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东西的时候发现很多网络程序中都需要NAT穿越,特意在此总结一下。

先做一个约定:

内网A中有:A1(192.168.0.8A2(192.168.0.9两用户

网关X1(一个NAT设备)有公网IP 1.2.3.4

内网B中有:B1(192.168.1.8B2(192.168.1.9两用户,

网关Y1(一个NAT设备)有公网IP 1.2.3.5

公网服务器:C (6.7.8.9) D (6.7.8.10)

  • NAT原理

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属接入广域网(WAN)技术,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的转换技术。下面介绍两类不同方式实现的NAT:

  1.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称为基本的NAT

在客户机时      192.168.0.8:4000——6.7.8.9:8000

在网关时         1.2.3.4:4000——6.7.8.9:8000

服务器C          6.7.8.9:8000

其核心是替换IP地址而不是端口,这会导致192.168.0.8使用4000端口后,192.168.0.9如何处理?具体参考RFC 1631

基本上这种类型的NAT设备已经很少了。或许根本我们就没机会见到。

2.   NAPT(Network Address/Port Translators):其实这种才是我们常说的 NAT

NAPT的特点是在网关时,会使用网关的 IP,但端口会选择一个和临时会话对应的临时端口。如下图:

在客户机时           192.168.0.8:4000——6.7.8.9:8000

在网关时              1.2.3.4:62000——6.7.8.9:8000

服务器C               6.7.8.9:8000

网关上建立保持了一个1.2.3.4:62000的会话,用于192.168.0.8:4000与6.7.8.9:8000之间的通讯。

对于NAPT,又分了两个大的类型,差别在于,当两个内网用户同时与8000端口通信的处理方式不同:

         2.1、Symmetric NAT型 (对称型)

在客户机时              192.168.0.8:4000——6.7.8.9:8000 192.168.0.8:4000——6.7.8.10:8000

在网关时,两个不同session但端口号不同      1.2.3.4:62000——6.7.8.9:8000 1.2.3.4:62001——6.7.8.10:8000

服务器C      6.7.8.9:8000

服务器 D     6.7.8.10:8000

这种形式会让很多p2p软件失灵。

2.2、Cone NAT型(圆锥型)

在客户机时              192.168.0.8:4000——6.7.8.9:8000 192.168.0.8:4000——6.7.8.10:8000

在网关时,两个不同session但端口号相同      1.2.3.4:62000——6.7.8.9:8000 1.2.3.4:62000——6.7.8.10:8000

服务器C           6.7.8.9:8000

服务器D           6.7.8.10:8000

目前绝大多数属于这种。Cone NAT又分了3种类型:

  • a)Full Cone NAT(完全圆锥型):从同一私网地址端口192.168.0.8:4000发至公网的所有请求都映射成同一个公网地址端口1.2.3.4:62000 ,192.168.0.8可以收到任意外部主机发到1.2.3.4:62000的数据报。
  • b)Address Restricted Cone NAT (地址限制圆锥型):从同一私网地址端口192.168.0.8:4000发至公网的所有请求都映射成同一个公网地址端口1.2.3.4:62000,只有当内部主机192.168.0.8先给服务器C 6.7.8.9发送一个数据报后,192.168.0.8才能收到6.7.8.9发送到1.2.3.4:62000的数据报。
  • c)Port Restricted Cone NAT(端口限制圆锥型):从同一私网地址端口192.168.0.8:4000发至公网的所有请求都映射成同一个公网地址端口1.2.3.4:62000,只有当内部主机192.168.0.8先向外部主机地址端口6.7.8.9:8000发送一个数据报后,192.168.0.8才能收到6.7.8.9:8000发送到1.2.3.4:62000的数据报。   
  • 穿越NAT的实现

A1在客户机时                192.168.0.8:4000——6.7.8.9:8000

X1在网关时                   1.2.3.4:62000——6.7.8.9:8000

服务器C                       6.7.8.9:8000

B1在客户机时                192.168.1.8:4000——6.7.8.9:8000

Y1在网关时                   1.2.3.5:31000——6.7.8.9:8000

两内网用户要实现通过各自网关的直接呼叫,需要以下过程:

