部分依赖库如:react-addons-css-transition-group这种原先从react核心库中抽取的资源包,整个代码只有一句话:
module.exports = require('react/lib/ReactCSSTransitionGroup');
却因为重新指向了react/lib中,这也会导致在通过externals引入的资源只能识别react,寻址解析react/lib则会出现无法被正确索引的情况。
- 由于externals的配置项需要对每个依赖库进行逐个定制,所以每次增加一个组件都需要手动修改,略微繁琐,而通过dllPlugin则能完全通过配置读取,减少维护的成本;
1、配置dllPlugin对应资源表并编译文件
那么externals该如何使用呢,其实只需要增加一个配置文件:webpack.dll.config.js: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isDebug = process.env.NODE_ENV === 'development';
const outputPath = isDebug ? path.join(__dirname, '../common/debug') : path.join(__dirname, '../common/dist');
const fileName = '[name].js'; // 资源依赖包,提前编译
const lib = [
'react',
'react-dom',
'react-router',
'history',
'react-addons-pure-render-mixin',
'react-addons-css-transition-group',
'redux',
'react-redux',
'react-router-redux',
'redux-actions',
'redux-thunk',
'immutable',
'whatwg-fetch',
'byted-people-react-select',
'byted-people-reqwest'
]; const plugin = [
new webpack.DllPlugin({
/**
* path
* 定义 manifest 文件生成的位置
* [name]的部分由entry的名字替换
*/
path: path.join(outputPath, 'manifest.json'),
/**
* name
* dll bundle 输出到那个全局变量上
* 和 output.library 一样即可。
*/
name: '[name]',
context: __dirname
}),
new webpack.optimize.OccurenceOrderPlugin()
]; if (!isDebug) {
plugin.push(
new webpack.DefinePlugin({
'process.env.NODE_ENV': JSON.stringify('production')
}),
new webpack.optimize.UglifyJsPlugin({
mangle: {
except: ['$', 'exports', 'require']
},
compress: { warnings: false },
output: { comments: false }
})
)
} module.exports = {
devtool: '#source-map',
entry: {
lib: lib
},
output: {
path: outputPath,
filename: fileName,
/**
* output.library
* 将会定义为 window.${output.library}
* 在这次的例子中,将会定义为`window.vendor_library`
*/
library: '[name]',
libraryTarget: 'umd',
umdNamedDefine: true
},
plugins: plugin
}
然后执行命令:
$ NODE_ENV=development webpack --config webpack.dll.lib.js --progress
$ NODE_ENV=production webpack --config webpack.dll.lib.js --progress
即可分别编译出支持调试版和生产环境中lib静态资源库,在构建出来的文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会自动生成如下资源:
common
├── debug
│ ├── lib.js
│ ├── lib.js.map
│ └── manifest.json
└── dist
├── lib.js
├── lib.js.map
└── manifest.json
文件说明:
- lib.js可以作为编译好的静态资源文件直接在页面中通过src链接引入,与externals的资源引入方式一样,生产与开发环境可以通过类似charles之类的代理转发工具来做路由替换;
- manifest.json中保存了webpack中的预编译信息,这样等于提前拿到了依赖库中的chunk信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就无需要进行重复编译;
2、dllPlugin的静态资源引入
lib.js和manifest.json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调用的过程也许遵循这个原则,如当前处于开发阶段,对应我们可以引入common/debug文件夹下的lib.js和manifest.json,切换到生产环境的时候则需要引入common/dist下的资源进行对应操作,这里考虑到手动切换和维护的成本,我们推荐使用add-asset-html-webpack-plugin进行依赖资源的注入,可得到如下结果:
<head>
<script src="/static/common/lib.js"></script>
</head>
在webpack.config.js文件中增加如下代码:
const isDebug = (process.env.NODE_ENV === 'development');
const libPath = isDebug ? '../dll/lib/manifest.json' :
'../dll/dist/lib/manifest.json'; // 将mainfest.json添加到webpack的构建中 module.export = {
plugins: [
new webpack.DllReferencePlugin({
context: __dirname,
manifest: require(libPath),
})
]
}
配置完成后我们能发现对应的资源包已经完成了纯业务模块的提取
多个工程之间如果需要使用共同的lib资源,也只需要引入对应的lib.js和manifest.js即可,plugin配置中也支持多个webpack.DllReferencePlugin同时引入使用,如下:
module.export = {
plugins: [
new webpack.DllReferencePlugin({
context: __dirname,
manifest: require(libPath),
}),
new webpack.DllReferencePlugin({
context: __dirname,
manifest: require(ChartsPath),
})
]
}
1.5 使用 Happypack 加速你的代码构建
以上介绍均为针对webpack中的chunk计算和编译内容的优化与改进,对资源的实际体积改进上也较为明显,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能否针对资源的编译过程和速度优化上做些尝试呢?
