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中获取request的几种方法,及其线程安全性分析(山东数漫江湖)
前言
本文将介绍在Spring MVC开发的web系统中,获取request对象的几种方法,并讨论其线程安全性。
原创不易,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文章有疏漏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kismetv/p/8757260.html
目录
概述
在使用Spring MVC开发Web系统时,经常需要在处理请求时使用request对象,比如获取客户端ip地址、请求的url、header中的属性(如cookie、授权信息)、body中的数据等。由于在Spring MVC中,处理请求的Controller、Service等对象都是单例的,因此获取request对象时最需要注意的问题,便是request对象是否是线程安全的:当有大量并发请求时,能否保证不同请求/线程中使用不同的request对象。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前面所说的“在处理请求时”使用request对象,究竟是在哪里使用呢?考虑到获取request对象的方法有微小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1) 在Spring的Bean中使用request对象:既包括Controller、Service、Repository等MVC的Bean,也包括了Component等普通的Spring Bean。为了方便说明,后文中Spring中的Bean一律简称为Bean。
2) 在非Bean中使用request对象:如普通的Java对象的方法中使用,或在类的静态方法中使用。
此外,本文讨论是围绕代表请求的request对象展开的,但所用方法同样适用于response对象、InputStream/Reader、OutputStream/ Writer等;其中InputStream/Reader可以读取请求中的数据,OutputStream/ Writer可以向响应写入数据。
最后,获取request对象的方法与Spring及MVC的版本也有关系;本文基于Spring4进行讨论,且所做的实验都是使用4.1.1版本。
如何测试线程安全性
既然request对象的线程安全问题需要特别关注,为了便于后面的讨论,下面先说明如何测试request对象是否是线程安全的。
测试的基本思路,是模拟客户端大量并发请求,然后在服务器判断这些请求是否使用了相同的request对象。
判断request对象是否相同,最直观的方式是打印出request对象的地址,如果相同则说明使用了相同的对象。然而,在几乎所有web服务器的实现中,都使用了线程池,这样就导致先后到达的两个请求,可能由同一个线程处理:在前一个请求处理完成后,线程池收回该线程,并将该线程重新分配给了后面的请求。而在同一线程中,使用的request对象很可能是同一个(地址相同,属性不同)。因此即便是对于线程安全的方法,不同的请求使用的request对象地址也可能相同。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一种方法是在请求处理过程中使线程休眠几秒,这样可以让每个线程工作的时间足够长,从而避免同一个线程分配给不同的请求;另一种方法,是使用request的其他属性(如参数、header、body等)作为request是否线程安全的依据,因为即便不同的请求先后使用了同一个线程(request对象地址也相同),只要使用不同的属性分别构造了两次request对象,那么request对象的使用就是线程安全的。本文使用第二种方法进行测试。
客户端测试代码如下(创建1000个线程分别发送请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prefix = UUID.randomUUID().toString().replaceAll( "-" , "" ) + "::" ; for ( int i = 0 ; i < 1000 ; i++) { final String value = prefix + i; new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CloseableHttpClient httpClient = HttpClients.createDefault(); HttpGet httpGet = new HttpGet( "http://localhost:8080/test?key=" + value); httpClient.execute(httpGet); httpClient.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tart(); } } } |
服务器中Controller代码如下(暂时省略了获取request对象的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 // 存储已有参数,用于判断参数是否重复,从而判断线程是否安全 public static Set<String> set = new HashSet<>(); @RequestMapping ( "/test" ) public void tes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了request对象……………………………… // 判断线程安全 String value = request.getParameter( "key" ); if (set.contains(value)) { System.out.println(value + "\t重复出现,request并发不安全!" ); } else { System.out.println(value); set.add(value); } // 模拟程序执行了一段时间 Thread.sleep( 1000 ); } } |
如果request对象线程安全,服务器中打印结果如下所示:
如果存在线程安全问题,服务器中打印结果可能如下所示:
如无特殊说明,本文后面的代码中将省略掉测试代码。
方法1:Controller中加参数
代码示例
这种方法实现最简单,直接上Controller代码:
1
2
3
4
5
6
7
8
|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 @RequestMapping ( "/test" ) public void te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模拟程序执行了一段时间 Thread.sleep( 1000 ); } } |
该方法实现的原理是,在Controller方法开始处理请求时,Spring会将request对象赋值到方法参数中。除了request对象,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获取的参数还有很多,具体可以参见:https://docs.spring.io/spring/docs/current/spring-framework-reference/web.html#mvc-ann-methods
Controller中获取request对象后,如果要在其他方法中(如service方法、工具类方法等)使用request对象,需要在调用这些方法时将request对象作为参数传入。
线程安全性
测试结果:线程安全
分析:此时request对象是方法参数,相当于局部变量,毫无疑问是线程安全的。
优缺点
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request对象写起来冗余太多,主要体现在两点:
1) 如果多个controller方法中都需要request对象,那么在每个方法中都需要添加一遍request参数
2) request对象的获取只能从controller开始,如果使用request对象的地方在函数调用层级比较深的地方,那么整个调用链上的所有方法都需要添加request参数
实际上,在整个请求处理的过程中,request对象是贯穿始终的;也就是说,除了定时器等特殊情况,request对象相当于线程内部的一个全局变量。而该方法,相当于将这个全局变量,传来传去。
方法2:自动注入
代码示例
先上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Autowired private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自动注入request @RequestMapping ( "/test" ) public void tes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模拟程序执行了一段时间 Thread.sleep( 1000 ); } } |
