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数据结构

这一章节我们将来学习数据结构的内容。经常会有人提问说:学习数据结构或者算法对于前端工程师有用么?

总的来说,这些基础学科在短期内收效确实甚微,但是我们首先不要将自己局限在前端工程师这点上。笔者之前是做 iOS 开发的,转做前端以后,只有两个技能还对我有用:

  1. 基础学科内容,比如:网络知识、数据结构算法
  2. 编程思想

其他 iOS 上积累的经验,转行以后基本就没多大用处了。所以说,当我们把视野放到编程这个角度去说,数据结构算法一定是有用的,并且也是你未来的一个天花板。可以不花费集中的时间去学习这些内容,但是一定需要时常去学习一点,因为这些技能可以实实在在提升你写代码的能力。

这一章节的内容信息量会很大,不适合在非电脑环境下阅读,请各位打开代码编辑器,一行行的敲代码,单纯阅读是学习不了数据结构的。

时间复杂度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时间复杂度。

通常使用最差的时间复杂度来衡量一个算法的好坏。

常数时间 O(1) 代表这个操作和数据量没关系,是一个固定时间的操作,比如说四则运算。

对于一个算法来说,可能会计算出操作次数为 aN + 1,N 代表数据量。那么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N)。因为我们在计算时间复杂度的时候,数据量通常是非常大的,这时候低阶项和常数项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可能会出现两个算法都是 O(N) 的时间复杂度,那么对比两个算法的好坏就要通过对比低阶项和常数项了。

概念

栈是一个线性结构,在计算机中是一个相当常见的数据结构。

栈的特点是只能在某一端添加或删除数据,遵循先进后出的原则

实现

每种数据结构都可以用很多种方式来实现,其实可以把栈看成是数组的一个子集,所以这里使用数组来实现

class Stack {
constructor() {
this.stack = []
}
push(item) {
this.stack.push(item)
}
pop() {
this.stack.pop()
}
peek() {
return this.stack[this.getCount() - 1]
}
getCount() {
return this.stack.length
}
isEmpty() {
return this.getCount() === 0
}
}

应用

选取了 LeetCode 上序号为 20 的题目

题意是匹配括号,可以通过栈的特性来完成这道题目

var isValid = function (s) {
let map = {
'(': -1,
')': 1,
'[': -2,
']': 2,
'{': -3,
'}': 3
}
let stack = []
for (let i = 0; i < s.length; i++) {
if (map[s[i]] < 0) {
stack.push(s[i])
} else {
let last = stack.pop()
if (map[last] + map[s[i]] != 0) return false
}
}
if (stack.length > 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其实在 Vue 中关于模板解析的代码,就有应用到匹配尖括号的内容。

队列

概念

队列是一个线性结构,特点是在某一端添加数据,在另一端删除数据,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实现

这里会讲解两种实现队列的方式,分别是单链队列和循环队列。

单链队列

class Queue {
constructor() {
this.queue = []
}
enQueue(item) {
this.queue.push(item)
}
deQueue() {
return this.queue.shift()
}
getHeader() {
return this.queue[0]
}
getLength() {
return this.queue.length
}
isEmpty() {
return this.getLength() === 0
}
}