众所周知,webpack中为了方便各种资源和类型的加载,设计了以loader加载器的形式读取资源,但是受限于node的编程模型影响,所有的loader虽然以async的形式来并发调用,但是还是运行在单个 node的进程以及在同一个事件循环中,这就直接导致了当我们需要同时读取多个loader文件资源时,比如babel-loader需要transform各种jsx,es6的资源文件。在这种同步计算同时需要大量耗费cpu运算的过程中,node的单进程模型就无优势了,那么happypack就针对解决此类问题而生。
开启happypack的线程池
happypack的处理思路是将原有的webpack对loader的执行过程从单一进程的形式扩展多进程模式,原本的流程保持不变,这样可以在不修改原有配置的基础上来完成对编译过程的优化,具体配置如下:
const HappyPack = require('happypack');
const os = require('os')
const HappyThreadPool = HappyPack.ThreadPool({ size: os.cpus().length}); // 启动线程池}); module:{
rules: [
{
test: /\.(js|jsx)$/,
// use: ['babel-loader?cacheDirectory'],
use: 'happypack/loader?id=jsx',
exclude: /^node_modules$/
}
]
},
plugins:[
new HappyPack({
id: 'jsx',
cache: true,
threadPool: HappyThreadPool,
loaders: ['babel-loader']
})
]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在loader中配置直接指向happypack提供的loader,对于文件实际匹配的处理 loader,则是通过配置在plugin属性来传递说明,这里happypack提供的loader与plugin的衔接匹配,则是通过id=happybabel来完成。配置完成后,laoder的工作模式就转变成了如下所示:
happypack在编译过程中除了利用多进程的模式加速编译,还同时开启了cache计算,能充分利用缓存读取构建文件,对构建的速度提升也是非常明显的,经过测试,最终的构建速度提升如下:
优化前:
优化后:
关于happyoack的更多介绍可以查看:
1.6 增强 uglifyPlugin
uglifyJS凭借基于node开发,压缩比例高,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了js压缩工具中的首选,但是我们在webpack的构建中观察发现,当webpack build进度走到80%前后时,会发生很长一段时间的停滞,经测试对比发现这一过程正是uglfiyJS在对我们的output中的bunlde部分进行压缩耗时过长导致,针对这块我们可以使用webpack-uglify-parallel来提升压缩速度。
从插件源码中可以看到,webpack-uglify-parallel的是实现原理是采用了多核并行压缩的方式来提升我们的压缩速度。
plugin.nextWorker().send({
input: input,
inputSourceMap: inputSourceMap,
file: file,
options: options
}); plugin._queue_len++; if (!plugin._queue_len) {
callback();
} if (this.workers.length < this.maxWorkers) {
var worker = fork(__dirname + '/lib/worker');
worker.on('message', this.onWorkerMessage.bind(this));
worker.on('error', this.onWorkerError.bind(this));
this.workers.push(worker);
} this._next_worker++;
return this.workers[this._next_worker % this.maxWorkers];
使用配置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将我们原来webpack中自带的uglifyPlugin配置:
