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见识一下swift中基于Array的扩展的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快速排序吧。

1.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再基础不过了,这里就不再讲其原理了,实在不会可以看下百度百科冒泡排序

既然冒泡排序避免不了数组中两个数据交换,先写一个交换函数

// 交换数组中i和j两个位置的数据

extension Array {

    fileprivate mutating func
swap(i:Int,j:Int) {

let temp = self[i]

   self[i] = self[j]

   self[j] = temp

}

}

下面就是排序了也很简单就不多解释了

//
MARK: - 冒泡排序

/**

* 通过与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把小的数交换到最前面。

*/

extension Array where
Element:Comparable {

mutating func bubbleSort() {

    for i in 0..<self.count-1 {

        for j in (i+1...self.count-1).reversed()
{

           // 后者小于前者,交换位置,即小的往上升大的往下沉

           if self[j] < self[j-1] {

               swap(i: j, j: j-1)

            }

         }

      } 


   }

}

因为是排序,所以元素必须满足协议是可比较的。

下面快速排序和选择排序也是同样的道理。

2.快速排序

/** 快速排序的算法思想

*  一趟快速排序的算法是:

*   1、设置两个变量i、j,排序开始的时候:i=0,j=N-1;

*   2、以第一个数组元素作为基准数据,赋值给key,即key=A[0];

*   3、从j开始向前搜索,即由后开始向前搜索(j减1),找到第一个小于key的值A[j],将A[j]和A[i]互换;

*   4、从i开始向后搜索,即由前开始向后搜索(i++),找到第一个大于key的A[i],将A[i]和A[j]互换;

*   5、重复第3、4步,直到i=j; (3,4步中,没找到符合条件的值,即3中A[j]不小于key,4中A[i]不大于key的时候改变j、i的值,

*     使得j=j-1,i=i+1,直至找到为止。找到符合条件的值,进行交换的时候i, j指针位置不变。

*     另外,i==j这一过程一定正好是i+或j-完成的时候,此时令循环结束)。

*/

extension Array where Element:Comparable {

private mutating
func quickPartition(left:Int, right:Int)->Int {

var right = right

   var left = left

// 记录哪个是基准数

     let base = self[left]

// 记录基准数位置

     let baseIndex = left

// 先从右边往左边扫描,找到第一个比base要小的数,但是不能与left相遇
   while left < right
&& self[right] >= base {
           right = right-1

}

// 再从左边往右边扫描,找到第一个比base还要大的数,但是不能与right相遇
   while left < right
&& self[left] <= base {

         left = left+1

}

// 交换 左边比base大的数和右边比base小的数

    swap(i: left,j: right)

// 交换左边比base大的数和基准数

    swap(i: baseIndex,j: left)

// 返回新的基准数

    return left

}

/// 快速排序

/// - Parameters:

///   - a: 数组a

///   - left: 左边索引

///   - right: 右边索引

private
mutating func quickSort(left: Int, right: Int) {

// 排序完毕,退出递归

    if left >= right {

        return

   }

// 每一趟划分,使左边的比基准小,右边的比基准大,并返回新的基准的位置

let
baseIndex = quickPartition(left: left, right: right)

// 判断左边是否排完,没排完递归排左边部分

    if baseIndex - 1 > left {

        quickSort(left: left, right:
baseIndex - 1)

    }

// 判断右边是否排完,没排完递归排右边部分

    if baseIndex + 1 < right {

        quickSort(left: baseIndex + 1, right:
right)

    }

}

mutating func quickSort() {

    quickSort(left: 0, right: self.count-1)

}

}

3.选择排序

// MARK: - 选择排序

/** 选择排序算法思想

*  每一趟从前往后查找出值最小的索引(下标),最后通过比较是否需要交换。每一趟都将最小的元素交换到最前面。

*  大致过程

*  6, 4, 9, 7, 5(开始)

*  4, 6, 9, 7, 5(第一趟:将最小的4与6交换,使这一趟最小值4放到最前面)

*  4, 5, 9, 7, 6(第二趟:将最小的5与6交换,使这一趟最小值5放到最前面)

*  4, 5, 6, 7, 9(第三趟:将最小的6与9交换,使这一趟最小值6放到最前面)

*  4, 5, 6, 7, 9(第四趟:不需要交换,排序完成)

*/

extension Array where Element:Comparable {

mutating func
selectorSort() {

var min =
0

// 只需要n-1趟即可,到最后一趟只有一个元素,一定是最小的了

    for i in 0..<self.count-1 {

// 每一趟的开始,假设该趟的第一个元素是最小的

    min = i

// 查找该趟有没有更小的,如果找到更小的,则更新最小值的下标

     for j in i+1..<self.count-1 {

if self[j] < self[min] {

        min = j

}

   }

// 如果该趟的第一个元素不是最小的,说明需要交换

    if min != i {

        swap(i: min, j: i)

}          

   }

}

}

Swift的排序算法就总结到这里。

如果大家觉得这篇博文整理得不错,就给点个赞吧。 如果在再哪里整理得有疏忽的地方,还希望各位博友的指点。

感谢各位博友对这篇文章的支持哦!!! 谢谢。

Swift的排序算法总结的更多相关文章

  1. [Swift]八大排序算法(七):归并排序

    排序分为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 内部排序:是指待排序列完全存放在内存中所进行的排序过程,适合不太大的元素序列. 外部排序:指的是大文件的排序,即待排序的记录存储在外存储器上,待排序的文件无法一次装入内存 ...

