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景案例

在一张社区网络里,可能需要查询出各个顶点邻接关联的顶点集合,类似查询某个人关系比较近的都有哪些人的场景。

在用Spark graphx中,通过函数collectNeighbors便可以获取到源顶点邻接顶点的数据。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首先,先基于顶点集和边来创建一个Graph图。

该图的顶点集合为——

(1L, "Alice"),
(2L, "Bob"),
(3L, "Charlie"),
(4L, "David"),
(5L, "Eve"),
(6L, "Frank"),
(7L, "Grace"),
(8L, "Henry"),
(9L, "Ivy")

边的集合为——

Edge(1L, 2L, "friend"),
Edge(1L, 5L, "friend"),
Edge(2L, 3L, "friend"),
Edge(2L, 4L, "friend"),
Edge(3L, 4L, "friend"),
Edge(4L, 6L, "friend"),
Edge(5L, 7L, "friend"),
Edge(5L, 8L, "friend"),
Edge(6L, 9L, "friend"),
Edge(7L, 8L, "friend"),
Edge(8L, 9L, "friend")

基于以上顶点和边,分别建立一个顶点RDD 和边RDD,然后通过Graph(vertices, edges, defaultVertex)创建一个Graph图,代码如下——

val conf = new SparkConf().setMaster("local[*]").setAppName("graphx")
val ss = SparkSession.builder().config(conf).getOrCreate() // 创建顶点RDD
val vertices = ss.sparkContext.parallelize(Seq(
(1L, "Alice"),
(2L, "Bob"),
(3L, "Charlie"),
(4L, "David"),
(5L, "Eve"),
(6L, "Frank"),
(7L, "Grace"),
(8L, "Henry"),
(9L, "Ivy")
)) // 创建边RDD
val edges = ss.sparkContext.parallelize(Seq(
Edge(1L, 2L, "friend"),
Edge(1L, 5L, "friend"),
Edge(2L, 3L, "friend"),
Edge(2L, 4L, "friend"),
Edge(3L, 4L, "friend"),
Edge(4L, 6L, "friend"),
Edge(5L, 7L, "friend"),
Edge(5L, 8L, "friend"),
Edge(6L, 9L, "friend"),
Edge(7L, 8L, "friend"),
Edge(8L, 9L, "friend")
)) val graph = Graph(vertices, edges, null)

在成功创建图之后,就可以基于已有的图,通过collectNeighbors方法,分别得到每个顶点关联邻接顶点的数据——

val neighborVertexs = graph.mapVertices{
case (id,(label)) => (label)
}.collectNeighbors(EdgeDirection.Either)

最终得到的neighborVertexs是一个VertexRDD[Array[(VertexId, VD)]]类型的RDD,可以通过neighborVertexs.foreach(println)打印观察一下,发现数据里,是每一个【顶点,元组】的结构,注意看,大概就能猜出来,通过neighborVertexs得到的RDD其实就是每个顶点关联了邻接顶点集合元组的数据——

(5,[Lscala.Tuple2;@bb793d7)
(8,[Lscala.Tuple2;@6d5786e6)
(1,[Lscala.Tuple2;@398cb9ea)
(9,[Lscala.Tuple2;@61c4eeb2)
(2,[Lscala.Tuple2;@d7d0256)
(6,[Lscala.Tuple2;@538f0156)
(7,[Lscala.Tuple2;@77a17e3d)
(3,[Lscala.Tuple2;@1be2a4fb)
(4,[Lscala.Tuple2;@1e0153f9)

可以进一步验证,将元组里的数据进行展开打印,通过以下代码进行验证——先通过coalesce(1)将分区设置为一个分区,多个分区打印难以确定打印顺序。然后再通过foreach遍历RDD里每一个元素,这里的元素结构如(5,[Lscala.Tuple2;@bb793d7),x._1表示是顶点5,x._2表示[Lscala.Tuple2;@bb793d7,既然是元组,那就可以进一步进行遍历打印,即 x._2.foreach(y => {...})——

neighborVertexs.coalesce(1).foreach(x => {
print("顶点:" + x._1 + "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 )
var str = "";
x._2.foreach(y => {
str += y + ","})
print(str.substring(0, str.length - 1 ) +"}")
println()
})

