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理论(二)——Base 理论
前言
在前文 分布式理论(一) —— CAP 定理 中,我们说,CAP 不可能同时满足,而分区容错是对于分布式系统而言,是必须的。最后,我们说,如果系统能够同时实现 CAP 是再好不过的了,所以出现了 BASE 理论,今天就来讲讲 Base 理论。
1. 什么是 Base 理论
BASE:全称:Basically Available(基本可用),Soft state(软状态),和 Eventually consistent(最终一致性)三个短语的缩写,来自 ebay 的架构师提出。
Base 理论是对 CAP 中一致性和可用性权衡的结果,其来源于对大型互联网分布式实践的总结,是基于 CAP 定理逐步演化而来的。其核心思想是:
既是无法做到强一致性(Strong consistency),但每个应用都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来使系统达到最终一致性(Eventual consistency)。
2. Basically Available(基本可用)
什么是基本可用呢?假设系统,出现了不可预知的故障,但还是能用,相比较正常的系统而言:
响应时间上的损失:正常情况下的搜索引擎 0.5 秒即返回给用户结果,而基本可用的搜索引擎可以在 1 秒作用返回结果。
功能上的损失:在一个电商网站上,正常情况下,用户可以顺利完成每一笔订单,但是到了大促期间,为了保护购物系统的稳定性,部分消费者可能会被引导到一个降级页面。
3. Soft state(软状态)
什么是软状态呢?相对于原子性而言,要求多个节点的数据副本都是一致的,这是一种 “硬状态”。
软状态指的是:允许系统中的数据存在中间状态,并认为该状态不影响系统的整体可用性,即允许系统在多个不同节点的数据副本存在数据延时。
4. Eventually consistent(最终一致性)
这个比较好理解了哈。
上面说软状态,然后不可能一直是软状态,必须有个时间期限。在期限过后,应当保证所有副本保持数据一致性。从而达到数据的最终一致性。这个时间期限取决于网络延时,系统负载,数据复制方案设计等等因素。
稍微官方一点的说法就是:
系统能够保证在没有其他新的更新操作的情况下,数据最终一定能够达到一致的状态,因此所有客户端对系统的数据访问最终都能够获取到最新的值。
而在实际工程实践中,最终一致性分为 5 种:
1. 因果一致性(Causal consistency)
指的是:如果节点 A 在更新完某个数据后通知了节点 B,那么节点 B 之后对该数据的访问和修改都是基于 A 更新后的值。于此同时,和节点 A 无因果关系的节点 C 的数据访问则没有这样的限制。
2. 读己之所写(Read your writes)
这种就很简单了,节点 A 更新一个数据后,它自身总是能访问到自身更新过的最新值,而不会看到旧值。其实也算一种因果一致性。
3. 会话一致性(Session consistency)
会话一致性将对系统数据的访问过程框定在了一个会话当中:系统能保证在同一个有效的会话中实现 “读己之所写” 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执行更新操作之后,客户端能够在同一个会话中始终读取到该数据项的最新值。
4. 单调读一致性(Monotonic read consistency)
单调读一致性是指如果一个节点从系统中读取出一个数据项的某个值后,那么系统对于该节点后续的任何数据访问都不应该返回更旧的值。
5. 单调写一致性(Monotonic write consistency)
指一个系统要能够保证来自同一个节点的写操作被顺序的执行。
然而,在实际的实践中,这 5 种系统往往会结合使用,以构建一个具有最终一致性的分布式系统。实际上,不只是分布式系统使用最终一致性,关系型数据库在某个功能上,也是使用最终一致性的,比如备份,数据库的复制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这个复制过程中,业务读取到的值就是旧的。当然,最终还是达成了数据一致性。这也算是一个最终一致性的经典案例。
5. 总结
总的来说,BASE 理论面向的是大型高可用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和传统事务的 ACID 是相反的,它完全不同于 ACID 的强一致性模型,而是通过牺牲强一致性来获得可用性,并允许数据在一段时间是不一致的。
分布式理论(二)——Base 理论的更多相关文章
- 10分钟了解分布式CAP、BASE理论
CAP理论 2000年7月,Eric Brewer教授提出CAP猜想:2年后,Seth Gilbert和Nancy Lynch从理论上证明了CAP:之后,CAP理论正式成为分布式计算领域的公认定理. ...
