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地址转换原理全攻略
NAT转换方式及原理
在NAT的应用中,可以仅需要转换内部地址(就是“内部本地址”转换成“内部全局地址”),这是最典型的应用,如内部网络用户通过NAT转换共享上网;也可以是仅需要转换外部地址(就是“外部全局地址”转换“外部本地地址”之间的转换),如外部用户要访问位于内部网络中的服务器;当然还可以同时转换内部地址和外部地址。
为了方便理解本节后面所介绍的一些配置,现简单介绍NAT的基本配置思路:
(1)使用ip nat inside source(定义内部本地地址到内部全局地址的映射),或者ip nat outside source(定义外部全局地址到外部本地地址的映射),或者ip nat pool(定义一个内部全局地址池,或者一个外部本地地址池)命令定义一个IP地址映射。具体要使用哪个命令,如何配置地址映射要视所就用的NAT类型和地址转换类型而定。可以是静态地址映射,也可以是动态地址映射,或者端口地址映射(PAT);可以是内部地址转换,也可以是外部地址转换,或者内、外部地址同时转换。
本节为了方便介绍,仅以静态NAT转换为例进行介绍,所以在下面各小节中仅使用了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或者ip nat outside source static命令。
(2)使用ip nat inside命令指定内部接口,使用ip nat outside命令指定外部网络接口。
6.2.1 NAT基本IP地址转换原理
总体来说,NAT进行地址转换的过程就是“本地地址”与“全局地址”之间的转换过程,无论数据包是从内部网络发往外部网络,还是从外部网络发往内部网络。不同的只是本地地址和全局地址所对应的网络不同,以及数据包重新封装的源和目的地址不同。具体如图6-8所示。这个过程是通过NAT中的本地址与全局地址映射条目来实现的,所以事先要在NAT路由器上配置这样的映射条目。
图6-8 NAT基本地址转换原理
当内部网络用户访问外部网络时,所进行的是“内部本地地址”和“内部全局地址”之间的转换。
在NAT路由器接收到来自内部网络主机发送的数据包时,其源IP地址(SA)为“内部本地地址”,目的IP地址(DA)为“外部本地地址”。当数据包被转发到外部网络时,数据包的源IP地址(SA)就会转变为“内部全局地址”,而目的IP地址(DA)被转变为“外部全局地址”。也就是把数据包的所有源IP地址(SA)和目的IP地址(DA)全部由本地地址转换为全局地址。如图6-9上部分数据包IP地址转换示意图。
相反,当外部网络用户访问内部网络时,所进行的是“外部本地地址”和“外部全局地址”之间的转换。
在NAT路由器接收到来自外部网络主机发送的数据包时,其源IP地址(SA)就是“外部全局地址”,目的IP地址(DA)就是“内部全局地址”。相当于由内部网络向外部网络发送数据包时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SA)和目的IP地址(DA)的互换。而当数据包被路由器转发到本地网络时,源IP地址(SA)被转变为“外部本地地址”,目的IP地址(DA)被转变为“内部本地地址”,也相当于由内部网络向外部网络发送数据包时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SA)和目的IP地址(DA)的互换。如图6-9下部分数据包IP地址转换示意图。
图6-9 NAT基本IP地址转换原理
以上是从总体上介绍NAT的IP地址转换原理的,实际NAT应用有时并不需要对源IP地址和IP地址进行全面替换,仅需要对源IP地址或者仅需要对目的IP地址进行转换即可达到所需的目的。下面予以介绍。
6.2.2 内部地址NAT转换原理
多数情况下使用NAT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内部网络中的多个用户能使用一个注册IP地址访问外部网络,所以仅需要配置内部地址NAT转换。即通过ip nat inside source命令实现“内部本地地址”到“内部全局地址”之间的转换(既可以采用静态NAT方式实现,也可以采取动态NAT方式实现),只需要定义内部本地址与内部本局地址的映射。
图6-10是一个简单的NAT转换示例。要实现以下目的:当NAT路由器的内部网络s0接口上接收到一个源地址为内部本地地址10.10.10.1,目的IP地址为外部本地地址171.16.68.1的数据包时,在转发到s1接口时,原来数据包源地址的内部本地地址10.10.10.1被转换成内部全局地址171.16.68.5,但目的地址不变,然后继续发送。在这个过程中,所进行的只是数据包中源IP地址的转换,由内部本地地址向内部全局地址转换,且只是内部地址之间的转换。
图6-10 简单的NAT转换示例
相反,当在NAT路由器的外部网络接口s1上接收源地址为172.16.68.1外部本地地址,目的地址为内部全局地址172.16.68.5的外部服务器响应数据包时,目的地址将被转换成10.10.10.1这个内部本地地址,然后继续发送。在这个过程中,所进行的只是数据包中目的IP地址的转换,由内部全局地址向内部本地地址转换,也只是内部地址之间的转换。
下面仅以静态NAT转换方式为例介绍内部地址转换的配置步骤,详细的NAT配置方法将在本章后面具体介绍。
