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303 2018-2019-2 《Java程序设计》第8周学习总结
20175303 2018-2019-2 《Java程序设计》第8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本周学习《Java程序设计》第十五章:
- 泛型:
- 泛型(Generics)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建立具有类型安全的集合框架,如链表、散列映射等数据结构。
- 泛型类声明:
class 名称<泛型列表>
- 泛型类声明对象:类名后多了一对,必须要用具体的类型替换<>中的泛型
LinkedList<String> mylist=new LinkedList<String>();
- 链表:
- 链表是由若干个称作节点的对象组成的一种数据结构,每个节点含有一个数据和下一个节点的引用
LinkedList
泛型类创建的对象以链表结构存储数据,习惯上称LinkedList
类创建的对象为链表对象。LinkedList<String> mylist=new LinkedList<String>();
创建一个空双链表。add(E obj)
向链表依次增加节点。LinkedList
泛型类实现Lis
泛型接口中的一些常用方法public boolean add(E element)
向链表末尾添加一个新的节点,该节点中的数据是参数elememt指定的数据。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向链表的指定位置添加一个新的节点,该节点中的数据是参数elememt指定的数据。public void clear()
删除链表的所有节点,使当前链表成为空链表。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删除指定位置上的节点。public boolean remove(E element)
删除首次出现含有数据elemen的节点。public E get(int index)
得到链表中指定位置处节点中的数据。
LinkedList
泛型类本身新增加的一些常用方法public void addFirst(E element)
向链表的头添加新节点,该节点中的数据是参数elememt指定的数据。public void addLast(E element)
向链表的末尾添加新节点,该节点中的数据是参数elememt指定的数据。public E getFirst()
得到链表中第一个节点中的数据。public E getLast()
得到链表中最后一个节点中的数据。public E removeFirst()
删除第一个节点,并返回这个节点中的数据。
- 遍历链表
- 当用户需要遍历集合中的对象时,应当使用该集合提供的迭代器,而不是让集合本身来遍历其中的对象
- 链表对象可以使用
iterator()
方法获取一个Iterator对象,该对象就是针对当前链表的迭代器 - 构造:
Iterator <String> iter=list.iterator()
- 排序与查找
Collections
类提供的用于排序和查找的类方法如下:public static sort(List<E> list)
该方法可以将list中的元素升序排列int binarySearch(List<T> list, T key,CompareTo<T> c)
使用折半法查找list是否含有和参数key相等的元素,如果key链表中某个元素相等,方法返回和key相等的元素在链表中的索引位置(链表的索引位置从0考试),否则返回-1
- 洗牌与旋转
Collections
类还提供了将链表中的数据重新随机排列的类方法以及旋转链表中数据的类方法public static void shuffle(List<E> list)
将list中的数据按洗牌算法重新随机排列static void rotate(List<E> list, int distance)
旋转链表中的数据public static void reverse(List<E> list)
翻转list中的数据
- 堆栈
- 堆栈是一种“后进先出”的数据结构,只能在一端进行输入或输出数据的操作。
Stack
泛型类创建一个堆栈对象,堆栈对象常用方法:public E push(E item);
实现压栈操作public E pop();
实现弹栈操作public boolean empty();
判断堆栈是否还有数据public E peek();
获取堆栈顶端的数据,但不删除该数据public int search(Object data);
获取数据在堆栈中的位置
- 散列映射
- HashMap<K,V>泛型类
- HashMap<K,V>对象采用散列表这种数据结构存储数据,习惯上称HashMap<K,V>对象为散列映射
- 常用方法:
public void clear()
清空散列映射public Object clone()
返回当前散列映射的一个克隆public boolean containsKey(Object key)
如果散列映射有“键/值”对使用了参数指定的键,方法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public boolean containsValue(Object value)
如果散列映射有“键/值”对的值是参数指定的值public V put(K key,V value)
将键/值对数据存放到散列映射中,该方法同时返回键所对应的值public V get(Object key)
返回散列映射中使用key做键的“键/值”对中的值public boolean isEmpty()
如果散列映射不含任何“键/值”对,方法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public V remove(Object key)
删除散列映射中键为参数指定的“键/值”对,并返回键对应的值public int size()
返回散列映射的大小,即散列映射中“键/值”对的数目
- HashMap<K,V>泛型类
- 树集
TreeSet<E>
泛型类TreeSet<String> mytree=new TreeSe<String>();
TreeSet
类创建的对象称作树集mytree.add("boy");
使用add方法为树集添加节点
TreeSet
类的常用方法public boolean add(E o)
向树集添加加节点public void clear()
删除树集中的所有节点public void contains(Object o)
如果树集中有包含参数指定的对象,该方法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public E first()
返回树集中的第一个节点中的数据(最小的节点)public E last()
返回最后一个节点中的数据(最大的节点)public isEmpty()
判断是否是空树集,如果树集不含任何节点,该方法返回true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删除树集中的存储参数指定的对象的最小节点public int size()
返回树集中节点的数目
- 树映射
TreeMap<K,V>
类实现了Map<K,V>接口,称TreeMap<K,V>对象为树映射。- 树映射使用
public V put(K key,V value);
方法添加节点。
代码调试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 问题1:新建一个链表时:
有时候是: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有时候是:LinkedList mylist = new LinkedList();
有时候是: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泛型不是问题,为什么有时候前List后面LinkedList,有时候前后都是LinkedList - 问题1解决方案:然而并没搞懂
问题2:代码托管坏了?为什么这周只有81行……总行数却增加了四百行……
代码托管
学习进度条
代码行数(新增/累积) | 博客量(新增/累积) | 学习时间(新增/累积) | 重要成长 | |
---|---|---|---|---|
目标 | 5000行 | 10篇 | 400小时 | |
第一周 | 0/0 | 1/1 | 20/20 | |
第二周 | 553/553 | 2/2 | 15/35 | |
第三周 | 940/1493 | 1/3 | 20/55 | |
第四周 | 551/2044 | 1/4 | 25/80 | |
第五周 | 1460/3252 | 1/5 | 30/110 | |
第六周 | 1485/4737 | 1/6 | 40/150 | |
第七周 | 1549/6286 | 2/8 | 35/185 | |
第八周 | 81/6661 | 2/10 | 15/200 |
20175303 2018-2019-2 《Java程序设计》第8周学习总结的更多相关文章
- 学号 20175212 《Java程序设计》第九周学习总结
学号 20175212 <Java程序设计>第九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一.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 1.在官网上下载并安装MySQL 2.在IDEA中输入测试代码Connectio ...
