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a学习之函数篇
函数
- 函数是对语句和表达式进行抽象的主要机制
两种用法
- 一是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一句函数调用被视为一条语句
- 二是以只用来计算并返回特定的结果,视为一句表达式
print("Hello, World")
a = math.sin(3) + math.cos(10)
print(os.date())
- 无论哪种用法都需要将所有参数放到一对圆括号中
- 但如果参数是字面字符串或 table 构造式的话,可以放在括号中,也可以不放
- 即使在调用函数时没有参数,也必须有一个 () 空括号,如调用 os.date()
print "Hello, World" -- 等价于 print("Hello, World")
print {1, 2, 3} -- 等价于 print({1, 2, 3})
function add(a)
local sum = 0
for i, v in ipairs(a) do
sum = sum + v
end
return sum
end
b = {1, 2, 3}
add(b)
- function 是定义函数的关键字
- add 是函数名
- a 是函数的形式参数,是函数定义式参数列表中的参数
- add(b) 调用这个函数所传入的参数称为实际参数
- 调用函数的实际参数的个数可以与函数定义时的形式参数个数不同
- lua 会自动调整实参的数量,以匹配参数表的要求,这和多s重赋值类似
- 若实参少于形参,多余的形参被初始化为 nil
- 若实参多余形参,多余的实参被抛弃
- lua 程序既可以使用 以 lua 编写的函数,也可使用 C 语言编写的函数
function f(a, b)
return a or b
end
f(3) -- a = 3, b = nil
f(3, 4) -- a = 3, b = 4
f(3, 4, 5) -- a = 3, b = 4 ,5 被丢弃了
定义一个全局的计数器
function intCount(n)
n = n or 1 -- 赋值一个默认值
count = count + 1
end
面向对象式调用函数
- o.foo(o, x)
- o:foo(x) 等价于 o.foo(o, x)
- 冒号操作符使得我们在调用 o.foo 时隐含地将 o 作为函数的第一个参数
多重返回值
- lua 允许函数返回多个结果
- 如标准库中的一些预定义函数
-- 用于在字符串中定位一个模式的函数 string.find
print(string.find("Hello Lua users", "Lua")) -- 开始的位置 7, 结束的位置 9
- 在 return 后列出需要返回的所有值即可,用 , 逗号分隔
-- 查找数组中的最大元素,并返回这个元素的所在位置
function maximum(a)
local mi = 1 -- 最大值的索引
local max = a[mi] -- 最大值
for i,v in ipairs(a) do
if v > max then
mi = i
max = v
end
end
return max, mi
end
maximum(a) -- 没有任何反应
print(maximum({3, 4, 23, 5, 7}) -- 23 3
print(maximum({3, 4, 23, 5, 7} .. "a") -- 23a
- 如果将函数调用作为单独的语句执行,lua 会丢弃所有的返回值
- 如果将将函数作为表达式的一部分调用,只保留函数的第一个返回值
- 只有当函数是一系列表达式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或只有一个元素的时候),才会获取所有的返回值
一系列表达式在 Lua 中的 4 中情况
- 多重赋值
- 函数调用时传入的实参列表
- table 构造式
- return 语句
多重赋值
- 在多重赋值中,如果一个函数调用是最后(或仅有)的一个表达式,lua 会保留尽可能多的返回值,用来匹配赋值的变量
- 如果一个函数没有返回值或没有返回足够多的返回值,那么 lua 会用 nil 来补充缺失的值
- 如果一个函数调用不是一系列表达式中的最后一个元素,就只能返回一个值
- 如果一个函数调用作为另一个函数调用的最后一个(或仅有的)实参的时候,第一个函数的所有返回值都会作为实参传递给另一个函数
function foo0() end
function foo1() return "a" end
function foo2() return "a", "b" end
-- 多重赋值的4种情况
-- 第一种情况
x, y = foo2() -- x = "a" , y = "b"
x = foo2() -- x = "a"
x, y, z = 10, foo2() -- x = 10, y = "a", z = "b"
-- 第二种情况
x, y = foo0() -- x = nil, y = nil
x, y = foo1() -- x = "a", y = nil
x, y, z = foo2() -- x = "a", y = "b", z = nil
-- 第三种情况
x, y = foo2(), 20 -- x = "a", y = 20
x, y = foo0(), 20, 30 -- x = nil, y = 20
-- 第四种情况
print(foo0()) -- 不会打印任何值
print(foo1()) -- a
print(foo2()) -- a, b
print(foo2(), 20) -- a, 1
print(foo2() .. "x") -- ax
table 构造式
- table 构造式可以完整地接收一个函数调用的所有结果,即不会有任何数量方面的调整
- 但这种行为,只有当一个函数调用作为最后一个元素时才会发生
- 其他位置上的函数调用总是只产生一个结果值
function foo0() end
function foo1() return "a" end
function foo2() return "a", "b" end
t = {foo2()} -- t = {"a", "b"}
t = {foo2(), "x"} -- t = {"a", "x"}
return
- 将函数调用放入一对圆括号 () 中,使其只返回一个结果
- return 语句后面的内容不需要 () 圆括号
- 如果强行加上则会使一个多返回值的函数,强制其只返回一个 return(f())
function foo0() end
function foo1() return "a" end
