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写hashcode和equals方法?初级程序员在面试中很少能说清楚。
我在面试 Java初级开发的时候,经常会问:你有没有重写过hashcode方法?不少候选人直接说没写过。我就想,或许真的没写过,于是就再通过一个问题确认:你在用HashMap的时候,键(Key)部分,有没有放过自定义对象?而这个时候,候选人说放过,于是两个问题的回答就自相矛盾了。
最近问下来,这个问题普遍回答不大好,于是在本文里,就干脆从hash表讲起,讲述HashMap的存数据规则,由此大家就自然清楚上述问题的答案了。
1 通过Hash算法来了解HashMap对象的高效性
我们先复习数据结构里的一个知识点:在一个长度为n(假设是10000)的线性表(假设是ArrayList)里,存放着无序的数字;如果我们要找一个指定的数字,就不得不通过从头到尾依次遍历来查找,这样的平均查找次数是n除以2(这里是5000)。
我们再来观察Hash表(这里的Hash表纯粹是数据结构上的概念,和Java无关)。它的平均查找次数接近于1,代价相当小,关键是在Hash表里,存放在其中的数据和它的存储位置是用Hash函数关联的。
我们假设一个Hash函数是x*x%5。当然实际情况里不可能用这么简单的Hash函数,我们这里纯粹为了说明方便,而Hash表是一个长度是11的线性表。如果我们要把6放入其中,那么我们首先会对6用Hash函数计算一下,结果是1,所以我们就把6放入到索引号是1这个位置。同样如果我们要放数字7,经过Hash函数计算,7的结果是4,那么它将被放入索引是4的这个位置。这个效果如下图所示。
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比如我们要从中找6这个元素,我们可以先通过Hash函数计算6的索引位置,然后直接从1号索引里找到它了。
不过我们会遇到“Hash值冲突”这个问题。比如经过Hash函数计算后,7和8会有相同的Hash值,对此Java的HashMap对象采用的是”链地址法“的解决方案。效果如下图所示。
具体的做法是,为所有Hash值是i的对象建立一个同义词链表。假设我们在放入8的时候,发现4号位置已经被占,那么就会新建一个链表结点放入8。同样,如果我们要找8,那么发现4号索引里不是8,那会沿着链表依次查找。
虽然我们还是无法彻底避免Hash值冲突的问题,但是Hash函数设计合理,仍能保证同义词链表的长度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里。这里讲的理论知识并非无的放矢,大家能在后文里清晰地了解到重写hashCode方法的重要性。
2 为什么要重写equals和hashCode方法
当我们用HashMap存入自定义的类时,如果不重写这个自定义类的equals和hashCode方法,得到的结果会和我们预期的不一样。我们来看WithoutHashCode.java这个例子。
在其中的第2到第18行,我们定义了一个Key类;在其中的第3行定义了唯一的一个属性id。当前我们先注释掉第9行的equals方法和第16行的hashCode方法。
1 import java.util.HashMap;
2 class Key {
3 private Integer id;
4 public Integer getId()
5 {return id; }
6 public Key(Integer id)
7 {this.id = id; }
8 //故意先注释掉equals和hashCode方法
9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10 // if (o == null || !(o instanceof Key))
11 // { return false; }
12 // else
13 // { return this.getId().equals(((Key) o).getId());}
14 // }
15
16 // public int hashCode()
17 // { return id.hashCode(); }
18 }
19
20 public class WithoutHashCode {
2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22 Key k1 = new Key(1);
23 Key k2 = new Key(1);
24 HashMap<Key,String> hm = new HashMap<Key,String>();
25 hm.put(k1, "Key with id is 1");
26 System.out.println(hm.get(k2));
27 }
28 }
在main函数里的第22和23行,我们定义了两个Key对象,它们的id都是1,就好比它们是两把相同的都能打开同一扇门的钥匙。
