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理解 Spark 的 aggregate 方法
2019-04-20
关键字: Spark 的 agrregate 作用、Scala 的 aggregate 是什么
Spark 编程中的 aggregate 方法还是比较常用的。本篇文章站在初学者的角度以大白话的形式来讲解一下 aggregate 方法。
aggregate 方法是一个聚合函数,接受多个输入,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算以后输出一个结果值。
aggregate 在哪
aggregate 方法是 Spark 编程模型 RDD 类( org.apache.spark.RDD ) 中定义的一个公有方法。它的方法声明如下
def aggregate[U: ClassTag](zeroValue: U)(seqOp: (U, T) => U, combOp: (U, U) => U): U = withScope { // ... }
aggregate 的参数是什么意思
然后我们一块一块来学习这个方法的声明。其实这小节讲的,都是 Scala 的语法知识。
def aggregate[U: ClassTag](zeroValue: U)(seqOp: (U, T) => U, combOp: (U, U) => U): U = withScope {
首先看到的是 “泛型” 声明。懂 Java 的同学直接把这个 " [U: ClassTag] " 理解成是一个泛型声明就好了。如果您不是很熟悉 Java 语言,那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个 U 表示我们的 aggregate 方法只能接受某一种类型的输入值,至于到底是哪种类型,要看您在具体调用的时候给了什么类型。
def aggregate[U: ClassTag](zeroValue: U)(seqOp: (U, T) => U, combOp: (U, U) => U): U = withScope {
然后我们来看看 aggregate 的参数列表。明显这个 aggregate 方法是一个柯里化函数。柯里化的知识不在本篇文章讨论的范围之内。如果您还不了解柯里化的概念,那在这里简单地理解为是通过多个圆括号来接受多个输入参数就可以了。
然后我们来看看第 1 部分,即上面蓝色加粗的 " (zeroValue: U) " 。这个表示它接受一个任意类型的输入参数,变量名为 zeroValue 。这个值就是初值,至于这个初值的作用,姑且不用理会,等到下一小节通过实例来讲解会更明了,在这里只需要记住它是一个 “只使用一次” 的值就好了。
第 2 部分,我们还可以再把它拆分一下,因为它里面其实有两个参数。笔者认为 Scala 语法在定义多个参数时,辨识度比较弱,不睁大眼睛仔细看,很难确定它到底有几个参数。
首先是第 1 个参数 " seqOp: (U, T) => U " 它是一个函数类型,以一个输入为任意两个类型 U, T 而输出为 U 类型的函数作为参数。这个函数会先被执行。这个参数函数的作用是为每一个分片( slice )中的数据遍历应用一次函数。换句话说就是假设我们的输入数据集( RDD )有 1 个分片,则只有一个 seqOp 函数在运行,假设有 3 个分片,则有三个 seqOp 函数在运行。可能有点难以理解,不过没关系,到后面结合实例就很容易理解了。
另一个参数 " combOp: (U, U) => U " 接受的也是一个函数类型,以输入为任意类型的两个输入参数而输出为一个与输入同类型的值的函数作为参数。这个函数会在上面那个函数执行以后再执行。这个参数函数的输入数据来自于第一个参数函数的输出结果,这个函数仅会执行 1 次,它是用来最终聚合结果用的。同样这里搞不懂没关系,下一小节的实例部分保证让您明白。
def aggregate[U: ClassTag](zeroValue: U)(seqOp: (U, T) => U, combOp: (U, U) => U): U = withScope {
最后是上面这个红色加粗的 " : U " 它是 aggregate 方法的返回值类型,也是泛型表示。
对了,最后还有一个 " withScope ",这个就不介绍了,因为笔者也不知道它是干嘛的,哈哈哈哈。反正对我们理解这个方法也没什么影响。
aggregate 正确的使用姿势
我们直接在 spark-shell 中来演示实例了。这里以两个小例子来演示,一个是不带分片的 RDD ,另一个则是带 3 个分片的 RDD 。
首先我们来创建一个 RDD
scala> val rdd1 = sc.parallelize(1 to 5)
rdd1: org.apache.spark.rdd.RDD[Int] = ParallelCollectionRDD[] at parallelize at <console>:24
scala> rdd1 collect
warning: there was one feature warning; re-run with -feature for details
res24: Array[Int] = Array(1, 2, 3, 4, 5)
这个 RDD 仅有 1 个分片,包含 5 个数据: 1, 2, 3, 4, 5 。
然后我们来应用一下 aggregate 方法。
哦,不对,在使用 aggregate 之前,我们还是先定义两个要给 aggregate 当作输入参数的函数吧。