new webpack.optimize.UglifyJsPlugin({
exclude:/\.min\.js$/
mangle:true,
compress: { warnings: false },
output: { comments: false }
})
修改成如下代码即可:
const os = require('os');
const UglifyJsParallelPlugin = require('webpack-uglify-parallel'); new UglifyJsParallelPlugin({
workers: os.cpus().length,
mangle: true,
compressor: {
warnings: false,
drop_console: true,
drop_debugger: true
}
})
目前webpack官方也维护了一个支持多核压缩的UglifyJs插件:uglifyjs-webpack-plugin,使用方式类似,优势在于完全兼容webpack.optimize.UglifyJsPlugin中的配置,可以通过uglifyOptions写入,因此也做为推荐使用,参考配置如下:
const UglifyJsPlugin = require('uglifyjs-webpack-plugin');
new UglifyJsPlugin({
uglifyOptions: {
ie8: false,
ecma: 8,
mangle: true,
output: { comments: false },
compress: { warnings: false }
},
sourceMap: false,
cache: true,
parallel: os.cpus().length * 2
})
1.7 Tree-shaking & Scope Hoisting
wepback在2.X和3.X中从rolluo中借鉴了tree-shaking和Scope Hoisting,利用es6的module特性,利用AST对所有引用的模块和方法做了静态分析,从而能有效地剔除项目中的没有引用到的方法,并将相关方法调用归纳到了独立的webpack_module中,对打包构建的体积优化也较为明显,但是前提是所有的模块写法必须使用ES6 Module进行实现,具体配置参考如下:
// .babelrc: 通过配置减少没有引用到的方法
{
"presets": [
["env", {
"targets": {
"browsers": ["last 2 versions", "safari >= 7"]
}
}],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22432
["es2015", {"modules": false}] // tree-shaking
]
} // webpack.config: Scope Hoisting
{
plugins:[
//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980441
new webpack.optimize.ModuleConcatenationPlugin()
]
}
适用场景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可灵活地选择适合自身业务场景的优化手段。
优化手段 | 开发环境 | 生产环境 |
---|---|---|
CommonsChunk | √ | √ |
externals | √ | |
DllPlugin | √ | √ |
Happypack | √ | |
uglify-parallel | √ |
1.8 使用ParallelUglifyPlugin开启多进程压缩JS文件
使用UglifyJS插件压缩JS代码时,需要先将代码解析成Object表示的AST(抽象语法树),再去应用各种规则去分析和处理AST,所以这个过程计算量大耗时较多。ParallelUglifyPlugin可以开启多个子进程,每个子进程使用UglifyJS压缩代码,可以并行执行,能显著缩短压缩时间。
使用也很简单,把原来的UglifyJS插件换成本插件即可,使用如下:
npm i -D webpack-parallel-uglify-plugin // webpack.config.json
const ParallelUglifyPlugin = require('wbepack-parallel-uglify-plugin');
//...