线程安全性
测试结果:线程安全
分析:在Spring中,Controller的scope是singleton(单例),也就是说在整个web系统中,只有一个TestController;但是其中注入的request却是线程安全的,原因在于:
使用这种方式,当Bean(本例的TestController)初始化时,Spring并没有注入一个request对象,而是注入了一个代理(proxy);当Bean中需要使用request对象时,通过该代理获取request对象。
下面通过具体的代码对这一实现进行说明。
在上述代码中加入断点,查看request对象的属性,如下图所示:
在图中可以看出,request实际上是一个代理:代理的实现参见AutowireUtils的内部类ObjectFactoryDelegatingInvocationHandle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 Reflective InvocationHandler for lazy access to the current target object. */ @SuppressWarnings ( "serial" ) private static class ObjectFactoryDelegatingInvocation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Serializable { private final ObjectFactory<?> objectFactory; public ObjectFactoryDelegatingInvocationHandler(ObjectFactory<?> objectFactory) { this .objectFactory = object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 ……省略无关代码 try { return method.invoke( this .objectFactory.getObject(), args); // 代理实现核心代码 } catch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ex) { throw ex.getTargetException(); } } } |
也就是说,当我们调用request的方法method时,实际上是调用了由objectFactory.getObject()生成的对象的method方法;objectFactory.getObject()生成的对象才是真正的request对象。
继续观察上图,发现objectFactory的类型为WebApplicationContextUtils的内部类RequestObjectFactory;而RequestObjectFactory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 * Factory that exposes the current request object on demand. */ @SuppressWarnings ( "serial" ) private static class RequestObjectFactory implements ObjectFactory<ServletRequest>, Serializable { @Override public ServletRequest getObject() { return currentRequestAttributes().getRequest();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Current HttpServletRequest" ; } } |
其中,要获得request对象需要先调用currentRequestAttributes()方法获得RequestAttributes对象,该方法的实现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Return the current RequestAttributes instance as ServletRequestAttributes. */ private static ServletRequestAttributes currentRequestAttributes() { RequestAttributes requestAttr = RequestContextHolder.currentRequestAttributes(); if (!(requestAttr instanceof ServletRequestAttributes))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 "Current request is not a servlet request" ); } return (ServletRequestAttributes) requestAttr; } |
生成RequestAttributes对象的核心代码在类RequestContextHolder中,其中相关代码如下(省略了该类中的无关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public abstract class RequestContextHolder { public static RequestAttributes currentRequestAttributes() throws IllegalStateException { RequestAttributes attributes = getRequestAttributes(); // 此处省略不相关逻辑………… return attributes; } public static RequestAttributes getRequestAttributes() { RequestAttributes attributes = requestAttributesHolder.get(); if (attributes == null ) { attributes = inheritableRequestAttributesHolder.get(); } return attributes; } private static final ThreadLocal<RequestAttributes> requestAttributesHolder = new NamedThreadLocal<RequestAttributes>( "Request attributes" ); private static final ThreadLocal<RequestAttributes> inheritableRequestAttributesHolder = new NamedInheritableThreadLocal<RequestAttributes>( "Request context" ); } |
通过这段代码可以看出,生成的RequestAttributes对象是线程局部变量(ThreadLocal),因此request对象也是线程局部变量;这就保证了request对象的线程安全性。
优缺点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
1) 注入不局限于Controller中:在方法1中,只能在Controller中加入request参数。而对于方法2,不仅可以在Controller中注入,还可以在任何Bean中注入,包括Service、Repository及普通的Bean。
2) 注入的对象不限于request:除了注入request对象,该方法还可以注入其他scope为request或session的对象,如response对象、session对象等;并保证线程安全。
3) 减少代码冗余:只需要在需要request对象的Bean中注入request对象,便可以在该Bean的各个方法中使用,与方法1相比大大减少了代码冗余。
但是,该方法也会存在代码冗余。考虑这样的场景:web系统中有很多controller,每个controller中都会使用request对象(这种场景实际上非常频繁),这时就需要写很多次注入request的代码;如果还需要注入response,代码就更繁琐了。下面说明自动注入方法的改进方法,并分析其线程安全性及优缺点。
方法3:基类中自动注入
代码示例
与方法2相比,将注入部分代码放入到了基类中。
基类代码:
1
2
3
4
|
public class BaseController { @Autowired protected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