function foo2() return "a", "b" end
function foo(i)
if i == 0 then return foo0()
elseif i == 1 then return foo1()
elseif i == 2 then return foo2()
end
end
print(foo(1)) -- a
print(foo(2)) -- a, b
print(foo(0)) -- 无返回值
-- () 包裹
print((foo(1)) -- a
print((foo(2)) -- a
print((foo(0)) -- nil 不太懂为什么
unpack 函数
- 接收一个数组作为参数
- 并从下标 1 开始返回该数组的所有元素
- 这个预定义函数由 C 语言编写
print(unpack{10, 20, 30}) -- 10 20 30
a, b = unpack{10, 20, 30} -- a = 10, b = 20
- 用于泛型调用
- 泛型调用就是可以以任何实参来调用任何函数
-- 调用任意函数 f, 而所有的参数都在数组 a 中
-- unpack 将返回 a 中的所有值,这些值作为 f 的实参
f(unpack(a))
f = string.find
a = {"hello", "ll"}
f(unpack(a)) -- 3 4 等效于 string.find("hello", "ll")
用 lua 递归实现 unpack
function unpack(t, i)
i = i or 1
if t[i] then
return t[i], unpack(t, i + 1)
end
end
变长参数
- lua 中的函数可以接收不同数量的实参
- 当这个函数被调用时,它的所有参数都会被收集到一起
- 这部分收集起来的实参称为这个函数的「变长参数」
- ... 3个点表示该函数接收不同数量的实参
- 一个函数要访问它的变长参数时,需要用 ... 三个点,此时 ... 三个点是作为一个表达式使用的
- 表达式 ... 三个点的行为类似一个具有多重返回值的函数,它返回的是当前函数的所有变长参数
- 具有变长参数的函数也可以拥有任意数量的固定参数
- 但固定参数一定要在变长参数之前
- 当变长参数中包含 nil ,则需要用 select 访问变长参数
- 调用 select 时,必须传入一个固定参数 selector(选择开关) 和一系列变长参数
- 如果 selector 为数字 n ,那么 select 返回它的第 n 个可变实参
- 否则,select 只能为字符串 "#" ,这样 select 会返回变长参数的总数,包括 nil
-- 返回所有参数的和
function add(...)
local s = 0
for i, v in ipairs{...} do -- 表达式{...}表示一个由变长参数构成的数组
s = s + v
end
return s
end
print(add(3, 4, 5, 100)) -- 115
-- 调试技巧 ,类似与直接调用函数 foo ,但在调用 foo 前先调用 print 打印其所有的实参
function foo1(...)
print("calling foo:", ...)
return foo(...)
end
-- 获取函数的实参列表
function foo(a, b, c) end
function foo(...)
local a, b, c = ...
end
-- 格式化文本 string.format ,输出文本 io.write
-- 固定参数一定要在变长参数之前
function fwrite(fmt, ...)
return io.write(string.format(fmt, ...))
end
fwrite() -- fmt = nil
fwrite("a") -- fmt = a
fwrite("%d%d", 4, 5) -- fmt = "%d%d" , 变长参数 = 4, 5
for i = 1, select('#', ...) do
local arg = select('#', ...)
<循环体>
end
具名参数
- lua 中的参数传递机制是具有 「位置性」的
- 就是说在调用一个函数时,实参是通过它在参数表中的位置与形参匹配起来的
- 第一个实参的值与第一个形参相匹配,依此类推
- 定义:通过名称来指定实参
- 可将所有的实参组织到一个 table 中,并将这个 table 作为唯一的实参传给函数
- lua 中特殊的函数调用语法,当实参只有一个 table 构造式时,函数调用中的圆括号是可有可无的
os.rename -- 文件改名,希望达到的效果 os.rename(old = "temp.lua", new = "temp1.lua")
-- lua 不支持注释的写法
rename = {old = "temp.lua", new = "temp1.lua"}
function rename (arg)
return os.rename(arg.old, arg.new)
end
x = Window{x = 0, y = 0, width = 300, height = 200, title = "Lua", background = "blue", border = "true"}
-- Window 函数根据要求检查必填参数,或为某些函数添加默认值
-- 假设 _Window 是真正用于创建新窗口的函数,要求所有参数以正确次序传入
function Window(options)
if type(options.title) ~= "string" then
error("no title")
elseif type(options.width) ~= "number" then
error("no width")
elseif type(options.height) ~= "height" then
error("no height")
end
_Window(options.title,
options.x or 0 -- 默认值
options.y or 0 -- 默认值
options.width, options.height,
options.background or "white" -- 默认值
options.border -- 默认值为 false(nil)
)
lua学习之函数篇的更多相关文章
- Lua 学习之基础篇二<Lua 数据类型以及函数库 汇总>
引言 前面讲了运算符,这里主要对Lua的数据处理相关的数据类型和函数库进行总结归纳,后面会再接着单独分开讲解具体使用. 首先因为Lua 是动态类型语言,变量不要类型定义,只需要为变量赋值. 值可以存储 ...