- 20145213《Java程序设计》第九周学习总结
20145213<Java程序设计>第九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总结 "五一"假期过得太快,就像龙卷风.没有一点点防备,就与Java博客撞个满怀.在这个普天同庆的节日里,根 ...
- 20145213《Java程序设计》第二周学习总结
20145213<Java程序设计>第二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本周娄老师给的任务是学习教材的第三章--基础语法.其实我觉得还蛮轻松的,因为在翻开厚重的书本,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 ...
- 20145213《Java程序设计》第一周学习总结
20145213<Java程序设计>第一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期待了一个寒假,终于见识到了神秘的娄老师和他的Java课.虽说算不上金风玉露一相逢,没有胜却人间无数也是情理之中,但娄 ...
- 21045308刘昊阳 《Java程序设计》第九周学习总结
21045308刘昊阳 <Java程序设计>第九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第16章 整合数据库 16.1 JDBC入门 16.1.1 JDBC简介 数据库本身是个独立运行的应用程序 撰 ...
- 20145330孙文馨 《Java程序设计》第一周学习总结
20145330孙文馨 <Java程序设计>第一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刚开始拿到这么厚一本书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开始从头看觉得很陌生进入不了状态,就稍微会有一点焦虑的感觉.于是就 ...
- 20145337 《Java程序设计》第九周学习总结
20145337 <Java程序设计>第九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数据库本身是个独立运行的应用程序 撰写应用程序是利用通信协议对数据库进行指令交换,以进行数据的增删查找 JDBC可以 ...
- 20145337 《Java程序设计》第二周学习总结
20145337 <Java程序设计>第二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Java可分基本类型与类类型: 基本类型分整数(short.int.long).字节(byte).浮点数(float ...
- 20145218《Java程序设计》第一周学习总结
20145218 <Java程序设计>第一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今天下午看了Java学习的视频,感觉很是新奇,之前觉得Java学起来是艰难枯燥的,但通过第一章的学习觉得如果自己可以 ...
- 《Java程序设计》第九周学习总结
20145224 <Java程序设计>第九周学习总结 第十六章 整合数据库 JDBC入门 ·数据库本身是个独立运行的应用程序 ·撰写应用程序是利用通信协议对数据库进行指令交换,以进行数据的 ...
随机推荐
- LeetCode第十三题-将罗马数字转化为数字
问题简介:将输入的String类型的罗马数字转化为int数值 问题详解:罗马数字由七个不同的符号表示:I,V,X,L,C,D和M 符号-数值 I - 1 V - 5 X -10 L - 50 C - ...
- 使用Python进行OCR -- 识别图片中的文字
工具 Tesseract pytesseract tesserocr 朋友需要一个工具,将图片中的文字提取出来.我帮他在网上找了一些OCR的应用,都不好用.所以准备自己研究,写一个Web APP供他使 ...
- Windows server 2012配置WebDeploy发布网站
以前都是使用win2008r2服务器,最近更新了操作系统到WINDOWS 2012,发现以前的做法已经不适用了. win2008r2配置WebDeploy: https://www.cnblogs.c ...
- windows上安装gcc/g++环境(MinGW,msys64等)
1 前言 经过折腾安装gcc环境,记录一下 2 工具 MinGW安装器: 下载地址1:MinGW官网 下载地址2:SourceForge (MinGW w64) 下载地址3:win-builds-1 ...
- 页面报错时隐藏Tomcat信息
一.问题描述Tomcat报错页面泄漏Apache Tomcat/8.0.53相关版本号信息,是攻击者攻击的途径之一.因此实际当中建议去掉版本号信息. 二.解决办法1.进入到tomcat/lib目录下, ...
- Eclipse连接HBase 报错:org.apache.hadoop.hbase.PleaseHoldException: Master is initializing
在eclipse中连接到HBase报错org.apache.hadoop.hbase.PleaseHoldException: Master is initializing,搜索了好久,网上其它人说的 ...
- 必须知道的Linux内核常识详解
一.内核功能.内核发行版 1.到底什么是操作系统 (1)linux.windows.android.ucos就是操作系统: (2)操作系统本质上是一个程序,由很多个源文件构成,需要编译连接成操作系统程 ...
- pycharm中split的应用
#input 字符串 “5+9” value = "5+9" v1,v2 = value.split("+")#意思是把加号前后的5和9分别赋值给v1,v2 v ...
- C# 堆栈(Stack)和队列(Queue)
一.什么是堆?(Heap) 堆是无序的,是一片不连续的内存域,由用户自己来控制和释放,如果用户自己不释放的话,当内存达到一定的特定值时,通过垃圾回收器(GC)来回收. 是程序运行期 ...
- NEO-Karl-Python1
第一个程序: print("NEO-Karl welcome to the new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