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操作MongoDB看这一篇就够了
MongoDB是由C++语言编写的非关系型数据库,是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开源数据库系统,其内容存储形式类似JSON对象,它的字段值可以包含其他文档、数组及文档数组,非常灵活。在这一节中,我们就来看看Python 3下MongoDB的存储操作。
1. 准备工作
在开始之前,请确保已经安装好了MongoDB并启动了其服务,并且安装好了Python的PyMongo库。
2. 连接MongoDB
连接MongoDB时,我们需要使用PyMongo库里面的MongoClient
。一般来说,传入MongoDB的IP及端口即可,其中第一个参数为地址host
,第二个参数为端口port
(如果不给它传递参数,默认是27017):
import pymongo
client = pymongo.MongoClient(host='localhost', port=27017)
这样就可以创建MongoDB的连接对象了。
另外,MongoClient
的第一个参数host
还可以直接传入MongoDB的连接字符串,它以mongodb
开头,例如:
client = MongoClient('mongodb://localhost:27017/')
这也可以达到同样的连接效果。
3. 指定数据库
MongoDB中可以建立多个数据库,接下来我们需要指定操作哪个数据库。这里我们以test数据库为例来说明,下一步需要在程序中指定要使用的数据库:
db = client.test
这里调用client
的test
属性即可返回test数据库。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指定:
db = client['test']
这两种方式是等价的。
4. 指定集合
MongoDB的每个数据库又包含许多集合(collection),它们类似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
下一步需要指定要操作的集合,这里指定一个集合名称为students。与指定数据库类似,指定集合也有两种方式:
collection = db.students
collection = db['students']
这样我们便声明了一个Collection
对象。
5. 插入数据
接下来,便可以插入数据了。对于students这个集合,新建一条学生数据,这条数据以字典形式表示:
student = {
'id': '20170101',
'name': 'Jordan',
'age': 20,
'gender': 'male'
}
这里指定了学生的学号、姓名、年龄和性别。接下来,直接调用collection
的insert()
方法即可插入数据,代码如下:
result = collection.insert(student)
print(result)
在MongoDB中,每条数据其实都有一个_id
属性来唯一标识。如果没有显式指明该属性,MongoDB会自动产生一个ObjectId
类型的_id
属性。insert()
方法会在执行后返回_id
值。
运行结果如下:
5932a68615c2606814c91f3d
当然,我们也可以同时插入多条数据,只需要以列表形式传递即可,示例如下:
student1 = {
'id': '20170101',
'name': 'Jordan',
'age': 20,
'gender': 'male'
} student2 = {
'id': '20170202',
'name': 'Mike',
'age': 21,
'gender': 'male'
} result = collection.insert([student1, student2])
print(result)
返回结果是对应的_id
的集合:
[ObjectId('5932a80115c2606a59e8a048'), ObjectId('5932a80115c2606a59e8a049')]
实际上,在PyMongo 3.x版本中,官方已经不推荐使用insert()
方法了。当然,继续使用也没有什么问题。官方推荐使用insert_one()
和insert_many()
方法来分别插入单条记录和多条记录,示例如下:
student = {
'id': '20170101',
'name': 'Jordan',
'age': 20,
'gender': 'male'
} result = collection.insert_one(student)
print(result)
print(result.inserted_id)
运行结果如下:
<pymongo.results.InsertOneResult object at 0x10d68b558>
5932ab0f15c2606f0c1cf6c5
与insert()
方法不同,这次返回的是InsertOneResult
对象,我们可以调用其inserted_id
属性获取_id
。
对于insert_many()
方法,我们可以将数据以列表形式传递,示例如下:
student1 = {
'id': '20170101',
'name': 'Jordan',
'age': 20,
'gender': 'male'
} student2 = {
'id': '20170202',
'name': 'Mike',
'age': 21,
'gender': 'male'
} result = collection.insert_many([student1, student2])
print(result)
print(result.inserted_ids)
运行结果如下:
<pymongo.results.InsertManyResult object at 0x101dea558>
[ObjectId('5932abf415c2607083d3b2ac'), ObjectId('5932abf415c2607083d3b2ad')]
该方法返回的类型是InsertManyResult
,调用inserted_ids
属性可以获取插入数据的_id
列表。
6. 查询
插入数据后,我们可以利用find_one()
或find()
方法进行查询,其中find_one()
查询得到的是单个结果,find()
则返回一个生成器对象。示例如下:
result = collection.find_one({'name': 'Mike'})
print(type(result))
print(result)
这里我们查询name
为Mike
的数据,它的返回结果是字典类型,运行结果如下:
<class 'dict'>
{'_id': ObjectId('5932a80115c2606a59e8a049'), 'id': '20170202', 'name': 'Mike', 'age': 21, 'gender': 'male'}
可以发现,它多了_id
属性,这就是MongoDB在插入过程中自动添加的。