可以观察一下最后打印结果——

顶点:8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5,Eve),(7,Grace),(9,Ivy)}
顶点:1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2,Bob),(5,Eve)}
顶点:9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6,Frank),(8,Henry)}
顶点:2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1,Alice),(3,Charlie),(4,David)}
顶点:3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2,Bob),(4,David)}
顶点:4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2,Bob),(3,Charlie),(6,Frank)}
顶点:5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1,Alice),(7,Grace),(8,Henry)}
顶点:6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4,David),(9,Ivy)}
顶点:7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5,Eve),(8,Henry)}

结合文章开始的那一个图验证一下,顶点1关联的邻接顶点是(2,Bob),(5,Eve),正确;顶点8关联的邻接顶点是(5,Eve),(7,Grace),(9,Ivy),正确。其他验证都与下图情况符合。可见,通过collectNeighbors(EdgeDirection.Either)确实可以获取网络里每个顶点关联邻接顶点的数据。

二、函数代码原理解析

以上就是顶点关联邻接顶点的用法案例,接下来,让我们分析一下collectNeighbors(EdgeDirection.Either)源码,该函数实现了收集顶点邻居顶点的信息——

def collectNeighbors(edgeDirection: EdgeDirection): VertexRDD[Array[(VertexId, VD)]] = {
val nbrs = edgeDirection match {
//聚合本顶点出度指向的邻居顶点和入度指向本顶点的邻居顶点
case EdgeDirection.Either =>
graph.aggregateMessages[Array[(VertexId, VD)]](
ctx => {
ctx.sendToSrc(Array((ctx.dstId, ctx.dstAttr)))
ctx.sendToDst(Array((ctx.srcId, ctx.srcAttr)))
},
(a, b) => a ++ b, TripletFields.All)
//聚合本顶点出度指向的邻居顶点
case EdgeDirection.In =>
graph.aggregateMessages[Array[(VertexId, VD)]](
ctx => ctx.sendToDst(Array((ctx.srcId, ctx.srcAttr))),
(a, b) => a ++ b, TripletFields.Src)
//聚合入度指向本顶点的邻居顶点
case EdgeDirection.Out =>
graph.aggregateMessages[Array[(VertexId, VD)]](
ctx => ctx.sendToSrc(Array((ctx.dstId, ctx.dstAttr))),
(a, b) => a ++ b, TripletFields.Dst)
case EdgeDirection.Both =>
throw new SparkException("collectEdges does not support EdgeDirection.Both. Use" +
"EdgeDirection.Either instead.")
}
graph.vertices.leftJoin(nbrs) { (vid, vdata, nbrsOpt) =>
nbrsOpt.getOrElse(Array.empty[(VertexId, VD)])
}
} // end of collectNeighbor

该函数用match做了一个类似Java的switch匹配,匹配有四种结果,其中,最后一种EdgeDirection.Both已经不支持,故而这里就不解读了,只讲仍然有用的三种。

用一个图来说明吧,假如有以下边指向的图——

Edge(2L, 1L),

Edge(2L, 4L),

Edge(3L, 2L),

Edge(2L, 5L),

  • EdgeDirection.Either表示本顶点的出度邻居和入度邻居。若本顶点为2,那么它得到邻居顶点包括(1,4,3,5),该参数表示只要与顶点2一度边关联的,都会聚集成邻居顶点。

  • EdgeDirection.In表示指向本顶点的邻居,即本顶点的入度邻居。若本顶点为2,图里邻居顶点只有3是指向2的,那么顶点2得到邻居顶点包括(3)。

  • EdgeDirection.Out表示本顶点的出度指向的邻居顶点。若本顶点为2,图里从顶点2指向邻居顶点的,将得到(1,4,5)。

由此可知,顶点关联邻居顶点的函数collectNeighbors(EdgeDirection.Either)里面的参数,就是可以基于该参数得到不同情况的邻居顶点。