(1)使用“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全局配置命令启用基于内部源IP地址的静态NAT IP地址转换。也就是定义内部本地地址和内部全局地址,使它们之间形成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0.10.10.1 171.16.68.5 !--- 在内部本地地址10.10.10.1与内部全局地址171.16.68.5之间建立静态NAT映射关系,使内部网络主机知道要以171.16.68.5这个地址到达外部网络主机
(2)使用以下两条语句配置路由器的s0为NAT的内部网络接口。
Router(config)#interface s0 !--- 进入s0串口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if)#ip nat inside !--- 把s0串口指定为内部网络接口
(3)使用以下两条语句配置路由器的s1为NAT的外部网络接口。
Router(config)#interface s1 !--- 进入s1串口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if)#ip nat outside !--- 把s1串口指定为外部网络接口
(4)使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s特权模式命令验证上述进行的路由器NAT配置。输出信息中显示以上配置的NAT条目配置为:内部本地地址为10.10.10.1,内部全局地址为171.16.68.5。这与上面的配置是一致的,证明配置是成功的。
Router#show ip nat translations !--- 在特权模式下显示当前路由器NAT配置
Pro Inside global Inside local Outside local Outside global
--- 171.16.68.5 10.10.10.1 --- ---
此时如果对外部网络目的主机进行ping操作,就会有数据包从内部网络转发到外部网络。然后再在路由器特权模式下执行“show ip nat translations”命令,显示的NAT信息如下。多了一条icmp协议类型数据包(执行ping操作后加的)显示,但因为此时没有配置外部网络的本地地址和全局地址,所以显示的外部本地地址和外部全局地址都是一样的,都是ping操作目的主机地址171.16.68.1。
Router#show ip nat translations
Pro Inside global Inside local Outside local Outside global
icmp 171.16.68.5:15 10.10.10.1:15 171.16.68.1:15 171.16.68.1:15
--- 171.16.68.5 10.10.10.1 --- ---
通过以上配置后,从内部网络发往外部网络的数据包只是源地址(SA)将在经过路由器后进行转换(由内部本地地址10.10.10.1转换成内部全局地址171.16.68.5),但目标地址(DA)不变,但从外部网络发往内部网络的应答数据包的源地址没有改变,只是经过路由器后的数据包目的地址发生了转换(由内部全局地址172.16.68.5转换成内部本地地址10.10.10.1),但源地址(SA)不变。因为此时还没有为NAT路由器配置外部网络的本地地址和全局地址转换。
此时,数据包在内、外部网络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的转换方式参如图6-11所示。
图6-11内部地址NAT转换示例
【经验之谈】在内部地址的NAT转换中,无论数据包来自哪里,数据包中地址变化的只是内部地址之间的转换。但要注意,地址变化所对应的是源地址,还是目的地址是要看数据包是来自内部网络,还是来自外部网络:如果是来自内部网络,转换是源地址;如果是来自外部网络,转换的是目的地址。
6.2.3 外部地址NAT转换原理
当公司服务器位于内部网络,使用内部网络私有IP地址,为了方便外部网络用户对内部网络服务器进行访问,则需要使用ip nat outside source命令配置“外部全局地址”与“外部本地地址”之间的转换(既可以采用静态NAT方式实现,也可以采取动态NAT方式实现)。外部地址NAT转换与上节介绍的内部地址NAT转换是相反的,它仅需要定义外部地址(包括外部本地地址和外部全局地址)。
下面同样以图6-10所示的示例进行介绍。本示例要实现的目的是:当NAT路由器外部网络接口s1接收到来自外部网络用户发送的源IP地址为外部全局地址171.16.68.1,目的地址为外部本地地址10.10.10.1的数据包在被路由器转发到s0接口时,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转变为外部本地地址10.10.10.5(即由外部全局地址转换成外部本地地址),目的IP地址不变,即也只是源IP地址的转换;而由内部网络用户发送的响应数据包中,却只是目的IP地址(即由外部本地地址转换为外部全局地址)的转换,源IP地址不变。
下面仅以静态NAT转换方式为例介绍外部地址NAT转换的配置步骤,详细的NAT配置方法将在本章后面具体介绍。
