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线程中的一个函数需要创建私有数据时,该私有数据在对函数的调用之间保持一致,数据能静态地分配在存储器中,当我们采用命名范围也许可以实现它使用在函数或是文件(静态),或是全局(EXTERN)。但是当涉及到线程时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在单线程程序中,我们经常要用到"全局变量"以实现多个函数间共享数据。在多线程环境下,由于数据空间是共享的,因此全局变量也为所有线程所共有。但有时应用程序设计中有必要提供线程私有的全局变量,仅在某个线程中有效,但却可以跨多个函数访问,比如程序可能需要每个线程维护一个链表,而使用相同的函数操作,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同名而不同变量地址的线程相关数据结构。这样的数据结构可以由Posix线程库维护,称为线程私有数据(Thread-specific Data,或TSD)。

线程私有数据允许每一个线程保有一份变量的拷贝,每个线程有一串通过共有的“键”值索引的线程私有数据,键对于每个线程都是相同的,但是每个线程都能将它独立的键值与共享键联系,每个线程能在任意时间为键改变它的私有值,而不会影响键或任意外线程拥有的键值。

在POSIX线程中,这里需要的键值即为创建一个类型为 pthread_key_t 类型的变量。   并定义下面的API来创建TSD:

int pthread_key_create(pthread_key_t *key, void (*destr_function) (void *)) ;

该函数从TSD池中分配一项,将其值赋给key供以后访问使用。如果destr_function不为空,在线程退出(pthread_exit())时将以key所关联的数据为参数调用destr_function(),以释放分配的缓冲区。

不论哪个线程调用pthread_key_create(),所创建的key都是所有线程可访问的,但各个线程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往key中填入不同的值,这就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同名而不同值的全局变量。在LinuxThreads的实现中,TSD池用一个结构数组表示:

static struct pthread_key_struct pthread_keys[PTHREAD_KEYS_MAX] = { { 0, NULL } };

创建一个TSD就相当于将结构数组中的某一项设置为"in_use",并将其索引返回给*key,然后设置destructor函数为destr_function。

销一个TSD采用如下API:

int pthread_key_delete(pthread_key_t key)

这个函数并不检查当前是否有线程正使用该TSD,也不会调用清理函数(destr_function),而只是将TSD释放以供下一次调用pthread_key_create()使用。这个函数并不检查当前是否有线程正使用该TSD,也不会调用清理函数(destr_function),而只是将TSD释放以供下一次调用pthread_key_create()使用.

TSD的读写都通过专门的Posix Thread函数进行,其API定义如下:

int  pthread_setspecific(pthread_key_t  key,  const   void  *pointer)
void * pthread_getspecific(pthread_key_t key)

写入(pthread_setspecific())时,将pointer的值(不是所指的内容)与key相关联,而相应的读出函数则将与key相关联的数据读出来。数据类型都设为void *,因此可以指向任何类型的数据。

在LinuxThreads中,使用了一个位于线程描述结构(_pthread_descr_struct)中的二维void *指针数组来存放与key关联的数据,数组大小由以下几个宏来说明:

#define PTHREAD_KEY_2NDLEVEL_SIZE       32
#define PTHREAD_KEY_1STLEVEL_SIZE \
((PTHREAD_KEYS_MAX + PTHREAD_KEY_2NDLEVEL_SIZE - 1)
/ PTHREAD_KEY_2NDLEVEL_SIZE)

其中在/usr/include/bits/local_lim.h中定义了PTHREAD_KEYS_MAX为1024,     因此一维数组大小为32。而具体存放的位置由key值经过以下计算得到:

idx1st = key / PTHREAD_KEY_2NDLEVEL_SIZE
idx2nd = key % PTHREAD_KEY_2NDLEVEL_SIZE

也就是说,数据存放与一个32×32的稀疏矩阵中。同样,访问的时候也由key值经过类似计算得到数据所在位置索引,再取出其中内容返回。

下面看看怎么去使用这个线程私有数据(TSD),就以我自己写的这个为例吧,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ypes.h> pthread_key_t key; //初始定义线程私有数据键 typedef
struct tsd_tag{ //自定义数据类型
pthread_t thread_tg;
char *string;
}tsd_t; void destructor (tsd_t *value_pointer) { //线程结束释放资源
printf ("thread %lu ends, param = %s\n", value_pointer->thread_tg,value_pointer->string);
free (value_pointer);
value_pointer = NULL;
}
void * thread_routine(void *arg) { //线程数据处理函数
tsd_t *value_pointer = (tsd_t *)malloc(sizeof(tsd_t));
value_pointer->string=(char *)arg;
value_pointer->thread_tg=pthread_self();
printf ("thread %lu is running\n", value_pointer->thread_tg);
pthread_setspecific (key, (void *) value_pointer);
sleep (3);
printf ("thread %lu returns %s\n", value_pointer->thread_tg,((tsd_t *)pthread_getspecific(key))->string);
sleep (4);
}
int main(int argc , char *argv[]) {
pthread_t thid1, thid2; printf ("Main Thread begins running\n");
pthread_key_create (&key, (void *)destructor);
pthread_create (&thid1, NULL, thread_routine, "Thread 1");
pthread_create (&thid2, NULL, thread_routine, "Thread 2");
sleep (8);
pthread_key_delete (key); //删除线程私有数据键
printf ("Main Thread exit\n");
return 0;
}

这段代码初始时创建了两个线程分别是Thread1 and Thread2 ,但都是调用了相同的函数thread_routine(),通过线程私有数据的键值关联,保证了,两个线程分别对同一个数据类型 tsd_t 的数据进行了私有化处理,达到了不同的数据处理结果。

下面是程序的运行结果:

浅谈POSIX线程的私有数据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浅谈Java线程安全

    浅谈Java线程安全 - - 2019-04-25    17:37:28 线程安全 Java中的线程安全 按照线程安全的安全程序由强至弱来排序,我们可以将Java语言中各种操作共享的数据分为以下五类 ...