因为单链队列在出队操作的时候需要 O(n) 的时间复杂度,所以引入了循环队列。循环队列的出队操作平均是 O(1) 的时间复杂度。

循环队列

class SqQueue {
constructor(length) {
this.queue = new Array(length + 1)
// 队头
this.first = 0
// 队尾
this.last = 0
// 当前队列大小
this.size = 0
}
enQueue(item) {
// 判断队尾 + 1 是否为队头
// 如果是就代表需要扩容数组
// % this.queue.length 是为了防止数组越界
if (this.first === (this.last + 1) % this.queue.length) {
this.resize(this.getLength() * 2 + 1)
}
this.queue[this.last] = item
this.size++
this.last = (this.last + 1) % this.queue.length
}
deQueue() {
if (this.isEmpty()) {
throw Error('Queue is empty')
}
let r = this.queue[this.first]
this.queue[this.first] = null
this.first = (this.first + 1) % this.queue.length
this.size--
// 判断当前队列大小是否过小
// 为了保证不浪费空间,在队列空间等于总长度四分之一时
// 且不为 2 时缩小总长度为当前的一半
if (this.size === this.getLength() / 4 && this.getLength() / 2 !== 0) {
this.resize(this.getLength() / 2)
}
return r
}
getHeader() {
if (this.isEmpty()) {
throw Error('Queue is empty')
}
return this.queue[this.first]
}
getLength() {
return this.queue.length - 1
}
isEmpty() {
return this.first === this.last
}
resize(length) {
let q = new Array(length)
for (let i = 0; i < length; i++) {
q[i] = this.queue[(i + this.first) % this.queue.length]
}
this.queue = q
this.first = 0
this.last = this.size
}
}

链表

概念

链表是一个线性结构,同时也是一个天然的递归结构。链表结构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内存空间,实现灵活的内存动态管理。但是链表失去了数组随机读取的优点,同时链表由于增加了结点的指针域,空间开销比较大。

实现

单向链表

class Node {
constructor(v, next) {
this.value = v
this.next = next
}
}
class LinkList {
constructor() {
// 链表长度
this.size = 0
// 虚拟头部
this.dummyNode = new Node(null, null)
}
find(header, index, currentIndex) {
if (index === currentIndex) return header
return this.find(header.next, index, currentIndex + 1)
}
addNode(v, index) {
this.checkIndex(index)
// 当往链表末尾插入时,prev.next 为空
// 其他情况时,因为要插入节点,所以插入的节点
// 的 next 应该是 prev.next
// 然后设置 prev.next 为插入的节点
let prev = this.find(this.dummyNode, index, 0)
prev.next = new Node(v, prev.next)
this.size++
return prev.next
}
insertNode(v, index) {
return this.addNode(v, index)
}
addToFirst(v) {
return this.addNode(v, 0)
}
addToLast(v) {
return this.addNode(v, this.size)
}
removeNode(index, isLast) {
this.checkIndex(index)
index = isLast ? index - 1 : index
let prev = this.find(this.dummyNode, index, 0)
let node = prev.next
prev.next = node.next
node.next = null
this.size--
return node
}
removeFirstNode() {
return this.removeNode(0)
}
removeLastNode() {
return this.removeNode(this.size, true)
}
checkIndex(index) {
if (index < 0 || index > this.size) throw Error('Index error')
}
getNode(index) {
this.checkIndex(index)
if (this.isEmpty()) return
return this.find(this.dummyNode, index, 0).next
}
isEmpty() {
return this.size === 0
}
getSize() {
return this.size
}
}

二叉树

树拥有很多种结构,二叉树是树中最常用的结构,同时也是一个天然的递归结构。

二叉树拥有一个根节点,每个节点至多拥有两个子节点,分别为:左节点和右节点。树的最底部节点称之为叶节点,当一颗树的叶数量数量为满时,该树可以称之为满二叉树。

二分搜索树

二分搜索树也是二叉树,拥有二叉树的特性。但是区别在于二分搜索树每个节点的值都比他的左子树的值大,比右子树的值小。

这种存储方式很适合于数据搜索。如下图所示,当需要查找 6 的时候,因为需要查找的值比根节点的值大,所以只需要在根节点的右子树上寻找,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

实现

class Node {
constructor(value) {
this.value = value
this.left = null
this.right = null
}
}
class BST {
constructor() {
this.root = null
this.size = 0
}
getSize() {
return this.size
}
isEmpty() {
return this.size === 0
}
addNode(v) {
this.root = this._addChild(this.root, v)
}
// 添加节点时,需要比较添加的节点值和当前
// 节点值的大小
_addChild(node, v) {
if (!node) {
this.size++
return new Node(v)
}
if (node.value > v) {
node.left = this._addChild(node.left, v)
} else if (node.value < v) {
node.right = this._addChild(node.right, v)
}
return node
}
}

