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上下文 Stacking Context
层叠上下文 Stacking Context
在CSS2.1规范中,每个盒模型的位置是三维的,分别是平面画布上的x轴,y轴以及表示层叠的z轴。对于每个html元素,都可以通过设置z-index
属性来设置该元素在视觉渲染模型中的层叠顺序。
z-index
可以设置成三个值:
auto
,默认值。当设置为auto
的时候,当前元素的层叠级数是0,同时这个盒不会创建新的层级上下文(除非是根元素,即<html>
);<integer>
。指示层叠级数,可以使负值,同时无论是什么值,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层叠上下文;inherit
。
除了由根根元素创建的根层叠上下文以外,其它上下文是由z-index
不为auto
的“positioned”元素所创建。
参考层叠级数,浏览器会根据以下规则来渲染绘制每个在同一个层叠上下文中的盒模型:
(从先绘制到后绘制)
- 创建层叠上下文的元素的背景和边界;
z-index
为负值的子元素,数值越小越早被绘制;- 同时满足“in-flow”、“non-inline-level”、“non-positioned”的后代元素;
- “non-positioned”的浮动元素;
- 满足“in-flow”、“inline-level”、“non-positioned”的后代元素;
- 层叠级数为0的子层叠上下文以及“positioned”且层叠级数为0的后代元素;
- 层叠级数大于等于1的“positioned”子层叠上下文,数值越小越早被绘制;
在规则中,提到了几种元素的修饰词,下面是简单的解释:
- “positioned”指的是
position
为fixed
,absolute
,relative
;那么如果未设置或为static
的就是“non-positioned”元素; - “out-of-flow”元素指的浮动的或绝对定位(
fixed
、absolute
)的元素,又或者是根元素;如果不是上述情况,那个这个元素就是“in-flow”; - “inline-level”元素指的是
display
为inline
,inline-table
,inline-block
的元素;
规则有点多,但简单说,就是父元素会先绘制,接着是z-index
为负值的子元素,然后是“non-positioned”元素,最后是按照层叠级数从0开始逐级绘制(这样说比较简单,省略了大量细节,因此并不是很准确)。如果层级相同,则按照元素在DOM树中的顺序来进行绘制。
从这样看,要让z-index
非负的元素按照层级控制生效,那么就将该元素设置为“positioned”,这也是许多文章中普遍提到的规则。
下面,将利用MDN中的例子来分析和解释层叠上下文中的规则和计算方法,部分代码使用的MDN上的源码,另外一些是经过细微修改,目的是为了更好得把问题描述得更清楚。
不设置z-index的层叠
利用MDN上的一个例子来说明。
为了方便比较,将源码简化成如下:
<body>
<div id="absdiv1">DIV #1</div>
<div id="reldiv1">DIV #2</div>
<div id="reldiv2">DIV #3</div>
<div id="absdiv2">DIV #4</div>
<div id="normdiv">DIV #5</div>
</body>
其中DIV#1
和DIV#4
是粉色框,position
设置为absolute
;
DIV#2
和DIV#3
是粉色框,position
设置为relative
;
DIV#5
是黄色框,position
为设置,默认static
;
根据规则,由于DIV#5
是“non-positioned”,即使DIV#5
是DOM树中最后的元素,它也是最早被绘制的,因此它处于所有“positioned”的下面;而对于其余四个“positioned”的DIV
,它们的绘制顺序就是按照在DOM树中的顺序绘制,即DIV#1
->DIV#2
->DIV#3
->DIV#4
。
尽管DIV#5
是最“先绘制”的,但是浏览器在解析HTML的时候仍然是按照HTML文档流的顺序来解析的,实际的绘制顺序仍然是DIV#1
->DIV#2
->DIV#3
->DIV#4
->DIV#5
。只不过,要绘DIV#5
的时候,会对影响到的元素进行重新绘制,其渲染的效果看上去的顺序是DIV#5
->DIV#1
->DIV#2
->DIV#3
->DIV#4
,将DIV#5
提到了最前。
float的层叠
同样是要MDN上面的例子来说明。
<body>
<div id="absdiv1">
<br /><span class="bold">DIV #1</span>
<br />position: absolute;
</div>
<div id="flodiv1">
<br /><span class="bold">DIV #2</span>
<br />float: left;
</div>
<div id="flodiv2">
<br /><span class="bold">DIV #3</span>
<br />float: right;
</div>
<br />
<div id="normdiv">
<br /><span class="bold">DIV #4</span>
<br />no positioning
</div>
<div id="absdiv2">
<br /><span class="bold">DIV #5</span>
<br />position: absolute;
</div>
</body>
其中DIV#1
和DIV#5
是粉色框,position
设置为absolute
;
DIV#1
和DIV#2
是粉色框,float