plugins: [
new ParallelUglifyPlugin({
uglifyJS:{
//...这里放uglifyJS的参数
},
//...其他ParallelUglifyPlugin的参数,设置cacheDir可以开启缓存,加快构建速度
})
]
二、优化开发体验
开发过程中修改源码后,需要自动构建和刷新浏览器,以查看效果。这个过程可以使用Webpack实现自动化,Webpack负责监听文件的变化,DevServer负责刷新浏览器。
2.1 使用自动刷新
2.1.1 Webpack监听文件
Webpack可以使用两种方式开启监听:1. 启动webpack时加上--watch参数;2. 在配置文件中设置watch:true。此外还有如下配置参数。合理设置watchOptions可以优化监听体验。
module.exports = {
watch: true,
watchOptions: {
ignored: /node_modules/,
aggregateTimeout: 300, //文件变动后多久发起构建,越大越好
poll: 1000, //每秒询问次数,越小越好
}
}
ignored:设置不监听的目录,排除node_modules后可以显著减少Webpack消耗的内存
aggregateTimeout:文件变动后多久发起构建,避免文件更新太快而造成的频繁编译以至卡死,越大越好
poll:通过向系统轮询文件是否变化来判断文件是否改变,poll为每秒询问次数,越小越好
2.1.2 DevServer刷新浏览器
DevServer刷新浏览器有两种方式:
- 向网页中注入代理客户端代码,通过客户端发起刷新
- 向网页装入一个iframe,通过刷新iframe实现刷新效果
默认情况下,以及 devserver: {inline:true}
都是采用第一种方式刷新页面。第一种方式DevServer因为不知道网页依赖哪些Chunk,所以会向每个chunk中都注入客户端代码,当要输出很多chunk时,会导致构建变慢。而一个页面只需要一个客户端,所以关闭inline模式可以减少构建时间,chunk越多提升月明显。关闭方式:
- 启动时使用webpack-dev-server --inline false
- 配置
devserver:{inline:false}
关闭inline后入口网址变为http://localhost:8080/webpack-dev-server/
另外devServer.compress
参数可配置是否采用Gzip压缩,默认为false
2.2 开启模块热替换HMR
模块热替换不刷新整个网页而只重新编译发生变化的模块,并用新模块替换老模块,所以预览反应更快,等待时间更少,同时不刷新页面能保留当前网页的运行状态。原理也是向每一个chunk中注入代理客户端来连接DevServer和网页。开启方式:
- webpack-dev-server --hot
- 使用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比较麻烦
开启后如果修改子模块就可以实现局部刷新,但如果修改的是根JS文件,会整页刷新,原因在于,子模块更新时,事件一层层向上传递,直到某层的文件接收了当前变化的模块,然后执行回调函数。如果一层层向外抛直到最外层都没有文件接收,就会刷新整页。
使用 NamedModulesPlugin
可以使控制台打印出被替换的模块的名称而非数字ID,另外同webpack监听,忽略node_modules目录的文件可以提升性能。
三、优化输出质量-压缩文件体积
3.1 区分环境--减小生产环境代码体积
代码运行环境分为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代码需要根据不同环境做不同的操作,许多第三方库中也有大量的根据开发环境判断的if else代码,构建也需要根据不同环境输出不同的代码,所以需要一套机制可以在源码中区分环境,区分环境之后可以使输出的生产环境的代码体积减小。Webpack中使用DefinePlugin插件来定义配置文件适用的环境。
const DefinePlugin = require('webpack/lib/DefinePlugin');
//...
plugins:[
new DefinePlugin({
'process.env': {
NODE_ENV: JSON.stringify('production')
}
})
]
注意,JSON.stringify('production')
的原因是,环境变量值需要一个双引号包裹的字符串,而stringify后的值是'"production"'
然后就可以在源码中使用定义的环境:
if(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console.log('你在生产环境')
doSth();
}else{
console.log('你在开发环境')
doSthElse();
}
当代码中使用了process时,Webpack会自动打包进process模块的代码以支持非Node.js的运行环境,这个模块的作用是模拟Node.js中的process,以支持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语句。
3.2 压缩代码-JS、ES、CSS
压缩JS:Webpack内置UglifyJS插件、ParallelUglifyPlugin
会分析JS代码语法树,理解代码的含义,从而做到去掉无效代码、去掉日志输入代码、缩短变量名等优化。常用配置参数如下:
const UglifyJSPlugin = require('webpack/lib/optimize/UglifyJsPlugin');
//...