(1)使用ip nat outside source static全局配置命令启用基于外部源IP地址的静态NAT IP地址转换。也就是定义外部全局地址和外部本地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Router(config)#ip nat outside source static 171.16.68.1 10.10.10.5 !--- 在外部全局地址171.16.68.1与外部本地地址10.10.10.5之间建立静态NAT转换关系,使外部网络主机知道要以10.10.10.1这个地址到达内部网络主机
(2)使用以下两条语句配置路由器的s0作为NAT的内部网络接口。
Router(config)#interface s0
Router(config-if)#ip nat inside
(3)使用以下两条语句配置路由器的s1作为NAT的外部网络接口。
Router(config)#interface s1
Router(config-if)#ip nat outside
【注意】对于特定的NAT网络来说,路由器上的内、外部网络接口是固定的,不会随着通信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如在上节介绍的内部地址的NAT转换示例中,我们同样是把s0接口作为内部网络接口,s1接口作为外部网络接口。
(4)使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s特权模式命令验证上述进行的路由器NAT配置。从中可以看出,此时NAT的外部本地地址为10.10.10.5,外部全局地址为171.16.68.1。这与上面的配置是一致的,证明配置是成功的。
Router#show ip nat translations
Pro Inside global Inside local Outside local Outside global
--- --- --- 10.10.10.5 171.16.68.1
同样,如果此时执行一个从外部网络主机(171.16.68.1)到内部网络主机(10.10.10.1)的ping操作,然后再在路由器特权模式下执行“show ip nat translations”命令,则显示如下结果。因为此时仅配置了外部本地地址和外部全局地址,所以结果中显示的内部本地地址和全局地址都是一样的,都是ping操作目的主机地址10.10.10.1。
Router#show ip nat translations
Pro Inside global Inside local Outside local Outside global
--- --- --- 10.10.10.5 171.16.68.1
icmp 10.10.10.1:37 10.10.10.1:37 10.10.10.5:37 171.16.68.1:37
与上节介绍的仅配置内部地址相反,此处从外部网络发往内部网络的数据包的源IP地址(SA)将在经过路由器后进行转换(由外部全局地址171.16.68.1转换成外部本地地址10.10.10.5),但目标地址(DA)不变;但从内部网络发往外部网络的响应数据包的源IP地址没有改变,只是经过路由器后的数据目的IP地址发生了改变(由外部本地地址10.10.10.5转换成外部全局地址171.16.68.1)。因为此时还没有为NAT路由器配置内部本地地址和内部全局地址转换。此时,数据包在内、外部网络中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的转换方式如图6-12所示。
【经验之谈】在仅进行外部地址NAT转换时,无论数据包来自哪里,数据包中地址变化的只是外部地址之间的转换。同样也需注意,地址变化所对应的是源IP地址,还是目的IP地址是要看数据包是来自内部网络,还是来自外部网络:如果来自内部网络,转换是目的IP地址;如果来自外部网络,转换的是源IP地址。这与前面的内部地址NAT转换是对应相反的。
图6-12外部地址NAT转换示例
6.2.4 内/外部地址NAT转换原理
下面介绍同时进行内、外部地址NAT转换原理及基本配置步骤。它需要同时使用ip nat inside source命令定义“内部全局地址”与“内部本地地址”之间的转换,及使用ip nat outside source命令定义“外部全局地址”和“外部本地地址”之间的转换(既可以采用静态NAT方式实现,也可以采取动态NAT方式实现)。这样,无论数据包是从哪个方向发送的,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将同时发生变化。主要应用于重叠网络(Overloading Network)中的NAT应用中。具体配置方法将在本章6.6节介绍。
同样以图6-10所示的基本网络结构为例进行介绍。在下面的示例中,通过配置可以实现:当NAT路由器内部网络接口s0接收到来自内部网络,源IP地址为内部本地地址10.10.10.1,目的IP地址为外部本地地址10.10.10.5的数据包,在转发到s1接口前,将这个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将转换成内部全局地址171.16.68.5,目的IP地址将被转换成外部全局地址171.16.68.1。
当NAT路由器外部接口s1接收到来自外部网络,源IP地址为外部全局地址171.16.68.1,目的地址为内部全局地址172.16.68.5的数据包时,将源IP地址转换成外部本地地址10.10.10.5,将目的IP地址将被转换成内部本地址10.10.10.1。