设置分别为left
和right
,opacity
是1;
DIV#4
是黄色框,position
为设置,默认static
;
上一节的例子类似,由于DIV#4
是“non-positioned”,所以DIV#4
仍然是最先绘制的,因此它的背景和边界将在所有元素的最下面。而且根据规则,DIV#4
中的inline-level元素(<span>
)会在浮动元素绘制以后才绘制,结果是<span>
被挤到了DIV#2
的右边。
根据规则,浮动元素是在“positioned”元素之前绘制,因此DIV#1
和DIV#5
会在两个浮动元素的上面。
要注意到,在这里几个<div>
的并没有设置透明度,这跟MDN上的源码有所区别。那现在,如果完全按照MDN的源码,将DIV#1
,DIV#2
,DIV#3
,DIV#5
的opacity
设置为0.7
,显示结果如下: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设置了opacity
后,DIV#3
的层级被提高到了DIV#1
之上了。这与CSS2.1上的规定有所区别。
如果对DIV#4
设置opacity:0.99
,结果更加出人意料:
原本在最下面的DIV#4
跑到了更加前面的位置,只位于DIV#5
之下。
由于opacity
并不是在CSS2.1里规定,需要使用CSS3中新的规则来解释这一个现象,更容易理解z-index的规则,现在暂时不讨论opacity
所带来的影响,避免把规则变得更复杂。
设置了z-index的层叠
再次使用MDN中的例子:
<body>
<div id="absdiv1">DIV #1</div>
<div id="reldiv1">DIV #2</div>
<div id="reldiv2">DIV #3</div>
<div id="absdiv2">DIV #4</div>
<div id="normdiv">DIV #5</div>
</div>
为了让结构更加清楚,简化了HTML源码,下面是每个<div>
的属性设置:
DIV#1
:position: absolute
,z-index: 5
;DIV#2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3
;DIV#3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DIV#4
:position: absolute
,z-index: 1
;DIV#5
:position: static
,z-index: 8
;
又见到了可怜的DIV#5
,尽管它的z-index:8
是所有元素中最大的,但由于它是“non-posititoned”所以,它在层叠上还是地位低下,仍然要老老实实呆在其他元素的下面。
而对于其他“positioned”元素,它们的绘制顺序就是按照z-index的大小来加以分别,因此尽管DIV#1
在DOM树中是最靠前的,但由于它的z-index: 5
比其他都大,因此就成了最顶层的元素了。
层叠上下文
首先,回忆一下,创造层叠上下文的两种情况:
- 根元素,创建根层叠上下文;
z-index
不为auto
的positioned
元素;
实例一(同一层叠上下文中的时代)
继续使用MDN上的例子,来说明如果层叠上下文对z-index
计算的影响。
<body>
<div id="div1">
<div id="div2"></div>
</div>
<div id="div3">
<div id="div4"></div>
</div>
</body>
免去其他杂乱的样式和显示,HTML的主体结构如上所示,其中的属性设置如下:
DIV#1
:position: relative
;DIV#2
:position: absolute
,z-index: 1
;
DIV#3
:position: relative
;DIV#4
:posititon: absolute
;
从代码就可以推断出,除了根元素创建的根层叠上下文以外,还有DIV#2
所创建的层叠上下文。因此,尽管DIV#2
与DIV#3
或DIV#4
都不在一个BFC(块格式化上下文)中,但它们都同处于一个层叠上下文中,因此根据层叠规则,DIV#2
的z-index
最高,因此处于另外三个元素之上。
显示的结果则如下图:
当然,如果将DIV#4
设置z-index: 2
,那么DIV#4
就会跑到最顶部:
从此可以得知,层叠计算时,将考虑同一个层叠上下文中的所有元素而不考虑元素是否有其他联系。
实例二(拼爹的时代)
依然上上面的例子:
<body>
<div id="div1">
<div id="div2"></div>
</div>
<div id="div3">
<div id="div4"></div>
</div>
</body>
但现在将各个元素的属性做一些修改:
DIV#1
:position: relative
;DIV#2
:position: absolute
,z-index: 2
;
DIV#3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
;DIV#4
:posititon: absolute
,z-index: 100
;
在看结果之前,先根据源码推断一下计算的结果。首先,DIV#2
创建了一个层叠上下文(SC2),而DIV#2
本身在根层叠上下文中的层级是2;与DIV#2
处于同一个层叠上下文的DIV#3
也创建了一个层叠上下文(SC3),同时由于其z-index
是1
,比DIV#2
要小,DIV#3
理所当然地会屈于DIV#2
之下;另外,DIV#3
还有一个子元素DIV#4
,DIV#4
显然是处于DIV#3
所创建的层叠上下文(SC3)中,同时,自己又创建了另一个新的层级上下文(SC4)。
那么问题来了,DIV#4
的z-index
是100
,比所有元素都要大,那么DIV#4
会处于什么位置呢?