这里以collectNeighbors(EdgeDirection.Either)说明函数核心逻辑——

 graph.aggregateMessages[Array[(VertexId, VD)]](
ctx => {
ctx.sendToSrc(Array((ctx.dstId, ctx.dstAttr)))
ctx.sendToDst(Array((ctx.srcId, ctx.srcAttr)))
},
(a, b) => a ++ b, TripletFields.All)

该代码做了聚合,表示会对图里的所有边做处理。

图里有一种边结构,叫三元组(Triplet),这种结构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 源顶点(Source Vertex):图中的一条边的起始点或源节点。
  2. 目标顶点(Destination Vertex):图中的一条边的结束点或目标节点。
  3. 边属性(Edge Attribute):连接源顶点和目标顶点之间的边上的属性值。

在graph.aggregateMessages[Array[(VertexId, VD)]]( ctx => {......})聚合函数里,就是基于三元组去做聚合统计的。

该聚合函数有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一个函数(ctx) => { ... },里面定义了每个顶点如何发送消息给邻居顶点。

注意看,这里的ctx正是一个三元组对象,基于该对象,可以获取一下信息——

  • ctx.srcId:获取源顶点的ID。

  • ctx.srcAttr:获取源顶点的属性。

  • ctx.dstId:获取目标顶点的ID。

  • ctx.dstAttr:获取目标顶点的属性。

ctx作为一个知道源顶点、目标顶点的三元组对象,就像一个邮差一样,负责给两边顶点发送消息。

1、ctx.sendToSrc(Array((ctx.dstId, ctx.dstAttr)))函数,这里顶点A是作为目标顶点,邻居节点B是源顶点,ctx对象就会将目标顶点B的顶点ID和属性组成的元组(ctx.dstId, ctx.dstAttr)当作消息传给源顶点A,A会将收到的消息保存下来,这样就知道EdgeDirection.Either无向边情况下,它有一个邻居B了。

2、 ctx.sendToDst(Array((ctx.srcId, ctx.srcAttr)))函数,这时A成为了源顶点,C成为了目标顶点,ctx对象就会将源顶点A的顶点ID和属性组成的元组(ctx.dstId, ctx.dstAttr)当作消息传给源顶点B。B会将收到的消息以数组格式Array((ctx.dstId, ctx.dstAttr))保存下来,这样B以后就知道EdgeDirection.Either无向边情况下,它有一个邻居A了。

这里ctx.sendToDst()用Array((ctx.dstId, ctx.dstAttr))数组形式发送,是方便后面的(a, b) => a ++ b 合并函数操作,最后每个顶点可以将它收到的邻居顶点数组合并到一个大的数组,即所有邻居顶点聚集到一个数组里返回。

还有一个TripletFields枚举需要了解下——

TripletFields.All表示本顶点将聚合包括源顶点以及目标顶点发送顶点消息。

TripletFields.Src表示本顶点只聚合源顶点发送过来的顶点消息。

TripletFields.Dst表示本顶点只聚合目标顶点发送过来的顶点消息。

EdgeDirection.Either参数对应的是TripletFields.All,表示需要将本顶点接收到的所有源顶点以及目标顶点发送的顶点消息进行聚合。

接下来,就是做聚合了——

整个图里会有许多类似邮差角色的ctx对象,只需要处理完这些对象,那么,每个顶点就会收到通过ctx对象传送过来的邻居顶点信息。

例如,A收到的ctx对象发过来的邻居消息如下——

Array((B,属性))

Array((C,属性))

Array((D,属性))

......