1、 客户机A1、B1顺利通过格子网关访问服务器C ,均没有问题(类似于登录)

2、 服务器C保存了 A1、B1各自在其网关的信息(1.2.3.4:62000、1.2.3.5:31000)没有问题。并可将该信息告知A1、B2。

3、 此时A1发送给B1网关的1.2.3.5:31000是否会被B1收到?答案是基本上不行(除非Y1设置为完全圆锥型,但这种设置非常少),因为Y1上检测到其存活的会话中没有一个的目的IP或端口于1.2.3.4:62000有关而将数据包全部丢弃!

4、 此时要实现A1、B1通过X1、Y1来互访,需要服务器C告诉它们各自在自己的网关上建立“UDP隧道”,即命令A1发送一个 192.168.0.8:4000——1.2.3.5:31000的数据报,B1发送一个192.168.1.8:4000——1.2.3.4:62000的数据报,UDP形式,这样X1、Y1上均存在了IP端口相同的两个不同会话(很显然,这要求网关为Cone NAT,否则,对称型Symmetric NAT设置网关将导致对不同会话开启了不同端口,而该端口无法为服务器和对方所知,也就没有意义)。

5、 此时A1发给Y1,或者B1发给X1的数据报将不会被丢弃且正确的被对方收到.

综合P2P可实现的条件需要:

1、 中间服务器保存信息、并能发出建立UDP隧道的命令

2、 网关均要求为Cone NAT类型。Symmetric NAT不适合。

3、 完全圆锥型网关可以无需建立udp隧道,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要求双方均为这种类型网关的更少。

4、 假如X1网关为Symmetric NAT, Y1为Address Restricted Cone NAT 或Full Cone NAT型网关,各自建立隧道后,A1可通过X1发送数据报给Y1到B1(因为Y1最多只进行IP级别的甄别),但B2发送给X1的将会被丢弃(因为发送来 的数据报中端口与X1上存在会话的端口不一致,虽然IP地址一致),所以同样没有什么意义。

5、 假如双方均为Symmetric NAT的情形,新开了端口,对方可以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尝试猜解,也可以达到目的,但这种情形成功率很低,且带来额外的系统开支,不是个好的解决办法。

6、 不同网关型设置的差异在于,对内会采用替换IP的方式、使用不同端口不同会话的方式,使用相同端口不同会话的方式;对外会采用什么都不限制、限制IP地址、限制IP地址及端口。

7、 这里还没有考虑同一内网不同用户同时访问同一服务器的情形,如果此时网关采用AddressRestricted Cone NAT 或Full Cone NAT型,有可能导致不同用户客户端可收到别人的数据包,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一些现在常用的技术:

ALG(应用层网关):它可以是一个设备或插件,用于支持SIP协议,主要类似与在网关上专门开辟一个通道,用于建立内网与外网的连接,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定制的网关。更多只适用于使用他们的应用群体内部之间。

UpnP:它是让网关设备在进行工作时寻找一个全球共享的可路由IP来作为通道,这样避免端口造成的影响。要求设备支持且开启upnp功能,但大部分时候,这些功能处于安全考虑,是被关闭的。即时开启,实际应用效果还没经过测试。

STUN(Simple Traversalof UDP Through Network):这种方式即是类似于我们上面举例中服务器C的处理方式。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但具体实现要比我们描述的复杂许多,光是做网关Nat类型判断就由许多工作,RFC3489中详细描述了。

TURN(Traveral Using Relay NAT)该方式是将所有的数据交换都经由服务器来完成,这样NAT将没有障碍,但服务器的负载、丢包、延迟性就是很大的问题。目前很多游戏均采用该方式避开NAT的问题。这种方式不叫p2p。

ICE(Interactive Connectivity Establishment)是对上述各种技术的综合,但明显带来了复杂性。

NAT原理与NAT穿越的更多相关文章

  1. UDP穿越NAT原理(p2p)

    转载自:http://blog.csdn.net/ldd909/article/details/5979967 论坛上经常有对P2P原理的讨论,但是讨论归讨论,很少有实质的东西产生(源代码).在这里我 ...

