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断点续传:指的是在上传/下载时,将任务(一个文件或压缩包)人为的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采用一个线程进行上传/下载,如果碰到网络故障,可以从已经上传/下载的部分开始继续上传/下载未完成的部分,而没有必要从头开始上传/下载。可以节省时间,提高速度。

断点续传的用途

有时用户上传/下载文件需要历时数小时,万一线路中断,不具备断点续传的 HTTP/FTP 服务器或下载软件就只能从头重传,比较好的 HTTP/FTP 服务器或下载软件具有断点续传能力,允许用户从上传/下载断线的地方继续传送,这样大大减少了用户的烦恼。

常见的支持断点续传的上传/下载软件:QQ 旋风、迅雷、快车、电驴、酷6、土豆、优酷、百度视频、新浪视频、腾讯视频、百度云等。

在 Linux/Unix 系统下,常用支持断点续传的 FTP 客户端软件是 lftp。

Range & Content-Range

HTTP1.1 协议(RFC2616)开始支持获取文件的部分内容,这为并行下载以及断点续传提供了技术支持。它通过在 Header 里两个参数实现的,客户端发请求时对应的是 Range ,服务器端响应时对应的是 Content-Range。

Range

用于请求头中,指定第一个字节的位置和最后一个字节的位置,一般格式:

Range:(unit=first byte pos)-[last byte pos]

Range 头部的格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Range: bytes=0-499 表示第 0-499 字节范围的内容 
Range: bytes=500-999 表示第 500-999 字节范围的内容 
Range: bytes=-500 表示最后 500 字节的内容 
Range: bytes=500- 表示从第 500 字节开始到文件结束部分的内容 
Range: bytes=0-0,-1 表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节 
Range: bytes=500-600,601-999 同时指定几个范围

Content-Range

用于响应头中,在发出带 Range 的请求后,服务器会在 Content-Range 头部返回当前接受的范围和文件总大小。一般格式:

Content-Range: bytes (unit first byte pos) - [last byte pos]/[entity legth]

例如:

Content-Range: bytes 0-499/22400

0-499 是指当前发送的数据的范围,而 22400 则是文件的总大小。

而在响应完成后,返回的响应头内容也不同:

HTTP/1.1 200 Ok(不使用断点续传方式) 
HTTP/1.1 206 Partial Content(使用断点续传方式)

增强校验

在实际场景中,会出现一种情况,即在终端发起续传请求时,URL 对应的文件内容在服务器端已经发生变化,此时续传的数据肯定是错误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显然此时需要有一个标识文件唯一性的方法。

在 RFC2616 中也有相应的定义,比如实现 Last-Modified 来标识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这样即可判断出续传文件时是否已经发生过改动。同时 FC2616 中还定义有一个 ETag 的头,可以使用 ETag 头来放置文件的唯一标识。

Last-Modified

If-Modified-Since,和 Last-Modified 一样都是用于记录页面最后修改时间的 HTTP 头信息,只是 Last-Modified 是由服务器往客户端发送的 HTTP 头,而 If-Modified-Since 则是由客户端往服务器发送的头,可以看到,再次请求本地存在的 cache 页面时,客户端会通过 If-Modified-Since 头将先前服务器端发过来的 Last-Modified 最后修改时间戳发送回去,这是为了让服务器端进行验证,通过这个时间戳判断客户端的页面是否是最新的,如果不是最新的,则返回新的内容,如果是最新的,则返回 304 告诉客户端其本地 cache 的页面是最新的,于是客户端就可以直接从本地加载页面了,这样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就会大大减少,同时也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

Etag

Etag(Entity Tags)主要为了解决 Last-Modified 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

  1. 一些文件也许会周期性的更改,但是内容并不改变(仅改变修改时间),这时候我们并不希望客户端认为这个文件被修改了,而重新 GET。
  2. 某些文件修改非常频繁,例如:在秒以下的时间内进行修改(1s 内修改了 N 次),If-Modified-Since 能检查到的粒度是 s 级的,这种修改无法判断(或者说 UNIX 记录 MTIME 只能精确到秒)。
  3. 某些服务器不能精确的得到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为此,HTTP/1.1 引入了 Etag。Etag 仅仅是一个和文件相关的标记,可以是一个版本标记,例如:v1.0.0;或者说 “627-4d648041f6b80” 这么一串看起来很神秘的编码。但是 HTTP/1.1 标准并没有规定 Etag 的内容是什么或者说要怎么实现,唯一规定的是 Etag 需要放在 “” 内。