下面仅以静态NAT转换方式(可以采用动态NAT转换方式)为例介绍内、外部地址同时转换的配置步骤,详细的静态,或者动态NAT转换配置方法将在本章后面具体介绍。
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0.10.10.1 171.16.68.5 !--- 在内部本地地址10.10.10.1与内部全局地址171.16.68.5之间建立静态NAT映射关系,使内部网络主机知道要以171.16.68.5这个地址到达外部网络主机
Router(config)#ip nat outside source static 171.16.68.1 10.10.10.5 !--- 在外部全局地址171.16.68.1与外部本地地址10.10.10.5之间建立静态NAT映射关系,使外部网络主机知道要以10.10.10.5这个地址到达内部网络主机
Router(config)#interface s 0
Router(config-if)#ip nat inside
Router(config-if)#end
Router(config)#interface s 1
Router(config-if)#ip nat outside
Router(config-if)#end
Router(config)# end
Router#show ip nat translations
Pro Inside global Inside local Outside local Outside global
--- --- --- 10.10.10.5 171.16.68.1
171.16.68.5 10.10.10.1 --- ---
同样,如果此时分别执行一个从内部主机到外部主机,以及从外部主机到内部主机的ping操作,然后再在路由器特权模式下执行“show ip nat translations”命令,则显示如下结果。因为此时同时配置了内、外部本地地址和全局地址,所以结果中显示了两条NAT配置项,分别显示了与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中的本地地址和全局地址转换对应的ping操作icmp消息:与外部本地地址和全局地址对应的Ping操作ICMP消息中显示内部网络中的本地地址和全局地址是一样的,而与内部网络本地地睛和全局地址对应的Ping操作ICMP消息中显示外部网络中的本地地址和全局地址是一样的,都是对应的Ping操作目的主机地址。
Router#show ip nat translations
Pro Inside global Inside local Outside local Outside global
--- --- --- 10.10.10.5 171.16.68.1
icmp 10.10.10.1:4 10.10.10.1:4 10.10.10.5:4 171.16.68.1:4
icmp 171.16.68.5:39 10.10.10.1:39 171.16.68.1:39 171.16.68.1:39
--- 171.16.68.5 10.10.10.1 --- ---
经过以上配置后,数据包发送(无论是从哪个方面发送的)时不仅源IP地址会发生变化,目标IP地址也会同时发生变化,如图6-13所示。
在由内部网络向外部网络发送的数据包中,源IP地址是由内部本地地址(10.10.10.1)转换成内部全局地址(172.16.68.5),目的IP地址由外部本地地址(10.10.0.5)转换成外部全局地址(171.16.68.1);在由外部网络向内部网络发送的数据包中,源IP地址是由外部全局地址(171.16.68.1)转换成外部本地地址(10.10.0.5),目的IP地址由内部全局地址(172.16.68.5)转换成内部本地地址(10.10.10.1)。两个方向的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的转换分别如图6-14和图6-15所示。
图6-13 同时配置了内、外部地址转换后的NAT转换示例
图6-14 数据包从内部网络发到外部网络时的地址转换方式 图6-15 数据包从外部网络发到内部网络时的地址转换方式
从图6-14和图6-15可以看出,图6-14中的源IP地址转换过程恰好是图6-15中的目的地址转换的反过程。同理,图6-14中的目的IP地址转换过程恰好是图6-15中的源IP地址转换的反过程。
另外,经过细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由内部网络发往外部网络的数据包中所进行的地址转换都是由本地地址转换为全局地址,也就是都是由内部网络一侧的地址向外部网络一侧的地址转换;相反,在由外部网络发往内部网络的数据包中所进行的地址转换都是由全局地址转换为本地地址,也就是都是由外部网络一侧的地址向内部网络一侧的地址转换。
NAT地址转换原理全攻略的更多相关文章
- 【C#代码实战】群蚁算法理论与实践全攻略——旅行商等路径优化问题的新方法
若干年前读研的时候,学院有一个教授,专门做群蚁算法的,很厉害,偶尔了解了一点点.感觉也是生物智能的一个体现,和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当时没有实际需求学习,所以没去研究.最近有一个这样 ...