在第24行里,我们通过泛型创建了一个HashMap对象。它的键部分可以存放Key类型的对象,值部分可以存储String类型的对象。
在第25行里,我们通过put方法把k1和一串字符放入到hm里; 而在第26行,我们想用k2去从HashMap里得到值;这就好比我们想用k1这把钥匙来锁门,用k2来开门。这是符合逻辑的,但从当前结果看,26行的返回结果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字符串,而是null。
原因有两个—没有重写。第一是没有重写hashCode方法,第二是没有重写equals方法。
当我们往HashMap里放k1时,首先会调用Key这个类的hashCode方法计算它的hash值,随后把k1放入hash值所指引的内存位置。
关键是我们没有在Key里定义hashCode方法。这里调用的仍是Object类的hashCode方法(所有的类都是Object的子类),而Object类的hashCode方法返回的hash值其实是k1对象的内存地址(假设是1000)。
如果我们随后是调用hm.get(k1),那么我们会再次调用hashCode方法(还是返回k1的地址1000),随后根据得到的hash值,能很快地找到k1。
但我们这里的代码是hm.get(k2),当我们调用Object类的hashCode方法(因为Key里没定义)计算k2的hash值时,其实得到的是k2的内存地址(假设是2000)。由于k1和k2是两个不同的对象,所以它们的内存地址一定不会相同,也就是说它们的hash值一定不同,这就是我们无法用k2的hash值去拿k1的原因。
当我们把第16和17行的hashCode方法的注释去掉后,会发现它是返回id属性的hashCode值,这里k1和k2的id都是1,所以它们的hash值是相等的。
我们再来更正一下存k1和取k2的动作。存k1时,是根据它id的hash值,假设这里是100,把k1对象放入到对应的位置。而取k2时,是先计算它的hash值(由于k2的id也是1,这个值也是100),随后到这个位置去找。
但结果会出乎我们意料:明明100号位置已经有k1,但第26行的输出结果依然是null。其原因就是没有重写Key对象的equals方法。
HashMap是用链地址法来处理冲突,也就是说,在100号位置上,有可能存在着多个用链表形式存储的对象。它们通过hashCode方法返回的hash值都是100。
当我们通过k2的hashCode到100号位置查找时,确实会得到k1。但k1有可能仅仅是和k2具有相同的hash值,但未必和k2相等(k1和k2两把钥匙未必能开同一扇门),这个时候,就需要调用Key对象的equals方法来判断两者是否相等了。
由于我们在Key对象里没有定义equals方法,系统就不得不调用Object类的equals方法。由于Object的固有方法是根据两个对象的内存地址来判断,所以k1和k2一定不会相等,这就是为什么依然在26行通过hm.get(k2)依然得到null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打开第9到14行equals方法的注释。在这个方法里,只要两个对象都是Key类型,而且它们的id相等,它们就相等。
3 对面试问题的说明
由于在项目里经常会用到HashMap,所以我在面试的时候一定会问这个问题∶你有没有重写过hashCode方法?你在使用HashMap时有没有重写hashCode和equals方法?你是怎么写的?
根据问下来的结果,我发现初级程序员对这个知识点普遍没掌握好。重申一下,如果大家要在HashMap的“键”部分存放自定义的对象,一定要在这个对象里用自己的equals和hashCode方法来覆盖Object里的同名方法。
本文是从Java核心技术及面试指南这本书中相关内容改编而来。
为什么要重写hashcode和equals方法?初级程序员在面试中很少能说清楚。的更多相关文章
- (转)为什么要重写 hashcode 和 equals 方法?
作者丨hsm_computer cnblogs.com/JavaArchitect/p/10474448.html 我在面试Java初级开发的时候,经常会问:你有没有重写过hashcode方法?不少候 ...
- 为什么要重写hashcode和equals方法
我在面试 Java初级开发的时候,经常会问:你有没有重写过hashcode方法?不少候选人直接说没写过.我就想,或许真的没写过,于是就再通过一个问题确认:你在用HashMap的时候,键(Key)部分, ...
- HashMap中使用自定义类作为Key时,为何要重写HashCode和Equals方法
之前一直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要重写HashCode和Equals方法,才只能作为键值存储在HashMap中.通过下文,可以一探究竟. 首先,如果我们直接用以下的Person类作为键,存入HashMap中, ...