此外,我们也可以根据ObjectId
来查询,此时需要使用bson库里面的objectid
:
from bson.objectid import ObjectId result = collection.find_one({'_id': ObjectId('593278c115c2602667ec6bae')})
print(result)
其查询结果依然是字典类型,具体如下:
{'_id': ObjectId('593278c115c2602667ec6bae'), 'id': '20170101', 'name': 'Jordan', 'age': 20, 'gender': 'male'}
当然,如果查询结果不存在,则会返回None
。
对于多条数据的查询,我们可以使用find()
方法。例如,这里查找年龄为20的数据,示例如下:
results = collection.find({'age': 20})
print(results)
for result in results:
print(result)
运行结果如下:
<pymongo.cursor.Cursor object at 0x1032d5128>
{'_id': ObjectId('593278c115c2602667ec6bae'), 'id': '20170101', 'name': 'Jordan', 'age': 20, 'gender': 'male'}
{'_id': ObjectId('593278c815c2602678bb2b8d'), 'id': '20170102', 'name': 'Kevin', 'age': 20, 'gender': 'male'}
{'_id': ObjectId('593278d815c260269d7645a8'), 'id': '20170103', 'name': 'Harden', 'age': 20, 'gender': 'male'}
返回结果是Cursor
类型,它相当于一个生成器,我们需要遍历取到所有的结果,其中每个结果都是字典类型。
如果要查询年龄大于20的数据,则写法如下:
results = collection.find({'age': {'$gt': 20}})
这里查询的条件键值已经不是单纯的数字了,而是一个字典,其键名为比较符号$gt
,意思是大于,键值为20。
这里将比较符号归纳为下表。
符号 |
含义 |
示例 |
---|---|---|
$lt |
小于 |
{'age': {'$lt': 20}} |
$gt |
大于 |
{'age': {'$gt': 20}} |
$lte |
小于等于 |
{'age': {'$lte': 20}} |
$gte |
大于等于 |
{'age': {'$gte': 20}} |
$ne |
不等于 |
{'age': {'$ne': 20}} |
$in |
在范围内 |
{'age': {'$in': [20, 23]}} |
$nin |
不在范围内 |
{'age': {'$nin': [20, 23]}} |
另外,还可以进行正则匹配查询。例如,查询名字以M开头的学生数据,示例如下:
results = collection.find({'name': {'$regex': '^M.*'}})
这里使用$regex
来指定正则匹配,^M.*
代表以M开头的正则表达式。
这里将一些功能符号再归类为下表。
符号 |
含义 |
示例 |
示例含义 |
---|---|---|---|
$regex |
匹配正则表达式 |
{'name': {'$regex': '^M.*'}} |
name以M开头 |
$exists |
属性是否存在 |
{'name': {'$exists': True}} |
name属性存在 |
$type |
类型判断 |
{'age': {'$type': 'int'}} |
age的类型为int |
$mod |
数字模操作 |
{'age': {'$mod': [5, 0]}} |
年龄模5余0 |
$text |
文本查询 |
{'$text': {'$search': 'Mike'}} |
text类型的属性中包含Mike字符串 |
$where |
高级条件查询 |
{'$where': 'obj.fans_count == obj.follows_count'} |
自身粉丝数等于关注数 |
关于这些操作的更详细用法,可以在MongoDB官方文档找到: https://docs.mongodb.com/manual/reference/operator/query/。
7. 计数
要统计查询结果有多少条数据,可以调用count()
方法。比如,统计所有数据条数:
count = collection.find().count()
print(count)
或者统计符合某个条件的数据:
count = collection.find({'age': 20}).count()
print(count)
运行结果是一个数值,即符合条件的数据条数。
8. 排序
排序时,直接调用sort()
方法,并在其中传入排序的字段及升降序标志即可。示例如下:
results = collection.find().sort('name', pymongo.ASCENDING)
print([result['name'] for result in results])
运行结果如下:
['Harden', 'Jordan', 'Kevin', 'Mark', 'Mike']
这里我们调用pymongo.ASCENDING
指定升序。如果要降序排列,可以传入pymongo.DESCENDING
。
9. 偏移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想只取某几个元素,这时可以利用skip()
方法偏移几个位置,比如偏移2,就忽略前两个元素,得到第三个及以后的元素:
results = collection.find().sort('name', pymongo.ASCENDING).skip(2)
print([result['name'] for result in results])
运行结果如下:
['Kevin', 'Mark', 'Mike']
另外,还可以用limit()
方法指定要取的结果个数,示例如下:
results = collection.find().sort('name', pymongo.ASCENDING).skip(2).limit(2)
print([result['name'] for result in results])
运行结果如下:
['Kevin', 'Mark']
如果不使用limit()
方法,原本会返回三个结果,加了限制后,会截取两个结果返回。
值得注意的是,在数据库数量非常庞大的时候,如千万、亿级别,最好不要使用大的偏移量来查询数据,因为这样很可能导致内存溢出。此时可以使用类似如下操作来查询:
from bson.objectid import ObjectId
collection.find({'_id': {'$gt': ObjectId('593278c815c2602678bb2b8d')}})