plugins: [
new UglifyJSPlugin({
compress: {
warnings: false, //删除无用代码时不输出警告
drop_console: true, //删除所有console语句,可以兼容IE
collapse_vars: true, //内嵌已定义但只使用一次的变量
reduce_vars: true, //提取使用多次但没定义的静态值到变量
},
output: {
beautify: false, //最紧凑的输出,不保留空格和制表符
comments: false, //删除所有注释
}
})
]
使用
webpack --optimize-minimize
启动webpack,可以注入默认配置的UglifyJSPlugin压缩ES6:第三方UglifyJS插件
随着越来越多的浏览器支持直接执行ES6代码,应尽可能的运行原生ES6,这样比起转换后的ES5代码,代码量更少,且ES6代码性能更好。直接运行ES6代码时,也需要代码压缩,第三方的uglify-webpack-plugin提供了压缩ES6代码的功能:
npm i -D uglify-webpack-plugin@beta //要使用最新版本的插件
//webpack.config.json
const UglifyESPlugin = require('uglify-webpack-plugin');
//...
plugins:[
new UglifyESPlugin({
uglifyOptions: { //比UglifyJS多嵌套一层
compress: {
warnings: false,
drop_console: true,
collapse_vars: true,
reduce_vars: true
},
output: {
beautify: false,
comments: false
}
}
})
]
另外要防止babel-loader转换ES6代码,要在.babelrc中去掉babel-preset-env,因为正是babel-preset-env负责把ES6转换为ES5。
压缩CSS:css-loader?minimize、PurifyCSSPlugin
cssnano基于PostCSS,不仅是删掉空格,还能理解代码含义,例如把
color:#ff0000
转换成color:red
,css-loader内置了cssnano,只需要使用css-loader?minimize
就可以开启cssnano压缩。另外一种压缩CSS的方式是使用PurifyCSSPlugin,需要配合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使用,它主要的作用是可以去除没有用到的CSS代码,类似JS的Tree Shaking。
3.3 使用Tree Shaking剔除JS死代码
四、优化输出质量--加速网络请求
4.1 使用CDN加速静态资源加载
CND加速的原理
CDN通过将资源部署到世界各地,使得用户可以就近访问资源,加快访问速度。要接入CDN,需要把网页的静态资源上传到CDN服务上,在访问这些资源时,使用CDN服务提供的URL。
由于CDN会为资源开启长时间的缓存,例如用户从CDN上获取了index.html,即使之后替换了CDN上的index.html,用户那边仍会在使用之前的版本直到缓存时间过期。业界做法:
- HTML文件:放在自己的服务器上且关闭缓存,不接入CDN
- 静态的JS、CSS、图片等资源:开启CDN和缓存,同时文件名带上由内容计算出的Hash值,这样只要内容变化hash就会变化,文件名就会变化,就会被重新下载而不论缓存时间多长。
另外,HTTP1.x版本的协议下,浏览器会对于向同一域名并行发起的请求数限制在4~8个。那么把所有静态资源放在同一域名下的CDN服务上就会遇到这种限制,所以可以把他们分散放在不同的CDN服务上,例如JS文件放在js.cdn.com下,将CSS文件放在css.cdn.com下等。这样又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增加了域名解析时间,这个可以通过dns-prefetch来解决
<link rel='dns-prefetch' href='//js.cdn.com'>
来缩减域名解析的时间。形如**//xx.com
这样的URL省略了协议**,这样做的好处是,浏览器在访问资源时会自动根据当前URL采用的模式来决定使用HTTP还是HTTPS协议。总之,构建需要满足以下几点:
- 静态资源导入的URL要变成指向CDN服务的绝对路径的URL
- 静态资源的文件名需要带上根据内容计算出的Hash值
- 不同类型资源放在不同域名的CDN上
最终配置:
const ExtractTextPlugin = require('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const {WebPlugin} = require('web-webpack-plugin');
//...