scala> :paste
// Entering paste mode (ctrl-D to finish) def pfun1(p1: Int, p2: Int): Int = { p1 * p2 } // Exiting paste mode, now interpreting. pfun1: (p1: Int, p2: Int)Int scala>
首先来定义第 1 个函数,即等下要被当成 seqOp 的形参使用的函数。在上一小节我们知道 seqOp 函数是一个输入类型为 U, T 类型而输出为 U 类型的函数。但是在这里,因为我们的 RDD 只包含一个 Int 类型数据,所以这里的 seqOp 的两个输入参数都是 Int 类型的,这是没毛病的哦!然后这个函数的返回类型也为 Int 。我们这个函数的作用就是将输入的参数 p1 , p2 求积以后返回。
scala> :paste
// Entering paste mode (ctrl-D to finish) def pfun2(p3: Int, p4: Int): Int = { p3 + p4 } // Exiting paste mode, now interpreting. pfun2: (p3: Int, p4: Int)Int scala>
接着是第 2 个函数。就不再解释什么了。
然后终于可以开始应用我们的 aggregate 方法了。
scala> rdd1.aggregate(3)(pfun1, pfun2)
res25: Int = scala>
输出结果是 363 !这个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首先我们的 zeroValue 即初值是 3 。然后通过上面小节的介绍,我们知道首先会应用 pfun1 函数,因为我们这个 RDD 只有 1 个分片,所以整个运算过程只会有一次 pfun1 函数调用。它的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用初值 3 作为 pfun1 的参数 p1 ,然后再用 RDD 中的第 1 个值,即 1 作为 pfun1 的参数 p2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第一个计算值为 3 * 1 = 3 。接着这个结果 3 被当成 p1 参数传入,RDD 中的第 2 个值即 2 被当成 p2 传入,由此得到第二个计算结果为 3 * 2 = 6 。以此类推,整个 pfun1 函数执行完成以后,得到的结果是 * * * * * = 。这个 pfun1 的应用过程有点像是 “在 RDD 中滑动计算” 。
在 aggregate 方法的第 1 个参数函数 pfun1 执行完毕以后,我们得到了结果值 360 。于是,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执行第 2 个参数函数 pfun2 了。
pfun2 的执行过程与 pfun1 是差不多的,同样会将 zeroValue 作为第一次运算的参数传入,在这里即是将 zeroValue 即 3 当成 p3 参数传入,然后是将 pfun1 的结果 当成 p4 参数传入,由此得到计算结果为 363 。因为 pfun1 仅有一个结果值,所以整个 aggregate 过程就计算完毕了,最终的结果值就是 。
怎么样?相信您已经完全明白 aggregate 方法的的作用与用法了吧。下面再贴一个有多个分片的 RDD 的示例。
scala> val rdd2 = sc.makeRDD(1 to 10, 3)
rdd2: org.apache.spark.rdd.RDD[Int] = ParallelCollectionRDD[] at makeRDD at <console>: scala> rdd2.getNumPartitions
res26: Int = scala> rdd2.foreachPartition(myprint)
, , ,
, , ,
, , , ,
这里定义了一个拥有 3 个分片的 RDD 。然后 aggregate 的两个函数参数仍然是使用上面定义的 pfun1 与 pfun2 。
scala> rdd2.aggregate(2)(pfun1, pfun2)
res29: Int =
结果是 10334 。怎么来的呢?
因为前面小节有提到 seqOp 函数,即这里的 pfun1 函数会分别在 RDD 的每个分片中应用一次,所以这里 pfun1 的计算过程为
* * * =
2 * * * =
* * * * =
标橙的为 zeroValue 。
在这里 pfun1 的输出结果有 3 个值。然后就来应用 combOp 即这里的 pfun2
+ + + =
所以,结果就是 10334 咯!
轻松理解 Spark 的 aggregate 方法的更多相关文章
- 《深入理解Spark:核心思想与源码分析》(前言及第1章)
自己牺牲了7个月的周末和下班空闲时间,通过研究Spark源码和原理,总结整理的<深入理解Spark:核心思想与源码分析>一书现在已经正式出版上市,目前亚马逊.京东.当当.天猫等网站均有销售 ...
- 《深入理解Spark:核心思想与源码分析》一书正式出版上市
自己牺牲了7个月的周末和下班空闲时间,通过研究Spark源码和原理,总结整理的<深入理解Spark:核心思想与源码分析>一书现在已经正式出版上市,目前亚马逊.京东.当当.天猫等网站均有销售 ...