- [转]10分钟了解分布式CAP、BASE理论
原文: https://www.cnblogs.com/chengtian/p/11278072.html ---------------------------------------------- ...
- 分布式CAP与BASE理论
参考: CAP和BASE理论 https://juejin.im/post/5d720e86f265da03cc08de74 https://github.com/changmingxie/tcc-t ...
- CAP理论、BASE理论
从分布式一致性谈到CAP理论.BASE理论 https://www.cnblogs.com/szlbm/p/5588543.html 问题的提出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分布式一致性是一个相当重要且被广泛探 ...
- (二)从分布式一致性谈到CAP理论、BASE理论
问题的提出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分布式一致性是一个相当重要且被广泛探索与论证问题,首先来看三种业务场景. 1.火车站售票 假如说我们的终端用户是一位经常坐火车的旅行家,通常他是去车站的售票处购买车票,然 ...
- 从分布式一致性谈到CAP理论、BASE理论
问题的提出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分布式一致性是一个相当重要且被广泛探索与论证问题,首先来看三种业务场景. 1.火车站售票 假如说我们的终端用户是一位经常坐火车的旅行家,通常他是去车站的售票处购买车票,然 ...
- 分布式系统理论--CAP理论、BASE理论
问题的提出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分布式一致性是一个相当重要且被广泛探索与论证问题,首先来看三种业务场景. 1.火车站售票 假如说我们的终端用户是一位经常坐火车的旅行家,通常他是去车站的售票处购买车票,然 ...
- 分布式事务的CAP理论 与BASE理论
CAP理论 一个经典的分布式系统理论.CAP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分布式系统不可能同时满足一致性(C:Consistency).可用性(A:Availability)和分区容错性(P:Partition ...
- 分布式---CAP和BASE理论
3.CAP 分布式系统不可能同时满足一致性(C:Consistence),可用性(A:Avaliability)和分区容忍性(P:Partition Tolerance),最多只能同时满足其中的两 ...
随机推荐
- r test
rt <-read.table("C:/Users/Ju/Desktop/anova/anova.txt",head=TRUE) lm.sol <-lm(Y~X1+X2 ...
- RNN以及LSTM的介绍和公式梳理
前言 好久没用正儿八经地写博客了,csdn居然也有了markdown的编辑器了,最近花了不少时间看RNN以及LSTM的论文,在组内『夜校』分享过了,再在这里总结一下发出来吧,按照我讲解的思路,理解RN ...
- API网关【gateway 】- 1
最近在公司进行API网关重写,公司内采用serverMesh进行服务注册,调用,这里结合之前学习对API网关服务进行简单的总结与分析. 网关的单节点场景: 网关的多节点场景: 这里的多节点是根据模块进 ...
- 使用Samba实现文件共享
1987年,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共同制定了SMB(Server Messages Block 服务消息块)协议,指在解决局域网内的文件或打印机等资源的共享问题,这也使得在多个主机之间共享文件变得越来 ...
- PANIC: Missing emulator engine program for 'x86' CPU.
获取可用的Android模拟器 1:emulator -list-avds 获取可用的模拟器的名称(只用名称) 2: android list -avd 获取可用的模拟器(信息详细) 获取iO ...
- HDU - 2604 Queuing(递推式+矩阵快速幂)
Queuing Time Limit: 10000/5000 MS (Java/Others) Memory Limit: 32768/32768 K (Java/Others)Total Su ...
- Java代码审计连载之—添油加醋
在代码审计中,按业务流程审计当然是必须的,人工的流程审计的优点是能够更加全面的发现漏洞,但是缺点是查找漏洞效率低下.如果要定向的查找漏洞,逆向跟踪变量技术就显得更加突出,如查找XSS.SQL注入.命令 ...
- Spring Boot多数据源配置与使用
在单数据源的情况下,Spring Boot的配置非常简单,只需要在application.properties文件中配置连接参数即可.但是往往随着业务量发展,我们通常会进行数据库拆分或是引入其他数据库 ...
- 【Junit4】:要点随笔
1. 引入Junit4的Maven依赖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junit</groupId> < ...
- Smart/400开发上手2: COBOL批处理程序处理过程
开发目的:1.建立DB2数据库表:2.建立逻辑视图:3.通过Cobol程序将一个源数据表的数据通过一定公式计算后导出到另一个目的数据库表源数据表:TIM3PF目的数据表:TIM4PF4.在AS400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