以上是最基本的二分搜索树实现,接下来实现树的遍历。

对于树的遍历来说,有三种遍历方法,分别是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三种遍历的区别在于何时访问节点。在遍历树的过程中,每个节点都会遍历三次,分别是遍历到自己,遍历左子树和遍历右子树。如果需要实现先序遍历,那么只需要第一次遍历到节点时进行操作即可。

// 先序遍历可用于打印树的结构
// 先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然后访问左节点,最后访问右节点。
preTraversal() {
this._pre(this.root)
}
_pre(node) {
if (node) {
console.log(node.value)
this._pre(node.left)
this._pre(node.right)
}
}
// 中序遍历可用于排序
// 对于 BST 来说,中序遍历可以实现一次遍历就
// 得到有序的值
// 中序遍历表示先访问左节点,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访问右节点。
midTraversal() {
this._mid(this.root)
}
_mid(node) {
if (node) {
this._mid(node.left)
console.log(node.value)
this._mid(node.right)
}
}
// 后序遍历可用于先操作子节点
// 再操作父节点的场景
// 后序遍历表示先访问左节点,然后访问右节点,最后访问根节点。
backTraversal() {
this._back(this.root)
}
_back(node) {
if (node) {
this._back(node.left)
this._back(node.right)
console.log(node.value)
}
}

以上的这几种遍历都可以称之为深度遍历,对应的还有种遍历叫做广度遍历,也就是一层层地遍历树。对于广度遍历来说,我们需要利用之前讲过的队列结构来完成。

breadthTraversal() {
if (!this.root) return null
let q = new Queue()
// 将根节点入队
q.enQueue(this.root)
// 循环判断队列是否为空,为空
// 代表树遍历完毕
while (!q.isEmpty()) {
// 将队首出队,判断是否有左右子树
// 有的话,就先左后右入队
let n = q.deQueue()
console.log(n.value)
if (n.left) q.enQueue(n.left)
if (n.right) q.enQueue(n.right)
}
}

接下来先介绍如何在树中寻找最小值或最大数。因为二分搜索树的特性,所以最小值一定在根节点的最左边,最大值相反

getMin() {
return this._getMin(this.root).value
}
_getMin(node) {
if (!node.left) return node
return this._getMin(node.left)
}
getMax() {
return this._getMax(this.root).value
}
_getMax(node) {
if (!node.right) return node
return this._getMin(node.right)
}

向上取整和向下取整,这两个操作是相反的,所以代码也是类似的,这里只介绍如何向下取整。既然是向下取整,那么根据二分搜索树的特性,值一定在根节点的左侧。只需要一直遍历左子树直到当前节点的值不再大于等于需要的值,然后判断节点是否还拥有右子树。如果有的话,继续上面的递归判断。

floor(v) {
let node = this._floor(this.root, v)
return node ? node.value : null
}
_floor(node, v) {
if (!node) return null
if (node.value === v) return v
// 如果当前节点值还比需要的值大,就继续递归
if (node.value > v) {
return this._floor(node.left, v)
}
// 判断当前节点是否拥有右子树
let right = this._floor(node.right, v)
if (right) return right
return node
}

排名,这是用于获取给定值的排名或者排名第几的节点的值,这两个操作也是相反的,所以这个只介绍如何获取排名第几的节点的值。对于这个操作而言,我们需要略微的改造点代码,让每个节点拥有一个 size 属性。该属性表示该节点下有多少子节点(包含自身)。