这时需要记录好上次查询的_id
。
10. 更新
对于数据更新,我们可以使用update()
方法,指定更新的条件和更新后的数据即可。例如:
condition = {'name': 'Kevin'}
student = collection.find_one(condition)
student['age'] = 25
result = collection.update(condition, student)
print(result)
这里我们要更新name
为Kevin
的数据的年龄:首先指定查询条件,然后将数据查询出来,修改年龄后调用update()
方法将原条件和修改后的数据传入。
运行结果如下:
{'ok': 1, 'nModified': 1, 'n': 1, 'updatedExisting': True}
返回结果是字典形式,ok
代表执行成功,nModified
代表影响的数据条数。
另外,我们也可以使用$set
操作符对数据进行更新,代码如下:
result = collection.update(condition, {'$set': student})
这样可以只更新student
字典内存在的字段。如果原先还有其他字段,则不会更新,也不会删除。而如果不用$set
的话,则会把之前的数据全部用student
字典替换;如果原本存在其他字段,则会被删除。
另外,update()
方法其实也是官方不推荐使用的方法。这里也分为update_one()
方法和update_many()
方法,用法更加严格,它们的第二个参数需要使用$
类型操作符作为字典的键名,示例如下:
condition = {'name': 'Kevin'}
student = collection.find_one(condition)
student['age'] = 26
result = collection.update_one(condition, {'$set': student})
print(result)
print(result.matched_count, result.modified_count)
这里调用了update_one()
方法,第二个参数不能再直接传入修改后的字典,而是需要使用{'$set': student}
这样的形式,其返回结果是UpdateResult
类型。然后分别调用matched_count
和modified_count
属性,可以获得匹配的数据条数和影响的数据条数。
运行结果如下:
<pymongo.results.UpdateResult object at 0x10d17b678>
1 0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condition = {'age': {'$gt': 20}}
result = collection.update_one(condition, {'$inc': {'age': 1}})
print(result)
print(result.matched_count, result.modified_count)
这里指定查询条件为年龄大于20,然后更新条件为{'$inc': {'age': 1}}
,也就是年龄加1,执行之后会将第一条符合条件的数据年龄加1。
运行结果如下:
<pymongo.results.UpdateResult object at 0x10b8874c8>
1 1
可以看到匹配条数为1条,影响条数也为1条。
如果调用update_many()
方法,则会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数据都更新,示例如下:
condition = {'age': {'$gt': 20}}
result = collection.update_many(condition, {'$inc': {'age': 1}})
print(result)
print(result.matched_count, result.modified_count)
这时匹配条数就不再为1条了,运行结果如下:
<pymongo.results.UpdateResult object at 0x10c6384c8>
3 3
可以看到,这时所有匹配到的数据都会被更新。
11. 删除
删除操作比较简单,直接调用remove()
方法指定删除的条件即可,此时符合条件的所有数据均会被删除。示例如下:
result = collection.remove({'name': 'Kevin'})
print(result)
运行结果如下:
{'ok': 1, 'n': 1}
另外,这里依然存在两个新的推荐方法——delete_one()
和delete_many()
。示例如下:
result = collection.delete_one({'name': 'Kevin'})
print(result)
print(result.deleted_count)
result = collection.delete_many({'age': {'$lt': 25}})
print(result.deleted_count)
运行结果如下:
<pymongo.results.DeleteResult object at 0x10e6ba4c8>
1
4
delete_one()
即删除第一条符合条件的数据,delete_many()
即删除所有符合条件的数据。它们的返回结果都是DeleteResult
类型,可以调用deleted_count
属性获取删除的数据条数。
12. 其他操作
另外,PyMongo还提供了一些组合方法,如find_one_and_delete()
、find_one_and_replace()
和find_one_and_update()
,它们是查找后删除、替换和更新操作,其用法与上述方法基本一致。
另外,还可以对索引进行操作,相关方法有create_index()
、create_indexes()
和drop_index()
等。
关于PyMongo的详细用法,可以参见官方文档:http://api.mongodb.com/python/current/api/pymongo/collection.html。
另外,还有对数据库和集合本身等的一些操作,这里不再一一讲解,可以参见官方文档:http://api.mongodb.com/python/current/api/pymongo/。
本节讲解了使用PyMongo操作MongoDB进行数据增删改查的方法。
原文地址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151814
Python操作MongoDB看这一篇就够了的更多相关文章
- 关于 Docker 镜像的操作,看完这篇就够啦 !(下)
紧接着上篇<关于 Docker 镜像的操作,看完这篇就够啦 !(上)>,奉上下篇 !!! 镜像作为 Docker 三大核心概念中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它有很多操作,是您想学习容器技术不得不掌 ...