- 重写hashcode和equals方法
重写hashcode和equals方法 简乐君 2019-05-07 21:55:43 35481 收藏 191分类专栏: Java 文章标签: equals() hashcode()版权 一.前言我 ...
- 以技术面试官的经验分享毕业生和初级程序员通过面试的技巧(Java后端方向)
本来想分享毕业生和初级程序员如何进大公司的经验,但后来一想,人各有志,有程序员或许想进成长型或创业型公司或其它类型的公司,所以就干脆来分享些提升技能和通过面试的技巧,技巧我讲,公司你选,两厢便利. 毕 ...
- 【转】 如何重写hashCode()和equals()方法
转自:http://blog.csdn.net/neosmith/article/details/17068365 hashCode()和equals()方法可以说是Java完全面向对象的一大特色.它 ...
- 如何重写hashCode()和equals()方法
hashCode()和equals()方法可以说是Java完全面向对象的一大特色.它为我们的编程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危险.这篇文章我们就讨论一下如何正解理解和使用这2个方法. 如何重写equal ...
- Java 重写 hashCode() 和 equals() 方法
1. hashCode 1.1 基本概念 hashCode 是 JDK 根据对象的地址算出来的一个 int 数字(对象的哈希码值),代表了该对象再内存中的存储位置. hashCode() 方法是超级类 ...
- 【java编程】重写HashCode和equals方法
[一]重写equals方案的规则 equals方法本来的原则 1.类的每个实例本质上都是唯一的. 2.不关心类是否提供了“逻辑相等”的测试功能 3.超类已经覆盖了equals,从超类继承过来的行为对于 ...
随机推荐
- 关于基线baseline及与inline-block、vertical-aline等属性的关系(完善中.......)
1. 基本含义 基线(base line):而是英文字母x的下端沿,是a,c,z,x等字母的底边线,并不是汉字文字的下端沿,.下图的红色线即为基线.凡是涉及到垂直方向的排版或者对齐的,都离不开最最基本 ...
- DW自动换行
查看→代码视图选项→自动换行
- python3.5中,import sqlite3 出现 no module named _sqlite3的解决方法
我用的centos7.2,系统自带python2.7. 我自己装了python3.5,但在导入sqlite3这个包的时候出现找不到包的错误. 下面给出解决方法. 第一种: 检查自己有没有安装sqlit ...
- java编程思想-第13章-某些练习题
. 匹配任意一个字符 * 表示匹配0个或多个前面这个字符 + 表示1个或多个前面这个字符 ? 表示0个或1个前面这个字符 ^ 表示一行的开始 ^[a-zA-Z] :表示开头是a-z或者A-Z [^0- ...
- 基于ELK5.1(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的一次整合测试
前言开源实时日志分析ELK平台(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组成),能很方便的帮我们收集日志,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并且能很方便的进行日志的统计和检索,下面基于ELK的最 ...
- stm32的NVIC是什么?
NVIC的全称是Nested vectoredinterrupt controller,即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 对于M3和M4内核的MCU,每个中断的优先级都是用寄存器中的8位来设置的.8位的话 ...
- Python 实现文件复制、删除
Python 实现文件复制.删除 转载至:http://www.cnblogs.com/sld666666/archive/2011/01/05/1926282.html 用python实现了一个小 ...
- Windows环境下消息中间件RabbitMq的搭建与应用
前言 消息中间件目前已经在很多大型的项目上得到了运用,我们常见的有 RabbitMq, activitymq,kafka,rocketmq,其中rocketmq是阿里自己在kafka的基础上用java ...
- 斯坦福CS224n课程作业
斯坦福CS224n作业一 softmax 作业要求如下: 解析:题目要求我们证明\(softmax\)函数具有常数不变性. 解答:对于\(x+c\)的每一维来说,有如下等式成立: \[softmax( ...
- 深入学习Redis(4):哨兵
前言 在 深入学习Redis(3):主从复制 中曾提到,Redis主从复制的作用有数据热备.负载均衡.故障恢复等:但主从复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故障恢复无法自动化.本文将要介绍的哨兵,它基于Redis主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