- 《深入理解Spark:核心思想与源码分析》正式出版上市
自己牺牲了7个月的周末和下班空闲时间,通过研究Spark源码和原理,总结整理的<深入理解Spark:核心思想与源码分析>一书现在已经正式出版上市,目前亚马逊.京东.当当.天猫等网站均有销售 ...
- 万字长文,带你轻松学习 Spark
大家好,我是大D.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 Spark 核心知识点的梳理,对知识点的讲解秉承着能用图解的就不照本宣科地陈述,力求精简.通俗易懂.希望能为新手的入门学习扫清障碍,从基础概念入手.再到原理深入 ...
- 《深入理解Spark:核心思想与源码分析》——SparkContext的初始化(叔篇)——TaskScheduler的启动
<深入理解Spark:核心思想与源码分析>一书前言的内容请看链接<深入理解SPARK:核心思想与源码分析>一书正式出版上市 <深入理解Spark:核心思想与源码分析> ...
- 《深入理解Spark:核心思想与源码分析》(第2章)
<深入理解Spark:核心思想与源码分析>一书前言的内容请看链接<深入理解SPARK:核心思想与源码分析>一书正式出版上市 <深入理解Spark:核心思想与源码分析> ...
- 轻松理解JVM的分代模型
前言 上篇文章我们一起对jvm的内存模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小伙伴们可以参考JVM内存模型不再是秘密这篇文章做一个复习. 本篇文章我们将针对jvm堆内存的分代模型做一个详细的解析,和大家一起轻松理解j ...
- 轻松理解UML用例图时序图类图的教程
摘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29874146 写在前面 当你老大扔给你这样的图,或者你需要完成某些功能而去看文档的时候发现以下类似这样的图会不会不(一)知(脸)所(懵 ...
- 轻松理解 Spring AOP
目录 Spring AOP 简介 Spring AOP 的基本概念 面向切面编程 AOP 的目的 AOP 术语和流程 术语 流程 五大通知执行顺序 例子 图例 实际的代码 使用 Spring AOP ...
随机推荐
- 一个tomcat设置多个端口,多个端口对应多个应用
修改tomcat/conf目录里面server.xml文件 例如下面这样新增一个8090端口,设置下appBase目录,这样就可以用一个tomcat监听多个端口,每个端口都可以放应用了.我这样新增下面 ...
- C++系列总结——继承
前言 前面讲了封装,但封装只是隐藏了类内部实现.如果使用多态隐藏类本身的话,只有封装是不够的,还需要继承. 继承 通过封装.我们把一些相关的函数和变量包裹在了一起,这些函数和变量就叫做类的成员函数和成 ...
- javascript函数调用中的方法调用模式
最近想起来之前看过的一种js语法,感觉很实用,但是又想不起来具体的写法.然后在网上浏览了一段时间,终于成功的再现了记忆中的那种语法,嗯~,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 代码如下: <script> ...
- 关于TCP的握手与挥手-----简单解释
所谓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即建立TCP连接,就是指建立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总共发送3个包以确认连接的建立.在socket编程中,这一过程由客户端执行conn ...
- vue中使用百度地图,悬浮窗搜索功能
https://www.cnblogs.com/shuaifing/p/8185311.html 侵删 <template> <div id="all"> ...
- HTML/CSS快速入门
Web概念 JavaWeb 使用java语言开发基于互联网的项目 软件架构 C/S架构:Client/Server 客户端/服务器 用户本地有一个客户端程序,在远程有一个服务端程序 如QQ,英雄联盟. ...
- git报错
-Initial commit Untracked files nothing added to commit but untracked 代码并没有被成功提交,看信息是文件没有被tracked gi ...
- Unity 2D 效应器与来回移动的实现
1.效应器 Point Effector 2D: 点效应器.进入区域,吸引或排斥物体 Area Effector 2D: 区域效应器,可以用来做马里奥的管道移动效果 Surface Effector ...
- 问题解决--无法解析的外部符号 _imp_XXXXXXXXX
错误示例: 出现字符_imp,说明不是真正的静态库,而是某个动态库的导入库,导入函数和自己不同名,所以加了字符_imp.比如说_imp_GetUserNameA就是GetUserNameA函数. 会报 ...
- MongoDB 中数据的替换方法实现 --类Replace()函数功能
关键字: MongoDB,Replace,forEach 近日接到一个开发需求,因业务调整,需要DBA协助,将MongoDB数据库中某集合的进行替换.例如我们需要将集合A中B字段中,有关<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