  2. 转载【浅谈ThreadPool 线程池】

    浅谈ThreadPool 线程池 http://www.cnblogs.com/xugang/archive/2010/04/20/1716042.html

  3. 浅谈ThreadPool 线程池(引用)

    出自:http://www.cnblogs.com/xugang/archive/2010/04/20/1716042.html 浅谈ThreadPool 线程池 相关概念: 线程池可以看做容纳线程的 ...

  4. 浅谈WPF本质中的数据和行为

    WPF缩写为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的缩写,本文所要谈的就是WPF本质中的数据和行为,希望通过本文能对大家了解WPF本质有所帮助. 如果自己来做一个UI框架,我们 ...

  5. 浅谈JAVA线程

    一.线程(Thread) 1.线程 线程:是指程序中的顺序流 多线程:一个程序中的多个顺序流同时执行 (1)线程的状态: 新生 就绪 运行 阻塞 终止 (2)学习多线程: 1)线程的创建 2)线程的状 ...

  6. 浅谈linux线程切换问题

    http://www.jb51.net/article/102059.htm 处理器总处于以下状态中的一种: 1.内核态,运行于进程上下文,内核代表进程运行于内核空间 2.内核态,运行于中断上下文,内 ...

  7. 浅谈ASP.net处理XML数据

    XML是一种可扩展的标记语言,比之之前谈到的html有着很大的灵活性,虽然它只是与HTML仅有一个字母只差,但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XML也是标记语言,所以它每个标签必须要闭合,而HTML偶尔忘了闭合也 ...

  8. 浅谈进程&线程

    学习过操作系统(下面简称OS)的都清楚,计算机计算的核心是CPU,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 同事也是软硬件之间的接口.为了实现程序的并发,而引入了进程的概念.在传统OS中,进程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它 ...

  9. 浅谈 Java线程状态转换及控制

    线程的状态(系统层面) 一个线程被创建后就进入了线程的生命周期.在线程的生命周期中,共包括新建(New).就绪(Runnable).运行(Running).阻塞(Blocked)和死亡(Dead)这五 ...

随机推荐

  1. os模块实现遍历文件

    使用OS模块中的walk实现文件遍历. walk(top, topdown=True, onerror=None, followlinks=False) 从官方提供的doc中看到有四个参数 1> ...

  2. yum 安装软件时报Public key for * is not installed

    这个是由于没有导入rpm签名信息引起的 解决方案: rpm --import /etc/pki/rpm-gpg/RPM-GPG-KEY-redhat-release

  3. poj1484---判断保险丝是否烧断

    题目输入要求: 2 2 10 //设备数n  接下来的操作数m   保险丝能承受最大电流c5 //电器1的电流7 //2的电流1 //反转开关12 //反转开关2 思路:设置一个flag数组,记得每次 ...

  4. aix archPlat

    #++++++++++++++++++++++++++++++++++++++++++++++++++++ #+ Ruiy(R) Techdiss contact: 150 5519 8367 #+ ...

  5. 怎样学习使用libiconv库

    怎样学习使用libiconv库 - My Study My Study About My Learn or Study etc. 怎样学习使用libiconv库 By Cnangel on Febru ...

  6. Hibernate 配置详解(9)

    hibernate.cache.use_structured_entries Hibernate文档上介绍,该属性是用于把对象以一种更易读的方式放到二级缓存中,这样,在对二级缓存进行监控的时候就更容易 ...

  7. 此证书的签发者无效Missing iOS Distribution signing identity问题解决

    问题描述 今天准备打包上传AppStore,结果Xcode报以下错误:Missing iOS Distribution signing identity for XXXXXX 查看证书后发现,Deve ...

  8. [mysqldumpslow 报错] Died at /usr/local/mysql/bin/mysqldumpslow line 161, &lt;&gt; chunk 236.

    mysqldumpslow报错:Died at /usr/local/mysql/bin/mysqldumpslow line 161, <> chunk 236. 总结:是由于top数目 ...

  9. Eclipse快捷键大全(一)

    Eclipse快捷键大全(一) 常用(系统默认): 1.Format (自动排版) : Ctrl+Shift+F 2.Organize Imports (自动导入) : Ctrl+Shift+O 3. ...

  10. jQuery实现拖动布局并将排序结果保存到数据库

    很多网站的拖动布局的例子都是采用浏览器的COOKIE来记录用户拖动模块的位置,也就是说拖动后各模块的排序位置信息是记录在客户端的cookie里的.当用户清空客户端的cookie或浏览器的cookie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