If-Range

用于判断实体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实体未改变,服务器发送客户端丢失的部分,否则发送整个实体。一般格式:

If-Range: Etag | HTTP-Date

也就是说,If-Range 可以使用 Etag 或者 Last-Modified 返回的值。当没有 ETage 却有 Last-modified 时,可以把 Last-modified 作为 If-Range 字段的值。

例如:

If-Range: “627-4d648041f6b80” 
If-Range: Fri, 22 Feb 2013 03:45:02 GMT

If-Range 必须与 Range 配套使用。如果请求报文中没有 Range,那么 If-Range 就会被忽略。如果服务器不支持 If-Range,那么 Range 也会被忽略。

如果请求报文中的 Etag 与服务器目标内容的 Etag 相等,即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应答报文的状态码为 206。如果服务器目标内容发生了变化,那么应答报文的状态码为 200。

用于校验的其他 HTTP 头信息:If-Match/If-None-Match、If-Modified-Since/If-Unmodified-Since。

工作原理

Etag 由服务器端生成,客户端通过 If-Range 条件判断请求来验证资源是否修改。请求一个文件的流程如下:

第一次请求:

  1. 客户端发起 HTTP GET 请求一个文件。
  2. 服务器处理请求,返回文件内容以及相应的 Header,其中包括 Etag(例如:627-4d648041f6b80)(假设服务器支持 Etag 生成并已开启了 Etag)状态码为 200。

第二次请求(断点续传):

  1. 客户端发起 HTTP GET 请求一个文件,同时发送 If-Range(该头的内容就是第一次请求时服务器返回的 Etag:627-4d648041f6b80)。
  2. 服务器判断接收到的 Etag 和计算出来的 Etag 是否匹配,如果匹配,那么响应的状态码为 206;否则,状态码为 200。

检测服务器是否支持断点续传

CURL 实现检测:

[root@localhost ~]# curl -i --range 0-9 http://www.baidu.com/img/bdlogo.gif
HTTP/1.1 206 Partial Content
Date: Mon, 21 Nov 2016 05:26:29 GMT
Server: Apache
P3P: CP=" OTI DSP COR IVA OUR IND COM "
Set-Cookie: BAIDUID=0CD0E23B4D4F739954DFEDB92BE6CE03:FG=1; expires=Tue, 21-Nov-17 05:26:29 GMT; max-age=31536000; path=/; domain=.baidu.com; version=1
Last-Modified: Fri, 22 Feb 2013 03:45:02 GMT
ETag: "627-4d648041f6b80"
Accept-Ranges: bytes
Content-Length: 10
Cache-Control: max-age=315360000
Expires: Thu, 19 Nov 2026 05:26:29 GMT
Content-Range: bytes 0-9/1575
Connection: Keep-Alive
Content-Type: image/gif GIF89a[root@localhost ~]#

能够找到 Content-Range,则表明服务器支持断点续传。有些服务器还会返回 Accept-Ranges,输出结果 Accept-Ranges: bytes ,说明服务器支持按字节下载。

http://blog.csdn.net/liang19890820/article/details/53215087

HTTP断点续传(分块传输)(HTTP头格式非常清楚)的更多相关文章

  1. HTTP协议响应头之Transfer-Encoding:分块传输详解

    Http Connection有两种连接方式:短连接和长连接:短连接即一次请求对应一次TCP连接的建立和销毁过程,而长连接是多个请求共用同一个连接这样可以节省大量连接建立时间提高通信效率.目前主流浏览 ...

  2. HTTP 响应的分块传输

    Transfer-Encoding 响应头用于告诉客户端服务器发送内容的编码格式. 其可选值有: chunked:数据分块发送.此时应缺省 Content-Length 响应头. compress:使 ...

  3. 利用分块传输绕WAF

    分块传输原理介绍 背景 HTTP Connection有两种连接方式:短连接和长连接: 短连接即一次请求对应一次TCP连接的建立和销毁过程. 长连接是多个请求共用同一个连接这样可以节省大量连接建立时间 ...