Controller代码如下;这里列举了BaseController的两个派生类,由于此时测试代码会有所不同,因此服务端测试代码没有省略;客户端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同时向2个url发送大量并发请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extends BaseController { // 存储已有参数,用于判断参数value是否重复,从而判断线程是否安全 public static Set<String> set = new HashSet<>(); @RequestMapping ( "/test" ) public void tes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tring value = request.getParameter( "key" ); // 判断线程安全 if (set.contains(value)) { System.out.println(value + "\t重复出现,request并发不安全!" ); } else { System.out.println(value); set.add(value); } // 模拟程序执行了一段时间 Thread.sleep( 1000 ); } }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Test2Controller extends BaseController { @RequestMapping ( "/test2" ) public void test2()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tring value = request.getParameter( "key" ); // 判断线程安全(与TestController使用一个set进行判断) if (TestController.set.contains(value)) { System.out.println(value + "\t重复出现,request并发不安全!" ); } else { System.out.println(value); TestController.set.add(value); } // 模拟程序执行了一段时间 Thread.sleep( 1000 ); } } |
线程安全性
测试结果:线程安全
分析:在理解了方法2的线程安全性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方法3是线程安全的:当创建不同的派生类对象时,基类中的域(这里是注入的request)在不同的派生类对象中会占据不同的内存空间,也就是说将注入request的代码放在基类中对线程安全性没有任何影响;测试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优缺点
与方法2相比,避免了在不同的Controller中重复注入request;但是考虑到java只允许继承一个基类,所以如果Controller需要继承其他类时,该方法便不再好用。
无论是方法2和方法3,都只能在Bean中注入request;如果其他方法(如工具类中static方法)需要使用request对象,则需要在调用这些方法时将request参数传递进去。下面介绍的方法4,则可以直接在诸如工具类中的static方法中使用request对象(当然在各种Bean中也可以使用)。
方法4:手动调用
代码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 @RequestMapping ( "/test" ) public void tes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ServletRequestAttributes) (RequestContextHolder.currentRequestAttributes())).getRequest(); // 模拟程序执行了一段时间 Thread.sleep( 1000 ); } } |
线程安全性
测试结果:线程安全
分析:该方法与方法2(自动注入)类似,只不过方法2中通过自动注入实现,本方法通过手动方法调用实现。因此本方法也是线程安全的。
优缺点
优点:可以在非Bean中直接获取。缺点:如果使用的地方较多,代码非常繁琐;因此可以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方法5:@ModelAttribute方法
代码示例
下面这种方法及其变种(变种:将request和bindRequest放在子类中)在网上经常见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 private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ModelAttribute public void bindReque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this .request = request; } @RequestMapping ( "/test" ) public void tes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模拟程序执行了一段时间 Thread.sleep( 1000 ); } } |
线程安全性
测试结果:线程不安全
分析:@ModelAttribute注解用在Controller中修饰方法时,其作用是Controller中的每个@RequestMapping方法执行前,该方法都会执行。因此在本例中,bindRequest()的作用是在test()执行前为request对象赋值。虽然bindRequest()中的参数request本身是线程安全的,但由于TestController是单例的,request作为TestController的一个域,无法保证线程安全。
总结
综上所述,Controller中加参数(方法1)、自动注入(方法2和方法3)、手动调用(方法4)都是线程安全的,都可以用来获取request对象。如果系统中request对象使用较少,则使用哪种方式均可;如果使用较多,建议使用自动注入(方法2 和方法3)来减少代码冗余。如果需要在非Bean中使用request对象,既可以在上层调用时通过参数传入,也可以直接在方法中通过手动调用(方法4)获得。
参考文献
https://docs.spring.io/spring/docs/4.1.x/spring-framework-reference/html/beans.html#beans-factory-scopes-other-injection
https://docs.spring.io/spring/docs/current/spring-framework-reference/web.html#mvc-ann-methods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0541934/spring-aop-and-aspect-thread-safety-for-an-autowired-httpservletrequest-bean
http://www.phpchina.com/portal.php?mod=view&aid=40966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22674044/inject-httpservletrequest-into-controller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3320674/spring-how-do-i-inject-an-httpservletrequest-into-a-request-scoped-bean
https://my.oschina.net/sluggarddd/blog/678603?fromerr=XhvpvVTi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8504258/spring-3-mvc-accessing-httprequest-from-controller
原文:http://www.cnblogs.com/kismetv/p/8757260.html
Spring中获取request的几种方法,及其线程安全性分析(山东数漫江湖)的更多相关文章
- Spring中获取request的几种方法,及其线程安全性分析
前言 本文将介绍在Spring MVC开发的web系统中,获取request对象的几种方法,并讨论其线程安全性. 原创不易,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文章有疏漏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欢迎 ...