从结果可以看到,DIV#2
和DIV#3
位置和预想中是一样的,但由于DIV#4
则是处于DIV#2
之下DIV#3
之上。其中原因还,DIV#4
所处的层叠上下文SC3的层级比SC2要低,因此不管DIV#4
有多大,它都不会超过比自身高的层叠上下文中的元素。
如果改一改各个元素的属性:
DIV#1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
;DIV#2
:position: absolute
,z-index: 100
;
DIV#3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
;DIV#4
:posititon: absolute
,z-index: 2
;
通过修改代码,我们让DIV#1
和DIV#3
的z-index
为1
,它们在SC0(根层叠上下文)中的层级都是1,那么它们将按照DOM树的顺序来绘制,这意味着DIV#3
稍微比DIV#1
高那么一点。
在这两个层叠上下文中,分别有子元素DIV#2
和DIV#4
。此时,尽管DIV#2
的层级数非常大,但由于它所处的层叠上下文SC1在SC3之下,因此DIV#2
不仅在DIV#4
之下,还会位于DIV#3
之下。显示结果如下图所示: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更清楚得认识到,层叠的计算是非常依赖所处的层叠上下文的,用刚通俗的话讲,层叠计算时期是一个拼爹的时代。
小结
到这里,可以得到一些结论:
- 在同一个层叠上下文中计算层叠顺序时,根据前文所提到的规则来进行就是;
- 对于不同的层叠上下文的元素,层级较大的层叠上下文中的元素用于处于层级小的层叠上下文中的元素之上(MG12将其归结为从父规则);
-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不同层叠上下文中的元素在计算层叠顺序时不会互相影响,因为在层叠上下文被创建的时候它与其他上下文的层叠顺序就早已经被决定了;
创建层叠上下文
前文曾经提到,根元素以及z-index
非auto
的“positioned”元素可以会创建新的层叠上下文,这也是CSS2.1规范唯一提到的,但是在CSS3中,创建层叠上下文的触发条件有了修改,在MDN中有如下描述:
文档中的层叠上下文由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的元素形成:
- 根元素 (HTML),
- 绝对(absolute)定位或相对(relative)定位且 z-index 值不为"auto",
- 一个 flex 项目(flex item),且 z-index 值不为 "auto",也就是父元素 display: flex|inline-flex,
- 元素的 opacity 属性值小于 1(参考 the specification for opacity),
- 元素的 transform 属性值不为 "none",
- 元素的 mix-blend-mode 属性值不为 "normal",
- 元素的 isolation 属性被设置为 "isolate",
- 在 mobile WebKit 和 Chrome 22+ 内核的浏览器中,position: fixed 总是创建一个新的层叠上下文, 即使 z-index 的值是 "auto" (参考 这篇文章),
- 在 will-change 中指定了任意 CSS 属性,即便你没有定义该元素的这些属性(参考 这篇文章)
- 元素的 -webkit-overflow-scrolling 属性被设置 "touch"
opacity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那个令人惊讶的opacity
,原来它也创建了一个新的层叠上下文。为什么opacity
小于1时需要创建新的层叠上下文呢?在CSS3-color中有这样的解释。
Since an element with opacity less than 1 is composited from a single offscreen image, content outside of it cannot be layered in z-order between pieces of content inside of it. For the same reason, implementations must create a new stacking context for any element with opacity less than 1.
由于一个opacity
小于1的元素需要依靠这个元素以外的图像来合成,因此它外部内容不能根据z-index
被层叠到该元素的内容中间(子元素也会变得透明,如果存在z-index
不为auto
的“positioned”子元素,那么这些子元素就需要与外部元素进行层叠计算,透明部分就会有奇怪的计算结果),因此它需要创建一个新的层叠上下文,以防止外部内容对该元素的透明化内容造成影响。
那么opacity
对实际的层叠会有什么影响呢?规范中这样描述的:
If an element with opacity less than 1 is not positioned, implementations must paint the layer it creates, within its parent stacking context, at the same stacking order that would be used if it were a positioned element with ‘z-index: 0’ and ‘opacity: 1’. If an element with opacity less than 1 is positioned, the ‘z-index’ property applies as described in [CSS21], except that ‘auto’ is treated as ‘0’ since a new stacking context is always created. See section 9.9 and Appendix E of [CSS21]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stacking contexts. The rules in this paragraph do not apply to SVG elements, since SVG has its own rendering model ([SVG11], Chapter 3).