  2. [daily][network] NAT原理(转)

    写在转发之前: 一直以来,我一直有一个疑惑,SNAT的时候,如果两个内网主机恰巧使用了相同的源端口号该怎么办呢? 我自己猜测的方法是改掉一个端口号,把端口一起映射(当然还有另一个设想,就是把包同时广播 ...

  3. 网络地址转换NAT原理及其作用

    1 概述 1.1 简介 NAT英文全称是“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中文意思是“网络地址转换”,它是一个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 ...

  4. NAT原理简介、各种 ADSL Modem 及路由器的端口映射方法

    NAT原理简介 NAT英文全称是“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中文意思是“网络地址转换”,它是一个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

  5. UDP穿透NAT原理解析

    转自:http://www.2cto.com/net/201201/116793.html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网络地址转换:网络地址转换是在IP地址日益 ...

  6. P2P之UDP穿透NAT原理

    首先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网络地址转换:网络地址转换是在IP地址日益缺乏的情况下产生的,它的主要目的就 ...

  7. NAT and Traversal NAT(TURN/STUN/ICE)

    http://www.cnblogs.com/whyandinside/archive/2010/12/08/1900492.html -------------------------------- ...

  8. Linux 与 CONE NAT 和 Symmetric NAT

    http://alexanderlaw.blog.hexun.com/31883661_d.html 1. NAT 的划分 RFC3489 中将 NAT 的实现分为四大类: 1. Full Cone ...

  9. 静态NAT、动态NAT

    静态NAT.动态NAT 实验拓扑: 实验目的:熟悉网络地址转换协议 掌握静态NAT 和动态NAT的配置 分析静态NAT 和动态NAT的区别 使用show命令来检查NAT的运行情况 实验要求:按拓扑图来 ...

随机推荐

  1. Travelling

    Travelling Time Limit: 6000/3000 MS (Java/Others)    Memory Limit: 32768/32768 K (Java/Others)Total ...

  2. BZOJ3571 : [Hnoi2014]画框

    题目是要求最小乘积最小权匹配, 将一种方案看做一个二维点(x,y),x=a值的和,y=b值的和,所有方案中只有在下凸壳上的点才有可能成为最优解 首先要求出两端的方案l,r两个点 l就是a值的和最小的方 ...

  3. Linux Mint 没有 language support 语言支持解决方案

    打开新立得软件管理器在右边找到有关语言的安装后,language support就会出现

  4. 【SPOJ】694. Distinct Substrings

    http://www.spoj.com/problems/DISUBSTR/ 题意:求字符串不同子串的数目.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 ...

  5. Linux下java获取CPU、内存、磁盘IO、网络带宽使用率

    一.CPU 使用proc文件系统,"proc文件系统是一个伪文件系统,它只存在内存当中,而不占用外存空间.它以文件系统的方式为访问系统内核数据的操作提供接口.用户和应用程序可以通过proc得 ...

  6. 不用逗号进行UNION

    ./download.php ...if($link){    //加密后ID$link = base64_decode(urldecode($link));$link_array = explode ...

  7. Json 数据

    来自:极课学院 简介: json与xml json语法 json对象 json对象数组 用到的包 读取json数据例子 创建json数据

  8. myeclipse 第一个web project

    创建一个java project. 不行...js文件是javascript代码的文件.应该放在web目录下...java文件是后台管理的程序代码.放在src目录下...不同的...   那是不是把所 ...

  9. 一个Java方法覆盖的小问题

    class SuperClass{ public SuperClass() { System.out.println("superclass "); show(); } publi ...

  10. Bloomberg SEP 12.x 迁移小记

        备份 个文件: D:\Program Files\Symantec\Symantec Endpoint Protection Manager\Server Private Key Back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