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Http 缓存机制作为 web 性能优化的重要手段,对于从事 Web 开发的同学们来说,应该是知识体系库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同时对于有志成为前端架构师的同学来说是必备的知识技能。

但是对于很多前端同学来说,仅仅只是知道浏览器会对请求的静态文件进行缓存,但是为什么被缓存,缓存是怎样生效的,却并不是很清楚。

在此,我会尝试用简单明了的文字,像大家系统的介绍HTTP缓存机制,期望对各位正确的理解前端缓存有所帮助。

在介绍HTTP缓存之前,作为知识铺垫,先简单介绍一下HTTP报文

HTTP报文就是浏览器和服务器间通信时发送及响应的数据块。

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数据,发送请求(request)报文;服务器向浏览器返回数据,返回响应(response)报文。

报文信息主要分为两部分

  1. 包含属性的首部(header):附加信息(cookie,缓存信息等)与缓存相关的规则信息,均包含在header中
  2. 包含数据的主体部分(body):HTTP请求真正想要传输的部分

缓存规则解析

为方便大家理解,我们认为浏览器存在一个缓存数据库,用于存储缓存信息。

在客户端第一次请求数据时,此时缓存数据库中没有对应的缓存数据,需要请求服务器,服务器返回后,将数据存储至缓存数据库中。

HTTP缓存有多种规则,根据是否需要重新向服务器发起请求来分类,我将其分为两大类(强制缓存,对比缓存)

在详细介绍这两种规则之前,先通过时序图的方式,让大家对这两种规则有个简单了解。

已存在缓存数据时,仅基于强制缓存,请求数据的流程如下

已存在缓存数据时,仅基于对比缓存,请求数据的流程如下

对缓存机制不太了解的同学可能会问,基于对比缓存的流程下,不管是否使用缓存,都需要向服务器发送请求,那么还用缓存干什么?

这个问题,我们暂且放下,后文在详细介绍每种缓存规则的时候,会带给大家答案。

我们可以看到两类缓存规则的不同,强制缓存如果生效,不需要再和服务器发生交互,而对比缓存不管是否生效,都需要与服务端发生交互。

两类缓存规则可以同时存在,强制缓存优先级高于对比缓存,也就是说,当执行强制缓存的规则时,如果缓存生效,直接使用缓存,不再执行对比缓存规则。

强制缓存

从上文我们得知,强制缓存,在缓存数据未失效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缓存数据,那么浏览器是如何判断缓存数据是否失效呢?

我们知道,在没有缓存数据的时候,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数据时,服务器会将数据和缓存规则一并返回,缓存规则信息包含在响应header中。

对于强制缓存来说,响应header中会有两个字段来标明失效规则(Expires/Cache-Control)

使用chrome的开发者工具,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对于强制缓存生效时,网络请求的情况

Expires

Expires的值为服务端返回的到期时间,即下一次请求时,请求时间小于服务端返回的到期时间,直接使用缓存数据。

不过Expires 是HTTP 1.0的东西,现在默认浏览器均默认使用HTTP 1.1,所以它的作用基本忽略。

另一个问题是,到期时间是由服务端生成的,但是客户端时间可能跟服务端时间有误差,这就会导致缓存命中的误差。

所以HTTP 1.1 的版本,使用Cache-Control替代。

Cache-Control

Cache-Control 是最重要的规则。常见的取值有private、public、no-cache、max-age,no-store,默认为private。

private: 客户端可以缓存
public: 客户端和代理服务器都可缓存(前端的同学,可以认为public和private是一样的)
max-age=xxx: 缓存的内容将在 xxx 秒后失效
no-cache: 需要使用对比缓存来验证缓存数据(后面介绍)
no-store: 所有内容都不会缓存,强制缓存,对比缓存都不会触发(对于前端开发来说,缓存越多越好,so…基本上和它说886)

举个板栗

图中Cache-Control仅指定了max-age,所以默认为private,缓存时间为31536000秒(365天)

也就是说,在365天内再次请求这条数据,都会直接获取缓存数据库中的数据,直接使用。

对比缓存

对比缓存,顾名思义,需要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可以使用缓存。

浏览器第一次请求数据时,服务器会将缓存标识与数据一起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将二者备份至缓存数据库中。

再次请求数据时,客户端将备份的缓存标识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缓存标识进行判断,判断成功后,返回304状态码,通知客户端比较成功,可以使用缓存数据。

第一次访问:

再次访问:

通过两图的对比,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在对比缓存生效时,状态码为304,并且报文大小和请求时间大大减少。

原因是,服务端在进行标识比较后,只返回header部分,通过状态码通知客户端使用缓存,不再需要将报文主体部分返回给客户端。

对于对比缓存来说,缓存标识的传递是我们着重需要理解的,它在请求header和响应header间进行传递,一共分为两种标识传递,接下来,我们分开介绍。

Last-Modified / If-Modified-Since

Last-Modified:

服务器在响应请求时,告诉浏览器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

If-Modified-Since:

再次请求服务器时,通过此字段通知服务器上次请求时,服务器返回的资源最后修改时间。

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现有头If-Modified-Since 则与被请求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进行比对。

若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大于If-Modified-Since,说明资源又被改动过,则响应整片资源内容,返回状态码200;若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小于或等于If-Modified-Since,说明资源无新修改,则响应HTTP 304,告知浏览器继续使用所保存的cache。