opacity
小于1的“non-positioned”元素,它就会被当作一个z-index: 0
且opacity: 1
的“positioned”元素一样,来进行层叠计算(前文规则中的第6层);opacity
小于1的“positioned”元素,它将按照前文中z-index
的层叠规则计算技术,只不过,即使z-index
是auto
,仍然会创建层叠上下文;
回到之前讨论“不设置z-index的层叠”时用到的例子:
<body>
<div id="flodiv2">DIV #1</div>
<div id="normdiv">DIV #2</div>
<div id="flodiv2">DIV #3</div>
<div id="normdiv">DIV #4</div>
<div id="absdiv2">DIV #5</div>
</body>
将DIV#3
的opacity
设置为0.7
,显示结果如下:
所有的opacity
小于1的元素都是“positioned”,z-index
默认为auto
,即为0,根据规则6(层叠级数为0的子元素以及“positioned”且层叠级数为0的后代元素),它将不是浮动元素,而是一个“positioned”且层叠级数为0的元素,因此它将会被绘制到DIV#1
之上(如果opacity
为1,它应该是在DIV#1
之下的);
如果仅将DIV#4
设置opacity: 0.9
,那么结果会使:
那么DIV#4
就是opacity
小于1的non-positioned
元素,它将同样被当成z-index: 0
且opacity: 1
的 “positioned”元素一样,即是规则6(层叠级数为0的子元素以及“positioned”且层叠级数为0的后代元素),由于它与其他元素都处于z-index: 0
,因此根据DOM树的顺序,它将仅在DIV#5
之下。(即使将其他所有元素都设置opacity
小于1,那么所有的这些元素都是根据规则6进行层叠计算,那么结果就是根据DOM树顺序产生)
Problem solved!!!
至于其他触发条件,就不再一一分析了。
总结
- 元素设置了
z-index
后,必须将position
设置为fixed
、absolute
或relative
才回使z-index
创建新的层叠上下文或生效; - 根元素(
<html>
)拥有一个根层叠上下文; - 计算层叠顺序时,需要先考虑元素所处的层叠上下文,层叠上下文之间的层叠关系直接决定了其元素集合之间的层叠关系(从父规则);
opacity
及一些其他新的CSS3属性的设置也可能创建新的层叠上下文,这些属性的引入让层叠计算变得更加复杂;- 层叠计算规则基本是(不是最准确的描述):
- 创建层叠上下文的元素的背景和边界;
z-index
为负值的子元素;- “non-positioned”的元素;
- “non-positioned”的浮动元素;
- “non-positioned”的内联元素(文本等);
z-index
为0的“positioned”元素;z-index
大于等于1的“positioned”子元素;
层叠上下文是个比较少接触的概念,但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元素的层叠顺序的计算方式,尤其是利用z-index
对元素层叠进行控制的时候,如果不理解层叠上下文的概念,就容易遇到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有时候,这些问题被错误的归结为浏览器的“BUG”。实际上,大多数浏览器都是根据规范干活的,不要轻易地怀疑浏览器,而是要去看看规范中是怎样定义规则的。
本文大量参考并引用MDN上的文字和源码,并在其基础上作些许改动以求更简单明了的解释。如果对源码有疑问,请先去MDN上参考相关源码和文献。
本文是基于我对层叠上下文的学习和理解记录而成,由于自己是初学者,不敢保证文中所有观点都是正确的,因此我的观点仅作参考,若发现文中有错误,欢迎大家指出,我会尽快作出修正。
参考
Specifying the stack level: the 'z-index' property
position 属性和 z-index 属性对页面节点层级影响的例子
层叠上下文 Stacking Context的更多相关文章
- 带大家认识CSS层叠上下文/层叠等级的区别和意义
什么是“层叠上下文” 层叠上下文(stacking context),是HTML中一个三维的概念.在CSS2.1规范中,每个盒模型的位置是三维的,分别是平面画布上的X轴,Y轴以及表示层叠的Z轴.一般情 ...
- css--深入理解z-index引发的层叠上下文、层叠等级和层叠顺序
前言 在编写css样式代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z-index属性的使用,我们可能只了解z-index能够提高元素的层级,并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实现的.本文就来总结一个由z-index 引发的层叠上下文和 ...