- 了解 MongoDB 看这一篇就够了【华为云分享】
目录 一.简介 二.基本模型 BSON 数据类型 分布式ID 三.操作语法 四.索引 索引特性 索引分类 索引评估.调优 五.集群 分片机制 副本集 六.事务与一致性 一致性 小结 一.简介 Mong ...
- 了解 MongoDB 看这一篇就够了【华为云技术分享】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devcloud/article/detai ...
- 理解 Python 装饰器看这一篇就够了
讲 Python 装饰器前,我想先举个例子,虽有点污,但跟装饰器这个话题很贴切. 每个人都有的内裤主要功能是用来遮羞,但是到了冬天它没法为我们防风御寒,咋办?我们想到的一个办法就是把内裤改造一下,让它 ...
- 关于 Docker 镜像的操作,看完这篇就够啦 !(上)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小哈学Java 镜像作为 Docker 三大核心概念中,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它有很多操作,是您想学习容器技术不得不掌握的.本文将带您一步一步,图文并重,上手操作来学习它. 目录 ...
- IDEA中的Git操作,看这一篇就够了!
大家在使用Git时,都会选择一种Git客户端,在IDEA中内置了这种客户端,可以让你不需要使用Git命令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操作,本文将讲述IDEA中的一些常用Git操作. 环境准备 使用前需要安装一个远 ...
- Python 操作 mongodb 数据库
原文地址:https://serholiu.com/python-mongodb 这几天在学习Python Web开发,于 是做准备做一个博客来练练手,当然,只是练手的,博客界有WordPress这样 ...
- MongoDB的安装与python操作MongoDB
一.安装MongoDB 因为我个人使用的是windows,就只记录下windows下的安装 1.下载安装 就是官网,下载msi,选个路径安装 2.配置 看见别的地方说需要手动在bin同级目录创建dat ...
- 【转】Python操作MongoDB
Python 操作 MongoDB 请给作者点赞--> 原文链接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使用Python脚本操作MongoDB的教程,MongoDB作为非关系型数据库得到了很大的宣传力度,而市面 ...
随机推荐
- Java设计模式迭代器
定义: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集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类型:行为型 适用场景: 访问一个集合对象的内容而无需暴露它的内部表示 为遍历不同的集合结构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 优点 ...
- DcotrineFixtureBundle学习
根据官方文档对Fixture进行学习 首先使用 composer require --dev doctrine/doctrine-fixtures-bundle 来导入扩展 之后注意,如果symfon ...
- 我的 Putty 配色方案
首先,右键单击 Putty 顶部边框,在弹出菜单中选择 Change settings,进入颜色设置 Category->Window->Colours 然后,按以下参数配置进行修改: D ...
- xls 编码 utf-8
直接用 Excel 打开 UTF-8 编码的 CSV 文件会导致汉字部分出现乱码.原因是 Excel 以 ANSI 格式打开,不会做编码识别. ==打开 UTF-8 编码的 CSV 文件的方法:1) ...
- win7电脑蓝牙 耳机
== services.msc 然后点击确定. 在服务中我们找到关于蓝牙的设置,双击进入. 将启动类型改成自动或手动,确定后就能使用蓝牙啦. == win7电脑蓝牙耳机 记得之前链接耳机的时候 需要下 ...
- python基础一 ------排序和查找算法
插入排序; 假设数组长度为n,先从第二个元素开始,与前一个元素比较,之后将较小的元素 放在前面,现在前两个元素是有顺序的,这时取第三个元素,与前一个元素(也就是第二个)比较,较小的放在前面 ...
- python性能:不要使用 key in list 判断key是否在list里
原文:https://docs.quantifiedcode.com/python-anti-patterns/performance/using_key_in_list_to_check_if_ke ...
- CSS入门介绍(二)CSS选择器
css选择器 什么是选择器? 选择器是你构造好网页的结构,需要给这些结构赋予样式,这时候就需要用到选择器,利用选择器将元素与样式一一对应:两者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 选择器的分类: ...
- Mac_配置jdk环境变量
进入命令行 cd ~ touch .bash_profile vi .bash_profile 输入内容jdk变量配置内容: JAVA_HOME=/Library/Java/JavaVirtualMa ...
- cadence分列元件原理图库的设计