class Node {
constructor(value) {
this.value = value
this.left = null
this.right = null
// 修改代码
this.size = 1
}
}
// 新增代码
_getSize(node) {
return node ? node.size : 0
}
_addChild(node, v) {
if (!node) {
return new Node(v)
}
if (node.value > v) {
// 修改代码
node.size++
node.left = this._addChild(node.left, v)
} else if (node.value < v) {
// 修改代码
node.size++
node.right = this._addChild(node.right, v)
}
return node
}
select(k) {
let node = this._select(this.root, k)
return node ? node.value : null
}
_select(node, k) {
if (!node) return null
// 先获取左子树下有几个节点
let size = node.left ? node.left.size : 0
// 判断 size 是否大于 k
// 如果大于 k,代表所需要的节点在左节点
if (size > k) return this._select(node.left, k)
// 如果小于 k,代表所需要的节点在右节点
// 注意这里需要重新计算 k,减去根节点除了右子树的节点数量
if (size < k) return this._select(node.right, k - size - 1)
return node
}

接下来讲解的是二分搜索树中最难实现的部分:删除节点。因为对于删除节点来说,会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 需要删除的节点没有子树
  • 需要删除的节点只有一条子树
  • 需要删除的节点有左右两条树

对于前两种情况很好解决,但是第三种情况就有难度了,所以先来实现相对简单的操作:删除最小节点,对于删除最小节点来说,是不存在第三种情况的,删除最大节点操作是和删除最小节点相反的,所以这里也就不再赘述。

delectMin() {
this.root = this._delectMin(this.root)
console.log(this.root)
}
_delectMin(node) {
// 一直递归左子树
// 如果左子树为空,就判断节点是否拥有右子树
// 有右子树的话就把需要删除的节点替换为右子树
if ((node != null) & !node.left) return node.right
node.left = this._delectMin(node.left)
// 最后需要重新维护下节点的 `size`
node.size = this._getSize(node.left) + this._getSize(node.right) + 1
return node
}

最后讲解的就是如何删除任意节点了。对于这个操作,T.Hibbard 在 1962 年提出了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也就是如何解决第三种情况。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需要取出当前节点的后继节点(也就是当前节点右子树的最小节点)来替换需要删除的节点。然后将需要删除节点的左子树赋值给后继结点,右子树删除后继结点后赋值给他。

你如果对于这个解决办法有疑问的话,可以这样考虑。因为二分搜索树的特性,父节点一定比所有左子节点大,比所有右子节点小。那么当需要删除父节点时,势必需要拿出一个比父节点大的节点来替换父节点。这个节点肯定不存在于左子树,必然存在于右子树。然后又需要保持父节点都是比右子节点小的,那么就可以取出右子树中最小的那个节点来替换父节点。

delect(v) {
this.root = this._delect(this.root, v)
}
_delect(node, v) {
if (!node) return null
// 寻找的节点比当前节点小,去左子树找
if (node.value < v) {
node.right = this._delect(node.right, v)
} else if (node.value > v) {
// 寻找的节点比当前节点大,去右子树找
node.left = this._delect(node.left, v)
} else {
// 进入这个条件说明已经找到节点
// 先判断节点是否拥有拥有左右子树中的一个
// 是的话,将子树返回出去,这里和 `_delectMin` 的操作一样
if (!node.left) return node.right
if (!node.right) return node.left
// 进入这里,代表节点拥有左右子树
// 先取出当前节点的后继结点,也就是取当前节点右子树的最小值
let min = this._getMin(node.right)
// 取出最小值后,删除最小值
// 然后把删除节点后的子树赋值给最小值节点
min.right = this._delectMin(node.right)
// 左子树不动
min.left = node.left
node = min
}
// 维护 size
node.size = this._getSize(node.left) + this._getSize(node.right) + 1
return node
}

AVL 树

概念

二分搜索树实际在业务中是受到限制的,因为并不是严格的 O(logN),在极端情况下会退化成链表,比如加入一组升序的数字就会造成这种情况。

AVL 树改进了二分搜索树,在 AVL 树中任意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差都不大于 1,这样保证了时间复杂度是严格的 O(logN)。基于此,对 AVL 树增加或删除节点时可能需要旋转树来达到高度的平衡。