output:{
filename: '[name]_[chunkhash:8].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publicPatch: '//js.cdn.com/id/', //指定存放JS文件的CDN地址
},
module:{
rules:[{
test: /\.css/,
use: ExtractTextPlugin.extract({
use: ['css-loader?minimize'],
publicPatch: '//img.cdn.com/id/', //指定css文件中导入的图片等资源存放的cdn地址
}),
},{
test: /\.png/,
use: ['file-loader?name=[name]_[hash:8].[ext]'], //为输出的PNG文件名加上Hash值
}]
},
plugins:[
new WebPlugin({
template: './template.html',
filename: 'index.html',
stylePublicPath: '//css.cdn.com/id/', //指定存放CSS文件的CDN地址
}),
new ExtractTextPlugin({
filename:`[name]_[contenthash:8].css`, //为输出的CSS文件加上Hash
})
]
4.2 多页面应用提取页面间公共代码,以利用缓存
原理
大型网站通常由多个页面组成,每个页面都是一个独立的单页应用,多个页面间肯定会依赖同样的样式文件、技术栈等。如果不把这些公共文件提取出来,那么每个单页打包出来的chunk中都会包含公共代码,相当于要传输n份重复代码。如果把公共文件提取出一个文件,那么当用户访问了一个网页,加载了这个公共文件,再访问其他依赖公共文件的网页时,就直接使用文件在浏览器的缓存,这样公共文件就只用被传输一次。
应用方法
把多个页面依赖的公共代码提取到common.js中,此时common.js包含基础库的代码
const CommonsChunkPlugin = require('webpack/lib/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
plugins:[
new CommonsChunkPlugin({
chunks:['a','b'], //从哪些chunk中提取
name:'common', // 提取出的公共部分形成一个新的chunk
})
]
2. 找出依赖的基础库,写一个base.js文件,再与common.js提取公共代码到base中,common.js就剔除了基础库代码,而base.js保持不变
//base.js
import 'react';
import 'react-dom';
import './base.css';
//webpack.config.json
entry:{
base: './base.js'
},
plugins:[
new CommonsChunkPlugin({
chunks:['base','common'],
name:'base',
//minChunks:2, 表示文件要被提取出来需要在指定的chunks中出现的最小次数,防止common.js中没有代码的情况
})
]
- 得到基础库代码base.js,不含基础库的公共代码common.js,和页面各自的代码文件xx.js。
页面引用顺序如下:base.js--> common.js--> xx.js
4.3 分割代码以按需加载
原理
单页应用的一个问题在于使用一个页面承载复杂的功能,要加载的文件体积很大,不进行优化的话会导致首屏加载时间过长,影响用户体验。做按需加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 将网站功能按照相关程度划分成几类
- 每一类合并成一个Chunk,按需加载对应的Chunk
- 例如,只把首屏相关的功能放入执行入口所在的Chunk,这样首次加载少量的代码,其他代码要用到的时候再去加载。最好提前预估用户接下来的操作,提前加载对应代码,让用户感知不到网络加载
做法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网页首次只加载main.js,网页展示一个按钮,点击按钮时加载分割出去的show.js,加载成功后执行show.js里的函数
//main.js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addEventListener('click',function(){
import(/* webpackChunkName:"show" */ './show').then((show)=>{
show('Webpack');
})
})
//show.js
module.exports = function (content) {
window.alert('Hello ' + content);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show */ './show').then()
是实现按需加载的关键,Webpack内置对import( *)语句的支持,Webpack会以./show.js
为入口重新生成一个Chunk。代码在浏览器上运行时只有点击了按钮才会开始加载show.js,且import语句会返回一个Promise,加载成功后可以在then方法中获取加载的内容。这要求浏览器支持Promise API,对于不支持的浏览器,需要注入Promise polyfill。/* webpackChunkName:show */
是定义动态生成的Chunk的名称,默认名称是[id].js,定义名称方便调试代码。为了正确输出这个配置的ChunkName,还需要配置Webpack://...