- Lua学习(4)——函数
在Lua中函数的调用方式和C语言基本相同,如:print("Hello World")和a = add(x, y).唯一的差别是,如果函数只有一个参数,并且该参数的类型为字符串常量 ...
- lua学习之表达式篇
表达式 表达式用于表达值 lua 中表达式可以为数字常量,自变字符串,变量,一元和二元操作符,函数调用.函数定义.table 构造式 算数操作符 一元操作符 -负号 二元操作符 -减号 / ^ % x ...
- Lua 学习之基础篇十<Lua 常见的语法规则>
下面讲一些lua 常见的用法和规则,可以为学习理解lua带来帮助,最后附上的部分是lua的基本操作,基本包含所有常用语法语句. 1. if判断 lua把 nil 和false 视为"假&qu ...
- Lua 学习之基础篇七<Lua Module,Package介绍>
Lua 之Module介绍 包管理库提供了从 Lua 中加载模块的基础库. 只有一个导出函数直接放在全局环境中: [require]. 所有其它的部分都导出在表 package 中. require ...
- Lua 学习之基础篇九<Lua 协同程序(Coroutine)>
引言 讲到协程,首先来介绍一下线程和协程的区别 lua协程和多线程 相同之处:拥有自己独立的桟.局部变量和PC计数器,同时又与其他协程共享全局变量和其他大部分东西 不同之处:一个多线程程序可以同时运行 ...
- Lua 学习之基础篇八<Lua 元表(Metatabble)&&继承>
讲到元表,先看一段table的合并动作. t1 = {1,2} t2 = {3,4} t3 = t1 + t2 attempt to perform arithmetic on a table val ...
- Lua 学习之基础篇六<Lua IO 库>
引言 I/O 库提供了两套不同风格的文件处理接口. 第一种风格使用隐式的文件句柄: 它提供设置默认输入文件及默认输出文件的操作, 所有的输入输出操作都针对这些默认文件. 第二种风格使用显式的文件句柄. ...
- Lua 学习之基础篇五<Lua OS 库>
lua os库提供了简单的跟操作系统有关的功能 1.os.clock() 返回程序所运行使用的时间 local nowTime = os.clock() print("now time is ...
随机推荐
- Redhat6 RPM 软件管理常用命令汇总
软件的安装时操作系统管理的基础,与Windows不同,Linux的软件管理有很多种方式,Redhat的最常用的是RPM方式,安装集成在光盘中的RPM包.这种方式比Windows平台的软件管理更加便捷( ...
- JUnit 5和Selenium基础(三)
在这一部分教程中,将介绍JUnit 5的其他功能,这些功能将通过并行运行测试,配置测试顺序和创建参数化测试来帮助减少测试的执行时间.还将介绍如何利用Selenium Jupiter功能,例如通过系统属 ...
- 用python搭一个超简易的文件服务器
这个文件服务器纯粹是在学习python cgi编程时,顺便玩玩而已,因为搭文件服务器的话完全可以linux,简单方便,这里就是随便玩玩,功能也就是只能下载文件 1.登录页面,做个简单验证 新建一个ht ...
- 使用rabbitmq手动确认消息的,定时获取队列消息实现
描述问题 最近项目中因为有些数据,需要推送到第三方系统中,因为数据会一直增加,并且需要与第三方系统做相关交互. 相关业务 本着不影响线上运行效率的思想,我们将增加的消息放入rabbitmq,使用另一个 ...
- 通过核心API启动单个或多个scrapy爬虫
1. 可以使用API从脚本运行Scrapy,而不是运行Scrapy的典型方法scrapy crawl:Scrapy是基于Twisted异步网络库构建的,因此需要在Twisted容器内运行它,可以通过两 ...
- 配置IDEA默认作者@author
IDEA安装目录下,使用文本编辑器打开~/bin/idea64.exe.vmoptions文件 在最后添加:-Duser.name=Your name 保存重启IDEA,Done
- 【C_Language】---队列和栈的C程序实现
这几天总结了C语言的队列,栈的实现方法,在此总结一下:一.栈 首先从栈开始,诚然,相信学习过数据结构的你,肯定应该知道栈是什么东西了,如果不知道也没事每一句话我就可以帮你总结--数据只在栈顶进行插入和 ...
- Python解析json字符串,json字符串用法
json数据简介 json数据是一个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采用完全独立于语言的文本格式,这些特性使json称为理想的数据交换语言,易于人阅读和编写,同时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 json中的字符集必须是U ...
- Gitlab的介绍
什么是GitLab ?◆GitLab是一个开源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开发语言: Ruby◆功能:管理项目源代码.版本控制.代码复用与查找GitLab与GitHub的不同 ◆ Github分布式在线代码托 ...
- eclipse git导入的项目 让修改后的文件带有黑色星标记样式
操作方式:Window——>Preferences——>Team——>Git——>Label Decorations——>Icon Decorations 将 Dir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