实现

因为 AVL 树是改进了二分搜索树,所以部分代码是于二分搜索树重复的,对于重复内容不作再次解析。

对于 AVL 树来说,添加节点会有四种情况

对于左左情况来说,新增加的节点位于节点 2 的左侧,这时树已经不平衡,需要旋转。因为搜索树的特性,节点比左节点大,比右节点小,所以旋转以后也要实现这个特性。

旋转之前:new < 2 < C < 3 < B < 5 < A,右旋之后节点 3 为根节点,这时候需要将节点 3 的右节点加到节点 5 的左边,最后还需要更新节点的高度。

对于右右情况来说,相反于左左情况,所以不再赘述。

对于左右情况来说,新增加的节点位于节点 4 的右侧。对于这种情况,需要通过两次旋转来达到目的。

首先对节点的左节点左旋,这时树满足左左的情况,再对节点进行一次右旋就可以达到目的。

class Node {
constructor(value) {
this.value = value
this.left = null
this.right = null
this.height = 1
}
} class AVL {
constructor() {
this.root = null
}
addNode(v) {
this.root = this._addChild(this.root, v)
}
_addChild(node, v) {
if (!node) {
return new Node(v)
}
if (node.value > v) {
node.left = this._addChild(node.left, v)
} else if (node.value < v) {
node.right = this._addChild(node.right, v)
} else {
node.value = v
}
node.height =
1 + Math.max(this._getHeight(node.left), this._getHeight(node.right))
let factor = this._getBalanceFactor(node)
// 当需要右旋时,根节点的左树一定比右树高度高
if (factor > 1 && this._getBalanceFactor(node.left) >= 0) {
return this._rightRotate(node)
}
// 当需要左旋时,根节点的左树一定比右树高度矮
if (factor < -1 && this._getBalanceFactor(node.right) <= 0) {
return this._leftRotate(node)
}
// 左右情况
// 节点的左树比右树高,且节点的左树的右树比节点的左树的左树高
if (factor > 1 && this._getBalanceFactor(node.left) < 0) {
node.left = this._leftRotate(node.left)
return this._rightRotate(node)
}
// 右左情况
// 节点的左树比右树矮,且节点的右树的右树比节点的右树的左树矮
if (factor < -1 && this._getBalanceFactor(node.right) > 0) {
node.right = this._rightRotate(node.right)
return this._leftRotate(node)
} return node
}
_getHeight(node) {
if (!node) return 0
return node.height
}
_getBalanceFactor(node) {
return this._getHeight(node.left) - this._getHeight(node.right)
}
// 节点右旋
// 5 2
// / \ / \
// 2 6 ==> 1 5
// / \ / / \
// 1 3 new 3 6
// /
// new
_rightRotate(node) {
// 旋转后新根节点
let newRoot = node.left
// 需要移动的节点
let moveNode = newRoot.right
// 节点 2 的右节点改为节点 5
newRoot.right = node
// 节点 5 左节点改为节点 3
node.left = moveNode
// 更新树的高度
node.height =
1 + Math.max(this._getHeight(node.left), this._getHeight(node.right))
newRoot.height =
1 +
Math.max(this._getHeight(newRoot.left), this._getHeight(newRoot.right)) return newRoot
}
// 节点左旋
// 4 6
// / \ / \
// 2 6 ==> 4 7
// / \ / \ \
// 5 7 2 5 new
// \
// new
_leftRotate(node) {
// 旋转后新根节点
let newRoot = node.right
// 需要移动的节点
let moveNode = newRoot.left
// 节点 6 的左节点改为节点 4
newRoot.left = node
// 节点 4 右节点改为节点 5
node.right = moveNode
// 更新树的高度
node.height =
1 + Math.max(this._getHeight(node.left), this._getHeight(node.right))
newRoot.height =
1 +
Math.max(this._getHeight(newRoot.left), this._getHeight(newRoot.right)) return newRoot
}
}