- 【转】轻松搞定FTP之FlashFxp全攻略
转载网址:http://www.newhua.com/2008/0603/39163.shtml 轻松搞定FTP之FlashFxp全攻略 导读: FlashFXP是一款功能强大的FXP/FTP软件,融 ...
- Android-x86虚拟机安装配置全攻略
转自Android-x86虚拟机安装配置全攻略 注:这里安装从简,具体请参考虚拟机Vmware安装运行安卓4.0详细教程 Android-x86虚拟机安装配置网上有很多,但是全部说明白的确不多,希望这 ...
- VS2013全攻略(安装,技巧,快捷键,插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VS2013全攻略(安装,技巧,快捷键,插件)! 之前一篇<c++的性能, c#的产能?!鱼和熊掌可以兼得,.NET NATIVE初窥>承蒙大家喜爱和编辑推荐,在此 ...
- VSCode插件开发全攻略(七)WebView
更多文章请戳VSCode插件开发全攻略系列目录导航. 什么是Webview 大家都知道,整个VSCode编辑器就是一张大的网页,其实,我们还可以在Visual Studio Code中创建完全自定义的 ...
- 打造一个高逼格的android开源项目——小白全攻略 (转)
转自:打造一个高逼格的android开源项目 小引子 在平时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查阅很多的资料,最常参考的是 github 的开源项目.通常在项目的主页面能看到项目的简介和基本使用,并且时不时能看 ...
- Windows Socket五种I/O模型——代码全攻略(转)
Winsock 的I/O操作: 1. 两种I/O模式 阻塞模式:执行I/O操作完成前会一直进行等待,不会将控制权交给程序.套接字 默认为阻塞模式.可以通过多线程技术进行处理. 非阻塞模式:执行I/O操 ...
- H5 移动调试全攻略
H5 移动调试全攻略 随着移动设备的高速发展,H5 开发也成为了 F2E 不可或缺的能力.而移动开发的重中之重就是掌握调试技巧,定 Bug于无形. 一.概要 因为移动端操作系统分为 iOS 和 And ...
- Retrofit全攻略——进阶篇
最近事比较多,距离上次写文章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了.上一篇文章Retrofit全攻略——基础篇 介绍了Retrofit的基础用法,这篇文章介绍点进阶的用法. 打印网络日志 在开发阶段,为了方便调试,我们需 ...
随机推荐
- 【BJG吐槽汇】第一期 - 警惕亚马逊莫名自动扣款!千万不要进了它的坑!
BJG吐槽汇: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其实生活中工作中会有各种各样奇葩的事或者奇葩的人可以去吐槽,那么BeJavaGod本身聊得就是关于JavaWeb技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产品等,那么今天起咱们开了这么一档 ...
- TypeScript学习笔记(五):接口
使用接口 在前面的笔记中我们知道可以使用Object Type来指定参数的属性,如下: function printLabel(labelledObj: {label: string}) { cons ...
- Jquery EasyUi实战教程布局篇
转自:http://www.kwstu.com/ArticleView/kwstu_20139413501290 送给大家一个非常好的后台布局模板,本人后来就选择了这个模板http://www.kws ...
- checked 选中
<input type="radio" name="singleAnswer" value="0" <s:property va ...
- android开发在adapter中使用反射添加元素
android开发中最常用的控件之一就是listview,伴随listview还要有adapter和放入适配器的item.然后假设其中有一部分item的生成符合一定规律,Item item = new ...
- Codeforces Round #115 A. Robot Bicorn Attack 暴力
A. Robot Bicorn Attack Time Limit: 20 Sec Memory Limit: 256 MB 题目连接 http://codeforces.com/contest/17 ...
- [AngularJS] ngAnimate angular way !!
Idea is set up javascript as an api, then just change html to control the behavor. var app = angula ...
- Cordova 3.0 Plugin 安装 及"git" command line tool is not installed
根据http://docs.phonegap.com/en/edge/guide_cli_index.md.html#The%20Command-line%20Interface Windows命令行 ...
- Computer Science Theory for the Information Age-6: 学习理论——VC定理的证明
VC定理的证明 本文讨论VC理论的证明,其主要内容就是证明VC理论的两个定理,所以内容非常的枯燥,但对于充实一下自己的理论知识也是有帮助的.另外,VC理论属于比较难也比较抽象的知识,所以我总结的这些证 ...
- Logistic回归总结
原文:http://blog.csdn.net/dongtingzhizi/article/details/15962797 Logistic回归总结 作者:洞庭之子 微博:洞庭之子-Bing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