Etag / If-None-Match(优先级高于Last-Modified / If-Modified-Since)

Etag:

服务器响应请求时,告诉浏览器当前资源在服务器的唯一标识(生成规则由服务器决定)。

If-None-Match:

再次请求服务器时,通过此字段通知服务器客户端缓存数据的唯一标识。

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现有头If-None-Match 则与被请求资源的唯一标识进行比对,不同,说明资源又被改动过,则响应整片资源内容,返回状态码200;相同,说明资源无新修改,则响应HTTP 304,告知浏览器继续使用所保存的cache。

总结

对于强制缓存,服务器通知浏览器一个缓存时间,在缓存时间内,下次请求,直接用缓存,不在时间内,执行比较缓存策略。

对于比较缓存,将缓存信息中的Etag和Last-Modified通过请求发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校验,返回304状态码时,浏览器直接使用缓存。

浏览器第一次请求:

浏览器再次请求时:

面试总被问到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看完你就彻底明白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面试总被问分布式ID怎么办? 滴滴(Tinyid)甩给他

    整理了一些Java方面的架构.面试资料(微服务.集群.分布式.中间件等),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公众号[程序员内点事],无套路自行领取 一口气说出 9种 分布式ID生成方式,面试官有点懵了 面试总被问 ...

  2. 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转载

    首先附上原文地址,非常感谢博主大神的分享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 前言     Http 缓存机制作为 web 性能优化的重要手段,对于从事 Web 开发的同学们来说,应该是知识体系库中的一个基 ...

  3. 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

    前言 Http 缓存机制作为 web 性能优化的重要手段,对于从事 Web 开发的同学们来说,应该是知识体系库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同时对于有志成为前端架构师的同学来说是必备的知识技能. 但是对于很多前端 ...

  4. 彻底弄懂 HTTP 缓存机制及原理 | 干货

    来源:www.cnblogs.com/chenqf/p/6386163.html 前言 Http 缓存机制作为 web 性能优化的重要手段,对于从事 Web 开发的同学们来说,应该是知识体系库中的一个 ...

  5. 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

    前言 Http 缓存机制作为 web 性能优化的重要手段,对于从事 Web 开发的同学们来说,应该是知识体系库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同时对于有志成为前端架构师的同学来说是必备的知识技能.但是对于很多前端同 ...

  6. 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转载)

    https://www.cnblogs.com/chenqf/p/6386163.html 前言 Http 缓存机制作为 web 性能优化的重要手段,对于从事 Web 开发的同学们来说,应该是知识体系 ...

  7. HTTP缓存机制和原理

    前言 Http 缓存机制作为 web 性能优化的重要手段,对于从事 Web 开发的同学们来说,应该是知识体系库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同时对于有志成为前端架构师的同学来说是必备的知识技能.但是对于很多前端同 ...

  8. 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转载】

    前言 Http 缓存机制作为 web 性能优化的重要手段,对于从事 Web 开发的同学们来说,应该是知识体系库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同时对于有志成为前端架构师的同学来说是必备的知识技能.但是对于很多前端同 ...

  9. 从php到浏览器的缓存机制,不得不看!

    所有的php程序员都知道在php脚本里面执行 echo "1";访客的浏览器里面就会显示"1". 但是我们执行下面的代码的时候,并不是显示"1&quo ...

随机推荐

  1. Git 无法添加文件夹下的文件

    尚未暂存以备提交的变更: (使用 "git add <文件>..." 更新要提交的内容) (使用 "git checkout -- <文件>... ...

  2. Servlet三大域对象

    Servlet三大域对象的应用 request.session.application(ServletContext) ServletContext是一个全局的储存信息的空间,服务器开始就存在,服务器 ...

  3. 网络层协议及ARP攻击

    一:网络层介绍及ICMP协议 1,网络层 网络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位于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向传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定义了基于IP协议的逻辑地址,连接不同媒介类型,选择数 ...

  4. 论文笔记:RankIQA

    0.Abstract 本文提出了一种从排名中学习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估方法(RankIQA).为了解决IQA数据集大小有限的问题,本文训练了一个孪生网络,通过使用合成的已知相对图像质量排名的数据集来训练 ...

  5. 1Spring注入小结

    Spring注入小结 (在Application.xml中) Spring学习笔记 周芋杉2021/5/14 1.基本注入类型注入 注入前的准备 <bean id="#配置文件的唯一标 ...

  6. [bug] Hive:map.xml could only be replicated to 0 nodes instead of minReplication (=1). There are 0 datanode(s) running and no node(s) are excluded in this operation.

    原因: datanode未运行,重启hdfs

  7. [转载]libvirt(virsh命令总结)

    libvirt(virsh命令总结) virsh回车进入交互式界面: version pwd hostname 显示本节点主机名 nodeinfo  显示节点信息 list --all 显示所有云主机 ...

  8. python发送钉钉消息

    import requests import time import hashlib import hmac import base64 import re def SendMessage(messa ...

  9. Docker——基本使用及常用命令

    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而一个容器其实是一个虚拟化的独立的环境,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 Linux 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 ...

  10. 使用 dd 命令进行硬盘 I/O 性能检测

    使用 dd 命令进行硬盘 I/O 性能检测 作者: Vivek Gite 译者: LCTT DongShuaike | 2015-08-28 07:30   评论: 1 收藏: 6 如何使用dd命令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