Trie

概念

在计算机科学,trie,又称前缀树字典树,是一种有序树,用于保存关联数组,其中的键通常是字符串。

简单点来说,这个结构的作用大多是为了方便搜索字符串,该树有以下几个特点

  • 根节点代表空字符串,每个节点都有 N(假如搜索英文字符,就有 26 条) 条链接,每条链接代表一个字符
  • 节点不存储字符,只有路径才存储,这点和其他的树结构不同
  • 从根节点开始到任意一个节点,将沿途经过的字符连接起来就是该节点对应的字符串

实现

总得来说 Trie 的实现相比别的树结构来说简单的很多,实现就以搜索英文字符为例。

class TrieNode {
constructor() {
// 代表每个字符经过节点的次数
this.path = 0
// 代表到该节点的字符串有几个
this.end = 0
// 链接
this.next = new Array(26).fill(null)
}
}
class Trie {
constructor() {
// 根节点,代表空字符
this.root = new TrieNode()
}
// 插入字符串
insert(str) {
if (!str) return
let node = this.root
for (let i = 0; i < str.length; i++) {
// 获得字符先对应的索引
let index = str[i].charCodeAt() - 'a'.charCodeAt()
// 如果索引对应没有值,就创建
if (!node.next[index]) {
node.next[index] = new TrieNode()
}
node.path += 1
node = node.next[index]
}
node.end += 1
}
// 搜索字符串出现的次数
search(str) {
if (!str) return
let node = this.root
for (let i = 0; i < str.length; i++) {
let index = str[i].charCodeAt() - 'a'.charCodeAt()
// 如果索引对应没有值,代表没有需要搜素的字符串
if (!node.next[index]) {
return 0
}
node = node.next[index]
}
return node.end
}
// 删除字符串
delete(str) {
if (!this.search(str)) return
let node = this.root
for (let i = 0; i < str.length; i++) {
let index = str[i].charCodeAt() - 'a'.charCodeAt()
// 如果索引对应的节点的 Path 为 0,代表经过该节点的字符串
// 已经一个,直接删除即可
if (--node.next[index].path == 0) {
node.next[index] = null
return
}
node = node.next[index]
}
node.end -= 1
}
}

并查集

概念

并查集是一种特殊的树结构,用于处理一些不交集的合并及查询问题。该结构中每个节点都有一个父节点,如果只有当前一个节点,那么该节点的父节点指向自己。

这个结构中有两个重要的操作,分别是:

  • Find:确定元素属于哪一个子集。它可以被用来确定两个元素是否属于同一子集。
  • Union:将两个子集合并成同一个集合。

实现

class DisjointSet {
// 初始化样本
constructor(count) {
// 初始化时,每个节点的父节点都是自己
this.parent = new Array(count)
// 用于记录树的深度,优化搜索复杂度
this.rank = new Array(count)
for (let i = 0; i < count; i++) {
this.parent[i] = i
this.rank[i] = 1
}
}
find(p) {
// 寻找当前节点的父节点是否为自己,不是的话表示还没找到
// 开始进行路径压缩优化
// 假设当前节点父节点为 A
// 将当前节点挂载到 A 节点的父节点上,达到压缩深度的目的
while (p != this.parent[p]) {
this.parent[p] = this.parent[this.parent[p]]
p = this.parent[p]
}
return p
}
isConnected(p, q) {
return this.find(p) === this.find(q)
}
// 合并
union(p, q) {
// 找到两个数字的父节点
let i = this.find(p)
let j = this.find(q)
if (i === j) return
// 判断两棵树的深度,深度小的加到深度大的树下面
// 如果两棵树深度相等,那就无所谓怎么加
if (this.rank[i] < this.rank[j]) {
this.parent[i] = j
} else if (this.rank[i] > this.rank[j]) {
this.parent[j] = i
} else {
this.parent[i] = j
this.rank[j] += 1
}
}
}