  4. [转载]利用分块传输绕过WAF进行SQL注入

    原理 客户端给服务器发送数据的时候,如果我们利用协议去制作payload,就可以绕过http协议的waf,实现SQL注入 分块传输编码(Chunked transfer encoding)是HTTP中 ...

  5. HTTP协议之分块传输与分段编码

    目录 数据的分块传输 数据的分段编码(transfer-encoding) 前置知识:HTTP协议 数据的分块传输 我们都知道http协议是由TCP协议封装而来的应用层协议.我们和服务器之间的每次ht ...

  6. HTTP 笔记与总结(9)分块传输、持久链接 与 反向 ajax(comet / server push / 服务器推技术)

    反向 ajax 又叫 comet / server push / 服务器推技术 应用范围:网页聊天服务器,例如新浪微博在线聊天.google mail 网页聊天 原理:一般而言,HTTP 协议的特点是 ...

  7. HTTP分块传输

    HTTP分块传输 用途 对于在发送HTTP头部前,无法计算出Content-Length的HTTP请求及回复(例如WEB服务端产生的动态内容),可以使用分块传输,使得不至于等待所有数据产生后,再发送带 ...

  8. Burpsuit分块传输插件绕WAF原理和技巧(转)

      0x00 原理 给服务器发送payload数据包,使得waf无法识别出payload,当apache,tomcat等web容器能正常解析其内容.如图一所示 0x02  实验环境 本机win10+x ...

  9. HTTP要点概述:七,编码,压缩传输,分块传输

    一,编码: HTTP 在传输数据时可以按照数据原貌直接传输,但也可以在传输过程中通过编码提升传输速率.通过在传输时编码,能有效地处理大量的访问请求.但是,编码的操作需要计算机来完成,因此会消耗更多的 ...

  10. 利用分块传输吊打所有WAF--学习笔记

    在看了bypassword的<在HTTP协议层面绕过WAF>之后,想起了之前做过的一些研究,所以写个简单的短文来补充一下文章里“分块传输”部分没提到的两个技巧. 技巧1 使用注释扰乱分块数 ...

随机推荐

  1. Linux系统编程(26)——守护进程

    Linux系统启动时会启动很多系统服务进程,比如inetd,这些系统服务进程没有控制终端,不能直接和用户交互.其它进程都是在用户登录或运行程序时创建,在运行结束或用户注销时终止,但系统服务进程不受用户 ...

  2. HDU_2054——A=B问题

    Problem Description Give you two numbers A and B, if A is equal to B, you should print "YES&quo ...

  3. Ajax解析

    1.Ajax Asynchronous(异步的) javascript and xml 技术组成: CSS + xml +JavaScript +DOM Ajax核心对象: XmlHttpReques ...

  4. IOS开发之微博的设计与实现

    // // main.m // Microblog //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import "Person.h" #i ...

  5. USB HID介绍

    HID是一种USB通信协议,无需安装驱动就能进行交互,在学习HID之前,先来复习一下USB协议的相关内容. USB设备描述符-概述 当插入USB设备后,主机会向设备请求各种描述符来识别设备.那什么是设 ...

  6. jquery之遍历展示title

    //遍历展示title {field:'couponsList',title:'优惠劵类型',width:250,align:'center',sortable:true, formatter:fun ...

  7. input事件以及中文输入法的处理

    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相信大家都处理过监听用户输入的事情,一般我们会用到onkeyup.onkeydown.onkeypress.onchange.oninput事件,虽然都很熟悉了,但是还是有必要巩固 ...

  8. Xcode简易基础篇,以新手角度去操作

    声明:此Newlife XCode非Mac的XCode,避免误会. 日常用的Newlife X组件的相关资源,不限于XCode,只是以XCode组件为主: 1.QQ群:1600800 2.博客 : h ...

  9. Fiddler使用笔记

    http://www.cnblogs.com/TankXiao/archive/2012/02/06/2337728.html#basic   1.filter的使用,跟踪某个网站的访问,例如:hr. ...

  10. sql练习总结(一)

    最近在学sql,遇到了这么一道题: 写出一条Sql语句:取出表A中第31到第40记录(SQLServer,以自动增长的ID作为主键,注意:ID可能不是连续的. 把所能想到的实现方法都做了一遍: 1.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