  2. [Swift]八大排序算法(六):希尔排序

    排序分为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 内部排序:是指待排序列完全存放在内存中所进行的排序过程,适合不太大的元素序列. 外部排序:指的是大文件的排序,即待排序的记录存储在外存储器上,待排序的文件无法一次装入内存 ...

  3. [Swift]八大排序算法(四):堆排序

    排序分为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 内部排序:是指待排序列完全存放在内存中所进行的排序过程,适合不太大的元素序列. 外部排序:指的是大文件的排序,即待排序的记录存储在外存储器上,待排序的文件无法一次装入内存 ...

  4. [Swift]八大排序算法(三):选择排序 和 简单选择排序

    排序分为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 内部排序:是指待排序列完全存放在内存中所进行的排序过程,适合不太大的元素序列. 外部排序:指的是大文件的排序,即待排序的记录存储在外存储器上,待排序的文件无法一次装入内存 ...

  5. [Swift]八大排序算法(二):快速排序

    排序分为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 内部排序:是指待排序列完全存放在内存中所进行的排序过程,适合不太大的元素序列. 外部排序:指的是大文件的排序,即待排序的记录存储在外存储器上,待排序的文件无法一次装入内存 ...

  6. [Swift]八大排序算法(一):冒泡排序

    排序分为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 内部排序:是指待排序列完全存放在内存中所进行的排序过程,适合不太大的元素序列. 外部排序:指的是大文件的排序,即待排序的记录存储在外存储器上,待排序的文件无法一次装入内存 ...

  7. [Swift]八大排序算法(五):插入排序

    排序分为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 内部排序:是指待排序列完全存放在内存中所进行的排序过程,适合不太大的元素序列. 外部排序:指的是大文件的排序,即待排序的记录存储在外存储器上,待排序的文件无法一次装入内存 ...

  8. [Swift]八大排序算法(八):基数排序

    排序分为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 内部排序:是指待排序列完全存放在内存中所进行的排序过程,适合不太大的元素序列. 外部排序:指的是大文件的排序,即待排序的记录存储在外存储器上,待排序的文件无法一次装入内存 ...

  9. JavaScript实现常用的排序算法

    ▓▓▓▓▓▓ 大致介绍 由于最近要考试复习,所以学习js的时间少了 -_-||,考试完还会继续的努力学习,这次用原生的JavaScript实现以前学习的常用的排序算法,有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直接插入排 ...

随机推荐

  1. C# 數據事務操作

    public sealed class SQLFunc  { #region Methods #region OpenConnection /// <summary>指定包含連接字串的字串 ...

  2. MVC 為頁面的list資料重新命名

    function ReBookFileName() {                              $("#div_sortable").find("li[ ...

  3. Spark MLlib之协同过滤

    原文:http://blog.selfup.cn/1001.html 什么是协同过滤 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 简称CF),wiki上的定义是:简单来说是利用某兴趣相 ...

  4. VHDL 学习

    近期在接触 VHDL,首先要本好书,个人觉得 1)<VHDL for engineer>  VHDL 大学实用教程 (这个名字翻译的无语...) 2)估计verilog的作者的 bhask ...

  5. 基于WDF的PCI/PCIe接口卡Windows驱动程序(1)-WDF概述及开发环境搭建

    原文出处:http://www.cnblogs.com/jacklu/p/4619110.html 本科毕业设计是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想开几篇博客来介绍使用WDF开发PCI/PCIe接口卡的驱动程序方法 ...

  6. linux tr命令详解

    通过使用 tr,您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 sed 的许多最基本功能.您可以将 tr 看作为 sed 的(极其)简化的变体:它可以用一个字符来替换另一个字符,或者可以完全除去一些字符.您也可以用它来除去重复 ...

  7. oracle sql优化

    整理一下网上所看到sql优化方法 1.使用大写字母书写sql,因为oracle解释器会先将sql语句转换成大写后再解释 2    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多数情况下一条sql可以达到目的的,就不要使用多 ...

  8. Mysql常用命令行大全——转载

    转载地址:http://www.blogjava.net/supperchen/archive/2012/10/11/389340.html 第一招.mysql服务的启动和停止 net stop my ...

  9. SQL中使用update inner join和delete inner join

    Update XXX set XXX where 这种写法大家肯定都知道,才发现update和delete居然支持inner join的update方式,太神奇了.分享段示例代码: 1 2 3 4 5 ...

  10. NOI 2001 食物链(eat)

    1074 食物链 2001年NOI全国竞赛  时间限制: 3 s  空间限制: 64000 KB  题目等级 : 钻石 Diamond 题解  查看运行结果     题目描述 Descrip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