概念

堆通常是一个可以被看做一棵树的数组对象。

堆的实现通过构造二叉堆,实为二叉树的一种。这种数据结构具有以下性质。

  • 任意节点小于(或大于)它的所有子节点
  • 堆总是一棵完全树。即除了最底层,其他层的节点都被元素填满,且最底层从左到右填入。

将根节点最大的堆叫做最大堆大根堆,根节点最小的堆叫做最小堆小根堆

优先队列也完全可以用堆来实现,操作是一模一样的。

实现大根堆

堆的每个节点的左边子节点索引是 i * 2 + 1,右边是 i * 2 + 2,父节点是 (i - 1) /2

堆有两个核心的操作,分别是 shiftUpshiftDown 。前者用于添加元素,后者用于删除根节点。

shiftUp 的核心思路是一路将节点与父节点对比大小,如果比父节点大,就和父节点交换位置。

shiftDown 的核心思路是先将根节点和末尾交换位置,然后移除末尾元素。接下来循环判断父节点和两个子节点的大小,如果子节点大,就把最大的子节点和父节点交换。

class MaxHeap {
constructor() {
this.heap = []
}
size() {
return this.heap.length
}
empty() {
return this.size() == 0
}
add(item) {
this.heap.push(item)
this._shiftUp(this.size() - 1)
}
removeMax() {
this._shiftDown(0)
}
getParentIndex(k) {
return parseInt((k - 1) / 2)
}
getLeftIndex(k) {
return k * 2 + 1
}
_shiftUp(k) {
// 如果当前节点比父节点大,就交换
while (this.heap[k] > this.heap[this.getParentIndex(k)]) {
this._swap(k, this.getParentIndex(k))
// 将索引变成父节点
k = this.getParentIndex(k)
}
}
_shiftDown(k) {
// 交换首位并删除末尾
this._swap(k, this.size() - 1)
this.heap.splice(this.size() - 1, 1)
// 判断节点是否有左孩子,因为二叉堆的特性,有右必有左
while (this.getLeftIndex(k) < this.size()) {
let j = this.getLeftIndex(k)
// 判断是否有右孩子,并且右孩子是否大于左孩子
if (j + 1 < this.size() && this.heap[j + 1] > this.heap[j]) j++
// 判断父节点是否已经比子节点都大
if (this.heap[k] >= this.heap[j]) break
this._swap(k, j)
k = j
}
}
_swap(left, right) {
let rightValue = this.heap[right]
this.heap[right] = this.heap[left]
this.heap[left] = rightValue
}
}

小结

这一章节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的数据结构,当然我没有将其他更难的数据结构也放进来,能够掌握这些常见的内容已经足够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了。当然你如果还想继续深入学习数据结构,可以阅读 算法第四版 以及在 leetcode 中实践。

JS-常见数据结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py]软件编程知识骨架+py常见数据结构

    认识算法的重要性 - 遇到问题? 学完语言,接到需求,没思路? 1.学会了语言,能读懂别人的代码, 但是自己没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够把实际问题转换为代码,自己写出来.(这是只是学会一门语言的后果),不 ...

  2. 8种常见数据结构及其Javascript实现

    摘要: 面试常问的知识点啊... 原文:常见数据结构和Javascript实现总结 作者:MudOnTire Fundebug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做前端的同学不少都是自学成才或者半路出家, ...

  3. 常见数据结构之JavaScript实现

    常见数据结构之JavaScript实现 随着前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投入到前端开发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招聘的前端职位也越来越火,大有前几年iOS开发那阵热潮.早两年,前端找工作很少问到关于数据结构和算法的, ...

  4. js常见的判断移动端或者pc端或者安卓和苹果浏览器的方法总结

    1.js常见的判断移动端或者pc端或者安卓和苹果浏览器的方法总结 : http://www.haorooms.com/post/js_pc_iosandmobile 2.Js判断客户端是否为PC还是手 ...

  5. touch.js——常见应用操作

    touch.js--常见应用操作 基本事件: touchstart   //手指刚接触屏幕时触发 touchmove    //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触发 touchend     //手指从屏幕上移开时 ...