output:{
filename:'[name].js',
chunkFilename:'[name].js', //指定动态生成的Chunk在输出时的文件名称
}
五、优化输出质量--提升代码运行时的效率
5.1 使用Prepack提前求值
原理:
Prepack是一个部分求值器,编译代码时提前将计算结果放到编译后的代码中,而不是在代码运行时才去求值。通过在便一阶段预先执行源码来得到执行结果,再直接将运行结果输出以提升性能。但是现在Prepack还不够成熟,用于线上环境还为时过早。
使用方法
const PrepackWebpackPlugin = require('prepack-webpack-plugin').default;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new PrepackWebpackPlugin()
]
}
5.2 使用Scope Hoisting
原理
译作“作用域提升”,是在Webpack3中推出的功能,它分析模块间的依赖关系,尽可能将被打散的模块合并到一个函数中,但不能造成代码冗余,所以只有被引用一次的模块才能被合并。由于需要分析模块间的依赖关系,所以源码必须是采用了ES6模块化的,否则Webpack会降级处理不采用Scope Hoisting。
使用方法
const ModuleConcatenationPlugin = require('webpack/lib/optimize/ModuleConcatenationPlugin');
//...
plugins:[
new ModuleConcatenationPlugin();
],
resolve:{
mainFields:['jsnext:main','browser','main']
}
六、使用输出分析工具
启动Webpack时带上这两个参数可以生成一个json文件,输出分析工具大多依赖该文件进行分析:
webpack --profile --json > stats.json
其中 --profile
记录构建过程中的耗时信息,--json
以JSON的格式输出构建结果,>stats.json
是UNIX / Linux系统中的管道命令,含义是将内容通过管道输出到stats.json文件中。
官方工具Webpack Analyse
打开该工具的官网http://webpack.github.io/analyse/上传stats.json,就可以得到分析结果
webpack-bundle-analyzer
可视化分析工具,比Webapck Analyse更直观。使用也很简单:
- npm i -g webpack-bundle-analyzer安装到全局
- 按照上面方法生成stats.json文件
- 在项目根目录执行
webpack-bundle-analyzer
,浏览器会自动打开结果分析页面。
七、其他Tips
配置babel-loader时,
use: [‘babel-loader?cacheDirectory’]
cacheDirectory用于缓存babel的编译结果,加快重新编译的速度。另外注意排除node_modules文件夹,因为文件都使用了ES5的语法,没必要再使用Babel转换。配置externals,排除因为已使用<script>标签引入而不用打包的代码,noParse是排除没使用模块化语句的代码。
配置performance参数可以输出文件的性能检查配置。
配置profile:true,是否捕捉Webpack构建的性能信息,用于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构建性能不佳。
配置cache:true,是否启用缓存来提升构建速度。
可以使用url-loader把小图片转换成base64嵌入到JS或CSS中,减少加载次数。
通过imagemin-webpack-plugin压缩图片,通过webpack-spritesmith制作雪碧图。
开发环境下将devtool设置为cheap-module-eval-source-map,因为生成这种source map的速度最快,能加速构建。在生产环境下将devtool设置为hidden-source-map
温馨提醒
本文中的所有例子已经重新优化,支持最新的webpack3特性,并附带有分享ppt地址,可以在线点击查看
小结
性能优化无小事,追求快没有止境,在前端工程日益庞大复杂的今天,针对实际项目,持续改进构建工具的性能,对项目开发效率的提升和工具深度理解都是极其有益的。
参考链接: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7891318?utm_source=tag-newest
https://juejin.im/post/5b652b036fb9a04fa01d616b
webpack 性能优化小结的更多相关文章
- webpack性能优化——DLL
Webpack性能优化的方式有很多种,本文之所以将 dll 单独讲解,是因为 dll 是一种最简单粗暴并且极其有效的优化方式. 在通常的打包过程中,你所引用的诸如:jquery.bootstrap.r ...
- Oracle性能优化小结
Oracle性能优化小结 原则一.注意where子句中的连接顺序 Oracle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解析where子句,根据这个原理,表之间的连接必须卸载其他where条件之前,哪些可以滤掉最大数量记录的 ...
- webpack 性能优化 dll 分包
webpack 性能优化 dll 分包 html-webpack-externals-plugin DLLPlugin https://www.webpackjs.com/configuration/ ...