- 彻底搞懂CSS层叠上下文、层叠等级、层叠顺序、z-index
前言 最近,在项目中遇到一个关于CSS中元素z-index属性的问题,具体问题不太好描述,总结起来就是当给元素和父元素色设置position属性和z-index相关属性后,页面上渲染的元素层级结果和我 ...
- CSS——关于z-index及层叠上下文(stacking context)
以下内容根据CSS规范翻译. z-index 'z-index'Value: auto | <integer> | inheritInitial: autoApplies to: posi ...
- 层叠上下文(The stacking context)
MDNThe stacking context 层叠上下文是HTML元素的三维概念,这些HTML元素在一条假想的相对于面向(电脑屏幕的)视窗或者网页的用户的z轴上延伸,HTML元素依据其自身属性按照优 ...
- 20190409-层叠の层叠上下文、层叠水平、层叠顺序、z-index、伪元素层叠
写在前面乱七八糟的前言: 此"八卦"的源于,在写下图这个圆滚滚的导航布局时,使用元素及其伪元素加上绝对定位完成,但遇到:before或:after伪元素与元素的层叠顺序,就是伪元素 ...
- 一篇通俗易懂的CSS层叠顺序与层叠上下文研究
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教程,但不是苦涩难懂就是从哪copy过来的,反正很长一段时间我是没看懂,时间长了也没打算去研究了,主要原因是,基本上很少会遇到那些问题(所以说啊,要是没有研究精神的才懒得管它).但自 ...
- ZeroMQ接口函数之 :zmq_term - 终结ZMQ环境上下文(context)
ZeroMQ 官方地址 :http://api.zeromq.org/4-0:zmq_term zmq_term(3) ØMQ Manual - ØMQ/4.1.0 Name zmq_term - 终 ...
- Tomcat部署web项目,虚拟目录,上下文(Context),WEB-INF,web.xml,servlet,404
Web项目的uri模型大致如下: http://localhost:8080 (/context) (/resource) 站点/上下文/资源 一. Tomcat中指定上下文(Context) 方法一 ...
随机推荐
- Stage3D学习笔记(三):使用GPU绘制一个图片
首先准备我们需要的图片,尺寸必须是2的幂数,我修改了一下Starling的图标拿来用: 还是先看看最终效果: 代码是居于上一节的代码进行修改的: package { import com.adobe. ...
- Visual Studio 2012 应用软件开发新方式
微软正式发布Visual Studio 2012 应用软件开发新方式 2012-09-13 09:54 51CTO.com 我要评论(0) 字号:T | T “现在,开发者将有更好的机会开发与云服务连 ...
- iOS开发笔记系列-基础4(变量与数据类型)
对象的初始化 对象的初始化方法一般都如下: -(id)init { self=[super init]; if(self){ ... } return self; } 这个方法首先会调用父类的初始化方 ...
- 将图片序列保存为GIF文件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1459568/issue-with-rebuilding-and-saving-gifs-using-tgifimage 将图 ...
- OpenCV 读取.xml文件
OpenCV 只提供了读取和存储.xml和.yml 文件格式的函数. 读取.xml文件的C++例程如下: cv::FileStorage fs; //OpenCV 读XML文件流 cv::Mat De ...
- 【每日一摩斯】-【序列】-续-RAC and Sequences (853652.1)
一个简单的sequence有什么可以说的呢?如果再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 也许以下几点高人们都很清楚,但至少对于我来说,之前是陌生的,或者说是忽略的. 1.CREATE SEQUENCE seq; ...
- android学习日记09--BitMap操作
Bitmap android里的图像处理重要的类,支持jpg.png.bmp等格式的图像,BitmapDrawable是封装Bitmap的一个对象,Bitmap实现在android.graphics包 ...
- 关于Log4j的初始化
1Log4j是什么 Log4j是Apache比較优秀的开源项目.在各个平台和项目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是为JAVA平台开发的日志管理平台.同一时候,Log4j也是JAVA开发项目中使用比較普遍的日 ...
- careercup-中等难题 17.2
17.2 设计一个算法,判断玩家是否赢了井字游戏. 解法: 假设这个检查某人是否赢得了井字游戏的函数为HasWon,那么我们第一步要向面试官确认, 这个函数是只调用一次,还是要多次频繁调用.如果是多次 ...
- [Effective C++ --005]了解C++默默编写并调用哪些函数
<前言>编译器是个十分敬业的工作者,不但为你编译代码,甚至为你生成代码,不可思议吧.本文主要介绍编译器究竟会为我们生成和调用哪些代码. <空类和非空类>如果问什么样的类是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