  6. HTML+CSS+js常见知识点

    一.HTML.CSS常见知识点 1.垂直居中盒子 /* 方法一 */ html, body { width: 100%; height: 100%; padding: 0; margin: 0; } ...

  7. javascript总结1:js常见页面消息输出方式 alert confirm console prompt document

    .1 js常见的输出方法: 1-1 alert 警告框 alert("js语法总结"); 1-2 confirm 确认方法 confirm("js语法总结"); ...

  8. 转 Python常见数据结构整理

    http://www.cnblogs.com/jeffwongishandsome/archive/2012/08/05/2623660.html Python常见数据结构整理 Python中常见的数 ...

  9. unity_数据结构(常见数据结构及适用场景)

    常见的数据结构: 1.Array: 最简单的数据结构 特点:数组存储在连续的内存上.数组的内容都是相同类型.数组可以直接通过下标访问.优点:由于是在连续内存上存储的,所以它的索引速度非常快,访问一个元 ...

  10. 常见数据结构的 Python 实现(建议收藏)

    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基础的必修内容,也是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面试的必考题.可想而知,它在计算机领域的重要性. 然而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同学,都仅仅是了解数据结构的相关理论,却无法用代码实现各种数据结构. 今日 ...

随机推荐

  1. 力扣(LeetCode)种花问题 个人题解

    假设你有一个很长的花坛,一部分地块种植了花,另一部分却没有.可是,花卉不能种植在相邻的地块上,它们会争夺水源,两者都会死去. 给定一个花坛(表示为一个数组包含0和1,其中0表示没种植花,1表示种植了花 ...

  2. UNIX env查找技巧

    在一些UNIX系统上,也许可以避免硬编码Python解释器的路径,而可以在文件特定的第一行注释中这样写: #!/usr/bin/env python ... script goes here ... ...

  3. 如何在后台封装el-tree所需要的数据格式

    背景 最近遇到了一个分层级展示指标的需求,前端使用el-tree树形组件,要求按官方文档的格式提供数据. 数据格式: id: 1, label: '一级 1', children: id: 4, la ...

  4. linux内核的preempt抢占调度,preempt_count抢占保护“锁”

    抢断调度,是调度机制对实时系统需要的支持,是一种快速响应的重调度机制.既然与重调度有关,那么就先回顾一下调度和重调度. 调度分两种情况,1. 一种是自愿调度,由代码主动调用schedule来让度cpu ...

  5. LF模式解决的问题

    一说起Leader/Followers并发模式,都会与Half-Async/Half-Sync并发模式进行比较,说LF模式更加高性能,成了一个高性能名词标签 符号,相反HA/HS仿佛成了一个低性能的名 ...

  6. python:利用celery分布任务

    Celery是一个功能完备即插即用的任务队列.它使得我们不需要考虑复杂的问题,使用非常简单.celery看起来似乎很庞大.celery适用异步处理问题,当发送邮件.或者文件上传, 图像处理等等一些比较 ...

  7. QTabWidget 头部背景色设置和QTabWidget 样式设置

    1.问题:QTabWiget的头部背景色通过设置background-color属性没有生效,网上找了很多方法,也不生效. 2.解决办法:在Qt Designer中将autoFillBackgroun ...

  8. beta week 2/2 Scrum立会报告+燃尽图 01

    此作业要求参见https://edu.cnblogs.com/campus/nenu/2019fall/homework/9954 一.小组情况 队名:扛把子 组长:孙晓宇 组员:宋晓丽 梁梦瑶 韩昊 ...

  9. 转。http,状态码详解

    转自konglingbinHTTP状态码详解:https://www.cnblogs.com/klb561/p/9205867.html HTTP状态码(HTTP Status Code)是用以表示网 ...

  10. nginx-(三)基本模块1

    nginx常用模块介绍 ngx_http_access_module模块的配置(基于IP的访问控制) allow address | CIDR | unix: | all; deny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