- css写作建议和性能优化小结
1.前言 还有几天就到国庆中秋了,快要放假了,先祝大家节日快乐!之前写过js的写作建议和技巧,那么今天就来聊聊css吧!说到css,每一个网页都离不开css,但是对于css,很多开发者的想法就是,cs ...
- SQL Server 2016 查询存储性能优化小结
SQL Server 2016已经发布了有半年多,相信还有很多小伙伴还没有开始使用,今天我们来谈谈SQL Server 2016 查询存储性能优化,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为一个DBA,排除SQL Ser ...
- webpack性能优化
Webpack优化打包速度以及性能优化 1.跟上技术的迭代(Node.Npm.Yarn) 2.在尽可能少的模块上应用loader 3.Plugin尽可能精简并确保可靠 4.resolve参数合理配置 ...
- web前端页面性能优化小结
影响用户访问的最大部分是前端的页面.网站的划分一般为二:前端和后台.我们可以理解成后台是用来实现网站的功能的,比如:实现用户注册,用户能够为文章发表评论等等.而前端呢?其实应该是属于功能的表现. 而我 ...
- WEB前端性能优化小结
转:http://www.gafish.net/archives/1514 对前端开发工程师来说,前端性能优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最为大家所知的是YSLOW的23条优化规则,在我的理解中,性能优化不 ...
- ASP.NET性能优化小结(ASP.NET&C#)
ASP.NET: 一.返回多个数据集 检查你的访问数据库的代码,看是否存在着要返回多次的请求.每次往返降低了你的应用程序的每秒能够响应请求的次数.通过在单个数据库请求中返回多个结果集,可以减少与数据库 ...
随机推荐
- 计算机网络--TCP协议深入理解
在近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点过于零散,琐碎,从而学习起来痛苦不堪,此贴只是总结了基于传输层的TCP协议相关的知识细节,并加入一点自己的理解,并无创新,若有理解不当之处,敬请提出,感谢! 首 ...
- Fabric交易流程
(内容可能有些乱,请见谅,日后会对格式进行整理!) #### 在1.0及以后的版本中,客户端应用会先向Fabric CA申请用户所需要的Fabric中的准入证书,用于签名提案以及交易,然后由客户端(A ...
- 将springboot项目移到内网出现的问题!
报找不到Jay包错误,在pom.xml文件中加这段 <repositories> <repository> <id>central</id> <u ...
- Effective Java 读书笔记(五):Lambda和Stream
1 Lamdba优于匿名内部类 (1)DEMO1 匿名内部类:过时 Collections.sort(words, new Comparator<String>() { public in ...
- MySQL 乱码问题解决
修改 配置文件 只需留下 my.ini文件,然后修改其编码配置. 配置如下 # Example MySQL config file for large systems. # # This is for ...
- 【MySQL】数据库(分库分表)中间件对比
分区:对业务透明,分区只不过把存放数据的文件分成了许多小块,例如mysql中的一张表对应三个文件.MYD,MYI,frm. 根据一定的规则把数据文件(MYD)和索引文件(MYI)进行了分割,分区后的表 ...
- sql 防注入(更新问题)
一下这条语句虽然不会是数据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但是会对数据库主从造成影响 update `article` where `article_id` = '40&n974742=v995656' ...
- cmd修改路径
1. 切换盘符: 输入X:(例如C:)+回车 2. 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文件:输入dir+回车 3. 选择想要的文件,输入:cd+文件名
- ftl 列表弄成js数组
例子:ftl 列表:bannerViewUrls var arrayBanner=[<#list bannerViewUrls as list>"${list}"< ...
- cookie和session以及iOS cookie的查取
Cookie的工作原理 http是无状态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没有cookie之前,你第一次访问这个页面和第二次访问这个页面, 服务器是不知道的,不知道前一次是你.那么问题来了,我怎么登录,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