这时,就可以基于顶点A作为分组key,将组内的Array((B,属性))、Array((C,属性))、Array((D,属性))都合并到一个组里,即通过(a, b) => a ++ b将分组各个数据合并成一个大数组{(B,属性),(C,属性),(D,属性)},这个分组group的key是收到各个ctx对象发送邻居消息过来的顶点A。

各个顶点聚合完后,返回一个nbrs,该RDD的每一个元素,即(顶点,顶点属性,Array(邻居顶点))——

val nbrs = edgeDirection match {
case EdgeDirection.Either =>
graph.aggregateMessages[Array[(VertexId, VD)]](
ctx => {
ctx.sendToSrc(Array((ctx.dstId, ctx.dstAttr)))
ctx.sendToDst(Array((ctx.srcId, ctx.srcAttr)))
},
(a, b) => a ++ b, TripletFields.All)
......
}

接着将原图graph的顶点vertices的rdd与聚合结果nbrs做左连接,返回一个新的 VertexRDD 对象,其中每个顶点都附带了它的邻居信息。如果某个顶点没有邻居信息(在 nbrs 中不存在对应的条目),则使用空数组来表示它的邻居。

graph.vertices.leftJoin(nbrs) { (vid, vdata, nbrsOpt) =>
nbrsOpt.getOrElse(Array.empty[(VertexId, VD)])
}

最后,得到的顶点关联邻居顶点的RDD情况,就如前文打印的那样——

(5,[Lscala.Tuple2;@bb793d7) 顶点5展开邻居顶点=> 顶点:5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1,Alice),(7,Grace),(8,Henry)}

(8,[Lscala.Tuple2;@6d5786e6) 顶点8展开邻居顶点=> 顶点:8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5,Eve),(7,Grace),(9,Ivy)}

(1,[Lscala.Tuple2;@398cb9ea) 顶点1展开邻居顶点=> 顶点:1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2,Bob),(5,Eve)}

(9,[Lscala.Tuple2;@61c4eeb2) 顶点9展开邻居顶点=> 顶点:9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6,Frank),(8,Henry)}

(2,[Lscala.Tuple2;@d7d0256) 顶点2展开邻居顶点=> 顶点:2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1,Alice),(3,Charlie),(4,David)}

(6,[Lscala.Tuple2;@538f0156) 顶点6展开邻居顶点=> 顶点:6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4,David),(9,Ivy)}

(7,[Lscala.Tuple2;@77a17e3d) 顶点7展开邻居顶点=> 顶点:7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5,Eve),(8,Henry)}

(3,[Lscala.Tuple2;@1be2a4fb) 顶点3展开邻居顶点=> 顶点:3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2,Bob),(4,David)}

(4,[Lscala.Tuple2;@1e0153f9) 顶点4展开邻居顶点=> 顶点:4关联的邻居顶点集合->{(2,Bob),(3,Charlie),(6,Frank)}

图解Spark Graphx实现顶点关联邻接顶点的函数原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Apache Spark GraphX的体系结构

    1. 整体架构 GraphX 的整体架构(如图 1所示)可以分为三部分. 图 1  GraphX 架构 存储和原语层: Graph 类是图计算的核心类.内部含有 VertexRDD. EdgeRDD ...

  2. Spark GraphX图计算核心源码分析【图构建器、顶点、边】

    一.图构建器 GraphX提供了几种从RDD或磁盘上的顶点和边的集合构建图形的方法.默认情况下,没有图构建器会重新划分图的边:相反,边保留在默认分区中.Graph.groupEdges要求对图进行重新 ...

  3. maya获取邻接顶点的一个问题

    maya网格数据结构允许"非流形"的存在,于是,这种数据结构无法按顺序给出一个点的邻接顶点. 于是,MItMeshVertex::getConnectedVertices函数返回的 ...

  4. 大数据技术之_19_Spark学习_05_Spark GraphX 应用解析 + Spark GraphX 概述、解析 + 计算模式 + Pregel API + 图算法参考代码 + PageRank 实例

    第1章 Spark GraphX 概述1.1 什么是 Spark GraphX1.2 弹性分布式属性图1.3 运行图计算程序第2章 Spark GraphX 解析2.1 存储模式2.1.1 图存储模式 ...

  5. 2. Spark GraphX解析

    2.1 存储模式 2.1.1 图存储模式 巨型图的存储总体上有边分割和点分割两种存储方式 1)边分割(Edge-Cut):每个顶点都存储一次,但有的边会被打断分到两台机器上.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省存储空间 ...