- [No000016E]Spring 中获取 request 的几种方法,及其线程安全性分析
前言 本文将介绍在Spring MVC开发的web系统中,获取request对象的几种方法,并讨论其线程安全性. 原创不易,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文章有疏漏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欢迎 ...
- 【转】SpringMVC,获取request的几种方法,及线程安全性
作者丨编程迷思 https://www.cnblogs.com/kismetv/p/8757260.html 概述 在使用Spring MVC开发Web系统时,经常需要在处理请求时使用request对 ...
- PHP中获取星期的几种方法
PHP中获取星期的几种方法 PHP星期几获取代码: 1 date(l); 2 //data就可以获取英文的星期比如Sunday 3 date(w); 4 //这个可以获取数字星期比如123,注意0 ...
- Spring MVC 中获取session的几种方法
Spring MVC 中使用session是一种常见的操作,但是大家上网搜索一下可以看到获取session的方式方法五花八门,最近,自己终结了一下,将获取session的方法记录下来,以便大家共同学习 ...
- 干货 | Java中获取类名的3种方法!
获取类名的方法 Java 中获取类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getName() 返回的是虚拟机里面的class的类名表现形式. getCanonicalName() 返回的是更容易理解的类名表示. g ...
- URL转Drawable之 Android中获取网络图片的三种方法
转载自: http://doinone.iteye.com/blog/1074283 Android中获取网络图片是一件耗时的操作,如果直接获取有可能会出现应用程序无响应(ANR:Applicatio ...
- 如何在spring中获取request对象
1.通过注解获取(很简单,推荐): public class Hello {@Autowired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这里可以获取到request} 2.在w ...
- java web 项目中获取当前路径的几种方法
1.jsp中取得路径: 以工程名为TEST为例: (1)得到包含工程名的当前页面全路径:request.getRequestURI() 结果:/TEST/test.jsp (2)得到工程名:req ...
随机推荐
- MFC加速键
添加的函数: } // 解释说明 MFC对话框不自动处理加速键,你必须自己编写代码来做这件事情.为了理解弄清楚这是为什么,让我们回首Windows开发的历程,在使用C和原始的Windows ...
- TCP系列05—连接管理—4、TCP连接的ISN、连接建立超时及TCP的长短连接
一.TCP连接的ISN 之前我们说过初始建立TCP连接的时候的系列号(ISN)是随机选择的,那么这个系列号为什么不采用一个固定的值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防止同一个连接的不同实例(di ...
- c# 中base64字符串和图片的相互转换
c#base64字符串转图片用到了bitmap类,封装 GDI+ 位图,此位图由图形图像及其特性的像素数据组成. Bitmap 是用于处理由像素数据定义的图像的对象. 具体bitmap类是什么可以自己 ...
- input 输入框不能点 readonly , disabled
只读 readonly="readonly" 不可用 disabled="disabled" 背景变 灰色
- 可视化自编码器训练结果&稀疏自编码器符号一览表
训练完(稀疏)自编码器,我们还想把这自编码器学习到的函数可视化出来,好弄明白它到底学到了什么.我们以在10×10图像(即n=100)上训练自编码器为例.在该自编码器中,每个隐藏单元i对如下关于输入的函 ...
- BZOJ 1297 迷路(矩阵快速幂)
很容易想到记忆化搜索的算法. 令dp[n][T]为到达n点时时间为T的路径条数.则dp[n][T]=sigma(dp[i][T-G[i][n]]); 但是空间复杂度为O(n*T),时间复杂度O(n*n ...
- 【bzoj1441】Min 扩展裴蜀定理
题目描述 给出n个数(A1...An)现求一组整数序列(X1...Xn)使得S=A1*X1+...An*Xn>0,且S的值最小 输入 第一行给出数字N,代表有N个数 下面一行给出N个数 输出 S ...
- Android关于注解那点事(二)
前言 上篇主要讲解了注解的基本操作,以及一个运行时注解的小例子,今天我们主要来说道说道注解中另一种实现方式,编译时注解(CLASS),不同于上篇例子的运行时注解(RUNTIME),需要在代码运行时,反 ...
- POJ3468:A Simple Problem with Integers——题解
http://poj.org/problem?id=3468 实现一个线段树,能够做到区间修改和区间查询和. 明显板子题. #include<cstdio> #include<cma ...
- POJ3177:Redundant Paths——题解
http://poj.org/problem?id=3177 明显要求桥的一道题. (因为有桥就说明只能从那一条路走,换句话说就是只有一种方法) 求完桥后按照结论(加几条边成双连通图的结论,不会请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