  6. 1. Spark GraphX概述

    1.1 什么是Spark GraphX Spark GraphX是一个分布式图处理框架,它是基于Spark平台提供对图计算和图挖掘简洁易用的而丰富的接口,极大的方便了对分布式图处理的需求.那么什么是图 ...

  7. Spark GraphX从入门到实战

      第1章 Spark GraphX 概述 1.1 什么是 Spark GraphX   Spark GraphX 是一个分布式图处理框架,它是基于 Spark 平台提供对图计算和图挖掘简洁易用的而丰 ...

  8. Spark—GraphX编程指南

    Spark系列面试题 Spark面试题(一) Spark面试题(二) Spark面试题(三) Spark面试题(四) Spark面试题(五)--数据倾斜调优 Spark面试题(六)--Spark资源调 ...

  9. 明风:分布式图计算的平台Spark GraphX 在淘宝的实践

    快刀初试:Spark GraphX在淘宝的实践 作者:明风 (本文由团队中梧苇和我一起撰写,并由团队中的林岳,岩岫,世仪等多人Review,发表于程序员的8月刊,由于篇幅原因,略作删减,本文为完整版) ...

  10. Spark GraphX快速入门

    GraphX是Spark用于图形并行计算的新组件.在较高的层次上,GraphX通过引入一个新的Graph抽象来扩展Spark RDD:一个定向的多图,其属性附加到每个定点和边.为了支持图计算,Grap ...

随机推荐

  1. gitlab-runner 中的 Docker-in-Docker

    笔者个人理解:gitlab-runner 安装后就是一个监听状态的 runner,而通过 gitlab-runner register 注册的"实例"其实只是预定义的配置节,当消息 ...

  2. 聊聊Seata分布式解决方案AT模式的实现原理

    什么是Seata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 Seata是一款开源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和简单易用的分布式事务服务.为用户提供了AT.TCC.SAGA和XA事务模式,为用户打造一站式的分布式解决 ...

  3. SpringBoot 使用 Sa-Token 完成路由拦截鉴权

    一.需求分析 在前文,我们详细的讲述了在 Sa-Token 如何使用注解进行权限认证,注解鉴权虽然方便,却并不适合所有鉴权场景. 假设有如下需求:项目中所有接口均需要登录认证校验,只有 "登 ...

  4. 在DevExpress中使用BandedGridView表格实现多行表头的处理

    在之前较早随笔中介绍过实现多行表头的处理,通过手工创建字段以及映射数据源字段属性的方式实现,有些客户反映是否可以通过代码方式更方便的创建对应的处理操作,因此本篇随笔继续探讨这个多行表头的处理的操作,使 ...

  5. K2C V21.4.6.12刷breed教程

    K2C V21.4.6.12刷breed教程(刷机方法源自qiao99) 原贴地址:K2C V21.4.6.12刷breed记录 http://www.right.com.cn/forum/threa ...

  6. docker容器中下载vim指令的速度特别慢,解决方案

    1 首先要进入容器内执行,保存目前源 mv /etc/apt/sources.list /etc/apt/sources.list.bak 2修改源,由于docker默认没有vim的包 所以无法使用v ...

  7. Google Code Prettify 代码高亮插件使用小结

    Google Code Prettify 是 Google 的一款代码高亮插件,它由 js 代码和 css 代码构成,用来高亮显示 HTML 页面中的源代码. Google Code Prettify ...

  8. 没用,随便写的(Dec_8_2022)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第一个 # ...

  9. Kotlin协程-那些理不清乱不明的关系

    Kotlin的协程自推出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Android开发者的追捧.另一方面由于它庞大的API,也将相当一部分开发者拒之门外.本篇试图从协程的几个重要概念入手,在复杂API中还原出它本来的面目,以 ...

  10. 前端vue单个文件上传支持图片,压缩包以及文件 , 下载完整代码请访问uni-app插件市场址:https://ext.dcloud.net.cn/plugin?id=13066

    前端vue单个文件上传支持图片,压缩包以及文件 , 下载完整代码请访问uni-app插件市场址:https://ext.dcloud.net.cn/plugin?id=13066 效果图如下: 使用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